超抗倒伏小麦新品种“紫麦19”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分析
小麦新品种紫麦19不同播期播量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小麦新品种紫麦19不同播期播量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作者:刘艳毛晓村徐超艳何流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5年第14期摘要:紫麦19是安徽省紫芦湖良种繁殖场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广适性的小麦新品种,2013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审麦2013001。
2014年6月获得安徽省科技成果证书。
尽快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紫麦19小麦新品种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试验。
结果表明,紫麦19适宜播期为10月15日前后,基本苗在20万/667m2左右,获得的产量最高。
关键词:紫麦19;配套技术;播期播量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4-42-021 试验材料与方法1.1 试验田概况本试验设在安徽省紫芦湖良种繁殖场试验田中。
该田块地势平坦,耕层厚度26cm左右,土壤为沙姜黑土,肥力中等,前茬为大豆。
1.2 试验材料供试小麦品种为紫麦19。
1.3 试验设计采用2因素不同水平裂区试验。
以每 5d为一时间间隔,共设5个播期(代号L)。
其分别为:10月5日(L1)、10月10日(L2)、10月15日(L3)、10月20日(L4)、10月25日(L5)。
以6万/667m2基本苗为基本单位,依次递增分别设6个播量(代号H)。
水平处理,其分别为8万/667m2(H1)、14万/667m2(H2)、20万/667m2(H3)、26万/667m2(H4),32万/667m2(H5),38万/667m2(H6)。
每小区12.06m2(6.7m×1.8m),重复 3次,共90个小区。
小区排列采用三裂式裂区设计。
采用人工条播,行距20cm,播期,播量按试验设计进行。
肥料运筹按5∶2∶1∶2(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基肥25%;氮、磷、钾复合肥50kg/667m2;壮蘖肥11月15日、11月25日、12月5日、12月12日,12月28日各叶龄4.5叶期追尿素10kg/667m2,拔节肥在各处理的2.5叶期追尿素5kg/667m2,孕穗肥尿素10kg/667m2,在各处理倒0.5~1叶期施用。
河南省小麦新品种丰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河南省小麦新品种丰产性及适应性分析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省之一,小麦是河南省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新品种的小麦不断被推出。
而小麦新品种的丰产性和适应性一直是农业科研和生产的重点问题。
本文将针对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的丰产性及适应性进行分析,以期为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1. 丰产性是小麦新品种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河南省,由于土壤、气候和种植制度等方面的因素,小麦的生长环境各异,所以对小麦新品种的丰产性要求较高。
在丰产性方面,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是一个重要指标。
河南省通过多年的试验和实践,发现一些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小麦新品种,比如:郑麦9204、中麦33、郑麦196、郑麦260等品种,它们在丰产性方面表现出色,受到了农民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尤其是中麦33,它在水稻-小麦轮作区,小麦的单产可稳定在600kg/亩以上,有的田间甚至可以达到800kg/亩。
2. 除了单位面积产量外,小麦的抗逆能力也是丰产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河南省北部地区的气候较严寒,而南部地区又比较炎热,小麦新品种在适应这样多样化的生长环境时,需要具备较强的抗逆能力。
经过多年的试验,郑麦196在抗病害和抗倒伏能力方面表现突出,逐渐成为河南省北部地区的主推品种。
而在南部地区,郑麦260的抗病害和抗旱能力得到了认可,成为南部地区的主推品种。
1. 适应性是指小麦新品种在当地生长条件下的适应能力。
在不同的气候、土壤和种植制度下,小麦新品种的适应性各异。
在河南省,政府和专家们一直在努力推广一些适应性强的小麦新品种。
比如郑麦9204在不同的土壤类型下都能生长良好,适应性强;而中麦33则适应性较强,无论在北部地区还是南部地区都能生长良好。
2. 适应性还包括了对种植制度的适应能力。
在河南省,水稻-小麦轮作是一种常见的种植制度,小麦新品种在这种制度下的适应性也是考察的重点。
郑麦196是一种适应水稻-小麦轮作制度的小麦新品种,它在这种制度下的适应性很强,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2016—2017年度蒙城县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
2016—2017年度蒙城县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作者:单芳胜郏云生高波葛军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20期摘要为搞好小麦粮食科技丰产工程,在蒙城县开展了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
结果表明,淮麦33、烟农999、皖垦0901、瑞华520、济麦22、明麦1号、淮麦28、紫麦19、安农0711、华成3366、皖麦37、涡麦9号、良星66、隆平518、未来0818、安科157、良星77、济科33等综合性状较好,产量水平较高,根据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及综合抗逆性等因素,建议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麦;品种筛选;安徽蒙城;2016—2017年度中图分类号 S512.1.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0-0036-02通过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对蒙城县小麦新品种的推广起到宣传、引导、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为搞好小麦粮食科技丰产工程,筛选出适宜蒙城县生产的主推品种,加快小麦新品种推广步伐,促进品种更新换代提供科学依据[1-3]。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点在蒙城县农业科技示范场。
试验地多年连续玉米—小麦秸秆还田,前茬为玉米,产量10 t/hm2。
土地平整、肥力均匀,灌排条件较好。
1.2 供试品种供试小麦品种为隆平518、安农0711、瑞华520、良星77、未来0818、济科33、烟农999、紫麦19、皖垦0901、淮麦33、百农207、华成3366、明麦1号、淮麦28、安科157、涡麦9号、烟农19、皖麦37、济麦22、谷神6号、涡麦99、洛麦29、新麦26、鑫麦8号、丰德存麦5号、山农102、百旱207、郑麦366、良星66、益科麦5号、益科麦3号、恒进麦8号、安农大1216、周麦27、濮兴5号,共计35个。
1.3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35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
不设重复,小区面积336 m2,品种间走道40 cm,插标后用石灰线定界,四周种植保护行。
1.4 试验过程播前进行种子处理,每50 kg麦种用40%辛硫磷乳油100 mL加水2.5~3.0 kg放入喷雾器内,搅匀后边喷边拌,拌后堆闷3~4 h播种。
小麦新品系_87174_丰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小麦新品系“87174”丰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黄少先 李 蔚 张水生(黄冈市农科所 436100) 摘要 对小麦新品系“87174”的高产潜力、产量三要素通径系数及其变异性和稳定性分析及抗逆抗病性模糊评判,结果表明:“87174”产量潜力较大,稳产性佳,综合抗逆抗病性好,适应性强。
三要素对产量贡献为:每穗粒数>穗数>千粒重。
穗数和每穗粒数缓冲性好,千粒重较稳定。
三要素间相关系数大,因而自调能力强。
“87174”高产栽培主攻方向应在具有一定穗数基础上增加每穗粒数。
关键词 小麦新品系“87174” 丰产性 稳产性 适应性 “87174”是我所用783-4682/晋麦80//冈麦1号/宁7840杂交育成的一个小麦新品系,在本所品比、省区试及大面积示范种植均表现突出。
其丰产稳产性好,抗逆、抗病、抗穗发芽性强,适应性较广,具有较大的推广利用价值。
目前,该品系已完成试验程序,并通过了我省小麦专家鉴定,正待申报审定。
现对其高产潜力及产量结构、综合抗性等进行统计分析,以明确其栽培主攻方向、适应范围,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1 材料和方法 采用1993~1995年湖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等资料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分析。
丰产性方差分析和通径分析采用莫惠栋介绍的方法[1],稳产性分析采用俞世蓉和吴兆苏提出的标准差比数法[2],适应性分析采用Eler har和Rusell 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方法[3]。
2 结果与分析2.1 高产和稳产性分析本文1996-09-12收到*湖北省科委“八五”攻关项目黄少先:男,45岁,高级农艺师2.1.1 产量分析 “87174”在省区试两年产量表现列于表1,1993~1994年度平均单产5!017.5±1!198.5kg/hm2,比对照鄂恩1号(CK)增产3.3%,经方差分析,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居第4位;1994~1995年度平均单产6!054.0±1!416.6kg/hm2,比CK增产13.3%,经方差分析,增产达极显著水准,居参试品种(系)首位。
高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济儒麦19的选
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之一,小麦产量的提 高对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重要的意 义 [1]。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现有小麦生产能力和 巨大需求相比远远不够,小麦生产仍有增产潜力,进
基金项目: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SDAIT-01-17);山东省 良种工程(2019LZGC016,2019LZGC001)
育繁制种 99 代、单倍体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手段,提高育 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 [8-10]。团队采用边进行小区 鉴定、边筛选后代的方式,进行产量和农艺性状的综 合选择,早代鉴定或小区品比仍然存在明显的分离 现象,品鉴试验的同时在相应后代材料中进行大量 的单穗选择,选出产量性状及抗性更加突出的优良 品系,保障参试品系种子的纯合度 。 [11] 5.4 多点鉴定,客观准确地评价品比鉴定材料 小 麦属于区域性强的作物,要提高品种的广适性,应开 展多点异地适应性鉴定,以空间换时间,提高效率。 对于苗头品系,最好多点比较种植,这样才能避免因 地域或气候类型差异造成的错误评价。试验小区一 定要规范种植,小区面积准确、地力均匀、苗全苗匀, 这样才能更客观准确地评价产量结果,选育出优异 的目标品种。
2022年第12期
育繁制种 97
高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济儒麦 19 的
选育及体会
陈贵菊 王福玉 邵敏敏 黄 玲 赵 凯 张玉丹 杨本洲 冯维营 孙雷明 任兰柱 王 霖 闫 璐
(山东省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济宁 272131)
摘要:济儒麦 19 是山东省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千禾麦 17 为母本、良星 66 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经系谱选育而成的 小麦新品种,2021 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麦 20210012。该品种高产、稳产、广适、抗倒、粒 重高。对济儒麦 19 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性状、抗逆性,特别是选育的体会进行总结分析,以期能为高产、 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高效选育提供借鉴。
小麦新品种紫麦19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新品种紫麦19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作者:何流来源:《农家科技》2018年第09期摘要:紫麦19系半冬性小麦新品种,是安徽省紫芦湖良种繁殖场选育的优质、高产、抗倒性较强的小麦品种,2013年通过安徽省审定,审定编号:皖麦2013001,目前参加国家黄淮南片试验,已完成试验程序,等待国家冬小麦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紫麦19产量高,稳产性好,综合抗病性强,抗倒伏,抗倒春寒,播期弹性大,易栽培,是适合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中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
关键词:紫麦19;特征特性;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国以粮为本,粮以种为先。
品种是农业先进科技成果的载体。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我场以新品种紫麦示范为切入点,通过省级审定通道和国家黄淮南片审定通道俩次试验程序对小麦新品种紫麦19三十点次多年试验的考研考察对其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系统观察,从而进一步摸索出小麦新品种紫麦19 的高产栽培技术,对提高小麦产量、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促进粮食增产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南片第一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981.5kg/hm2,较对照周麦18增产4.19%;2016-2017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南片第二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746.5kg/hm2,较对照品种周麦18 增产3.87%。
2017-2018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南片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993.5kg/hm2,较对照品种周麦18 增产3.16%。
二、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系,全生育期231.9d(2016年234.1d、2017年229.6d),成熟期与对照品种周麦18相当。
幼苗半匍匐,苗势壮,叶片宽、长,叶色浓绿,冬季抗寒性中等。
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低。
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较耐倒春寒。
区试平均株高85.9cm (2016年、2017年区试平均株高84.7cm、87cm),茎秆弹性好,较抗倒伏。
倒伏程度≤3级,或倒伏面积≤40%的试点率2016年为91.3%,2017年为100%。
小麦新品种宛麦19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分析
小麦新品种宛麦19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分析作者:杨辉李中恒王青华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06期摘要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小麦新品种宛麦19的生产利用和育种价值,以宛麦19参加河南省区试及生产试验的结果为资料,通过产量增减百分比、方差分析法与多重比较、变异系数以及回归系数分析法分别对宛麦19和对照品种偃展4110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宛麦19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优于对照品种,是一个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比较理想的小麦品种,适宜在河南省南部麦区大面积种植。
关键词小麦;宛麦19;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023-01宛麦19是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院利用杂交与诱变育种相结合的方法选育的小麦品种,2011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1007。
本文以宛麦19参加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的结果为资料,通过产量、方差分析法、变异系数、高稳系数法及回归系数法分别对宛麦19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旨在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支撑。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分析材料来源于2007—2008年、2008—2009年河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南部组)汇总结果,2009—2010河南省小麦生产试验(南部组)生产试验结果。
分析资料包括宛麦19参加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共计3年21点次结果,试验对照品种为偃展4110。
1.2 分析方法采用参试品种较对照种产量增(减)产的百分数,分析品种的丰产性能;通过当年多点常规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测验,分析品种间的产量差异显著性[1-2]。
采用Francis提出的均值—变异系数法(CV),分析品种的静态稳定性。
CV是参试品种在各试点的均值变异(标准差)与品种平均产量的比值。
变异系数越小,说明该品种在不同的试点的变化越小,静态稳定性好。
CV小且平均产量高的品种是比较理想的品种。
淮麦19(小麦)
淮麦19(小麦)【基本情况】淮麦19是淮阴农科所以太谷核不育小麦的Ms2(Tal)基因为工具,采用轮回选择法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
1987年我们从全国14个省市征集了276份冬春性育种材料,利用我国独有的Ms2(Tal〉基因进行交配重组,组建轮回选择群体。
1990年夏在轮回选择群体中选择第221号可育株,进行系谱选育,1996年夏收时混收该可育株后代7个株系参加鉴定试验。
1997年从中筛选出4个品系参加品比试验,其中9704系表现多穗、中早熟、熟相好、产量性状突出。
1999年参加江苏省淮北片小麦区域试验,2000年提前参加江苏省淮北片小麦生产试验。
【特征特性】1999~2000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北片小麦区试,平均单产7322.3kg/hm2,比对照陕229增产11.64%,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居12个品种之冠。
2000~2001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北片小麦区试,区试9个参试点均增产,平均单产7839.8kg/hm2,比对照陕229增产14.2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亦居12个品种之冠;同年参加江苏省淮北片小麦生产试验,平均单产6955.5kg/hm2,较对照陕229增产3.04%。
淮麦19半冬偏春性,抗寒性好。
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成穗600万~675万/hm2。
株高80~85cm,穗纺锤型,每穗结实30~35粒,子粒白皮角质,饱满度好,商品性佳,千粒重42~45g。
熟期中等,熟相好。
综合抗性较好,耐渍性强,抗干热风,中抗白粉病,中感叶锈病,赤霉病、纹枯病轻。
经南京经济学院品质测试,淮麦19容重803g/L,出粉率66.3%,粗蛋白含量13.95%,湿面筋含量38.0%,沉降值27m1。
适宜制备面条专用粉。
【培育者】淮阴农科所【地区及技术】淮麦19播期幅度宽,10月初至10月底均可播种,最适播期为10月10~25日。
该品种分蘖成穗率高,基本苗不宜过大,以180万~240万/hm2为宜,淮麦19肥料弹性大,全生育期施纯N210~225kg/hm2,其中70%作基肥,25%作倒二叶肥,5%作平衡肥。
紫麦19三圃田建设关键技术措施
首 先, 根 据 上 一 年 度 株 行 混 收 的 种 子 量, 每 按 3 ~
冬 性 品 种 一 般 在 10 月 15 日开播。 紫 麦 19 穗 系 种 子 安 排 于 4 kg/667 m2 稀播繁殖,也要适期早播、早教水。其次,原
10 月 10 日左右播种,利用小区播种机准备好种子,放好每区种子。 种圃田管理与穗行圃一致。再次,去杂去劣可以从以下 3 个
追肥追肥不宜过早,应在 3 月中旬小麦拔节期追施尿素 8 ~ 型、芒和色各品种表现不一致的时候,利于观察去除杂株;
10 kg/667 m2。最后,要做好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和蚜虫、 三是成熟期小麦收获前去除病株杂株、变异株和晚熟的植株,
红蜘蛛的综合治工作。
去杂时要整株拔除,快速拔出放于手提袋中,整体带出田间,
2 株行圃建设
利于保纯。
2.1 试验地点 宿州紫芦生物育种研究院。
3.4 收获
2.2 试验材料 紫麦 19 单株 1 万株。
3.4.1 适期收割 对原种圃田检查验收,如天气情况允许,
2.3 建设技术措施
应适时晚收,保证其种子质量的一致性。用专机进行收割,
2.3.1 选单株 选取紫麦 19 的单株要与该品种特征特性相一 防止机械混杂。 致。按 600 株 /667 m2 左右选取,经室内考种淘汰一部分单株, 3.4.2 专场晾晒 场面要清理干净,确定没有异品种时进行 留足 500 株 /667 m2 为宜。用单穗脱粒机脱穗,每单穗吹掉 晾晒,以防止场面混杂。
1.3.1 选穗 在原种田里选取与该品种特征特性相一致的穗 2.3.5 收获 要找专机收获,专场晾晒,待水分达到 12.5%
子,最好是主茎穗。经过室内考种淘汰一部分单穗,在田间 时进行入仓,经检查验收合格的先收保护行,收完后清理机械,
2017—2018年度蒙城县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
2017—2018年度蒙城县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作者:单芳胜王林刘晓梅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16期摘要于2017—2018年度在蒙城县开展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
结果表明,淮麦33、烟农999、瑞华520、淮麦29、紫麦19、安农0711、华成3366、涡麦9号、百旱207、百农207、济科33、皖垦0901等综合性状较好,单产水平较高,根据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及综合抗逆性等因素,建议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麦;品种筛选;安徽蒙城;2017—2018年度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6-0037-04根据农业部《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小麦玉米周年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的要求,通过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对蒙城县小麦新品种的推广起到宣传、引导、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筛选出适宜蒙城县生产的主推品种,为加快小麦新品种推广步伐、促进品种更新换代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点在蒙城县农业科技示范场。
试验地多年连续玉米-小麦秸秆还田,前茬玉米,平均产量10 t/hm2。
土地平整、肥力均匀,灌排条件较好。
1.2 试验材料供试小麦品种共46个,分别为安农0711、淮麦33、百农207、涡麦66、华成3366、济科33、涡麦9号、安科157、烟宏2000、百旱207、烟农19、烟农999、瑞华520、良星66、紫麦19、良星77、淮麦29、新麦26、郑麦379、安农大1216、安农大1304、安农大1243、皖麦56、恒进麦8号、皖垦0901、皖垦0622、淮麦44、荃麦725、徽研912、徽研66、徽研77、隆平6号、隆平899、烟科159、天益青5号、华成1688、永民1718、瑞华518、濉麦1309、豫丰11、郑麦119、淮麦39、徐农029、徐麦35、周麦28、郑麦103。
1.3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46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
紫麦19精播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紫麦19精播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作者:周同心来源:《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2020年第09期摘要:紫麦19作为安徽省的重要小麦品种,研究并应用精播高产栽培技术,能够有效促进当地小麦种植产量提升。
要把握其品种特性,结合安徽当地实际情况,从配方施肥、培育壮苗、冬前管理、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紫麦19精播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全面研究,为当地农民提供科学指导,为小麦种植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关键词:紫麦19;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周同心. 紫麦19精播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 农业工程技术,2020,40(26):68-69.小麦是安徽省宿州市的重要农作物之一,精播高产是当下宿州市小麦种植的重要目标,因此需科学选用优良品种,采取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紫麦19是由安徽省紫芦湖良种繁殖场以烟农19为母本、潍麦8号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十分适合安徽省黄淮海麦区。
近年来,紫麦19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逐渐受到高度重视。
紫麦19属于半冬性品种,幼苗匍匐,苗期叶色中等,抗寒性良好,分蘖能力较强,成穗较多,春季起身早,两极分化快,苗脚利落。
株型略松散,穗层较厚,旗叶斜挺,茎秆附蜡粉,后期根系活力强,旗叶功能期长,灌浆速度快,茎秆弹性较好,抗倒伏能力强。
紫麦19穗为长芒、长方型,白壳白粒,半角质到粉质,饱满度较好,黑胚率低。
通常紫麦19每亩成穗可达40-45万株,千粒重可达45 g,穗粒数可达38粒,是典型的高产品种。
一、配方施肥紫麦19精播高产的实现对小麦生长条件要求较高,需要在播种前做好准备,确保土、肥、水条件均能满足栽培要求。
除了翻整土地与准备灌水条件外,重点在配方施肥,确保肥力充足,各种养分均能完全满足紫麦19生长发育要求,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浪费[1]。
根据紫麦19特性,确保土壤耕层各养分含量达到一定标准,具体为:有机质含量应在1.08%-1.36%,全氮含量应在0.076%-0.090%,碱解氮含量应在33.5×10-6-61.5×10-6,速效磷含量应在14.9×10-6-44.7×10-6,速效钾含量应在66.0×10-6-116.0×10-6。
矮杆烟农19小麦品种简介
矮杆烟农19小麦品种简介
矮杆烟农19是一种小麦品种,采用其种植可以获得高产量和较好的品质。
以下是关于该品种的详细介绍:
1. 概述
矮杆烟农19是一种早熟、矮杆、抗倒伏、耐旱、强抗性病、适应性广
的小麦品种。
其植株高度仅有60-70厘米左右,比普通小麦品种低20-30厘米左右。
因其生长矮小,有利于节省耕种面积、节约种子用量等。
2. 产量
矮杆烟农19是一种高产小麦品种,去年的丰收数据显示,其平均亩产
量可达到450公斤以上。
该品种在适宜的黄淮海、海河平原等地区,
亩产量更是可以达到500公斤以上。
3. 品质
矮杆烟农19的品质优秀,其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制品质量表现都较好。
其籽粒饱满,筋力强,耐贮藏,适合加工制作各种小麦制品。
4. 种植技术
种植矮杆烟农19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育苗时按照每个棚位1000-1200棵定苗;
(2)播种时适当增加种子数量,控制播种深度在3-5厘米之间;
(3)每亩施农家肥或腐熟堆肥5000-7000公斤;
(4)在生长期间及时切掉侧枝,以利于物质的集中生长;
(5)加强病虫害防治,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综上所述,矮杆烟农19小麦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和适应性广等特点,成为众多农民和农业专家的首选品种之一。
如果你正好对这个领域感兴趣,不妨考虑进行相应的研究和实践。
优质小麦烟农19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小麦烟农19高产栽培技术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农民们普遍种植的作物之一、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农民们需要掌握一些优质小麦烟农高产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小麦品种。
如:晋麦48、晋麦35、皖麦32等。
2.土壤改良:选用肥沃、排水良好、香土或黑土为田地,进行翻耕和松土,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持水性。
可根据土壤情况,加入石灰、有机肥等改良土壤。
3.合理施肥:小麦生长期间需要大量营养物质,因此需要合理施肥。
基肥可在春耕前进行,施用一些有机肥和矿质肥料,如苹果水液、蚤油液等。
在追肥时一定要注意控制肥料的量,以免过度施肥导致产量下降。
4.精细管理:种植小麦期间,需要注意及时除草、松土、病虫害防治等。
及时除草,以免杂草占用小麦的养分。
松土可以增加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
病虫害防治上,可采用合理的农药施用和轮作制度,以防止小麦生长过程中的病害侵袭。
5.科学浇水:小麦在拔节至抽穗期是关键生长时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
浇水时遵循及时、适量、均匀的原则,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
特别是在抽穗期,要注意增加浇水量。
而在播种后到拔节期间,要控制浇水量,避免小麦在萌芽期发生秧死现象。
6.控制病虫害:小麦生长期间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如锈病、赤霉病、蚜虫等。
要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存在,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农药喷洒等。
7.合理收获:小麦在成熟后要及时收获,以免影响小麦质量和减少产量。
选择晴天收割,收割后及时晾晒,保持小麦干燥以免变质。
综上所述,要想种植优质高产的小麦,农民们需要选好品种,改良土壤,合理施肥,精细管理,科学浇水,控制病虫害,并进行合理收获。
只有掌握了这些栽培技术,才能够增加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小麦新品种紫麦19的选育及应用
小麦新品种紫麦19的选育及应用晁林海【摘要】[目的]探讨小麦新品种紫麦19的高产潜力和推广应用价值.[方法]介绍其育种目标、技术路线及选育过程,并分析其品种特性及产量、品质和抗性表现,最后提出其栽培技术要点.[结果]紫麦19是安徽省紫芦湖良种繁殖场于1999年以烟农19为母本,潍麦8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13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参加安徽省淮北片2年区域,试验点平均产量8 469.8 kg/hm2,比对照增产5.6%,达极显著水平.2011 ~2012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605.0 kg/hm2,试验点全部增产,比对照增产6.5%,居半冬性组第1位.[结论]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等特点,适宜在淮北区推广种植.【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2页(P2571-2572)【关键词】紫麦19;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作者】晁林海【作者单位】宿州市农业科技管理站,安徽宿州2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小麦生产在安徽省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省小麦年播种面积常年在220万hm2左右,占全省耕地面积50%的淮北地区,小麦是第一粮食作物。
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占全省粮食作物的50%左右。
安徽省是全国主要的小麦生产区和商品麦调出省份,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加快农民致富等方面有重要战略意义。
安徽省紫芦湖良种繁殖场依据安徽省和黄淮麦区的生产现状和气候变化,确定育种目标,通过有性杂交,利用系普法,经过多年的连续定向选择,育成高产、稳产、抗病性好的小麦新品种紫麦19。
2013年通过安徽省审定,审定编号皖麦2013001。
该品种产量高,综合性状优良,具有很强的推广使用价值,有望在安徽省及周边适宜地区大面积种植。
安徽省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小麦生产区域跨黄淮平原和长江中下游两大麦区。
高产多抗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19号的优良特性和产量结构分析
高产多抗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19号的优良特性和产量结构分析蒋志凯;赵宗武;陈梅英;王映红;郑秋道【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年(卷),期】2007(000)011【摘要】新麦19号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以(C5/新乡3577)F3d1为母本,新麦9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强筋、高产稳产、早熟抗寒、抗病广适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
2006年9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2007年1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审定证号分别为:豫审麦2006001、国审麦2006015)。
【总页数】2页(P60-61)【作者】蒋志凯;赵宗武;陈梅英;王映红;郑秋道【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相关文献】1.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华麦6号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J], 陈春;周凤明;吕宏飞;解小林;王祝彩;张小惠;韩素华;李夕锋;吕以忠2.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濮麦8062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J], 程星;秦海英;王丹;谢文芳;李国生;亓晓光;高霈3.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19号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J], 刘朝辉;史兆新;赵宗武;董韵;蒋志凯;马华平;王映红;范永胜;程玉民;周德慧4.优质强筋小麦新麦19号特性和产量结构分析 [J], 马华平;蒋志凯;范永胜;刘朝辉;谢社香;冯留锁5.优质、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江麦816”在裴圩镇种植的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J], 周成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抗倒伏小麦新品种“紫麦19”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分析作者:何流张鑫刘萍等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第16期摘要[目的]分析超抗倒伏小麦新品种“紫麦19”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为更好地指导和推广该品种提供参考。
[方法]以2009~2011年安徽省淮北片2年区域试验、1年生产试验结果为依据,以小麦品种“皖麦50”为对照,采用互作方差(Shulka)和变异系数(CV)分析方法分析小麦新品种“紫麦19”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结果]“紫麦19”具有高产量潜力大、丰产性好、稳定性较好、适应性较广、品质突出等特点。
[结论]“紫麦19”作为替代安徽省主栽品种“烟农19”的理想品种,具有非常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紫麦19;丰产;稳产;适应性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16-017-02Yield,Yield Stability and Adaptability Analysis on New Wheat Variety …Purple wheat 19‟ with High Lodging ResistanceHE Liu1,2, ZHANG Xin3, LIU Ping1 et al(1. Anhui Purple Reed Lake Breeding Farm, Suzhou, Anhui 234000; 2. Suzhou Academy of Purple Reed Biological Breeding, Suzhou, Anhui 234000; 3. Jiagou Farm of Anhui Province, Suzhou, Anhui 234000)Abstract [Objective] Yield,yield stability and adaptability of new wheat variety …Purple wheat 19‟ with high lodging resistance were analyz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opularization. [Method] Based on Huaibei area test and production test results from 2009 to 2011,taking wheat variety …Wan wheat 50‟ as control,stability and adaptability of …Purple wheat 19‟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Shulka analysis and CV analysis. [Result] …Purple wheat 19‟had good high yield, good stability, w ide adaptability and good quality. [Conclusion] …Wan wheat 50‟, as substitute species for Anhui main cultivar …Yannong 19‟, has broad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Key words …Purple wheat 19‟; High yield; Yield stable; Adaptability“紫麦19”是由安徽省紫芦湖良种繁殖场根据安徽省生态区域条件,以“烟农19”为母本,“潍麦8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13年通过了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皖麦2013001)。
该品种已取得安徽省科学技术厅颁发的安徽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证书,2011~2012年度生产试验产量达7 605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6.5%,居参试品种第1位。
2015年被安徽省宿州市科技局立项为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紫麦19”示范与推广,该品种总体生产性能优于目前主栽品种“烟农19”,有着较大的推广应用潜力和良好的市场开发前景。
笔者以2009~2011年安徽省淮北片2年区域试验、1年生产试验结果为依据,以区域试验小麦品种“皖麦50”为对照,采用Shulka和CV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旨在为指导和推广该品种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数据来源数据采用2009~2011年连续3年的安徽省淮北片区试、生产试验3组18点次的试验结果,对照品种为“皖麦50”。
1.2试验方法采用与区域生产试验对照品种“皖麦50”相比较的方法,与对照品种“皖麦50”进行增产分析,主要显示该品种的丰产性能;Shulka稳定性分析主要分析品种的稳定性能,Shulka变异的系数越小,品种越稳定[1];以平均产量为价值参数,以CV为指标,主要分析该品种的静态稳定性,CV是指某品种在各环境上的均值间变异(标准差)占该品种总均值的百分比,反映品种的静态稳定性。
若变异系数小,说明该品种在不同环境中变化小,静态稳定性好。
一般变异系数值小同时均值又高的品种是最理想品种[2];普遍适应性分析用“比例”值表示,指该品种与最佳品种差异不显著的试点数占总试点数的比例,一般情况下,“比例”值越大,品种的普遍适应性越好。
2结果与分析2.1 “紫麦19”的综合特征特性分析“紫麦19”是以“潍麦8号”为父本,“烟农19”为母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10年选育的成果,该品系遗传基因优良,“潍麦8号”具有北方冬麦区抗寒性好和黄淮中熟麦区落黄成熟好的优点,在山东省审定的“烟农19”是由“烟933”和“陕8229”组配而成,其包含“丹麦1号”、“查平戈”(墨)、“阿勃”(意)、“阿夫”(意)、“胜利麦”(美)等国外优良基因,具有抗逆抗病性强、大群体易成穗等特点。
因此,“紫麦19”也融有丰富的外来基因。
“潍麦8号”还具有国内“丰产3号”、“关中老麦”、“碧玛1号”等优质抗源。
可见,“紫麦19”是完美基因联合的结果,是丰产性、抗逆性融合的结果。
安徽省区域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在不同环境、不同栽培模式下的产量及抗逆性都较优越。
在近几年的品种栽培推广中,实践证明该品种在生态区域多样的安徽省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总结出该品种具有“三个好”:①冬季越冬性好。
特别是在极易发生“倒春寒”的安徽生态区域抗“倒春寒”能力较强。
②茎秆弹性好。
株高适中,在80 cm左右,超抗倒伏。
③抗病性好。
安徽农业大学接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中抗赤霉病,在目前育成品种中是比较少有的。
2.2 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以安徽省淮北片区试、生产试验3组18点次的试验结果(表1)来分析“紫麦19”,该品种平均产量在7 500 kg/hm2以上,18点次汇总有7点平均产量在8 250 kg/hm2以上,占汇总点数的38.9%,有9点次产量在7 500~8 250 kg/hm2,占汇总点数的50.0%。
各试点产量分布在7 500~10 836.0 kg/hm2的占到总布局点数的88.9%,印证了该品种的丰产稳产性能。
表1“紫麦19”在安徽省的产量表现及稳产性试验类别年度平均产量kg/hm2比对照增减%位次品种×地点方差估值CV%适应度互作方差∥%b点次产量分布∥kg/hm26 000~6 7506 750~7 5007 500~8 250>8 250皖麦50(CK)CV%适应度b安徽省区试2009~20108 425.55.33/144586.5033.34.500 91.10400338.25 33.00.9002010~20118 514.05.82/138187.5250.05.397 00.682002413.79 13.01.200安徽省生产试验2011~20127 650.06.51/60240总点次 0297点次分布∥% 011.150.038.9由图1可见,“紫麦19”与对照品种“皖麦50”比较,丰产性、稳产性较好,2条曲线趋势一致,且“紫麦19”产量94%点次在对照以上。
从表1也可看出,该品种属于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的品种;2年区域试验方差值和变异系数均较小,说明该品种具有较好的动态稳定性;2年的变异系数均在10左右,且均值较高,说明该品种的产量稳定性随环境的变化小。
由此可见,该品种是一个丰产性突出、稳产性较好的小麦新品种。
图1“紫麦19”和“皖麦50”各试点产量2.3适应性分析区试结果表明,“紫麦19”的适应度参试年份均大于对照,甚至个别年份超出4倍左右,变异系数均在10左右,且50%的年份小于对照,说明该品种的适应性优于对照,是一个适应性较好的优良品种。
2.4品质分析根据安徽省农业大学品种品质分析中心结果(表2),依据《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小麦》标准品种分类评分,“紫麦19”属于优质中强筋小麦,子粒角质,饱满度好,容重较高,商品性好,黑胚率低。
2.5栽培技术要点“紫麦19”适于安徽省淮北区高中水肥田块种植。
该品种播期弹性长,最佳适宜播期为10月10~20日,适宜基本苗为225万~300万苗/hm2,注意防治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3]。
适墒适期播种,抓好冬春两季肥水管理,化控除草。
灌浆期适时喷施叶面肥延长叶片功能期,适时收获,颗粒归仓。
3结论与讨论安徽省区试3年3组18点次的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新品种“紫麦19”具有高产量潜力大、丰产性好、稳定性较好、适应性较广、品质突出等特点。
另外,该品种综合抗性及抗倒伏能力均优于现阶段大面积推广的诸多品种。
该品种的大面表2“紫麦19”品质测定结果年份容重∥g/L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ml吸水率∥%稳定时间∥min最大阻力∥UE延伸性能量值201079714.7729.0034.556.23.423016149.6201183015.7031.3137.052.17.750212888.0积推广将对安徽省小麦产量提高作出重大贡献,特别是在安徽稻茬麦区其超级抗倒伏能力的优势将得到很好的体现。
高产稳产、抗病性好、抗倒伏是“紫麦19”的最大优点,该品种是安徽省紫芦湖良种繁殖场以高产为主要目标的育种思路向高产、稳产、抗逆为主要育种目标转变的成功典范,将作为替代安徽省主栽品种“烟农19”的理想品种,为安徽省粮食丰产工程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1]曹廷杰,王西成,赵虹,等.小麦新品种中育12号的丰产稳产性及产量结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3962-3963.[2] 李世平,张哲夫,安林利,等.品种稳定性参数和高稳系数在小麦区试中的应用与分析[J].小麦研究,1999,20(3):30-31,35.[3] 晁林海.小麦新品种“紫麦19”的选育及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4(9):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