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基部茎节形态结构特征与抗倒性的研究

合集下载

高产小麦发育后期基部节间与倒状的关系的开题报告

高产小麦发育后期基部节间与倒状的关系的开题报告

高产小麦发育后期基部节间与倒状的关系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科技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生产也在不断提高。

而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发育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

在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基部节间与倒状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其对小麦的农艺性状、农业产品的质量、产量以及种植效益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研究高产小麦发育后期基部节间与倒状的关系,对于提高小麦生产的效益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主要研究内容
本研究拟以当地常见的高产小麦为研究对象,根据现场调查和采集样本数据,建立起高产小麦发育后期基部节间与倒状之间的关系模型,并进一步探讨影响基部节间和倒状的主要因素,如水分、养分、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并通过对比不同品种、不同地区的基部节间和倒状情况,分析其对应的环境因素的异同点。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田间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不同小麦品种的样本进行测量、统计及分析,建立基部节间与倒状的关系模型,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来探究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生产实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预期结果和创新点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将进一步明确高产小麦基部节间和倒状之间的关系,深入探究其影响因素,为小麦增产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我们也将通过研究对小麦生长发育的规律有更深入的认识,为小麦育种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小麦现代化生产的发展。

小麦发育后期茎秆抗倒性的数学模型

小麦发育后期茎秆抗倒性的数学模型

数值分析结课论文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组员:题目小麦发育后期茎秆抗倒性的数学模型摘要本文根据小麦外部形态特征的有关数据,计算茎秆的抗倒伏指数,并研究小麦抗倒伏能力与其外部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物理力学类比从一个新的方向建立小麦茎秆抗倒伏的数学模型;最后对小麦育种制定完整的试验方案及数据分析方法。

问题(1)分析三年来所测量的一些小麦品种的相关数据,依据论文中判断茎秆抗倒伏性的抗倒伏指数公式,结合力学相关知识,对于缺乏有关参数的年份采用合理的假设,用MA TLAB 求解,得出各品种小麦的茎秆抗倒伏指数。

问题(2)对抗倒伏指数与茎杆外部形态特征进行通径分析,通过相关系数的大小来判断各性状因素对抗倒伏指数的影响,同理,对小麦茎杆性状的各个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样根据相关系数来判断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根据求出的影响抗倒伏指数的各个因素,来分析2008 年国信1号与智9998 品种小麦易倒伏的原因,而其它品种不易倒伏的原因。

问题(3)考虑到理想株型要具备抗倒伏能力强且高产的优质,我们在人们推广的矮抗58、联丰85、周麦18三种品种中选择理想株型。

至于理想株型的具体性状,我们根据单穗重,在已给出的采集数据中找出理想株型性状的具体结构数据。

问题(4)总结建立的模型以及分析的结果,提出问题。

在为2012 年制定试验方案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在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时,用方差分析法。

并针对现如今的小麦育种状况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抗倒伏指数通径分析Matlab求解正交试验设计方差分析法一、问题重述1.1背景及情况分析小麦高产、超高产的研究始终是小麦育种家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产量的增加,小麦的单茎穗重不断增加。

但穗重的增加同时使茎秆的负荷增大,导致容易倒伏。

倒伏不但造成小麦减产,而且影响小麦的籽粒品质。

因此要实现小麦高产优质的跨越,就必须解决或尽量减少小麦的倒伏问题。

小麦倒伏一般都发生在小麦发育后期。

“茎倒”是高产小麦倒伏的主要形式,尤其是发生时间较早的“茎倒”,往往造成大幅度的减产。

小麦倒伏的茎秆特征及抗倒伏措施

小麦倒伏的茎秆特征及抗倒伏措施
小麦倒伏 的茎秆特征 及抗倒 伏措施
古丽旦 ·海 沙
前 言
第 i ,小麦 生长中前期 的水肥使 用量过 8-1Oem, 可 以 达 刮 伤 浮 根 , 控 上 促 卜
小 麦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 ,随 多或者使用时间安排不 当 ,导致 群体生 的作用 。适时 中耕可 以保证 每公 顷土壤
小麦倒伏 的特征以及原因 ,对于应用小 例如后期浇水不及 时 ,浇水 量不多 ,导 倒 伏 的 目的 。
麦抗倒伏处 理有 十分重要的意 义。本文 致 小 麦 根 系发育 不好 ,影 响茎秆生长 ,
2.4.2 停 水蹲苗 。随着 小麦生 长,
对 小麦倒伏的茎秆特征 以及原 因进行 分 遇到风 雨天气 时容易 出现倒伏 。第 五 , 要科学合理灌溉 ,为其提供充 足的水分 。
土壤 比较 湿润 、早晨或 阴天 的时候不进
1.1 小麦茎倒伏 的特征
2.2 对小麦群体结构进行控 制
行镇 压。
1.1.1 小麦茎倒伏 多发 生于地上茎
小麦的群体结构会对每 一株 小麦的
2.4.4 喷 施 药 物 。第 一 , 喷 施 “多
秆基部 的第一 节和第二节之间 ,小麦 的 生长都产生影 响,为了给小 麦营造 良好 效唑 ”。喷施多效唑可 以达到抗倒伏 目
倒 伏和茎倒伏两种 ,根倒伏是小 麦根 系 影响 ,而且小 麦的抗 倒伏能力下 降。 的时候再浇第二次 水。
或者土壤结构受到破坏之后所 引起 的倒
2 小麦抗倒伏措 施
2.4.3 及 时镇 压 。 镇 压 一 般 在起 身
伏 ,主要发生在小麦生育后期 ,茎倒 伏
2.1 加 强 品 种 选 择
后期拔节前期进行 ,这样可 以控制基 部

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抗倒特性及产量差异研究

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抗倒特性及产量差异研究

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抗倒特性及产量差异研究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变化及自然灾害的影响,许多农作物生长受到极大的影响,其中小麦品种的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由于土壤质量、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种植密度过大、水分过多或者土壤松软都会导致小麦产量下降。

因此,研究小麦品种的抗倒特性以及产量差异,对于提高小麦种植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述了小麦品种的抗倒特性与产量差异的研究进展。

小麦的株高、茎粗以及茎秆中的木质素含量等与小麦的抗倒特性密切相关。

一些孟山都研究小麦品种的抗倒特性发现,小麦的抗倒特性与其茎秆中的纤维素含量、茎秆粗度以及茎秆弹性模量等密切相关。

此外,小麦品种的抗倒特性还与其茎秆中的木质素含量、茎秆粘性以及叶片面积大小等相关。

为了研究小麦品种的抗倒特性,一些相关研究已经对不同小麦品种的生长性能进行了比较。

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吉林大学的研究团队对十个小麦品种的抗倒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的抗倒物理特性差异显著,其中以冀中冬、朝麦9519、莞麦33和哈麦168与抗倒性能最佳。

此外,多项研究还发现小麦品种的外形物理特性也对其抗倒特性有一定影响。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茎秆较宽的小麦品种比茎秆较细的品种具有更好的抗倒性能。

2.小麦品种产量差异的原因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差异往往与小麦品种自身的生长性能以及土壤条件、养分利用等因素有关。

一些研究发现,不同小麦品种的根系形态及其与土壤环境的交互作用对小麦产量差异有着重大影响。

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机构的研究表明,小麦的根系深度与小麦产量呈正相关关系。

此外,小麦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也密切相关,一些研究发现小麦品种的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以及热耗散能力是影响小麦产量差异的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土壤质量的差异也是影响小麦品种产量差异的重要因素。

不同土壤环境中的养分、酸碱度以及土壤结构等都会对小麦品种的产量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抗倒特性及产量差异研究

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抗倒特性及产量差异研究

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抗倒特性及产量差异研究作者:崔正勇李鹏高国强孙明柱李新华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19年第05期摘要:试验以鲁原502(LY502)、济麦22(JM22)、山农20(SN20)、济麦19(JM19)为材料,研究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抗倒特性及产量差异。

结果表明,SN20和JM19株高显著高于LY502和JM22,重心高度以JM19最高,SN20次之,JM22和LY502较低。

LY502单茎鲜重则显著高于SN20和JM19。

节间壁厚表现为LY502、JM22﹥SN20﹥JM19;观察茎秆基部第二节间解剖结构发现,LY502秆壁厚度明显高于其它3个品种,细胞壁木质化程度较高,厚壁细胞层数多且排列紧密,大维管束数目较多。

基部第二节间抗折力以LY502最高(3.14N ),分别比JM22、SN20和JM19增加15.4%、21.2%和61.9%。

成熟期穗数SN20最高,LY502最低,但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LY502的穗粒数比SN20增加12.6%;千粒重LY502最高(46.9g ),SN20次之,JM22和JM19较低;LY502籽粒产量为9309.3kg/hm2,分别比JM22、SN20和JM19增产3.1%、5.7%和6.4%。

综之,LY502不仅产量水平高,而且在抗倒伏方面具有较大优势,适宜大面积种植。

关键词:小麦;倒伏;品种;产量中图分类号:S512.10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9)05-0034-04小麦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高低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问题[1]。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以及粮食播种面积的缩减,提高单产水平成为确保粮食安全的唯一途径。

一般生产中,主要通过增加种植密度、加大水肥投入等技术措施达到提高小麦产量的目标。

然而,种植密度过大、水肥投入过多则会导致群体郁闭、通风透光性差,进而造成植株茎秆细弱、机械强度减弱。

通常在小麦抽穗至成熟阶段,遭遇强风、暴雨后发生大面积倒伏,小麦产量损失严重[2,3],甚至存在绝收的风险[4,5]。

新疆春小麦资源茎秆形态特征与抗倒性的关系

新疆春小麦资源茎秆形态特征与抗倒性的关系

A b s t r a c t : 【 O b j e c t i v e 】 L o d g i n g w a s a v e y r i m p o t r a n t f a c t o r l i m i t i n g y i e l d o f w h e a t , w h i l e c u l m c h a r a c t e r s w e r e c l o s e l y r e l a t e d t o c u l m l o d i g n g
LI Z h a o - f e n g ,HUANG Ru n ,LI U Xi a o — h u a n 。 C HAt Ya — m

( 1 . C o l l e g e o f Ag r i e u h u r e ,S h i h e z i U n i v e m i t y /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O a s i s E c o l o g y A g T i c u l t u r e o f Xi n j i a n g P r o d u c t i o n a n d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C o r p s , Xi n j i a n g S h i h e z i 8 3 2 0 0 0, C h i n a ;2 . S c i e n t i i f c R e s e a r c h Ma n a g e me n t O f i f c e ,Xi n j i ng a Ac a d e m y A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X i n j i ng a U r u m q i 8 3 0 0 9 1 , C h i n a ; 3 . F i f t h D i v i s i o n 8 8 G r o u p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T e c h n o l o y g S e r v i c e C e n t e r , X i n j i a n g B o l e 8 3 3 4 0 0, C h i n a )

小麦倒伏的茎秆特征及抗倒伏措施

小麦倒伏的茎秆特征及抗倒伏措施

小麦倒伏的茎秆特征及抗倒伏措施作者:古丽旦·海沙来源:《新农村》2018年第02期前言小麦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随着小麦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小麦栽培过程中对其.胜能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倒伏是小麦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现象,研究小麦倒伏的特征以及原因,对于应用小麦抗倒伏处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小麦倒伏的茎秆特征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抗倒伏措施。

1小麦倒伏的特征和原因小麦倒伏从形式上分,可以分为根倒伏和茎倒伏两种,根倒伏是小麦根系或者土壤结构受到破坏之后所引起的倒伏,主要发生在小麦生育后期,茎倒伏则是由于茎秆基部发生弯曲或者折断之后出现的倒伏,在小麦生育前期和后期都可能会出现,是小麦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倒伏形式。

因此研究小麦的倒伏主要以茎倒伏为主。

1.1小麦茎倒伏的特征1.1.1小麦茎倒伏多发生于地上茎秆基部的第一节和第二节之间,小麦的植株高度、重心高度和基部节间长度和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密切相关。

高度较低、重心高度较低、基部节间长度较短的植株的抗倒伏能力较强,相反,植株抗倒伏能力较弱。

1.1.2茎秆的力学特性与小麦的倒伏。

小麦的茎秆通常都有良好的弹性,而且茎秆的承载能力主要取决于维管束组织的数量和机械组织的厚度,加上各种组织与细胞之间的连接关系和连接程度,小麦茎秆的弹性越强,抗倒伏能力越强,弹性余额若,抗倒伏性能也越弱。

另外,小麦的抗倒伏性能还与茎秆的弯折力、惯性矩、抗弯强度、弯曲强度等都呈现正相关,当茎秆基部的力学负荷降低的时候容易发生倒伏。

1.2小麦茎倒伏的原因造成小麦茎秆倒伏会对小麦产量和质量产生极大影响,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经过生产实践可知,小麦倒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小麦的品种选择不当,有的小麦品种秸秆过高、缺乏弹性,抗倒伏能力较差。

第二,种植密度过大,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为小麦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但是有的小麦种植过程中种植密度过大,个体发育不健壮,导致秸秆细软柔弱,从而出现倒伏。

小麦的力学模型及根倒伏研究

小麦的力学模型及根倒伏研究

小麦的力学模型及根倒伏研究小麦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广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根系的倒伏问题严重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对小麦的力学模型及根倒伏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小麦力学模型的建立开始介绍,并详细探讨根倒伏的原因和影响,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和预防措施。

小麦的力学模型是研究小麦茎秆和根系力学性能的数学模型,它是研究小麦株型倒伏机理和预测小麦倒伏风险的重要工具。

根据上下部为弹性、中部为塑性的特点,常采用橡胶圆筒模型来描述小麦茎秆的弹性和塑性特性。

该模型能够定量描述小麦茎秆的力学性质,如抗拉强度、抗弯刚度等。

根倒伏是指小麦根系无法支撑住植株重量而导致全株倒伏的现象。

根倒伏主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农艺措施等。

其中,气候条件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高温、强风等极端气候条件会使小麦根系的发育受到抑制,从而增加了根倒伏的风险。

此外,土壤疏松度不足也容易导致根系无法牢牢抓住土壤,增加了根倒伏的可能性。

研究根倒伏问题的方法主要包括室内试验和田间调查。

室内试验可以模拟不同气候条件下小麦的生长环境,通过测量和分析植株倒伏前后的根系结构和力学性能等指标,来研究根倒伏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田间调查则是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对小麦根倒伏进行观察和记录,以了解不同地区和不同种植条件下根倒伏的发生情况和规律。

为了减少根倒伏带来的损失,预防措施主要包括种植适应性强、抗倒性好的小麦品种和改善土壤状况。

选择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是最直接的方法,通过选育具有强根系和较高抗倒性的品种,可以降低根倒伏的风险。

此外,加强土壤管理也能有效改善土壤疏松度,提高小麦根系在土壤中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小麦的力学模型及根倒伏研究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小麦力学模型,可以定量描述小麦茎秆的力学性质,为根倒伏机理和预测提供依据。

根倒伏问题的研究方法包括室内试验和田间调查,通过对根系结构和力学性能等指标的测量和分析,可以揭示根倒伏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抗倒特性及产量差异研究

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抗倒特性及产量差异研究

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抗倒特性及产量差异研究引言: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有效控制小麦茎秆折断和抗倒性能对保证小麦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不同的品种中,茎秆抗倒性能和产量差异很大,因此,针对不同品种的茎秆抗倒特性及产量差异进行研究对于推动小麦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茎秆抗倒特性:茎秆抗倒特性是衡量小麦植株抗风机能强弱的重要指标。

茎秆的抗倒性能和品种、种植环境、生长期和栽培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茎秆的构造中,秆壁的厚度、根部发育和秆杆内的组织结构等因素对茎秆的抗倒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不同小麦品种进行研究,包括A品种、B品种和C品种。

在不同生长期对不同品种的小麦茎秆进行抗倒性能测定。

测定方法采用自然翻倒法,然后根据小麦倒伏程度进行评分。

同时,还将测定小麦的茎秆构造,包括秆壁厚度、根部发育和秆杆内的组织结构等。

结果分析:经过一系列测试,我们发现不同小麦品种在茎秆抗倒性能上存在明显差异。

其中,A品种表现出较好的茎秆抗倒性能,倒伏程度较低,评分较高;B品种次之,倒伏程度较大,评分居中;而C品种表现出较差的茎秆抗倒性能,倒伏程度最大,评分最低。

此外,我们还发现不同品种的茎秆构造存在差异。

A品种的秆壁厚度较大,根部较发达,秆杆内的组织结构层次清晰;B品种的秆壁厚度较中等,根部发育较一般;而C品种的秆壁厚度较薄,根部较不发达,秆杆内的组织结构较为松散。

产量差异:通过对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产量与茎秆抗倒性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A品种的产量较高,B品种次之,C品种的产量最低。

这与不同品种的茎秆抗倒性能表现一致。

茎秆抗倒性能较好的品种往往具有较高的产量。

产量差异的原因与茎秆抗倒性能有关,较好的茎秆抗倒性能可以提高小麦植株的稳定性,减少倒伏程度,从而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最终促进产量的提高。

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同小麦品种的茎秆抗倒性能存在明显差异,并且与产量有一定的关联。

小麦茎秆抗倒伏的力学原理探讨的开题报告

小麦茎秆抗倒伏的力学原理探讨的开题报告

小麦茎秆抗倒伏的力学原理探讨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题目:小麦茎秆抗倒伏的力学原理探讨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

然而,小麦倒伏是种植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天气异常、土壤不良等因素影响下,小麦抗倒伏能力变得更加弱化。

因此,探究小麦茎秆抗倒伏的力学原理,对于提高小麦抗倒伏能力,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次研究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小麦茎秆结构特点的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和文献资料分析,研究小麦茎秆的构成、形态、结构等特点,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

2.小麦茎秆抗倒伏的影响因素:探究影响小麦茎秆抗倒伏的主要因素,包括生长环境、生长时期、茎秆品种等因素的影响。

3.小麦茎秆抗倒伏机理的分析:从材料力学的角度,分析小麦茎秆抗倒伏的机理,包括其承受的外部载荷、和内部应力分布特点等。

4.小麦茎秆抗倒伏的建模与仿真:基于前面的研究成果,通过材料力学的建模与仿真,对小麦茎秆抗倒伏的模拟实验,为后续的实验验证提供基础。

三、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小麦抗倒伏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

2.实地调研:通过对小麦田间作业的观测和实地采集,获取小麦茎秆的相关数据和材料力学参数。

3.数值模拟: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小麦抗倒伏的数值模拟,并进行仿真实验。

4.实验验证: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和室外实际生产验证,检验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四、预期目标通过本次研究,预计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系统分析小麦茎秆的结构与特性,探究影响小麦抗倒伏的主要因素;2.揭示小麦茎秆抗倒伏的材料力学机理,为探究小麦抗倒伏的优化方案提供理论依据;3.建立小麦茎秆抗倒伏的有限元模型,为小麦抗倒伏的仿真实验提供数值支撑;4.为小麦品种选育和种植技术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小麦的生产安全和粮食产量。

五、研究计划本次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文献资料搜集与分析(2周);2.田间小麦材料力学数据采集与实验准备(4周);3.建立小麦茎秆抗倒伏的有限元模型(2周);4.小麦茎秆抗倒伏的数值模拟与实验仿真(6周);5.检验模拟结果的准确性与实验验证(4周)。

小麦抗倒伏

小麦抗倒伏

抗倒伏性是小麦高产稳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几年来,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倒伏给小麦生产带来极大损失,对小麦抗倒伏性的研究也成为目前强秆育种与栽培研究的热点。

小麦倒伏可分为茎倒伏和根倒伏两种类型,其中茎倒伏发生较为普遍。

茎倒伏是茎基部机械组织不发达或由于第1、2节间伸长变细,难以负荷地上部植株重量,导致其茎秆弯曲或折断而发生倒伏。

研究小麦茎秆抗倒的方法很多,大多数研究以评价茎秆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微观结构为主。

小麦倒伏多发生在生育中后期,此期随着茎秆质量的恶化抗倒性逐渐减弱,因此茎秆质量较好的品种后期抗倒性较强"影响小麦抗倒的因素很多,归结起来大致可分为地上部因素和地下部因素两种,地上部主要与茎秆基部茎节的特征及质量关系密切,多用茎秆倒伏指数评价小麦茎秆的抗倒性。

倒伏指数与株高、茎粗和茎重等性状密切相关。

茎秆机械强度大、茎秆基部第二茎节短粗、秆壁较厚、次生根数量较多、株高和重心较低的品种抗倒性较强[1]。

小麦倒伏的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小麦品种抗倒性差等。

小麦品种自身抗倒能力差不同品种抗倒伏性能差异很大,倒伏与株高和基部节间长度有密切关系,节间越长越易倒伏,高秆品种抗倒能力差,受到灾害易引起倒伏,品种混杂退化,植株变高使重心上移,抗倒能力下降。

茎倒伏是小麦高产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对实现小麦高产构成严峻威胁。

研究小麦茎秆抗倒伏规律对小麦高产、稳产有重要意义。

很多学者通过对茎秆的形态、机械强度、解剖结构、生理和生化成分等特性的广泛研究, 初步揭示了小麦抗倒伏的形态学和生理机制。

近年来, 从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角度也开展了小麦抗倒伏性的研究, 以期指导小麦抗倒品种的选育。

木质素作为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 填充于纤维素构架中增强植物体的机械强度, 其含量与茎秆抗倒伏性密切相关。

木质素含量降低, 小麦茎秆机械强度变弱, 易造成倒伏; 木质素含量增加, 小麦的抗倒伏能力显著增加。

木质素具有提高细胞壁强度和增加茎秆机械强度的作用, 其含量与茎秆刚性密切相关。

小麦基部节间过长难防倒伏

小麦基部节间过长难防倒伏

小麦基部节间过长难防倒伏2023-11-11•问题概述•原因分析•现有防控措施及局限性目录•新型防控策略与建议•成功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01问题概述小麦基部节间过长通常表现为植株基部节间明显增长,与正常植株相比更为细长。

形态特征这个问题通常出现在小麦的生长后期,当植株进入灌浆期时更为明显。

生长阶段小麦基部节间过长的定义产量损失倒伏使小麦无法正常生长和发育,导致产量减少。

严重的情况下,产量损失可能达到30%以上。

品质下降倒伏后的小麦籽粒饱满度不足,品质下降,影响市场价格和农民收益。

倒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农业可持续性:小麦基部节间过长导致的倒伏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农民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这一问题,保证小麦产量和品质。

粮食安全: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

解决小麦基部节间过长问题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面对这一问题时,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其成因,并探讨有效的防控策略,以确保小麦生产的稳定与可持续。

02原因分析•小麦基部节间过长是小麦生长过程中的一种常见问题,会导致小麦植株的抗倒伏能力降低,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下面从品种因素、环境因素和栽培管理因素三个方面分析小麦基部节间过长难防倒伏的原因。

原因分析03现有防控措施及局限性选用矮秆品种选择矮秆、抗倒伏性强的品种是防控小麦基部节间过长、防止倒伏的有效措施之一。

选用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如选用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较高光合效率以及优秀产量性状的品种,有助于减轻倒伏风险。

品种选择通过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促进小麦健壮生长,提高抗倒伏能力。

避免过量施用氮肥,以减少基部节间过长现象。

农业技术措施合理施肥适时播种,避免早播导致生长过于旺盛,晚播则影响产量。

合理密植,保证群体结构良好,减轻倒伏风险。

适时播种与密植及时除草、松土、排水等,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增强小麦的抗倒伏能力。

加强田间管理喷施生长调节剂如矮壮素、多效唑等,可抑制基部节间伸长,降低株高,提高抗倒伏能力。

小麦倒伏的原因 小麦出现倒伏怎么办 - 种植技术

小麦倒伏的原因 小麦出现倒伏怎么办 - 种植技术

小麦倒伏的原因小麦出现倒伏怎么办-种植技术在小麦生育中后期,因受气候因素或是栽培措施不当,造成小麦大面积发生倒伏,严重影响小麦成熟,造成减产的一种现象。

小麦倒伏是种植小麦时常常会遇到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了小麦的品质和产量,给农户们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那么,小麦倒伏是什么原因呢?小麦倒伏怎么办呢?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倒伏类型:在小麦灌浆期前发生的倒伏,称为“早期倒伏”,由于“头轻”一般都能不同程度地恢复直立。

灌浆后期发生的倒伏称为“晚期倒伏”,由于“头重”不易完全恢复直立,往往只有穗和穗下茎可以抬起头来。

倒伏原因:①气候因素。

在小麦灌浆期,由于降雨大风可使小麦大面积发生倒伏。

②栽培措施不当。

如播量过大,茎秆细弱,易发生倒伏。

在五月下旬距小麦完熟前十天左右,浇了麦黄水的高产田,土壤松软,遇风雨易发生不同程度倒伏。

另外,不同小麦品种的抗倒伏能力也有一定差异。

补救措施:①疏通田间排水沟,将积水排除。

大雨过后要及时给小麦做好排水工作,以免再次引起小麦倒伏,影响冬小麦后期生长和正常收获。

②雨过天晴后,用竹杆轻轻抖落茎叶上雨水珠,减轻压力帮其抬头,但切忌挑起而打乱倒向,或用手扶麦、捆把,以减少霉烂,利于通风透光,增强光合作用,增加粒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挽回倒伏造成的损失。

③喷洒磷酸二氢钾,以每亩150~200g,或16%的草木灰浸提液50~60kg,以促进生长和灌浆。

另外,农户在小麦生长后期一定要加强病害的防治工作。

对小麦纹枯病、白偻病、蚜虫等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

一旦达到防治指标,及时喷药,增加小麦抗逆力和抗倒伏能力,通过综合防治来减少损失。

小麦倒伏的原因由于风、雨天等恶劣天气,对小麦茎秆产生一定的作用力,茎秆承受有限,导致小麦倒伏。

而支撑整个植株的主要结构是茎秆,所以植株茎杆和倒伏有密切联系。

1、小麦基部茎节形态结构特征与抗倒伏的关系1.1茎秆粗细茎秆承受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植株是否倒伏。

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抗倒特性及产量差异研究

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抗倒特性及产量差异研究

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抗倒特性及产量差异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抗倒特性对产量差异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及关系。

通过对不同小麦品种的茎秆抗倒特性进行评价,并采用实验设计与方法进行研究,发现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差异主要受茎秆抗倒特性的影响。

进一步的原因分析表明,茎秆抗倒特性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小麦的产量表现。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抗倒特性与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对小麦抗倒特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为提高小麦的抗倒性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和理论基础,对于小麦的生产和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麦品种、茎秆抗倒特性、产量差异、研究、评价方法、实验设计、原因分析、关系、显著关系、育种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在种植过程中常常遭受倒伏的困扰。

倒伏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寻找抗倒小麦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虽然已经选育出一些具有较强倒伏抗性的小麦品种,但针对不同品种的茎秆抗倒特性及产量差异的研究还比较匮乏。

对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抗倒特性及产量差异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小麦品种之间抗倒能力的差异,为培育更具倒伏抗性的小麦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和粮食需求的增加,提高小麦产量已成为当前小麦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

而小麦的倒伏问题一直是制约小麦产量提高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研究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抗倒特性及产量差异的相关因素,对于解决小麦产量低下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小麦抗倒特性育种提供参考,推动我国小麦产量的提高和粮食安全的保障。

1.2 研究意义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稳定和增加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茎秆抗倒是影响小麦产量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不同小麦品种在茎秆抗倒特性上存在差异。

通过研究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抗倒特性及产量之间的关系,可以为育种高产抗倒小麦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深入了解抗倒特性的评价方法和产量差异的原因分析,有助于揭示小麦茎秆抗倒的机制,为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和抗倒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小麦茎秆抗倒性的力学分析及其数学模型

小麦茎秆抗倒性的力学分析及其数学模型

小麦茎秆抗倒性的力学分析及其数学模型摘要:本文用力学原理分析麦秆,建立了抗倒伏指数公式,计算出抗倒伏指数与各个性状的关联度指标。

将机械系统分析时用到的传递矩阵法应用到麦秆应力变化规律研究中,建立麦秆抗倒伏数学模型。

研究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反映麦秆综合风载等各因素作用下抗倒伏情况。

关键词:抗倒指数公式关联度传递矩阵应力变化规律引言小麦优质高产是热点研究方向,小麦的单茎穗重不断增加会导致茎秆的倒伏,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与品质。

故要实现高产,必须解决小麦的抗倒问题。

本文从力学角度研究小麦茎秆抗倒伏性,对小麦茎秆的抗倒伏能力综合材料力学及弹性力学分析,建立小麦抗倒伏指数公式作为小麦茎秆抗倒性的衡量指标。

所建模型能很好分析解决小麦抗倒性与麦秆性状之间的关联性问题,找出最能影响小麦倒伏的茎秆性状及力学性能指标,旨在分析出最能抗倒伏的小麦结构。

1.建立小麦茎秆抗倒伏指数公式通过建立茎秆抗倒伏指数公式,计算出各小麦品种抗倒伏指数。

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求解茎秆的自重和茎秆的重心位置,对此问题分析:首先,求出在简化模型下小麦茎秆处于竖直状态时的重心位置H,然后计算出茎秆在达到临界倒伏状态时的重心位置,可以将麦穗看作是一个具有质量的点作用在茎秆顶部;其次,根据相关资料给定的茎秆临界力的表达式可以得到茎秆自身重量,由此可求解决问题。

由上分析,以一株小麦茎秆作为研究对象,假设茎秆几何结构由不同长度、不同壁厚、不同粗细的同心圆柱体组成的阶梯状复合体。

(1)通过材料力学知识可知茎秆在临界状态下受穗重和茎秆单位自重的作用,得其挠曲线近似方程。

(2)查阅大量资料,茎秆抗倒伏指数=茎秆鲜重×茎秆重心高度/茎秆机械强度,故应先计算茎秆重心高度。

假设小麦茎秆结构如图1.1所示,由此可得茎秆重心的高度H。

计算处于临界倒伏状态下由于麦穗和茎秆重力使茎杆弯曲时的茎秆重心。

由图1.2小麦茎秆倒伏临界平衡状态图所示几何关系可计算新的重心高度。

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抗倒特性及产量差异研究

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抗倒特性及产量差异研究

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抗倒特性及产量差异研究
不同小麦品种的茎秆抗倒特性和产量差异一直以来都是农业科研领域的热点问题。

茎秆抗倒特性是指小麦植株在自然环境中抵抗外界力量作用下的倒伏能力。

茎秆的抗倒特性与小麦的品种、生长环境以及栽培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小麦品种茎秆抗倒特性以及产量方面展开研究。

不同小麦品种的茎秆抗倒特性存在明显差异。

研究表明,一些品种的茎秆较为粗壮,茎秆中的黎明层发达,纤维素含量高,这些特性能够提高茎秆的硬度和韧性,增强抗倒能力。

而一些品种的茎秆较为细弱,黎明层发育较差,纤维素含量较低,这些特性会导致茎秆易折断,降低抗倒能力。

选择茎秆抗倒特性较好的小麦品种是提高抗倒能力的关键。

茎秆抗倒特性和小麦产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研究发现,茎秆抗倒特性较好的小麦品种通常具有较高的产量。

这是因为茎秆抗倒特性好的品种在生长过程中能够保持较好的秆直性,有效避免了倒伏现象的发生,从而保证了充分的光合作用和养分供应,提高了产量。

而茎秆抗倒特性差的品种容易发生倒伏,导致茎秆拉伤、秆倒、叶片失去光合作用功能,严重影响了产量。

茎秆抗倒特性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在小麦栽培中具有重要意义。

茎秆抗倒特性和小麦产量的研究对小麦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不同小麦品种的茎秆抗倒特性,可以筛选出具有良好抗倒能力的小麦品种,并且通过杂交育种和基因编辑等手段改良茎秆抗倒特性,进一步提高小麦的抗倒能力和产量。

研究茎秆抗倒特性和产量的关系,可以为小麦栽培中的茎秆管理、施肥、灌溉等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农民合理调控小麦生长环境,提高小麦产量。

不同栽培条件对冬小麦基部茎秆形态特征的影响

不同栽培条件对冬小麦基部茎秆形态特征的影响

不同栽培条件对冬小麦基部茎秆形态特征的影响摘要为了给冬小麦高产稳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3个优质强筋冬小麦,研究了它们在不同种植密度和氮肥条件下基部茎秆节间形态特征。

结果表明,抗倒伏能力表现为:济麦20号>烟农19号>藁城8901;不同栽培密度和施氮量的差异对基部第2节间各性状的影响比第1节间大;栽培密度对冬小麦基部茎秆节间形态特点及抗折力均有显著的影响;施氮量对茎秆的抗折力影响显著;节间壁厚与抗折力呈极显著正相关,而节间长度和茎粗与抗折力无显著的相关性。

关键词冬小麦;栽培条件;倒伏;基部茎秆;抗折力小麦是我国的第2大粮食作物,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2.5%,消费量占全国粮食消费量的25%左右,在我国农业生产及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农业水利设施的不断改善和施肥量的增加,小麦倒伏已成为制约小麦高产和优质的主要因素之一。

倒伏可分为茎倒伏和根倒伏2种,而在生产上茎倒伏最为普遍。

由于小麦茎倒伏多发生在茎秆基部1~2节间,所以基部节间与倒伏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主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和氮肥条件对小麦茎基部形态特征的影响,为高产、稳产、优质小麦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选用强筋优质小麦品种济麦20号、烟农19号和藁城8901。

1.2试验设计本研究于2005~2006年度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试验地进行,地力中等。

共设27个处理,品种、种植密度和氮肥各设3个水平;品种分别为济麦20号、烟农19号和藁城8901;基本苗为180万株/hm2、270万株/hm2、375万株/hm2;氮肥(尿素)分别施69kg/hm2、138kg/hm2、207 kg/hm2,全部作追肥,在拔节期一次性施用;大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2次重复。

小区面积6m2,长4m,宽1.5m。

1.3测试项目小麦成熟期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小麦株高以及1节间、2节间长度、壁厚、颈粗。

茎秆抗折力测定:取基部第2节间(去叶鞘),两端放于高50cm、间隔5cm 的支撑木架凹槽内,其中部挂一小盒,将天平砝码逐渐加入小盒内,茎秆折断时所加砝码和小盒自身重量为茎秆抗折力。

小麦倒伏类型与预防

小麦倒伏类型与预防

抗倒伏品种 的培育:通 过育种技术, 培育出具有 抗倒伏能力 的新品种, 提高小麦的 抗倒伏能力。
抗倒伏品种 的推广:通 过农业技术 推广部门, 将抗倒伏品 种推广到广 大农民手中, 提高小麦的 种植效益。
01
02
03
0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合理施肥
氮肥施用量:根据小麦生长阶段和 01 土壤肥力,合理控制氮肥施用量
磷钾肥施用:保证磷钾肥的充足供 02 应,提高小麦抗倒伏能力
有机肥施用:增加有机肥施用量, 03 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微量元素施用:补充微量元素,提 04 高小麦抗病抗倒伏能力
加强田间管理
01 合理施肥:根据小麦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氮、 磷、钾肥,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倒伏
02 科学灌溉: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适时适量 灌溉,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或积水导致倒伏
小麦倒伏类型 与预防
演讲人
目录
01. 小麦倒伏类型 02. 小麦倒伏原因 03. 小麦倒伏预防措施
1
小麦倒伏类型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根倒
01
原因:根系不 发达,土壤松 软,根系抓地
力不足
02
特点:整株倒 伏,根部与土
壤分离
03
品种特性
01
抗倒伏能力: 品种的抗倒伏 能力直接影响 小麦倒伏程度
02
株高:株高较 高的品种更容 易发生倒伏
03
茎秆强度:茎 秆强度较高的 品种抗倒伏能 力较强
04
根系发育:根 系发达的品种 抗倒伏能力较 强
土壤条件
01
土壤质地:土壤过于松 软或过于坚硬,容易导 致小麦倒伏

冬小麦茎秆特性与抗倒性关系研究

冬小麦茎秆特性与抗倒性关系研究

冬小麦茎秆特性与抗倒性关系研究
李战魁;李永飞;白小艳;徐灿;张敏;吴宏亮;康建宏;马文礼
【期刊名称】《农业科学研究》
【年(卷),期】2024(45)1
【摘要】为明确滴灌冬小麦生长过程中影响小麦抗倒伏的主要因素,选用宁冬10、宁冬11、隆鉴115、隆鉴110、冬育5、冬育12和隆紫麦1共7个小麦品种,分
析不同品种间抗倒伏性状的差异。

结果表明:冬育5茎秆机械强度大(563.811 g),在供试品种中倒伏指数最小(0.638 g),与其他品种相比存在显著差异,且其基部节间短粗、茎秆壁较厚、株高及重心高度较低,抗倒伏性较好;倒伏指数与重心高度、基部
节间长度、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机械强度、基2节间鲜/干质量、基部节间直径、壁厚呈极显著负相关,且基2节壁厚与倒伏指数相关系数较大(r=-0.664)。

可见,抗
倒伏性强的冬小麦品种株高矮化、基部节间茎秆长度缩短、基部节间强度高。

在供试小麦品种中,冬育5的抗倒伏性明显优于其他品种。

【总页数】6页(P26-30)
【作者】李战魁;李永飞;白小艳;徐灿;张敏;吴宏亮;康建宏;马文礼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农垦事业管理局农林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1
【相关文献】
1.半干旱区燕麦品种茎秆理化特性及其与抗倒性的关系研究
2.秸秆覆盖条件下宽幅精播冬小麦茎秆抗倒性研究
3.基于茎秆生物力学特性的油菜抗倒调控机制研究
4.二棱大麦茎秆性状与抗倒性关系的研究
5.小麦基部节间茎秆密度与抗倒性关系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显微结构与抗倒强度关系研究

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显微结构与抗倒强度关系研究

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显微结构与抗倒强度关系研究冯素伟;姜小苓;胡铁柱;牛立元;茹振钢;李笑慧;尹坤【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2(28)36【摘要】为了研究小麦的抗倒伏性能,探讨茎秆抗倒性的微观结构及生理特性,试验采用田间与实验室相结合的方法,以目前大面积推广的常规小麦品种和有推广前途的杂交小麦为试材,从小麦的外部形态、内部显微结构及生理性状等方面综合分析小麦茎秆的抗倒伏性。

结果发现,株高较低、茎秆重心高度下降、基部节间短粗的小麦品种倒伏指数较小,且秆壁较厚,茎秆截面积较大。

通过显微观察可知,倒伏指数较小的‘百农矮抗58’、‘杂麦4号’小麦品种,其茎秆内大维管束数量较多,分别为41.8个/茎和37.7个/茎,而小维管束数量相对较少,分别为22.7个/茎和21.0个/茎。

同时发现,茎秆倒伏指数较小的‘百农矮抗58’、‘周麦18’、‘杂麦4号’小麦品种,其灌浆后期茎秆活力较强,特别是矮秆品种‘百农矮抗58’,茎秆活力值达到了49.33mg/(g·h),且与其他品种相比均达到了极显著的差异。

综合分析可知,‘百农矮抗58’‘、杂麦4号’小麦品种抗倒性较强,但茎秆活力与抗倒伏的关系有待进一步验证。

【总页数】6页(P57-62)【关键词】茎秆强度;倒伏指数;显微结构;茎秆活力【作者】冯素伟;姜小苓;胡铁柱;牛立元;茹振钢;李笑慧;尹坤【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小麦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相关文献】1.不同抗倒性小麦品种的茎秆结构及其化学成分和力学特性分析 [J], 杨霞;王红娟;徐文静;陈军营2.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抗倒特性及产量差异研究 [J], 崔正勇;李鹏;高国强;孙明柱;李新华3.种植密度对不同小麦品种茎秆形态特征、化学成分及抗倒性能的影响 [J], 邵庆勤;周琴;王笑;蔡剑;黄梅;戴廷波;姜东4.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抗倒性的研究 [J], 冯素伟;李淦;胡铁柱;姜小苓;李小军;董娜;茹振钢5.不同株高和抗倒性小麦品种茎秆中几种内含物的差异 [J], 熊淑萍;吴懿鑫;王小纯;于旭昊;孟香苹;张捷;马新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