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诊断治疗专家共识
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诊断 精品
诊断步骤:
初查、识别
量表应用和 疾病诊断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 伴发抑郁的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诊治专家共识组.中华内科杂志.2011;50(9):1-7
初查与识别
• 询问神经系统疾病表现
• 着重询、注意力、自卑和自责 轻生观念 • 以筛查抑郁综合征
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诊治专家共识组.中华内科杂志.2011;50(9):1-7
“90秒钟4问题提问法”诊断敏感率达96%
90秒钟4问题提问法
过去几周(几个月)你是否感到无精打采、 伤感、或对生活的乐趣减少? 除了不开心之外,是否比平时更加悲观 或想哭 你经常有早醒么(事实上你并不需要那么 早醒来)? 你进来是否经常想到活着没意思?
“是”为阳性
“是”为阳性
每月超过1次为阳性 “经常”或“是”为阳性
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诊治专家共识组.中华内科杂志.2011;50(9):1-7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障碍的诊断
疾病 MS AD PSD 癫痫 量表 Beck 抑郁问卷(BDI) AD抑郁量表(NIMH-dAD) 卒中后抑郁分级量表(PSDRS) 神经系统疾病抑郁问卷-癫痫 (NDDI-E) 依据PD伴发抑郁障碍草案* HAM-D抑郁量表 依据各量表标准评分 诊断标准
PD 偏头痛及慢性头痛
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诊治专家共识组.中华内科杂志.2011;50(9):1-7
综合医院抑郁症、焦虑症、躯体化障碍专家共识
扩大性自杀:患者先杀掉自己的亲人, 然后再自杀,理由是
“免得我死后他们受苦”
抑郁症——临床表现
作为一种负性情绪, 以丧失感为主要表现:
➢兴趣下降: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 觉得没有意思; ➢ 希望下降:希望下降→绝望 ➢无助感: 孤立无援感 ➢自尊与自信下降:自尊自信不足 → 内疚、自责→ 自
兴趣下降
易疲劳
体重改变
抑郁分类
原发性抑郁症( 简称抑郁症):属情感障碍,病程多 为反复发作的抑郁、双相或混合性;需抗抑郁治疗。
继发性抑郁症:继发于原本存在的精神疾病、躯体 疾病或应用某种药物等;去除原发疾病因素同时给 抗抑郁治疗。
诱因
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柯兴氏综合症,甲状腺功能低下, 经前期紧张症, 肢断肥大症。 病毒感染(常在其潜伏期及恢复期)。
罪 ➢ 生活的信心下降:活着无意义,无价值→自杀
4/5病人有自杀意念;33%自杀行为
抑郁症——相关的症状
思维迟缓: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如主动言语 减少,语速减慢,思考问题困难等;
意志活动减退: 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 不愿交往,常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严重时可 “抑郁性木僵”;
概
述
20世纪90年代,有15个国家或地区共26,969例综 合内科门诊病人参加的一项WHO多中心合作研究 显示:
综合内科门诊病人抑郁障碍患病率居首位
其中抑郁症和心境恶劣的患病率分别为10.4%和2.1%; 内科医生对抑郁症的识别率平均为55.6%, 中国上海的患病率分别为4.0%和0.6%。 上海内科医生对抑郁症识别率仅为21%,远远低于国外
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
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一、本文概述《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是由国内神经重症康复领域的权威专家团队共同撰写的一份重要文件。
该共识旨在总结神经重症康复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临床实践经验以及国际先进理念,为我国的神经重症康复工作提供科学、规范、实用的指导建议。
随着神经重症患者的日益增多,如何有效地进行康复治疗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因此,制定一份适合我国国情的神经重症康复专家共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共识的内容涵盖了神经重症康复的定义、评估、治疗原则、康复措施、团队协作以及患者教育等多个方面。
通过深入剖析神经重症康复领域的核心问题,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本共识旨在为神经重症康复的医务人员提供一套全面、系统、实用的操作指南。
本共识也旨在推动神经重症康复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神经重症康复事业的健康发展。
《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的出台将为我国神经重症康复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对于提高神经重症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神经重症康复的基本原则神经重症康复是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功能障碍进行的专业化、系统化的康复治疗和训练。
其目的是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回归社会。
在进行神经重症康复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个体化评估: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功能障碍,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
评估内容应包括患者的身体功能、认知能力、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
多学科协作:神经重症康复需要多个学科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包括神经科医生、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等。
通过多学科协作,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系统的康复治疗和训练。
早期介入:神经重症康复应尽早开始,以减轻患者的残疾程度,提高康复效果。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可开始早期的康复治疗和训练。
综合治疗:神经重症康复应采用多种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
神经系统疾病指南共识集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6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9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2016
中华神经科杂志
3. 脱髓鞘疾病指南
序号
题 目
年份
杂志
1
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版)
2015
中华神经科杂志
2
中国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6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3
多发性硬化的磁共振诊断标准:MAGNIMS共识
人民卫生出版社
11.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指南
序号
题 目
年份
杂志
1
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2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
中国多发性肌炎诊治共识
2015
中华神经科杂志
3
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5
中华神经科杂志
4
中国脂质沉积性肌病诊治专家共识
2015
中华神经科杂志
5
中国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诊治指南
2016
中华神经科杂志
6
中国肌病型糖原累积病诊治指南
2016
中华神经科杂志
12.其他疾病指南
序号
题 目
年份
杂志
1
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
2015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
中国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治专家共识(2016)
2016
中华医学杂志
3
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
2016
中华神经科杂志
4
中国脑血管超声临床应用指南
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前后抑郁和(或)焦虑中医诊疗专家共识(全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前后抑郁和(或)焦虑中医诊疗专家共识(全文)1 前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作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美国约有每年100万、欧洲约有每年80万患者接受PCI,目前我国PCI手术量已超过每年50万,成功率高达91%-97%,其适应症还在不断扩大[1]。
然而,PCI手术前后患者出现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日益引起临床关注。
小样本临床研究表明,PCI术前患者的焦虑程度高于正常人的14%,PCI术前既存在焦虑,又有抑郁,存在肯定焦虑者占70%,存在肯定抑郁者占38%[2-4]。
说明患者经历手术和基础疾病的双重心理应激,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增加,这种不良心理反应会直接影响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最终成为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临床上,可使用汉密尔顿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患者健康问卷-9项(PHQ-9)、广泛焦虑问卷7项(GAD-7)、SCL-90症状自评量表以及Zung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等,结合医生的临床经验,对PCI手术前后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进行临床识别。
近年,PCI术后服用中药的患者比例逐年增加,尤其是部分患者经过中医药治疗后取得较好疗效。
PCI手术前后出现的抑郁和(或)焦虑症,属于中医“郁证”范畴,治疗郁证的相关方药适用于PCI手术前后抑郁和(或)焦虑症的辨证治疗。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精神抑郁、兴趣索然、烦躁、思维迟缓、疲乏无力、失眠、善忘、性欲减退、食欲下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抑郁发作、焦虑发作、抑郁伴焦虑发作等疾病。
为了提高PCI手术前后焦虑和(或)抑郁的中医临床诊疗水平,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以中医学基本证候和相应方药为基本点,结合现代临床研究进展和专家临床经验,制订PCI术后抑郁和(或)焦虑中医诊疗专家共识,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学术交流。
抑郁症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19)治疗方案要点
抑郁症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治疗方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2019年)抗抑郁药治疗治疗原则:全病程治疗,1、急性期治疗控制症状,2、巩固期治疗预防复燃,3、维持期治疗预防复发。
药物的选择基于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安全性或耐受性等。
1、首选第二代抗抑郁药物。
初始剂量建议最小常规剂量的1/4-1/2 ,缓慢加量。
2、个体化治疗。
常用抗抑郁药的种类及适应症(1)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一线使用。
用于各类和不同严重程度的抑郁障碍,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代表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
(2)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双重抑制剂(SNRIs):适用于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的抑郁障碍及户泛性焦虑症,伴有躯体症状特别是疼痛的抑郁症疗效较好。
主要有:文拉法辛、度洛西汀。
(3)去甲肾上腺素能与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适用于各种抑郁障碍,尤其重度抑郁和明显焦虑、激越及失眠的抑郁患者。
代表药物:米氮平。
(4 )5-HT受体平衡拮抗剂(SARIs ):适用于伴焦虑、失眠的轻、中度抑郁。
代表药物:曲唑酮。
(5)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不良反应明显,剂量应个体化。
代表药物:阿米替林、丙米嗪、氯米帕明、多塞平等。
特定人群的抗抑郁药治疗(1)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SSRI类:舍曲林、氟西汀和西酞普兰,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加至有效剂量。
(2)老年抑郁障碍:(用药后病理生理改变需监测躯体功能状况)。
A:首选SSRI类药物:舍曲林、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等。
B:SNRI也可用,高剂量可致血压升高,起始剂量低于年轻成人,注意药物蓄积。
(3)孕产期抑郁障碍:A:轻度患者:人际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B:持续加重或有严重自杀倾向考虑抗抑郁治疗,一般选用SSRI 类药物。
(考虑产后代谢改变、乳汁对胎儿影响,向患者(家属)详述风险和获益)中药治疗治疗原则理气开郁、调畅气机。
帕金森病抑郁、焦虑与精神病性障碍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
MAO-B抑制剂司来吉兰可以改善PD抑郁症状(无循 证医学证据),对于不伴有精神症状的患者可以适量 应用,应注意监测患者的精神症状,及SSRI类抗抑郁 药物合用可能会诱发5-羟色胺综合征,故不能及SSRI 类药品合用。
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第1部分
目前尚无帕金森病抑郁专用的诊断标准。帕金 森病患者出现抑郁症状,符合DSM-IV抑郁症 诊断标准,即可诊断为帕金森病抑郁。即:
1.符合英国帕金森病协会脑库诊断标准或中国 帕金森病诊断标准确诊的原发性帕金森病。
(3)治疗中应遵循的原则是尽可能用最少的多巴胺能制剂控制运动 症状,用最低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控制精神症状。
非药物治疗:文献报道经颅磁刺激(rTMS)可以改善PD患者抑郁 症状,效果及氟西汀相当(Ⅲ级证据二个),因为一项研究缺乏 安慰剂对照,另一项研究病例数较少,无证据支持或否定rTMS 治疗PD抑郁的有效性,所以无特殊推荐。
帕金森病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主要表现为幻觉 错觉、妄想和存在的错误观念。
治疗帕金森病的药品可能会导致精神病性症状 发生,但是及帕金森病精神病性症状相关性更 明确的是脑内路易小体沉积、单胺能神经递质 的不平衡以及视觉空间加工障碍。
幻觉:帕金森病幻觉可涉及任何感觉形式,但 以视幻觉最为常见(90%以上)。听幻觉一般 及视幻觉伴发,触幻觉、嗅幻觉、胃肠幻觉等 非常少见
MSA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SNCA蛋白
COQ2蛋白
SHC2蛋白
治疗
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 主要是针对帕金森症状、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的症状
性治疗及支持治疗
治疗
运动症状的治疗:左旋多巴对部分MSA患者的帕金森症 状短期有效,肉毒毒素治疗可用于改善患者手足肌张力障 碍
非运动症状治疗:米多君、屈昔多巴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直 立性低血压;奥昔布宁、托特罗定能有效改善患者早期逼 尿肌痉挛症状;口服西地那非或鞘内注射前列腺素可用于 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SSRI类药物可用于患者抑郁、焦 虑等症状治疗
手足冰冷 病态哭笑 抽动、肌阵挛性姿势/动作性震颤
排除标准
典型的搓丸样静止震颤 明显的周围神经疾病 发病年龄大于75岁
共济失调或帕金森症状家族史 根据DSM-4标准诊断为痴呆 怀疑为多发性硬化的白质病变
非药源性幻觉
辅助检查
结构影像学
头部MRI示小脑萎缩、脑桥“十字征”、壳核“裂隙征”
辅助检查
概述-病理改变
MSA患者黑质致密部神经元凋亡
MSA患者少突胶质细胞胞浆包涵体形成
分型与分类
分型 MSA-P型和MSA-C型
分类 可能的MSA、很可能的MSA、确诊的MSA
分型与分类
MSA-P型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体位性低血压、大小便障碍、性功能障碍) 以严重的左旋多巴不敏感性帕金森症状为主
MSA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概述
是 一 种 神 经 退 行 性 疾 病 , 于 1969 年 由 Graham 和 Oppenheimer首次提出
临床主要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多伴有不典型帕金森症 状、小脑性共济失调、锥体束征、睡眠障碍等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专家共识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专家共识焦虑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提供更有效的治疗和支持,综合医院焦虑抑郁专家共识应运而生。
本文将就综合医院焦虑抑郁专家共识的背景、内容和实施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帮助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焦虑抑郁症。
一、背景介绍焦虑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3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其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综合医院焦虑抑郁专家共识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共识内容综合医院焦虑抑郁专家共识的内容囊括了病因、诊断、治疗、康复等多个方面,旨在规范临床交流和治疗流程,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质量。
1. 病因方面:综合医院焦虑抑郁专家共识明确了焦虑抑郁症的多因素病因学模型,包括遗传、环境、神经生物学因素等。
这些病因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焦虑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
2. 诊断方面:综合医院焦虑抑郁专家共识提出了一套科学可靠的诊断标准,旨在帮助医务人员准确识别焦虑抑郁症患者。
该诊断标准注重病史采集、症状评估和辅助检查等方面,以综合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
3. 治疗方面:综合医院焦虑抑郁专家共识提倡以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策略。
在药物治疗方面,选择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药物进行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用药。
在心理治疗方面,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教育、心理支持等都有一定的疗效。
4. 康复方面:综合医院焦虑抑郁专家共识强调康复的重要性。
康复过程中,患者需积极配合治疗,参与心理康复指导和康复培训,改善自身的心理素质和生活质量。
三、实施细则为了将综合医院焦虑抑郁专家共识转化为实际行动,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
实施细则中应包括以下内容:1. 专家委员会的组建:组建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经验的专家委员会,确保共识的学术权威性和实用性。
2. 共识的宣传和培训:通过学术会议、论坛、期刊等途径宣传综合医院焦虑抑郁专家共识,并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认知和操作水平。
神经科抑郁焦虑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慢性原发性头痛与抑郁焦虑的关系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慢性原发性头痛常常和 抑郁焦虑“紧密联系” 约%偏头痛患者患者有抑郁 约%紧张性头痛患者有抑郁、焦虑 超过抑郁症患者有偏头痛 头痛、头晕是抑郁症患者最常见的躯体主述之一 抑郁焦虑增加慢性头痛的发生
头痛是抑郁焦虑患者最多见的躯体主述之一
抑郁多见于复发和用激素治疗期间
抑郁与癫痫的关系是双向的,病因多重而复杂 抑郁可为癫痫发作和发作后表现,但更多见于发作
间期。 颞叶癫痫和左侧痫灶者容易发生抑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临床特点归纳
抑郁和焦虑是神经科患者常见症状之一 对抑郁和焦虑状态的识别非常重要 及时识别、治疗抑郁焦虑有利于原发疾病
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患者 社会功能。
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治疗目标
神经内科抑郁焦虑的治疗目标
缓解症状,达到临床治愈() 提高生命质量 回复社会功能 预防复发
免疫与神经元再激活 细胞因子
下丘脑 杏仁核 蓝斑
躯体感觉 情绪
可的松
骨质疏松症
’, . , ’.
交感神经活动 增强 脂肪组织
骨 肾上腺
肾上腺素,
心血管 代谢
抑郁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
核心症状 情绪低落 兴趣减退、愉快感丧失、持续疲乏
其它症状: 睡眠障碍 躯体症状:各种疼痛、食欲减退、消化道
流行病学
原发性头痛伴抑郁焦虑障碍
原发性头痛门诊患者调查发现的患者有中 重度抑郁,其中偏头痛人群为、转化型偏 头痛为、紧张型头痛()为;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抑郁是一种情感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和愉悦感减退、疲劳、自我评价下降、注意力和认知功能减退等。
抑郁障碍是指抑郁症状达到了疾病的诊断标准,并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导致社交、职业、学业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损害,且不能解释为其他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所造成的效应。
根据ICD-11,抑郁障碍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障碍[4]。
三)焦虑的定义焦虑是一种情感障碍,表现为紧张、不安、恐惧等情绪体验,伴随着身体不适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兴奋。
焦虑障碍是指焦虑症状达到了疾病的诊断标准,并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导致社交、职业、学业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损害,且不能解释为其他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所造成的效应。
根据ICD-11,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慌障碍、社交焦虑障碍、特定物质或情境相关的焦虑障碍和未分类的焦虑障碍[4]。
二、失眠、抑郁、焦虑的流行病学失眠、抑郁、焦虑是常见的心理问题,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
失眠的患病率在成年人中为10%~30%,女性高于男性;抑郁的患病率在成年人中为3%~5%,女性高于男性;焦虑的患病率在成年人中为2%~5%,女性高于男性[5,6]。
此外,失眠、抑郁、焦虑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失眠是抑郁和焦虑的危险因素,而抑郁和焦虑也是失眠的危险因素[1,2,7]。
三、失眠、抑郁、焦虑的诊断一)失眠的诊断失眠的诊断应基于详细的病史采集和睡眠记录,包括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维持时间、睡眠质量、睡眠环境、睡眠惯、睡眠障碍的持续时间、白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心情低落等。
同时,应排除其他睡眠障碍、精神障碍、躯体疾病和药物所致的失眠。
失眠诊断的标准为: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意,持续时间≥3个月,每周≥3次,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8]。
二)抑郁的诊断抑郁的诊断应基于详细的病史采集和症状评估,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和愉悦感减退、疲劳、自我评价下降、注意力和认知功能减退等。
中国女性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2023)
中国女性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2023)中国女性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2023完整版)导言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容易出现失眠、抑郁和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规范中国女性失眠伴抑郁焦虑的诊断与治疗,特制定本专家共识,旨在提供全面、科学、有效的指导方针。
诊断标准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和我们的临床经验,诊断中国女性失眠伴抑郁焦虑应满足以下标准:- 失眠:持续睡眠困难,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中断和早醒,每周至少三个晚上持续存在,已持续超过一个月;- 抑郁: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卑感、自责感等抑郁症状,持续存在超过两周;- 焦虑:持续出现紧张、焦虑、担心和恐惧等焦虑症状,持续存在超过两周。
诊疗流程1. 详细询问:医生应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详细了解失眠、抑郁和焦虑的症状、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相关影响;2. 综合评估: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和生活环境等因素,确定诊断和严重程度;3. 多学科协作:可结合心理学、神经内科、妇科等专科的意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4. 认知行为疗法(CBT):CBT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被推荐为首选治疗方法之一,可通过改变不良的认知和行为惯来缓解失眠、抑郁和焦虑;5.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症状和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6. 非药物治疗:积极引导患者进行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白噪音等非药物治疗措施,帮助改善失眠、抑郁和焦虑症状;7. 定期随访:定期随访患者,调整治疗方案,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特点和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2. 家庭支持:重视家庭支持体系,鼓励患者与家人沟通和接受支持;3. 生活方式改善: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适度运动和良好饮食;4. 避免药物滥用:警惕患者自行滥用镇静催眠药物,引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避免依赖和滥用;5. 心理支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心理教育,帮助患者理解失眠、抑郁和焦虑的机制和治疗过程。
焦虑躯体症状专家共识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与躯体化症状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失眠、疼痛、乏力、全身不适、异常感觉及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系统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是焦虑、抑郁与躯体化患者的常见躯体症状和主要就诊原因,情感症状往往被躯体症状掩盖,难以引起重视。
综合医院医生不能正确识别处理,造成患者病情迁延,辗转各处就诊,大量消耗医疗资源,损害社会功能,甚至加剧医患矛盾。
如何快速识别焦虑、抑郁与躯体化症状并运用有效手段进行干预成为综合医院医生必须面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心理学与行为神经病学组组织相关专家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参考美国精神病联合会、加拿大焦虑障碍协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等专业学会制定的最新指南,结合我国综合医院焦虑、抑郁与躯体化症状诊断治疗的临床实践,形成本共识,以期为广大综合医院临床医生提供借鉴与帮助。
焦虑、抑郁与躯体化症状在综合医院相当普遍,国外研究发现超过50%的初级保健诊所就诊患者。
存在焦虑、抑郁或躯体化症状。
国内多中心、大样本调查显示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校正患病率在综合医院就诊患者分别为8%、12%、4%,远高于一般人群患病率。
焦虑、抑郁与躯体化症状可涉及神经、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内分泌、运动等多个系统,是脑卒中、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糖尿病、哮喘、癌症等躯体疾病发生或进展的危险因素。
我国综合医院医生对焦虑、抑郁与躯体化症状识别诊断率低,合理治疗率更低。
综合医院对焦虑、抑郁与躯体化症状的诊断多采用"状态"和"障碍"等,本共识参考相关指南及疾病诊断标准并结合临床实践,首先对焦虑、抑郁与躯体化"状态"和"障碍"等临床诊断用语进行区分与描述,有助于临床使用。
"状态"一般指严重程度达中等或以上,超出患者承受或调节能力,对生活和社会功能造成影响,需要医学处理的状况(如"抑郁状态""焦虑状态",躯体化更多诊断为"躯体化"或"躯体化症状");"障碍"则符合精神科相关疾病诊断标准。
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怡诺思)核心推广信息问答题
1.怡诺思的关键信息是什么?APA指南明确指出:文拉法辛可能是大多数急性期患者的最佳选择之一。
临床治愈率超过40%有效缓解3大躯体症状:疼痛、睡眠障碍、疲乏更好改善抑郁焦虑2种情绪1周快速起效2.怡诺思的3种首选患者人群是什么?1)抑郁伴焦虑患者(共病)2)中重度抑郁症患者3)以躯体症状群为主诉抑郁症患者(如:疼痛、睡眠障碍、疲乏)3.怡诺思在精神、心理专科的推广策略是什么?1)通过怡诺思对GAD的快速起效及8周临床治愈率为切入点, 推广怡诺思在抑郁伴焦虑(共病)患者的首选应用;2)通过急性期临床治愈对抑郁症管理的意义,强化中重度抑郁的首选应用.4.怡诺思在神经内科的推广策略是什么?通过强化快速缓解躯体症状,如:疼痛\睡眠障碍\疲乏, 8周达到临床治愈目标, 建立怡诺思在以躯体症状群为主诉抑郁症患者首选地位, 同时强调150mg/天的最佳治疗剂量5.怡诺思的产品定位是什么?怡诺思快速起效,治疗抑郁/焦虑比SSRIs临床治愈率更高,是各种抑郁症(包括伴焦虑的抑郁症)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
推广口号:早选怡诺思,抑郁焦虑早治愈6.PIM幻灯片中“共病篇”的推广目的及针对的目标科室分别是什么?目的:加强怡诺思在抑郁伴焦虑(共病)患者中首选应用的推广,建立共病首选观念。
目标科室:精神及心理专科7.PIM幻灯片中“共病篇”的循证医学证据包括哪些?1)抑郁焦虑共病的发病率高且难治2)文拉法辛治疗GAD1周起效3)怡诺思有效治疗抑郁患者的焦虑症状4)怡诺思治疗抑郁焦虑共病优于氟西汀5)怡诺思治疗抑郁焦虑共病的疗效显著优于SSRIs6)怡诺思治疗抑郁焦虑共病费用低于SSRIs8.PIM幻灯片中“躯体篇”的推广目的及针对的目标科室分别是什么?目的:持续强化怡诺思在躯体症状治疗中的优势,建立躯体症状为主诉抑郁患者首选观念目标科室:神经内科9.PIM幻灯片中“躯体篇”的循证医学证据包括哪些?1)躯体不适为综合医院抑郁焦虑患者就诊的常见主诉2)SSRIs无法改善大多患者的躯体症状3)怡诺思®比SSRIs更有效改善躯体症状(COMPARE研究)4)怡诺思®改善头痛的疗效显著优于SSRIs5)怡诺思®改善广泛性焦虑相关的睡眠障碍6)怡诺思®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7)怡诺思®比SSRIs更有效清除疲乏症状10.PIM幻灯片中“临床治愈篇”的推广目的及针对的目标科室分别是什么?目的:通过推广临床治愈带给医生和患者的意义, 强化怡诺思的差异化优势。
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诊断治疗专家共识课件
躯体病症的个数*
临床特点归纳
抑郁和焦虑是神经科患者常见病症之 一
对抑郁和焦虑状态的识别非常重要 及时识别、治疗抑郁/焦虑有利于原发
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恢复患者社会功能。
处理的根本原那么
药物治疗 急性期:积极控制病症,尽量到达临床治愈,疗程6~8
周。如治疗4~8周无效,宜改用其它作用机制的药物。 稳固期:维持急性期有效药物的剂量,持续治疗4~6月。 维持治疗:首次发作者维持治疗6~8月,必要时可酌情
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 障碍的诊断治疗
目的和意义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均易伴发或共病抑郁焦虑障碍
脑血管病和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帕金森病 多发性硬化 癫痫 原发性头痛
共病使得疾病迁延不愈、显著地增加了疾病的负 担
概要
流行病学 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特
点 神经科抑郁/焦虑状态常见的躯体化表
其它病症: 睡眠障碍 躯体病症:各种疼痛、食欲减退、消化
道病症 出现焦虑或激越病症 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集中
焦虑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
过份焦虑 焦躁:经常、无缘无故感到心烦 紧张不安:经常感到心情紧张、不能
松弛 过份担忧 总是感到心神不宁,过度担忧一些小
事
卒中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特点
现 抑郁和焦虑状态的初查和识别 神经科抑郁焦虑障碍的治疗 抗抑郁剂的药物相互作用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原发性头痛伴抑郁焦虑障碍
原发性头痛门诊患者调查发现27% 的患者有中-重度抑郁,其中偏头痛 人群为17.1%、转化型偏头痛为 36.1%、紧张型头痛〔TTH〕为 28.3%;
偏头痛患者终身的抑郁障碍患病率约 为30%~80%,是普通人群的3-4倍。 同时,易有惊恐和强迫等焦虑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痴呆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特点
皮质下小血管病性VaD或VCI(血管性认知 障碍)患者的抑郁障碍持续时间长、难治. 突出表现:始动性差、精神运动迟缓和易伴 执行功能障碍
AD伴发的抑郁障碍有随病程延长而逐渐减
少的趋势
PD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特点
PD患者的情感障碍与脑内多种神经递质的改变有关
常见的精神运动迟缓、淡漠、兴致缺 乏、身体语言减少、自主神经症状容 易与抑郁混淆 常见的失眠、注意力差、疲乏、震颤、 不安和自主神经症状又容易与焦虑混 淆。过多担心可能是重要鉴别点 PD患者可有明显的情感波动,持续数 分钟,每天多次。晚期患者出现治疗 的“开关”现象,有抑郁焦虑情绪, 使得诊断困难。
MS及癫痫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 特点
MS患者的抑郁可能与病灶部位(额叶、颞叶)及炎症 有关
精神运动迟缓、睡眠异常、认知改变和疲乏是MS和 抑郁共有的表现 抑郁多见于复发和用激素治疗期间
抑郁与癫痫的关系是双向的,病因多重而复杂
抑郁可为癫痫发作和发作后表现,但更多见于发作 间期。 颞叶癫痫和左侧痫灶者容易发生抑郁。
总 结
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的比例高 抑郁焦虑的治疗可以 消除患者各种躯体化症状 改善原发疾病 恢复社会功能
抑郁/焦虑治疗目标是彻底消除症状,达到临床治愈 循证医学研究的汇总分析中,证实SNRI与SSRIs比 较有更高的临床治愈率*,更快速消除焦虑和躯体 症状
谢谢!
另1例70岁老人应用氟伏沙明,从50mg/d后,茶碱水平升
高3倍,出现厌食、恶心、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大发作中毒 症状。可能是因为氟伏沙明是CYP1A2的强抑制剂,而该 碱为茶碱的重要代谢酶。茶碱中毒往往很严重,甚至可致 死。
用茶碱患者忌用氟伏沙明,可考虑用其他对CYP1A2无抑
郁作用的SSRI,如喜普妙。
对抑郁和焦虑状态的识别非常重要
及时识别、治疗抑郁/焦虑有利于原发 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恢复患者社会功能。
处理的基本原则
药物治疗
急性期:积极控制症状,尽量达到临床治愈,疗程6~8周。如 治疗4~8周无效,宜改用其它作用机制的药物。 巩固期:维持急性期有效药物的剂量,持续治疗4~6月。 维持治疗:首次发作者维持治疗6~8月,必要时可酌情继续 注意抗抑郁焦虑治疗避免与原发病治疗相抵触或冲突 药物治疗同时,重视心理治疗(解释、认知治疗等)和家庭社 会支持
抗凝药
氟伏沙明可升高华法令的血药水平65%,凝血酶原
时间明显延长。1例房颤患者用华法令病情稳定,用
小量氟伏沙明后,华法令血药水平显著升高。
氟西汀也有类似升高的报道。 对健康志愿者用华法令和帕罗西汀后出血发生率高。 舍曲林和华法令的相互作用由于舍曲林原药和代谢 物的共同抑制而得到加强。
这也解释了神经系统疾病高发抑郁焦
虑障碍的状况
目前主要神经生物学假设/发现(形态学)
抑郁症可能存在神经解剖的易感性
前额叶 皮质
扣带回 皮质 海马 杏仁核
抑郁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
核心症状
情绪低落 兴趣减退、愉快感丧失、持续疲乏
其它症状:
睡眠障碍 躯体症状:各种疼痛、食欲减退、消化道症 状 出现焦虑或激越症状 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集中
原发性头痛门诊患者调查发现27%的患者有中-重度抑 郁,其中偏头痛人群为17.1%、转化型偏头痛为36.1%、 紧张型头痛(TTH)为28.3%; 偏头痛患者终身的抑郁障碍患病率约为30%~80%,是 普通人群的3-4倍。同时,易有惊恐和强迫等焦虑障碍; 有先兆的偏头痛和转化型偏头痛者的伴发率更高。频 发型和慢性TTH者抑郁焦虑障碍的伴发率可达2/3; 青少年慢性头痛者调查,有抑郁障碍30%(抑郁症 21%)、焦虑障碍36%、高度自杀危险者20%
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 障碍的诊断治疗
目的和意义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均易伴发或共病抑郁焦虑障碍
脑血管病和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帕金森病 多发性硬化 癫痫 原发性头痛
共病使得疾病迁延不愈、显著地增加了疾病的负 担
概 要
流行病学 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特 点 神经科抑郁 /焦虑状态常见的躯体化表 现 抑郁和焦虑状态的初查和识别 神经科抑郁焦虑障碍的治疗 抗抑郁剂的药物相互作用
神经科抑郁焦虑患者特点:躯体症状多
神经科就诊抑郁焦虑患者特点
–不主动叙述情绪症状 –多见主述为睡眠问题、疲乏及不确定位置的躯体疼痛 –症状易与神经系统原发疾病相互影响,注意鉴别
神经科抑郁焦虑患者特点:躯体症状多
*常见躯体症状:
头痛 头晕 疲乏 失眠 背痛 四肢或关节痛 月经紊乱 消化道不适 腹痛 胸痛 性功能障碍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s):
作用机制:
• 高度选择性抑制5HT的再摄取
•兴奋5-HT2受体:性 功能障碍、焦虑、失 眠 •兴奋5-HT3受体:胃 肠道症状
SNRIs
文拉法辛 度洛西汀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双重 再摄取抑制剂(SNRIs):
作用机制:
• 抑制5-HT的再摄取
治疗注意事项
TCAs和SSRIs等抗抑郁剂有降低惊厥发作阈 值、诱发癫痫的作用,尤其是大剂量时,故 不宜大剂量TCAs治疗癫痫患者 TCAs能改善PD患者的情感和部分运动症状, 但会影响认知功能。SSRI能改善抑郁症状, 但偶尔会加重运动症状
小剂量TCAs能有效控制卒中、VaD和MS患 者的病理性强哭强笑
90 80
其他精神障碍
情绪障碍(焦虑/抑郁)
躯体症状
50 40 30 20 10
可能预示
抑郁症
抑郁患病率(%)
0
多个
70 60
0 to 1 (n=215)
2 to 3 (n=225)
4 to 5 6 to 8 (n=191) (n=230)
9 (n=139)
躯体症状的个数*
临床特点归纳
抑郁和焦虑是神经科患者常见症状之 一
• 抑制NE的再摄取
• 温和抑制DA的再摄 取
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除AD外,PD、脑卒中、癫痫及MS等常有认知功能损 害。治疗其伴发的抑郁焦虑时,应避免使用TCAs等会 明显影响认知功能的药物,宜选SSRI和SNRI类药物 卒中和脑血管病所伴发的抑郁障碍有持续和难治的特 点,治疗疗程宜长。 较多证据表明TCAs和作用于双通道的抗抑郁剂能够有 效预防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而其他抗抑郁剂的证据 很少
流行病学
神经系统疾 抑郁发生比 病 例 脑血管意外 15
~ ~
说明 (左半球额叶)
6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癫痫
脑肿瘤
15
52
40%
78%
(额叶)自杀危险率是普 通人群的4-5倍
尤以额叶部位多见
~
脑外伤 帕金森氏病
多发性硬化
18 20
6
~ ~
~
66% 60%
63% 自杀危险率是普通人群的 14倍
流行病学
原发性头痛伴抑郁焦虑障碍
另有2例联用氟西汀和心得安或美多心安联用,出现
严重心动过缓和心脏阻滞。
地高辛
有报道氟西汀、帕罗西汀均可升高地高
辛血药水平,而地高辛治疗指数低,应 特别注意心脏病人的使用!
茶碱
有数例氟伏沙明和茶碱联用引起临床明显相互作用的报道,
老人居多。如一例70岁老人应用氟伏沙明,从50mg/d增至 100mg/d时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和茶碱中毒症状。
综合干预
会诊或转诊
情况严重或治疗反应差者应及时会诊或转诊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诱导或抑制CYP的药物影响抗抑郁药代谢
神经科抑郁焦虑障碍的药物治疗
抗抑郁剂种类
三环类 氯丙咪嗪、阿密替林、多塞平 丙咪嗪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 剂,如 万拉法新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 异唑肼 苯乙肼 可逆性单胺氧化酶A抑制剂,如 吗氯贝胺 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自身受体 激动剂 米氮平
抗痴呆药和抗心律失常药
氟伏沙明抑制CYP1A2介导的抗老年痴呆药他克林代谢, 可能增加该药的肝脏毒性。
氟西汀与帕罗西汀由CYP2D6介导代谢的1C型抗心律失 常药心律平、氟卡尼、英卡尼联用应特别谨慎。
氟西汀与帕罗西汀等和治疗指数窄的CYP3A4底物西沙必 利、阿司米唑或特非那定联用可能引起致死性心律失常。
焦虑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
过份焦虑
焦躁:经常、无缘无故感到心烦 紧张不安:经常感到心情紧张、不能松 弛
过份担心
总是感到心神不宁,过度担心一些小事
卒中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特点
PSD虽然常见,但由于患者常有失语、忽略或认知损害 而不被诉说或识别
有研究认为PSD为直接的脑损害所致,并提示优势 半球和前部半球损害更容易发生PSD,但meta分析 未见部位相关性 “血管性抑郁”是老年期抑郁的重要病因,约占1/3, 主要与额叶和基底节部位的白质病变、小血管病变 及“无症状卒中”有关
流行病学的启示
脑血管病和卒中、认知功能障碍、帕 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癫痫、原发性 头痛伴发抑郁焦虑比例高,使相关疾 病地治疗更加复杂、困难,延长病程, 同时增加了疾病负担; 因此,有必要对神经科常见伴发抑郁 焦虑的患者进行识别和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