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是完美的科学吗_从科学哲学角度审视中医的科学性

合集下载

关于中医是不是科学的思考

关于中医是不是科学的思考

关于中医是不是科学的思考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备受争议,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医是否科学。

本文将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给出相关的论述和观点。

一、中医的历史和特点中医起源于远古时代,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主张“治未病”,注重防治结合,以中草药、针灸、推拿等为主要治疗手段。

二、中医理论的科学性1. 经验积累:中医理论是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世代相传,经历了漫长的检验和发展,包含丰富的病案数据和临床研究成果。

2. 中医的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强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注重调节人体内外平衡。

这与现代科学中的系统论思想和综合医学的观点相契合。

3. 中医诊疗手段的科学性:中医不仅仅依赖于经验,还有一系列科学化的诊断方法,如望、闻、问、切四诊法,与现代医学中的临床诊断相对应。

三、现代科学对中医的认可1. 世界卫生组织(WHO):WHO承认中医作为一种传统医学体系,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并为中医开设了相关的国际编码。

2. 现代科学研究:一些研究表明,中药对某些疾病具有疗效,如抗癌药物青蒿素的发现。

此外,针灸、拔罐、艾灸等中医疗法在治疗某些疾病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

3. 中西医结合:在某些疑难病症的治疗上,中西医结合已被普遍接受,并在一些疾病的管理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中医存在的问题与争议1. 缺乏科学性的证据:与西医相比,中医的理论体系缺乏严谨的科学证据支持,很多中医治疗方法尚未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验证。

2. 个体差异和标准化问题:中医治疗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医生可能对同一疾病有不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缺乏标准化程度。

3. 文化差异与认知偏差:中医理论体系基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人的观念,而在西方文化中,很多中医概念难以得到认可。

五、中医科学发展的方向1. 加强临床研究:中医需要加强与现代科学的交叉研究,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验证中药和疗法的疗效,提高中医的科学性。

中医学是完美的科学吗从科学哲学角度审视中医的科学性

中医学是完美的科学吗从科学哲学角度审视中医的科学性

中医学是完美的科学吗从科学哲学角度审视中医的科学性一、本文概述《中医学是完美的科学吗?从科学哲学角度审视中医的科学性》这篇文章旨在探讨中医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地位与特性。

通过科学哲学的视角,我们不仅要审视中医理论的科学性,还要探究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与现代科学体系的互动。

本文将概述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其在科学哲学框架下的地位,同时讨论中医学与现代科学之间的差异与联系,以期对中医的科学性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本文将首先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核心概念,以及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随后,文章将从科学哲学的角度,探讨中医学的科学性问题,包括其理论的合理性、实证性、可重复性以及与现代科学的兼容性等。

我们还将分析中医学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期望能够增进对中医学科学性的认识,促进中医学与现代科学的交流与融合,为中医学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我们也将反思科学哲学在审视和评价不同科学体系中的作用,以推动科学哲学的进一步发展。

二、中医学的特点与优势从科学哲学的视角审视,中医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医学体系,展现出了其鲜明的特点和显著的优势。

中医学注重整体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自然界的变化也息息相关。

这种整体观念使得中医学在诊断和治疗时,能够全面考虑患者的病情、体质、环境等因素,从而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学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这一原则体现了中医学的个体化治疗思想,也是其独特优势之一。

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合参的方法,中医医生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出符合患者个体特征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学还注重预防保健,强调“治未病”的理念。

它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绪状态等,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延缓其发展。

浅谈中医的科学性

浅谈中医的科学性

浅谈中医的科学性浅谈中医的科学性专业:中医妇科学生姓名:刘欢学号:20132159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严格来说,中医是在现代科技文明出现以前产生和发展的。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西医体制发展的日趋完善人们开始质疑中医的科学性,甚至出现过四次大规模“废除中医”或者“费医存药”的讨论。

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并非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之上,中国先人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哲学)的指引下创立的中医是科学的吗?对中医的科学抑或是伪科学的判断,意义重大,这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应该重视的问题,可以说,中医科学性的判断将影响科学的发展进程。

1.中医不是伪科学。

对任何事物做出判断总要有个标准,不能主观臆断,想当然。

人们为什么觉得中医不科学?我想很大的原因是人们用西医的标准去衡量中医。

人们普遍觉得西医的理论体系和医学原理是科学的,西医在西方的“还原论”式的研究方法下把人体分解成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分子,对于人体的疾病也是从发病的病因、机理、各种实验室检查的支持下,明确诊断,对于普遍接受现代教育的人们当然很能接受西医。

相比之下,中医是我国固有的医术,中华医学,或中华民族传统医学。

中医的理论体系是和古代自然辩证法紧密结合发展而来的,所以带有较强的哲学性,加上中医是从整体研究复杂的人,对疾病的诊断也是“辨证论治”,与西医的“辨病论治”截然不同。

2.中医是科学什么是科学?《辞海》里解释道: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科学大体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正确的知识或理论,即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二是方法,指获得真理的正确方法。

近代西方科学哲学非常强调后一种含义,他们为知识的获取途径制定了一套规则,即逻辑证明和实验证明,认为如果一个陈述不能被逻辑或实验所证明就是伪科学。

然而这是很不完备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否则爱因斯坦的引力场理论也被排除于科学之外,因为在逻辑上很难将它们归化为经验陈述。

所以科学只能是人们用来应付环境的一个概念系统和工具,凡是在应付环境中有用的就是科学的,否则是非科学的。

中医的科学性

中医的科学性

中医的科学性近年来人们对中医的科学与否有着很大的争执,而想讨论中医的科学性就得先说说这科学性。

历来我们认为凡是科学的东西就是正确的,但我觉得所谓科学是对某一事物或是对某些事物较合理的解释。

科学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就像我们说的科学的发展观而不是正确的发展观。

而不同的历史孕育了不同层次的科学。

古代科学与现代科学在水平上存在着时代性的差距,但这并不是科学与不科学的区别。

一、中医的一些理论体系1、阴阳学说该说起源甚早(约殷、周时,甚至更早) ,最初是指事物被阳光照射与否:“阴”指无阳光照射之处“, 阳”指有阳光照射之所。

其后,阴阳范畴进而指生活世界中的种种差异与对立,以致一切诸如热的、明亮的、向上的、刚劲的、向外的、积极的、动的、生长的等事物、性质、作用或过程皆可统称为“阳”,而诸如冷的、阴暗的、向下的、柔软的、向内的、消极的、静的、衰亡的等事物、性质、作用或过程皆可统称为“阴”。

2、五行学说西周晚期,史伯提出了“五行相杂说”:“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国语·郑语》) 初步产生了五行相资以生百物(实指所有事物) 的思想。

春秋末期“, 五行相胜说”得以流行,此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循环制约的关系,即:水胜火、火胜。

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

其后,战国初期又流行“五行相生说”。

此说主张“五行”之间具有循环相生性,即: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至战国后期,上面几说会归统一,形成了完整的“五行生胜说”。

3、元气论《脾胃论·卷上?脾胃虚实传变论》中说:“历观诸篇而参考之,则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

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也就是说,人身的元气充足,是在脾胃健运的条件下,经过胃纳脾运,变化精微的营养以滋养元气。

倘若脾胃虚弱,又不注意节制饮食,脾胃更伤,元气不充,所以各种疾病从此发生。

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下中医科学性探析

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下中医科学性探析
再 次 ,科 学 又是 一 种 “ 社会 建 制 ” ,即一 项 成 为现 代
首先 ,分析第 一个 问题 ,即 中医的学科性质 。从某 种意义上讲,中医学是一 门以中 国古代天人 同构、天人 合一的思想为指导 ,运用 了阴阳五行象数理论研究人体 生命活动、气化规律 、治疗康复、预防保健的学问。中
性 质及科 学性 问题进行 了新 的思考 。
关键 词: 中医学 ;科学性 ;科学 实践 幸学 斤 di 1.99 .s. 7.79 001.l o: 036 ̄i n1 227 . 1. 12 s 6 2 8 文章编 号: 17 —79 (00 1—160 6227 2 1)-8 3 -2 0
科学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地说 ,科学包 括 自然科学、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在特定的 场合或狭义地 说,科学仅指 自然科学,且不包括技术在 内。本文中讲 到的科学主要是指 自然科学 ,当然,其 中 某些观点也适用于理解人文社会科学。 其 实,这里所说 的科学及其特征主要指近代以来 的 西方科 学,对此还有许多科 学哲学家有不 同的看法 。逻 辑实证 主义者认为科学是可证实性 的知识 。批 判理性主 义者认为 , 在经验上证实一个普遍性的陈述是不可能的, 而证伪才是可能的 ,科学借助试错法进步,所 以科学的 特征是可证伪性。科 学革命结构论者认 为科学史表明证 伪也不可能是决定性 的,提 出科学有复杂 的历史结构, 有范式的知识领域是科学,否则就是非科学或者是前科 学 。还有学者提 出了伪科学的十几条标准 。由此看来 , 一
判 断科 学 的真 伪 不 是简 单 的事情 。
中医科学吗?答案可能会有 多种 。 一说中医是科学 , 二说中医不科学 ,三说中医是科 学但不是一门纯 自然科 学,四说中医既是科学又不是科学 ,等等说法 。为什么 会有这么 多说法 ?归纳起 来问题有三:一是中医本身 比 较复杂 ,二是对科学的评价标准存在分歧,三是受到社 会历史文化等因素 的影响。

论中医的科学性

论中医的科学性

论中医的科学性中医在中国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认识和治疗疾病的经验,历来一直被视作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但就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言,其实没有“中医”这一说法,也没有“科学”这一说法,因而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也就中医是“科学”还是“非科学”的议论。

然而自从现代西方医学伴随着现代科学传入中国以来,特别是人们看到现代科学对人们的生活实践产生的巨大指导作用后,“科学”可是跟一些美好的词汇联系在一起,例如“正确”、“真理”等,而关于中医是不是科学的争论也开始愈演愈烈。

要弄清中医是不是具有科学性,首先要弄清“科学”和“中医”概念。

1“科学”与“中医”1.1 “科学”的定义科学一词来自于古西方拉丁语“Scientia”,最初的意思是指“知识”与“学问”。

19世纪下半叶,日本学界将英文中的“science”译为“科学”,含义是“分门别类加以研究的学问”。

1893年,“科学”一词最先被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引进到我国,从此在国内开始广泛使用。

科学的概念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科学,《辞海》及《现代汉语词典》对科学的解释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引用《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中科学的概念,“可以简单地说,科学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

”,它包含了社会、自然、人文、思维在内的所有知识体系。

狭义的科学单指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包括物理、化学、数学、生物等研究领域[1]。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角度来看,科学具有客观理性、可检验性、系统性主体际性四个方面的本质属性。

总结起来,定义科学或者说科学,有两个基本条件是不可缺少的。

一是科学必须是关于世界的系统化的知识;二是这些知识必须是能够得到检验的。

[2]系统性和可检验性是科学最根本的特性,是科学作为一种认识系统的基本内核,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最主要的标准。

中医是不是科学

中医是不是科学

按照科学划定标准,中医是否为科学我认为中医是一种广义上的科学,是一种不同于西方观点的、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理论体系的科学。

一味的贬低、抨击中医的西方思维方式的非科学性,就等同于完全抛弃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与科学文化体系的传承。

下面从判定科学性的几种标准来说明我的观点。

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有意义的命题才是科学命题,否则便是非科学的命题,它以意义标准作为科学划界的唯一标准,即经验证实标准。

从这种角度,中医作为中国文化思想在医学方面的体现,已经在中国实践了五千多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解除患者的病痛,在一些西医尚无法完成治疗的疾病上也能提供治疗方法。

而且,中医所使用的草药很多内在起作用的成分已经在现代科学所证明。

中医运用“阴阳五行”等理论,从整体系统上治疗疾病,与西医片面的看待疾病的治疗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西医在外科等方面的长处而忽视其短视,一味的崇洋媚外、贬低我们自己的理论体系。

中国的理论体系是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的结晶,缺少西方的典型的归纳条理性,并不代表其错误。

以能治疗疾病的草药、针灸、推拿等方式集合起来的经验方法形成的中医,理应是科学,因为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

从实践经验才是检验科学性的标准这一角度来看,中医是一种以中国文化为根基,以实践经验为体现的一门广义上的科学。

批判理性观点:认为科学的理论或命题具有普遍性,不可能被经验证实,只能被经验证伪,可被证伪的理论或命题才是科学的,否则为非科学的,它把理论与经验事实的关系看做划界的唯一标准,即经验证伪标准。

以此观点,可以看到中医中也存在被证实是假的。

因为中医是经验的集合,所以在实践中不停地证实与证伪,保留正确的经验发展着中医的理论体系。

中医的治疗有没有效果就是验证其真伪的手段,能够治愈患者就是真的,不能的话就是假的科学。

科学历史主义的观点:认为科学是一种社会事业,它与社会的其他精神活动形式存在着多方面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不存在绝对分明的界限,即范式标准。

论中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论中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论中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中医学作为中国文化遗产之一,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和治疗手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中医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产生了种种质疑与争议。

本文将从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医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我们来看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理论。

阴阳五行理论认为宇宙万物都存在着阴阳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而五行则为金、木、水、火、土,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这些理论是中医学对宇宙和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认识和总结,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

虽然这些理论在当今科学技术的眼光看来似乎有些神秘和模糊,但是在古人看来却是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总结,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中医学的临床实践也是中医学科学性和合理性的重要体现。

中医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来诊断疾病,然后采取针灸、中药、推拿等治疗手段来调理疾病。

许多患者对中医治疗的效果表示满意,并且临床观察也证实了中医治疗的有效性。

中医药在预防疾病、保健养生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例如针灸、拔罐、艾灸等方法可以调理人体的气血,增强体质,使人们身体更加健康。

我们来谈谈现代科学研究对中医学的认可和支持。

由于中医学的独特性和疗效,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重视对中医学的研究和探索。

他们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验证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医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中药可以通过活性成分对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起到调节作用。

这些研究为中医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供了客观的证据和支持。

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是被肯定的。

尽管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的眼光下可能显得有些模糊和神秘,但是其丰富的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了中医学在调理疾病、保健养生方面的独特优势和价值。

我们应该在继承和发扬中医学的也要重视科学研究,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医学,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健康。

从科学哲学角度浅论中医与科学

从科学哲学角度浅论中医与科学

从科学哲学角度浅论中医与科学【摘要】科学哲学是对科学本质和方法的探讨,中医则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医学。

科学哲学对中医持怀疑态度,认为其理论必须经得起科学验证。

中医的实证依据和长期疗效值得重视。

科学方法与中医的研究可能会带来新的视角和启示。

中医与科学的融合可能性需要进一步探讨,以促进中医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中医与科学合作的前景广阔,中医在科学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科学哲学对中医的启示在于强调理论的严谨和实证的重要性。

通过科学哲学的促进,中医发展的可能性将更加广阔。

【关键词】科学哲学,中医,态度,要求,科学方法,实证依据,融合可能性,合作前景,作用,启示。

1. 引言1.1 科学哲学的定义科学哲学是一门研究科学的哲学分支,旨在探讨科学的本质、方法、价值和发展规律。

科学哲学涉及科学知识的获取、验证和应用,以及科学与其他知识领域如哲学、逻辑学、认识论等的关系。

在科学哲学的研究中,人们试图理解科学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科学理论是如何建立和改进的,科学实践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

科学哲学还关注科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局限性,探讨科学知识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通过对科学活动的哲学分析,科学哲学为人们提供了认识和理解科学现象的框架,促进了科学研究的开展和进步。

中医的理论基础则是基于古代中国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腧穴学说、辨证施治和药物治疗等。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注重调节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中医理论体系包含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中。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医学文化和医疗实践具有深远影响,也受到国内外学者和患者的广泛关注和探讨。

中医的理论基础与西方医学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医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机理的独特认识和实践经验。

1.2 中医的理论基础中医的理论基础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系统和气血理论。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之一,指导中医疾病诊断和治疗。

《中医是真正的科学》论文

《中医是真正的科学》论文

《中医是真正的科学》论文中医是真正的科学,中医的五行理论和中医的阴阳理论是真正的医学理论。

中医就是博大精深!它符合了某些哲理,是因为它是真理!同时简要分析了“因病致贫”的主要原因和医学之路应当在何方。

中医是“超科学的”并不是说它就是伪科学,就是迷信,而是说在当今所谓的“科学发达”的时代却不能解释“气”为何物,不知中医的“五行理论”所言何事,中医的“阴阳理论”说的又是什么,因此才说中医是“超科学的”,是超当今的科学而已!自己不懂的东西就不是科学,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科学吗?如果懂的话就不会说什么“玄而又玄”了。

中医的五行理论和中医的阴阳理论是真正的医学理论。

中医就是博大精深!它符合了某些哲理,是因为它是真理!不要再不懂装懂了!中医有科学的养生保健思想中医有科学的养生保健思想,而西医是没有的。

中医的五行理论和中医的阴阳理论是真正的医学理论。

它们比西医的解剖理论伟大得多,科学得多。

后者是建立在对尸体的解剖基础之上,而死人与活人的区别就在于一口气,因此他们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

这种建立在人体解剖基础上的科学只能算是关于死人的科学,并把活人当死人看而已。

而前者是建立在活人的基础之上,是通过自身修炼,得到“金丹”,概而证之,免堕旁门。

凡得其道者,疑病尽祛,无不通达,故曰良医矣。

然世人不悟妙法之真,却怨神仙谩语,诚可笑也!理论归理论,实践归实践呀!从理论上讲,人的头如果有了病,割掉换个头照样能活,人的腿如果有了病,割掉换个腿照样能跑。

可是当今的医生谁能办到?自古及今没听说过!西瓜可以切,汽车可以拆,而人则不能随便割呀!医生被打的原因是不难想象的。

事实胜于雄辩!医生不是号称能治病救人吗?正是由于这句诱人的鬼话才使得有病的善男信女们进了医院,而结果还是死在医院。

这说明了什么?更可恨的是他们还要向病人的家属要钱!常常是难以承受的一大笔!太可怜了!我写《因病致贫原因何在》主要是在看完《一农民为儿子筹医疗费自杀,是千万人之痛》所发表的一点感想,目的是想唤醒民众而已,普渡众生而已。

论中医学的科学性问题

论中医学的科学性问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期末考试试论中医学的科学性问题摘要:本文对中医学的科学性进行了探讨。

如果按照西方对科学的划界标准,中医学既不是科学,也不是伪科学。

但不可否认,中医学中存在着科学性。

这表明应该用历史和实践的标准来判断中医学的科学性问题;同时,应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划界标准。

关键词:中医学;科学;划界标准引言中医学,以其独有的济世活人之术,道法天人之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并且近年来世界各地的中医热在不断升温,少数发达国家承认了中医的合法性。

但是目前中医药学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尚未得到法律上的承认,属于非正规医学范畴。

而且,在国内,一些术士或骗子打着中医的旗号招摇过市。

逐渐在不少人心目中,中医学和非科学、伪科学划上了等号。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中医学的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从医学的根本目的和本质功能上来认识和把握中医的学科性质和特质精神。

这对于我们正确评价中医学的地位和价值,提高中医学在世界医学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1](一)科学、非科学和伪科学1.科学与非科学区分科学和非科学就是科学的划界问题。

在科学哲学的发展中,对科学分界主要分为有以下三种标准:逻辑经验主义的划界标准;证伪主义的划界标准;历史主义的划界标准。

下面就其每种标准中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哲学家的分界进行一些讨论。

逻辑经验主义的划界标准的代表人物有石里克、卡尔纳普等人。

他们信奉科学存在可证实原则:即在原则上可被经验证实或证伪。

他们认为,可被经验证实的命题和分析命题是有意义的,才是科学的。

而其它都是无意义的、非科学的、形而上学的。

证伪主义的划界标准的代表人物是波普尔。

他的结论是:任何科学理论都可能错误而且都包涵着潜在的错误,并且总有一天会经不起检验而被证明是错误的。

他提出“证伪”是科学划界的标准。

以可证伪性程度作为评估科学理论的标准。

库恩是历史主义学派的重要代表。

他认为历史上每个研究领域在成为一门真正学科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前范式科学——常规科学——科学革命——新常规科学。

谈谈中医的科学性

谈谈中医的科学性

谈谈中医的‎科学性[摘要]目的探讨有关中‎医科学性争‎议的实质。

方法从中医的自‎身特点和科‎学的定义以‎及目前科学‎发展现状进‎行观察,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加以分‎析。

结果中医科学性‎的争论是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相‎适应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现象‎。

结论中医的科学‎性争论,是社会意识‎形态内的文‎化冲突,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矛盾‎发展的产物‎,具有客观性‎和长期性。

[关键词] 中医科学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目前在社会‎上有一种中‎医否定论,认为中医不‎具备科学性‎,应该予以淘‎汰和废除,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百多年来‎,关于中医的‎争论几乎没‎有停止过,早在清末就‎有人发表《废医论》来讨论中医‎存废的问题‎。

自上个世纪‎初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包括西医学‎)引入中国以‎来,有关中医前‎途命运的争‎论共有三次‎。

第一次是2‎0世纪初北‎洋政府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第二次是1‎929年的‎“废止中医案‎”;第三次则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医被视为‎“四旧”,成了清除的‎对象。

进入二十一‎世纪,2006年‎10月7日‎在全国各大‎媒体、网站上火爆‎传播的《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签‎名的公告》引发了本世‎纪新一波中‎医科学性的‎争论。

那么中医有‎没有科学性‎?对一门学科‎的科学性争‎议为什么会‎争议了上百‎年?下文将逐一‎论述这些问‎题。

1、中医的定义‎中医完整的‎说,应该称为中‎医学,中医学是在‎中国产生,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并有丰富的‎养生和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1]。

按照“中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名词‎,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医‎学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对一门学科‎的科学性讨‎论,应该从他的‎理论基础开‎始探讨。

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

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

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中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学逐步与现代科学结合,形成了不断发展的中西医结合的现代中医学。

但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医学依然面临着一些科学性和现代化的挑战。

本文将就中医学的科学性和现代化作一些探讨。

一、中医学的科学性中医学在历史上被视为一种神秘和玄妙的医学体系,但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医学的科学性逐渐得到了认可。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较为严密的理论体系和经验总结。

中医学所强调的是整体观念,即人体不是一个简单的器官组合,而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各个器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这种整体观念在现代医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中医学所强调的是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身体状况,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种治疗方法在现代医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中医学的许多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等,也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二、中医学的现代化中医学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医学需要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发展现代中医学。

中医学需要通过现代科学手段,对中医学的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验证,以确立中医学的科学性。

其次,中医学需要推广现代化的诊疗技术和治疗方法。

中医学需要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将现代化的诊疗技术和治疗方法应用到中医学中,以提高中医学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水平。

例如,中西医结合的现代中医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三,中医学需要加强规范化管理。

中医学作为一种医学体系,需要有一套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以保证中医学的质量和安全性。

中医学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加强中医药的标准化建设。

总之,中医学的科学性和现代化是中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医学需要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发展出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现代中医学。

中医学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提高中医学的治疗水平,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学是科学还是伪科学?为什么?

中医学是科学还是伪科学?为什么?

中医学是科学还是伪科学?为什么?我坚持认为中医是科学,这是因为中医学也要研究人体结构、正常生理与病理的现象以及其规律,而这些课题正是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对象。

以生命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就是科学,所以,中医学也是生命科学学科。

中医与西医的研究对象是一致的,那么为什么西医被认为是科学,而中医却有伪科学的嫌疑呢?这是因为科学是近现代才产生的事物,科学的特征是摆脱了纯粹哲学思辨地研究自然事物的方法,引入了观察与实验的研究方法。

知识是由客体与事物的实际秩序提供,而并非单纯出自主观的思想。

近代科学实质上是实证主义与理性主义相结合的认识论方法在具体认知领域中的应用,所以近代科学是哲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物理学是实验研究与理性的思辨思考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在物理现象研究领域中运用的结果;化学则是科学方法在化学研究领域中运用的结果。

近代医学建筑于物理学与化学等学科的研究成就的基础之上,同时也是实验观察方法与理性思辨相结合的方法在生命现象研究领域中应用的结果。

我们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但人类的知识却不是纯经验的获取的。

没有哲学思辨、没有逻辑思考的能动参与,知识仍旧不能发生。

近代科学认识方法的实质是实验观察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

纯粹的思辨不能形成确切的知识,单纯经验的集合同样也不构成为真知识。

客观世界独立于我们的观察与思考而存在,成为我们感觉官能的与思考的对象,世界具有可经验性与可理解性这是一件很令人惊奇的事情,为什么通过理性的逻辑思辨获得理论可以与外部世界的客观规律一致?世界具有可理解性,人类的理智可以理解外部世界,这是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

至于该假设所以能成立的原因,却无从解答。

在我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并没有形成实证主义的哲学观,也没有发展出实验观察的认识方法,所以在我们的文化形态中并没有近现代科学的对应物。

我们的古人在研究事物及其现象时没有摆脱纯粹哲学思辨的研究方法。

比如,在中医学领域中,生命体的结构及其规律对于研究者而言只是一个黑箱,古人借用阴阳五行的哲学观念与一定解剖经验,创造五脏六腑、经络、气血津液等概念加以描述。

浅谈中医的科学性

浅谈中医的科学性

浅谈中医的科学性专业:中医妇科学生姓名:刘欢学号:20132159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严格来说,中医是在现代科技文明出现以前产生和发展的。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西医体制发展的日趋完善人们开始质疑中医的科学性,甚至出现过四次大规模“废除中医”或者“费医存药”的讨论。

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并非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之上,中国先人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哲学)的指引下创立的中医是科学的吗?对中医的科学抑或是伪科学的判断,意义重大,这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应该重视的问题,可以说,中医科学性的判断将影响科学的发展进程。

1.中医不是伪科学。

对任何事物做出判断总要有个标准,不能主观臆断,想当然。

人们为什么觉得中医不科学?我想很大的原因是人们用西医的标准去衡量中医。

人们普遍觉得西医的理论体系和医学原理是科学的,西医在西方的“还原论”式的研究方法下把人体分解成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分子,对于人体的疾病也是从发病的病因、机理、各种实验室检查的支持下,明确诊断,对于普遍接受现代教育的人们当然很能接受西医。

相比之下,中医是我国固有的医术,中华医学,或中华民族传统医学。

中医的理论体系是和古代自然辩证法紧密结合发展而来的,所以带有较强的哲学性,加上中医是从整体研究复杂的人,对疾病的诊断也是“辨证论治”,与西医的“辨病论治”截然不同。

2.中医是科学什么是科学?《辞海》里解释道: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科学大体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正确的知识或理论,即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二是方法,指获得真理的正确方法。

近代西方科学哲学非常强调后一种含义,他们为知识的获取途径制定了一套规则,即逻辑证明和实验证明,认为如果一个陈述不能被逻辑或实验所证明就是伪科学。

然而这是很不完备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否则爱因斯坦的引力场理论也被排除于科学之外,因为在逻辑上很难将它们归化为经验陈述。

所以科学只能是人们用来应付环境的一个概念系统和工具,凡是在应付环境中有用的就是科学的,否则是非科学的。

中医学的科学定位——科学、哲学、人、中医、名实

中医学的科学定位——科学、哲学、人、中医、名实

中医学的科学定位——科学、哲学、人、中医、名实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医学体系。

它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通过采用中医特有的病因诊治、以整体观念为基础的病证辨析等方法,以达到治疗、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目的。

如今,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医学的科学性提出了质疑,这凸显出了中医学科学定位的重要性。

科学的定位是指,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中医学应该如何去面对自身与现代科学的联系问题。

换言之,中医学科学定位的本质就是通过理性思考,明确中医学在现代社会科学体系中的定位和角色,进而强化其地位和作用。

首先,中医学应该被看做是一门科学。

中医学的基本理念在现代科学的框架下也具有科学性。

中医学人体观念的基础是整体观念,这与现代生态学、系统论等科学理念相符。

此外,中医药理论体系中,医疗方法较为富有特色,符合其所处环境、社会和文化的特定情况,针对疾病的治疗更加全面和综合。

这些都说明了中医学的科学性。

其次,中医学具有哲学性。

哲学作为高度抽象的学科,一直是中医学思考的重要工具。

中医学重视人体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联系,并考虑整体、动态、系统的特点,这一观念与哲学思想密切相关。

同时,中医学理论中涉及到许多哲学概念,如“气”“血”“阴阳”等,这些概念与哲学思想十分契合。

中医学的哲学性是其不可忽视的重要特质。

第三,中医学注重人本主义。

人作为研究对象,是中医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中医学通过人体的特点来探针气、形态、生命、情感等内容,更注重对患者的个体化呵护,力求达到看病治病。

这一人本主义的立场,符合现代医学倡导的“以人为本”理念,具有现实意义和引导意义。

中医学既有名实双重关系,也具有丰富的内涵。

中医学的治疗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亚洲地区,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等,现在也正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受到重视。

中医学中的许多疗法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如针灸、中药、推拿等,治疗作用已被证实。

试论中医学的科学性与当前学科地位

试论中医学的科学性与当前学科地位

试论中医学的科学性与当前学科地位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学的科学性和学科地位一直备受争议。

有些人认为中医学可以提供独特的治疗方法和药材,但并不是真正的科学。

另一些人则认为中医学是一种独立的医学领域,应被视为与现代医学同等重要的学科。

在本文中,我将从科学性和学科地位两个角度来讨论中医学的价值和不足。

一、中医学的科学性许多人对于中医学的科学性存有疑虑。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不同于现代医学的科学体系。

中医学的基本理念是顺应自然、整体观念和治未病。

它试图通过平衡人体气血两端,达到身体内外在的平衡,从而防治疾病,避免接受传统的药物和手术治疗。

虽然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与现代医学的科学体系有所不同,但中医学并非一无所有。

经过数千年的实践和验证,中医学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医学体系,并有着系统的理论依据。

例如,中医学注重针灸、草药治疗,并且已经证明针灸和中草药在治疗某些疾病方面是很有效的,另外,中医学对于预防疾病和身体保健的方法也比较全面。

我们也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来研究中医学,分析其中的有效成分和工作机制等。

本质上,中医学是从独特的理念出发,并利用我们对人体的生理熟悉以及构造判断疾病的原则,在为患者的治疗方法提供科学化保障。

二、中医学的学科地位中医学作为一个学科,其实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中医学在国内、国际两个层面上还面临着很大的认识困难。

在国内,中医学一直有着不同程度的地位问题,而且在医学教育中很少有中医学的教育内容,导致目前中医学并没有完整的学科体系。

此外,中医学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方式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国际上,中医学可以提供很多独特的治疗方法和药材,但在西方国家,人们很难接受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另一方面,由于中医学的发展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也存在一些内在问题。

中医学的历史悠久,研究方法和术语也多种多样,因此需要建立本科学科体系及标准化、规范化的医学术语,以及内部必要的纪律约束机制。

论中医的科学性

论中医的科学性

论中医的科学性中中医为那路科学(听我说中医的科学)当今,中医与伪科学中间仿佛只隔了一样东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所以言此,理由莫不离下:一,中医理论无法通过现代的科学知识解释。

二,作为中医组成部分之一的中药治病带有或然性。

又或者两者间而有之。

总之中医本身似乎也无法让世人明白它是什么东东。

去问中医吧,什么阴阳五行,生克制化莫说普通民众,就算高级知识分子也云里雾里,莫知所由。

为什么不问问王培成?王培成?那路神仙?他知道?其实要明白中医是不是伪科学首先得明白中医是什么,解释了什么是中医,也就可以用现有的科学知识来论证它了,大家都说一个同样的东东,那有说不明白的呢?中医是一门以独特哲学为基础,以逻辑为导向的实用科学。

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中医是唯一一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哲学。

学过哲学的人都知道这样或那样的哲学流派,然而所有的哲学课程里却永远缺少它的主角―――中医哲学。

所有的哲学都在讨论世界的起源,人生观,价值观,自然最基本的规律以及哲学所研究的范畴等等,而中医哲学不仅解释了这些问题,并且用这些理论创造性的发挥,使其通过对自然基本规律的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因为中医是一种哲学,所以它同所有的哲学一样都是未经证实的超前思维,它只有用辩证的方法去了解。

而论及哲学家的辩证,尽在与民生相去甚远的地方呈口舌之能,中医哲学的辩证却在默默的解决宝贵生命上的疾病。

未曾有那一样哲学有中医哲学这样实用。

也未曾有那一样哲学的辩证有中医辩证那样精深。

一个优秀的中医必然是一个伟大的自然哲学家。

因为中医是一哲学,所以想通过科学的方法去论证它还为时过早,也不曾见有那一个科学家用科学的方法去说明了黑格尔或马克思的不是,又有那一个人用科学的方法说明了唯心的不是还是唯物的不是。

却偏偏要对中医哲学提出疑问,似乎有一点思维狭窄之嫌。

如果要证明中医是一门伪科学,首先要推翻它的理论基础―――阴阳五行八卦,说起这一些,有些人就会想到“迷信”这个词,我可以这样问吗?如果气一元论是错误的,那么哲学里的物质这一概念也是错误的吗?因为它们实在太象了,如果阴阳是错误的,那么你心中认为存在的矛盾也是错误的吗?因为阴阳比矛盾似乎更高一筹。

中医的科学性!

中医的科学性!

中医的科学性!谈到中医,就像进入玄学领域,穴位、经络、气等我们都看不见,但是看不见,就是不科学吗?在今天,很多人依旧在向中医寻求科学性,甚至质疑中医。

在不少人的眼里,科学就是正确和有效的代名词,西医讲究科学,因为都能拿出数据和标准作为参考,你比如说血压高,西医血压一测量,立马就知道准确值,再和标准血压一对比,是高是低就知道了。

但中医说高血压是肝火上扬,肝火在哪?怎么上扬的?都不能让人直观感受到,因此,中医“伪科学”的说法,自然就有一些支持者。

但是无数案例表明,中医确实是能够治病的,确实是能够救人的,这一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可以证明。

中医不能以科学性来看待,在科学的世界里,也很难真正理解中医。

西医治病,中医治人科学讲究有理有据,能够证伪。

但是,试问一下,什么是科学呢?科学是否只是一种不完全的归纳法在某一个点上得出的结论?代表的只是某种“正常”状态下的常态。

唯一的不同,就是大多数人能够理解和接受,并且他有规律可循。

测量的时候,1就是1,2就是2,这就是严谨。

所以西医看病,在“科学性”之中,就是感冒了有一个尺度,他参考这个尺度,甚至也不会给做多出去的,只要满足这些条件,那你就是感冒。

其特点表现出来就是:精神科去了,他不会管你其他的,泌尿科不会给你看内科的问题。

因为标准就在那里,他们看的是标准。

如果说西医的理论是科学,是一系列归纳总结出来的标准,是物理意义上的。

那么中医的理论,则是“天、地、人”,是一个整体,是哲学和宇宙观上的!哲学是大于科学的,同时也包含科学。

西医以数据为基础,中医以阴阳五行为理论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凡是对中医有了解的,莫不知阴阳五行。

凡是学中医的,莫不从阴阳五行开始。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中医学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来阐述人体上下、内外各部分之间,以及人体生命活动同自然、社会这些外界环境之间的复杂联系,阴阳对立统一的相对平衡,是维持和保证人体正常活动的基础,如平衡失调和破坏,则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影响生命的正常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探讨·中医学是完美的科学吗?——从科学哲学角度审视中医的科学性周 然 李 俊*(山西中医学院,山西省太原市晋祠路一段89号,030024)*通讯作者:lijun650908@,(0351)2272299[摘 要] 中医的科学性问题一直是中医存废之争的焦点,这既是医学问题,又是哲学命题。

当代科学哲学家关于科学本质及其发展逻辑的深刻思考,对于破解中医的科学性难题提供了思路。

拟从科学本质、科学的发展及科学方法等方面审视中医,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中医是不是科学?中医是否是完美的科学?面对困境中医何去何从?[关键词] 中医学;科学哲学;科学1 中医学不是科学吗?近百年来,关于“中医是不是科学”的命题始终是中医存废之争的焦点,但结论却莫衷一是。

究其原因,则归结于科学观的对立。

对中医科学性持否定态度者,坚持狭隘的科学观——科学实在论。

科学实在论认为,真正的科学只有一种,那就是自然科学,而哲学和社会、人文等知识并不是真正的科学;科学研究的惟一方法就是理性分析方法,只有经得起逻辑、数学计算和经验证实方法检验的理论体系才是科学。

据此而论,中医学作为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体系,具有强烈的人文性、社会性的学科,无法得到科学主义实证方法的严苛检验,自然是要被开除“科籍”的。

那么这种关于“科学”的认识就不可质疑吗?自然科学的科学观虽然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确实取得了全面胜利,但真理多迈出一步就会变成谬误,把实证的有限的研究方法转化为无所不能的教条,原先科学的解放力量,就异化为科学家探索和发展的压抑力量。

医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学科,是以解决人的生老病死问题为目的。

人不仅是生物人,更是社会人,人是立体的、多层次的复杂的生命体,是灵与肉的统一。

医学面对的是有疾病的人,而不仅仅是人的疾病;“了解什么样的人得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重要”(希波克拉底语)。

针对医学一味“科学”(狭义)化导致的诸多医学难题,美国医学家恩格尔提出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的观点。

因此,面对复杂的研究对象,单纯用实证的研究方法是不够的,狭隘的科学观和划界标准也是不恰当的。

其实,科学主义狭隘科学观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

历史主义者从历史的角度考察科学现象,注重对科学理论做整体的评价,而不是单个理论的评价;认识到任何科学活动都有其文化背景,以及自然科学与哲学、政治、伦理等文化现象的联系,强调科学的时代性和历史性;强调科学活动中人们的价值取向及其作用。

注重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渗透、对话与汇合,反对单纯的逻辑分析方法。

而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对科学主义又是毁灭性的一击。

他们认为,科学只是许多意识形态中的一种,反对将科学与“合理性”、“客观性”和“真理”这样的概念搅在一起;而把神学、历史学和文学等等看作是“主观的”、“相对的”或“纯粹的意见”。

科学也不应该享有特殊的文化和社会地位,反对科学沙文主义。

可见后现代主义者关于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强调科学与其他文化的关联性,反对纯粹用自然科学认识论来审视和评判其他文化的见解是有道理的,也是发人深思的。

与科学主义狭隘科学观相反,另一种较宽泛的辩证的科学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同,即科学是关于知识的体系以及追求知识的社会认知活动。

就知识的体系而言,科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结晶,科学是由一系列概念、判断构成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的、可以被实践逐步证实的知识体系。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科学体系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思维科学。

就认识活动而言,是认识主体以实践活动为基础、以获得对客体的真理性的认识为目标的活动过程。

《辞海》将其定义为“发现和认识自然、社会、思・631・ 中医杂志2011年4月第52卷第8期 Journal of T radit ional Chinese M edicine,2011,V ol.52,N o.8维发生发展的知识体系”。

1999年版《不列颠百科全书》“科学”条目称“科学涉及一种对知识的追求,包括追求各种普遍真理或各种基本规律的作用。

最近英国科学委员会为“科学”一词下了新定义,认为“科学是以日常现象为基础,用系统的方法对知识的追求、对大自然的理解以及对社会的理解”。

在谈到新定义的意义时,英国哲学家AC・格雷琳说:“因为‘科学’涵盖的领域很广,所以对它的定义也应很宽泛,需要说到自然科学的研究,也要说到社会科学的研究;需要用到‘系统’和‘现象’这样的词语,我觉得这个定义下得很好。

”中医学是我国人民总结几千年的医疗实践而形成的认识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一个知识体系,具有完善的系统理论和确切的临床疗效,它完全符合“科学”的基本要义,中医学的科学性也应毋庸质疑。

至此中医已被纳入科学的范畴,已经有了“科籍”,科学性似乎已成为中医永不失效的通行证,生存发展已没有了危机。

然而这并非问题的全部。

在中医界存在一种视中医为完美体系的误解,完全无视中医学存在的问题,否认中医自身的内在否定性,中医学的“严密的知识体系”变成了自闭系统,告别中医论者的面目固然可憎,但完美论者也能自毁长城。

那么,中医学真是完美无缺吗?2 中医学是完美的科学吗?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理论,必然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内在统一。

一方面,科学知识包含着不依赖于科学家个人或科学家团体意志的客观内容,科学之所以为科学,在于它反映和揭示了客观世界的现象、本质和规律,具有真理颗粒,科学据此与主观臆断和信仰划界。

另一方面,科学活动及其结果不是纯客观的,认识成果受主客观条件制约,科学具有近似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相对性,绝对正确的、完美的科学是不存在的。

决不能把科学等同于绝对正确,否则,就会使科学知识僵化,否定科学发展的内在必然性。

中医作为中国的传统医学,是中华民族基于长期的医疗实践,根植于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吸收古代科学技术成果,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以及健康与疾病的防治原理及其治则的系统理性认识;在指导中国人民养生保健、防病治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中医理论以及治疗手段和方法也并非毫无瑕疵。

中医理论草创于秦汉,有浓厚的思辩与经验色彩,笼统模糊有余,而精细准确不足,它绝不是完美无缺的终极真理,绝不是丝毫不能触动的终极教条。

正如何裕民教授所言:“作为一门早先从巫术沼泽地中蹒跚走出,自然哲学韵味甚浓的传统学科,它无可避免的烙有历史的痕迹,没法一次褪尽沼泽地的泥巴[1]”。

中医理论存在不完美,正是科学发展的常态。

人类认识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科学的历史,就是这种荒谬思想逐渐被排除的历史”(恩格斯语),是一个不断告别谬误、纠错的历史,是一个不断由相对走向绝对的历史。

当代科学哲学家也坚持科学的相对性,不承认绝对的一成不变的科学。

波普尔从自己的证伪主义或批判的理性主义的科学哲学出发,强烈反对对现有科学一味的辩护和简单的重复,认为科学理论的价值不在于对现有知识中已知事实的新解释,而在于提出惊人的、出人意料的新理论、新预测,这些预测被观察经验所确认,那么旧知识得到证伪,新知识不断增长,科学就会不断进步[2]202-204。

库恩的范式理论则认为,科学活动总是在一定的范式(共同的科学信念、方向、方法、手段等)指导下进行的,科学发展总是由一个旧范式走向一个新的范式,经过常规阶段(范式稳固化)-危机阶段(范式危机)-革命阶段(新范式产生)-常规各个阶段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永恒不变的研究范式是不存在的[2]207。

中医理论体系其实就是一个学科范式,学科范式的变革最终才能推动科学的变革。

中医理论历经千年而经久不衰,正是基于其不断的理论变革和创新。

从金元四大家到明清以及现代,各代医家虽有尊经崇古的传统,但也绝非一味因循古人、划地自限,批判和创新的风气也令人欣喜。

《黄帝内经》的贡献在于其吸收阴阳五行以及变易思想,为后世医学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虽也有临床观察描述,但绝非思想主流;东汉医家张仲景则与《黄帝内经》不同,更多的重视临床和实践,确立了中医学的辨证施治的基本思维路线。

金元四大家更是不拘泥传统,针对北宋官家推行的依据张仲景《伤寒论》标准药方,滥用温燥药方医治瘟病的弊端,大胆提出治疗瘟疫的药方和治则,开创了温病新学科;明清时期,革新创新的风气依然不辍,《伤寒论》继续受到质疑,医家继续探索瘟病的诊治法则,终于形成了完整的温病学理论体系和有效的临床经验,并在医学界产生了伤寒学派与温病学派之争的局面。

我们认为,承认缺陷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对待缺陷和不足的态度,以及应对困境的对策。

面对中医的不完美,通常有几种态度值得反思:一是告别中医论・632・周然等 中医学是完美的科学吗?2011年第8期汉代经方的源流及与医经的融合顾 漫 柳长华* 罗 琼(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100700)*通讯作者:liuchang hua010@sina.co m,(010)84019861[摘 要] 汉代在中医发展史上是一个关键时期,西汉末年刘向、刘歆、李柱国等对方技类文献的整理分类,在中医古籍整理和学术传承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汉书・艺文志》将中医学分为医经、经方两大系,实亦上承东方针灸脉学(伏羲)与西方本草药学(神农)之遗绪,体现了各自不同的理论与技术传统。

至东汉末年,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并“平脉辨证”,实现了医经与经方两家之学的融合。

从李柱国校方技到张仲景撰新书,正是医经与经方由分到合的发展历程。

这一历程,肇端于岐黄,至张仲景而能集其大成,从而奠定了今日中医学的基本面貌。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医经;经方 汉代是中医发展史上是一个关键时期,中医学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几乎都成书于两汉四百余年间。

在此期间,西汉末年刘向、刘歆、李柱国等对方技类文献的整理分类恰可视为一个居中的分水岭,在中医古籍整理和学术传承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从两汉之际李柱国对于医经与经方的划分,至东汉末年张仲景对于两者的融合,体现了中医学主流的演变与发展。

1 西汉时期方技类文献的整理据《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所述,侍医李柱国负责医书(当时总括其名曰“方技”)的校理工者,否认中医的科学性,视中医为非科学,甚至是“伪科学”,全盘否定和抛弃。

这种观点之荒谬毋庸赘述。

二是否认中医缺陷与不足,视中医为圣贤古训,全盘接受,反对变革。

尤其是对于诸如阴阳五行等核心理论,更要固守,不能变革。

三是鸵鸟式态度,消极对待,像鸵鸟遇到困难把头钻到沙子里一样,无视困境的存在,任其自生自灭。

面对21世纪的各种医学挑战,中医该何去何从?中医学是一门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医学体系,它既包含对人类生命健康及其疾病规律的真理把握,也夹杂有一些牵强附会、甚至荒谬的内容,既有客观性、真理性,又有相对性、局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