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医科学性的全面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医科学性的全面认识

孙锡金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山东济南250014)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02)05-0059-02

对于“中医是科学的”这个命题,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支持的人自然有其理由,这便是“中医治病有效”,而且这点也是中医得以存在并有所发展的重要理由,也是反对者不可否认的。但反对者也有其理由,这便是“中医的理论是不可检验的,它没有试验基础”(请注意,这里的试验是指隶属于中医体系的试验,而非现代研究中的那种验证性试验)。

以上这两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当然也都有其片面性。

首先要搞清楚“科学的”一词的含义。人们在使用这个词的时候(作为定语或表语),其含义就是“符合客观真理的”。而科学则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符合客观真理的知识体系,它包括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经验知识就是涉及到现象之间规律的知识,更广义的讲是涉及到对经验事实的陈述;而理论则可以看作是对经验的解释,它是有解释构成的逻辑体系(当然不能否认理论自身的独立性),涉及到的是现象的本质。作为认识必然涉及到其真理性问题,作为一种体系又必然涉及到其结构性问题,这二者正对应于上文的两种观点。支持者在得到其结论的推理中暗含了这样一个前提“凡是有效的,就是科学的”,对于这个蕴含式前提可给出如下一个反例。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有一次去一个染料工厂参观,一个制料工人告诉他,如果原料在铁锅内搅拌时发出的声音越大,其质量就越好。李比希却认识到如果在原料中加入铁屑,那么就能极大地提高产品质量。制料工人的认识在实践中当然是有效的,但却不是科学的。这一个反例就推翻了这个蕴含式前提,从此得出的结论当然就不可靠。但我们显然没有因此而证明其结论的反面。

而反对者的推理也暗含了一个前提,即“如果一个知识体系不符合科学体系的特征,那么它就是非科学的”。这个前提等价于这样一个蕴含式“如果一个知识体系是科学的,那么它就符合科学体系的一般特征”,对于这个蕴含式前提同样可给出一个反例。在相对论刚诞生的几年里,它受到了众多物理学家的广泛反对,因为它没有一般科学体系所具有的那种经验基础,它是爱因斯坦依靠其天才的思辨构造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经典的物理学家而言简直就是伪科学,但是后来的实验已经肯定了其科学性。这一结论同样推翻了反对者的蕴含式前提,使结论变得不可靠,但我们同样没有因此而证明其结论的反面。

以上分析表明对科学的认识应该牢牢抓住其本质,不应用其有效性、结构特征等这些表面现象代替其本质的规定。当然我们只有通过现象认识本质,但这里的现象只能是实践,除此之外没有其他!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虽然否定了二者在推理中使用的前提,从而也否定了这种推理所得到的结论,但没有因此而最终否定其结论,要对“中医是科学的”这一命题作出真假性断言仍需更深入的分析。

当我们考察一个知识体系是否是科学时,首先涉及到的是经验知识。中医的经验知识更像人们的日常经验,具有极强的个体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即使勉强用语言表述出来也具有很强的模糊性。虽然这一点不同于现代科学体系的经验知识那样精确。但是二者并无本质区别。而且中医的经验知识同样可以在经验层次上得以检验。虽然中医经验的有效性已经得到了检验,但一个知识体系的科学性更重要地体现在其理论知识上,因为理论知识才涉及到事物的本质,它是对经验现象解释的逻辑构造。中医对经验的解释同样形成了中医的理论知识。但所依据的逻辑却不同于现代科学体系中的形式逻辑,而是“经验逻辑”[1]。因此所形成的理论体系也不同于现代科学中的理论体系。在概念层次上,中医理论中的概念主要是描述性的,没有量的规定,只是整体形象,因此有人把其称为“观念”[2]。但它决不是表象,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它是通过对事物活动的形象描述来实现的。理论体系中的命题与推理也都建立在形象联系的基础上,例如《内经》上“食气入胃,散精于肝”一段就通过形象的动态描述反映了水谷运化的生理规律。由于形象联系是多方面的,这样的推理就不具备单值的逻辑必然性,缺乏现代科学体系的那种可演绎性和无矛盾性,可是正如上文所述不应因表面现象否定其科学性,因为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只有通过实践来检验。但是由于实践的相对性,人们把可检验性作为科学的一个必要条件。所谓的可检验性就是指一个知识体系能够由内在原理经过对应规则获得检验蕴涵,即用先前已经检验了的理论或可检验的观察术语来表示的蕴涵式。这就是“原则上的可检验性”。但有人却把可检验性等同于经验检验,并由此出发认为中医的理论术语是不可检验的,从而否认中医的科学性。这种认识有两点错误,其一,实践检验首先依靠的是逻辑推理,只是在某些环节上(例如已获得检验性蕴涵)才通过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实践而受到检验。在依靠逻辑获得检验性蕴涵时所依靠的是理论体系自身的逻辑。但是现代的人们已经习惯了形式逻辑,并认为它是科学的,于是便拿它来分析中医的理论体系,这必然是牛头不对马嘴。据此认为中医是非科学的也是不足为凭的!其二,实践具有相对性,他对理论的检验是不完善的,人们的经验未必是符合客观真理的,不认识到这一点就有可能陷入经验主义的泥潭。上面的这种认识并没有真正理解原则上的可检验性,实际上在任何一个现代科学体系中

9

5

医学与哲学2002年5月第23卷第5期总第252期

也必然包含一定的特有的理论术语,它们是整个体系的基础,由此构成了一个知识体系的内在原理。中医体系同样如此,二者之间并无本质区别,所不同的是对应规则的强度和数量。由于中医体系缺乏足够多和足够强的对应规则,使得中医理论知识与经验知识之间的关系不如现代科学体系中二者的关系那样密切,但显然不是毫无关系,而且中医的理论也不是不可检验的。例如从药物寒热的理论也很容易得到检验蕴涵,这样就可以运用动物实验或人的服药反应来进行检验,理论从而得到了检验,而且理论知识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检验,而不是直接的经验检验。

除了可检验性之外,科学理论的另一重要特征就是它对实践的指导价值。中医学中的理论也同样具备这一点。暂且不说在辨证过程中运用的三焦、脏腑、六经、卫气营血理论,也不说在最后的选方用药确定最终治疗方案时所用到的中药方剂、阴阳五行理论,仅在最初观察阶段就要运用到中医理论。因为观察决不仅仅是视网膜上的成像。面对同一张X片,一个医生与一个普通人所观察到的是不一样的;面对同一个病人,西医师与中医师所观察到的也是不一样的。因为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中立的观察语言是不存在的,“观察渗透着理论”[3]。因此如果认为中医的诊疗活动仅仅是一种经验,并据此否认中医的科学性,显然是错误的。如果仅有经验的堆积,中医当然就不是科学,但如果中医就只有经验,它是不会在这千百年中应对千变万化的疾病并有所发展的。只有理论才能超越现象的桎梏,摆脱经验的束缚,使人的实践符合必然性的准则,而且也只有科学的理论才能做到这一点!

参考文献:

[1] 苏富忠.思维论[M].香港:香港中联出版社,1992.6.

[2] 王庆宪.中医思维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3.

[3] N.R汉森.发现的模式[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

1.

收稿日期:2002-02-22

(责任编辑:王宝瑞)

・论著摘要・

临床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苗 健1,孙 媛2

(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普外科,辽宁大连116023;2.大连医科大学生物学教研室,辽宁大连116023)中图分类号:G642;R-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02)05-0060-01

1 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11 医疗、教学、科研关系处理不妥,导致临床外科实习质量下降: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作为医院有其特殊性,具有救死扶伤和教书育人两个基本职能,要完成教学、医疗、科研三项主要任务,三者关系应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医疗是基础,科研是动力,人才培养是目的。但目前在医院往往是医疗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而临床教学则处于明显弱势,在制定分配方案、承包制度时,仅把医疗任务、经济收入指标作为核算工资、奖金的重要依据,而临床教学根本不在考虑范畴之内。

112 整体规划管理不足致临床实习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随着高校体制的改革,招生数目不断扩大,而实习条件、实习环境却每况愈下。实习学生增多,而操作机会日趋减少。113 临床实习生对实习认识不足及考评体系未能很好建立:随着医学院校分配制度的改革,学生在最后一年实习中的思想状态非常不稳定。有利用实习时间找工作的,有耽误实习准备考研的,更有的因为医疗就业前景不乐观,根本就不想从事医疗工作的。造成实习过程中心有旁鹜,学生老师一起敷衍的局面。

2 提高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对策

211 加大教学投入,强化带教意识,提高临床实习质量:学校应从扩招收费中拿出一定资金,专款专用,加大教学投入,努力改善学生实习、工作环境,奖励临床教学中表现好的科室和带教老师,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另外,附属医院领导真正重视起教学,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带教意识,也是问题关键所在,临床教学工作完成的好坏与科室效益挂钩,与带教教师职称晋级、选择出国挂钩,真正做到“医教并重”。另外也应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年轻带教老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提高,起到表率作用。

212 加强临床教学规范化管理:加强临床教学管理的规范化,也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必要因素。除了科教科有专人负责临床外,外科教研室每学期应指派一人专门负责此项工作,与其他科室协调、讨论,制定好临床实习安排、规范管理,使不同层次的实习学生都能得到操作锻炼。

213 加强临床实习生思想道德建设,正确认识实习,建立完善的临床教学考评体系:在临床实习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的思想道德情操,充分认识到临床实习的重要性,摒弃校外因素的干扰,认真实习。采用理论与临床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将考试的改革作为实习医生加强临床实践的导向,逐步完善规范化试卷制度和题库建设,使考评体系更趋标准化、统一化。

收稿日期:2002-02-28

(责任编辑:赵明杰)

6

・Medicine and Philosophy,May2002,Vol.23,No.5,Total No.2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