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童话美学
童话故事——童话和故事的魅力
童话故事——童话和故事的魅力童话故事,无论是最早诞生于民间,还是后来的文学作品,都是当今社会中最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的文学形式之一。
它不仅包含了娱乐和警示,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
本文将以童话和故事的魅力为主题,探究童话故事的深层次吸引力并探索它对我们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1.童话故事的起源童话故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最早的时期。
在古代社会中,文学作品并不是主要的娱乐形式,民间传说和口头故事却是最受欢迎的文艺作品。
童话故事就是这些口头故事中的一种,它通过幻想和神话元素,表达出人类最原始的情感和智慧。
2.童话故事的魅力童话故事魅力无穷,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包含了很多教育意义和比喻,更是因为它们的艺术美学和文化内涵。
童话故事中常常描绘出人性弱点和缺陷,通过对这些缺陷的体验和反思,儿童可以学习到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同时,童话故事还向儿童传递了许多生命智慧,例如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遵从公正的原则以及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
除了教育意义,童话故事还有一种独特的美学魅力。
童话故事以其美丽的图画、丰富的想象力和明亮的色彩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
孩子们可以通过阅读和欣赏童话故事中传统的故事情节和经典的形象,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童话故事还可以激发儿童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另外,童话故事也具有文化内涵,象征着一个时代的思想和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童话故事早已成为文化传统和共同的记忆。
例如《长发公主》、《小红帽》等等,这些故事已经成为都市文化的重要符号,是传达文化儒雅和文化独立的重要途径。
3.童话故事对我们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中,童话故事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为儿童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也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社会已经不再是民间的和传统的,但童话故事依然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具有成为文化记忆的潜力。
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童话故事也成了文化产业的新兴力量。
蕴真含美的诗性王国——张秋生“小巴掌童话”系列图书的美学探析
蕴真含美的诗性王国——张秋生“小巴掌童话”系列图书的美学探析文/刘佳儿童文学在出版产业中已形成一幅意味颇深的文学景观,接受对象的特殊性使儿童文学确立了独特的美学范式,编者以“儿童化”的思维创作、兼具游戏精神与教育属性的文学作品构筑了儿童文学的多面景象。
张秋生的文学创作体现了其对“儿童本位”的坚守,其以温情和善意建构真与美的诗性王国,他的“小巴掌童话”以小故事讲述大道理,为儿童提供了精神食粮。
一、情理交融的哲性之思张秋生的“小巴掌童话”系列图书沉淀着温柔的底色。
作家观照世界的眼光中包含着温厚的情绪,深切的父母之爱、纯洁真挚的友爱之情、人与人之间不问回报的互助之谊是其文学创作的不变主题。
这些充满爱与温暖的故事点亮了人性的火光,让儿童在文学的世界中获得感知爱与施予爱的能力。
如《狮子和他的公鸡王子》讲述了狮子与公鸡之间跨越物种的无私父爱,阐释了养育之情与生育之恩同等重要的道理;《咯笃与圆壳儿》讲述了慢吞吞的小乌龟与缓慢的小蜗牛之间的友谊,被其他动物嘲笑的它们相互鼓励,迟缓却坚定地走在前进的道路上;《当苹果和月亮低语》中熊妈妈教会小熊的歌曲连接起了一段素不相识的亲情,让踏上寻亲之旅的小熊循着充满爱的歌声找到了奶奶,“死亡”的沉重命题被世代传递的爱所化解,让孩子明白真正的爱不会随着生命的消逝而终结。
在传递温情的同时,张秋生的童话和散文兼具说理性,简单明快的故事中处处蕴藏着现实生活的智慧,隐含着经世致用的道理。
盎然着童趣、显现自然之美的叙述空间也是现实社会的浓缩,书中的小动物身上带有人的主体投射,具有人的情感,在活泼生动的动物朋友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蕴含着成长的真味,对低幼读者的社会化成长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早上好,朋友》中,豪猪医生给脾气暴躁的蛤蟆先生开的药方是每天对人说五遍“早上好,朋友”,第二天按照“药方”行事的蛤蟆先生收到了动物朋友们友善的回应。
善意的回馈化解了蛤蟆先生脾性中的暴烈,让不受欢迎的蛤蟆先生成为向外界释放爱与友善的欢乐之源。
举例说明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举例说明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儿童文学是指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它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
下面我将从不同方面举例说明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1. 简单明了的语言:儿童文学通常使用简单明了、容易理解的语言。
例如,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小红帽》中,作者用简洁的句子描绘了小红帽的形象和故事情节,使儿童能够轻松理解。
2. 生动形象的描写:儿童文学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帮助孩子们形成对事物的直观印象。
比如,杨红樱的小说《十万个为什么》通过丰富的插图和生动的文字描述,向孩子们介绍了各种知识和科学原理。
3. 寓教于乐的特点:儿童文学往往以寓教于乐为目的,通过有趣的故事和角色塑造,向孩子们传递知识和价值观。
例如,《小王子》这本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小王子的冒险经历,传达了关于友谊、爱和成长的重要观念。
4. 引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儿童文学常常通过奇幻的情节和角色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比如,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系列中,通过虚构的世界和科技设定,让孩子们开阔了想象力,并且启发了对科学和未来的思考。
5. 轻松愉快的情绪:儿童文学常常以轻松愉快的情绪为主线,让孩子们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举个例子,刘春华的绘本《皮皮鲁与鲁西西》中,通过可爱的动物形象和幽默的故事情节,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获得快乐。
6. 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的题材和内容:儿童文学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选取适合他们年龄段的题材和内容。
比如,蔡志忠的绘本《倩倩和小鸟》以小女孩倩倩的视角,讲述了她与小鸟之间的友谊故事,符合儿童对友情和亲情的需求。
7. 音韵和节奏感:儿童文学常常使用韵律感强的语言,通过押韵、重复和节奏感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比如,罗贯中的古代小说《三国演义》中,虽然是一部成人文学作品,但其中的歌谣、对联和战鼓声等形式,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大的乐趣。
8. 幽默和笑料:儿童文学常常运用幽默和笑料,通过搞笑的情节和对话,让孩子们开怀大笑。
比如,卡麦隆的系列儿童小说《马小跳》中,主人公马小跳的搞怪行为和幽默对白,让孩子们忍俊不禁。
中国现当代童话审美探究
2、时代特征: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变革,这也反映在现 当代童话中。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当代社会,每个时期的童话作品都留下了深刻 的时代烙印。例如,《小红帽》的故事在传入中国后,便融入了许多本土元素, 成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童话。
3、心理结构:中国现当代童话注重儿童的心理发展和教育。通过富有想象 力和教育意义的情节设置,童话旨在培养儿童的美好品德和创造性思维。同时, 童话也儿童的情绪宣泄和心理安慰,力求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充满奇幻和惊喜的想 象空间。
参考内容
引言
在文学领域,死亡主题一直是一个备受的话题。从古至今,无数的文学作品 通过各种形式探讨了死亡与生命的意义。在王尔德的童话中,死亡主题同样占据 了重要的地位。这些童话故事不仅为人们带来愉悦和娱乐,还引导人们思考生死 问题,探究生命的真谛。本次演示将从审美角度探究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主题, 分析其表现出的艺术与文学关系,并反思现代人应如何面对生死问题。
四、总结
小学语文童话审美教学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选择合适的 教材、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以及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 美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这些教学方法也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 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自主性。
在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继续童话审美教学的发展方向。一方面, 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孩子们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另一方 面,要积极拓展童话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为孩子们提供更多优秀的童话作 品。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让童话审美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 作用,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2、艺术与文学:分析王尔德文 学作品中死亡主题的体现
王尔德以独特的文学才华将死亡主题融入作品中。在《渔夫和他的灵魂》中, 渔夫在捕鱼时遇到了一位美人鱼,他不顾一切爱上了她。然而,美人鱼最终死去, 渔夫也因此失去了他的灵魂。这个故事中,死亡主题与艺术和文学紧密相连。美 人鱼的死亡象征着爱情与生命的终结,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逝去的感 慨。
童话故事的艺术魅力
童话故事的艺术魅力童话是一种具有浓郁艺术气息的文学形式,无论是在文字和图像上,都体现了创作者的艺术才华和美学追求。
童话故事的魅力在于其深刻的含义和丰富的想象力,它不仅能满足人们对幻想和梦想的渴望,还能带给人们启迪和预示。
本文将就童话故事的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其对人类精神与文化的影响,展开讨论。
一、文学艺术童话是一种富有文学特点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含有丰富的想象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更是一种儿童文学中的代表。
童话故事中,动物和人物的形象塑造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生动的文学艺术特色。
在童话故事中,人物形象可以是英雄、勇士、公主、妖怪、巫婆等等,其中一些形象被大量的运用在各种文艺作品中,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童话故事的艺术魅力在于它所具有的特殊表现形式:隽永美丽的文字叙述,令人想入非非的美妙设想以及充满匪夷所思的想象力,在读童话故事时,人们往往会忘记时间的流转,体验到一种无比快乐的感觉。
二、美术艺术童话故事不仅以文字为重,其插图同样发挥了重要的艺术作用。
许多童话故事以插图作为其文学形式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图像的形式来表达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和情感。
插图中,不仅仅是颜色和形象的搭配,更是要表达一种中心思想,以及因此产生的情感和评估。
在童话中,插图的要点在于它的表现手法,表达的意境在情感、叙事和绘画技法等多个方面。
插图的根本目的在于画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所要求的境界,使读者一眼就能了解并体验到故事中的情感和氛围。
彩色插图的用色、线条和横向竖向等方面的变化,也都对故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三、音乐艺术童话故事不仅仅是文字和图片,音乐也经常成为童话故事的载体。
不同的旋律、不同的音色感,都能够影响读者的情感体验,增加故事的跳动感和生气感。
童话故事中的音乐,不只是它所表现的情感和情绪感,更是对于所要传递的信息和主题上的一种表现手法。
它通过鲜明的调子,生动的节奏和动感的旋律,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带来了更加真实的表现。
灰姑娘中的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灰姑娘中的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一、纯真美
灰姑娘世界与成人世界相比显得非常稚嫩、纯真、美好,他们的心灵单纯而明净,他们因不谙世事而真挚地对待一切事物,这种纤尘不染的童真是儿童生命中固有的品性,从而也成为儿童文学作品纯真美的内在素质,因而表现儿童生命、儿童世界的纯真美就成为儿童作家自觉的创作追求。
二、稚拙美
稚拙是灰姑娘的一种艺术本能和美学特质。
指灰姑娘表现出来的一种稚气拙朴的艺术品格。
由于儿童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往往用自己有限的经验来理解身边发生的事,他们处处模仿成人,但又往往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人,这些幼稚的行为和想法往往产生矛盾,因而表现在作品中的儿童心理、生活行为的稚拙状态与形态就使得作品充满了童真童趣,显示出独特的稚拙之美。
灰姑娘的内容与形式都表现出一种稚拙之美,从内容看,它有的是大胆的想象,甚至是异想天开,全然是一派稚拙纯朴的童年生命气象,全然是一种最自然、本真的生命意趣的飞扬显现,这种生命初始与成长阶段中的稚拙情态,是儿童文学稚拙美的主要内容。
从形式上看,语言的运用、叙事的方式及情节结构都给人一种稚拙感。
儿童文学探索:童话故事赏析
教育观念的变革:童话故事应更加注重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文化交流与融合: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童话故事相互借鉴与融合,形成更加丰富多彩的 故事世界
儿童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
儿童文学与动画电影的结合,如《小王子》、《冰雪奇缘》等作品 儿童文学与音乐剧的融合,如《狮子王》、《音乐之声》等作品 儿童文学与数字技术的结合,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童话故事提供更丰富的表现形式 儿童文学与艺术教育的结合,通过童话故事培养儿童的审美和创造力
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点或情节,突出故事的主题或情感,引发 读者的想象力和共鸣。
象征:通过具体的事物或情节来表达抽象的概念或情感,增强故事的深度 和内涵。
幻想:借助奇幻的情节和场景,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拓展故事的 艺术空间。
童话故事的人物形象塑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物形象特点鲜明,易于 理解和记忆
通过人物形象展现善恶、 美丑等价值观
童话故事中的奇 幻元素和角色, 如魔法、精灵、 怪物等,能够激 发儿童的创造力 和想象力。
童话故事中的情 节和结局往往开 放性和多样性, 鼓励儿童进行想 象和创新,培养 他们的创造性思 维。
通过阅读童话故 事,儿童可以发 挥自己的想象力, 对故事进行再创 作和改编,从而 培养他们的想象 力和创造力。
创新与实验:当代儿童文学鼓励创新和实验,出现了许多新形式和新风格的作品, 如无字书、交互式小说和跨媒体创作等。
教育性与娱乐性的结合:当代儿童文学更加注重教育性和娱乐性的结合,旨在 提供有趣、有启发性的阅读体验,同时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童话故事的创新与变革
内容创新:结合现代元素,创造更多元化的故事情节和角色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必读书目精讲
中国语言文学Chinese language & Literature(专业代码:0501)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一、必读书目[1] 吴俊、李今、刘晓丽.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新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2] 刘增人.中国现代文学期刊史论.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2] 谢冕.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4] 严家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丛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5]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6] 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7] 张梦阳.中国鲁迅学通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8] 马良春、张大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9] 许志英、邹恬.中国现代文学主潮.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10]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11] 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12] 骆寒超.新诗创作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12] 朱寿桐等.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史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14] 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年版.[15] 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6] 佩里·诺得曼.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天卫文化图书出版公司,2001年版.[17] 班马.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构想.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版.[18] 孙建江.二十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导论.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版.[19] 朱自强.儿童文学的本质.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20] 吴其南.转型期少儿文学思潮史.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21] 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32] 王先霈、王又平主编,文学批评术语词典,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32] 陈厚诚、王宁主编,西方当代文学批评在中国,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24] 王逢振、盛宁等编,最新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1991年版.[25] [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4年版.[26] [英]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陕西师大出版社,1986年版.[27] [荷]佛克马、易布斯,二十世纪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8年版.[28] 刘纳.嬗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29] 陈思和.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20] 黄修己.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21] 高玉.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32] 王嘉良. 辉煌“浙军”的历史聚合——浙江新文学作家群整合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32] 方卫平.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发展史,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年版.[25] 周晓波.儿童文学创作现象透视,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32] 曹禧修.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批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27] 王侃.叙事门与修辞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二、选读书目(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1] 高玉.跨文学研究论集初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2] 高玉.跨文学研究论集二编.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2] 王嘉良等.现代中国文学思潮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4] 方卫平.儿童文学接受之维.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版.[5] 李蓉.中国现代文学身体学阐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6] 付建舟. 小说界革命的兴起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7] 潘正文. 两浙人文传统与百年浙江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8] 骆寒超.新诗主潮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9] 孙玉石.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2月版.[10] 龙泉明.中国新诗流变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12月.[11] 陈白尘、董健.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12] 孙庆升.中国现代戏剧思潮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12] 黄云生.人之初文学解析.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14] 班马.前艺术思想.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版.[15] 方卫平.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16] 王泉根.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文论选.接力出版社,1996年版.[17] 吴其南.中国童话史.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18] 周晓波.现代童话美学.未来出版社,2001年版.[19] 周作人.儿童文学小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0] 韦苇.世界儿童文学史概述.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年版.[21] 谭霈生.电影美学基础.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5月版.[32] 邵牧君.西方电影史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年版.[32] 陈伯海主编,近四百年中国文学思潮史,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24] [美]科恩等,文学理论的未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25] 王逢振主编,2000年度新译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2001年版.[26] 王逢振主编,2001年度新译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2002年版.[27] 王嘉良.地域视阈的文学话语,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28] 王嘉良.浙江20世纪文学史,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三、推荐专业期刊[1]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2] 文学评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2]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馆合办.[4] 文艺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5] 文艺理论研究.中国文艺理论研究会、华东师范大学合办.[6] 鲁迅研究刊.中国鲁迅研究会、鲁迅博物馆合办.[7] 当代作家评论.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办.[8] 儿童文学选刊.少年儿童出版社主办.[9] 儿童文学研究.少年儿童出版社主办.[10] 中国儿童文学.少年儿童出版社主办.[11] 中国少儿出版.中国少儿出版社主办.[12] 中国儿童文化.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联合主办.学科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一、必读书目[1]《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2009年.[2]《左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2]《楚辞章句疏证》,中华书局,2007年.[4]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5] 逯钦立编《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2年.[6] 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7] 唐圭璋编《全宋词》,中华书局,2009年.[8] 刘勰撰、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9] 锺嵘撰、曹旭注《诗品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0] 章学诚撰、叶瑛注《文史通义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11] 永瑢等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华书局,1999年.[12] 钱钟书著《管锥编》,中华书局,1986年.[12] 何文焕编《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14] 丁福保编《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2年.[15] 郭英德等著《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16] 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17] 罗宗强著《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2006年.[18] 罗宗强著《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2002年.[19] 韩兆琦主编《中国传记文学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20] 徐朔方著《徐朔方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21] 王水照著《苏轼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2] 陈尚君著《旧五代史新辑会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32] 梅新林著《中国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24] 梅新林著《红楼梦的哲学精神》,学林出版社,1995年.[25] 俞樟华著《中国传记文学理论研究》,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26] 俞樟华等著《古代杂传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27] 陈玉兰著《清代嘉道时期江南寒士诗群与闺阁诗侣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28] 杨义著《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29] 葛永海著《古代小说与城市文化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20] 陈洪著《中国小说理论史》,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20] 陈大康著《中国近代小说编年》,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二、专业期刊[1] 文学评论.双月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2] 文学遗产.双月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2] 文史.季刊.中华书局.[4] 红楼梦学刊.双月刊.中国艺术研究院.[5] 明清小说研究.双月刊.江苏社会科学院.[6]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月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7]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双月刊.东北师范大学.[8] 文献.双月刊.北京国家图书馆.[9] 历史研究.双月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10] 文艺理论研究.双月刊.华东师范大学.学科方向“汉语言文字学”一、主要著作[1]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岑麒祥、叶蜚声、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袁家骅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 霍凯特《现代语言学教程》,索振羽、叶蜚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4] 王力《汉语语法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5] 王力《汉语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80.[6] 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55.[7] 吕叔湘、江蓝生《近代汉语指代词》,北京:学林出版社,1985.[8] 袁家骅等《汉语方言概要》,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 1960.[9] 詹伯慧《汉语方言与方言调查》,长沙: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10] 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11] 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12] 张志毅《词汇语义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2] 石安石《语义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14]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5] 孙常叙《汉语词汇》,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6] 陆俭明《现代汉语句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17] 张先亮、范晓《汉语句式在篇章中的适用性研究》,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18]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8.[19] 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20]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21] 张志毅《词汇语义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2]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2]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24]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北京:中华书局, 1981.[25] 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北京:中华书局,1959.[26] 姜亮夫《屈原赋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27] 张涌泉《汉语俗字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28] 王云路、方一新《中古汉语语词例释》,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29] 刘坚等《近代汉语虚词研究》,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20] 江蓝生《近代汉语探源》,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1] 郭在贻《训诂学》,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32] 王宁《训诂学原理》,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32] 王力《汉语语音史》,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85.[24] 李新魁《汉语音韵学》,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25] Comrie, B,Language Universals and Linguistic Typology, 沈家煊译《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32] 克劳夫特(W, Croft)《语言类型学与普遍语法特征》,外研社,2000.[27] 刘丹青《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8]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29]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史简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0] 黄永年《古籍整理概论》,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41]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2009.[42] 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北京:中华书局,2009.[42]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北京:中华书局,1982.[44] 萧统编选《宋刊明州本六臣注文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45] 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46] 章学诚《文史通义》,北京:中华书局,2006.[47]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2]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北京:三联书店,2001.[49] 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50] 梅新林《中国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51] 黄灵庚《楚辞集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52] 吴泽顺《汉语音转研究》,长沙:岳麓书社,2006.[52] 陈年福《甲骨文词义论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二、专业期刊[1] 《中国语文》,季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2] 《方言》,季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2] 《当代语言学》,季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4] 《语言文字应用》,季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应用研究所.[5] 《语言研究》,季刊,华中理工大学.[6] 《语文研究》,季刊,山西省社会科学院.[7] 《古汉语研究》,季刊,湖南师范大学.[8] 《语言教学与研究》,季刊,北京语言文化大学.[9] 《世界汉语教学》,季刊,北京语言文化大学.[10] 《文学遗产》,双月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1] 《文献》,季刊,国家图书馆 .[12] 《古籍研究》,季刊,安徽大学.[12] 《敦煌研究》,年刊,敦煌研究院.[14] 《文史》,季刊,中华书局.[15] 《中华文史论丛》,季刊,上海古籍出版社.[16] 《国学研究》,丛刊,北京大学国学院.[17] 《历史研究》,双月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18] 《中国典籍与文化》,季刊,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学科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一、主要阅读书目[1]布龙菲尔德《语言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
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
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探究现代童话的魅力童话,是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它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现代童话,则是指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创作的童话。
在传统童话的基础上,现代童话不仅包含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融入了现代人的思考和价值观念,具有更加多样化、丰富化的文学特征。
一、现代童话的主题多样化相比传统童话,现代童话的主题更加多样化,不仅有传统的童话故事,还有关于科技、环保、人际关系等现代社会问题的探讨。
例如,讲述环保故事的《绿皮书》、讲述科技故事的《三体》等,这些作品不仅满足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同时也呈现了现代社会的诸多问题和挑战。
二、现代童话的角色更加灵活多变在传统童话中,角色往往是标准的英雄、公主、巫婆等等,而在现代童话中,角色更加灵活多变。
例如在《哈利·波特》中,主角哈利·波特既有神奇的魔法能力,又有普通的少年感受,更容易让儿童产生共鸣。
此外,现代童话中还出现了许多非传统角色,例如《机器人总动员》中的机器人角色,在故事中展现出了人性化的情感和思考。
三、现代童话的叙事方式更加生动活泼相比传统童话的简单叙事方式,现代童话更加生动活泼。
例如在《绿皮书》中,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环保故事,通过让读者跟随主角一起经历和探索,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环保的意义和重要性。
此外,现代童话中还充满了幽默和玩味的元素,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四、现代童话的价值观更加多元化在传统童话中,往往包含着简单的道德教育,而现代童话则展现出了更加多元化的价值观。
例如在《三体》中,讲述了对于科技和文明的思考,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此外,现代童话中还表现出了对于人性和情感的深刻描绘,展现出了更加丰富和多样的情感世界。
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更加多样化、丰富化,它不仅满足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还展现出了现代社会的诸多问题和挑战。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现代童话正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它不仅能够带给儿童更多的乐趣和启示,也能够引领现代文学的发展趋势。
小红帽儿童文学美学特征
小红帽儿童文学美学特征
《小红帽》是从普通老百姓口中讲出的故事、具有通俗、简朴、稚拙的艺术风格。
洋溢着浓郁的乡俚气息、表现了纯真的自然美。
同时。
通过奇特而自然的想象。
将人与动物统一在生活化的场景之中,具有真实和梦幻交融的抒情色调。
总的看来,《小红帽》典型地体现出了欧洲民间童话的共性。
即内容往往反映现实。
表现人民的愿望和理想。
情节几乎都是单线式的发展,叙述简朴、极少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语言生动亲切,富有愉悦感。
总的特征就是情节曲折而不离奇。
叙述朴而不单调。
传统童话与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
传统童话与现代童话:文学特征对比传统童话和现代童话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下创作的,因此它们具有一些不同的文学特征。
以下是传统童话和现代童话的一些文学特征对比:传统童话的文学特征:1.口头传承:传统童话通常是口头传承的,经过世代口耳相传,而非以文字形式记录。
这导致传统童话具有口语化和朗诵性的特点。
2.简洁明快的叙述:传统童话通常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叙述故事情节,剧情发展简单而直接。
情节经常遵循基本的模式,如英雄旅程、助力者、奇幻元素等。
3.民间文化元素:传统童话常常融入当地的民间传说、神话和民间风俗,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特点。
它们通常带有道德教育、警示和寓意的意图。
4.幻想与魔法:传统童话中经常出现幻想元素和魔法,如巫婆、精灵、变形的动物等。
这些奇幻元素增添了故事的神秘和想象力。
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1.文字记录和出版:现代童话通常以文字形式记录和出版,更加注重语言的精确性和文学性。
2.多样的叙事风格:现代童话的叙事风格更加多样化,可以是幽默诙谐的、寓言式的、现实主义的等。
它们探索更广泛的故事主题和情感表达。
3.个人创作和创新:现代童话常常由个人作家独立创作,以自己的思想和想象力塑造故事。
创作者可以自由地发展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情感。
4.现实与奇幻交织:现代童话中常常将现实与奇幻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有深度和复杂性的故事情节。
它们可以探讨现实世界中的社会问题、情感困惑和成长经历。
5.教育与娱乐并重:现代童话更加注重儿童的教育和启发,强调情感发展、道德价值观和社会意识的培养。
同时,它们也要求保持儿童的兴趣和娱乐性,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想象力。
综上所述,传统童话和现代童话在口头传承、叙述方式、文化元素、故事主题和创作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
传统童话更加简洁明快,强调民间文化和幻想元素,而现代童话更加多样化和个人创作,注重现实与奇幻的交织,同时兼顾教育和娱乐的目的。
童话的表现手法与特征 童话的审美特征
例:《假话国历险记》
[加]佩里·诺德曼《儿童文学的乐趣》
• 每个童话中的魔法似乎仅限于一两个元素,此外的一切在读者 看来同现实世界似乎没什么两样。
• 与科幻小说不同,童话不通过幻想描述复杂的未来,却对纯朴 的旧日时光满存怀念。
• 童话人物在故事中的角色是不变的,善恶分明。
• 童话最重要的一个事实是,它们不表现事物本来的样子,而是 表现隐含读者想象中事物应该有的样子。因为故事情节提供了 在想象中获得力量的满足感,所以对那些认为(或喜欢假装认 为)自己是受压迫者的人来说,这些故事是美梦成真的幻想。
的真实性” 3.环境的虚拟 • 《木偶奇遇记》、《假话国历险记》、《慈善的巨人》 、
《绿野仙踪》
童话的审美特质之二
• 童话的隐喻
①儿童审美心理的隐喻,即对儿童思维的模拟表达,如对自由 自在、无拘无束的游戏精神的追求,常体现为童趣;
②成人理性的隐喻:表达成人对生活与社会的思考,有意识 地帮助儿童成长,以完成社会化的转变,提升审美水平与认 识社会的能力 ;这种隐喻儿童不一定能理解。
童话的审美特征
常见幼儿童话结构形式
• 三段式《灰姑娘》《大家来跳舞》 • 循环式《萝卜回来了》《出走的绒布熊》 • 对照式《仙女》(正反对照)《自私的巨人》
(前后对照)《小老鼠和大老虎》
童话的审美特质之一
• 幻想——童话的本质特征(奇幻、荒诞之美)
1.;情节发展中“虚幻
童话的审美特质之三
• 童话语言的幽默性与模糊性
• 《女巫》 《一只会开枪的狮子》《咯咯噜·绒绒》 • 《穿靴子的猫》《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詹姆斯
与大仙桃》
童话的审美特质之四
• 童话的假定逻辑性
作者必须为幻想人物的活动、虚构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一个假设 的条件,从这一假定的前提出发使事物按照自己的逻辑发展下 去,使假想人物在假想的生活环境条件下合理、自然地发展。
现代童话定义
现代童话定义
现代童话是一种以儿童为主要听众对象的文学体裁,它不同于传统童话,更多地关注当代社会、现实生活和现代价值观。
现代童话常常采用寓言、象征等手法来传达教育意义和价值观念。
现代童话的主题多样化,它可能讨论家庭、友谊、爱情、环保、文化多样性等话题。
现代童话不仅仅是为了儿童而写的,也是为了成人而写的。
它们的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和语言运用等方面要求更高,以便吸引成人读者。
现代童话的写作方式也在不断发展。
它既可以采用传统的人物、事件和情节,也可以通过科技、幻想等方式来创造新的故事。
现代童话不应仅仅被视为一种儿童文学体裁,它应该被看作一种让人们思考和沉淀的文学形式。
在当今社会,现代童话不仅是一种娱乐,也是一种教育和引导。
它能够帮助儿童和成人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也能够帮助他们塑造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 1 -。
幼儿园童话世界:传统与现代童话故事阅读与创作活动
幼儿园童话世界:传统与现代童话故事阅读与创作活动幼儿园童话世界:传统与现代童话故事阅读与创作活动幼儿园是孩子们接触文学的最初阶段,通过童话故事的阅读和创作活动,可以为他们打开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
传统和现代童话故事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引发了孩子们对文学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如何合理地进行传统与现代童话故事的阅读与创作活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1. 传统童话故事的价值与魅力传统童话故事是源远流长的文化宝藏,它们承载着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人类的共同智慧。
在幼儿园教育中,传统童话故事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对古老文学的兴趣。
《格林童话》中的《灰姑娘》、《睡美人》等故事,都透露出古老传统的智慧和美学,让孩子们在欣赏的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2. 现代童话故事的创新与多样性与传统童话故事相比,现代童话故事更加丰富多样,它们不仅包含了传统价值观念,还融入了当代社会背景和现代人的生活情感。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现代童话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当下社会的多样性和变化,例如《小熊维尼》、《爱丽丝梦游仙境》等现代童话故事,都能够引发孩子们对当代生活的共鸣和思考。
3. 童话故事的阅读与创作活动在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引导孩子们进行童话故事的阅读与创作。
可以通过绘本故事会、角色扮演、艺术创作等形式,让孩子们参与到童话故事中,体验其中的情感和智慧。
教师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简单的童话故事创作,让他们在创作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 传统与现代童话故事的融合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传统与现代童话故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可以进行融合和整合的。
教师可以通过创新的故事讲述方式、多媒体故事展示等形式,让传统与现代童话故事相互呼应,产生新的艺术效果和传达方式,让孩子们在欣赏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智慧。
童话的艺术特征及艺术表现手法
童话的艺术特征及艺术表现手法一、童话的基本特征(一)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
豪夫在他的《童话年鉴》中形象地指出:童话是一个美丽可爱的仙女,她是“想象”女王的大公主。
安徒生曾把他自己的童话作品解释为“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
童话就是将现实生活逻辑中绝对不可能有的事情,依照“幻想逻辑”写成的故事。
如最古老的童话《五卷书》中有落网的鸽子一齐拖着网在空中飞,老鼠、乌龟、小鹿、乌鸦四个好朋友设计脱险,猴子智胜海怪,老鼠变女,美女嫁蛇等奇异有趣的故事。
最现实的童话《稻草人》中一个插在田野里的稻草人竟因目睹了人间的惨剧而难过得“昏了过去”,最荒诞的童话《随风而来的玛丽波平丝阿姨》中到底也弄不清玛丽阿姨的身份,她是随着东风而来的,当风向变了的时候,她又随着西风而去。
这一切故事都是现实生活里不可能发生的,它们只存在于幻想世界之中。
当然,任何一种文学样式都存在着幻想成分,然而,在童话中,幻想是主体,是核心。
童话的人物是幻想世界里的人物,童话的故事是幻想世界的故事,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
(二)幻想与现实是紧密相联的。
尽管童话的幻想的翱翔不是依据合乎常理的理由,而是建筑在不合逻辑的逻辑之上的。
但是任何艺术形象都产生于现实的基础上,幻想形象亦然。
鲁迅曾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幻想,就其本质而言,也是客观事物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不过是一种特殊的反映罢了。
童话中的幻想情节、幻想形象,无论看起来多么荒诞怪异、不可思议,但仔细琢磨考察,仍可寻出些现实世界的痕迹。
武玉桂的《蓝色的皮鞋》中,乔利穿上驴皮做的皮鞋就见东西便踢,这荒诞的构思是作者抓住了现实世界中毛驴踢人的特征延伸夸张而得来的幻想情节。
童话的幻想无论怎样变幻多姿、神奇莫测,幻想境界无论怎样地超乎现实世界之上,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纳吉什金曾阐述了童话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在童话故事中,社会的各种力量的配置总是十分确定的,阶级同情、反感也十分确定。
“冰山模式”下的《爱丽丝梦游仙境》美学分析
“冰山模式”下的《爱丽丝梦游仙境》美学分析1. 引言1.1 介绍《爱丽丝梦游仙境》《爱丽丝梦游仙境》是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于1865年创作的童话小说,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故事中,小女孩爱丽丝无意间跌入兔子洞,进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她遇到了一系列怪异而充满幻想的角色,如白兔、疯帽匠、红心女王等,经历了一连串离奇的冒险。
整部小说充满了幽默、幻想和玄奇,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独特的梦境中。
《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情节荒诞、角色多样,充满了幻想和想象力。
作者通过这些奇特的元素,展现了一个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奇幻世界,引领读者探索未知的领域。
作品中还深刻反映了卡罗尔对当时英国社会的批判和思考,揭示了人性的种种弱点和荒诞。
《爱丽丝梦游仙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文学、艺术和文化,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
1.2 “冰山模式”在文学分析中的意义“冰山模式”是一种文学分析方法,通过剖析文本的表面现象揭示深层的隐含意义。
这种方法得名于冰山,因为冰山在水面之下隐藏着更大部分的冰块,只有一小部分露出水面。
同样,文本的表面文字只是整个作品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意义需通过深入挖掘才能呈现出来。
在文学分析中,运用“冰山模式”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用意。
通过挖掘隐喻、象征和潜在的复杂关联,我们可以揭示作品深层的美学意义和主题,进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本。
“冰山模式”不仅有助于文本的研究和分析,还可以启示我们对文学作品的创作和阅读。
通过深入挖掘作品背后的意义和故事,我们可以拓展思维和想象力,发现更多可能性,并更好地把握作品的精髓。
通过运用“冰山模式”进行文学分析,我们可以深入探究作品的内涵和价值,开启一场探寻文学之美的奇妙之旅。
2. 正文2.1 《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冰山模式《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冰山模式可以说是整部作品的核心所在。
冰山模式在小说中的体现主要包括隐喻与象征的双重意义、空间错乱与时间颠倒的艺术手法、公平童话与现实主义结合的文学特点、乌托邦与现实主义的对比以及符号与象征的深层解读。
论童话的本质及其当代意义
论童话的本质及其当代意义论童话的本质及其当代意义童话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对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智力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是传承着人类智慧和文化的桥梁,不仅是儿童的教育资源,也是成人的生活滋养。
本文将探讨童话的本质以及其当代意义,旨在加深对童话的认识,并挖掘童话在当代的价值。
首先,我们来探讨童话的本质。
童话是一种寓言故事,通常以幻想的方式诉说着一个奇妙且与现实相异的世界,其中充满了神奇和魔幻的元素,展现了对人类生活深层次的思考。
童话往往包含了一系列经典元素,如勇敢的王子和公主、善良的仙女和巫婆、凶恶的恶龙和巨人,还有各种奇异的动物和奇遇等。
这些元素构成了童话故事的基础,却也展示了人类对于美好、正义、善恶的追求。
其次,童话故事具有教育和启示作用。
通过童话,人们可以向儿童传达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教育他们如何分辨是非、善恶,并为他们提供在不同情境下作出正确选择的智慧。
例如,许多童话故事中都有一个教义,即善良勇敢的人永远会战胜邪恶,正义最终必会战胜极端。
这些故事不仅能够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
此外,童话故事还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童话故事,它们蕴含着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生活智慧。
无论是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还是中国的童话故事,它们都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智慧和美学观。
通过童话故事,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的精神内涵和生活方式,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然而,童话故事的当代意义远不止于此。
在当今世界,童话故事在成人之间也占据着一席之地,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遗产。
童话故事不仅能够带给人们心灵的慰藉和放松,更能够唤起人们对于纯真和奇迹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繁忙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被物质和功利主义所驱使,童话故事给予了他们一个逃离现实、追求心灵自由和美好的渠道。
此外,童话故事也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童话故事中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奇幻的场景,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和创新思维。
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
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
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是幻想。
丰富多彩的幻想是童话最基本的特征。
当然,从广义上说,绝大多数的文学作品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幻想,但幻想却是童话体裁作品最本质的特征,是童话的灵魂,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幻想也就没有童话。
童话的幻想“打开了通向另一种生活的窗子,那里,有一种自由的无畏的力量存在着和行动者,幻想着更美好的生活。
”
童话区别于一般的小说和故事之处,就在于它能借助幻想的力量,使我们平常见的各种平凡人物和现象,展现出不平凡的奇异光彩,为小读者展开一个“幻想世界”。
童话中的幻想,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亦虚亦实、如幻似真的奇境中自由自在地活动。
传统童话与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
传统童话与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童话故事已经经历了许多变化。
传统童话与现代童话在文学特征上存在一些明显的不同。
本文将从叙事结构、人物形象、主题内容和语言风格等方面探讨传统童话与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
传统童话的叙事结构通常是线性的,故事情节简单明了,往往以“从前有个”开始,“他们过上幸福的日子”结束。
故事中常常有明显的对抗和解决冲突的过程,例如《灰姑娘》中灰姑娘与继母和姐姐的对抗,以及她与王子的相遇和结合。
而现代童话则更加注重情节的复杂性和转折,采用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增加了悬念和惊喜的元素。
例如《冰雪奇缘》中,安娜公主与艾莎女王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故事情节也更加扑朔迷离。
传统童话的人物形象通常是简单明确的。
主人公往往是善良、勇敢、聪明的人物,如《小红帽》中的小红帽和《白雪公主》中的白雪公主。
反派人物往往是邪恶、残暴的角色,如《睡美人》中的邪恶女巫。
而现代童话中,人物形象更加复杂多样。
主人公可以是一个正常人或者一个不太完美的人物,他们可能会经历成长和变化的过程。
反派人物也不再是简单的邪恶角色,而是具有复杂心理和动机的人物,他们可能有自己的苦衷和故事。
传统童话的主题内容往往是关于爱情、友谊、正义和勇气等经典主题。
例如,《美女与野兽》中强调了爱情的力量,《小猪三个小矮人》则强调了勇气和团结。
而现代童话则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例如《怪物史莱克》中探讨了外貌和内在的关系,《玩具总动员》则探讨了成长和别离的主题。
传统童话和现代童话在语言风格上也有所不同。
传统童话通常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以便于儿童理解和接受。
故事中常常使用形象生动的描写和对比的修辞手法,以增加故事的趣味性。
而现代童话则更加注重语言的美感和表达的深度。
故事中可能会出现更加复杂的句子结构和词汇选择,以及更加抽象和富有想象力的比喻和隐喻。
传统童话与现代童话在文学特征上存在一些明显的不同。
传统童话注重线性的叙事结构、简单明确的人物形象、经典主题和易于理解的语言风格。
传统童话与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
传统童话与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读者。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传统童话与现代童话在文学特征上也有了一些不同之处。
传统童话强调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作用,而现代童话更加注重娱乐和创造力的培养。
传统童话通常以教育孩子为目的,通过讲述英雄故事、揭示善恶对立等方式,向读者传递道德观念和生活智慧。
例如,安徒生的《小人鱼》告诉我们要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而格林童话中的《灰姑娘》则强调善良和努力的重要性。
相比之下,现代童话更加强调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通过奇幻的情节和有趣的人物塑造,让孩子们在阅读中体验快乐和激发想象力。
传统童话强调故事的简洁和线性结构,而现代童话更加注重情节的丰富和多样化。
传统童话通常以“从前有一位……”的开头,通过一个主线故事展开,情节简洁明了。
例如,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和《睡美人》都是以一个女主角的命运为主线,故事情节紧凑。
相比之下,现代童话在情节的设置上更加复杂多样化,常常穿插多个故事线索和人物关系,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例如,现代童话作家安东尼的《虎皮兔》通过讲述兔子和老虎的故事,涵盖了友谊、勇敢和自信等多个主题。
传统童话强调故事的教育性和警示作用,而现代童话更加注重个体的成长和情感的表达。
传统童话常常通过负面角色的描绘,警示读者避免做出错误的选择。
例如,《红鞋子》中的女主角由于贪婪而走上了不归路,这给读者敲响了警钟。
而现代童话更加注重个体的成长和情感的表达,通过讲述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和成长过程,让读者对自己的情感有更深入的认识。
例如,现代童话作家玛丽娜的《小鹿斑比》通过讲述小鹿斑比从幼年到成年的成长历程,表达了对生命、友情和爱的思考。
传统童话与现代童话在文学特征上有所不同。
传统童话强调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作用,强调故事的简洁和线性结构,以及故事的教育性和警示作用;而现代童话更加注重娱乐和创造力的培养,注重情节的丰富和多样化,以及个体的成长和情感的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童话美学
(简介)
自从现代,随着儿童文学的独立,童话也成为一门独立的文学样式以来,它的独特性就一再引起研究者们的兴趣,曾进行过多方面的探索,而它本身也象一个巨大的魔方,在童话家的笔下发生着无穷无尽的变幻。
以往研究者们大都比较关注于童话的史论与艺术表现方法,而我却发现从美学角度来审视童话,童话或许比任何文学体裁都更具有美学上的丰富涵义,它那变化无穷的幻想性、独特的叙事方法、丰富多彩的形式特征和风格特征都为美学提供了极为丰富、生动的原形研究材料。
因此,我选择了“童话美学”的研究课题。
在对童话的深入研究中我又发现,现代童话与古代的、民间的童话无论在美学观念、美学形态与美学价值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把它们笼统地混在一起研究其美学形态显然是不合适的。
但古代与民间传统的童话对现代童话的发生、发展显然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与巨大影响,因此,完全撇开这部分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最后,我将论题定为《现代童话美学》,着重于现代创作童话的美学研究,但无疑它必定会涉及到对现代创作童话有着深刻影响的古典的、民间的童话,并将在比较中发现它们的异同。
我的探索大致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将首先对童话的历史渊源作一扫描,以便切入现代童话这一领域,并对现代童话观念的演进、形成,现代童话美学所要涉及的研究对象、范畴以及运用的研究方法等方面作一简要的概述。
第二部分是有关童话作家的创作心理、审美想象、审美情感的探索;第三部分是有关童话形式美学的探索,包括童话形象、童话叙事、童话结构、童话类型等美学特征的探讨;第四部分是有关童话审美构成的探讨,包括童话的艺术传达与特殊的表现形态等方面的总结;第五部分是有关童话美学风格特征的探讨,包括童话风格的形成及其中国童话风格的类说等等。
全书共计十七万字。
作者:周晓波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