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概论复习重点技巧归纳

合集下载

农学概论复习资料

农学概论复习资料

-2-
农学概论 复习资料 生科 101 班 常乐 器官为主的生长、主要是花、果实和种子的生长。 4、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有哪些?(P163) 要点: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平均每穗实粒数(总粒数、结实率) ;千粒重 5、作物品质的评价指标有哪些?(P164~165) 要点:形态指标与理化指标……; 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 工艺品质和加工品质…… 6、作物的优良品种应具备哪些特点?(P166) 要点:丰产性;稳定性;优质性;熟期适中;广适性 7、作物良种繁育的程序如何?(P169) 要点:按原原种、原种、良种二级程序进行的。由育种单位提供的、具有典型特性和最优播种品质的种子 为原原种,即育种家种子;用原原种直接繁育出的或通过提纯复壮所生产的种子为原种;用原种进 行定点专业化生产所繁殖的种子即为生产用种。 8、种植制度的优化方案应兼顾到哪几个方面?(P176) 要点: (1)合理利用资源; (2)高产稳产高效; (3)培肥地力,保护资源,维持农田生态平衡; (4)满足 社会对农产品的多方需求; (5)促进农林牧渔全面发展; (6)协调种植内部各种作物间的关系。 9、不同质地的土壤各有何特点?(P170) 要点: (1)沙性土,物理性粘粒含量小于 15%,透气性好,耕性好,土温变化快,温差大;潜在养分低, 保蓄性差; (2)粘性土。物理性粘粒含量大于 40%,透气性差,耕性差,土温变化慢,温差小,潜 在养分高但释放慢,保蓄性好; (3)壤土,介于前两者之间,物理性粘粒含量 15%~40%,沙粘适中, 易耕易种,是高产稳产的土壤。 10、灌溉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P172) 要点: (1)地面灌,需设备少,技术简单,但水分利用率低; (2)地下灌,灌溉均匀,不破坏土壤结构, 水分利用率高,但投资较大; (3)喷灌,可灵活喷水量,控制喷水强度可保护土壤结构,但投资较 高,灌溉效果易受风力影响; (4)滴灌,可根据作物需要均匀灌水,提高水分利用率,并可补充必 要的养分,但灌溉成本高。 11、影响复种的条件有哪些?(P178) 要点: (1)热量条件,是先决条件; (2)水分条件; (3)肥料条件; (4)劳畜力和机械化条件 12、作物施肥方法有哪些?(P173-174) 要点: (1)全层施肥; (2)集中施肥; (3)表层施肥; (4)根外追肥 13、轮作有哪些作用?(P180) 要点: (1)减轻作物病虫草害; (2)均衡利用土壤养分; (3)发送土壤理化性状; (4)利于生物养地 14、间套作增产的原理何在?(P179-180) 要点: (1)充分利用生长季节; (2)充分利用光能; (3)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4)充分利用土壤养分; (5)增强群体抗灾、抗逆性; (6)充分发挥了边行优势 15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P181-182) 要点: (1)技术科学化; (2)操作机械化; (3)产销社会化; (4)生产高效化; (5)农民知识化 16、植物检疫的主要任务?(P175) 要点: (1)禁止检疫对象输入输出; (2)封锁并消灭检疫对象; (3)当检疫对象一旦侵入新的地区时,采取紧急措施,就地肃清。 17、病虫草综合防治有哪些方法?(P175) 要点: (1)农业防除,选用抗病早品种,合理轮用,加强田间管理; (2)生物防除,利用天敌益虫,施用生物农药等; (3)化学防除,施用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等。 18、多年生园艺作物施肥有何特点?(P190) 要点: (1)仁果类; (2)核果类; (3)柑果类; (4)浆果类; (5)坚果类 20、园艺植物化学调控主要应用于哪些方面?(P190) 要点: (1)打破种子休眠; (2)促进插条生根和嫁接愈合; (3)促控茎枝生长; (4)抑制顶端优势; (5)促进花芽分代和开花座果、改变雌雄花比例、诱导单性结实、促进果实成熟和产品保鲜。 三、叙述题 1、阐述我国解决粮食危机的途径。 (P154) (1)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和水等农业资源… (2)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复种指数和播种面积单产… (3)减少灾后损失… (4)调整粮食发展战略 班 常乐 产量影响很大 51、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52、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它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 53、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质的变化, 有时这种过程是可逆的 54、 “S”形生长过程:作物个体的生长、作物群体的建成和产量的积累以至作物的组织、器官和细胞均经 历前期生长较缓慢、中期加快、后期又减缓以至停滞衰落的过程。 55、作物生育期:从籽实出苗到作物成熟的天数。 56、作物生育时期:指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生理特性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57、作物营养生长:器官根、茎、叶的生长 58、作物生殖生长: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一花芽分化为界) 59、生物产量:指作物在整个生育期间,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质的总量。这个总量通常是指 地上部分总干物质的总量(除块根、块茎类外) 。 60、经济产量: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的数量。 61、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62、复种:在同一田块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63、复种指数:是指全年农作物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 全年作物总收获面积 64、单作:在同一田块上只种植同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也叫清种、纯种、净种。 耕地种植指数 = -------------------- × 100% 65、间作:在同一田块于同一生长季内分行或分带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夹作、 耕地面积 间种。 66、混作:同一田块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混种。 67、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的后期于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套种、串种。 68、化感作用:是指一种活体植物(供体) 产生并通过挥发、淋溶、分泌和分解等方式向环境释放某些化学 物质,从而影响周围其它植物(受体)的生长和发育的化学生态学现象。 69、连作:是在同一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采用相同复种方式称为连作。 70、轮作:是在同一田地上在不同年际之间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种类作物或复种方式的种植方法。 ★名词解释的重点: 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方式的总称。 复种:同一年内在同一块地上接连种植或收获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复种指数:全年作物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间作: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季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期相近作物的种植方式. 混作:同一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期相近作物的种植方式。 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栽培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套种、串种。 土地当量比:即为了获得与间.混作中各个作物同等的产量,所需要各种作物单位面积之比的总和. 活动积温:指某一生育期或全育期中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日平均温度称为当日的活动积温. 有效积温:指日平均温度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差数称为当日的有效温度. 生物产量:作物在整个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有机物的总量,即整个植株(一般不包括根系)干物质的量称 生物量. 经济产量;指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也就是生产上所说的产量。 经济系数:在一定的生物产量中获得的经济产量的多少,要看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良种:指优良品种的优良种子。 引种:将异地的优良品种(或品系)你引入本地作为育种素材,或直接推广利用的育种措施。 免耕法:指作物播种前不耕作,直接在留茬地上播种,播种后不中耕,用化学除草剂代替机械锄草。 微生物肥料:指以微生物生命活动获得的特定效应的制品,又称菌肥。 ※三系法: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及雄性不育恢复系之间的配套应用叫三系法。 二、简答题 1、这什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P151) 要点: (1)农业是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2)农业是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3)农产品是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 2、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可将作物分为哪几类?(P159) 要点: (1)糖分作物:谷类、豆类、根茎类; (2)经济作物:油料、纤维、糖料、特用作物; (3)牧草(饲料)作物; (4)绿肥作物; (5)药用作物 3、作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条各有何特点?(P160) 要点:营养生长是以营养体为主的生长,主要是根、茎、叶的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生殖生长是以生殖

农业概论重点

农业概论重点

第一章绪论1、农业:人类利用土地,通过生物有机体的生理机能,把自然界的能量和物质转化为人类所需各种生活物品的生产事业。

或说是利用生物生长发育过程来获得动植物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就是农业。

2、农业生产的本质:经济再生产过程与自然再生产过程的有机交织。

3、农业的基本特征:①土地的特殊重要性;②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各地区具有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和植被等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的波动性;③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

4、农业的主要贡献:①提供了人类生存最必要的生活资料;②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必不可少的劳动力;③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所需要的部分资料。

5、采集→农耕→种植业;渔猎→畜牧→养殖业6、现代农业的作用⑴农业的经济作用: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⑵农业的生态环境作用:①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②控制和治理污染⑶农业的社会文化作用。

第二章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1、农业自然环境:包括生物环境(调节制约因素,如:杂草、昆虫、病害等)和非生物环境(必要条件,如:光、温、水、气、土壤等)。

2、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农业生产的主要部门是种植业,种植业的对象是作物生产。

⑴光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⑵温度是农作物必需的生活条件之一;⑶水分是作物生存极重要的生活因子,水分供应状况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与产量;⑷养分是作物必须的生活条件之一;⑸土壤是作物赖以立足和摄取水分、养分的场所。

3、我国三大自然区域:东部季风区、西部内陆干旱区、青藏高寒山区4、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如果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一倍,则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4—5℃,降水将增加8—15%。

5、气候变化对中国局部地区的影响⑴高海拔地区将可生产水稻、玉米、棉花;⑵热带、亚热带水果产区将北移50—100km;⑶病虫害和杂草危害加重,防除成本将上升10%—50%;⑷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农业形式更加严峻。

6、气候变化将使我国农业面临以下三个突出问题⑴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⑵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动;⑶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

农业概论的考试要点

农业概论的考试要点

农业概论复习提纲(加粗部分是重点,红色部分更是必考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农业概念与内涵一、农业的基本概念农业是通过生物有机体的生活机能来获得有机物质的社会生产部门。

二、农业的内涵和外延1、农业的内涵(1)狭义的农业是指生产业即种植业和畜牧业等;(2)广义的农业是指农业生产化,包括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和渔业)、林业等。

(3)最广义的农业是指农业产业加上为农业服务的其它部门。

如农业行政管理、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农村建设、农业金融等2、农业的外延(1)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加工、流通;(2)农业生产所涉及的生物学和技术经济问题;(3)农民和农村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

3、农业的八个部门•(1)农业生产业•(2)农业工业•(3)农业商业•(4)农业金融•(5)农业科技•(6)农业教育•(7)农村建设•(8)农村行政管理与政策4、农业发展的规律(1)农业发展的阶段性(2)农业发展的不平衡性(3)自然的营养平衡和社会的供求平衡是农业发展围绕的中心(4)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是人对自然的开发能力(5)农业的绝对增长和相对下降第二节农业生产的特点(论述)农业的根本特点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密不可分。

由此繁生农业生产的以下特点:自然再生产:在自然规律的作用下,生物循环往复不断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过程经济再生产:人们周而复始地从事生产劳动,实现劳动产品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一)、农业生产的波动性1、周期性因素引起的波动性(1)气候周期性(2)市场周期性2、突发性因素引起的波动性(1)农业生物因素的突变(2)农业环境因素的突变(3)农业技术措施与政策的失误引起的农业的波动(4)社会的变化与农业经济政策的失误引起的农业的波动3、趋势性变化引起的波动性(1)温室效应(2)酸雨(3)臭氧层空间(二)、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综合性1、农业生产的地域性(1)地球上自然气候条件有明显的地域性(2)生物种类有明显的地域性(3)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农学概论考试复习指南

农学概论考试复习指南

农学概论考试复习指南1农学与作物生产1.1农学的概念、地位和特点1.1.1农学的概念和范畴农学是农业科学的一个分支,具有悠久的知识积累历史,作为一门学科也有近200年的历史。

农学是研究大田作物生产的理论、提高大田作物生产效率的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包括作物品种、植物营养、农田生态、植物保护和市场营销等众多学科领域。

1.1.2农学的地位与作用农学的地位与作用依赖于农业的地位与作用。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因为:1)农业是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2)农业是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3)农产品是出口换汇的重要物资。

狭义的农业是指种植业,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加工业和渔业,即常说的农、林、牧、副、渔五业,也称大农业。

大农业内各业的组成及其比例称为农业生产结构。

我国的种植业比例最大,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国家统计中一般将种植业分为粮、棉、油、糖、麻、烟等大田作物和茶、桑、果、菜、药等园艺作物2大类,其中大田作物是种植业的主体。

农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大田作物,因此农学的进步对于种植业、农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1.3农学的性质和特点农学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由种植业的性质所决定。

包括:1)农学是为发展种植业服务的一门综合学科;2)农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因为农业生产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相结合的过程。

3)农学是必须兼顾作物生产和环境安全的一门生态学科。

农业既有保护环境的一面,也有破坏环境的另一面,所以农业生产必须兼顾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环境的安全。

农学的特点包括:1)生物性。

农学的研究对象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它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将环境中的无机物变成有机物、太阳能变成化学能。

2)复杂性。

作物生产是一个有序列、有结构的复杂系统,受多种因子的影响和制约,农学必须研究如何处理和协调各种因子的相关性。

3)实用性。

1.2人口增长的历史与趋势1.2.1人口再生产类型人类在100多万年的发展历史中,人口再生产出现了“高、高、低”、“高、低、高”和“低、低、低”3种不同类型。

农业概论专升本知识点总结

农业概论专升本知识点总结

农业概论专升本知识点总结首先,农业概论是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基础性课程,主要涵盖了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民生活、农村社会、农村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在专升本考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下面将对农业概论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学习方法和复习重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农业发展概述1.农业的概念、基本特征和农业的历史农业是指人类利用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通过种植、畜牧、渔业等方式生产农产品的活动。

其基本特征包括生产性高、劳动密集、时间不可逆、生产与生活密切相关等。

农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原始农业时期、机械化农业时期和现代化农业时期。

2.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极为重要,主要体现在为国民经济提供食品、农副产品、原料和能源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

3.农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和主要任务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是“现代农业、产业化农业、经营化农业、社会化农业”,主要任务包括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经营化、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

二、农业生产1.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适生环境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包括播种期、萌芽期、生长期、开花期、结果期等阶段,不同作物对环境的要求也存在差异,而相对适生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方面。

2.土壤的结构和肥力土壤的结构主要包括颗粒组成、孔隙度、土壤质地等,而肥力则指土壤中提供给作物生长的养分,主要包括有机质、养分元素、微量元素等。

3.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农业生产技术措施包括供水技术、施肥技术、植保技术、栽培技术等,主要目的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三、农村经济1.农村经济的组成部分农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农业部门、农村第二产业、农村第三产业、生态经济等。

2.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是指农村地区通过产业开发,提高农民收入和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

农村农业产业化主要是指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产业链的健全。

3.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农民收入低、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资源浪费等问题。

农学概论复习要点

农学概论复习要点

农学概论复习要点农学概论是农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为学生打下农学基础知识的基石。

下面将就农学概论的主要内容进行复习要点的总结和归纳。

一、农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 农学的定义:农学是研究农业生产的一门学科,包括农作物学、农业生态学、农业经济学等。

2. 农业的定义:农业是指人类通过种植作物、养殖动物和开垦土地等方式从事农产品生产的活动。

3. 农业的分类:农业可以分为植物农业(主要种植农作物)、畜牧业(养殖动物)和渔业(捕捞水产品)等。

二、农作物学1. 农作物的分类:农作物可以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等。

2.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播种、萌芽、生长、开花、结果和成熟等阶段。

3. 常见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包括土壤要求、水分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三、农业生态学1. 农业生态系统:研究农田内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平衡,包括农作物、土壤、水分、气候等要素的关系。

2. 农业生态技术:强调生态平衡和循环利用,包括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精准农业等。

四、农业经济学1. 农业经济的基本概念:研究农业生产与农业经济组织、农业市场等的关系。

2. 农业供求关系:讲述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包括市场供应、价格形成等。

3. 农业产业链:包括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组织和管理。

五、农村经济管理学1. 农村经济的特点: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有所不同,包括自给自足、耕作方式、土地权益等。

2. 农村管理模式:介绍集体经济、村级自治等农村经济管理的方式和方法。

六、农产品质量与安全1. 农产品质量:农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水平,包括营养成分、农药残留等。

2. 农产品安全:农产品安全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包括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等。

七、农田水利与灌溉1. 农田水利的作用:农田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包括灌溉、排水、蓄水等。

2. 灌溉技术:介绍农田灌溉的方式、方法和技术,包括滴灌、喷灌等。

八、农机与农具1. 农机的分类:农机可以分为耕作机械、播种机械、收割机械等。

农学概论重点总结

农学概论重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农业、作物的概念农业:农业就是人类根据自然环境条件和农事季节,通过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将日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变为有机物的生产事业。

广义的作物:凡对人类有应用价值,为人类所栽培的植物,也就是栽培植物。

狭义的作物: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

又称大田作物(field crops), 农作物等。

2、农业的重要性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人类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如果没有农业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就谈不上进行生产及其它任何社会活动。

二、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一)经济作用。

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

(二)生态环境作用。

农业不仅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小,而且能在相当程度上减轻其他部门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在一定范围内改善生态环境。

(①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②控制和治理污染。

)(三)社会文化作用。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1、栽培植物与野生植物的区别栽培植物与野生植物主要区别:利用器官加大;产品有用成分改进和提高;生长迅速整齐成熟期一致;传播手段退化;休眠减弱缩短2、重要农作物的起源地(1)中国-日本:黍(shu)、粟(su)、高粱、大麦、荞麦、大豆、红小豆、山药、苎麻、大麻、苘麻、紫云英等;李、梅、梨等(2)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亚:爪哇稻、芋(3)澳大利亚:烟草(4)印度斯坦:稻、甘蔗、绿豆、豇豆、热带果树(5)中亚细亚:小麦、豌豆(6)近东:栽培小麦、黑麦(7)地中海(次生):燕麦,甜菜,亚麻,三叶草,羽扇豆(8)非洲: 高粱,棉,稻(9)欧洲-西伯利亚:甜菜,苜宿,三叶草(10)南美洲:马铃薯,花生,木薯,烟草,棉,苋菜(11)中美洲-墨西哥:甘薯、玉米、陆地棉(12)北美洲:向日葵、羽扇豆3、作物的分类(粮食作物、经济作物)(1)粮食作物①禾谷类作物:水稻、大麦、小麦、高粱、粟(小米)、黍、荞麦、玉米②豆类作物:小豆、小扁豆、豌豆、饭豆③薯类作物:红薯、菊芋、土豆、木薯、葛、芋(2)经济作物①纤维作物:陆地棉、苎麻、黄麻、红麻、亚麻、大麻、青麻、剑麻、芦苇、芦狄、木棉②油料作物:向日葵、芝麻、花生、紫苏、油茶、红花、油橄榄、椰子、油棕、乌桕、油桐③糖料作物:甜叶菊、甜茶、罗汉果、曼陀罗④嗜好作物:啤酒花、咖啡花果枝、可可、烟草、槟榔、4、主要农作物的分布(10个一级区)一级区:以地理位置、农业地貌类型和在全国所占地位命名。

农学概论考试重点

农学概论考试重点

农学概论第一章绪论(一)农业的概念:指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资源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产品的生产部门。

(三)农业发展阶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农业生产的实质:人类通过社会劳动,利用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把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供给人类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农业生产的特性和规律1.生物性和社会性2.地域性和季节性3.生产的连续性4.资源的分散性5.经营的综合性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作物(二)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1、粮食作物:①禾谷作物②豆类作物③薯类作物2、经济作物:①纤维作物②油类作物③糖类作物④嗜好类作物3、饲料及绿肥作物4、药用作物三.作物生态特性分类1.根据温度要求①喜凉作物:温度三积点0-5摄氏度;12-18摄氏度;26-30摄氏度——喜凉耐寒:黑麦、冬小麦(秋播)、冬大麦、青稞——喜凉耐霜:油菜、豌豆、大麻、向日葵(中耕)、胡萝卜、芥菜、菠菜、大白菜、春小麦、春大麦以及饲料绿肥(箭舌豌豆、毛苕子、草木樨)②喜温作物:温度三积点10摄氏度;20-25摄氏度;30-35摄氏度——喜凉:大豆、谷子、甜菜、红麻、亚麻、马铃薯、荞麦——温暖:适宜暖度25-30摄氏度,水稻(密植),玉米,棉花(密植干燥)、甘薯、芝麻、蓖麻——耐热(>35摄氏度)高粱、花生、烟草、苜蓿、瓜类2.根据光照要求①长日照作物(>12)小麦、大麦、燕麦、黑麦、苜蓿、三叶草、油菜、萝卜、白菜、甜菜②短日照(<12):大豆、棉花、玉米、高粱、谷子、水稻、甘薯③中日照:荞麦、豌豆、番茄、黄瓜、菜豆、四季豆3.根据作物对水分的要求①喜水耐劳:水稻②喜湿润:陆稻、燕麦、黄麻、烟草、黄瓜、油菜、白菜、马铃薯、甘蔗、茶、柑桔、毛竹③中间水分:小麦、玉米、棉花、大豆④耐旱怕涝:甘薯、糜、苜蓿、芝麻、花生、向日葵、黑豆、蓖麻⑤耐旱耐涝:高粱、草木樨、田青、绿豆、黑豆4.根据播种期——春作物、夏播作物、秋播作物5.根据播种密度:密植作物、中耕作物6.根据光照强度:喜光作物、耐阴作物第三章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一、作物的生长发育(一)生长与发育的概念生长: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他是通过细胞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它既包括营养器官的生长,也包括生殖器官的生长。

农业概论考试重点

农业概论考试重点

绪论1. 我国最早的农书《氾胜之书》,保存最完整贾思勰《齐民要术》,罗马加图著有世界最早农业概论二内容体系与学习方法内容体系:1.基础:什么是农业;作为农业生产和经营基础的农业要素。

2.主体知识: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科学技术。

3方向:“三农”现代化和区域化。

学习方法:要掌握好基本知识与原理,关键在于理解、融会贯通,不要死记硬背,要学会思考。

将基本知识与原理和周围熟悉的事物相比较,和当前中国的“三农”问题联系起来。

三个层次:先打地基,进入中心,放眼全局第一章 什么是农业1.采集与渔猎时期—约1万年前,萌芽,采集种子;原始农业时期1万年前,新石器,原始社会,刀耕火种,撂荒制;古近代农业时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铁农具大量使用,铁耕牛耕是标志,现代农业时期,20TH开始2.原始农业特点:依靠原始生态,由刀耕火种到锄耕,由迁移的撂荒耕作到连续耕作和定期休闲,逐水草而居,生产工具简陋,以石器为主要工具,生产力水平及其低下,原始农业具有封闭性。

传统农业时期,铁农业的大量使用,铁耕和牛耕是这一时期的标志。

3.生物性生产:农业生产是以生物为载体的,包括植物动物与微生物4.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复合——农业生产的本质、根本特征5.农作制:又叫农作系统,指一个区域或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自然和人工环境与农林牧业等农业生物组成的多种互相联系的亚系统集合体。

6.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复合:1 农业生产是一种自然再生产的过程。

2 农业生产也是经济再生产的过程。

3 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复合是农业生产的根本特征。

第二章 农业要素1.农业要素的内涵:生物、光、热、水、空气、养分、土壤、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2.蒸腾系数:就是每形成1克植物的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克数,不同作物蒸腾系数有很大的差异。

3.养分:作物必须的化学营养元素。

大量元素(碳、氢、氧、氮、磷、钾、钙),微量元素(镁、硫、铁、锰、铜、锌、硼、钼、氯)4.N/P/K肥料三要素:(1)N是许多有机物的组成部分,是遗传物质基础;(2)P是大分子物质和一些重要化合物,参与体内新陈代谢;(3)K是促进光合作用同化率和光合作用产物运输、增加植物抗逆性5.土壤作用:a.是植物的载体,植物可以固定在土壤上生长发育;b.可以调节固体、气体、液体的三相比,从而为植物供应养分、水创造条件;c.肥沃的土壤可以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供应植物所需养分,抵抗不利的自然条件,适应植物生长的需要。

农学概论考试复习重点

农学概论考试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农业:是指人类依靠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活机能和自然力,通过劳动协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强化和控制生物的生命过程,以取得社会需要的产品和为人类创造良好环境的物质生产。

2现代农业:是指在现代、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先进水平的农业形态,具体就是指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现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

3农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采取恰当的农业技术措施,实现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4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所覆盖的叶片面积。

即:叶面积指数反映了作物群体截取光能的能力。

叶面积指数大,截取的光能多。

5最适叶面积指数:是指作物群体的净同化率达到最大值时的叶面积指数,因作物生产水平、品种、株型有很大关系,一般高产作物大多数的最适叶面积指数为4-6。

6发育:是指作物在其生长过程中由营养器官的分化转到生殖器官的分化这一质变过程,表现为生理和形态上质的变化。

7光能利用率:是指一定土地面积上光合产物中贮存的能量占照到该土地上太阳辐射能的百分率。

8光补偿点:指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co2量和呼吸作用释放co2量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9光饱和点:指光合作用开始达到最大光合速率值时的光照强度。

10积温:作物一生或某一生育阶段内高于一定温度以上的日平均温度的总和称为某作物整个生育期或某生育阶段的积温。

活动积温:生育期或某一生育阶段内大于或等于生物学零度的逐日平均温度之和。

11有效积温:生育期或某一生育阶段内逐日平均温度大于生物学零度部分之和,即(逐日平均温度—生物学零度)累积之和。

12无霜期:某地春季最后一次霜冻到秋季最早一次霜冻出现所持续的时间。

13春化作用:在作物某一期间需要一定的温度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发育现象称为春化现象14作物的需水临界期:作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不同,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称为需水临界期。

农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农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农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一、农学概述农学是研究农业生产和农业发展的学科,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它在农业生产和农田经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学通过对农业的研究与生产的实践,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推动农业的发展。

农学的研究范围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土壤学、植物保护学、农业化学、农业生态学、农业经济学以及农业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农学是现代农业科学的基础,是推动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学科。

二、农学知识点概述1.植物学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生殖、形态、结构和生理等方面的学科。

在农学中,植物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通过对农作物的研究,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病虫害危害,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动物学动物学是研究动物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和进化等方面的学科。

在农学中,动物学是研究畜禽的重要基础学科,对于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畜禽的研究,可以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改良畜禽品种,提高养殖效益,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3.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以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学科。

在农学中,微生物学是研究农业微生物资源利用的重要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生长、改良土壤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土壤学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的成分、结构、性质、生物和化学过程等方面的学科。

在农学中,土壤学是研究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保护土壤资源的重要学科,对于农业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5.植物保护学植物保护学是研究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及农作物品质的保护的学科。

在农学中,植物保护学是研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降低病虫害危害、保护农作物的重要学科,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6.农业化学农业化学是研究农业营养物质的循环、利用和管理等方面的学科。

在农学中,农业化学是研究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学科,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7.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演变规律以及农田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学科。

农业概论知识点总结

农业概论知识点总结

农业概论知识点总结一、农业的定义和分类1. 农业的定义农业是一种以种植、养殖和加工农作物、畜禽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活动,在人类社会中占有着重要地位。

农业生产是指人类利用土地、水资源和天然条件,利用农业生产资料进行劳动,提供农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

2. 农业的分类农业根据生产的对象和方式可分为农作业生产和畜牧业生产。

又可以根据生产方式划分为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二、农业的发展历程1. 野生植物的采集和驯化阶段人类最早是通过采集自然界中的野生植物和动物来维持生计,这一时期可以称为狩猎采集时代。

在植物方面,包括种植一些可以进行采集的植物和其它野生植物。

这为农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 农业的初级发展阶段在一定时期之后,人类开始种植农作物,这标志着农业的初步发展。

这一时期,人们开始使用原始的农具,如木耒等。

同时,也逐渐开始饲养一些家畜,如牛、马、羊等。

3. 农业的传统发展阶段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先进的农具开始应用,农业生产方式逐渐进入了农业耕作阶段。

农作物和畜牧业的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4. 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得以改进,现代农业技术逐渐应用,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三、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方式1. 农业资源农业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气候、植物和动物等。

其中,土地和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性资源。

气候条件决定了不同地区的适宜种植植物和养殖牲畜的情况。

不同的气候条件也会导致不同的农业生产特点。

2. 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方式包括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传统农业主要依靠人工劳动力和简单的农具,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现代农业则依靠科技和机械化设备,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小。

四、农业生产技术1. 土壤肥力和土壤改良技术土壤肥力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可以通过施肥、轮作、翻耕等方法进行土壤改良。

2. 农作物种植技术种植技术包括选址、整地、育苗、施肥、浇水、拔草、杀虫等一系列活动,对于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增加产量都有重要意义。

农学概论重点总结

农学概论重点总结

农学概论重点总结农学: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采取恰当的农业技术措施,实现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校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农学的性质:(一)农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

(二)农学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

(三)农学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

农学的特点:系统的复杂性、技术的实用性、生产的连续性、作物生长的规律性、明显的季节性、严格的地域性。

作物生产的地位与作用:A、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B、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C、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

D、农业的基础产业。

E、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提高农业科学技术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起决定作用的因子?A、品种改良。

B、增施肥料和施肥技术。

C、扩大灌溉和节水技术。

D、设施栽培。

E、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

F、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我国与世界作物生产的发展相比有哪些不同点?A、作物品种的改良。

B、间套作多熟制种植技术。

C、作物栽培技术。

D、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E、作物生产条件的改善。

作物生产发展的目标:A、生产率的目标。

B、可持续性目标。

C、营养安全目标。

D、经济高效目标。

作物生产发展的途径:A、建设高产农田。

B、改革种植制度。

C、普及优良品种。

D、发展先进适用技术。

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和效益的途径:分为良田、良制、良种、良法。

茹可夫斯基提出的一二大中心:A、中国-日本中心。

B、欧洲西伯利亚中心。

C、非洲中心。

D、近东中心。

E、地中海中心。

F、澳大利亚中心。

G、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亚中心。

H、印度斯坦中心。

J、中亚细亚中心。

K、南美洲中心。

L、中美洲-墨西哥中心。

I、北美洲中心。

植物学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

根据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分为:A、按作物的感温特性分为:最低100C、最适28~300C、最高30`400C温度。

B、按作物的光周期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日照作物、定日作物。

农学概论重点

农学概论重点

12、复种方式•常见的复种方式有平播和套作两种,平播是在上茬作物收获后直接播种下茬作物,套作是在上茬作物收获前,将下茬作物套种在其株间或行间。

此外,还可以用移栽和再生作来实现复种。

13、间作、套作、混作以及长江流域常用的方式举例(?)间作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用符号“∥”表示,如玉米∥大豆。

混作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用符号“×表示。

小麦×豌豆套作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用符号“/”表示。

如小麦/玉米15、连作以及耐连作的作物举例:耐短期连作作物:高粮、油菜、甘薯、芝麻、甘蔗、紫云英、苕子等作物,对连作反应的敏感性属于中等类型,可短期连作。

连作二、三年受害较轻。

耐连作作物:水稻、玉米、麦类及棉花等作物。

二多项选择:(2*6=12分)1、作物的品质:(一)概念:作物品质是指人类所需的农作物目标产品的质量,是指产品达到某种用途要求的适合度。

(二)作物品质的评价指标1.形态指标是指根据作物产品的外观形态来评价品质优劣的指标。

包括形状、大小、长短、粗细、厚薄、色泽、整齐度等等。

2.理化指标;是指根据作物产品的生理生化分析结果评价品质优劣的指标。

各种营养成分;各种有害物质(如残留农药) ;有毒重金属的含量等2、我国作物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有:A品种改良B、间套作多熟制种植技术C栽培技术改进D病虫草害的防治E生产条件的改善4、作物分类中的经济作物包括:(A)纤维作物、(B)油料作物、(C)糖料作物、(D)嗜好作物.5、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可以分解为几个构成因素,并依作物种类而异。

)禾谷类: 单位面积的穗数(株数*每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粒重棉花: 单位面积的总铃数(株数*每株有效铃数);平均单铃重;衣分麻类: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单株鲜茎或鲜皮重量;出麻率三名词解释:1.农业的概念:农业就是人类根据自然环境条件和农事季节,通过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将日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变为有机物的生产事业。

农学概论复习要点精编版

农学概论复习要点精编版

农学概论复习要点考试时间和地点12月26日,下午,明N409闭卷第一章绪论掌握农学的定义(包括广义、中义、狭义)广义的农学指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科学,包括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科学、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

中义的农学指农业生产科学,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涉及的学科有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学、植物保护学、畜牧学、兽医学、林学等。

狭义的农学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科学,涉及的学科包括作物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和植物保护学等。

古代“三才”思想;天(气候条件)、地(土壤条件)人(人为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三才”理论运用在中国农业生产中,为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如何理解“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庄稼靠人来种植,然而却是从地里长出来的,而养育成熟还得靠天。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掌握栽培作物与野生植物的区别;1.栽培作物的器官特别是被人类利用的部位显著增大。

如野生大豆百粒重2-3克,栽培大豆20-30克,野生玉米果穗长仅2-3厘米,栽培玉米20厘米左右;2.栽培作物的器官的成分有明显改进。

如野生甘蔗含糖量5%左右,栽培甘蔗为11-17%,甜菜块根最初含糖量6%,而现在含糖量已达18-20%;3.栽培作物成熟期较一致,落粒性减弱,而野生植物成熟期不一致,落粒性强;4.栽培作物种子休眠期短,而野生植物休眠期长;5.栽培作物的传播手段退化,防护机能和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减退,而野生植物的传播常有其固定的方式,适于后代的繁衍,能在苛刻的生态条件下生长。

中国基因中心是主要的、初生的,由它发展了次生的日本基因中心。

中国是栽培稻的起源中心之一;掌握根据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分类(一)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喜温作物和耐寒作物依据温度三基点:各种作物的生长对温度的要求的最低点、最适点和最高点。

(二)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分类一天中昼夜的时间长度构成光周期,有些植物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宜光周期诱导才能开花,这一特性称作光周期特性。

农学概论复习重点技巧归纳

农学概论复习重点技巧归纳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农学概论》复习重点(供2009夏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参考用)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陈进红第一章绪论1.农学(广义、中义、狭义)的含义2.农学的特点3.作物生产的特点4.世界作物生产技术进步的表现5.我国作物生产面临的挑战6.我国作物生产发展的出路第三章作物起源、分类与分布1.作物起源中心2.广义的作物与狭义的作物3.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大田作物分为哪些类别?4.作物生理生态特性分类5.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6.主要作物的分布及生产概况7.世界10大农区的特点8.我国种植业优势产品及其优势区域第四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形成1.作物的生育期与生育时期2.作物的温光反应、生长大周期、极性现象、顶端优势、根冠比、器官的同伸关系3.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的关系4.种子的概念及种类,果实的类型5.单、双子叶植物茎生长的差异6.产量的概念、经济系数、产量构成因素7.禾谷类作物产量形成过程8.作物群体的概念、高产群体的特点、光能利用率、源、库、流的概念9.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10.作物品质,形态指标/理化指标,食用品质、营养品质、工艺品质、加工品质11.影响作物品质形成的因素第五章种植业资源与生产调节技术1.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2.光补偿点/光饱和点、CO2补偿点/CO2饱和点、消光系数3.长日、短日照作物4.三基点温度、积温的概念、温动积温、有效积温、光温生产潜力;调节温度的农业技术措施5.水的生理生态作用、田间持水量、土壤萎蔫系数、作物需水量、蒸腾系数、需水临界期、水分利用效率、6.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7.农艺措施对CO2的影响8.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质地、土壤酸碱度9.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10.作物营养临界期、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第六章种植制度1.种植制度及其功能2.衡量合理种植制度的标准3.建立合理种植制度的原则4.作物布局及决定作物布局的因素5.作物布局的作用、作物布局的内容与步骤6.我国农业区域结构调整的方向7.复种、复种指数,复种的意义,提高复种指数的技术8.间作、混作、套种及其效益表现、技术要求9.轮作与连作,复种连作与复种轮作,茬口、茬口特性10.轮作的作用11.连作障碍的原因及减轻连作危害的途径第七章种子繁育1.品种、良种的概念,品种的特性,品种的类型2.种子的概念与种类3.良种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4.合理使用品种应注意的问题5.品种审定、品种保护6.品种改良方法7.引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诱变育种、8.良种繁育的概念、良种繁育的任务9.品种退化的原因,防止品种退化的方法10.我国良种繁育的体系与繁育程序11.我国种子产业的发展历程第九章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1.寒潮、霜冻、冷害、连阴雨2.寒潮对农业生产的危害3.防御寒潮的方法4.防御低温冷害的措施5.大气干旱、土壤干旱6.干热风对作物的危害及防御措施7.强对流天气灾害的防御措施第十章种植业发展展望1.种植业生产机械化及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2.当前我国种植机械代化重点推广技术3.种植业生产设施化及其意义4.我国设施栽培的现状与发展趋势5.种植业生产标准化的意义6.种植业生产标准化的内容及发展趋势7.种植业生产智能化的主要技术体系8.种植业生产安全化的概念及紧迫性9.种植业生产安全化措施及发展方向10.种植业清洁生产的内涵及技术体系11实施种植业清洁生产在管理上应注意什么?考试形式、内容考试形式:开卷考试内容覆盖:教材第1章,第3章--第7章,第9--第10章重点章节:第1章、第3章、第4章、第5章、第6章、第10章一、名词解释(10题,共40分)例题:混作(以教材的表述为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农学概论》复习重点
(供2009夏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参考用)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陈进红
第一章绪论
1.农学(广义、中义、狭义)的含义
2.农学的特点
3.作物生产的特点
4.世界作物生产技术进步的表现
5.我国作物生产面临的挑战
6.我国作物生产发展的出路
第三章作物起源、分类与分布
1.作物起源中心
2.广义的作物与狭义的作物
3.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大田作物分为哪些类别?
4.作物生理生态特性分类
5.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
6.主要作物的分布及生产概况
7.世界10大农区的特点
8.我国种植业优势产品及其优势区域
第四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形成
1.作物的生育期与生育时期
2.作物的温光反应、生长大周期、极性现象、顶端优势、根冠比、器官的同伸关系
3.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的关系
4.种子的概念及种类,果实的类型
5.单、双子叶植物茎生长的差异
6.产量的概念、经济系数、产量构成因素
7.禾谷类作物产量形成过程
8.作物群体的概念、高产群体的特点、光能利用率、源、库、流的概念
9.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10.作物品质,形态指标/理化指标,食用品质、营养品质、工艺品质、加工品质
11.影响作物品质形成的因素
第五章种植业资源与生产调节技术
1.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
2.光补偿点/光饱和点、CO2补偿点/CO2饱和点、消光系数
3.长日、短日照作物
4.三基点温度、积温的概念、温动积温、有效积温、光温生产潜力;调节温度的农业技术措施
5.水的生理生态作用、田间持水量、土壤萎蔫系数、作物需水量、蒸腾系数、需水临界期、水分利用效率、
6.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
7.农艺措施对CO2的影响
8.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质地、土壤酸碱度
9.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10.作物营养临界期、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第六章种植制度
1.种植制度及其功能
2.衡量合理种植制度的标准
3.建立合理种植制度的原则
4.作物布局及决定作物布局的因素
5.作物布局的作用、作物布局的内容与步骤
6.我国农业区域结构调整的方向
7.复种、复种指数,复种的意义,提高复种指数的技术
8.间作、混作、套种及其效益表现、技术要求
9.轮作与连作,复种连作与复种轮作,茬口、茬口特性
10.轮作的作用
11.连作障碍的原因及减轻连作危害的途径
第七章种子繁育
1.品种、良种的概念,品种的特性,品种的类型
2.种子的概念与种类
3.良种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4.合理使用品种应注意的问题
5.品种审定、品种保护
6.品种改良方法
7.引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诱变育种、
8.良种繁育的概念、良种繁育的任务
9.品种退化的原因,防止品种退化的方法
10.我国良种繁育的体系与繁育程序
11.我国种子产业的发展历程
第九章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
1.寒潮、霜冻、冷害、连阴雨
2.寒潮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3.防御寒潮的方法
4.防御低温冷害的措施
5.大气干旱、土壤干旱
6.干热风对作物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7.强对流天气灾害的防御措施
第十章种植业发展展望
1.种植业生产机械化及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
2.当前我国种植机械代化重点推广技术
3.种植业生产设施化及其意义
4.我国设施栽培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5.种植业生产标准化的意义
6.种植业生产标准化的内容及发展趋势
7.种植业生产智能化的主要技术体系
8.种植业生产安全化的概念及紧迫性
9.种植业生产安全化措施及发展方向
10.种植业清洁生产的内涵及技术体系
11实施种植业清洁生产在管理上应注意什么?
考试形式、内容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
内容覆盖:教材第1章,第3章--第7章,
第9--第10章
重点章节:第1章、第3章、第4章、第5章、
第6章、第10章
一、名词解释(10题,共40分)
例题:混作
(以教材的表述为准。

表述清楚即可)
二、简答题(5题,共40分)
例题:简述农学的性质。

(答题要求:答出关键要点,并作简要说明,不必太详细)三、分析题(1题,共20分)
例题:试析提高作物产量的技术措施。

(答题要求:答出关键要点,并结合自己的观点作适当阐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