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效应.
单原子催化剂 双配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单原子催化剂 双配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2646c52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89.png)
单原子催化剂双配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随着催化剂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单原子催化剂双配位逐渐成为催化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
单原子催化剂指存在一种催化剂,即催化剂中只有一个个别分散的单原子,而无任何多原子聚集体存在。
双配位则是指单原子催化剂中催化活性位点上存在两个配位位点。
单原子催化剂双配位在催化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不仅具备高的催化活性,而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选择性。
由于单原子催化剂双配位具有单原子催化剂的特点,即活性位点的原子尺寸均匀,避免了多原子聚集带来的缺陷和低效率,因此具有高催化活性。
另一方面,双配位的引入进一步增强了催化剂的活性。
通过合理的配位效应,可以调控催化剂活性位点的结构和电子性质,从而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双配位还可以增强催化剂与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反应的进行。
目前,单原子催化剂双配位在多个领域展示出广泛应用的潜力。
例如,在能源转换领域,单原子催化剂双配位可用于驱动光催化和电催化反应,提高能源转换效率。
在环境保护领域,它们可以用于废气处理和有害物质降解等方面,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单原子催化剂双配位作为一种新型催化系统,在催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单原子催化剂的定义、双配位的特点以及单原子催化剂双配位的应用。
通过深入探讨其重要性和潜力,将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启示。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整篇文章的结构安排和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写作方式: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组织内容:引言部分:概述单原子催化剂和双配位的背景和意义,以及本文的目的。
正文部分:分为三个小节,分别介绍单原子催化剂的定义、双配位的特点,以及单原子催化剂双配位的应用。
结论部分:总结单原子催化剂双配位的重要性,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并进行结束语的总结。
通过以上结构的安排,本文将全面介绍单原子催化剂双配位的相关概念、特点和应用,展示其在催化化学领域的重要性和潜在价值。
配位滴定—配位滴定的基本知识
![配位滴定—配位滴定的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5da4e2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a1.png)
Ka1=
[H+][H5Y]
[H6Y]
Ka2=
[H+][H4Y] [H5Y]
= 10-0.90 = 10-1.60
Ka3=
[H+][H3Y] [H4Y]
= 10-2.00
Ka4=
[H+][H2Y] [H3Y]
[H+][HY]
Ka5= [H2Y]
[H+][Y]
Ka6=
[HY]
= 10-2.67 = 10-6.16 = 10-10.26
Y4-
在pH >12时,以Y4-形式存在
H4Y在酸性较高的溶液中,两个羧基可再接受两个H+, 形成6元酸H6Y2+ ,在溶液中有6级离解平衡:
H6Y2+ =H+ + H5Y+ H5Y+ =H+ + H4Y H4Y =H+ + H3YH3Y- =H+ + H2Y2H2Y2- =H+ + HY3HY3- =H+ + Y4-
成倒数关系。
(2) 酸效应系数Y(H)的计算
根据多元酸有关型体分布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
Y (H)
1 Y (H )
[H ]6
Ka1[H ]5
Ka1Ka2[H ]4 Ka1Ka2 Ka6
Ka1Ka2 Ka6
[H ]6
[H ]5
[H ]4
Ka1Ka2 Ka6 Ka2 Ka6 Ka3 Ka6
[H ]3 [H ]2 [H ] 1 Ka4Ka5Ka6 Ka5Ka6 Ka6
式中Ka1,Ka2,…,Ka6是EDTA的各级解离常数,根据各级解 离常数值,按此式可以计算出在不同pH下的αY(H)值。
分析化学各章节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各章节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2a65bfcba0d4a7302763a51.png)
第一章绪论1、分析化学——是人们获得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
2、化学分析——利用物质的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确定被测物质的组成及其含量。
3、化学定量分析——根据化学反应中试样和试剂的用量,测定物质各组分的含量。
4、化学定性分析——根据分析化学反应的现象和特征鉴定物质的化学成分。
5、仪器分析——借助仪器,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依据的分析方法。
6、重量分析——通过化学反应及一系列操作,使试样中的待测组分转化为另一种纯粹的、固定化学组成的化合物,再称量该化合物的重量(或质量)从而计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
7、滴定分析(titrimetric analysis )——也叫容量分析。
将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加到待测物质溶液中,使其与待测组分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加入试剂的量(浓度与体积),计算出待测组分含量。
8、样品——所谓样品或试样是指分析工作中被采用来进行分析的体系,它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第二章滴定分析法概论1、滴定分析法——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根据所加试剂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出被测物质的量。
2、滴定——进行滴定分析时,将被测物质溶液置于锥形瓶中,然后将标准溶液(滴定剂)通过滴定管逐滴加到被测物质溶液中进行测定。
3、化学计量点——当加入的滴定剂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之间,正好符合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计量关系时,称到达了化学计量点。
4、指示剂——被加入的能指示计量点到达的试剂。
5、滴定终点(终点)——滴定时,滴定至指示剂改变颜色即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滴定终点。
6、滴定终点误差(滴定误差)——由于滴定终点和化学计量点不相符引起的相对误差,属于方法误差,用TE%表示。
7、滴定曲线——以溶液中组分(被滴定组分或滴定剂)的浓度对加入的滴定剂体积作图。
8、滴定突跃——滴定过程中,溶液浓度及其相关参数如Ph的突变。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1d6382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d.png)
名词解释:第二章分析数据的误差和统计处理1.系统误差:又称可定误差,是由某些确定的、经常性的原因造成的。
2.偶然误差:又称不可定误差,是由一些难以察觉和控制的、变化无常的、不可避免的偶然因素造成的。
3.精密度:表示一组平行测量数据中,各测量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
4.准确度: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
5.对照试验:采用被测试样分析方法对已知含量的标准试样进行测定,或用公认可靠的分析方法与选定方法对同一被测试样进行测定的一种试验。
6.空白试验:在不加试样的情况下,按照与测定试样相同的分析步骤和条件进行测定的一种试验。
7.回收试验:向试样中准确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组分的纯物质,然后用同一方法进行测定,计算回收率。
8.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
9.置信区间:指在一定的置信水平时,以测定结果x为中心,包括总体平均值μ在内的可信范围,即μ=x±uσ。
10.F检验:通过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以确定他们的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即影响他们的随机误差是否显著不同。
11.t检验:将样本平均值与真值(标准值)进行比较,或将同一样品的两个样本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判断他们的测量数据是否准确或准确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即是否存在系统误差或系统误差的影响是否显著不同。
12.测量不确定度:表征合理地赋予测量值的分散性,是与测量结果相关的一个参数。
第三章重量分析法1.pH效应:溶液的pH影响沉淀溶解度的现象称为pH效应,又称酸效应。
2.配位效应:当难溶化合物的溶液中存在着能与构晶离子生成配合物的配位剂,则会使沉淀溶解度增大,甚至不产生沉淀,这种现象称为配位效应。
3.共沉淀:是指一种难溶化合物沉淀时,某些可溶性杂质同时沉淀下来的现象。
4.后沉淀:当溶液中某一组分的沉淀析出后,另一本来难以析出沉淀的组分,也在沉淀表面逐渐沉积的现象。
5.均匀沉淀法:也称均相沉淀法,是为了改进沉淀结构而发展的新的沉淀方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复习资料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f274780f121dd36a32d8246.png)
名词解释1、酸碱反应:是正离子与负离子化合而形成溶剂分子的反应。
2、共轭酸碱对:一个质子的得失而互相转变的每一对酸碱。
3、酸碱半反应:各个共轭酸碱对的质子得失反应。
4、质子的自递作用:水分子之间存在着质子的传递作用。
5、酸的离解常数:酸的平衡常数用K a表示,又叫酸度常数。
6、碱的离解常数:碱的平衡常数用K b表示,又叫碱度常数。
7、区分性溶剂:具有分区效应的溶剂。
8、拉平效应:将各种不同强度的酸拉平到溶剂化质子水平的效应。
9、拉平性溶剂:具有拉平效应的溶剂。
10、活度(有效浓度):把溶液中这种有效的自由运动的离子浓度称为活度或有效浓度。
11、软硬酸碱规则:硬酸与硬碱结合,软酸与软碱结合,常可形成稳定的配合物,简称硬亲硬,软亲软。
12、分布分数:组分的浓度在总浓度中所占的分数。
13、物料平衡方程(物料平衡):是指在一个化学平衡体系中,某种组分的总浓度等于它的各种存在形式的平衡浓度之和。
14、电荷平衡方程(电荷平衡):在电解质水溶液中,根据电中性原理,正离子的总电荷数等于负离子的总电荷数,即单位体积内正电荷的物质的量与负电荷的物质的量相等。
15、质子平衡方程(质子平衡):酸碱平衡时,酸失去质子的物质的量与碱得到质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16、质子参考水准:质子平衡方程是表示酸碱平衡中质子转移的数量关系,要描述这种数量关系,通常选择溶液中大量存在的并参与质子转移的酸碱组分作为参考水准。
17、两性物质: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18、缓冲溶液:溶液具有保持PH相对稳定的性能。
具有保持PH相对稳定的性能的溶液。
19、标准缓冲溶液:有一些作为测量溶液PH时参照标准用的缓冲溶液。
20、缓冲范围:缓冲作用的有效PH范围。
21、活度积:K sp是只随温度而变的热力学常数。
22、溶度积:K sp是微溶化合物MA的溶度积常数。
23、同离子效应:在微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含有共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而使微溶化合物溶解度减小的效应。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第12章配位滴定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第12章配位滴定法](https://img.taocdn.com/s3/m/8c77d81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0f.png)
第十二章配位滴定法§12-1 概述配位滴定法是以配位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它是用配位剂作为标准溶液直接或间接滴定被测物质。
在滴定过程中通常需要选用适当的指示剂来指示滴定终点。
本章重点介绍以乙二胺四乙酸(EDTA)为滴定剂的配位滴定分析方法。
一、配位滴定剂(EDT A)大多数金属离子都能与多种配位剂形成稳定性不同的配合物,但不是所有的配位反应都能用于配位滴定。
能用于配位滴定的配位反应除必须满足滴定分析的基本条件外,还能生成稳定的、可溶于水的中心离子与配体比例恒定的配合物。
由多基配体与金属离子形成的具有螯合环结构的配合物称为螯合物。
螯合物稳定性高,螯合比恒定,能满足滴定分析的基本要求。
目前应用最多的滴定剂是乙二胺四乙酸等氨羧有机配位体,它们能与大多数的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可溶的螯合物,能满足配位滴定的要求。
因此配位滴定法主要是指形成螯合物的配位滴定法。
乙二胺四乙酸简称EDTA,或EDTA酸,常用H4Y表示。
其结构式为:在水溶液中,乙二胺四乙酸两个羧基上的质子转移到氮原子上,形成双偶极离子:在酸度较高的溶液中,H4Y的两个羧基可再接受两个H+而形成H6Y2+,这样它就相当于一个六元酸,有六级离解平衡。
H4Y在水中的溶解度低(22 0C时每100ml水溶解0.02g),所以常用的是其二钠盐Na2H2Y·2H2O,(也称EDTA)作为滴定剂。
它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大,22 0C时每100ml水可溶解11.2g,此时溶液的饱和浓度约为0.3mol·L-1,pH值约为4.4。
在水溶液中,EDTA有H6Y2+、H5Y+、H4Y、H3Y-、H2Y2-、HY3-、Y4-七种型体存在,但是在不同的酸度下,各种型体的浓度是不同的,他们的浓度分布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12-1所示。
由图可见,在pH<1的强酸性溶液中,EDTA主要以H6Y2+型体存在;在pH为2.67~6.16的溶液中,主要以H2Y2-型体存在;在pH>10.26的碱性溶液中,主要以Y4-型体存在。
化学分析专业名词英文及名词解释
![化学分析专业名词英文及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b281279caaedd3383c4d3cf.png)
化学分析专业名词英文及名词解释一、滴定分析法概论:1、返滴定法:又称剩余滴定法或回滴定法。
当反应速率较慢或反应物是固体时,滴定剂加入样品后反应无法在瞬时定量完成,此时可先加入一定量过量的标准溶液,待反应定量完成后用另一种标准溶液作为滴定剂滴定剩余的标准溶液。
2、置换滴定法:对于不按确定化学计量关系反应的物质,有时可通过其他化学反应间接进行滴定,即通过加入适当试剂与待测物质反应,使其被定量地置换成另外一种可直接滴定的物质,再用标准溶液滴定此生成物。
二、酸碱滴定法1、酸碱滴定法(acid-base titration):以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2、溶剂质子自递反应(autoprotolysis reaction):在溶剂分子间发生的质子转移反应。
3、质子条件式(proton balance equation):酸碱反应达到平衡时,酸失去的质子数等于碱得到的质子数。
表达这种酸碱之间质子得失的关系式成为质子条件式。
4、酸碱指示剂(acid-base indicator):指一些有机弱酸或弱碱,其共轭酸与其共轭碱具有不同的结构,并可呈现不同的颜色。
5、指示剂变色范围(color change interval):指酸碱指示剂发生颜色突变的pH 范围。
6、化学计量点(stoichiometric point):当化学反应按计量关系完全作用,称反应达到了化学计量点。
7、标定(standardization):用配制的标准溶液滴定基准物质计算其准确浓度的方法。
8、滴定度(titer):指每毫升滴定剂可滴定待测物质的质量。
9、非水滴定法(nonaqueous titration):在非水溶剂中的滴定分析方法。
10、质子溶剂(protonic solvent):能给出质子或接受质子的溶剂。
11、非质子溶剂(aprotic solvent):分子中无转移性质子的溶剂。
12、均化效应(leveling effect):将各种不同强弱的酸(碱)拉平到溶剂化质子(溶剂阴离子)水平,使固有酸度(碱度)不能表现的效应。
中国药科大学考研--分析化学名词解释整理
![中国药科大学考研--分析化学名词解释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398434cc1c708a1294a449c.png)
第一章1.绝对误差(Absolute error):测量值与真值之差。
2.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
3.系统误差( Systematic error):由某种确定的原因造成的误差。
一般有固定的方向和大4.偶然误差( Accidental error,Random error随机误差):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无方向性、重复性、具有随机性,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免。
5.准确度(Accuracy):指测量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用误差来表示。
6.精密度(Precision):测量条件相同时,一组平行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
用偏差表示。
7.偏差(Deviation ):单个测量值与测量平均值之差,可正可负。
8.平均偏差(Average deviation):各单个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9.相对平均偏差(Relative average deviation):平均偏差与测量平均值的比值。
10.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标准偏差与测量平均值的比值。
11.有效数字(Significant figure):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
12.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在一定的置信水平时,以测量结果为中心,包括总体均值在内的可信范围。
13.相关系数:描述两个变量相关性的参数。
14.t检验:准确度的显著性检验;F检验:精密度的差别检验。
先F再t。
第二章1.酸碱:凡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凡是能接受质子的都是碱。
2.酸度:是指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严格讲是氢离子的活度。
用pH表示。
3.酸的浓度:在一定体积的溶液中,含某种酸溶质的量。
4.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在溶剂分子间发生的质子转移反应。
在一定温度下质子传递反应达成平衡时的平衡常数,称质子自递常数,用符号K S表示5.分布系数(Distribution fraction):溶液中某型体的平衡浓度在总浓度中所占的分数。
分析化学 第5章 配位滴定法
![分析化学 第5章 配位滴定法](https://img.taocdn.com/s3/m/7c8f7c2c01f69e31433294e3.png)
HOOCH2C
CH2COOH
在高酸度的溶液中,两个氨氮还可各接受一个H+
形成六元酸 故表示为: H6Y(为方便, 略去电荷)
因与金属离子配位的是其酸根 Y4-, 只有 pH > 10.3 时主要存在型体是 Y4所以:
EDTA 在碱性溶液中配位能力较强 即平衡向生成配合物的方向进行得较完全 亦即配合物的稳定性强。
cr,e (Y)
0.01000 0.02 20.00 20.02
5.00 106
1.74 1010
5.00 10-3 cr,e (Ca 2+ ) 5.00 10-6
cr,e(Ca2+) = 5.75×10-8
pCa = 7.2
根据 可知,
Er = -0.1% 时 pCa = 5.3 化学计量点时 pCa = 6.3
称为绝对稳定常数 即无副反应时的稳
以下用
定常数
K 表示
当有副反应(如酸效应或配位效应)时, 绝对稳定常数的数值已不能说明配合物的 稳定性,应该用条件稳定常数:
K (MY) cr,e (MY) cr,e (M)cr,e (Y)
cr,e (MY)
M(L) cr,e (M) Y(H) cr,e (Y)
离
水
配酸
子
解
位效
干
效
效应
扰
应
应
效
应
MHY
酸 式 配 合 物
M(OH)Y
碱
式 配 合
副 反 应
物
二、酸效应和酸效应系数 如上式所示, 由于 H+ 存在而使 EDTA 参加主反应的 能力降低的作用称为酸效应。
为表示酸效应程度的大小, 提出了酸效应系数:
2.2.2 配位平衡及副反应对平衡的影响
![2.2.2 配位平衡及副反应对平衡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918213884254b35eefd34fa.png)
2.2化学平衡目录目录C O N T E N T S配位反应与配位剂01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及其稳定性02外界条件对EDTA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03条件稳定常数04M + Y == MY 待测物滴定剂(M 为金属离子,Y 为配位剂)1.无机配位剂Cu NH 33H 3NH 32+(如F -, NH 3, SCN -, CN -, Cl -)● 形成的配合物不稳定● 存在逐级配位现象2.有机配位剂CH 22H 2NN H 2CuH 2CH 2H 2NN H 2● 多齿配体,形成鳌合物,络合物的络合比固定● 鳌合物稳定高,络合反应完全程度高;可以得到明显的滴定终点(如乙二胺en ,草酸根等)一、配位反应与配位剂*氨羧配位剂*u 含有氨基二乙酸-N(CH 2COOH)2基团的有机配位剂。
u 含有络合能力很强的氨氮、羧氧两种配位原子,几乎能与所有的金 属离子络合形成的稳定络合物。
u 种类很多,近四十种,应用最广泛的是乙二胺四乙酸。
E thylene d iamine t etraacetic a cid, EDTA:··::::1. EDTA 的性质H 4Y + 2H + == H 6Y2+(1)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其二钠盐 Na 2H 2Y·2H 2O 溶解度大 (饱和溶液浓度0.3 mol·L -1,pH 约为4.5)(2) 六元酸,可用 H 6Y 2+ 表示,有六级解离和七种存在形式。
H 6Y 2+H 5Y +H 4Y H 3Y -H 2Y 2-HY 3-Y 4-p K a1=0.9p K a2=1.6p K a3=2.07p K a4=2.75p K a5=6.24p K a6=10.34二、EDTA 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及其稳定性pH < 1 强酸性溶液→ H 6Y 2+ pH 2.67~6.16 → 主要 H 2Y 2- pH > 10.26碱性溶液 → Y 4-最佳配位型体配合物的稳定性受到酸度的严重影响!各型体浓度取决于溶液pH 值2. EDTA 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性质 [M][Y][MY]K 稳p与大多数金属离子都能形成配位比为1∶1的配合物;p与大多数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形成五元环结构);p 反应快,络合物大多带电荷,水溶性好;p无色金属离子形成无色螯合物,有色金属离子形成有色螯合物。
离子化合物的离子配位与配位数
![离子化合物的离子配位与配位数](https://img.taocdn.com/s3/m/95cf0a6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b.png)
离子半径越大,配位数越大
离子半径越小,配位数越小
电荷数
离子电荷数越多,配位数越大,越稳定
离子电荷数越少,配位数越小,越不稳定
离子半径越大,电荷数越少,配位数越小
离子半径越小,电荷数越多,配位数越大
离子极化作用
原因:离子极化作用是由于正负离子的电场作用不同,导致离子的电子云分布发生扭曲,从而产生偶极矩。
离子配位与配位数的实例分析
氯化钴(CoCl2)中的钴离子和氯离子的配位数分别为6和4
氯化钠(NaCl)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配位数分别为6和4
硫酸铜(CuSO4)中的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配位数分别为4和12
硫酸铁(Fe2(SO4)3)中的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配位数分别为12和12
Part Six
离子配位与配位数的应用
常见的离子配位情况:铁离子(Fe²⁺、Fe³⁺)、钴离子(Co²⁺)、铜离子(Cu²⁺)、镍离子(Ni²⁺)、锌离子(Zn²⁺)、银离子(Ag⁺)、金离子(Au³⁺)等
单击此处添加项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项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项标题
常见离子的配位数
配位数定义:离子在晶体场中与邻近离子形成的配位关系的数目常见离子的配位数: - 钠离子(Na+):6 - 钾离子(K+):8 - 镁离子(Mg2+):6 - 铝离子(Al3+):4 - 铁离子(Fe3+):6 - 亚铁离子(Fe2+):4 - 锌离子(Zn2+):4- 钠离子(Na+):6- 钾离子(K+):8- 镁离子(Mg2+):6- 铝离子(Al3+):4- 铁离子(Fe3+):6- 亚铁离子(Fe2+):4- 锌离子(Zn2+):4
2-知识点5:配位滴定法基本原理及EDTA滴定法.
![2-知识点5:配位滴定法基本原理及EDTA滴定法.](https://img.taocdn.com/s3/m/8d92e6f2f8c75fbfc77db2ae.png)
pCa 7.3
EDTA滴定Ca2+的滴定曲线
金属离子浓度对滴定曲线的影响
1. pH值越大,滴定突跃越大, pH值越小,滴定突跃越小 。 2. MY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越 大;突跃范围也越大 。
要想滴定误差≤0.1%则必
须c(M)· Kf’(MY)≥106。当金 属离子浓度c(M)=0.01mol· L-1 时,lgKf源自’(MY)≥8 Ka 2
c(H ) c(H 4 Y) c(H 5 Y )
101.6
H4Y
H+ + H3Y-
Ka 3
c(H ) c(H 3 Y - ) 10 2.0 c(H 4 Y)
H3 H2
YY2-
H+
+ H2 +
Y2-
Ka 4
c(H ) c(H 2 Y c(H 3 Y )
c(M' ) M(OH) c(M) c(M) c{M(OH)1} c{M(OH)2} . c{M(OH)n } c(M) 1 c(OH)β 1 c 2 (OH)β 2 c n (OH)β n
总 αM =αM(L) + αM(OH)
lgKf’ 对滴定曲线的影响
大时,两个羧酸根可再接受两个H+,这时EDTA就相当于六元 酸,用H6Y表示。常见的还有氨三乙酸(NTA)、环己烷二胺四
乙酸(CyDTA)和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EGTA)等。
3
乙二胺四乙酸在溶液中的解离平衡
H6Y2+ H5 Y+ H+ + H5Y+ H+ + H4 Y
Ka 1
配位效应名词解释
![配位效应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a0192ca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55.png)
配位效应名词解释配位效应,又称有机配位化学,是指有机物与金属离子或金属簇物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无机复合物。
这是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可以应用于纳米晶体、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MOFs)、有机晶体材料、生物酶及其他复杂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配位效应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类别:氢键配位、范德华配位和电电子配位。
氢键配位涉及形成金属离子和有机分子之间的氢键,这些氢键可以影响有机分子的构型,从而改变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范德华配位涉及有机分子与金属离子之间形成范德华键,这可以影响有机分子的构象并影响其反应。
电电子配位由于有机分子的电荷性质,可能会影响其与金属离子的配位,从而产生电电子效应,调节有机分子的构象以及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配位效应是有机/无机复合物的重要形成机制,在现代的有机配位化学研究中,配位效应更多地是一种相互作用,而非单纯的化学反应过程。
配位效应可以调节各种有机/无机复合物的构象以及它们的结构、性质和反应性。
它也可以改变有机分子的形状和构象,从而影响它们的化学反应性、生物活性和物理特性。
配位效应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用来开发各种金属有机框架(MOFs)、有机量子点光纤和细胞膜脂溶液等新型材料,可以用于体外检测和生物制药。
此外,它也可以用于生物酶及其他复杂系统的研究,最终应用于各种抗菌、抗病毒等方面。
随着研究的深入,配位效应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先进的配位效应研究,如“有机配位化学无机分子图案识别”,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有机/无机复合物的相互作用机制,从而更好地开发新型有机/无机复合物或药物。
未来,配位效应研究将继续发展,并用于新型药物和生物材料的开发,以帮助解决当今社会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因此,研究配位效应可以为社会和人类健康发展带来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辅助配位效应名词解释
![辅助配位效应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049802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fe.png)
辅助配位效应的概念与原理辅助配位效应 (Auxiliary Coordination Effect, ACE) 是一种在复杂语篇中存在的一种句法现象。
它通常涉及到两个或多个并列的完全不同的句子,其中一个句子成为主句,而其他句子则成为辅助句。
辅助句在语法形式和句法功能上均与主句不同,但它们共享某个成分。
这种现象被视为一种句法协议的实例,其中辅助句起到“辅助”主句的作用,使得句子在句法和语义上更加一致和连贯。
辅助配位效应在语言学研究中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已在不同语言中得到证实。
这种效应的存在凸显了人类语言处理的复杂性和灵活性。
尽管辅助配位效应的具体机制仍然不清楚,但研究人员提出了几种可能的解释。
机制解释有几种机制解释辅助配位效应。
其中一种解释是基于前后指称一致性的观点。
这个观点认为,在辅助句中共享的成分与主句中的指称成分一致,从而使得句子在表达上更加连贯。
例如,在句子“John kissed Mary and she smiled”中,主句是“John kissed Mary”,辅助句是“she smiled”。
“she”在辅助句中指代了在主句中提到的“Mary”,从而确立了成分共享的关系。
另一个解释是基于句法结构的一致性。
这个观点认为,辅助句与主句之间存在一定的句法结构一致性,从而使得句子在形式上更加协调。
例如,在句子“John kissed Mary and she smiled”中,主句和辅助句的句法结构都是SVO(主语-谓词-宾语),从而在句法上表现出一致性。
除了前后指称一致性和句法结构一致性之外,还有一种解释是基于信息结构的一致性。
这个观点认为,辅助句提供了主句所缺少的信息,从而使整个句子更加完整和连贯。
例如,在句子“John kissed Mary and smiled”中,辅助句“smiled”提供了主句所缺少的主语,从而使得句子在信息结构上表现出一致性。
语境与语义影响除了以上提到的机制,语境和语义因素也可能对辅助配位效应产生影响。
工业盐中钙镁含量的测定
![工业盐中钙镁含量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34b07294e45c3b3566ec8bbb.png)
1、酸效应:由于H+的存在使配位剂配位能力降低的现象。 2、酸效应系数:由于H+引起副反应时的副反应系数。
未与M配合的EDTA的总浓度[Y′]是Y的平衡浓度[Y] 的倍数: [ Y '] [ Y [ H ] [ H Y 2 Y ] ] [ H 6 Y]
[Y(H)][Y' ]
[Y]
a [ Y ( H ) [ ] ] Y [ 4 ] Y [ '3 H ] [ 2 Y H 2 ] Y [ 3 Y H ] [ 4 Y H [ 5 Y H ] ] [ 6 Y H 2 ]
2021/4/22
通常认为H2Y2-就是EDTA
2.配位比简单1:1,且无分级配位现象。 3.配位反应完全,配合物非常稳定。
4.配合物易溶于水。
2021/4/22
5、离子带色,形成MY也带色且颜色加深,可 定性分析
CuY (深蓝)
MnY (紫红)
NiY (蓝绿)
CrY (深紫)
CoY (玫瑰)
FeY (黄)
2021/4/22
5. 允许差
镁离子,%
< 0.10 0.10~1.00 1.01~6.00 6.01~12.00
允许差,%
0. 01 0.02 0.05 0.10
2021/4/22
6. 分析次数和报告值 同一实验室取双样进行平行测定,其测
定值之差超过差时应重做,若不超差则取 平均值作为报告值
2021/4/22
2021/4/22
(三)、配位效应及配位效应系数
M YMY
M nL MnL
1、配位效应:由于其他配位剂的存在,而降低金属离子参加
主反应能力的现象。
2、配位效应系数:由于配位剂引起副反应时的副反应系数。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1.EDTA》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1.EDTA》](https://img.taocdn.com/s3/m/8217bcb6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3e.png)
知识点1.EDTA一、EDTA的性质及其解离平衡大多数的无机配合物的稳定性不够高;且存在逐级配位现象,各级稳定常数相差较小,因此,在溶液中往往存在多种配位数的配合物,很难定量计算。
有些反响找不到适宜的指示剂,难以判断终点,所以在配位滴定中应用较少。
许多有机配位剂,由于有机配位剂中常含有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能与被测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而且组成一定的螯合物,因此在分析化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使用的最多的是氨羧配位剂,这是一类以氨基二乙酸基团[—N〔CH2COOH〕2]为基体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氨氮和羧氧两种配位能力很强的配位原子,可以和许多金属离子形成环状的螯合物。
在配位滴定中应用的氨羧配位剂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乙二胺四乙酸根〔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简称EDTA。
其结构式为:1.EDTA的性质EDTA是一个四元酸,通常用H4Y表示。
两个羧基上的H+转移到氨基氮上,形成双偶极离子。
当溶液的酸度较大时,两个羧酸根可以再接受两个H+。
这时的EDTA就相当于六元酸,用H6Y2+表示。
EDTA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0.02g/100mL水,22︒C〕,故常用溶解度较大的二钠盐〔Na2H2Y·2H2O,11.1g/100mL水,22︒C〕作为配位滴定的滴定剂。
EDTA在配位滴定中有广泛的应用,基于以下几个特点:〔1〕普遍性 由于在EDTA 分子中存在六个配位原子,几乎能与所有的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螯合物。
〔2〕组成恒定 在与大多数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时,金属离子与EDTA 以1:1配位。
〔3〕可溶性 EDTA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螯合物易溶于水。
〔4〕稳定性高 EDTA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螯合物很稳定,稳定常数都较大。
〔5〕配合物的颜色 与无色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也是无色的;而与有色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颜色一般加深。
一些常见金属离子与EDTA 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见附录Ⅷ。
浅谈EDTA在水泥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浅谈EDTA在水泥化学分析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9431972168884868762d663.png)
浅谈EDTA在水泥化学分析中的应用1 EDTA的特性乙二胺四乙酸是一个有机四元酸.简称EDTA,习惯上用H4Y表示。
由于它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22℃时,每100ml水中仅能溶解0.029),故常用它的二钠盐Na2H2Y·2H2 O(一般也简称EDTA),其二纳盐的溶解度大(22℃时,每100ml水中能溶解11.1g)。
在水溶液中乙二胺四乙酸(即H4Y)具有双偶极离子结构:此外,两个羧酸根还可以接受质子.随溶液酸度不同,它在水溶液中可以存在以下七种形式:H6Y“,H5Y+,H4Y,H3Y一,H2Y2。
,HY3-,Y4—。
随溶液pH值不同,EDTA在溶液中各种形式的分布分数也不同,酸度越高,含H存在形式越多。
在这七种形式中,只有Y4-能与金属离子直接配位,所以溶液的酸度越低,Y4-的分布分数越大,EDTA配位能力越强。
由于EDTA分子中具有两个氨氮原子和四个羧氧原子,都有孤对电子,即有6个配位原子。
因此,绝大多数金属离子都能与EDTA形成多个五元环的较稳定的螯合物,其配位比除极少数高价离子以外,皆为l:l配位,不存在分级配位现象。
并且生成的配合物大多能溶于水,从而可以在水溶液中进行滴定。
2 EDTA配合物的稳定性及影响因素EDTA(这里指二钠盐Na2H2Y·2H2 O,以下均相同)与大多金属离子形成l:1型的配合物,主反应通式如下(略去电荷):M+Y MY此反应为配位滴定的主反应。
平衡时配合物的稳定常数K MY为:K MY=C MY(C M·C Y)式中C MY,C M,C Y分别为产物和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浓度。
K MY越大.形成的配合物越稳定,测定误差越小,结果的准确度越高。
由于EDTA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稳定性随金属离子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别,这是金属离子的本质因素所决定的,本文对此不予考虑。
以下所说的影响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是指分析测定过程中人为可以控制的因素。
(1)溶液的酸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考虑酸效应。对于有配位反应且沉淀的溶度积又较大,
易形成稳定配合物时,应主要考虑配位效应。
2] +,使AgCl的溶解度增大,甚至全部溶解。如果在沉淀
Ag+时,加入过量的Cl-,则Cl-能与AgCl沉淀进一步形成 AgCl2-和AgCl32-等配离子,也使AgCl沉淀逐渐溶解。这时 Cl-沉淀剂本身就是配位剂。由此可见,在用沉淀剂进行 沉淀时,应严格控制沉淀剂的用量,同时注意外加试剂的 影响。
配位效应
配位效应 进行沉淀反应时,若溶液中存在能与构晶离子生成可 溶性配合物的配位剂,则可使沉淀溶解度增大,这种现象 称为配位效应。
配位效应
配位剂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沉淀剂本身就是配位剂, 二是加入的其它试剂。例如用Cl-沉淀Ag+时,得到AgCl白 色沉淀,若向此溶液加入氨水,则因NH3应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大的程度与沉淀的溶度积、 配位剂的浓度和形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有关。沉淀的溶度 积越大,配位剂的浓度越大,形成的配合物越稳定,沉淀
就越容易溶解。
配位效应
综上所述,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来考虑哪种 效应是主要的。对无配位反应的强酸盐沉淀,主要考虑同 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对弱酸盐或难溶盐的沉淀,多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