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学巨擘——记中国科学院院士侯仁之先生

合集下载

记我国历史地理开创者侯仁之:纵横百年深情守望

记我国历史地理开创者侯仁之:纵横百年深情守望

记我国历史地理开创者侯仁之:纵横百年深情守望朱红的墙身,高翘的檐角,作为曾经的燕京大学旧址,“北阁”一定不会忘记70多年来一直徜徉其间的那位老学子。

粼粼的湖水,巍巍的古塔,作为北京大学的标志之一,未名湖一定记得在湖畔为自己题写名字的那位百岁老人。

满墙艳红的爬山虎,一径灿黄的落叶,作为一代大师汇聚地,燕南园一定惦记着那位随和、慈祥,很有猫缘的老住客。

今天(11月2日),这位历经燕园百年风雨的老人,永远地把自己留在了这里。

10月28日下午四时,北大百年纪念讲堂里,侯仁之先生追悼灵堂送走了最后的来访者,缓缓地关上了门,三天来交替回响的先生最爱的《燕京大学校歌》和《田园交响曲》也止息了,侯先生安静地将102年的人生融入自己毕生钟爱的这片土地。

从顾颉刚到达比,他守望了一个学科81年前,也是一个金秋时节,侯仁之经保送进入燕京大学历史系,师从历史大家顾颉刚和洪业(煨莲)教授。

“整个校园风景秀丽,光彩焕发,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这是侯仁之初入学的第一印象,令他终生难忘。

从此,侯仁之的人生与燕园结下不解之缘。

当时洪煨莲教授对于校园历史的研究,使他深受启发,一直影响到侯仁之日后的研究方向。

“正是洪老师关于校园历史的研究,引导我进行对于北京西北郊区历史上著名园林区的实地考察,进而又扩大到对整个北京地区开发过程的研究。

”四年后,侯仁之从燕京大学毕业留校,担任历史系主任顾颉刚的助手。

顾颉刚先生开设了一门“古迹文物调查实习”课,隔周带学生到选定的古建筑或重要古遗址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

“这对我是个极为难得的训练,也进一步启发了我对研究北京历史地理的兴趣。

”侯先生曾深情地回忆自己的恩师。

周末,他经常到海淀周围考察,为课程作准备。

一天,侯仁之来到玉泉山西侧,看到一堵墙上面有凿过的石水槽,感到很奇怪,就沿着墙的方向向前走,一直走到西山碧云寺、卧佛寺,发现那里也有水槽。

他推想,这可能是过去的引水槽。

经过进一步考察,他发现水流到了颐和园昆明湖,又顺着流到北京城里去。

侯仁之—历史地理的坚守者

侯仁之—历史地理的坚守者

侯仁之——历史地理的坚守者摘要: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学富五车、博闻强识,他曾因掩护学生抗日,遭日寇逮捕;他奔走呼吁,全心全意为保护北京古城起源与新城规划做出十足重要的贡献;他不畏恶劣环境,深入沙漠考察,为治理我国西北沙区提出了掷地有声的科学依据;他被公认为我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开拓者,被誉为“中国最丰厚殷实、最富有治学激情的地理学家之一……他就是侯仁之——我国历史地理的坚守者、沧海桑田的见证人。

阅读候老先生的文章,深深地被其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感染力、直白明快的文笔、经世致用的治学态度所折服,没有学术文章常有的晦涩枯燥,候老的文章用最平实的语言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其严谨的治学内容与不倦的人生态度,无不鞭策着我……此记学习感受以自勉。

关键词:侯仁之;历史地理;北京古城起源;北京新城规划1孜孜向学成就泰斗在阅读侯仁之先生的著作与传记中,强烈地感受到先生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是他能成为今日地理界泰斗级学者的首要因素。

侯先生自幼好学、善于思考发现其在历史地理学术领域的敏感点,并付之于行动,几十年日日夜夜,一直怀揣着一颗赤胆忠心为我国的历史地理与文化保护事业奔走呼吁……从下决心与燕园结下不解之缘,到经历数十载风风雨雨,一个满腔热血的知识青年终于锤炼成为一名学富五车的学术巨擘、开一代风气的大师……1.1良师益友侯仁之先生在燕园求学时,深受邓文如、洪业等多位循循善诱、持身律己、兼通文史的导师的谆谆教导与影响,像海绵吸水一样徜徉在厚实文化底蕴的环境中涵养起学术功力与人生境界。

在《我的历史地理学之路》中,候老先生回忆道:“我是怎么喜欢上历史地理学的?这说来话长。

当我考入燕京大学历史系不久,洪煨莲老师关于勺园研究的重要著作《勺园图考录》出版了,收录了晚明以来勺园主人的家事以及描述勺园景物的诗文记载,并进行了勺园故址及其地理位置的考证。

那些文与图,引发了我对地理考证的兴趣,我也开始了对学校周围诸名园进行考查,由圆明园、颐和园、然后一直到西山。

中国历史地理 浅论侯仁之先生与历史地理学四论

中国历史地理 浅论侯仁之先生与历史地理学四论

浅论侯仁之先生和《历史地理学四论》摘要:侯仁之,山东恩县人。

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开创者之一,国际知名地理学家。

长期致力于历史地理学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其在对北京历史地理的研究中,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为北京旧城的改造、城市的总体规划及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其还在西北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考察中,揭示了历史时期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导致沙漠化的重要原因,为沙区的治理,在决策上提出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经世致用”的治学思想贯穿了侯仁之先生的学术生涯。

关键词: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经世致用他以“仁爱之心立世,仁义之心修身,仁德之心治学,仁和之心达济天下”①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把侯仁之先生称为“历史地理学巨擎”.应该说是当之无愧的。

他对地理科学,尤其是为创建现代历史地理学,并将其纳入近代地理学体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侯仁之先生幼时体弱,曾数次辍学。

母亲给予了他最真切的关爱,为他订阅了不少画报作为特殊的启蒙教材,还经常讲述《圣经·旧约》中的故事启发他的学习兴趣,使他的学业得以维持。

1932年秋,侯仁之先生经保送报考燕京大学历史系。

在这里,侯仁之先生不仅深受燕大校园优美环境的感染,更重要的是当时洪垠莲教授对于校园历史的研究,又使他深受启发,一直影响自己日后的研究方向。

洪教授引导侯仁之进行对于北京西北郊区历史上著名园林区的实地考察,进而又扩大到对整个北京地区开发过程的研究。

1940年7月,侯仁之先生在燕园完成硕士学业,并获得斐陶荣誉奖。

此后,继续留校,任历史系助教,并开始授课。

同年秋,他以学生生活辅导委员会副主席的身份,掩护抗敌救国的学生安全离校。

因消息走漏,27位师生被日本宪兵逮捕。

1942年6月,被判以徒1年,缓刑3年,由燕大校医院院长以新设的诊疗所作为铺保开释,附加条件是“无迁居旅行自由,随传随到”。

避难期间,侯仁之仍坚持个人学术研究,勤奋治学,首先完成的是关于北京历史地理专题之一的“北平金水河考”,并珍藏3年,终于得以公开发表在燕大复校后首先出版的《燕京学报》上。

知之愈深 爱之弥坚 侯仁之故居寻迹

知之愈深 爱之弥坚 侯仁之故居寻迹

侯仁之后,侯先生又追出门去,向那位老师说:“我眼睛患有白内障,视力衰退,以后见面不一定能认出您,请您见谅……”弃医从“理”侯仁之1911年生于河北省枣强县,父亲原本是希望侯仁之将来能成为医生。

1931年初秋,20岁的侯仁之从山东的德州博文中学转至通县潞河中学就读。

这也是他第一次来到北京。

走出前门火车站的时候正是黄昏,在拥挤的人群中,他一眼便看到了巍峨的正阳门城楼和浑厚的城墙。

“一瞬之间,我好像忽然感到一种历史的真实。

从这时起,一粒饱含生机的种子,就埋在了我的心田之中。

在相继而来的岁月里,尽管风雨飘摇,甚至狂飙陡起,摧屋拔木,但是这粒微小的种子,却一直处于萌芽状态。

直到北平解放了,这历史的古城终于焕发了青春,于是埋藏在我心田中并已开始发芽的这粒种子,也就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中,迅速发育成长起来。

”侯仁之曾经这样满怀诗意地描述自己对北京城的“一见钟情”。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兴起,当时燕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顾颉刚在《中学生》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意在唤醒民众,号召青年学生投身到民众中去的檄文。

年轻的侯仁之读后,备受鼓舞。

侯仁之曾说,“那篇文章对我的影响很深,当时看到中国就要被人瓜分,心里特别着急。

”侯仁之那一代人对于中国的灾难有着切肤之痛,也许正是这种疼痛变成了他成为伟大学者的动力。

 1932年,侯仁之放弃之前学医的打算,考入燕京大学历史系,投至顾颉刚门下。

1936年夏,侯仁之大学毕业,留校继续攻读硕士。

但第二年便爆发了卢沟桥事变,日寇占领北平,积极宣传抗日的顾颉刚被迫逃亡。

侯仁之转为洪业教授的研究生,这时他的学术思想已向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向发展。

洪业教授看出了233块花岗石砌装而成的柱子气势宏伟,柱子顶部正面雕刻着“北京城区肇始斯地其时惟周其名曰蓟”16个字。

该纪念柱是为纪念北京建城3040年而修建的。

侯仁之撰写的《北京建城记》就立在蓟城纪念碑的东侧。

纪念柱的理论支撑就来自侯仁之严密的考证,在这之前,侯仁之通过《水经注》的文献,以及对河湖水系地理位置的变迁,确认了北京真正的起源是在“蓟”,蓟城位于现在的广安门一带。

【历史地理学研究】唐晓峰步入历史地理之学——记青年侯仁之

【历史地理学研究】唐晓峰步入历史地理之学——记青年侯仁之

【历史地理学研究】唐晓峰步入历史地理之学——记青年侯仁之1944年,侯仁之在天津工商学院为行将毕业的学生写下这样一段话:在中国,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出路,似乎不成问题,但是人生的究竟,常不尽在衣食起居,而一个身受高等教育的青年,尤不应以个人的丰衣美食为满足。

他应该抓住一件足以安身立命的工作,这件工作就是他的事业,就是他生活的重心。

为这件工作,他可以忍饥,可以耐寒,可以吃苦,可以受折磨;而忍饥耐寒吃苦和受折磨的结果,却愈发使他觉得自己工作之可贵,可爱,可以寄托性命,这就是所谓“献身”,这就是中国读书人所最重视的坚忍不拔的“士节”。

一个青年能在三十岁以前抓住了他值得献身的事业,努力培养他的士节,这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国家和社会都要因此而蒙受他的利益。

诸君就要离开学校了,职业也许是诸君目前所最关心的问题,但是职业不过是求生的手段,而生活的重心却要在事业上奠定。

愿诸君有坚定的事业,愿诸君有不拔的士节,愿诸君有光荣的献身。

侯仁之写给行将毕业的“诸君”的这段话,一方面是出自在燕京大学多年生活中对于青年励志的观察,另一方,也是源于自己的人生体悟。

事业,成为“读书人”的士节与献身的核心,这是侯仁之自我摸索的结论,标志着学者之人生观的成熟确立。

侯仁之在30岁之前确立了从事历史地理研究的学志,而侯仁之选择的这种历史地理研究,的确可以体现士节——矢志不渝,可以值得献身——终生不悔,可以令国家和社会蒙受他的利益——经世致用。

不过,在求学的初期,侯仁之却未曾想到过历史或地理,那时,“历史地理”还不是青年侯仁之准备献身的“坚定的事业”。

中学时代的侯仁之,忧患意识与时俱进,在人生理想中,虽有奋发的愿望,但还未曾想过任何具体的专业,即使想过,也未曾轮到历史或地理。

少年侯仁之,在对母亲的感念中,仅有过从事教师职业的笼统意向。

直到在中学理科班毕业,侯仁之在父亲的叮嘱下,有了做医生的具体想法。

不过,在填写报考大学专业的那一刻,医学却只作为第二选择,而排在首位的是:历史学。

百岁学者侯仁之:行万里路,用脚步

百岁学者侯仁之:行万里路,用脚步

养生圈启迪■苏过侯仁之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开创者之一。

他开创了“城市历史地理”和“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新领域,尤其在研究北京城的起源、沿革、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被冠以“活北京”的美称。

同时,侯仁之还是中国“申遗”第一人。

1987年,在他的努力下,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成为我国第一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迹。

历史地理学巨擘1911年12月6日,侯仁之出生于河北省枣强县,幼时因体弱曾数次辍学,但母亲的启蒙和教育让他从未对学习失去兴趣。

1931年初秋,为遵循父亲的意愿,侯仁之从山东德州的博文中学转到北京通县潞河中学读高中,那是他第一次来到北京。

当20岁的侯仁之走出前门火车站时,他一眼便看到了巍峨的正阳门城楼和浑厚的城墙,并对之“一见钟情”。

多年后,他回忆道:“一瞬之间,我好像忽然感到一种历史的真实。

从那时起,一粒饱含生机的种子就埋藏在我的心田之中……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对北京这座古城的城墙和城门,怀有某种亲切之感,是它启发了我对历史的兴趣,把我引进了一座富丽堂皇的科学殿堂。

”一年后,他成功考取了燕京大学历史系。

1937年,应老师顾颉刚之命,侯仁之留校为研究生兼助教。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侯仁之曾兼任学生生活辅导委员会副主席时,他协助了一些进步学生脱离沦陷区。

不久,数名燕京大学教授先后被日本宪兵队监禁在原北大红楼的地下室,侯仁之也在其列。

1942年6月,侯仁之被日寇军事法庭判处“徒刑1年、缓释3年,取保开释,无迁居旅行自由”。

在这艰苦的3年岁月里,侯仁之不忘学术,以克服一切困难坚守事业的精神,继续北京历史地理方向的研究。

1946年8月,他在恩师洪业的建议下前往利物浦大学攻读地理学,投师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达比门下,并由此正式迈进了现代历史地理学的领域。

3年后,侯仁之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而他写的论文正是《北平历史地理》。

1949年,侯仁之回到国内,在燕京大学任教并开设“中国历史地理”课程,随后参加了梁思成的北京市规划小组,思考自己的学科如何为新中国建设服务。

锲而不舍 锐意进取——记侯仁之教授的治学清神

锲而不舍 锐意进取——记侯仁之教授的治学清神

历史地理第十辑锲而不舍锐意进取——记侯仁文教授的治学清神尹钧科侯仁之,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北京大学地理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祖籍山东恩县(今属武城县)。

1911年12月6日出生于河北省枣强县萧张镇一个信奉基督教的知识分子家庭。

中学毕业,父亲希望他学医。

而他面对“9・18”事变后国势砧危的严峻局面,开始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希望以历史研究投身于抗日救亡事业,因此毅然违背了父亲的意愿,以优异成绩考入了燕京大学历史系,师承顾頡刚和洪煨莲学习历史学和沿革地理学,时在1932年夏。

在燕京大学他一方面接受了洪煨莲教授严格的治学训练,又受到了顾頡刚教授在中国沿革地理讲授中所倡导的务实思想的影响。

1936年夏,侯仁之完成了毕业论文《靳辅治河始末》,获得了燕京大学文学士学位。

暑假他又积极参加了禹贡学会组织的黄河后套水利考察,之后在研究生院写成了硕士论文《续<天下郡国利病书〉山东之部》。

他总希望自己的研究工作能有利于国计民生,然事与愿违,当时的华北大半已在日伪统治之下。

1940年留校任教后,他作为学生生活辅导委员会副主席,直接参加了协助学生脱韩光辉离沦陷区参加抗日的工作。

因此在1941年12月燕京大学遭日寇封闭时,他和部分师生以“抗日罪”被日本宪兵队逮捕,半年之后经日寇军事法庭判处徒刑一年缓刑三年。

缓刑期间寄居天津岳父家。

先后任天津达仁商学院及工商学院讲师、教授;并继续从事研究工作,写成了《北京金水河考》和《天津聚落之起源》。

日本投降后,侯仁之仍回燕京大学任教。

1946年秋赴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从当代英国历史地理学权威达比(H.Darby)学习历史地蠱学©1949年夏获哲学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恰逢开国大典,使他深受鼓舞,随即投入了燕京大学的教学工作°1949至1952年侯先生任燕京大学教授兼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

1952年院系调整转为北京大学教授O1952至1956年,1962至1966年先后两度任北京大学副教务长,1952至1961年任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主任,1950至1954年曾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

荟萃中西文化的卓越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的学术道路与贡献

荟萃中西文化的卓越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的学术道路与贡献

历史地理第十三辑荟萃中西文化的卓越历史地靈学家----侯仁之先生的学术道路与贡献于希贤侯仁之,学兼中西的爱国历史地理学家。

1949年获英国利物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历任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地质地理系教授并兼系主任。

1952年至1985年间历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他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又引进了西方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并进一步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将文献研究与野外考察密切结合起来,同时还注意与有关学料的互相渗透、互相结合,从而发展了我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并开辟了城市历史地理、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新方向和新领域。

一、时代、成长、治学道路自十九世纪中叶,西力东渐,古老的中国,内忧外患接踵而至,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不可避兔地要伴随着文化危机。

中国向何处去,中国文化向何处去?就在这激流变换的历史环境中,风起云涌的民主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那一年,•侯仁之教授出生了。

侯仁之,,1911年12月6日出生于河北省枣强县萧张镇的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

他的父亲侯天成(佑忱),原毕业于通州潞河书院,携妻子刘毓兰到萧张镇的抡才学校任教。

母亲知书识字,教子有方。

侯仁之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母亲既生我育我,又期待我走上一条她心目中最有价值的人生道路”(见香港中国文化馆编辑出版《我的母亲》一书中的一篇几这就是教的道路。

他还曾回忆说「妈妈不但给我和弟弟以生命,她还独岀心裁地教会了我和弟弟去劳动、去看书、去学习写作。

我的妈妈也就是我最早的启蒙老师”(见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风雨年代》一篇)。

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又遇到另一位“启蒙老师”,这就是冰心的《超人》。

这-文学作品深深感染了他。

他说:这部书“像一泓清流注入了我儿时生命的小溪,也像一阵清风吹开了我少年时代的心扉.从此,我被引进了精神生活的新境界。

”当时正在兴起的新文学出版物,占去了他课外阅读的大量时间,也传播给他一些新的思想,并引导他面对现实的世界。

侯仁之名词解释

侯仁之名词解释

侯仁之名词解释嘿,咱今儿来聊聊侯仁之呀!侯仁之是谁呢?他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啊!就好比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好多我们不知道的角落。

侯仁之呀,那可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大师级人物呢!他就像一个神奇的探险家,专门在历史的丛林中穿梭,寻找那些被遗忘的宝藏。

你想想,历史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充满了各种弯弯绕绕和隐藏的通道,而侯仁之就是那个能找到正确路径的人。

他对城市的研究,那简直绝了!就好像一个超级细心的工匠,一点点地雕琢出城市的过去和未来。

他能告诉你,北京为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那些古老的街道和建筑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这多有意思呀!咱平常看那些古城啊,可能就是觉得好看,或者有点历史感。

但侯仁之不一样,他能透过表面看到深层次的东西。

他能告诉你这个城市在历史上经历过啥,为啥会发展成这样。

这就好比我们看一个人,咱可能就看个外表,而侯仁之能看到这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成长经历。

你说厉不厉害?他的研究成果那可是对我们了解中国历史有着巨大的贡献啊!没有他,我们可能对很多历史的细节都还懵懵懂懂呢。

而且啊,侯仁之还特别有毅力和决心。

搞历史研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他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勇士,一直在这条道路上奋勇前行。

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不会退缩。

你再想想,要是没有侯仁之这样的人,我们对自己国家的历史能了解得这么清楚吗?他就像一个默默奉献的守护者,守护着历史的真相。

所以说呀,侯仁之可真是个值得我们敬重和学习的人呢!他的贡献不仅仅是在学术上,更是在我们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上。

他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让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文化。

难道不是吗?。

“中国申遗第一人”--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的精彩人生

“中国申遗第一人”--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的精彩人生

古今中外丨谈古说今“中国申遗第一人”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的精彩人生文/玲珑1931年.一位来自河北的青年在北京前门火车站下车.第一次来到北京这座古老神秘又焕发着勃勃生机的城市。

他自己也没想到.这一来.就与北京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北京生活、工作了八十多年,被人们称为"活北京"。

他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

有朋友可能会问.历史地理学家到底是历史学家还是地理学家?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历史地理学.这是研究一定历史时期一地或一定地理区域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

简单地说.就是研究一个地方在历史发展中地理条件、地形地貌的变迁和对这个地方发展的影响。

活北京1911年12月.侯仁之出生于河北省枣强县。

他 小的时候身体不好,曾经几度因为生病而停学,但在家人的细心呵护下.他求知若渴的心让他从未放弃。

1931年.侯仁之来到北京就读于通州潞河中学.并于第二年考入了燕京大学历史系。

在燕京大学,侯仁之先后师从洪业(著名教授)教授、顾颉刚(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教授。

1936年, 侯仁之本科毕业后在燕京大学继续攻读研究生.并兼任顾颉刚教授的助教.随后将研究方向转向历史地理学.尤其是北京地区的历史地理发展。

1940年.侯仁之编写.出版了《故都胜迹辑略》一书.开启了北京历史地理研究的新篇章。

侯仁之还有《历史上的北京城》《北京史话》《北京历史地图集》等诸多研究北京历史地理的著作。

多年在北京生活与工作.侯仁之走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对这里的古建古迹可谓了如指掌。

能被称为"活北京肯定不只是研究出书这么简单,我们再来讲个有意思的故事。

1993年.北京为了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计划建造铁路西客站.并开始选址。

当时很多人建议选在已经干涸了的莲花池旧址.既可以省去搬迁的麻烦.又可以利用低凹地形的有利条件。

在这件事上.侯仁之提出了明确的反对意见。

他说/‘作 为北京历史上重要的城内、外水源地.莲花池是研究古代北京水系变迁和金中都城位置.地貌等历史地理方面的重要文物.对于北京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申遗第一人”侯仁之

中国“申遗第一人”侯仁之

中国“申遗第一人”侯仁之作者:尹欣来源:《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21年第06期有“活北京”之称的历史地理学泰斗侯仁之,是公认的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开拓者,被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誉为“中国最富有激情的地理学家”。

同时,他也是中国“申遗第一人”。

如果少了他的敏锐和果敢,我们或许要在“申遗”的路上徘徊更久。

1980年的春天,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接受了美国和加拿大几所学校的讲学邀请。

距离上次漂洋过海去异国求学,已经二十多年过去了,新鲜的信息、新锐的思想扑面而来,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让侯仁之为之振奋。

兴奋之余,他没忘了这次出国还要完成学校交给他的一项重大任务——应美国匹兹堡大学师生的强烈请求,为该校带去两块中国城砖。

城砖在当时并不是什么稀罕物。

20世纪60年代北京修地铁,把城墙基本上全都拆了,那些城砖有的被用去修防空洞,有的散落到民间,小胡同、大杂院里常能見到。

一番精挑细选,北京大学选定了两块带字城砖,总重近50公斤。

这么重,不便携带,在那时只能海运,而海运的时间较长,一般要一两个月。

正好这时候侯仁之接到匹兹堡大学的邀请,北大就请他先将两块城砖的照片和文字拓片带去,并由他代表北大赠送给对方。

侯仁之有些纳闷,两块再平常不过的城砖,为什么会引起对方那么强烈的兴趣?到了匹兹堡大学,他被领进一间布置得很“中国”的教室,红木桌椅、高悬的孔子像,古色古香,一切元素都来自神秘的东方。

原来,这所大学有18间以国家命名的教室,这问就是其中的“中国教室”。

匹兹堡大学原打算将两块城砖镶嵌在这问教室的墙壁上,但知道城砖上有字后,他们决定将城砖放在图书馆公开展览,并举行了隆重的赠送仪式。

国人视同弃物的旧砖头,却被外人视为宝物,这令侯仁之感慨万分,“我们还有无数更为珍贵的东西,尚未得到如此的重视与爱惜”。

两块城砖,沉甸甸地压在心头。

在美国考察期间,侯仁之结识了很多学者,接触到很多新鲜事物。

1984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讲学时,他第一次听说国际上有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百岁学者侯仁之

百岁学者侯仁之

百岁学者侯仁之文/唐莹莹摄影/刘颖地理学不算是热门的学科,所以侯仁之的大名,普通人可能并不熟悉。

不过,这个名字在地理学界可谓是无人不知。

这位老人活了一百多岁,为现代历史地理学在中国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曾经评价侯仁之是“中国学术成果最丰厚、最富有激情的地理学家之一,是当代地理学的世界级领导人物”。

侯老除了学术上的贡献,对于养生的理解和实践也值得后辈人学习。

热衷野外考察作为一名学者,侯仁之从来不只停留在理论之上,而是强调历史地理学的文献研究应当与野外实地考察相结合,强调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并重,主张历史地理学研究应当为生产建设服务。

从学生时代,他就一直践行着这个理念。

1932年,侯仁之进入燕京大学读书。

求学期间,侯仁之有自己的乐趣——到学校邻近的圆明园踏荒。

他多次利用周末沿着圆明园的流水溯源而上,踏勘了颐和园的昆明湖,又一直追溯到玉泉山“天下第一泉”的上游。

在那里他看到有一道长墙从玉泉山麓一直伸向西山脚下,爬上墙去一看,原来是引水石槽砌在上面。

由此,他追溯水源直到卧佛寺附近的樱桃沟和香山碧云寺。

以此为起点,侯仁之在实地考察中终于弄清楚了海淀一带园林水道的开发过程。

此后他又把考察范围扩展到北京城的西南郊,踏勘了金朝中都城残存的城墙。

从大量的实地考察中,侯仁之认识到北京城址的转移与河流水道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

参加工作之后,他仍然热衷于将研究与考察结合起来。

这种精神一直持续到侯仁之的晚年。

1978年,侯仁之又一次深入西北沙漠,这时他已是接近古稀之年了。

侯仁之的一生坚持在实地考察中探索前进,开拓了我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新领域,也为自己的健康长寿打下了良好的身体基础。

喜好体育运动侯老是个体育爱好者,他曾介绍说:“去野外考察需要健康的体魄。

年轻时我十分喜好体育运动,田径比赛中的跳高、跳远、铁饼、铅球都能比画两下子,游泳、长跑则是我的强项。

1941年,我在南京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的同时,还获得燕园5000米长跑的冠军,在游泳比赛中也获得了名次,那一年我30岁。

《侯仁之》高三传记阅读题及答案

《侯仁之》高三传记阅读题及答案

?侯仁之?高三传记阅读题及答案2021年10月22日,地理学巨擘侯仁之在北京去世,享年102岁。

他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创始人,还是将世界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引入中国的第一人。

“一个青年能在30岁以前抓住他值得献身的事业,这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国家和社会都要因此而蒙受他的利益。

〞他在33岁时所说的这番感言,更像是对自己一生的预言。

1932年初侯仁之进入燕大历史系学习。

师从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洪业、邓之诚。

他们不仅培养了侯仁之扎实的史学考证研究功底,更根据他的学术兴趣,将他一步步引入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领域。

抗日战争爆发后,被迫中断学术生涯的侯仁之投身抗战中,秘密协助爱国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前往解放区或大前方。

抗战结束后,侯仁之来到利物浦大学跟随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人达比教授学习。

1949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的侯仁之回到了燕京大学。

1950年,侯仁之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打破传统沿革地理学的桎梏,从此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逐步创立。

侯仁之对历史地理的实践从北京开始。

北京是侯仁之最为熟悉的城市,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侯仁之自称“知之愈深,爱之弥坚〞。

他的博士论文就曾细致地探讨了这座古城的起源及演变过程,而随着对现代地理学的研究深入,他进一步揭示了北京城起源、开展、历久不衰的深刻地理原因,以及中国古代帝王都城建设中深厚的意识形态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侯仁之被北京市方案委员会副主任梁思成教授聘请为该会的委员,他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关键性问题,其学术价值超越了地理科学的范围,成为北京旧城改造、城市总体规划及建设的重要参考。

在他的积极努力下,长期保护不善的卢沟桥才有了今天的模样,枯槁的莲花池得以碧波荡漾,废旧的后门桥今日清水环绕。

1952年,侯仁之在北大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历史地理学〞专业。

上世纪50年代开始,每位北大新生入校后听的第一堂课就是“侯仁之讲北京〞,直至82岁高龄,他还为学生开设选修课?北京历史地理?。

【初中地理】侯仁之

【初中地理】侯仁之

【初中地理】侯仁之侯仁之,历史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

祖籍山东恩县,生于河北省枣强县。

1932年考入燕京大学历史系,1936年毕业,获人文学学士学位。

1937年开始研究生学习,1940年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

1946年夏到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学习,师从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德贝尔教授,曾任留英中国学生会副主席。

1949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先在燕京大学任副教授、教授,又兼清华大学营建系教授和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

1952年转任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兼地质地理系主任。

“文革”期间被停职审查,又到江西鲤鱼洲劳动两年。

1978年恢复教学工作,兼地理系主任至1983年。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曾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沙漠分会名誉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理丛书》主编。

1984年被英国利物浦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

1991年当选为中国避暑山庄外八庙保护协会顾问,是第三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他在理论和方法上发展了现代科学的历史地理学,开创了“城市历史地理”和“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新领域,系统揭示了几个类型的城市发展的规律特点及其地理条件,为有关的城市规划作出了贡献,最重要的成果已反映在《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中;经过实地考察,揭示了大西北部分地区近两千年来的沙漠化过程及其主要成因规律,为沙漠化的防治提供了论据。

主要著作有《天津聚落之起源》《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历史上的北京城》《步芳集》。

主编有《北京历史地图集》。

与人合著的《北京史话》获中国历史学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授予的“爱国主义通俗历史读物优秀奖状”,论文《历史地理学的理论及其应用》被国家教委评为“优秀科研成果”,《试论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两个基本原则》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10月,获得1999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侯仁之简介_侯仁之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侯仁之简介_侯仁之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侯仁之侯仁之:我的历史地理学之路侯仁之,现年92岁。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

194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获硕士学位;1949年获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

他曾因掩护学生抗日,遭日寇逮捕;他奔走呼吁,为保护北京市的古城起源及新城市规划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深入西北沙漠实地考察,为治理沙区提出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他被公认为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开拓者,被誉为“中国最丰厚、最富有激情的地理学家之一”。

坐在侯先生古色古香的书房里,听他讲述那尘封已久的往事,仿佛时光又回到了那久远的岁月中……侯老开门见山地对我说:有人说“从事地理地质工作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学”,我不这样认为。

我曾经是地质地理系主任,主讲历史地理学,我没有感觉到学生不愿意学,我的学生都很好。

历史地理学么,我说它是又古又今之学,它既要研究历史上的古籍文献,又要结合现代地理学的知识加以实地考察,是加行路的一门学科。

研究地理要经常到野外去工作,这样就要求必须有一个好的身体。

实际上我小时候身体很不好,连续两年都因为身体原因升不了学,后来父亲就把我送到德州博文中学,那时我的一个堂兄侯成之,他是东吴大学体育系毕业的,就在博文中学教体育。

博文中学是个教会学校,有很大的操场,包括篮球场、网球场、足球场。

我父亲就想让我跟着堂兄把身体锻炼好。

那时候,同学们下了课打篮球,都是自组阵容,由两个同学挑选队员,甲挑一个、乙挑一个……,每次挑到最后,总是没人挑我,因为我太弱、太瘦小了。

没人挑我,我就自己绕着操场跑步,每天跑,堂兄也鼓励我下去。

到了第二年春天,学校开运动会,同学们推举我参加1500米的比赛,为班级争分。

比赛时,我跑了一段,回头一看,一个人也没有跟上来,我得了第一名。

从那以后,身体就真的好起来了。

考入燕京大学后,我还曾经是燕京大学5000米记录的保持者,直到后来与北京大学合并后才由年轻学生打破记录。

“文革”的时候,我被送到江西鄱阳湖畔进行劳动,(他们)不允许我参加。

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院士的杰出学术贡献

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院士的杰出学术贡献

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院士的杰出学术贡献
佚名
【期刊名称】《地理学报》
【年(卷),期】2013(68)11
【摘要】北京大学资深院上侯仁之先生,原籍山东恩县(今武城县),1911年
12月6日出生于河北枣强县。

1932年人燕京大学历史系学爿,1936年获文学士学位,留校为研究生,兼做系主任助理。

1940年获文硕上学位,继续留校任教并担任燕京大学学生辅导委员会副主席。

1946年夏,赴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留学,专攻历史地理学,其间曾担任留英中国学生会副主席。

【总页数】2页(P1451-1452)
【关键词】历史地理学;学术贡献;地理学家;英国利物浦大学;院士;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武城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31
【相关文献】
1.老牛自知黄昏晚,不待扬鞭自奋蹄——百岁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 [J], 王明洪
2.历史地理学巨擘侯仁之——试论侯仁之先生对地理科学的贡献 [J], 朱祖希
3.档案是沧海桑田的记忆——访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 [J], 戴晓明
4."中国申遗第一人"——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的精彩人生 [J], 玲珑
5.荟萃中西文化的卓越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的学术道路与贡献 [J], 于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侯仁之的研究

侯仁之的研究

侯仁之的研究
侯仁之(1901-1983)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他生于北京,曾任教于北京大学。

他的研究主要涉及历史地理学、地图学、地名学等领域。

以下是侯仁之研究的一些主要内容:
1.历史地理学:侯仁之对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出了“历史地理学五要素”的理论,即地理环境、地理因素、地理区域、地理制度和地理观念。

这一理论为我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地图学:侯仁之对地图学的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

他主张地图学应与历史地理学、地理学等其他学科相结合,从而使地图学成为一门综合性学科。

他还致力于地图史的研究,对我国古代地图进行了深入探讨。

3.地名学:地名学研究领域,侯仁之提出了“地名五原则”,即地名应具有稳定性、准确性、通俗性、形象性和民族性。

他还对我国地名进行了系统整理,编辑出版了《中国地名大辞典》。

4.城市地理:侯仁之对我国城市地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他关注城市的历史变迁、地理环境、空间布局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观点。

5.环境地理:侯仁之重视环境地理研究,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他认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总之,侯仁之在我国历史地理学、地图学、地名学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推动我国相关学科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侯仁之的研究

侯仁之的研究

侯仁之的研究
(最新版)
目录
1.侯仁之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2.侯仁之的主要研究成果
3.侯仁之的研究方法与贡献
4.侯仁之的研究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影响
正文
侯仁之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研究不仅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对人们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侯仁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历史地理学领域,他的研究成果丰富多样。

他关于古代城市地理、交通地理、行政区划等方面的研究,都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特别是他对唐代地理的研究,更是成为了这个领域的经典之作。

侯仁之的研究方法独特,他善于利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他的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研究的准确性,也为后来的历史地理学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方法。

侯仁之的研究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影响深远。

他的许多研究成果都被后来的学者所引用,成为了这个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

同时,他的研究方法也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第1页共1页。

侯仁之先生對於我國歷史城市地理研究的開拓性貢獻

侯仁之先生對於我國歷史城市地理研究的開拓性貢獻

侯仁之先生對於我國歷史城市地理研究的開拓性貢獻【德勇自案】本文撰寫於三十年前。

當時我博士畢業未久,協助業師史念海先生編輯《中國歷史地理論叢》,擔任副主編和編輯部主任。

侯仁之先生出生於1911年,這一年時值侯仁之先生八十華誕前一年。

中國民間傳統上給長者慶壽要提前一年,即所謂過九不過十。

業師史念海先生遵循這一傳統,特地把《中國歷史地理論叢》一九九〇年年底這一期標記爲“恭賀侯仁之教授八十華誕專號”。

由於時間匆促,沒有來得及組織慶壽的稿件,我就臨時撰寫了這篇文章,爲侯仁之先生祝壽。

雖說事出突然,但我在碩士研究生期間,就閱讀了當時所能讀到的所有歷史地理學論著,系統理解了中國歷史地理學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因而對侯仁之先生《“中國沿革地理”課程商榷》一文,特別重視。

原因,就是這篇文章在中國歷史地理學產生的過程中發揮了獨一無二的重要作用。

由於侯仁之先生在他的第一本文集《歷史地理學的理論與實踐》中沒有收錄這篇文章,這篇文章又是發表在一個名叫《新建設》的小型綜合性刊物上,所以知之者尠少。

我重視這篇文章,不僅是文章的學術思想,更重要的是它的刊發時間——1950年11月。

正因爲這個時間,我把此文視作具有現代學科意義的中國歷史地理學出現和產生的標誌,即從這一天開始,中國歷史地理學纔正式宣告誕生。

我在寫《侯仁之先生對於我國歷史城市地理研究的開拓性貢獻》這篇文章時,就明確認爲侯仁之先生是在中國最早提倡和主張建立現代中國歷史地理學的學者,因而也是中國歷史地理學這一學科最重要的創始人。

衹是礙於當時種種客觀原因,未便這樣寫出,而衹是論述了先生在歷史城市地理這一領域的開拓性貢獻。

事實上,侯仁之先生於1946—1949年間在英國利物浦大學撰著的博士論文HISTORICAL GEOGRAPHY OF PEIPING,就已經展開了與以往的沿革地理迥不相同的新型歷史地理學研究實踐,並且取得了極大成功。

侯仁之先生博士論文手稿參看侯仁之先生的博士論文,我們纔能更加深切地體會他在《“中國沿革地理”課程商榷》一文中對中國歷史地理學建設提出的看法,既非偶然,也不浮泛,而是對這門學科的發展做有深入、系統的思考,當然這些思考首先是基於先生在英國直接接受的現代學術觀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之学 日渐兴起 ,上述
工作遂成为舆地学 中的

门显学 。这就是 中国
历史研究 中的 “ 沿革地
现今 9 5岁高龄的侯仁之先生 ,是中外知名的学者。 理 ” 在以往的大学中, 。 它是历史系学生的一门选修课 , 讲 他向以“ 仁爱之心立世 , 仁义之心修身 , 仁德之心治学 , 仁 授 的是中国历代疆域的消长和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等。 和之心达济天下 ” , ①可谓德高望重 。他对地理科学 , 尤其 对此 , 侯仁之先生这样 认为 :沿革地理” “ 把历代疆域 是为创建现代历史地理学 , 并将其纳入近代地理学体系 ,
史》 一书中这样说 :把古代沿革地理 , “ 改造更新为科学的 可 以说 , 即或是不借助于这方面的特殊认识 , 而依然可 以 历史地理学 , 并将其纳入近代地理学体系的首创者, 是侯
仁 之 。” ②
顺利地进行历史地理的研究。 因此他在 15 年建议将大 90 学历史学课程中的“ 中国沿革地理” 名为“ 改 中国历 史地 理 ”并获教育部批准。 ,
北京都市发展过程 中的水源问题等 , 进行了深入的 的本身 ,且按其研究对象还区分为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 起源 、 最后提 出了“ 北京城规 划建设中的三个里程碑” 的 人文地理 。这一区分实际上是与现代地理学依照其科学 研 究 , 性质 , 而区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 是完全一致 的。
做 出了重大的贡献。
与行政区划加以考订和复原的工作 , 无疑是艰 巨的 , 它对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来说 , 同样是十分重要的。不过 , 它还 不能满足历史地理的要求。因为 , 史地理的工作 , 历 正是 从这里开始 , 而不是在这里结束 。或者说 , 还应该根据 当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把侯仁之先生称为 “ 历史地理学 巨擘”应该说是 当之无愧的。 ,


把 中 国传统 的“ 沿革地 理 ” 创 建成 现 代历 史地 理学
时的自然条件和生产发展的情况 ,以及历史发展的因素
进行地理学的分析 。 何况所有历史地理学 的研究 , 也并不
- . T 北京大学地理学教授杨吾扬先生 , 曾在其《 地理学简 都是从疆域沿革和行政区划 的 ̄i 和复原开始的 。而且

<北 京 I ) o s年 第 8期 当案 z o
维普资讯
B I G A C I S曩 E I R H E J N V
爨霹

14 论文 匕 京的历史地理》 在英国利物浦大 史时期 的 自然地理和人文 地理环境及其演 变规律 的科 刊 出;99年夏 , 学通过答辩 , 并获哲学博士学位 ; 之后又先后对北京城的 学 。 以, 所 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乃是人类历史时期地理
维普资讯
夔蘑鋈
B IN R IE EJ G A CHV S I
的历 史。而 对于现代地
理学 研究 ,侯仁之 先生 则认为 :不能仅仅 局限 “
于 当前这 一段 时期 内 ,
必 须推 向过去 的时 代 ,

直 上溯到人类开始 出
现在地球 上 ,并且在 自 然界 中产生 了 日益显著 的影 响之后 。这项研究
就属于历史地理学 的研 究领域。” @ 我 国历 史 悠 久 , 地
域辽 阔 ,由于封建王朝 嬗变 、 更替频仍 , 其疆域
也时有消长 ,而在 已经 过去 的 20 00多年间 , 就 已有记录下历史疆域消
长、 行政区域变迁 、 邑 关 的兴衰 、 民族的迁徙 、 水 流 的变迁乃至地名 的更 迭 并绘 以图录 的传统 。 到 了清 朝乾 嘉年 间 , 考
能更深刻地去理解 当前这一研究对象的最后 目的 。也就
是说 , 如果地理 学缺少了它 , 便难以圆满完成 。 侯仁之先生对历史地理学的研 究对象 、 科学性质、 研 究范围 , 它与中国传统的沿革地理的区别 , 与地理学科的
北京城的起源有着血 肉联系的莲花池并建成为 “ 莲花池 公园”整修了对北京城的规划和中轴线有着标志性意义 ; 的“ 后门桥 ”并建议恢复“ , 万宁桥” 之名 ; 北京规划建 而“
论说 , 从而为北京城市历史地理研究建立起了完整 的科 学体 系,并在实践 中开创了城市历史地理研究为城市规 划建设服务的新方向 。 也因于此 , 侯仁之先生亦在为保护
历史文化名城的工作中 , 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 如拯救 了与
其 目的就在于探讨同一地区或同一地理环境在不同历史 时期的实际情况及其发展演变的规律 。 因为只有这样 , 才
的论说 , 更为北京的城市发展战略决 关系等方面的论述 ,为现代历史地理学奠定了坚实的理 设中的三个里程碑” 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依据。 论基础。
二、 开启 对北 京城 市 历史地 理研 究 的先 河
城市 , 是衡量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19 99年 4月 1 2 日, 侯仁之先生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城市是迄今为止 , “ 人
17 年 , 9 9 侯仁之先生 出版了首部历 史地理专著——
那么 , 历史地理学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 侯仁之
“ 地理” 原指土地 、 山川等地球表面的整个环境形势 , 《 ・ 易 系辞》 有日:仰 以观于天文 , “ 俯以察于地理 。 《 又 ”疏》
“ 日:地有山川原貌 , “ 各有条理 , 故称理也 。 地理学便是研 先生这样写道 :研究在历史时期主要 由于人的活动而产 ” 从考古学上说 , 就是从新石器 究地球表面所发生的各种事物和现象 ( 包括 自然和社会 生或影响 的一切地理变化 ( 。 的) 的产生演变 , 并阐明其规律的科学。 在我们中国 , 自周 时代中期 以后的时期) 这就是今 日所理解的历 史地理学 ” 慨而言之 , 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 代开始便已有了地理学研究的萌芽 , 迄今 已有 30 00多年 的主要课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