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ppt
合集下载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29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
合作探究
4.藤野先生的作为只是尽到了老师的本分,鲁迅为什么会称他 “伟大” ?
藤野先生的“不可思议” “我虽然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但我所作的只不过是给他添改了一些笔 记。因此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我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合作探究
4.藤野先生的作为只是尽到了老师的本分,鲁迅为什么会称他 “伟大” ?
整体感知
3.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 常见顺序:时间的推移 、地点的转变 、事情发展的先后
东京
仙台
北京
整体感知
4.文章根据地点转变,可划分成三个部分,说说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3)在东京: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东京见闻(清国留学生赏花、跳舞)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知、相处、离别)。
关心实习 —— 热情诚恳 尊重学生
了解裹脚 —— 治学严谨 求知若渴
合作探究
3.鲁迅在文中直接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怎样的情感?
感激、怀念、敬佩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 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 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 文字。
合作探究
1.速读6-10段,找出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见到了怎样 的藤野先生?作者是如何塑造藤野先生的形象的?
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掌故——穿衣服太马虎
学者形象
运用白描手法,结合留级生讲的藤野先生掌故,简单勾 勒出藤野先生生活简朴、专心教学的学者形象。
当时的日本社会
合作探究
4.寿镜吾先生是鲁迅的启蒙恩师,鲁迅为什么不称他“伟大” ?
4《藤野先生》ppt课件(共45张)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必求良师益友 。 (liáng shī yì yǒu) ➢疾学在于尊师。
第1页,共45页。
➢说说你最尊敬的或印象最 深刻的一位老师。
➢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说 出他(她)的性格,并能说出 至少一件有关于他(她)的事。
第2页,共45页。
藤 野 鲁先 迅生
匿名信事件----愤慨心酸 看电影事件----悲愤震动 弃医从文----忧国忧民
暗线 感情线索
第21页,共45页。
“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用课
文内容简要(jiǎnyào)回答.
“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 首先是感激、怀念,体现在:
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的照片③多写文章 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
本 的 ❖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 经 历 ❖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第7页,共45页。
写作(xiězuò)年代及时代背 景:
课文写于1926年, 回忆了1902—1906年留
学日本的片段。鲁迅本 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 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 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 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 原因。
第30页,共45页。
3、语言的感情色彩。 ①反语。反语,讽刺性强,可表达强烈的感情。如“问问精
通时事的人”,精通时事即讽刺那些满脑子装满无聊事情的 人;写清国留学生盘的辫子“实在标致极了”,以辫子的 “标致”讽刺他们庸俗无聊。这些反语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 清朝留学生的鄙夷与反感。 ②引用。引用对方的语言,进一步归谬,同样可表达强烈的感情。
抒发了对他的 真挚怀念 之情; 追述了自己 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
洋溢着强烈的 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必求良师益友 。 (liáng shī yì yǒu) ➢疾学在于尊师。
第1页,共45页。
➢说说你最尊敬的或印象最 深刻的一位老师。
➢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说 出他(她)的性格,并能说出 至少一件有关于他(她)的事。
第2页,共45页。
藤 野 鲁先 迅生
匿名信事件----愤慨心酸 看电影事件----悲愤震动 弃医从文----忧国忧民
暗线 感情线索
第21页,共45页。
“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用课
文内容简要(jiǎnyào)回答.
“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 首先是感激、怀念,体现在:
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的照片③多写文章 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
本 的 ❖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 经 历 ❖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第7页,共45页。
写作(xiězuò)年代及时代背 景:
课文写于1926年, 回忆了1902—1906年留
学日本的片段。鲁迅本 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 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 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 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 原因。
第30页,共45页。
3、语言的感情色彩。 ①反语。反语,讽刺性强,可表达强烈的感情。如“问问精
通时事的人”,精通时事即讽刺那些满脑子装满无聊事情的 人;写清国留学生盘的辫子“实在标致极了”,以辫子的 “标致”讽刺他们庸俗无聊。这些反语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 清朝留学生的鄙夷与反感。 ②引用。引用对方的语言,进一步归谬,同样可表达强烈的感情。
抒发了对他的 真挚怀念 之情; 追述了自己 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
洋溢着强烈的 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20张PPT)
第二部分共分为四层
第一层(4-5) 写到仙台的途中所见所闻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
第二层(6-23) 第三层(24-31)
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并通过写藤野先生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 的高贵品质。
写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激发我的爱国热情。
第四层(32-35)
写我离开仙台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
第三部分(36-38)
(1)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我离开仙台之后。 重点写了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东京
仙台
北京
相识
相处
离别
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 的原因。
第二部分(4-35) 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 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 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 医学文的原因。
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1、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恶浊、庸俗的生活。 2、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 3、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有待。 4、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 5、弃医从文的思想的转变
“我”是一个东渡 日本留学、专心求学、 有较强的自尊心和爱国 情怀的学生。
fēi
fěi
pái
绯( 绯红 ) 诽( 诽谤 ) 徘( 徘徊 )
绯红:鲜红。 油光可鉴: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 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 标致: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传说或故事。文 中指学校里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 畸形: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
6 藤野先生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围绕中心取材,以时间为顺序,明暗 两条线索相结合进行记叙的特点。学习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 物品质的写法。
5.藤野先生 (共28张PPT)
在东京
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所见所闻——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修辞:夸张、比喻、反语
所
感——
厌恶之极, 不屑与之为伍
爱 国
去仙台
日暮里:触发忧国之情
去仙台
爱国
水户: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深入理解:
第五段中作者为什么用“大概是物以稀为贵”来解释自己 在仙台受到的优待?
这是作者一种自嘲的说法,“优待”表面上说是日本学校对 作者这位中国的特殊关照,实际上并非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 之上。这句话包含了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 族自尊心。
新课导入
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深 情回忆了两位恩师,一个是《从百草 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 另一个则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 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 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 呢?
藤
野
先
鲁 迅
生
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
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 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 始用鲁迅作笔名。
鲁迅生活的绍兴河埠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 夕拾》《呐喊》、《彷徨》《华 盖集》、《坟》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文《社戏》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祖国啊,我的心灵无法逃脱对你的眷恋,虽然你风雨飘摇 ,像夜晚一样黑暗。 即使你并不了解我的情感,我也要将一腔热血向你奉献!
按照叙事线索,理清文章结构 。
第一部分(1-3):见藤野先生前,在东京。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
第三部分(36-38):离开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第1课《藤野先生》(共32张PPT)
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我离开仙台之后”.
东京
相识
仙台
相处
北京
离别
3.理清文章段落结构 :
第一部分: 在东京 (1---3) 第二部分: 在仙台 (4---35) 相识 相处 离别
第三部分: 在北京,怀念 (36---38)
4.叙事线索: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北京 C、在_____________ ,表达对藤野先生的 怀念 感激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
与本文相关的鲁迅经历
1902年3月,鲁迅赴日本留学。先在东京的 弘文书院学习日语,然后于1904年9月到仙台的 医学专科学校学习医学,两年后又返回东京修德 文和筹办杂志,直至 1909年8月回国,一共在日 本住了七年多。 回国后,先在杭州和绍兴教书,后来应南京 临时政府教育部长蔡元培的邀请去教育部工作, 1912年2月到南京,3个月后随教育部迁到北京。 在教育部工作了十三年, 1926年初春,去厦门大 学担任教授。《藤野先生》即写于此时。
预习检测
《朝花夕拾》 ,体裁是_____ 散文 。 《藤野先生》选自_____________ 按时间和地点转移,本文分为以下三局部:
东京 清国留学生 的厌恶; A、在_____________ ,表达对_____________ 仙台 藤野先生 的交往; B、在_____________ ,回忆与_____________
自读思考: 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 型材料的。 2、记叙的中心是什么?线索是什么? 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以作者与藤野先 生的交往为线索。 3、变换了几个地点,以此划分段落层次。 4、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事,表现 了他的什么品质?
《藤野先生》ppt课件34张
• 鲁迅先生怀着一颗学医救国的赤诚之心东渡日本,可是,他在日本却看到: 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一群中国人精神麻木,中国人精神疾病重于肉体疾病。
小结
• 文章有大量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这与写藤野先生有何联系? 东京所见所感 ——离开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日暮里和水户 ——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 初到受到优待 ——为写藤野先生作正面衬托 匿名信事件 ——“爱国青年”作反面衬托 看电影事件 ——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 散文:对现实社会中某些片断的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 揭示社会意义。它要求写真人真事,可在此基础上作适当的艺术加工。
• 分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 散文特点:形散神不散
品味冷峻深情的语言
——体会独特风格
写 “其他人物和事件”
•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 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 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梳理全文思路(课堂本P.31)
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 (1-3)
初到仙台 (4-10) _添___改___讲__义____(认真负责)
藤
纠正解剖图(__严__谨___治___学) 交往经过
野 先 生
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 交往。(11-23) (4-35)
关心实习(热情诚恳) __了__解__裹__脚__(求实精神)
读读写写 11.呜呼【wū hū】:对不幸的事表示叹息、悲痛等。指人丧命。 12.凄然【qī rán】:凄凉悲伤。 13.教诲【jiào huì】:教导训戒。 14.油光可鉴【yóu guāng kě jiàn】: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15.杳无消息【yǎo wú xiāo xī】:没有一点儿音信。杳:无影无踪。 16.抑扬顿挫【yìyáng dùn cuò】: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抑:降低;扬:升
小结
• 文章有大量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这与写藤野先生有何联系? 东京所见所感 ——离开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日暮里和水户 ——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 初到受到优待 ——为写藤野先生作正面衬托 匿名信事件 ——“爱国青年”作反面衬托 看电影事件 ——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 散文:对现实社会中某些片断的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 揭示社会意义。它要求写真人真事,可在此基础上作适当的艺术加工。
• 分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 散文特点:形散神不散
品味冷峻深情的语言
——体会独特风格
写 “其他人物和事件”
•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 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 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梳理全文思路(课堂本P.31)
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 (1-3)
初到仙台 (4-10) _添___改___讲__义____(认真负责)
藤
纠正解剖图(__严__谨___治___学) 交往经过
野 先 生
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 交往。(11-23) (4-35)
关心实习(热情诚恳) __了__解__裹__脚__(求实精神)
读读写写 11.呜呼【wū hū】:对不幸的事表示叹息、悲痛等。指人丧命。 12.凄然【qī rán】:凄凉悲伤。 13.教诲【jiào huì】:教导训戒。 14.油光可鉴【yóu guāng kě jiàn】: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15.杳无消息【yǎo wú xiāo xī】:没有一点儿音信。杳:无影无踪。 16.抑扬顿挫【yìyáng dùn cuò】: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抑:降低;扬:升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 (共53张PPT)
简述看电影事件
Page 37
一中国人被当作俄国侦探,被日军斩首,围观的中国民众神情麻木。 (1905年摄于中国东北开原城外)
Page 38
1.“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你能看出有哪些中国人?
1.指给俄国人作侦探,被日军捕获,被枪毙的中国人(做毫无意义 的示众材料的人); 2.围着看的一群中国人(麻木的,同样毫无意义甚至喝采的看客); 3.讲堂里的我(被刺痛了的人)。
相识
离别 相处
Page 13
2.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 后顺序,全文共分哪几个部分?
一、(1-3)见到藤野之前,在东京的所见 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二、(4-35)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 处和离别;
三、(36-38)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 感情和行动。
Page 14
2、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炼的 概括。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 (叙事线索是什么)?
Page 44
第32自然段最后一句“变说了一句慰安他的 谎话”,“我”为啥要说“谎话”?
这是善意的谎言,既是在安慰藤野先生, 也是在掩饰“我”内心的不安。
第36自然段“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 中,“竟”字流露出“我”的什么感情?
“竟” 流露出“我”无限愧疚之情。
Page 45
精读第38段,“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 感情?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 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 不仁。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 其沉痛的情感。“酒醉似的喝彩”原指日本 学生看到中国人被枪毙时兴高采烈的表现.句 中的“他们”指麻木的中国人.
Page 40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