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园林专业)

合集下载

【农学课件】《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园林专业)

【农学课件】《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园林专业)

【农学课件】《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园林专业)《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2014228适用专业:园林课程性质:限定选修课开课学期:总学时:40教学时数:30/10一、编写说明1、课程简介土壤肥料学包括土壤学和肥料学两部分。

土壤学主要讲解土壤的物质组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形成、分类、分布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肥料学主要讲解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主要植物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化学肥料的成分和性质、化肥施入土壤后的变化规律及有效施用方法。

另外也介绍有机物料的性质及施用方法。

2、地位和任务土壤肥料学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园林植物栽培的基础。

3、总体要求掌握土壤的组成物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了解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植物营养原理及氮、磷、钾元素的生理功能和氮、磷、钾化肥的性质及施用知识,了解微量元素肥料、复合肥料的作用,了解主要有机肥料的性质及施用技术。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5、修订的依据二、教学大纲内容第1章绪论 Introduction1、教学目的:介绍课程基本情况、重要性、发展概况及主要研究内容。

2、教学内容:(1)土壤、肥料的重要性。

(2)土壤、土壤肥力、肥料的概念。

(3)土壤肥料学的发展概况。

(3)土壤肥料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3、本章的基本要求:(1)了解土壤、肥料的重要性。

(2)掌握土壤、土壤肥力、肥料的概念。

(3)了解土壤肥料学的发展情况。

4、教学重点与难点:土壤、土壤肥力的概念。

5、实验与实践内容:6、自学指导:第2章土壤的组成 soil component1、教学目的:学习土壤的物质组成,重点讲述矿物质和有机质的性质。

2、教学内容:(1)土壤矿物质:组成土壤的矿物质;岩石的类型;岩石的风化;土壤母质。

(2)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土壤有机质的腐质化过程);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和性质;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

3、本章的基本要求:(1)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

土壤肥料学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邹1.2 2016-2017学年第大纲

土壤肥料学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邹1.2 2016-2017学年第大纲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9933制定单位:艺术学院制定人(执笔人):邹宽生审核人:周玉卿制定(或修订)时间:2017年2月18日江西财经大学教务处《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本课程大纲是学校本科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编制的。

二、教学时数分配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第1章自然土壤的形成【目的要求】掌握主要造岩矿物和常见岩石识别及风化特点;掌握风化作用的概念、类型及其产物,土壤母质的含义及各种母质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了解土壤成土因素的含义和内容,掌握土壤形成的实质;掌握自然土壤的剖面基本构型。

§1.1 自然土壤的形成基础§1.2 自然土壤的形成及土体构型第2章植物营养概述【目的要求】了解植物营养学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植物营养科学的发展前沿、动态和植物营养学发展历史等,掌握植物营养的基本概念、植物营养学的范畴及其主要的研究方法【重点难点】植物营养学的范畴及其主要研究方法§2.1 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2.2 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2.3 植物营养学的范畴及其主要的研究方法第三章植物的营养元素和养分吸收【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概念、种类和作用,掌握营养元素失调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及其有效性;元素的再吸收与利用【重点难点】大量营养元素氮、磷、钾;微量营养元素硼、钼、锌、铁;营养元素缺乏与缺素症状的相关性;植物吸收养分的机理§3.1 植物的组成成分§3.2 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3.3 植物的有益元素§3.4 植物根系的营养特性§3.5 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3.6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因素§3.7 植物叶部对养分的吸收§3.8 植物的营养特性与施肥方法第四章植物体内养分的运输和分配【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同学们了解植物体内养分运输和分配的重要性、养分运输与体内的养分循环和再利用的关系,掌握养分运输的概念、方式、机理等【重点难点】养分的短距离运输和长距离运输的概念;养分运输的机理§4.1 养分的短距离运输§4.2 养分的长距离运输§4.3 植物体内养分的循环§4.4 养分的再利用第五章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的概念、根系生长和根际状况与养分的生物有效性的关系【重点难点】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的概念、根系和根际与养分的生物有效性;养分的强度因素和容量因素§5.1 土壤有效养分概述§5.2 土壤养分的化学有效性§5.3 土壤养分的空间有效性§5.4 根系生长与养分有效性§5.5 植物根际养分的有效性第六章矿质养分与植物产量、品质的关系【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养分效应曲线及其矿质营养对源-库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重点难点】养分效应曲线§6.1 矿质养分与植物生长§6.2 源-库关系与产量§6.3 矿质营养对源-库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6.4 矿质营养与品质的关系第七章植物对逆境土壤的适应性【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逆境土壤的重要障碍因子;主要障碍因子对植物的危害;植物对逆境的适应性反应【重点难点】植物对逆境土壤的适应性机理§7.1 概述§7.2 酸性土壤中的毒害因子和植物的适应机理§7.3 石灰性土壤的障碍因子和植物的适应性机理§7.4 盐土中的毒害因子及植物的适应机理§7.5 淹水植物的营养特性及其适应机理§7.6 重金属污染土壤与植物的生长第八章植物营养的基因型差异【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植物营养遗传学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重点难点】植物营养遗传改良的基因工程技术§8.1 植物营养性状的基因型差异§8.2 植物养分效率差异的生理学和遗传学基础§8.3 植物营养遗传特性的改良途径第九章植物氮素营养与氮肥【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同学们了解氮肥的生产和施用对国民经济和人类健康的重大影响,掌握常用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技术、氮肥的合理分配和施用等【重点难点】氮肥利用率的概念及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氮肥合理施用量的确定§9.1 植物的氮素营养§9.2 土壤中的氮素及其转化§9.3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9.4 氮肥施用对环境的影响§9.5 氮肥的合理分配和施用第10章植物磷素营养与磷肥【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同学们了解磷肥生产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磷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技术、磷肥的合理分配和施用等【重点难点】磷肥的种类、特性和施用;磷肥利用率的概念及提高磷肥利用率的途径§10.1 植物的磷素营养§10.2 土壤中的磷素及其转化§10.3 磷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10.4 磷肥施用对环境的影响§10.5 磷肥的合理分配与施用第11章植物钾素营养与钾肥【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同学们了解合理施用钾肥的重要意义、钾素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掌握常用钾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技术、钾肥的合理分配和施用等【重点难点】钾肥的种类、特性和施用;钾肥利用率的概念及提高钾肥利用率的途径§11.1 植物的钾素营养§11.2 土壤中钾的形态和转化§11.3 钾肥的种类、性质及施用§11.4 钾肥的合理分配和施用第12章钙镁硫营养与钙镁硫肥【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同学们了解钙、镁、硫、硅肥和稀土农用制品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掌握钙、镁、硫、硅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技术等【重点难点】硫肥硅肥§12.1 植物的钙、镁、硫、硅营养§12.2 钙、镁、硫、硅肥种类及其施用技术第13章微量营养元素与微料【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同学们了解土壤中微量元素的转化对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掌握微量元素肥料有效施用的基本原则、主要微肥料的种类、性质和施用等【重点难点】微量元素肥料在土壤中的转化;微量元素肥料的有效施用§13.1 植物的微量元素营养§13.2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形态和转化§13.3 微量元素肥料的种类、性质和合理施用第14章复混肥料【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同学们了解复混肥料的意义和发展方向、复混肥料配方的制订、复混肥料的生产工艺等,掌握合理施用复混肥料的基本原则和常用复混肥料的种类、性质和合理施用技术等【重点难点】复混肥料配方的制订;合理施用复混肥料的基本原则§14.1 复混肥料及其发展动向§14.2 复合肥料的主要品种和性质§14.3 混合肥料的剂型、品种和配制§14.4复混肥料的肥效与施用。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园林专业)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园林专业)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园林课程性质:限定必修课开课学期:第三学期总学时:90教学时数:45/45一、编写说明1、课程简介土壤肥料学包括土壤学和肥料学两部分。

土壤学主要讲解土壤的物质组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形成、分类、分布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肥料学主要讲解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主要植物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化学肥料的成分和性质、化肥施入土壤后的变化规律及有效施用方法。

另外也介绍有机物料的性质及施用方法。

2、地位和任务土壤肥料学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园林植物栽培的基础。

3、总体要求掌握土壤的组成物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了解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植物营养原理及氮、磷、钾元素的生理功能和氮、磷、钾化肥的性质及施用知识,了解微量元素肥料、复合肥料的作用,了解主要有机肥料的性质及施用技术。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土壤肥料学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二、教学大纲内容第1章绪论Introduction1、教学目的:介绍课程基本情况、重要性、发展概况及主要研究内容。

2、教学内容:(1)土壤、肥料的重要性。

(2)土壤、土壤肥力、肥料的概念。

(3)土壤肥料学的发展概况。

(3)土壤肥料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3、本章的基本要求:(1)了解土壤、肥料的重要性。

(2)掌握土壤、土壤肥力、肥料的概念。

(3)了解土壤肥料学的发展情况。

4、教学重点与难点:土壤、土壤肥力的概念。

5、实验与实践内容:6、自学指导:第2章土壤的组成soil component1、教学目的:学习土壤的物质组成,重点讲述矿物质和有机质的性质。

2、教学内容:(1)土壤矿物质:组成土壤的矿物质;岩石的类型;岩石的风化;土壤母质。

(2)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土壤有机质的腐质化过程);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和性质;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

3、本章的基本要求:(1)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1、土壤粒级的概念、分级标准、不同粒级土粒的性质(一般掌握)
2、土壤质地类别、划分方法(卡制)(重点、难点)
3、不同质地土壤的生产特性(重点)
第三节 土壤有机质
一、目的和要求
掌握土壤有机质组成、分解与转化以及影响因素,土壤腐殖质的形成、性质,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和管理等内容。重点掌握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及影响因素,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与管理。让学生认识到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2、植物对养分(离子态和有机态)吸收的途径特点(一般掌握)
3、影响植物根系吸收养分的的因素。(重点、难点)
4、养分离子向根部迁移的途径。(重点)
第三节 植物的营养特性
一、目的和要求
了解植物营养的共性与个性,理解植物营养的遗传特性;掌握植物营养的阶段性及植物营养的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的概念。
二、主要内容与重点、难点
二、主要内容与重点、难点
1、复合肥料的概念(重点)
2、复合肥料与单质肥料相比具有的优点(重点)
3、复合肥料的种类和施用方法。(重点、难点)
4、稀土肥料和硅肥的性质及施用(一般掌握)
第六节 肥料管理
一、目的和要求
了解肥料与肥料混合、肥料与农药混合的原则和注意事项;掌握化肥的特性,合理进行化学肥料的运输和贮存。
二、主要内容与重点、难点
1、肥料与肥料混合的原则和注意事项(重点)
2、肥料与农药混合的原则和注意事项(一般掌握)
3、液体肥料的运输和贮存方法。(重点、难点)
4、固体肥料的运输和贮存方法(重点)
第七章 有机肥料(4学时)
第一节 概述
一、目的和要求
掌握有机肥料的种类和特点,主要还应掌握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一)性质与任务土壤肥料学是植保、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土壤肥料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学习各种植物栽培技术和合理施肥打下良好基础。

(二)目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学会鉴别、利用、培肥和改良土壤,掌握合理施肥的技术,为各种植物的丰产栽培奠定基础,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当地有关土壤肥料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总学时90学时,其中理论课68学时,实验实训课22学时。

(四)选用教材和参考书教材选用:《土壤肥料学通论》沈其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土壤肥料》宋志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土壤材料学》王荫槐主编,农业出版社参考书:《土壤学》黄昌勇主编,农业出版社《肥料学》毛知耘主编,农业出版社《土壤肥料学》(五)教学方法与考核本课程宜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课外习题和答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随着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逐渐增加和补充视听资料。

成绩考核应以笔试闭卷开始为主,结合平时实验实训及作业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二、学时分配表三、大纲正文绪论一、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二、土壤及土壤肥力三、土壤肥料科学发展概况四、2l世纪土壤肥料科学的任务及发展前景五、土壤学科体系、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一章土壤矿物质第一节岩石风化与土壤矿物质地壳的元素组成特点,成土的主要矿物、岩石,岩石风化类型。

第二节母质的性质和类型风化产物的新性质,风化产物的类型第三节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一、土壤矿物二、土壤矿物的化学组成掌握母质具有的复杂的矿物组成对土壤主要营养关系的供应特点。

第四节土壤的机械组成一、土壤粒级:粒级的概念及划分依据二、土壤质地:颗粒组成和质地概念及意义,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质地改良方法本章重点:土壤的矿物组成,粒级的概念及划分依据,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表现本章难点:土壤的矿物组成,粒级的划分依据,土壤质地的改良原理第二章土壤有机质第一节有机质的来源、类型、组成一、有机质来源及存在形态二、有机质的组成和性质三、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和性质第二节有机质的转化一、腐殖化和矿质化过程的概念二、影响有机质转化的因素第三节有机质的作用及调节一、有机质对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与有关条件二、有机质积累与调节原则本章重点: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和性质,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及其影响因素,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本章难点: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和性质,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第三章土壤的孔性、结构性和耕性第一节土壤孔性一、土壤密度、容重的概念二、孔隙的类型、性质及分布三、影响孔隙性的因素。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土壤肥料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土壤肥力的形成、变化规律及其与作物生长的关系,旨在培养学生对土壤肥力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合理施肥的方法和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二、课程目标1、掌握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土壤肥力的形成原理和土壤肥力的评价方法;2、了解作物对土壤肥力的需求及土壤肥力对作物生长的影响;3、掌握施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常用肥料的性质和施用技术;4、能够根据土壤类型、作物种类和生育时期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5、了解土壤污染的概念和防治方法,能够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 1.1 土壤肥力的定义和重要性 1.2 土壤肥力的构成因素 1.3 土壤肥力的评价方法第二章土壤肥力的形成原理 2.1 土壤的形成过程 2.2 土壤的基本性质及其对肥力的影响 2.3 土壤肥力的动态变化规律第三章作物对土壤肥力的需求及土壤肥力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3.1 作物对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的需求规律 3.2 土壤肥力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3.3 作物对土壤环境的适应性第四章施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1 施肥的概念和重要性 4.2 施肥原理和方法 4.3 肥料的性质和施用技术第五章土壤类型、作物种类和生育时期与施肥方案制定 5.1 不同土壤类型的肥力特点及施肥要求 5.2 不同作物对肥料的需求特点及施肥技术 5.3 作物的生育时期与施肥时机第六章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6.1 土壤污染的概念和类型 6.2 土壤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6.3 土壤污染的防治方法和措施四、教学形式1、课堂讲解:重点讲解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2、案例分析: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施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3、实验操作: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掌握土壤肥力的测定方法和施肥技术的操作技巧。

4、课堂讨论:针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思维能力。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农学、植保、园艺、林学本科专业适用)土壤与农业化学教研室二 O O 八年二月土壤肥料学(Soil and Fertilizer)课程编号:开课学期:第4学期本课程课内总学时(讲课):36本课程课外总学时(讲课):20实习周(天)数:学分:2一、教学对象本教学大纲适用于农学、植保、园艺、林学本科专业学生。

二、教学目的土壤肥料学是农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土壤物质组成、土壤物理和化学知识,合理高效利用土壤资源的原理、植物营养的原理、植物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营养、主要肥料的性质及施用等内容,是农业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与物理学、化学、生理生化、微生物学、农业气象、耕作学、农田水利、作物、果树、蔬菜栽培等其他课程有密切联系。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为学好各农学类专业课打好基础,学会应用课程知识解释和认识生产实践中与土壤植物营养及肥料有关的技术、生产现象及出现的问题,学习使用课程传授知识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利用土壤,合理使用肥料的研究方法,为农业生产及相关工作单位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三、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土壤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土壤物质组成,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分布规律、土壤分类、主要土壤类型及性质,主要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与应用。

植物营养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植物吸收养分的机理和营养特性。

施肥部分主要掌握施肥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合理施肥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且能因地制宜地订出合理施肥的技术措施。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36学时第1章土壤肥料学绪论(创新性内容 1学时)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土壤、土壤肥力和肥料的概念;土壤和肥料学的发展概况;土壤和植物营养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课程讲授中任课教师查阅各专业相关资料及文献,结合专业知识介绍本课程的重要性,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积极性。

第2章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8学时)2.1 土壤矿物质(2学时)2.1.1岩石的风化:地壳的化学组成;主要成土矿物和岩石性质;矿物岩石的风化;物理风化——温度、结冰、风、流水影响及物理风化特点;化学风化——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氧化作用,化学风化的特点;生物风华;土壤母质及类型。

(完整word版)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完整word版)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基本内容土壤肥料学时研究土壤、肥料和植物营养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通过了解土壤的组成和性质,土壤的形成、分类和分布,土壤管理,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无机肥料的成分、性质和施用,以及有机肥料的成分、性质和积制。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以提高土壤肥力为中心,研究土壤肥力发生发展的规律,了解各种养分对植物的作用,和植物对各种养分的需求,明确土壤、植株和肥料的关系。

掌握主要化肥和有机肥的性质、作用及其在土壤中的转化的关系和施用原则。

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学会经济用肥和科学施肥的原理和方法。

本课程教学应力求做到深度适当,结合我国生产实际,突出应用理论、应用技术的传授。

三、基本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全面、系统掌握土壤肥料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应用于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并使学生在科学的态度、严谨的研究方法方面得到训练。

教学中要求学生对肥料使用的方法、技术等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教材:《土壤肥料学》(全国高等农林专科统编教材),王荫槐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五、教学进度安排方案1、教学进度安排汇总表2、各章节教学目的要求及内容要点绪论教学内容:一、土壤肥料学的研究任务二、土壤与肥料科学的发展简史三、土壤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学要求:了解土壤肥料的发展历史,了解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得作用第一章土壤水分、空气、热量和养分状况教学内容:第一节土壤水分一、土壤水分的类型和性质二、土壤水分含量及其有效性三、土壤水分的能量状态四、土壤水分状况与植物生长的关系第二节土壤空气一、土壤空气的组成和特点二、土壤通气机制,土壤通气性的原理及有关指标三、土壤通气性与作物生产的关系第三节土壤热量状况一、土壤热量的三个来源二、土壤的热特性:热容量、导热性、保湿性三、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四、土壤温度与植物生长的关系第四节土壤养分状况一、土壤养分的形态及有效性二、土壤养分的供应性能三、土壤养分的移动教学要求:重点掌握土壤水分、空气、热量、养分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2014228适用专业:园林课程性质:限定选修课开课学期:总学时:40教学时数:30/10一、编写说明1、课程简介土壤肥料学包括土壤学和肥料学两部分。

土壤学主要讲解土壤的物质组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形成、分类、分布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肥料学主要讲解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主要植物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化学肥料的成分和性质、化肥施入土壤后的变化规律及有效施用方法。

另外也介绍有机物料的性质及施用方法。

2、地位和任务土壤肥料学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园林植物栽培的基础。

3、总体要求掌握土壤的组成物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了解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植物营养原理及氮、磷、钾元素的生理功能和氮、磷、钾化肥的性质及施用知识,了解微量元素肥料、复合肥料的作用,了解主要有机肥料的性质及施用技术。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5、修订的依据二、教学大纲内容第1章绪论Introduction1、教学目的:介绍课程基本情况、重要性、发展概况及主要研究内容。

2、教学内容:(1)土壤、肥料的重要性。

(2)土壤、土壤肥力、肥料的概念。

(3)土壤肥料学的发展概况。

(3)土壤肥料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3、本章的基本要求:(1)了解土壤、肥料的重要性。

(2)掌握土壤、土壤肥力、肥料的概念。

(3)了解土壤肥料学的发展情况。

4、教学重点与难点:土壤、土壤肥力的概念。

5、实验与实践内容:6、自学指导:第2章土壤的组成soil component1、教学目的:学习土壤的物质组成,重点讲述矿物质和有机质的性质。

2、教学内容:(1)土壤矿物质:组成土壤的矿物质;岩石的类型;岩石的风化;土壤母质。

(2)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土壤有机质的腐质化过程);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和性质;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

3、本章的基本要求:(1)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

(2)掌握矿物质的成分和性质,重点了解土壤中次生矿物的类型、组成及特性。

(3)掌握土壤母质的来源及特点。

(4)掌握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及条件。

(5)了解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和性质。

4、教学重点与难点:(1)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2)土壤母质的来源和特点。

(3)有机质在土壤中的变化规律和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5、实验与实践内容:6、自学指导:第3章土壤的物理性质soil physical property1、教学目的:学习土壤质地、孔性、结构性、宜耕性、水分、空气、热状况的基本知识。

2、教学内容:(1)土粒分级和土壤质地(2)土壤孔性(3)土壤结构性(4)土壤物理机械性和耕性(5)土壤水分(6)土壤空气(7)土壤热量状况3、本章的基本要求:(1)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

(2)掌握土粒分级标准和土壤质地分类标准,了解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3)掌握土壤孔隙的类型及其特性。

(4)了解各种土壤结构体的特性,重点掌握土壤团粒结构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5)了解土壤物理机械性和耕性及改善土壤耕性措施。

(6)了解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和表示方式,重点掌握土壤水分的类型及其有效性。

(7)了解土壤水分运动的特点。

(8)了解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及对作物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9)了解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因素。

4、教学重点与难点:(1)土粒分级和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2)土壤孔隙度相关的计算;(3)土壤水分形态学观点的相关概念;(4)土壤水分的运动。

5、实验与实践内容:(1)土壤容重、比重的测定和孔隙度的计算(2)土壤吸湿水含量的测定6、自学指导:第4章土壤的化学性质soil chemical property1、教学目的:学习土壤的胶体性、吸附性、酸碱性、氧化还原性。

2、教学内容:(1)土壤胶体。

(2)土壤吸收性能。

(3)土壤酸碱性和缓冲性。

(4)土壤氧化还原性。

3、本章的基本要求:(1)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2)了解土壤胶体类型及其基本性质(3)重点掌握土壤的离子交换与吸附的特征及其与土壤供肥能力的关系(4)了解土壤酸的类型及其特性,了解土壤的缓冲作用(5)掌握土壤反应与肥力的关系4、教学重点与难点:(1)土壤阳离子交换吸收性能与土壤供肥性。

(2)土壤反应与土壤肥力。

5、实验与实践内容:土壤pH测定6、自学指导:第5章土壤的形成、分类和分布soil 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distribution1、教学目的:学习土壤的形成过程、主要土壤类型的性质、土壤分布规律性知识。

2、教学内容:(1)土壤统一形成学说。

(2)主要成土过程。

(3)土壤剖面的发育。

(4)土壤分类。

(5)土壤分布的规律性。

(6)我国主要土壤类型。

3、本章的基本要求:(1)掌握土壤统一形成学说的基本内容,了解成土过程和土壤剖面。

(2)了解我国主要土壤分类制。

了解我国主要土壤类型。

(3)掌握土壤分布的规律性。

4、教学重点与难点:土壤统一形成学说、土壤剖面、土壤分类系统。

5、实验与实践内容:6、自学指导:第6章植物营养plant nutrition1、教学目的:学习植物营养原理。

2、教学内容:(1)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2)植物的根部营养。

(3)植物的叶部营养。

(4)植物营养的阶段性。

3、本章的基本要求:(1)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

(2)了解作物体内营养元素的组成成分及其特点。

(3)掌握必需营养元素的一般功能。

(4)掌握根系吸收养分的特点和影响因素,重点掌握养分进入细胞的途径和机理,以及养分在作物体内的运输和分配的规律性。

(5)重点掌握作物吸收养分的关键时期。

(6)了解作物根外营养的重要性。

4、教学重点与难点:(1)16种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2)根系吸收养分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3)作物吸收养分的关键时期。

5、实验与实践内容:6、自学指导:第7章化学肥料fertilizer1、教学目的:学习植物各种营养元素对植物的作用、化肥的性质、施到土壤中的变化及合理施用技术。

2、教学内容:(1)植物体内氮的作用、氮肥的性质及施用。

(2)植物体内磷的作用、磷肥的性质及施用。

(3)植物体内钾的作用、钾肥的性质及施用。

(4)微量元素的作用及施用。

(5)复合肥料的性质及施用。

3、本章的基本要求:(1)掌握主要营养元素对植物的营养功能。

(2)掌握常见化肥的性质及施用技术。

4、教学重点与难点:(1)主要营养元素对植物的营养功能。

(2)常见化肥的性质及施用技术。

5、实验与实践内容:(1)土壤速效磷的测定(2)土壤速效钾的测定6、自学指导:第8章有机肥料organic manure1、教学目的:学习有机肥料的分类、作用及主要有机肥料的性质和施用技术。

2、教学内容:(1)有机肥料的分类和培肥改土作用。

(2)粪尿肥。

(3)堆肥。

(4)泥炭和腐殖酸类肥料。

3、本章的基本要求:(1)掌握有机肥料的培肥改土作用。

(2)了解粪尿肥的性质及施用技术。

(3)掌握泥炭的分类、性质。

(4)掌握腐殖酸类肥料的性质及施用。

4、教学重点与难点:(1)有机肥料的分类和作用。

(2)泥炭的分类、性质。

(3)腐殖酸类肥料的性质及施用。

5、实验与实践内容:6、自学指导:第9章园林植物的合理施肥1、教学目的:学习园林植物的营养和吸收特点,学习肥料保存及合理施用技术。

2、教学内容:(1)园林植物的营养和吸收特点。

(2)影响施肥的因素分析。

(3)肥料的混合与保存。

3、本章的基本要求:(1)掌握园林植物的营养和吸收特点。

(2)掌握环境因素与合理施肥的关系。

(3)了解肥料保存的基本知识。

4、教学重点与难点:环境因素与合理施肥的关系。

5、实验与实践内容:6、自学指导:三、教学时数的分配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表实验课内容与学时分配实习内容与安排四、主要参考书目[1] 关连珠主编. (高等院校教材)土壤肥料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年5月第1版[2] 金为民主编. (21世纪农业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土壤肥料.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年8月第1版[3] 北京市园林学校主编. (全国园林技工学校教材)土壤与肥料学.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年3月第1版[4] 上海市园林学校主编. (中等园林职业技术用书)园林土壤肥料学.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五、主要编写人员蔡德利张兴梅辛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