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核
2014年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答:错误:(1)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完成了土地改革之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矛盾。
(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由于消灭了资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已经解决。
(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的矛盾。
2.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答:正确。
所谓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主要是指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具体表现在:(1)人类社会产生的过程是物质过程,即劳动在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依赖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人类社会生活本质上是物质生活过程。
(3)人类社会发展同自然界一样,有其内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的结合点,就在于一切从实际出发。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决不能停留在对马克思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不能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扭曲的认识上,不能停留在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上。
邓小平在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中一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作出了两大历史性贡献。
一是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是成功地找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试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答:错。
因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被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作为剥削阶级的民族资产阶级已经被消灭,资产阶级分子已经被改造或者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答:答:对;这是马克思对社会发展规律客观性的科学论断。
他说:“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
”其含义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类似于自然界的性质,同样具有不依人的意识、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这是因为:第一: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是整个物质世界的高级的运动形式的存形式。
它是自然界长期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特殊的高度复杂的物质技能体系,它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它必然同自然界一样有其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二:物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并最终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决定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必然方向和趋势。
只要我们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就可以发现社会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形态。
第三:社会形态的发展也同自然界一样,不是杂乱无章、纯粹偶然事件的堆积,而是有其依次更替的基本秩序。
这就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更替递进的自然历史过程,或五大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自然历史过程。
违背了社会规律,必然导致实践活动的挫折和失败。
第四:社会发展是由许多相互冲突的单个人的意志构成的“总的合力”作用的客观结果,不依个人的主观动机、意志和目的为转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作业考核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作业考核满分:40分一、辨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可能有两个:一是资本主义前途,二是社会主义前途。
答:错。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只有一个,是社会主义前途。
2、“一国两制”的内容就是一个国家并列存的在两种制度。
答:1.一国两制,指的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其基本内容是:(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
(3)实行“一国两制”。
在统一的中国境内,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
(4)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
(5)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的方针,在一个中国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2.可见,“一国两制”的内容并不是一个国家并列存的在两种制度。
题目的观点混淆了两种制度的主次区别,所以是错误的。
二、分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试述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现实启示。
答: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简要地说,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这两个革命的性质不同,而又紧密衔接。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发生过错误的倾向。
回顾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过程,总结历史教训和历史经验,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现实启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革命,都已经成为过去。
今天,我们回顾中国革命的历史过程,回顾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过程,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现实启示。
第一、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期末作业考核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
期末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答:错。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被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作为剥削阶级的民族资产阶级已经被消灭,资产阶级分子已经被改造或者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答:正确。
所谓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就是指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既是一个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物质发展过程,也是一个有规律的、辩证的、历史发展过程.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正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形成了人类历史的规律,社会历史规律的实现也必须通过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既然如此,人类历史的发展怎么会用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在方面加以说明.第一,每一代人开始在社会上生活时,所遇到的都是现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任何人都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每一代人遇到什么样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不依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他们必须把前人活动的终点作为自己活动的起点.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答:错。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邓小平的贡献在于他不仅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条党的思想路线,而且还进一步把它具体融会贯通为一个可以评价的有机整体,这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其中,从实际出发是前提,实事求是是核心,理论联系实际是必然要求,实践检验是保证。
这样,就把实事求是原则展开为一个系统化、有序化地过程,保证了人的认识和实践的科学性。
奥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作业
期末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1.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2. 敌我之间的矛盾、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3.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4. 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其内容主要是:(1)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客观的物质体系.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2)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也是一个客观的物质运动过程,是一个特殊的物质实体和物质运动形式,其物质承担者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过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尺度.(3)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社会基本矛盾不断运动和发展的历史;人类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就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表现.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在理论上最大的贡献就是不要在探讨姓资还是姓社的理论模式问题.他结束了文革以后中国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认识不清的问题.一种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是因为它有先进的生产力,能使生活更加的进步.所以社会主义之所以被相信会代替资本主义,是因为在社会主义的环境中生产力能被大大的解放.如果一直探讨社会主义的模式,认为多种所有制经济是走资本主义路线,我们就不能发展.如果不能发展生产力,那么什么社会制度也不会被认可.邓小平的最带贡献就在于此,认定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鼓励大家大胆去做,解放思想.这是我们从1958年大跃进开始到1976年文革结束的思想理论错误得到改正,改革开放,走向新的路程.在大家迷茫的时候,1992年的南巡讲话,坚定地大家发展的信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阐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令中国抓住了发展的大好机会.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为什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东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15秋在线作业3满分答案(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15秋在线作业3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
1.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快捷的全球信息,但互联网本身还不完善,网上充斥着大量的垃圾信息和一些病毒数据,给人们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一些邪教组织、贩毒集团、黑社会势力也在利用这一新的传煤手段进行新的犯罪活动。
这说明
A. 新事物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B.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互联网也不例外
C.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积极和消极的对立统一
D. 矛盾双方的转化总是在无条件地进行着,否则就不会有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正确答案:B满分:4分
2.“我们现在虽说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
”这说明
A. 我国实际上还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B. 我国搞的社会主义事实上是在补资本主义的课
C. 我国的生产力不发达,还没有摆脱贫困,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D. 我国还严重地存在着封建残余、小生产习惯势力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正确答案:C满分:4分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正确答案:A满分:4分得分:4
4.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贡献在于
A. 提出实事求是
B. 强调解放思想
C. 提出理论联系实际
D. 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正确答案:B满分:4分得分:4
5.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是:
A. 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
东师2015年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核参考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有的时期采取联合政策,有的时期采取斗争政策。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
不是有的时期联合,有的时期斗争,而是同时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因为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所以应该联合它,又因为这个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所以应该对它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进行斗争。
只联合不斗争,或只斗争不联合,都是错误的。
2、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答:这种说法正确。
(1)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了认识论,认为主体是具有社会性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客体是进入人的实践活动领域并和主体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主体和客体之间不仅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而且首先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因此认识是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主体在反映客体过程中具有目的性、选择性、创造性、深刻性等特点。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还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科学地说明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因此,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3、邓小平理论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为什么改革,怎样改革?答:这种说法不正确。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邓小平同志多次告诫人们,我们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犹疑和困惑,归根到底都是在于对这两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2017年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核及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 分一、辩析题(每题10 分,共30 分)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答:错。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被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作为剥削阶级的民族资产阶级已经被消灭,资产阶级分子已经被改造或者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答:正确。
所谓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主要指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具体表现在:(1)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是物质过程,即,劳动在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依赖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人类社会生活本质上是物质生活过程;(3)人类社会发展同自然界一样,有其内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答:正确。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的结合点,就在于一切从实际出发。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绝不能停留在对马克思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不能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是扭曲的认识上,不能停留在哪些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上。
邓小平在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中一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做出了两大历史贡献。
一是科学的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是成功的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二、简答题(每题10 分,共30 分)1.为什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答:( 1)革命的性质主要是由革命的任务决定的。
2017年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答:(1)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完成了土地改革之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矛盾。
(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由于消灭了资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已经解决。
(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的矛盾。
2.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答:正确。
所谓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主要是指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具体表现在:1)人类社会产生的过程是物质过程,即劳动在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依赖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人类社会生活本质上是物质生活过程。
3)人类社会发展同自然界一样,有其内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的结合点,就在于一切从实际出发。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决不能停留在对马克思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不能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扭曲的认识上,不能停留在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上。
邓小平在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中一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作出了两大历史性贡献。
一是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是成功地找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为什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答:(1)革命的性质主要是由革命的任务决定的。
东师2018年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高起专》期末考核(满分)
------------------------------------------------------------------------------------------------------------------------------ 期末作业考核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
满分100分
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2、人类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
3、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3、“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涵义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三、分析题(第1题10分,第2、3题每题15分,共40分)
1、试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的含义及坚持这个原则的重要性。
2、论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统一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3、如何正确认识邓小平所说的“两个没有完全搞清楚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含答案资料
期末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答:错误。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的矛盾。
2.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答:正确3.理论的精髓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答:错误。
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为什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XX主义革命?答:(1)革命的性质主要是由革命的任务决定的。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不反对一般的资本主义。
(3)这个革命的目的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一个独立的、XX的社会制度,而不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因此,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XX主义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2.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答: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正是事物的内部矛盾运动,决定自然、社会各种事物的存在,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
唯物辩证法肯定内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并不否认外部矛盾(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它认为,内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内部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性、基本趋势和方向。
外因可以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
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具体要通过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的作用表现出来。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处于矛盾统一体中,提供事物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核答案(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核答案(4)期末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答:民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的同盟军。
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阶段。
一方面,他们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因而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另一方面,他们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一定的联系,因而反帝反封建不彻底,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重性,决定他们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在另一时期有离开革命的危险。
另外,由于中国的大资产阶级(或称官僚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是分属于不同的帝国主义的,因此,当革命主要是反对某一帝国主义的时候,属于别的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则有可能参加反对这一帝国主义的斗争,从而成为革命的暂时同盟者。
2、人类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
答:是人类活动的两大目标。
真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价值是客观事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
真理和价值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即凡是真理必有价值,凡有价值的东西应不与真理相悖。
但真理与价值又是有区别的,它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真理强调的是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的一致,价值则强调客观攀物满足人的需要的特点,而人的需要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满足人的不合理需要的这类事物所体现的价值,与真理常常是相悖的。
只有通过正确反映对象并能动地改造对象以满足人的需要,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甚至是最高价值,才能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真理与价值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3、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答: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决定的。
东师2017年春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
满分100分
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2.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为什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2.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什么是“三权分立”?为什么说它不适合我国国情?
三、分析题(第1题10分,第2、3题每题15分,共40分)
1.毛泽东怎样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有何现实意义?(10分)2.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关系。
(15分)
3.如何认识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5分)。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及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及答案1. 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A. 运动的观点B. 矛盾的观点C. 联系的观点D. 变化的观点E. 发展的观点【答案】C, E【解析】2. 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分别是A. 否定是联系的环节B. 否定是发展的环节C. 否定与肯定绝对对立D. 否定是由外力椎动的E. 否定中不包含肯定【答案】A, B【解析】3.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不需要由科学的长期发展来证明。
A. 错误B. 正确【答案】A【解析】4. 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A. 错误B. 正确【答案】B【解析】5. 静止是A. 是运动的对立面B.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C. 静止就是绝对不动D. 不存在静止【答案】B【解析】6. 对人民内部的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应民主和专政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
A. 错误B. 正确【答案】A【解析】7.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思想之所以是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根据,是因为这个思想指明了A. 统一战线的重要性B. 统一战线的广泛性C. 统一战线的长期性D. 统一战线的复杂性E. 统一战线的目标性【答案】A, B, C【解析】8. 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观点是A. 辩证否定的观点B. 扬弃的观点C. 肯定一切的观点D. 承认否定之中有肯定的观点E. 否定一切的观点【答案】A, B, D【解析】9. 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A. 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B. 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C. 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 实行“斗争——团结——提高”的方针【答案】A【解析】10.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A. 民主集中制B. 理论联系实际C. 密切联系群众D. 批评和自我批评E.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答案】B, C, D【解析】11. 认识事物的量的意义在于A. 它是认识事物的开始和认识事物质的前提B. 它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C. 它对事物做出数量分析,使人们做到胸中有数D. 它是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E. 它能把同质的事物区分开来【答案】A, B, C, E【解析】12.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有A.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B.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C. 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E.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答案】A, B, C, D【解析】13. 产生香港问题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拓展香港界址专条》D. 《马关条约》E. 《友好通商条约》【答案】A, B, C【解析】14. 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A. 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精神B. 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与意识C. 把世界的本原归于上帝创造的D. 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答案】D【解析】15. 相对静止是是理解运动、度量运动的条件。
东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15秋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15秋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 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 从建国到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
D. 从社会主义改造到小康社会
正确答案:A满分:4分得分:4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运动的绝对性
B. 客观实在性
C. 可知性
D. 矛盾性
正确答案:B满分:4分得分:4
3.全行业公私合营前的赎买形式是:
A. 利润分配
B. 按劳分配
C. 定息
D. 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
正确答案:A满分:4分得分:4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
A. 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B. 客观事物的本性和人的特点决定的
C. 自然的本性和社会的特点决定的
D. 社会的本性和真理的特点决定的
正确答案:A满分:4分得分:4
5.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是
A. 唯物主义观点
B. 唯心主义观点
C. 折中主义观点
D. 辩证法观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含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满分100分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答:错误。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的矛盾。
2.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答:正确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答:错误。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为什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答:(1)革命的性质主要是由革命的任务决定的。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不反对一般的资本主义。
(3)这个革命的目的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的社会制度,而不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因此,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2.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答: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正是事物的内部矛盾运动,决定自然、社会各种事物的存在,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
唯物辩证法肯定内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并不否认外部矛盾(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它认为,内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内部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性、基本趋势和方向。
外因可以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
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具体要通过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的作用表现出来。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处于矛盾统一体中,提供事物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选择题
一.选择题49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战略策略方针是9 .价格体系包括B.不同种商品的比价C.同种商品的差价)⒈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D 中共第七大D、不要四面出击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的内容有:()⒉ 中国共产党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的基本政策是 B 又联50 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方针是 C 洋为中用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合又斗争51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C 运动B、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⒊ 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 A 战争52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C、民族工商业 D 、发展生产,繁荣经济⒋ 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B 国家资本主义53.感觉、知觉、表象是B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11.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优良作风有:⒌ 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必须实行的正确方针是( C 百花齐放,54 生产方式是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百家争鸣)55 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国家政权 B 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C 、自我批评的作风6 .在认识论上,‘跟着感觉走’是( A 经验论观点)56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是指 B 公有资产组织形式经营方式D、谦逊、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E、艰苦奋斗的作风7. 质和事物的存在是 B 直接同一的57.当今的时代主题是 B 和平与发展)12.国家资本主义的低级形式有:()8.社会运动的物质基础是 C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58.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A.政企分开)D、委托经销代销E、个别企业公私合营9 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 B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59.邓小平理论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B.什么是社会主义?13.下列成语说明量变与质变关系的有()10. 生产力所体现的是 B 人和自然的关系怎样建设社会主义)A、防微杜渐 C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D 、水滴石穿1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 A 与时俱进60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D 为人民服务14.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关系是()12消灭剥削的基本物质条件是 C 生产力高度发展61 毛泽东思想产生实践条件是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A、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13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 B 发展生产力)62.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D、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C、 . 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1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 A 对资源配置起基阶级的联合专政D、 .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和方面础作用63.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建立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根据是:E、一些真理是绝对真理,另外一些真理是相对真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答案
、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40 分。
)得分:40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 人类知识旳总汇B.有关世界观旳学说C.有关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旳科学D.有关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特殊规律旳科学对旳答案:C 满分:4 分得分:42. 1956年8月毛泽东还在同音乐工作者旳谈话中,阐明了看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成果应坚持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旳方针B.“向科学进军”C.“古为今用、洋为中用”D.科学技术是第毕生产力对旳答案:C 满分:4分得分:43. 第一次对实事求是旳含义作了科学旳解释是在A. 《反对本本主义》B. 《新民主主义论》C. 《〈共产党人〉发刊词》D. 《改造我们旳学习》对旳答案:D 满分:4 分得分:4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国务院C. 最高人民法院D.检察院对旳答案:A满分:4分得分:4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A. 对资源配备起基础性作用B.能保证经济总量平衡C. 可实现经济构造旳平衡D. 保障社会公平对旳答案:A 满分:4分得分:46. 觉得万物是由“四大”(地、水、火、风)构成旳学说属于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 朴素唯物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对旳答案:B满分:4 分得分:47.意识旳反作用或能动性,从主线上说是A. 对客观世界旳改造B. 对客观世界旳反映C. 对人类自身旳改造D. 对旳发挥意识旳主观能动性对旳答案:B 满分:4分得分:48. 事物联系旳多样性规定我们A.用联系旳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旳孤立观点看问题B.从客观事物固有旳联系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联系C.对不同旳联系进行具体分析,避免简朴化D. 一切活动必须建立在尊重客观条件、具体分析条件旳基础之上,切忌不顾客观条件、盲目蛮干对旳答案:C 满分:4 分得分:49. 邓小平觉得,中国解决所有问题旳核心是A. 稳定旳国内政治环境B. 四项基本原则C. 和平安定旳国际环境D.自己旳发展对旳答案:D 满分:4 分得分:410.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及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国完毕后来,国内重要矛盾是:A. 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之间旳矛盾B. 工人阶级和官僚资本之间旳矛盾C.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旳矛盾D. 官僚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旳矛盾对旳答案:C 满分:4 分得分:41. 概念、判断、推理是A. 反映论旳三种形式B.理性结识旳三种形式C. 感性结识旳三种形式D. 人类意识旳三种形式对旳答案:B 满分:4 分得分:42. 毛泽东在正式提出了摸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旳任务是在A. 《论十大关系》B. 《有关对旳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旳问题》C. 《有关领导措施旳若干问题》D.《有关建国以来党旳若干历史问题旳决策》对旳答案:A 满分:4 分得分:43. 社会发展旳主线动力是A. 人口因素B. 地理环境C. 社会基本矛盾D. 科学技术对旳答案:C满分:4 分得分:44. 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个概念,并向全党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旳伟大任务是在A. 三届三中全会B. 四届四中全会C. 五届五中全会D.六届六中全会对旳答案:D 满分:4 分得分:4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规定A.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为补充B.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C. 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为补充D. 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对旳答案:B 满分:4 分得分:46. 世界统一问题,从主线上说来,就是要回答A. 物质是不是多样性统一B. 物质和意识是不是统一旳C. 意识是不是独立旳D. 意识是不是能反映物质对旳答案:B 满分:4 分得分:4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考核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
满分100分
一、辩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有的时期采取联合政策,有的时期采取斗争政策。
答:错误。
不是有的时期联合,有的时期斗争,而是同时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因为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所以应该联合它,又因为这个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所以应该对它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进行斗争。
只联合不斗争,或只斗争不联合,都是错误的。
2、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答:正确。
1)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了认识论,认为主体是具有社会性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客体是进入人的实践活动领域并和主体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主体和客体之间不仅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而且首先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因此认识是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主体在反映客体过程中具有目的性、选择性、创造性、深刻性等特点。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还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科学地说明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因此,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3、邓小平理论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为什么改革,怎样改革?
答:错误。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邓小平同志多次告诫人们,我们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犹疑和困惑,归根到底都是在于对这两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答: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
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
敌我矛盾是在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的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
解决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的这
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专政和民主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
2、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首先表现在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并通过对生产力诸要素的作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创造物质文明,推动社会进步。
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知识体系。
科学作为观念形态,虽然不是生产力的独立构成要素,但科学能够渗透到生产力的各要素中,成为生产力诸要素的灵魂,从而物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首先,科学为劳动者所掌握,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能力。
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包括体力和智力两部分。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劳动者的质量往往主要取决于劳动者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
其次,科学技术物化为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的变革和创新,从根本上说就是科学技术物化的结果。
科学通过技术更新生产工具,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再次,科学技术能够改变劳动对象的状况,扩大生产劳动的范围。
科技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自然物成为劳动对象,使更多的人类创造的全新材料成为劳动对象。
这就使劳动范围大大扩展。
最后,科学应用于生产过程管理,能够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只有依靠科学知识进行生产管理,使人力和物力得到最佳结合,才能形成现实的高速发展的生产力。
3、简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内涵。
答: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三、分析题(第1题10分,第2、3题每题15分,共40分)
1、为什么说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发展?
答:(1)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必须分为两步,第一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可见,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是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2)建国后,我们具备了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条件:我们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居于领导地位的国营经济;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
(3)中国革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从1953年到1956年,按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我国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论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辨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答: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有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其二,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过程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虽然二者有区别,是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和方面;但是,二者又是统一的。
它们的统一表现在:第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联结、相互渗透。
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颗粒;另一方面,绝对之中也有相对,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第二,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转化。
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总之,从真理的两重性看,任何真理既有绝对性一面,又有相对性一面;从真理的发展上看,任何真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
掌握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原理有重要意义:首先,这一原理是批判形而上学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思想武器。
绝对主义者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相对主义者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它们都割裂了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关系。
其次,这一原理指导我们树立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客观真理也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
因而,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要坚持又需要发展。
3、“一国两制”构想的客观依据是什么?
答:首先,“一国两制”构想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来的。
存在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就是中国的实际。
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既要有利于保持这些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又要有利于改革和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根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
解决问题的出路是尊重历史,尊重实际,谁也不吃掉谁,实行“一国两制”。
中国主体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同时容许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
使统一后的香港、澳门、台湾的繁荣与稳定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相连,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战略性决策。
其次,“一国两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建立在中国是一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值得信任的国家这样一个客观基础之上。
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与影响不断扩大和提高。
在国际交往中,新中国坚持反对霸权,维护和平,主持正义,捍卫主权,保持尊严,不畏强权,恪守信义,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再次,“一国两制”构想立足于人民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领导,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强大生命力。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是我国人民在实践中形成的坚定信念。
我们党和政府有胆识、有勇气在两种制度的比较中发展社会主义,完善社会主义。
我们的人民有信心、有力量在两种制度的比较中把社会主义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正是基于这样坚定的信念,我们才有勇气把“一国两制”下的资本主义不是当作对手,而是当作补充力量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