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教学计划:
Unit 1:动物世界
- 探索动物的不同特征和生存环境
- 学习动物的分类和食物链
Unit 2:人体结构和功能
- 研究人体主要器官和功能
- 探索身体健康和卫生习惯
Unit 3:植物世界
- 学习植物的不同部分和生长过程
- 研究植物的生命周期
Unit 4:能量和力的作用
- 探究能量的来源和转换
- 学习力的作用和测量
Unit 5:观察与发现
- 学习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 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期末综合复习与考试
进度安排:
第一周:Unit 1 第一课探索动物的不同特征和生存环境
第二周:Unit 1 第二课学习动物的分类和食物链
第三周:Unit 2 第一课研究人体主要器官和功能
第四周:Unit 2 第二课探索身体健康和卫生习惯
第五周:Unit 3 第一课学习植物的不同部分和生长过程
第六周:Unit 3 第二课研究植物的生命周期
第七周:Unit 4 第一课探究能量的来源和转换
第八周:Unit 4 第二课学习力的作用和测量
第九周:Unit 5 第一课学习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第十周:Unit 5 第二课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十一周:学期末综合复习
第十二周:学期末考试
请注意,以上是一个大致的教学计划和进度安排,可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一些调整。
调整的原则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以确保他们能够逐步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精选8篇)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精选8篇)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篇1一、教材分析:《科学》三年级上册由《我们都是科学家》、《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它们是什么做的》、和《提出问题》五个单元组成。
本册教材以观察活动为基本结构和呈现方式,重视构建良好的活动结构,而且贴近儿童生活,适应学习主体的发展需求。
在科学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覆盖了三大领域:《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地球与宇宙、《它们是什么做的》——物质世界。
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提出问题、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
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
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
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的重视。
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教材在活动设计中,力图从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等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选择自己探究的问题。
2、能以亲身经历来理解科学,并与科学家的经历做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体会做科学的满足感。
3、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使学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类,知道生物有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等几个基本特征。
4、过对植物的观察、分类,引导学生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了解植物的多样性,知道植物作为有生命物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两个不同类动物的观察以及对它们之间的比较,认识动物的一般特征。
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内容编写。
具体涉及章节如下:1. 科学探究方法:第1章至第3章,详细内容包括观察、实验、调查等基本方法。
2. 生命世界:第4章至第6章,详细内容包括植物、动物、人体等生命现象。
3. 物质世界:第7章至第9章,详细内容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性质。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调查能力。
2. 认识生命世界,了解植物、动物、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了解物质世界的多样性,认识固体、液体、气体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生命世界的复杂性和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2. 教学重点:观察、实验、调查等基本方法的掌握,植物、动物、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固体、液体、气体的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放大镜、实验器材、模型、挂图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调查问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情景、故事、问题等形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例题讲解,引导学生思考。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清晰展示本节课的主题。
2. 内容:列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呈现。
3. 结构: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便于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特点,并画出植物结构图。
(2)调查家庭成员的作息时间,分析其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3)进行实验,观察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记录实验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2. 拓展延伸: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推荐相关书籍、网站、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新教科版2023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附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新教科版2023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附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对不起,我无法提供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的完整附件。
请您参考学校或教材出版商提供的相关资源。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教学计划,供您参考:第一单元:观察身边的物体1. 课时一:认识物体的特征- 目标:通过观察物体的外形、颜色、材质等特点,认识不同物体间的差异。
- 活动:观察不同物体的外观特征,并记录下来。
- 评估: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词语描绘物体的特点。
2. 课时二:认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目标:通过观察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认识不同物体的特点。
- 活动:观察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物体,并进行比较和分类。
- 评估:学生能够正确分类物体,并用合适的词语描述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3. 课时三:认识物体的材质- 目标:通过观察物体的材质,认识不同物体的特点。
- 活动: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并进行比较和分类。
- 评估:学生能够正确分类物体,并用合适的词语描述物体的材质。
第二单元: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1. 课时一:认识生物和非生物- 目标:通过观察,认识生物和非生物的特点。
- 活动:观察一些生物和非生物,并进行比较和分类。
- 评估:学生能够正确说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特点,并进行简单的分类。
2. 课时二:认识植物- 目标:通过观察植物的特点,认识植物。
- 活动:观察不同植物的形态特点,并记录下来。
- 评估:学生能够描绘植物的形态特点,并认识植物的基本生长需求。
3. 课时三:认识动物- 目标:通过观察动物的特点,认识动物。
- 活动:观察不同动物的外貌特点,并记录下来。
- 评估:学生能够描绘动物的外貌特点,并认识动物的基本生存需求。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教学计划,具体活动和评估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调整。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1. 《科学在我们身边》:介绍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探究方法以及科学的重要性。
详细内容:科学是什么,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科学探究的步骤。
2.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详细内容:植物的生长需求,种子的结构和发芽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
3. 《动物的生活与适应》:探讨动物的生活习性,了解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详细内容: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的食性,动物的保护色和伪装。
4. 《生活中的能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了解能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详细内容:动能和势能,太阳能和风能,能量的转换和守恒。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教科书中的基本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方法,能量的概念和转换。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能量的守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种子、动物模型、能量转换实验装置等。
2. 学具:显微镜、放大镜、实验记录本、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或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章节内容,结合实践情景和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堂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六、板书设计1.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2. 知识点:每个章节的主要知识点,以提纲形式呈现。
3. 关键词:用不同颜色标注,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2024年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篇
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篇〖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第【1】篇〗一、指导思想坚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力图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课程标准的精神,注重思想品德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让学生在品德实践中提高道德素质,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从学生生活的原型出发,多视角地去分析、探究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向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活,以便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各学科知识的整合,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参与社会的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学习认真、思想纯朴,进取心强。
对各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学生的见识面也较广,课外知识也较丰富,上课积极发言,肯动脑筋。
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这些条件对完成本册教材的教学都能起到有效的帮助。
但是学生年龄小,加上家长对本课程不是非常重视,所以对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参与率不够高。
三、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四、全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懂得取长补短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关爱,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是小学生的必修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是小学科学课程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教案将以全册内容为基础,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介绍和分析。
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丰富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科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一单元《生物世界》主要介绍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植物和动物,观察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
同时,可以开展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第二单元《物质的状态和变化》重点介绍了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转变。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展示真实的物质变化过程,如水的沸腾、冰的熔化等,引发学生对物质变化的思考。
组织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各种物质状态变化时的现象,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加深他们对物质状态和变化的理解。
第三单元《水的重要性和利用》介绍了水的重要性以及水的利用。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查学生家庭的用水情况,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有限性,培养他们节约用水的意识。
同时,可以开展节约用水的实践活动,如制作节水器具、观察水质净化等,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水资源的认识。
第四单元《物体的形状和结构》主要介绍了物体的形状和结构对物体性能的影响。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了解它们的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工程设计活动,让他们尝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培养他们的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单元《光的传播和阻挡》重点介绍了光的传播和阻挡。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展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引发学生对光的传播规律的思考。
可以让学生观察光的衍射、折射等现象,并进行小实验,增加学生对光传播规律的实际体验,加深他们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第六单元《声音的传播和变化》介绍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变化。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精选10篇)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精选10篇)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来为以后的工作做一份计划吧。
你所接触过的计划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1一、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尽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各种科学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逐步学会综合思考问题、以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年级上册的教学重点是:有系统地开展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
将带领三年级刚开始科学学习的同学们,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
在“植物” 单元中,学生们将对生活在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大树、小草)和水生植物(金鱼藻、水葫芦)的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
在“动物”单元中,学生们将通过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生物”的概念。
如果说“植物”和“动物”展开的是一段生命世界的学习旅程,那么“我们周围的材料”将让学生经历物质世界的探究之旅。
学生们将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砖瓦、陶器、瓷器等常见材料在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水和空气”单元,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
学生们要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最终,学生们将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案
教案课题: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阅读教学教材: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3.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教材中的科学知识。
2.能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思考问题并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难点:1.能够独立进行实验和观察,并能够理解并解释实验现象。
2.能够通过对教材的正确阅读,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导入前课知识,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2.具体教师提问回顾上一节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30分钟)1.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讲解,重点解释教材中的科学概念和实验原理。
2.引导学生读教材,理解教材内容并作出合理解释。
3.进行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实验原理。
三、练习(20分钟)1.配合教材,布置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科学知识。
2.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纠正和指导学生的错误。
四、总结(10分钟)1.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2.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相应的作业,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
2.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教材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学习了重要的科学知识,通过实验操作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清楚每一个实验操作的步骤,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
在练习环节中,重点检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教学结束后,要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全册(共24课)(教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全册(共24课)(教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小学科学全册(共24课)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小学科学全册(共24课)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问题解决和科学思维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生活经验,深入理解科学知识;2. 难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准备教学用具,包括教材、教具和实验器材等。
确保实验器材的安全和操作的简易性。
2. 教学步骤(1)引入新课程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入新课程的内容。
可以用有趣的故事、图片或实物展示等方式。
(2)导入前置知识让学生回顾或从生活中找出与新课程相关的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3)知识讲解与示范根据教材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讲解相关知识,如图解、实物展示、动画演示等。
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加深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4)实践探究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实践活动和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来观察、探索和发现问题。
(5)讨论与总结指导学生进行讨论,相互交流观点和实验结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6)练习巩固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构建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实践探究法: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实践活动和实验操作来深入理解科学知识。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合作,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
五、教具和教材教具:课本、实验器材、图片、实物模型等。
教材:小学科学全册(共24课)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学习兴趣、参与度和实践操作能力等,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及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统编版新教材)第1单元1.水到哪里去了第1单元2.水沸腾了第1单元3.水结冰了第1单元4.冰融化了第1单元5.水能溶解第1单元6.加快溶解第1单元7.混合与分离第1单元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第2单元1.感受空气第2单元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第2单元3.压缩空气第2单元4.空气有质量吗第2单元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第2单元6.我们来做“热气球”第2单元7.风的成因第2单元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第3单元1.我们关心天气第3单元2.认识气温计第3单元3.测量气温第3单元4.测量降水量第3单元5.观测风第3单元6.观察云第3单元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第3单元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目录1.1《水到哪里去了》1.2《水沸腾了》◆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3、实战演练下列测量水温的方法哪种是正确的?说明理由。
教师点拨:A.温度计下端碰到容器底部B.温度计碰到容器壁D.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未持平C.正确二、探索2: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1、模拟实验(1)工具与材料:三脚架、酒精教师点拨:使用正确的是①③,②错在用酒精灯点燃酒精灯,④错在用嘴吹灭酒精灯(7)实验操作与要求①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火上加热②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③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④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观察袋子的变化(8)温馨提示此实验主要观察水沸腾前后发生的变化:一听:水沸腾前后的声音变化二看:水沸腾前后温度和气泡的变化三记: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1秒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水沸腾后3-5秒四画: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2、填写活动手册(1)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水在沸腾前水在沸腾时气泡温度声音教师点拨:水在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温度逐渐升高,声音较大;水在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温度保持变,声音小。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茎颜色软硬粗细质地叶颜色形状软硬大小气味果实颜色形状大小多少樟树狗尾草113.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
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位置中。
2.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交叉框内。
大树小草3.总结:从以上唯恩图的表达内容中我知道了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四课观察水生植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2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
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
你课外调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1.观察记录: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6篇)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6篇)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6篇)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不如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个教学计划吧。
那么一份同事都拍手称赞的教学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
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二.学情分析本学期三年级学生二个班。
这些学生是新课改后的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
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
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三.全册教学分析本册书25课。
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一)、科学在我们身边:(1---5)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天气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各种天气的特征。
2.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讨论和记录天气的特征。
3.意识到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高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对各种天气特征的描述。
教学难点: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讨论和记录天气的特征。
教学准备:搜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音像的),准备参加下次活动时交流。
尝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气。
准备好科学记录本。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谈话:“你关心天气的变化吗?你看过天气预报吗?”老师在黑板上写“今天天气怎么样?”如果有人问你“今天天气怎么样?”你准备怎么回答?二、探究内容:1、了解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等是天气的基特征。
(1)思考: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每天天气都在发生变化,我们怎样描述天气的变化?(2)指导看“城市天气预报图”。
问:在这张天气预报图中,是怎样反映天气变化的?图中符号代表的是什么意思?(3)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老师提示:图上标出的温度是指当地的日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变化范围。
(4)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相应的天气符号。
(5)学生分组讨论:·说说自己遇到过哪些天气。
·在不同的天气里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
·印象最深的一次特殊天气是怎样的,自己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把它写在学生活动记录本上。
·怎样把这些天气归类。
(按云量、降雨量、气温、风速和风向分类。
)3、了解天气预报中的新内容。
(1)说说你知道哪些天气预报的新内容。
(2)阅读本地地区发布的天气预报的新内容:空气质量预报、降水概率、舒适度指数、紫外线强度。
(3)讨论:气象台为什么要向社会预报以上这些天气、环境信息?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生活?(4)师:你还知道气象台可以为我们发布哪些关于天气的信息?(火险等级、穿衣指数…..)三、板书设计晴天多云阴天小雨天中雨天大到暴雨天雷雨天大风天台风天飓风天炎热天凉爽天第二课时一、学生实际观察并描述当天的天气。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优秀6篇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优秀6篇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写字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的过程。
要练好字,过程是检验毅力的手段,是磨练意志的途径,字的好坏或多东少的反映了一个人是否具有敢于战胜困难、百折不挠、力争上游的精神。
二、工作分析:在写字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保护和培养学生在写字过程中的创造性,保证学习在写字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乐学求美。
班级基本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8,其中女生1人,男生7人,在这8人当中大部分同学作业书写工整,但有少部分同学比较懒惰,作业书写马虎。
本学期教学目标:一、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1)首先,要想写好字就一定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当你坐着写字的时候,身子要正而直,两肩齐平,胸部挺起,头部要端正,稍微向前,不要歪斜;两臂要自然撑开,右手执笔,左手按纸,双脚要自然放平,踏稳,不要交叉或踮脚尖。
(2)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但跟写好字有密切关系,而且对身体健康也很有好处,所以一定要格外重视,并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和一些常见的偏旁部首。
(1)汉字的基本笔画,主要有如下一些:点、弯钩、横钩、横折弯、横、斜钩、横折、横折弯钩、竖、横折提、横撇弯钩、撇、竖提、横折钩、横折折撇、捺、竖折、横折折折钩、提、竖弯、撇折、竖折撇、竖钩等。
(2)汉字的笔顺规则,可分为基本规则和补充规则两种:基本规则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外后里、先外后里再封口。
(3)汉字的间架结构,有如下六种: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品字形结构。
(4)汉字的偏旁部首。
三、采取的措施1、整体优化。
(1)认真制订实施写字教学计划。
(2)遵循直观性原则,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推出样板课,组织听课,研讨摸索写字教育的基本模式,确保写字的质量。
(3)认真做好每天10分钟的写字、。
2023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教科版(4篇)
2023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教科版(4篇)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规划教科版篇一《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由四个单元组成。
重点培育学生认知与发觉的力量,把这一力量作为本册教材要培育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展探究力量、科学学问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育,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以培育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提倡让学生亲身经受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育他们的奇怪心和探究欲,进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根底。
1、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和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阅历动身,认真观看,发觉问题,绽开讨论。
2、注意对力量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把握科学探究力量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
其中第一单元熟悉大自然共四课:1、走进大自然;2、我有奇怪心;3、我们来观看;4、学会运用工具;其次单熟悉水果和蔬菜共3课:1、常见的水果和蔬菜;2、美味的水果;3、蔬菜长在哪里;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具共三课:1、各种各样的文具;2、铅笔和彩笔;3、常见的尺子;第四单元四季共四课:1、凉快的秋天;2、严寒的冬天;3、暖和的春天;4、酷热的夏天。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规划教科版篇二2023-2023学教学规划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规划一、学生状况分析《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由三种类型的七个单元组成。
重点培育学生“模型与解释”的力量,把这一力量作为本册教材要培育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展其他探究力量、科学学问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育,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教学指导思想以培育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提倡让学生亲身经受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育他们的奇怪心和探究欲,进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根底。
2024年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教科版
2024年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教科版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a.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形状、颜色、质地等。
b.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溶解、熔化、融化等。
c.物质的混合与分离2.能量的表现和转化a.能量的形式:光能、热能、电能等。
b.能量的转化:能量的传递、能量的转化为工作。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和示范实验,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知识和概念。
2.实验法通过开展简单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课: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形状、颜色的物质,引发学生对物质性质的思考。
2.讲解:介绍物质的性质,如物质的形状、颜色、质地等。
3.示范实验:通过示范实验,展示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溶解、熔化、融化等。
4.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重要性。
第二课:物质的混合与分离1.导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混合和分离。
2.讲解:介绍物质的混合和分离的原理和方法。
3.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通过不同的材料进行混合和分离的实验。
4.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过程和结果。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物质的混合和分离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第三课:能量的形式和转化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形式的能量,引发学生对能量的思考。
2.讲解:介绍能量的形式,如光能、热能、电能等。
3.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能量的转化过程。
4.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能量的转化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四课:能量的传递和转化为工作1.导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能量的传递和转化。
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水1.水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2.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难点:1.区分“水蒸气”与“白汽”;2.明白水蒸气还是水。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1.出示一杯清水,提问: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教师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二、探索:水到哪里去了(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1.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预设: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2.追问: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小结:哦,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3.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
(学生举例)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气时,教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观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变化。
4.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水是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呢?空气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5.学生分小组讨论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本期任教三年级,三年级是科学教学的起始年级,所以学生充满了探究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
二、《新课程标准》对本册的要求:通过对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步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像、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发展。
三、教材教学内容分析《科学》三年级上册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
本册共有28个典型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开始,激发了孩子们的课程兴趣。
1、植物:通过对树的观察,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认识到树与树叶的特点。
活动安排:看树,我的大树,做树皮拓片,大树观察记录,收集落叶,叶的观察(颜色、形状、大小,完整的叶,不同的叶片),描述一片叶的特点,拓印树叶。
本章是科学活动的开始,应注意让学生认识到观察活动是科学重要的方法,初步掌握一些观察技巧,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的兴趣。
并指导学生写最简单的观察记录。
在情感上应让学生在了解自己环境的基础上,热爱自己的环境。
2、动物:通过对动物的观察,初步了解动物的一些特征,以及不同动物的异同点。
仍然重点是对观察能力的培养。
活动安排:寻访小动物(做好调查记录),蜗牛的观察(身体、壳、吃食物、运动、爬行的痕迹、蜗牛赛跑),蚯蚓的观察(观察方法记录、反应等),蚂蚁的观察(观察方法设计、身体),金鱼观察(方法、对象、记录)。
动物的共同特点(总结归纳)。
本章应在第一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观察的方法。
特别是让学生学会找到不同的观察点,尝试从已知的问题找到未知的问题进行观察,比如对蜗牛壳的观察就是这方面的内容。
通过继续指导学生写观察记录,锻炼其交流能力。
在情感上应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不要破坏动物们的正常生活,使其懂得尊重生命,尊重环境。
3、我们周围的材料:观察的材料,初步了解材料的不同性质。
活动安排: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观察记录周围常见的材料),研究常见材料的特征(哪种材料硬、比较韧性、它们吸水吗、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运用研究所知材料的特征(砖瓦和陶器、器瓷、给材料分类)。
本章对周围的材料的观察,是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的过程,应让学生了解到这样一个过程是科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知道材料的特征。
进一步指导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4、水和空气:通过对水和空气的观察,初步认识水和空气的特征。
活动安排:水(我所知道的水、水在哪个袋中),水和食用油(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谁流得更快一些(流动比赛),比较水的多少(比较水谁多谁少、比较水多多少、认识量筒),我们周围的空气(我们知道的空气、空气存在吗、比较空气和水),空气占据空间吗(空气占据空间吧、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空气有重量吗(空气有重量吗)本章应让学生了解到比较这一个在科学中常用的方法,有一定的测量常识。
情感上可以适当教育学生一些水环境和空气环境知识,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习惯。
四、教学经验、方法1、应用新课程理念,用好《大纲》、《教材》、《教师用书》三本书;2、记录试教过程——教育叙事研究;3、敞开教室的门——共同研究;4、用探究的方法学习科学。
5、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6、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
7、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8、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
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
教学进度周次教学内容9.1—9.3 始业教育我看到了什么9.6—9.10 校园的树木大树和小草9.13—9.17 水生植物植物的叶9.20—9.24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植物油哪些相同特色9.27—10.1 寻访小动物蜗牛(一)10.4—10.8 国庆长假10.11—10.15 蜗牛(二)蚯蚓10.18—10.22 蚂蚁金鱼10.25—10.29 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我们周围的材料11.1—11.5 哪种材料硬比较韧性11.8—11.12 它们吸水吗材料在水中的沉浮11.15—11.19 砖瓦和陶器、瓷器给身边的材料分类11.22—11.26 水水和食用油的比较11.29—12.3 谁流得更快一些比较水的多少12.6—12.10 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占据空间吗12.13—12.17 空气有重量吗机动12.20—12.24 复习(一)(二)12.27—12.31 复习(三)(四)1.3—1.7 练习1.10—1.14 练习考试1.17—1.21 考试三上册始业教育课【教学目标】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
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
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一、引言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四、观察真正的大树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
(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
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
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
(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二课校园的树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
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观察树木的方法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