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8.4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 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能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有余数的除法。
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平均分给他的3个朋友,那么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还剩下几个苹果?2. 探究新知(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引导学生发现,当被除数不能被除数整除时,就会有剩余,这个剩余的数就是余数。
(3)教师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并讨论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4.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5. 总结提升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发现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总之,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了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有余数的除法是指在除法运算中,被除数不能被除数整除,即除不尽时,所剩下的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8)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8)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题目。
2. 培养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2.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3. 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题目,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表内除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让学生明确什么是余数,什么是有余数的除法。
(2)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3)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 在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时,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方法。
3. 在练习巩固环节,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4.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能力。
3. 通过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过程紧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教案:《有余数的除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二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教材,主要涵盖第页至第88页的“有余数的除法”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练习本、笔、算盘(可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有余数的除法,例如:“小明有13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还剩几个苹果?”2. 讲解概念解释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即当被除数不能被除数整除时,产生的余数和除法运算。
3. 计算方法讲解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即先进行整除运算,得到商,然后用被除数减去商乘以除数,得到余数。
4.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进行讲解,例如:“13除以5,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引导学生一起计算,解释计算过程。
5.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6. 应用实例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1厘米,宽是3厘米,求它的面积。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 除数 = 商余数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7 ÷ 418 ÷ 519 ÷ 6答案:17 ÷ 4 = 4 118 ÷ 5 = 3 319 ÷ 6 = 3 1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进行相应的练习。
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案教材分析: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
教材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教学,包括主题图,共三个例题;另一部分是解决问题,即例4。
教材首先通过主题图中课外活动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用除法计算的素材,加强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对比,沟通知识间的前后联系。
这节课其编排模式是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要求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注重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形成自己的认识,并进而增强应用意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有良好的小组合作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除法的特征。
设计理念:教学中,首先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为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充分交流。
在教学中,特别注意教师对学生思考的引导,帮助学生认识了解。
为了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体会,充分挖掘利用现有资源,让学生按要求摆学具。
接着练习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巩固理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动手操作、交流,让学生充分表达。
另外,在练习设计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练习形式灵活多样,有基本练习,综合练习,还有拓展练习。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数学意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是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难点:经历生活经验和数学问题的联系过程,加深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方法:探究法、引导法、讲解法教具、学具: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考考老师:游戏名称你来说,我来找。
《有余数的除法》第二课时(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有余数的除法》第二课时(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教案:《有余数的除法》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73页至第74页。
这部分内容包括有余数的除法运算,以及相关概念的解释,例如“除不尽”和“余数”。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1.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概念。
2. 学会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3. 能够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步骤,难点则是理解余数的概念以及如何在实际运算中处理余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PPT,包含动画和互动环节。
2. 实物苹果,用于举例说明。
3. 练习册和作业纸。
4. 彩笔,用于画图和标记。
五、教学过程2. 理论讲解:利用PPT展示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步骤,并结合实物苹果的操作,让孩子们理解每一步的含义。
3. 例题讲解:我选取了几个代表性的例题,逐步讲解每一步的运算方法,特别是在处理余数时的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立即给出了几道类似的练习题,让孩子们动手计算,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5. 小组讨论:我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分配物品、计算时间等。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一个简洁的板书,列出了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步骤,并在旁边用苹果的图示来辅助说明。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完成练习册上的第15题。
2. 请家长协助,用家里的物品(如糖果、玩具等)进行一次有余数的除法分配,并记录下来。
答案:1. 练习册答案需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指导。
2. 家庭作业答案多样,重点是孩子能够理解并应用有余数的除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讲解是否清晰,孩子们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概念。
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们,我会考虑提供额外的辅导。
拓展延伸部分,我计划邀请家长们参与,举办一个“除法应用日”,让孩子们在家长的协助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此加强家校合作,深化孩子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 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有余数的除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a. 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故事情境: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他应该怎么分?b.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 探究新知a.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小明分苹果的过程,发现有余数的除法。
b.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c. 教师点评并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 实践应用a.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b. 教师挑选一些题目进行讲解。
4. 课堂小结a.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b.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5. 课后作业(布置必做题和选做题)a. 必做题:课本P36页练习题。
b. 选做题:小明有15个糖果,他想平均分给他的6个朋友,他应该怎么分?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有余数的除法。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既有必做题,又有选做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注:本教案为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课程设计,适用于2000字以内的教学设计。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环节,这是学生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关键步骤。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小组讨论,自己发现并总结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计算规则,而不仅仅是被告知答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方法。
2.能够通过列竖式和手算的方式进行除法运算。
3.了解余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1.教材: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工具:纸笔、板书、实物道具等。
教学过程Step1 导入新知1.引出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例如“小明有8个糖果,他要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能得到多少颗糖果呢?”2.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如果平均分配后每个人得到2颗糖果,则小明的8个糖果就可以被4整除。
但是如果平均分配后每个人只得到1颗糖果,那么小明的8个糖果就不能被4整除,剩下的糖果数就是2个,这个余数2就代表了小明多出来的糖果数目。
Step2 拓展概念1.对学生进行较为简单的除法运算练习,例如10÷2、16÷4等,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理解整除和余数的概念。
2.将上述例子中的“余数”一词单独拿出来,解释余数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余数的概念对于解答和解决问题的帮助。
Step3 学生独立练习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学生通过列竖式或手算的方式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发现余数的含义和作用。
2.让学生就自己计算的过程和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分享,提高学生对于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和理解。
Step4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有余数的除法题目,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对于有余数的除法的掌握程度。
2.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辅助和指导,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
Step5 总结回顾1.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体验,反映自己在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2.对于学生容易混淆和出错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讲解,强化学生对于有余数的除法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教学评价1.通过渗透生活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含义。
2.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以及互动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对于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和理解。
3.对于有难度和误解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帮助,提高学生对于有余数的除法的掌握程度。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总复习《8.4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8.4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教科书101页第9、10题,106页第20、21题,复习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提示:注重复习课中的练习设计,复习课中的练习,既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的过程,又是智力技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因此设计好的数学复习课的练习,是提高数学复习课效率的重一环。
在练习的设计中选择学生平时出错较多和体现典型解题思路的习题,注意问题的综合性和呈现方式的多样化,既巩固基础知识和技能,又能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与巩固,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能正确理解并解答有关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简单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在整理和复习中初步感悟整理知识的方法和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呈现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与发现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对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进行复习巩固,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正确理解并解答平均分后还有余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单。
学生准备:学生提前复习第五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课前搜集自己曾犯过的计算错误,以备课上交流。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小朋友们,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还记得这一部分知识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吗? (指名汇报)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将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总复习———有余数的除法。
二、复习整理,加深理解:1、复习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1)出示教科书第101页第9题的第(1)题:把13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个?(2)师提问:这道题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为什么? (指名汇报:用除法,因为这是求13里面有几个4。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再指名汇报。
【13÷4=3(个)……1(个)。
】(4)引导学生发现:这是一道有余数的除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有余数的除法》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有余数的除法》|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有余数的除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整数的除法,引导学生发现除法中存在余数的情况,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2. 讲解新课(1)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除法算式,发现除法中存在余数的情况。
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
(2)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演示,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动手计算,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3)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板书设计1. 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2.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3. 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4.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5. 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九、教学资源1. 教材: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单元教案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义务教育教科书)课本目录如下:
五、有余数的除法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除法竖式,正确书写除法竖式。
2、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横、竖式写法。
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有余数的除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单元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认识除法竖式,正确书写除法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三、单元教学难点:
有余数除法的求商。
四、课前准备:
小棒
五、教学课时:
1、除法竖式………………………………………………………………1课时
2、有余数的除法…………………………………………………………1课时
3、练习课…………………………………………………………………1课时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西师大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通过创设同学们租船的情境,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说一说从情境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然后提出课本中的问题。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认真读题,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思考“至少要租几条船”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租船这样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解决这些问题时,要灵活运用有余数出发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本班学生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好,自主、合作意识强,积极动脑,踊跃回答问题,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在自主自觉方面需进一步夯实,计算能力需重点加强。
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难点难点:1、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分为哪几步?(1)试商(2)相乘(3)相减(4)比较二、探索新知:出示课件租船,引导学生观察。
1.寻找信息:每条船每时3元、每条船限乘4人,我们有21人。
2.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3.解决问题。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
交流时围绕:你时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21÷4=5(条)……1(人)答: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让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⑴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1人。
4×5+1=21。
⑵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2人,一条3人。
4×4+5=21。
⑶其中3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3条船,每条船3人。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我今天要上的课程是二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的《有余数的除法》。
一、教学内容我打算用这一节课的时间,来讲授这一章节的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讲述的是除法的基本概念,包括除数、被除数、商和余数。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我觉得这一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而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理解余数的概念,并且能够正确地计算出有余数的除法的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教具,以及练习本、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黑板上写下一些简单的除法题目,让学生尝试解答,以此来引入今天的课题。
2. 讲解:我会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以及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以此来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下除法的基本概念,以及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有余数的除法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以此来巩固所学的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有哪些地方做得好,有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这就是我对于《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节课的内容。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一、教学难点:理解余数的概念和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余数的概念和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可能会有点困难。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8)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8)西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8)西师大版我今天要教的是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的有余数的除法。
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学生能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来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第八章,有余数的除法。
我们会学习如何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以及如何解决与有余数的除法相关的问题。
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并能够熟练地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我还希望他们能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难点是如何理解和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并能够解决与有余数的除法相关的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练习题。
学生需要准备纸和笔来记录和计算。
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它们平均分配。
这样能够引起学生对除法的兴趣,并引入今天的主题。
2. 讲解:我会通过示例来讲解有余数的除法。
我会用图片和练习题来说明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并解释如何进行计算。
3. 练习:学生在纸上完成一些有关的练习题。
我会提供解答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4. 应用: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一些与有余数的除法相关的问题。
我会提供帮助和指导,让他们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有余数的除法的公式和步骤,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和理解。
作业设计:1. 21除以5等于多少?余数是多少?2. 35除以7等于多少?余数是多少?答案:1. 21除以5等于4余1。
2. 35除以7等于5余0。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并能够运用它来解决问题。
我会在课后反思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改进。
对于拓展延伸,我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或进行实际操作来深入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4)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4)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 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 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1. 理解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导入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
(2)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练习巩固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3.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包括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教学课件:有关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课件。
3. 练习题:有关有余数的除法的练习题。
九、教学进度安排1课时十、教学注意事项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2.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8)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8)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余数的概念并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2.能够举一反三,将有余数的除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能够独立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二、教学重点1.有余数的除法概念。
2.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三、教学难点1.如何将有余数的除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解决有余数的除法计算过程中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教师出示两张图片,一张是一个苹果和两个学生,问学生如何将一个苹果分给两个学生,答案是每个学生可以得到半个苹果。
2.另外一张图片是一个苹果和三个学生,问学生如何将一个苹果分给三个学生,让学生自己尝试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一个苹果无法分给三个学生,会有余数。
3.教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开始介绍有余数的除法。
2. 讲解新知识1.教师介绍余数的概念,即一个数不完全除尽时所剩下的不够除的数。
2.教师出示两个数字:8和3,问学生如何将8除以3。
将过程写在黑板上,即3除8余2。
解释这个结果的意义:表示将8个苹果平均分成3组,每组可以得到2个苹果,还剩下2个不能平均分配。
3.以相似的方式教授有余数的除法,写出过程并解释。
3. 引导学生实践操作1.让学生自己想一个有余数的除法问题,并在黑板上展示出来,例如:9除以4。
2.让学生尝试解决并将过程写在黑板上,即4除9余5。
让学生解释这个结果的意义,表示将9个苹果平均分成4组,每组可以得到2个苹果,还剩下5个不能平均分配。
3.再举一个实际的例子进行讲解。
4. 拓展应用1.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一个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有余数的除法问题,例如:将6个苹果分给3个人,每个人能分到几个?2.让学生将这个问题转化为除法题:6除以3余0,即每个人可以得到2个苹果,没有剩余。
3.引导学生尝试更多实际生活中的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五、教学后记本节课主要教授了有余数的除法。
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余数的概念和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使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4 有余数的除法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4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学生将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运算中商和余数的求法,并能够正确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明确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精神。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正确运用有余数的除法。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视频、练习题。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有余数的除法的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
2. 讲解:教师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以及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教学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3.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5. 总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板书设计1. 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2. 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3. 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4. 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课本练习题2. 小组讨论题3.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PPT、教学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有了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在课后,通过家庭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总的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也需要在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了解,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节课的教学。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和“教学过程”。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主要涉及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概念的理解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正确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能力。
2019春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8.4 有余数的除法
2018-2019学年下册
2019年1月8.4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反思:
传统的复习课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抄,学生练,为避免这一弊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我们把复习的大量准备时间放在课前,让课堂成为学生课前复习、整理情况汇报和交流的场所。
课前,我们先布置好复习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来整理复习内容,这样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构思和串联知识网络。
在此过程中,我们只需对一些知识重点或难点进行点拨、疏通或重组,帮助学生更好地整理和复习知识。
在交流知识要点的同时,我们还让学生“共享”平时在学习中犯过的“错误”。
课前让学生收集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然后筛选自感值得一提的“病情”,在课中自我剖析,说“病源”、说“病理”、说“药方”。
有些错误属认知方面的,有些错误则是非认知方面的;有些错误具有典型性,有些错误虽然不是共性问题,但或许对其个人是体会深刻的。
这种活动的开展,对于自身又是一次反思和巩固的过程,对于别人则又是一次提醒和复习的过程。
学生用自己的嘴讲出了自己学习中曾经的疑惑和困难,属个体性的问题,容易引起其他学生的好奇,属普遍性的问题,容易引起其他学生的共鸣。
原汁原味的交流,学生爱讲,学生爱听,远比由教师的苦口婆心效果好得多。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有余数的除法》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有余数的除法》︳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理解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并能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理解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2. 如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除法练习题。
2. 学生准备:数学课本、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出除法运算,让学生回顾已学的除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练习巩固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6.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1. 《有余数的除法》2. 主体内容:- 除法的基本概念- 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2. 拓展练习:设计一道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
3. 思考题:讨论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课后反思1. 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概念及运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能力。
3.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有余数的除法》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有余数的除法》︳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包括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正确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步骤。
3. 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4. 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采用案例教学,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评价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练习题:教师自编或选用合适的练习题。
3. 实际问题:教师准备与有余数的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八、教学时间1. 课时:2课时。
2. 教学时间安排: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导入、练习;第二课时:应用、总结。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教案:有余数的除法年级:二年级下册科目:数学版本: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方法。
2. 能够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并能将结果应用于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1.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
2. 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除法运算,让学生回忆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提问:在除法运算中,如果被除数不能被除数整除,会发生什么情况?二、新课讲解1. 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当被除数不能被除数整除时,除法运算的结果会有余数。
2. 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先将除数乘以商,然后从被除数中减去,最后剩下的数就是余数。
3. 示例:计算18除以5的结果。
先将5乘以3,得到15,然后从18中减去15,剩下3,所以18除以5的商是3,余数是3。
三、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有余数的除法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强调学生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要注意的问题,如准确计算商和余数。
教学延伸: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有关有余数的除法的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情况会用到有余数的除法,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同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重点关注的细节: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在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时,教师需要详细解释每个步骤,并强调每个步骤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4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教科书101页第9、10题,106页第20、21题,复习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提示:注重复习课中的练习设计,复习课中的练习,既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的过程,又是智力技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因此设计好的数学复习课的练习,是提高数学复习课效率的重一环。
在练习的设计中选择学生平时出错较多和体现典型解题思路的习题,注意问题的综合性和呈现方式的多样化,既巩固基础知识和技能,又能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与巩固,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能正确理解并解答有关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简单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在整理和复习中初步感悟整理知识的方法和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呈现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与发现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对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进行复习巩固,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正确理解并解答平均分后还有余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单。
学生准备:学生提前复习第五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课前搜集自己曾犯过的计算错误,以备课上交流。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小朋友们,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还记得这一部分知识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吗? (指名汇报)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将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总复习———有余数的除法。
二、复习整理,加深理解:1、复习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1)出示教科书第101页第9题的第(1)题:把13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个?(2)师提问:这道题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为什么? (指名汇报:用除法,因为这是求13里面有几个4。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再指名汇报。
【13÷4=3(个)……1(个)。
】(4)引导学生发现:这是一道有余数的除法。
指名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回顾旧知识,进一步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加深了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
通过让学生自己写除法算式,并用这些算式来展开复习不仅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更对学生有一种促进作用,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2、列竖式计算。
(1)学生列竖式计算,指名上台板演。
(2)请学生讲一讲是怎样列的竖式。
(列竖式的时候先写被除数13,再在13的左边画上撇,在撇的左边写除数4,再在被除数的上面画一横线,也可以写上被除数并在左边画上撇后,直接画上横线。
)(3)学生思考:笔算除法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生汇报: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余数不能比商大。
)(4)引导学生进行验算: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看是否等于这被除数。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强化学生试商的方法,能够利用口诀快速求出商是几,并能用竖式来表示,明白竖式每部分的含义,进一步熟悉用竖式来求商,并能时刻关注到除数与余数之间的关系,会根据除得的情况来判断商的大小。
学生板演,边写边说,巩固了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验算方法。
】(5)小组交流:在平时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犯过哪些错误?【设计意图:让学生“共享”平时在学习中犯过的“错误”。
课前让学生收集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然后筛选自感值得一提的“病情”,在课中自我剖析,说“病源”、说“病理”、说“药方”。
这种活动的开展,对于自身又是一次反思和巩固的过程,对于别人则又是一次提醒和复习的过程。
】3、巩固练习。
(1)出示教科书第101页第9题的第(2)题:有20个苹果,每6个装1袋,可以装( )袋,还剩( )个。
第10题: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 )除数。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练习有针对性,同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4、复习小结(1)教师:通过刚才的复习,你觉得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要注意什么?(2)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在列竖式时需要注意的是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而且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教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汇报,我们对有余数的除法有了更深的认识,下面我们来进行“智勇大冲关”。
要求:听老师命令行动,完成得好的小朋友有奖励哦!大屏幕出示练习题1、第1关:我当小法官。
(对的打“√”,错的打“×”。
)(1)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除数要比余数小。
( )(2)在有余数的除法里,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 )(3)一个数除以6的余数只能是5。
( )(4)在笔算除法里,竖式末尾的0也是余数。
( )2、第2关:列竖式计算。
(指名板演,展示)64÷8= 17÷2= 74÷9=67÷9= 39÷9= 40÷6=3、第3关:填一填。
(学生独立在题单上完成后汇报)(1)最大能填几?3×( )<19 ( )×4<31 7×( )<30 ( )×5<32(2)摆1个正方形要4根小颗,用23根小颗最多能摆( )个正方形,还剩( )根小颗。
(3)一个数除以5,如果有余数,其中最大的余数是( ),其中最小的余数是( )。
【设计意图:通过这道题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会根据除数的大小来判断余数出现的可能性,并为下学期学习除法的验算埋下伏笔。
】(4)○÷□=7……6 ○最小是( ) □最小是( )。
(5)35个小朋友坐船,每只船坐8人,至少要( )只船。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时候结果要比所求出的商多1,而有时则可以忽略余数。
】4、第4关:解决问题。
(1)兔妈妈拔了27个萝卜,平均分给5只小兔吃,每只小兔最多可以分得几个,还剩几个?(2)每根彩带长6dm,4m 长的彩带最多能剪几根这样的彩带?【设计意图:让学生关注在解决问题时除了要注意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注意单位是否统一这些小细节。
】答案:1、(1)×(2)√(3)×(4)√ 2、 8 8……1 8……2 7……4 4……3 6……4 3、(1)6 7 4 6(2)5 3 (3)4 1 (4)55 69(5)5 4、(1)27÷5=5(个)……2(个)(2)4m=40dm 40÷6=6(根)……4(dm)【设计意图:练习分层设计,既能照顾全体学生,又能照顾学生的个性,同时将练习融入闯关游戏能大大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没有哪些需要提醒我们注意的?【设计意图:总结的目的不仅是对知识的归纳,更是对学生情感的提升。
】布置作业:1、填一填:(1)10里面最多有()个4;28里面最多有()个6;32里面最多有()个7;43里面最多有()个8。
(2)一共30枝钢笔,每盒装4枝,可以装多少盒?还剩多少枝?30÷□=□(盒)……□(枝)(3)在□÷7=5……□中,余数最大可以填(),这时被除数是()。
2、()里最大能填几?()×8<36 9×( )<44 65>8×( ) 4×( )<333、在○里填上“>”“<”或“=”。
18÷3○19÷3 12÷3○2×2 27÷3○26÷3 21÷5○20÷54、你能填出哪些不同的算式?□÷□=3......1 □÷□=3 (1)□÷□=4......2 □÷□=4 (2)答案:1、(1)2 4 4 5(2)4 7 2(3)6 412、4 4 8 83、< = > >4、答案不唯一,如:7 2 10 3 14 3 22 5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13 ÷ 4= 3(个)……1(个)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教学资料包:教学精彩片段:一、情境引入:师:这是什么?生:花生师:老师这里有一袋花生,请你用两只手这样抓花生,那么你一次最多可以抓多少颗呢?谁愿意第一个来尝试?教学预设(1):找一名同学抓花生,假如抓了23颗。
板书:23,老师提出要求:把这些花生平均放在4个纸杯中,你知道每个杯中放几颗花生?还剩几颗花生吗?学生回答:每个杯中放5颗花生,还剩3颗。
教师追问:你是怎样知道的?你会列算式吗?板书:23÷4=5(颗)……3(颗)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算法。
教师表扬:你能用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你真颗!对全体同学提出要求:如果放在5个杯中,每个杯中放几颗?还剩几颗?学生发言。
教师鼓励所有学生共同参与。
教学预设(2):如果学生不能回答顺利的回答问题,教师引导:你会列算式计算吗?板书算式。
问:用哪句口诀求商呢?进一步指导算法。
教师语:只要你用心学,老师相信你会越学越好的。
再提出预设(1)的第二个要求。
教师小结:只要我们留心,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老师希望每个同学努力学好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个又一个数学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有余数的除法》【设计意图:创设问题境,激发兴趣,在生动的情境中积极地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列式计算和动手操作进一步验证自己的想法,这个过程也就是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算法的过程。
】资料链接:1、0是余数吗?分配和分组都是整数除法的现实原型。
无论是分配还是分组都有两种情形:①刚好分完,一个不剩;②有剩余,当余数比除数小时,就不能继续分配或分组了。
这两种情况,分别对应着两种数学语言的描述:①余数等于0;②余数不等于0。
所以,在数论中“整除”与“余数是0”是等价的概念。
总之,“余数是0”就是“一个不剩”的意思。
规定“余数是0”的意义,即把0作为余数的一种情形,还有理论的意义,数论中“同余”的概念,就概括了0是余数的情形。
例如,所有的正整数除以3,根据余数可以把所有的正整数分成3类,即余数是0、余数是1、余数是2等3个同余类。
为什么有人提出“0是余数吗”的质疑呢?这可能与平时不严谨的语言描述有关。
如把“没有剩余的除法”说成“没有余数的除法”,把“有剩余的除法”说成“有余数的除法”。
这种把除法分成有或没有余数的描述,导致了认知冲突:既然没有余数,怎么又冒出余数是0?2、除法为什么从高位除起很多老师认为加法竖式、减法竖式、乘法竖式从低位算起,除法竖式从高位除起,这是规则,不需要给学生讲解、更没有让学生探索的必要。
为什么会有这些规则呢?,若是溯源,可以说加法竖式、减法竖式、乘法竖式从低位算起是数学追求简洁的结果;而除法竖式从高位除起不但是数学追求简洁的结果,同时也是合理性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