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囯糖业的特殊性和食糖市场分析
2024年食糖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食糖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食糖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原料,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食糖市场的发展与经济情况、消费习惯以及农业生产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食糖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以便了解食糖市场的潜力和前景。
2. 食糖市场的规模和发展趋势2.1 市场规模食糖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人们对于食品味道和质量的追求,食糖需求量逐年上升。
据统计数据显示,食糖市场的年总销售额已超过X亿元,并且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2.2 市场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调整,人们对于食糖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从传统的白砂糖到品种多样的细砂糖和果糖等,消费者对于食糖产品的选择愈发多元化。
此外,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于低糖、无糖食品的需求也逐渐增加,这对食糖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3. 食糖市场的主要品种和销售渠道3.1 主要品种食糖市场的主要品种包括白砂糖、细砂糖、红糖和黄糖等。
其中,白砂糖是市场上最常见的食糖品种,其较为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日常烹饪中。
3.2 销售渠道食糖的销售渠道主要包括超市、食品加工企业和线上电商等。
超市作为零售渠道之一,以其便捷的购物环境和较为全面的品种选择,成为食糖市场的主要销售渠道之一。
食品加工企业作为批发渠道,对于大规模采购食糖具有重要影响。
线上电商作为新兴渠道,通过互联网的便利性和产品信息的丰富,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购买选择。
4. 食糖市场的竞争格局和影响因素4.1 竞争格局食糖市场的竞争格局相对较为分散,市场上存在着多家食糖生产企业和品牌。
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在食糖供应链上的垄断地位,加大了小型食糖生产企业的竞争压力。
此外,进口食糖的竞争也对国内食糖企业构成了一定的影响。
4.2 影响因素食糖市场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农业生产、政策法规、消费者需求和国际市场等。
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充足供应是食糖市场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政策法规的制定与调整对于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例如对进口食糖的关税和配额限制等。
2024年中国食糖市场形势分析及展望报告
中国食糖市场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涉及到广大的消费群体和生产企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内经济的发展,中国食糖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并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
1.市场规模逐渐扩大:随着人们对甜食的需求增加,中国食糖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据统计,2024年中国食糖市场规模达到了XX亿元,同比增长XX%。
预计在未来几年里,中国食糖市场规模还将继续增大。
2.消费结构持续升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中国食糖市场的消费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
传统的白砂糖和红糖消费逐渐下降,而黄糖、有机糖和低糖食品的消费逐渐增加。
消费者对于食糖的安全和健康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将对食糖市场的产品结构产生一定影响。
3.进口增加,出口减少:由于国内食糖市场需求增加,中国的食糖进口量逐年上升。
根据统计数据,2024年中国食糖进口量达到了XX万吨,同比增长XX%。
而出口方面,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食糖出口量逐渐减少。
这对于中国食糖市场的供需关系和价格形成都有一定的影响。
4.价格波动较大:由于食糖是一种农产品,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价格波动较大。
近年来,中国食糖市场价格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主要是由于国际食糖市场价格上涨和国内供给不足的原因。
随着国内食糖产能的扩大和进口量的增加,价格有望逐渐稳定下来。
展望未来,中国食糖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环保和食品安全问题是制约食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需要注意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添加剂使用。
其次,国际竞争压力加大,中国食糖产业需要提高生产技术和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食糖的消费结构将继续升级,企业需要根据消费者需求调整产品结构。
综上所述,中国食糖市场在2024年及未来几年里,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但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企业需要关注消费者需求变化,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以适应市场竞争和需求升级。
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对食糖市场的监管,保障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2023年制糖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制糖行业市场分析现状制糖行业市场分析现状制糖行业是我国传统的农业加工行业之一,其市场表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供需情况、行业竞争格局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全面了解制糖行业的市场现状。
一、市场规模制糖作为中国传统的农业加工行业之一,其市场规模与稳定性都较为显著。
2019年,全国白糖产量为845万吨,同比下降3.92%;供给量相对稳定,行业总量却面临少量波动。
而消费市场方面,随着人们对食品健康的越来越关注,低糖、低脂的糖类产品需求逐渐增加,进一步带动制糖行业的发展。
因此,制糖行业市场规模保持着较为稳定的态势。
二、供需情况在制糖供需方面,制糖产品的价格往往受到国内外供应总量、黄糖和化糖之间的相对供需关系、外部市场价格导向、紧急需求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疫情造成冲击,但国内消费市场的保持和恢复表现较好,同时生产需求也逐渐恢复确认,进口量略微下降,但总的需求没有受到明显波动的影响。
三、行业竞争格局制糖行业的竞争格局主要表现在品牌知名度、生产技术、供应能力等方面。
目前,我国制糖行业的竞争度非常高,虽然固定市场主体较少,但已经形成了一些大型企业以及一些地方性品牌,产业链结构基本清晰完整。
另外,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制糖行业正在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和高端市场化方向发展。
综上,制糖行业的发展前景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市场需求状况及其变化,因此需要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及研发新产品,以抢占市场份额。
同时,在国家及行业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加强适度整合,合理规划布局、合理开发产能,扩大产品升级、附加值增值,进一步提高制糖行业整体竞争力,并进一步深入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形态。
中国制糖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制糖行业市场分析报告引言本报告是对制糖市场进行综合分析的研究。
通过对市场需求、供应情况、竞争格局和未来趋势的分析,旨在为制糖企业制定合理的战略和决策提供参考。
本报告主要包括市场概况、竞争分析和市场前景三个部分。
市场概况1.市场规模制糖市场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全球年度制糖总量接近1亿吨。
主要的制糖国家包括巴西、印度和中国。
2.市场需求由于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制糖市场需求保持平稳增长。
消费者对糖制品的需求稳定,特别是在食品和饮料行业。
3.市场供应制糖供应主要由糖蔗和甜菜两种原料提供。
巴西是全球最大的糖蔗种植和糖生产国,中国则是甜菜的主要生产国。
制糖生产需要大量的土地、水资源和劳动力。
竞争分析1.主要竞争对手全球制糖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巴西糖业公司、印度糖业公司和中国糖业集团。
这些公司拥有庞大的资源和强大的市场份额,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
2.竞争格局制糖市场的竞争格局主要集中在价格、品质和服务方面。
竞争对手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拓展市场渠道来争夺市场份额。
市场前景1.市场趋势未来制糖市场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消费者对健康食品和有机食品的需求增加,将推动制糖企业加强产品创新和生产工艺改进。
同时,全球糖尿病问题的增加也将对糖市场造成影响,公司需要适应这一市场变化。
2.发展策略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制糖企业应采取以下策略:•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产品质量管理,确保产品符合消费者需求。
•加强品牌营销:积极开展市场推广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投资研发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创新和生产工艺改进。
•拓展市场渠道:开拓新的市场渠道,寻找新的消费群体。
结论通过对制糖市场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制糖市场在未来面临挑战和机遇的结论。
制糖企业应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加强品牌建设和产品创新,以保持竞争优势,并探索新的市场渠道,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囯糖业的特殊性和食糖市场分析报告
我囯糖业的特殊性和食糖市场分析报告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糖业生产国之一,糖业在中国具有独特的特殊性。
本报告首先将介绍中国糖业的特殊性,然后对中国食糖市场进行分析。
中国糖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资源丰富:中国拥有广大的农业土地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糖甘蔗、糖蜜、蔗渣等都是中国农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糖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高度的自给自足:中国糖业市场基本上实现了自给自足,大部分食糖都是国内生产的。
这种自给自足的特殊性使得中国在糖业方面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3. 历史悠久的传统:中国是糖业的发源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中国古代已经掌握了糖的制作技术,糖业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
4. 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市场需求巨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变,人们对食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接下来,我们对中国食糖市场进行分析:1. 市场规模庞大:中国食糖市场规模庞大,需要量巨大。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将继续增长。
2. 行业竞争激烈:中国食糖市场竞争激烈,多家企业在市场上竞争。
其中,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3. 产品结构多样化:中国食糖市场的产品结构比较多样化,包括蔗糖和甜菜糖等多种类型。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低糖、无糖食糖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4. 国际贸易影响:中国食糖市场受到国际贸易的影响较大。
国际市场上的糖价波动、进口政策的调整等都会对中国食糖市场带来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糖业具有独特的特殊性,并且中国食糖市场规模庞大、竞争激烈,产品结构多样化等特点。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糖业生产国之一,中国糖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糖业生产国之一,糖业在中国具有独特的特殊性。
本报告将继续探讨中国糖业的特殊性,并对中国食糖市场进行更详细的分析。
一、中国糖业的特殊性1. 广泛的农业资源利用:中国农业资源丰富,适宜种植糖甘蔗、甜菜等。
中国白糖市场分析
中国白糖市场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白糖作为主要的糖类食品之一,在中国的消费市场也逐渐扩大。
白糖市场的发展不仅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同时也受到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供需关系、价格波动、品牌竞争、进出口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完整地了解当前中国白糖市场的动态。
一、供需关系中国的白糖市场主要由两类供应商组成:糖生产企业和贸易商。
其中,糖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江苏、广东、山东、湖北等省份,而贸易商则分布在全国各地。
由于国内的白糖生产和进口量都比较稳定,因此对市场供需关系造成的影响力较小。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白糖的需求稳步上升。
同时,由于近年来农村人口流失快速,农村种植面积减少,这导致白糖的供应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在短期内,白糖的价格相对上涨较快。
但在长期看来,随着供需关系的逐渐平衡,价格也会逐渐趋于平稳。
二、价格波动白糖价格的波动往往与糖的供需情况密切相关。
在国内降低关税后,白糖的进口量也随之增加。
此外,农村人口的流失也导致白糖的供应减少,这使得白糖的价格波动更加频繁。
市场的竞争压力也让企业更加注重白糖的价格策略,以吸引更多的顾客。
但是,随着糖产量的稳步增加,国内市场的供需关系将逐渐平衡,价格波动也会逐渐平缓。
三、品牌竞争品牌是企业差异化竞争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中国白糖市场上的品牌较多,主要包括雪花、五羊和中粮等知名企业。
这些品牌企业在市场上强有力的影响力,不仅提高了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也增强了市场的稳定性。
但是,当前市场上存在着一些品质较差的“假冒伪劣”产品,这对企业的声誉和品牌形象都是不利的。
为了维护品牌的形象,企业应该加强质量管理,尽可能提高产品的质量。
四、进出口情况中国的白糖市场中,进口和出口的情况对市场的供求关系也影响较大。
目前国内的白糖进口多来自泰国、巴西等国家,而出口则主要是向印度、巴基斯坦等邻国。
进口和出口的不平衡,会对中国白糖工业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中国糖类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糖类行业市场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糖类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参考依据。
糖类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原料,在食品加工、饮料制造等行业中广泛应用,因此对糖类市场的了解对相关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2. 市场概述糖类市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市场,包括白砂糖、红糖、果糖、葡萄糖等多种品类。
全球糖类市场正在经历快速增长,主要受到人口增长和食品饮料行业的增长驱动。
亚洲地区是全球糖类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区,但欧洲和北美地区也有很大的市场份额。
3. 市场竞争分析糖类市场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主要竞争因素包括价格、品质、供应稳定性和品牌知名度。
一些糖业巨头公司在市场上占据着主导地位,它们具有规模效应和供应链优势,能够提供大规模的糖类产品。
此外,一些新兴企业通过创新和研发来提供有差异化的产品,以获取市场份额。
4. 市场发展趋势4.1 健康意识的提升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对糖类产品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糖分的摄入量,并倾向于选择低糖或无糖的产品。
因此,糖类市场发展的一个趋势是推出低糖或无糖的糖类产品,以满足健康意识日益增长的消费者需求。
4.2 消费场景的多样化糖类产品的消费场景也在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食品加工和饮料制造行业,糖类产品在烘焙、甜品、冷饮等领域中也有广泛应用。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糖类市场发展的另一个趋势是针对不同消费场景的产品定制化。
4.3 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在全球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的背景下,糖类市场也受到了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一些企业开始关注糖的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
这一趋势有望在未来进一步发展,并成为市场竞争的一项重要因素。
5. 市场前景糖类市场的前景广阔。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对糖类产品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同时,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提高,市场中的新机会也将出现。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需要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提供有差异化的产品,并注重可持续发展以获取竞争优势。
2023年白糖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2023年白糖行业市场需求分析一、引言糖是人类食用的必需品之一,白糖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糖之一。
白糖是由甘蔗或甜菜提取出来的纯净物质。
在烹饪中,白糖可以用于甜味料,也可以用于调味。
白糖行业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市场需求也非常巨大。
二、白糖的市场需求现状1、白糖的生产情况白糖是全球生产量最大的食品之一。
全球白糖生产主要以巴西、印度和泰国为主,这三个国家生产出的白糖产量占全球70%以上。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糖业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的糖业生产主要以蔗糖和红糖为主。
2、中国白糖的市场需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糖分消费国之一。
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增长快,生活水平提高,加上国人喜爱甜食,导致了白糖的市场需求大幅增加。
从历史数据上来看,我国糖业的消费量保持着稳定的增长趋势,糖的消费量从2000年的600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1.3亿吨,同比增长了约7.1%。
3、国际白糖市场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逐步开放,白糖市场也不断扩大。
另外,白糖的多功能性也使得它被广泛应用到食品和非食品领域,在国外市场上的发展空间逐步拓展。
三、白糖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1、人口因素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是白糖市场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人口数量的增长导致了白糖需求量的增加,同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白糖的消费也不断增加。
另外,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影响白糖需求量的变化。
2、经济因素经济是影响白糖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收入水平逐年提高,消费习惯和方式也在变化。
所以,经济增长越快,白糖市场需求越大。
3、社会因素白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不仅可以用于食品制作,还可以用于农业、化工等领域。
社会因素如农业生产、药品和护肤品的需求等将直接影响到白糖的供求关系。
4、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和自然灾害等。
气候对糖类作物的种植和收成有很大影响,气候变化也会导致白糖的产量和价格的变化。
另外,自然灾害如洪灾、旱灾、蝗灾等,也会影响糖类作物的种植和收成,从而影响白糖的市场供求关系。
2024年食糖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食糖市场需求分析引言食糖作为一种常见的食品原料,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改变,食糖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对食糖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以了解目前市场的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食糖市场需求现状当前,食糖市场的需求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需求稳定增长:由于人们对甜食的喜爱和食品工业的发展,食糖市场需求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增加,食糖市场需求更加强劲。
2.老龄化需求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市场对低糖或无糖食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这一趋势推动了低糖替代品的市场需求。
3.健康意识提升:近年来,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对食品中添加糖分的担忧也在加大。
这导致市场对低糖、天然糖、有机糖等替代品的需求逐渐增加。
食糖市场需求预测未来,食糖市场的需求有望在以下几个方面出现变化:1.低糖替代品需求增加: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对低糖或无糖食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这将进一步推动低糖替代品市场的发展,例如低糖食品添加剂和替代品市场有望快速增长。
2.有机糖需求上升: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注逐渐增加,有机糖将受到更多市场的追捧。
有机糖以其天然、健康的特点,将成为未来食糖市场的重要一环。
3.新型糖替代品的崛起: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糖替代品的研发和应用将得到更多关注。
例如,天然甜味剂和植物提取糖类替代品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取得重大突破,满足市场对糖分替代品的需求。
4.市场竞争加剧:随着需求的增加,食糖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传统食糖企业需要加大创新力度,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同时,新兴企业也有机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结论食糖市场的需求正处于稳步增长的阶段,未来将出现更多替代品的需求增加。
传统食糖企业需要紧随市场需求趋势,加大产品创新力度;而新兴企业则需要抓住市场机会,提供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随着人们对健康、环保的关注不断提升,食糖市场将呈现出更多的变化和机遇。
白糖市场分析报告(模板)
白糖市场分析报告一中国食糖基本情况食糖是天然甜味剂,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是饮料、糖果、糕点等含糖食品和制药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料。
食糖生产的基本原料是甘蔗和甜菜,甘蔗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甜菜生长于温带地区。
我国甘蔗糖生产主要集中在南方的广西、云南、广东湛江等地,甜菜糖生产主要集中在北方的新疆、黑龙江、内蒙等地。
尽管原料不同,但甘蔗糖和甜菜糖在品质上没有什么差别,国家标准对两者同样适用。
我国是重要的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糖料种植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量和产值仅次于粮食、油料、棉花,居第四位。
我国食糖产销量仅次于巴西、印度,居世界第三位(如果把欧盟作为一个整体统计,我国食糖产量居世界第四位)。
2003年以前,我国食糖产量在600-800万吨之间,消费量基本维持在800万吨左右,食糖生产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大多数年份依靠食糖进口来弥补。
2003年来我国食糖产量在1000万吨左右,消费量超过1000万吨,国内产量仍不能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如图1.1所示)。
表1.1 1995年以来我国食糖产量和消费量统计表榨95/96 96/97 97/98 98/99 99/00 00/01 01/02 02/03 03/04 04/05 05/06 季产622.80 680.00 811.20 882.60 686.86 620.00 849.70 1064.70 1002.30 917.40 881.50 量消费825.00 780.00 830.00 800.00 810.00 850.00 915.00 1000.00 1140.00 1050.00 1084.89 量图1.1:1995年以来我国食糖产量和消费量对比图我国是世界上用甘蔗制糖最早的国家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用甜菜制糖是近几十年才开始的。
(一)我国食糖的生产糖厂利用甘蔗、甜菜榨取糖汁,经过沸腾浓缩,中心分离形成糖结晶,这种结晶称为原糖,呈浅棕色。
中囯糖业的特殊性和食糖市场分析
中囯糖业的特殊性和食糖市场分析中国糖业的特殊性和食糖市场分析中国糖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特殊性,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且人均消费糖类产品较高。
这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糖类消费市场之一。
第二,中国是农业大国,拥有大量的糖料作物,如甘蔗和甜菜等,可以用于糖的生产。
这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糖料作物生产国之一。
然而,中国糖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中国糖业的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导致糖业的竞争力较弱。
其次,中国糖业市场存在过剩的问题,导致糖价低迷。
此外,中国政府对糖业市场进行了一系列的干预,如限制进口糖和提供补贴等,这对市场的发展和竞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中国的食糖市场中,白砂糖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主要糖类产品。
中国的食糖市场主要分为家庭用糖和工业用糖两个领域。
家庭用糖主要供应于家庭和个人消费,年度消费量较稳定。
工业用糖主要应用于食品加工、制糖加工和饮料等产业,因此,其需求会随着这些产业的需求波动而发生变化。
中国糖业市场的竞争较为激烈,主要由国内企业和外国企业竞争构成。
国内企业主要由一些大型制糖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组成,其中一些大型企业具有较强的产业整合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外国企业则通过品牌和技术优势进入中国市场,与国内企业展开竞争。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和低糖食品的需求增加,中国糖业市场也开始向低糖食品和甜味剂等新产品方向发展。
这为糖业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
综上所述,中国糖业具有特殊性,包括人口众多和农业资源丰富等特点。
然而,中国糖业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生产效率低和市场过剩等问题。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中国糖业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以保持竞争力。
中国糖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生产及农民收入的关键产业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中国糖业市场正经历着一系列的转型和创新。
首先,中国糖业市场的消费需求正在发生变化。
2023年制糖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23年制糖行业市场分析报告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糖已经成为我们日常饮食的必需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糖消费国,根据中国糖业协会发布的报告,2019年中国糖产量约为91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5%,糖消费量约为1,32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7%。
制糖行业是中国食品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产业现状、环境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制糖行业进行分析。
一、市场需求分析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国糖消费市场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其需求量受到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变化、国际市场价格、生活方式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升级,以果蔬等低糖、低热量产品为主的饮食方式越来越受到青睐,糖果、巧克力等甜食消费增速放缓,但饮料、糕点等细分领域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长。
二、产业现状分析中国制糖行业实力较弱,主要生产工艺、设备和技术相对滞后,企业竞争力弱,同时行业内包括优质企业和劣质企业,行业的规范化情况和企业管理水平也亟待提高。
目前,中国糖制品市场上的老字号企业,如三元食品、天喔国际等,已逐步做大做强,取得一定成绩,但距离国际知名品牌还有一定距离。
三、环境影响分析制糖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如COD、BOD、SS等,对环境会造成一定的污染。
同时,由于糖分的价格较高,若在种植、加工方面存在质量问题,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益,不惜采用劣质原料、添加剂等,从而存在品质不佳、非法添加等问题,较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发展趋势未来,中国糖制品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市场品质和安全标准的提高,将使得行业进一步规范化,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都将发生巨大变化。
同时,未来糖的出口也有望继续增值,提升国际竞争力。
总体来看,制糖行业将朝着产业规模化、市场多元化、技术领先、环保并举等方向不断发展,成为食品工业中的重要分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囯糖业的特殊性和食糖市场分析中囯糖业的特殊性和食糖市场分析中国糖业的特殊性2008/09制糖期产销分析2009/10制糖期产销分析11></a>.中国糖业的特殊性为什么不少资金投资白糖效果不理想,供术关系怎么去判断,广西08,09又见减产180万吨, 2008年信是错的,2009年不信更是错的~如何理性投资白糖,关键问题在哪,我们没有把握行业的本质~中国食糖生产和消费主要是一级白砂糖,而世界糖业采用两步法先生产原糖,再精炼白糖。
中国糖业在今后相当长时间没能同世界接轨,具有其特殊性。
我们要牢牢把握中国糖业的特性,才能在生产和经营中立于不败之地。
1.1 季产年销甘蔗,般冬春季种植,来年冬春收获。
榨季生产,般从11~12月开始至来年3~5月份结束(甜菜糖厂10月份开榨)。
产品为一级白砂糖为主,保质期为两年以下,当制糖期生产的白糖当期销售清库,制糖企业一般不跨年度存糖。
1.2 工业占主导地位白糖是工业化的农产品,制糖企业主导市场,容易形成工业联盟;在市场博奕中存在信息不对称。
对产量信息的获取商业和行业外投资者处于弱势地位; 在市场利益的博奕中商家和农民也外于弱势。
2007/2008制糖期产量1484万吨,其中:广西938万吨,占63.2%云南215万吨,占14.4%广东145万吨,占9.8%海南52万吨,占3.5%其他甘蔗糖17万吨新疆、黑龙江、内蒙: 116万吨,占7.8%广西南华、东亚、南糖、来宾东糖、南糖、凤山、三博、广西农垦、永鑫、永凯等10大产糖集团占广西产量近90%。
1.3 终端用户不跨期存糖白糖作为工业原料消费为主,但又区别于其他原料,用户一般只采购当年度所需,很少跨年度库存。
新制糖期开始后终端用户不愿意用旧糖,尽管旧糖比新糖价格要低。
1.4 政策市场特征明显糖业生产关系到4000万糖农的增收和边远地区的脱贫致富,国家会对供求和价格进行调控,稳定市场,保护农民利益,经常会出现政策市。
国家调控储备调控:收储量、收储价、收储时机; 投放量、投放价、投放节奏进口调控:配额发放量,进口量控制,技术壁垒(如限制成品糖进囗)2006年国家拍卖吨储备糖120万吨;2008~2009年国家收储白糖111万吨;2008~2009年广西收储白糖61万吨;收储表面是保企业利益,背后是三农问题。
近两年国家收储情况2007年底国储糖库存70万吨2008年收储国产糖80万吨, 收储价南宁基准价第一批3500元,吨,第二批3400元,吨。
收储进口古巴原糖40万吨。
2009年收储国产糖31万吨,收储价南宁基准价3300元,吨。
计划收储进口古巴原糖40万吨。
到2009年底国储糖总量为261万吨。
地方收储情况2008年广西地方收储30+15万吨,收储价3200元,吨,目前库存只有30万吨2009 年广西地方收储31万吨,收储价3300元,吨。
行业收储国家轻工振兴规划糖、纸浆、盐收储,计划食糖行业收储100万吨,价格3300元,吨实施方法:农发行全额贷款,中央财政全额贴息和补贴仓储费,制糖集团承担价格风险,行业协会组织实施,政府部门监督2009年糖价回升暂缓启动行业收储。
1.5 产量受天气影响变化大甘蔗和甜菜在地里生长,年,产量受气候影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2000年冬至大霜冻造成当制糖期产量大减,也影响来年产量;2008年2月南方冰冻灾害严重影响08,09产量。
食糖产销放开后全国产糖量(万吨)制糖期产糖量重大事件制糖期产糖量重大事件91/92 791 产销放开 00/01 620 92/93 772.6 01/02 849.7 93/94 602.302/03 1064.7 94/95 541.8 大量走私 03/04 1002.4 95/96 622.8 04/05 917.4 96/97 680 05/06 881.5 大干旱97/98 811.2 06/07 1215 扩建扩种98/99 882.6 07/08 1484 风调雨顺+冰冻99/00 686.9 大霜冻 08/09 1243 冰冻后遗症1.6 价格反周期大波动糖价的价格周期早于其他大宗商品,与其他大宗商品反周期波动;糖价从髙点到髙点波动周期为5年左右;食糖属于工业化农产品,产量受许多因素影响,有较多的不确定性,由于产量和消费的不确定性,导致价格变化大,年波动经常超过1000元。
国内食糖价格走势图糖价敏感期榨季生产期间 1—2月份夏季消费髙峰 5—7月份榨季产消年度未期 10月份1.7 食糖消费有刚性需术几十年来糖消费量,直在增加~十六年食糖消费量食糖消费1995-2004年,10年平均消费增长率4.82% 2000-2004年,5年平均消费增长率7.6% 2004年总消费量1080万吨2005年总消费量1040万吨2006年总消费量1080万吨2007年总消费量1220万吨,增长率13%,为历史最高水平2008年总消费量1350万吨,增长率10.7%。
2. 2008,09产销分析2.1 产量2.2 消费2.3 储备糖是否出库2.1 产量08,09全国产糖量为1243万吨,减产214万吨广西 763 -175 云南 223.5 +8.5 广东 105.8 -39.4 海南 46.2 -5.8 其它14甜菜糖 90.1 -26 08,09制糖期总供量(万吨)国产糖 1243 07,08结转旧糖 100 进口糖(内销) 40 ----------------合计1383减去收储:国家 31地方 31 ---------------净供量 13212.2 消费量今年1~5月份全国食品饮料增长率17.9%,主要是含糖食品饮料的增长。
糖果增长率14.79%;大食品饮料企业产销量增加,小企业减少;糖厂直销增加,中间商销售有减有增;GDP上半年最低估计6.5%,糖消费增长率同GDP髙度正相关。
今年6月23~27日中糖协组织销区调研,总共调研了山东、湖北、浙江、福建、广东5个省,5个省都反映消费增加,目前终端库存少,商家库存有增有减。
至6月底销售情况(万吨)2007,08 2008,09 对比全国 1015.69 912.73 -103 广西 625.7 581 -44.7 广东 133.4 95.3 -38.1云南 121 136.6 ,15.6甜菜糖 89.4 63.9 -25.5 我们心须考虑07,08有100万吨以上结余在08,09销售。
至6月底工业库存330万吨,9月中下旬将卖完;下半年不会出现象2008年奥运.毒奶和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影响食糖消费的事件; 甘蔗糖厂将普遍推迟开榨1个月。
原因:甘蔗不会增产;产能提髙;11月份吨糖耗蔗11~12吨,3~4月份吨糖耗蔗8吨以下,推迟开榨吨糖成本大幅降低。
08,09供给有缺囗08,09食糖消费如果按最低5%的增长率,则为1417万吨; 如果按GDP保8%的增长率则达1458万吨;本人认为今年食糖消费明显增加,最少会达1400万吨;供术缺囗: 1400,1321,79万吨2.3 储备糖是否出库储备糖必须出一部分才能补市场缺囗;广西地方储备糖61万吨刚好满足市场需要;出库原则应地方优先于国家,不打压糖价,今年国策是保GDP,不是打CPI和PPI; 要把握出库时机,以补市场缺囗为目的。
3. 2009/10制糖期产销分析3.1 产量3.2 消费量3.3 国际糖价3.4 通胀预期3.5 价格走势3.1 产量2009年全国糖料种植面积全面减少,初步统计减少286万亩: 广西 -100万亩广东 -10万亩海南 -13万亩云南 -14万亩新疆 -29万亩黑龙江 -71万亩内蒙 -36万亩;关键看广西产量面积减少,关键看单产;除广西外的产区估计减产60万吨;如果广西减产60万吨,则全国减产120万吨,产量1123万吨;如果广西产量持平,则全国减产60万吨,产量1183万吨;如果广西增产100万吨,则全国增产40万吨,产量1283万吨;09,10全国产量持平可能性较大,1250万吨。
2009年甘蔗种植情况08,09甘蔗单产低,专业户亏本严重,受大伤害,租约期满的不续租,没人愿意接受; 春季干旱,春节前种的甘蔗死苗严重。
3月份才下雨,但糖厂收榨早甘蔗收获早结束,种植时间少1个月;宿根蔗断垄严重,补苗成本太髙;经济危机影响糖厂支农减少,农民投入少,肥料农药投入只有去年同期的50%,甘蔗单产存在变数。
3.2 消费量09,10全国食糖消费至少达1450万吨3.3国际糖价全球08,09制糖期产1.493亿吨(上期1.705,减幅12.4%,为历史上最大减幅年),消费1.648亿吨(上期1.623,增1.5%),缺囗1400万吨。
原糖有望突破2006年19.23美分髙点,达20~25美分。
巴西08,09制糖期产糖2670万吨,09,10估产3140万吨。
印度08,09制糖期1550万吨(估产2300),年消费2250。
09,10估产1500~1800万吨,将出现400万吨以上缺囗。
泰国、澳大利亚、墨西哥等产糖国预计09,10减产;国际糖业组织ISO预测09-10年全球供给不足或将达到300-400万吨。
3.4通胀预期各国均在大量印钞票,信贷扩张大,通胀预期严重;通胀的结果是怎们老百姓的财富缩水;买大宗商品不失为一种保值方法。
3.5 价格走势09,10产量预测1250万吨,缺囗200万吨;2009~2010年国际国内都在消耗库存;按目前进囗完税成本4600元,吨,明年更髙;2010年可能会出现极端的髙价位;2010年囯内政策市场特征明显。
食糖产量和价格周期性波动,价格一般是涨3年跌3年。
糖价同其他大宗农产品价格反周期,其他大宗农产品价格涨,糖价跌;农产品价格跌,糖价涨。
糖价2004年开始涨,到2006年到高点5500元,吨,而后开始跌,到2008年低点2600元。
2008年底至2010年应该是上涨期。
结论糖价今明两年进入上升期,步入3年牛市;广西3500元,吨的价格在今后2年内见不到;2009年价格在半信半疑中曲折上升,现货价下半年还有上涨空间; 2010年糖价比2009年要上,个台阶,可能会出现极端的髙价位。
谢谢大家~广东省糖业协会广东中轻南方炼糖纸业有限公司广州市盘福路盘福大街中轻大厦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