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实施方案
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文件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试行)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中小学课程实施行为,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促使中小学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大力提高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评价依据和目标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依据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1]28号)、《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教体艺[2002]12号)和省教育厅《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鲁教基字 [2007]20号)等有关文件。
评价目标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课程实施水平评价为切入点,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全面评价我省中小学的课程实施状况,力求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
三、评价原则(一)导向性原则课程实施水平评价要将导向作用放在重要位置,引导学校在课程实施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法律法规,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实施教学,控制学科知识巩固型作业,加强学生探究性和实践性作业,严格遵守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制定的有关学生作息时间的一系列规定,做到既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又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二)系统性原则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是我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督导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和教育督导评估密切结合,要以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作为主要内容,在评价理念、评价方式、评价功能上要侧重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和学校活动安排等方面。
2024年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
2024年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一、背景综合素质评定是对学生在课内外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全面评估,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为了促进小学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制定2024年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素质水平。
二、目标1. 建立科学公正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业能力、素质发展等方面。
2. 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3. 引导教师以科学、客观的评价方式指导学生的学习,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需求。
三、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业特长、身心健康、品德发展等五个方面。
1. 学习成绩:评估学生在各学科的学习成绩,包括考试成绩、作业成绩等。
采用百分制评分,具体评分标准由学校根据教学计划制定,并向学生和家长公示。
2. 学习能力: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
通过考试、作业以及其他形式的评价来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
3. 学业特长:评估学生在学业方面的特长和兴趣,包括科学实验、数学建模、英语演讲等。
通过竞赛、展示、作品评比等形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业特长。
4. 身心健康:评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包括身体素质、体育活动参与情况、心理调适等。
通过体测、体育活动记录、心理测评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
5. 品德发展:评估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等方面。
通过班级评议、社会实践记录、学生自评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品德发展情况。
四、评价方式与权重分配1. 学习成绩的权重占30%,包括各学科成绩的百分比、考试完成情况等。
2. 学习能力的权重占20%,包括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
3. 学业特长的权重占20%,包括学生在学科竞赛、学术科研、课外活动等方面的表现。
课程评价实施方案
新课程实施评价方案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牢固确立“勇于创新,倡导多元,追求特色”的办学理念,规范学校课程实施行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大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学校课程设置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通过努力,力争达到一下几点:1.提高学科教学水平,推进课程改革的落实。
;2.教学工作管理规范性强、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3.教学秩序良好,有明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三、评价目标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课程评价为切入点,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全面评价我校的课程实施状况,力求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改结合,重在提高”的目的。
四、工作措施(一)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认真学习课程设置的相关规定,严格按照规定安排课程表,结合学校实际配备了专兼职教师,确保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组织教师对课程以及课程实施的相关规定和政策进行学习,加强了教师对科目设置、课程特点等方面的了解,提高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为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严抓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1.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学校教师考核细则,着重体现了新课程精神,突出了教师在备课、上课方面的个性体现和创新实力,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继续明确规范了一些制度,特别是对学校课程计划的执行要求自觉严格,决不擅自调课;“细则”在组织课外活动方面也作了较为具体的要求。
2.加强随堂听课的力度,教学工作从基础抓起。
我们采取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随堂听课的方式,改变以前课前通知,教师精心准备,课后不假思索的情况。
这样,有利于教师加强对教材的钻研,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课后进行教学反思。
小学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6.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校本课程的满意度、学习兴趣和收获。
五、评价方法
1.自我评价:学校、教师、学生定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2.同行评价:组织教师相互评价,促进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水平。
3.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校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3.完善评价制度:建立健全校本课程评价制度,确保评价工作有序开展。
4.落实评价经费:学校保障评价工作所需经费,确保评价活动顺利进行。
八、总结
本方案旨在为小学校本课程评价提供科学、合理、有效的指导,推动校本课程质量不断提高。希望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积极参与校本课程评价工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第2篇
五、评价方法
1.自我评价:学校、教师、学生定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2.同行评价:组织教师相互评价,促进教学交流,提升教学水平。
3.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校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4.课堂观察: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关注教学目标的实现。
5.成果展示:通过学生作品、竞赛成绩等展示校本课程成果。
三、评价原则
1.公正公平:确保评价过程公开、透明,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2.多元化: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全面、多维地评价校本课程。
3.自主性:尊重学校、教师、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4.持续改进:关注评价结果的运用,推动校本课程的持续优化。
四、评价内容
1.课程目标:关注校本课程目标的明确性、适切性和达成度。
2.课程内容:评价课程内容是否符合学生需求,具备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2024年小学评估活动实施方案
2024年小学评估活动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起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全面提升小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对小学进行定期的评估活动是必要的。
本方案旨在制定2024年小学评估活动的实施方案,以促进小学教育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二、评估内容和方法(一)评估内容1. 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评估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学习成果、教育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质量情况。
2. 班级管理评估:评估小学班级管理情况,包括学生行为表现、师生互动、班级管理措施等方面的情况。
3. 学校管理评估:评估小学学校整体管理情况,包括领导层管理水平、行政管理流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4. 家校合作评估:评估小学与家长之间的合作情况,包括家长参与学校活动、与教师沟通等方面的情况。
(二)评估方法1. 文献分析法: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小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法规,为评估提供背景资料。
2. 调查问卷法:设计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小学教师、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教育教学质量、班级管理、学校管理、家校合作的看法和意见。
3. 实地观察法:评估组成员前往小学进行实地观察,通过观察教学现场、学生行为等来了解小学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情况。
4. 访谈法:以面对面的方式对小学教师、学生、家长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对小学教育的感受和需求。
三、评估组成与工作安排(一)评估组成1. 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评估工作的组长,具备较高的教育背景和评估经验。
2. 评估组成员:包括小学教育专家、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等,共同参与评估工作,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二)工作安排1. 组织评估准备工作:制定评估计划、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培训评估组成员等。
2. 开展评估活动:根据评估方法,进行文献分析、调查问卷、实地观察、访谈等工作,收集数据和信息。
3. 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对收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撰写评估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小学教学评估工作计划
小学教学评估工作计划
小学教学评估工作计划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制定目标:确定评估的目的和范围,明确评估的重点和重要性。
2. 确定评估内容:明确评估的主要内容和评价指标,包括学科领域、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
3. 收集数据:收集评估所需的各种数据,例如学生学习成绩、教师教学方案、课堂观察记录等。
4. 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
5. 制定改进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和计划,包括课程调整、教学方式改进等方面。
6. 实施改进:将改进方案付诸实施,监督改进的效果和影响。
7. 反馈和总结:及时向相关人员和机构反馈评估结果和改进效果,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以上步骤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确保评估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山东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山东小学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目标。
山东小学课程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学习能力;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3.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格和价值观念。
二、课程内容。
1. 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包括诗词、文言文、现代文学作品等内容的学习。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程中全面发展。
2. 数学课程。
数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包括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应用等内容的学习。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让学生在数学课程中全面发展。
3. 英语课程。
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包括英语基础知识、英语语法和英语阅读等内容的学习。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在英语课程中全面发展。
4. 科学课程。
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包括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物理科学和化学科学等内容的学习。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科学课程中全面发展。
5. 社会课程。
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能力,包括地理、历史、公民与道德法治等内容的学习。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调查能力,让学生在社会课程中全面发展。
三、课程实施。
1. 教学方式。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讲授、实验、讨论、实践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 课外活动。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包括科技创新、艺术表演、体育竞赛等,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教师培训。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为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小学课程实施评价方案
XXXX小学课程实施评价方案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和学科课程标准为导向,坚持教育创新,通过对课堂实施质量的评价,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行为,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同时,规范我校课程实施行国,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的基础。
二、学校课程实施评价的目标1以国家课程标准对各学科、各学段的教学要求为依据,体现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要求。
2.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
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
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养,使教师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
4.注重评价的可信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关注教师的起点,体现出教师成长、发展的过程;尊重客观事实,切忌主观武断;采取多元评价的方式,及时回馈评价信息上,允许教师有不同意思。
三、学校课程实施评价的内容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分为教学目标、教学行为、学习方式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
具体要求是:1、紧扣教学内容设定教学目标,体现《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基本要求。
2、有效地组织开展学习活动,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调控与优化,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4、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动口、动脑、动学到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在一定的时间内使教学效益最大化。
四、学校课程实施评价的方式新课程的实施评价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发展性评价,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方案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方案一、评估目的和背景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旨在全面了解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的课程实施情况,评估教育质量,为优化课程设计和改进教学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课程实施水平的评估,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评估内容和方法1. 评估内容(1)课程设计和编写情况:评估课程设计是否符合教育部和山东省教育厅的要求,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教学资源和教材使用情况:评估教学资源的充足性和质量,教材的选用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3)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评估教学组织是否科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业成绩: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和学业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
2. 评估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给学生、教师和家长,收集他们对课程实施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评价。
(2)课堂观察:派出评估员进入课堂进行观察,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氛围,评估教学质量。
(3)学生学业成绩分析: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评估课程实施的效果。
三、评估步骤和时间安排1. 评估准备阶段(1个月)(1)制定评估方案:明确评估目标、内容、方法和时间安排。
(2)组织评估团队:确定评估团队成员,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
(3)准备评估工具:设计问卷调查表、观察记录表和学生成绩分析表。
2. 评估实施阶段(2个月)(1)发放问卷:将问卷发放给学生、教师和家长,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2)进行课堂观察:派出评估员进入课堂进行观察,记录教学情况。
(3)收集学生成绩:收集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
3. 评估分析阶段(1个月)(1)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评估结果。
(2)撰写评估报告:根据评估结果,撰写评估报告,提出问题和建议。
新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小学新课程实施方案3篇
新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小学新课程实施方案3篇小学新课程实施方案1我校于20xx年秋季与全区中小学一样全面使用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两纲”教育精神和市区上级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有效推进我校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以不断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一、学校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
强调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服从学生的学习需要。
教学设计上,侧重要学什么?怎样学?学的效果如何?是否严格发挥教学五环节的作用?化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展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幸福指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强调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二、学校课程实施的总体目标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广泛开展以“享受教育”为主题的教学活动,突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构建愉快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既面向全体,又分层实施,注重对学困生的有效帮助。
以博爱的精神熏陶人,以博学的追求激励人,以博乐的心情谐和人,主张立德树人,乐学创新。
三、学校课程实施的具体行动(一)树立基本的课程理念1、围绕义务教育课程目标,以学生为本,以“享受教育”为主题,培育具有博爱之思想、博学之追求、博乐之心态,营造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追求教育民主与公平,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能力。
保障基础性课程的实施,强调多元性、选择性的拓展探究课程实施,体现德、智、体、美、劳诸育的统整性与渗透性、以满足学生主动发展的多样与和谐的需求。
2024年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2024年小学课程实施方案包括以下几点内容:一、课程目标小学课程的目标是全面发展学生的认知、情感、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价值观。
二、课程设置1. 语文: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文化素养。
2. 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
3. 英语: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4. 自然科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5. 社会科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参与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6. 美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7. 体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能、体魄和体育竞技能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课程方法1.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2. 注重跨学科整合,促进知识的联结和应用。
3. 实施多样化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
4. 鼓励多元化学习方式,倡导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四、教师培训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的培训。
2. 鼓励教师课程设计和评价创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五、家校合作1. 加强家长参与,促进家校沟通和合作。
2. 培养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能力,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六、课程实施1. 统筹安排教学资源,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2. 加强教育管理,规范课程实施和教学活动。
3. 不断改进课程体系,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
七、课程评估1. 定期开展课程评估,总结教学效果和问题。
2. 重视学生评价和反馈,调整和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以上即是2024年小学课程实施方案的内容,希望能够为小学教育的发展和学生成长提供有益的指导。
小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的在现代社会,教育对于每个个体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作为孩子接受正式教育的阶段,课程的实施方案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满足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培养他们的核心能力。
二、课程设计与实施原则1. 综合素质教育:小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态度、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发展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
2. 个别差异化教育:小学生群体具有明显的个别差异,因此,课程实施方案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和个别辅导。
3. 融合学科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小学阶段的课程应该突破学科之间的界限,鼓励学科融合,提供综合性的学习体验。
4. 学习与实践结合:小学学校的课程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具体课程实施方案1. 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等方面的发展。
具体实施方案包括:- 设计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包括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
- 强调写作能力的培养,包括日记、作文等书面表达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和逻辑能力。
- 增设口语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 数学课程数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具体实施方案包括:- 强调数学的实际运用,将学过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 加强数学思维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提供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教具和游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3. 英语课程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具体实施方案包括:- 注重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提供丰富的听说材料和交流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
小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实施方案
小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实施方案(讨论稿)教育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枢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受到广泛的重视,教育部公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
当前,小学生学业水平评价与课程改革的整体进展还不相适应,制约了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成为新课程实施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在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开展后,进行小学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改革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现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精神以及我区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以全面衡量学生素质发展和反映学生个体差异为出发点,从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
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各门课程的有效实施,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学业水平评价原则1.学业水平评价全面性原则。
学业评价涵盖所有学科。
2.评价过程动态化原则。
不仅关注评价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
三、学业水平评价的内容及办法学业水平评价应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评定、单项能力测试、阶段知识技能综合运用测试、期末知识技能综合运用测试(本项只局限于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特长技能、成长记录袋评价等七个方面。
1.课堂表现评价:根据不同年级的年龄特点制定各年级的评价要素,形成有特色的评价单,评价侧重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程评价实施方案
新课程实施评价方案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牢固确立“勇于创新,倡导多元,追求特色”的办学理念,规范学校课程实施行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大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学校课程设置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通过努力,力争达到一下几点:1.提高学科教学水平,推进课程改革的落实。
;2.教学工作管理规范性强、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3.教学秩序良好,有明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三、评价目标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课程评价为切入点,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全面评价我校的课程实施状况,力求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改结合,重在提高”的目的。
四、工作措施(一)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认真学习课程设置的相关规定,严格按照规定安排课程表,结合学校实际配备了专兼职教师,确保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组织教师对课程以及课程实施的相关规定和政策进行学习,加强了教师对科目设置、课程特点等方面的了解,提高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为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严抓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1.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学校教师考核细则,着重体现了新课程精神,突出了教师在备课、上课方面的个性体现和创新实力,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继续明确规范了一些制度,特别是对学校课程计划的执行要求自觉严格,决不擅自调课;“细则”在组织课外活动方面也作了较为具体的要求。
2.加强随堂听课的力度,教学工作从基础抓起。
我们采取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随堂听课的方式,改变以前课前通知,教师精心准备,课后不假思索的情况。
这样,有利于教师加强对教材的钻研,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课后进行教学反思。
小学教育教学评估方案
小学教育教学评估方案一、指导思想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评估指导,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为宗旨,以发现、研究、解决学校和教师实施新课程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走进课堂,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与教师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切实提高学校、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二、主要目标1.改变以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学水平惟一标准的做法,建立具有激励、导向、管理、评价功能的教学评估指导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教学评估的价值、意义和操作技术,使教学评估指导成为教学管理部门和学校的自觉行为。
2.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反思,引导教师主动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3.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鼓励学校进行教学管理、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设和创新,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4.加强对学校实施新课程、教师专业发展、教学研究的管理和指导的力度,促进学科之间、学校之间教学水平的均衡发展,不断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
三、基本原则1.评估与指导相结合。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评估,以指导为主,评估为辅,重在过程。
要把教学评估作为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人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发展,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指导各学校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
教学评估工作要做到调研中评估,评估中指导,指导中提高,不断总结经验,使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工作健康开展。
2.整体与抽样相结合。
教学评估以每一所学校作为评估对象和评估结论单位,将一个学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估。
在对学校教学、管理、学校发展策略、教学研究等工作进行考查的同时,重点抽取样本教师,通过现场调查、课堂观察,与校长、教师对话等方式进行考查和评估。
3.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评估,采取统筹规划,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以自评为主的评估机制,制定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师不断发展和便于运作的教学评估方法及程序,使教学评估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方案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方案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努力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通过评估,规范中小学课程实施行为,促使中小学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力提高我省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一、评估依据评估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1〕28号)、《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鲁教基字〔2007〕20号)、《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试行)》(鲁教基字〔2007〕21号)(以下简称《评价方案》)、《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试行)》(鲁教基字〔2009〕18号)等有关文件。
二、评估目的学校通过自查自评,诊断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总结课程实施中的经验与特色,促使课程实施逐渐步入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
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通过定期评估,全面了解我省中小学课程开设的基本情况,分析中小学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制定提升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的政策措施,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
三、评估原则(一)导向性原则课程实施水平评估重在引导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科学规划学校课程实施的各项工作;促使学校全面落实国家的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引导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实施教育教学,全面提升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系统性原则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是我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教育督导评估密切结合,并纳入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
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是对我省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的系统评估。
小学评选教学质量评估评比实施方案
小学评选教学质量评估评比实施方案小学评选教学质量评估评比实施方案(通用5篇)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
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评选教学质量评估评比实施方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评选教学质量评估评比实施方案1一、目标与任务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更新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狠抓常规管理,推进有效教学,优化评价方式。
通过开展活动,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1.近期目标。
本学期期末考试,各年级各科平均成绩在全镇排名前10名是底线。
其中一年级一班,二年级一班、二班,语文要力争前三名,数学力争前五名;三年级二班,四年级一班,六年级一班语文力争前三名;一年级二班、三年级一班、六年级二班,语文力争前五名;三年级二班、四年级一班数学力争前三名;三一班数学,一二班数学,五二班数学,六二班数学力争前五;三年级英语力争前五,四一班英语力争前三,四二班英语力争前五,六一班英语力争前五。
所有班级品社及科学力争前五。
2.长期目标,力求通过一至两年时间,学校整体成绩稳居全镇第一。
二、情况分析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主要有如下方面:1.家长对子女受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跟不上学校教育要求。
2.学校对教学工作的深入了解不够,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部分教师工作态度欠端正,责任性差,课堂上只管自己讲,学生能不能接受,接受了多少不管。
4.教师的课后辅导、单元测试、作业批改等过少,对知识的巩固不够。
5.对教材的钻研、挖掘不够,缺乏驾驭教材的能力。
6.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少,没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7.家访过少,没有很好地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8.教师的职业意识和奉献精神不强,重报酬多,讲奉献少。
9.个别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不适应新课程发展需要。
三、工作内容和措施(一)、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及评价机制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及评价机制实施。
即校本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情况。
评价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研究情况以及教学资源的利用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的教学行为包括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
学生的研究情况包括研究兴趣、研究能力、研究成绩等方面。
教学资源的利用包括教学设备、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方面。
评价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从而得出实施效果的评价。
4、效果。
即校本课程实施后所产生的效果。
评价校本课程的效果,需要从学生的研究成绩、学生的研究兴趣、学生的研究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还需要考虑校本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影响。
只有全面地评价校本课程的效果,才能真正地反映出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校本课程评价的方法校本课程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测试法等。
其中,问卷调查法是最常用的评价方法之一。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到学生、教师、家长对校本课程的看法和评价。
访谈法可以深入了解到教师和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和效果的看法。
观察法可以直接观察到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和互动情况,从而了解到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测试法可以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研究成绩和研究能力,从而了解到校本课程的效果。
三、校本课程评价的意义校本课程的评价,不仅能够促进校本课程的发展和完善,还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能力。
通过评价校本课程,可以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利用。
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校本课程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施阶段是将校本课程设计转化为现实教学行为的过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评价实施阶段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评价课程方案的落实程度,即校本课程方案是否真正应用于教学活动中;二是关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评价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交流活动是否体现了校本课程的预成性和生成性;三是评价教学过程的方法和手段,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临沂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临沂小学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目标。
临沂小学的课程实施方案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健康、快乐成长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1. 语文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审美情趣。
2. 数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英语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4. 科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
5. 社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世界观。
6. 艺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7. 体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和运动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健康意识。
三、课程实施。
1. 课程整合,各学科课程之间要进行整合,注重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课程创新,注重引入前沿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使课程更具创新性和针对性。
3. 课程实践,注重将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课程更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4. 课程评价,注重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评价、作业评价、课堂表现评价等,使评价更加客观和全面。
四、课程保障。
1. 师资保障,注重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和专业化。
2. 教材保障,注重选用优质教材和教学资源,保障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3. 设施保障,注重提升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保障教学条件的完善和安全。
4. 安全保障,注重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环境。
五、课程评估。
1. 效果评估,定期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学生学习成绩、学科竞赛成绩等。
2. 满意度评估,定期对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课程实施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栖霞市2010年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小学课程实施行为,推进小学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促使小学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大力提高小学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评价依据和目标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依据是:《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试行)》(鲁教基字〔2007〕21号)评价目标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课程实施水平评价为切入点,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全面评价我市小学的课程实施状况,力求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
三、评价原则(一)导向性原则课程实施水平评价将导向作用放在重要位置,引导学校在课程实施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法律法规,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实施教学,控制学科知识巩固型作业,加强学生探究性和实践性作业,严格遵守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制定的有关学生作息时间的一系列规定,做到既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又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二)系统性原则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是我市小学办学水平督导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和教育督导评估密切结合,以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作为主要内容,在评价理念、评价方式、评价功能上侧重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和学校活动安排等方面。
(三)科学性原则课程实施水平评价体现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程序、评价手段的科学化,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要求,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体现先进的课程理念,在指标设定、权重分配上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
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对量化指标要进行充分论证,体现客观真实性,避免主观随意性。
同时,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也要注意学校的层次差异和多样性,运用发展性评价,引导和鼓励学校办出特色。
(四)可操作性原则课程实施水平评价要对评价标准、观测点和信息收集方法等做出准确而详尽的规定,增强评价的可操作性,有利于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的普及运用,有利于学校完善课程设置、课程实施与评价等工作。
四、评价对象1、集中专项评估:全市各小学。
2、基本课程实施水平评估:2009年度排名后三分之一的学校,分别是桃村铁口小学、庄园范家小学、庄园后夼小学、松山东鹿头小学、苏家店明德小学、官道小学、松山金山小学、桃村北楚留小学、蛇窝泊连家庄小学、臧家庄路旺小学、蛇窝泊大柳家小学、庙后小学、臧家庄中心小学。
评价工作结束后,将根据对学校课程实施水平评价的结果,形成全市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报告。
五、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本方案所包括的小学评价指标分为过程性评估与专项评估共两项。
过程性评估即2010年过程性评估的成绩,共300分,其中小学生基本学习能力调研成绩(两次)200分、小学生基本学习习惯调研成绩(两次)40分、课堂教学展示30分、作业展评30分。
专项评估即对常规教学工作、薄弱课程实施与管理、图书馆建设三项实行集中评估,共200分,其中课堂教学60分、学校常规教学管理20分、薄弱课程管理20分、图书馆建设20分、教学研究20分、教研组学科组建设20分、其他(基本课程实施水平)40分。
此外,本年度参加活动(小学生习惯策略评选、小学生读书征文活动、外出参加培训学习活动)情况按人次加分、承担全市教学研究活动现场的学校给予加分。
六、实施办法(一)人员组成:小学组成员(二)时间安排11月16日至11月30日,具体安排详见附表一。
(三)评估组工作流程1、抽取听课教师名单要求抽样原则:(1)随机抽取(2)考试科目与非考试科目兼顾,关注薄弱课程,共四节。
组长从学校提供的名单中抽取,并安排组员分组听课。
2、师生座谈要求座谈内容:(1)学校课程设置、管理、实施(2)学校的教学管理及教学研究(3)教材与教辅资料的使用(4)课程理念、实施及评价要求:每位组员任意找2名教师和若干名学生单独交流。
(四)评估结果1.在每一所学校的评估工作完成后,评估组成员即对该学校进行信息反馈。
2.本次评估成绩纳入各小学2010年度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成绩。
3.12月31日前,汇总各组评估情况,形成全市评估报告;对开展评估工作进行总结,形成总结报告。
七.注意问题1.各小学需将档案资料整理集中一个屋内,并分类摆放。
2.各小学需安排四位领导干部分工负责,组织和配合每位评估组成员进行评估活动。
3.各镇视导员负责协调、组织、安排各小学的评估工作,并作好接待与引领评估组工作。
对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办学行为、开齐开足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各级部门、学校应高度重视,提高对此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做好组织与宣传,为评价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
教研室将规范评价行为,做到充分论证,科学实施,不断增强本评价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实效性。
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积极配合,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全市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工作顺利进行。
附:1.栖霞市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时间表2.栖霞市小学2010年度课程实施水平专项评估内容及标准要求栖霞市教学研究室 2010年11月附1:栖霞市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时间安排表注:时间如有变化,另行通知。
附2:2010年度小学课程实施水平专项评估内容及标准要求常规教学工作评估一、常规教学管理计划:各种计划齐全、规范,符合新课程理念。
(学校教学计划、学科组计划、所有教研组计划、所有任课教师教学计划)备课:(1)按学期初备课要求进行备课,格式规范、课时足。
(所有的备课)(2)教案针对性、实效性强,教学反思能够反映教师授课后真实感受。
上课:(1)师生上课状态(实地查看)(2)抽听课。
(结构合理,思路清晰,时间分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教学方法灵活、有效,教师引导恰当,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练习的针对性、层次性强;面向全体,学生参与面大;教学目标得到全面落实。
基础扎实,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良好学习习惯得以培养与发展。
)作业:(1)按要求设置各科作业,作业进度与教学进度相符。
(所有的作业)(2)学生作业质量高,教师评价科学规范,反馈及时。
考试:(1)学校平时对学生学习状况有监测,有反馈,并能发挥促进教育教学的作用。
(2)成绩评定客观、公正、合理,学校每学期组织1次及以上“教学质量分析研讨会”。
常规管理:(1)教师常规教学检查记录、反馈通报、总结等考评资料(2)学生学习检查等资料(3)教研组、学科组管理考评资料资源利用:(1)集体资源利用方面。
能够创造性地利用集体备课、作业设置等资源来完善自己的备课及作业设置,不全盘照搬。
(2)仪器设备使用方面。
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等按常规教学要求使用,并留有真实详细的使用记录。
二、教学研究(1)开展全校范围内的教师达标课、骨干教师公开课、学科专题研讨等活动,至少2次。
每次活动留有详实的过程性资料。
(2)开展全校范围内的学生读写竞赛、科技创造活动等学生学习活动,至少2次。
每次活动留有详实的过程性资料。
三、教研组学科组建设(1)教研组每周开展一次主题活动,时间、地点、人员保证,主题明确,针对性强,能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促进教学。
每人留有详实的活动记录。
(2)学科组每月开展一次主题活动,时间、地点、人员保证,主题明确,实效性强,能解决某类教学中的共性问题。
每人留有详实的活动记录。
图书馆(室)建设评估一、图书馆基本建设1、设有图书室,阅览室。
阅览室分设教师阅览室和学生阅览室。
有图书室工作计划、总结,图书管理表册等。
2、图书室、阅览室有各种规章制度并上墙。
包括《图书室管理制度》、《图书室工作人员职责》、《图书的借阅制度》、《教职工阅览室制度》《学生阅览室制度》等。
3、安装图书室计算机管理系统,实行电子管理。
有图书总括登记帐和个别登记帐,有师生的阅读记录,师生个人年度借阅明细表,图书的统计表等,打印一份并在电脑中能够查询。
4、所有图书张贴条形码、书标,按中图法排架图书,并准确有序,标示牌醒目。
实行全开架借阅方式,每学期生均借阅10次以上。
5、有报刊架、阅览桌椅和足够的书架,配备防火、防盗等安全设施。
6、图书室藏书数量,人均图书达到12册,报刊杂志达32种。
7、每个班级设有图书角,人均不少于2册。
有图书的使用记录。
二、读书活动1、落实《栖霞市中小学生霞光读书活动实施意见》的实施方案、工作总结等材料。
开设阅读指导课,列入总课表,语文教师有阅读指导课备课(每学期不少于4节)。
2、学校组织的师生读书活动(包括征文、朗读比赛、读书竞赛等)的资料,获奖的证书,师生读书笔记等。
3、学校落实经典诵读的过程性资料,包括诵读内容(校本教材、打印资料等)、班级落实情况、学校测评方法等。
薄弱课程(综合实践、地方、学校)实施与管理评估一、课程管理1、课程实施方案。
有规范的课程实施方案和具体方法。
2、课程管理制度。
有针对薄弱课程的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
3、课程评价制度。
针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课程评价办法,并予以实施,具有一定的效果。
4、课程开发。
第二册校本教材初稿已完成。
能根据学校特点科学设计和编写,并面向全体学生,教材灵活多样。
二、教师活动1、计划、备课齐全(每位任课教师都要有)(1)计划有针对性,措施得当。
有主题活动的总体设计和阶段性设计。
(2)有个性化的备课。
课时要求:综合实践:每位教师备课不少于10课时。
地方课程:1、2年级不少于15课时;3—5年级不少于20课时。
学校课程:1、2年级不少于15课时;3---5年级不少于10课时。
备课六大环节:综合实践:主题的确立、设计理念、活动目标、活动计划和时间安排、活动具体实施过程、活动实施效果与反思地方、学校课程:教材分析、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效果与反思2、教师指导。
教师有详细的活动记录。
3、评价激励(1)评价数量要求按照活动主题对学生进行评价,综合实践活动不少于8次;地方、学校课程低年级不少于10次,高年级地方不少于12次、学校不少于8次。
(2)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评价富有激励作用,可操作,有反馈,有实效。
三、学生活动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袋内装有学生活动成果、活动记录、活动评价、调查表、倡议书、活动资料、心得体会等,内容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