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教学设计精选:第一章 单元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高一历史新教材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高一历史新教材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高一历史新教材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历史观念和历史思维能力;
-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 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事件和阶段;
- 能够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教学内容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爆发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和阶段
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和教训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大战的概念和重要性。

2. 知识讲解:通过简明扼要的讲解,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爆发,主要战役和阶段,以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和教训。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战役、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提高合作能力。

4. 问题解答: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讨论,加深学
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练巩固:设计相关练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分析和
总结能力。

6.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化学生对第
一次世界大战的理解和记忆,加深对世界历史的认识。

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活动、练题和课堂互动等方式进行课堂评价,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补充材料
- 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纪录片或电影片段
- 相关历史书籍和资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unit1教案最终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unit1教案最终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unit1教案最终版课程介绍本节课程为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第一个单元,旨在让学生们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与演变,并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掌握古代文明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教学内容1.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演变- 人类的迁徙与生产方式的变革- 农业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文明的兴起与扩展2. 古代文明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文化交流与融合- 经济发展与贸易- 政治制度与社会秩序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

2. 授课:介绍古代文明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并重点讲解相关概念和事件。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古代文明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古代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5. 拓展:提供额外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文明的各个方面。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要求每个小组就一个特定问题进行展示和解答,评估学生对古代文明的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2. 书面作业:布置一篇关于古代文明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作文,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深度。

教学资源- 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古代文明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 阅读材料:提供给学生额外的阅读材料,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古代文明。

教学延伸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可以考虑以下延伸活动:- 参观博物馆或展览,亲身感受古代文明的遗存。

- 举办历史文化讲座或研讨会,邀请专家分享相关知识和观点。

- 制作海报或展板,展示不同古代文明的特点和贡献。

参考资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 相关历史学术著作和研究报告。

高一第一学期历史教案10篇精选

高一第一学期历史教案10篇精选

高一第一学期历史教案10篇精选历史还包括使用叙事来检查和分析一系列过去事件并客观地确定造成这些事件的因果关系的学科。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一第一学期历史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高一第一学期历史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古代冶金、制瓷、丝织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的史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指导学生欣赏一些精湛的手工业艺术品,提高学生探究古代手工业的兴趣。

(2)运用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古代手工业产品的基本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与才智,认识到古代许多手工业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以及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和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我国古代冶金业、制瓷业和丝织业领域重要的生产技术,民间手工业的发展、“丝绸之路”、“瓷器大国”。

教学难点: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教学工具幻灯片。

图片。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课前播放音乐,借以渲染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新课的学习情境之中。

(二)导入新课:以图片创设情境,模拟拍卖会,请学生给图片中的青花瓷器出价,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本课内容分三部分来教学。

首先释题:讲清手工业的概念、产生和形式。

然后开始讲述第一部分“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节,想一想:什么是官营手工业?(2)然后请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2-4节,想一想: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领先世界的表现又有哪些呢?(培养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归纳问题的能力),这是本课的重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看、读、比、析来突破。

(一)高超的冶金技术在讲述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归纳出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变化,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指导学生欣赏一些精湛的手工业艺术品。

历史必修第一单元整理教案

历史必修第一单元整理教案

历史必修第一单元整理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古代文明——古代人类的起源与演化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人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2. 掌握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传播;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

教学重点:1. 古代人类的起源和演化;2. 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传播。

教学难点:1. 掌握古代人类的起源和演化的关键事件和发展阶段;2. 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传播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学生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回答“你认为人类是如何起源的?”并进行简要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起源和演化对我们了解古代文明有何重要意义?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教学课件,向学生介绍古代人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包括人类的起源地、人类的进化过程、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等。

2. 结合图片和文字资料,讲解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传播,包括古代文明的诞生地、主要文明的特点和影响等。

三、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传播的原因和影响。

2.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进行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明的重要性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提供一些古代文明的案例,如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等,让学生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传播是如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布置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古代文明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小论文,介绍该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2. 提供参考资料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和撰写过程。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2. 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古代人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掌握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传播。

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

第一单元复习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纲要上

第一单元复习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纲要上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巩固复习成果。首先,我会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回顾,然后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感悟。最后,我会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强调重点知识,为课后复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布置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例如,针对本节课复习的历史事件,我可以布置写一篇简要的史实报告,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整理笔记,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观看历史纪录片、阅读历史书籍等,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单元内容的复习,使学生掌握历史统编版纲要上第一单元的基本知识,包括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
2.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合能力,能对单元内容进行梳理,构建知识体系。
3.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地图、时间轴等工具,对历史事件进行时空定位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环节,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运用比较法、归纳法、分析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3.结合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直观感知历史、理解历史的能力。
4.设置具有针对性的题目,训练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4.教师在问题导向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

高中历史 新教材第一单元教学总体设计

高中历史 新教材第一单元教学总体设计

高中历史新教材第一单元教学总体设计目标本教学总体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高中历史材第一单元的核心知识和理解其重要概念。

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将被激发兴趣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此设计旨在创建一个积极参与的研究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发展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主题:古代文明与人类历史本单元将探讨古代文明对人类历史的重要影响。

学生将研究关于早期文明的概念、形成和贡献。

研究目标1. 了解早期文明的定义和核心特征。

2. 掌握早期文明的形成过程和关键因素。

3. 理解早期文明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和贡献。

4. 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活动1.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早期文明的概念和特征。

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

2. 小组研究项目:组织学生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早期文明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将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收集信息,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3. 视频观看:精心挑选相关视频资源,让学生观看并讨论文明的发展和贡献。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4. 小组辩论:组织一个辩论活动,让学生就早期文明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展开讨论。

学生需要准备论据并辩护自己的立场。

5. 个人写作: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早期文明的综合性论文,展示他们对研究内容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评估方法1. 课堂参与度: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质量来评估他们的理解程度。

2. 小组研究报告:评估学生小组的研究成果和展示的质量。

3. 视频讨论记录:观察学生的观点和对文明发展的理解,并评估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4. 辩论表现:评估学生在辩论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论据的准确性和辩论技巧。

5. 论文评估:评估学生撰写的论文的质量,包括内容、逻辑和语言表达。

时间安排- 第一周:介绍早期文明的概念和重要性,进行初步讨论。

- 第二周:组织小组研究项目,引导学生选择研究对象并开始收集信息。

- 第三周:观看相关视频资源,进行讨论和解答问题。

- 第四周:组织小组辩论活动,操练辩论技巧。

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教案

必修Ⅰ政治文明发展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目标◆复习提示中国作为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政治制度发展历史之长久,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不可比拟的。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建设沿着专制集权和统一的方向渐次推进。

基本线索: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随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的建立而出现,王位世袭制也相伴而生;商周时期“家国融于一体”,盛行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经过历朝的发展完善,到明朝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这种政治制度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单元综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

它经历了产生、形成、确立、完备、强化、衰亡的发展过程。

这一过程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秦汉至隋唐为第一阶段,历史进步性居主流;北宋至明清为第二阶段,其消极影响日趋突出。

历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都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共性和特殊性。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1、夏商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宗法制、分封制,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在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在王族内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

2、秦国统一了六国后建立了秦朝。

秦朝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以皇帝为中心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位不世袭,实行俸禄制度,由皇帝任免;官职有明确分工,既互相配合,又相互牵制。

3、“汉承秦制”,由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受到制约而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4、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废丞相、设内阁和六部、增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和职权完全服从专制王权的需要;废行省,设三司,直接隶属中央,中央对地方控制进一步加强;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一单元 复习课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一单元 复习课
理由:
xx年课标要求掌握: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4.


提 升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教师鼓励学生总结本课内容,必要时补充
学生总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内涵及演变趋势
培养学生总结当堂内容的能力
5分钟
5.
目 标
检 测
练习册11页6-10题
1、巡视学生作答
2、给出答案
3、互批
1、做题
2、订正
检查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10分钟验收学习目标
6布置下节课
自主
学习
二、非选择题
1、思路
2、方法
8.


反 思
③中央官制变化(隋唐-清)
④地方制度变化(西周-元)
⑤选官制度
⑥监察制度
2、给出知识框架学生参考对比
1、巡视、检查
2、给出准确答案
3、指导学生互批互评
4、多媒体展示知识框架,指导学生参考对比
1、在小考本上答题
2、同桌交换批改
3、自评、互评
4、展示自主梳理
5、参照老师展示内容,对比修改
1、检测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并加强记忆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学案.doc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学案.doc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学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标要求】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单元结构】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主干知识整合】一、我国早期的政治制度1、夏商:(1)从禅让到。

“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2)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3)王权具有色彩。

2、西周(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①目的:。

②内容:范围:内容:土地和人民。

(分封的主体是)。

享有权力:再分封;独立性。

③影响:前期:加强了,扩大,形成了。

西周成为。

后期:强国兼并弱国,周天子权威削弱。

(逐渐出现诸侯割据局面)(2)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①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__________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___________ 上的矛盾。

②含义:是用________ 关系时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1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背景:(1)政治:(2)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

(3)思想:(4)个人:2.形成(1)皇帝制度:秦王______ 首创皇帝制度,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2)中央官制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_____ o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③太尉:管理全国__________ O诸卿: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3)郡县制①郡守:对上承受_____ 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②县令: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历史第一单元详细讲解教案

历史第一单元详细讲解教案

历史第一单元详细讲解教案教案名称,历史第一单元详细讲解。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了解历史学科的发展历程;(3)了解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3)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和历史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浓厚兴趣;(2)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3)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研究和传承。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历史学科的发展历程;(3)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

2. 教学难点。

(1)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2)历史学科的发展历程。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15分钟)。

(1)介绍历史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讲解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和联系;(3)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和意义。

3. 探讨历史学科的发展历程(20分钟)。

(1)介绍历史学科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历史学、近代历史学和现代历史学;(2)讲解历史学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成就;(3)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4. 分组讨论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30分钟)。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2)每组选择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议和讨论;(3)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

5. 梳理历史学科的重要内容(15分钟)。

(1)总结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2)强调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和意义;(3)鼓励学生对历史学科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

6. 课堂小结(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强调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学科的学习和研究。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研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不同方面。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research能力,使他们在讨论中深化了对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的认识。
4.总结归纳:在课堂的最后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进行总结,帮助他们梳理知识点。通过对比分析,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了中央集权制度的优点和不足,培养了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
1.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历史的热爱和尊重。
2.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国家观念。
3.通过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优点和不足,使学生认识到历史事物的复杂性,培养他们的客观评价能力。
4.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在案例背景中,我们可以以秦始皇统一六国为切入点,介绍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historical context。通过分析秦朝之前的诸侯割据局面,让学生理解国家统一对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结合秦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阐述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内在逻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historical thinking能力。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关注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同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图片、地图、文献资料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
2.设置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historical thinking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
4.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阅读原著、撰写心得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的认识。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学案【课程要求】:(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高考热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探究】:请为此表格设置三个小题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两对矛盾?其发展趋势和核心是?典型例题: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

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 专制皇权B. 中央集权C. 检察权力D. 对农民的控制【探究】:根据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标准,浅析其发展趋势。

二:本单元易错点1、西周的“封建”与封建社会的“封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西周的“封建”即封邦建国,是奴隶社会的分封制,而封建社会的“封建”是地主阶级统治的表现,两者处于不同的社会形态。

典型例题:有学者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

其中“封建时代”对应的是:()A.黄帝时期B.西周C.秦朝D.西汉2、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典型例题:秦朝是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封建国家,“中央集权”的含义是()A.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个人独裁专制B.全国的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必须听命于中央C.赢政自称始皇帝,在中央设三公D.皇权空前加强,实行君主专制3、柳宗元曾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这是说秦亡是因为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

典型例题: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4、郡县制并不是秦朝开创的,而是秦朝将其推广典型例题:2009年,中国多个省份进行了“省直管县”试点。

高中必修一历史教案

高中必修一历史教案

高中必修一历史教案高中必修一历史教案精选篇1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本课内容是人教版新课程《历史》必修Ⅰ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的第三课,介绍了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一条主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三个内容: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2、课标要求:《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并掌握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2)掌握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尤其是相权的演变。

3)了解从汉至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即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

4)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过自己的贡献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二、说学情特点: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不足: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对策: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

设计理念: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

部编版高一历史必修上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高一历史必修上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高一历史必修上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一历史必修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培养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 掌握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 历史的定义和特点- 历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历史学的分类和分支2. 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 口述史和书面史- 野史和正史- 历史学家的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3. 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历史对现实的影响- 现实对历史的解读与理解4. 历史意识与历史思维- 历史意识的培养- 历史思维的训练三、教学方法- 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和讨论互动等方式,激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应用历史知识和思维;-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展示,培养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和案例,拓宽学生的视野。

四、教学评估- 针对教学内容设计适当的测验和作业,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结合学生的发言和小组合作情况,评估其主动参与和合作精神;- 倾听学生的想法和理解,及时纠正错误并鼓励创新。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设备- 历史学科教材和参考书籍- 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的场所和材料- 阅读材料和案例六、教学安排第一课时: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40分钟)1. 导入:通过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介绍历史学科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解释历史学科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以及历史学的分类和分支。

3. 练: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展示他们对历史学科的理解。

第二课时: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40分钟)1. 导入: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口述史和书面史、野史和正史,以及历史学家的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研究方法的应用和价值。

第三课时:历史与现实的关系(40分钟)1. 导入:通过讨论历史对现实的影响,引发学生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思考。

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

深入浅出,循循诱导,层层剖析。

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教学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教学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1: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曾以其辉煌灿烂的文明令世人瞩目和向往。

古代的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从而为文明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要了解中国古代文明辉煌灿烂的原因就必须了解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导入2: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

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导入3:“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超过75%,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是国家建设不可忽视的基本问题,农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国力的增强具有重大意义,农村的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今天,让我们翻开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篇章,了解中国古代农业走过的历程,关注农业发展的现状,一起构想中国农业健康美好的未来。

导入新课。

导入4:播放《天仙配》,歌词中“你耕田来我织布”形象地描绘了我国古代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生产形态。

当然,一句歌词不能概括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全貌。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09年学业水平测试要求 测试内容测试要求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了解秦朝的统一了解皇帝制度的创立了解秦朝的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尉了解郡县制的建立和作用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 理解唐朝三省六部制了解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了解清朝设置军机处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二、知识梳理分封制 奴隶社会(西周) 宗法制皇帝制度(核心)古代中国 秦:三公九卿制政治制度 中央官制 唐:三省六部制明:废丞相、设内阁封建社会:专制主义 清:军机处 中央集权制 秦:郡县制 地方制度 元:行省制(意义)汉:察举制 选官制度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西周)1、分封制(1)目的:维护 的统治(2)含义: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给 (最多)、 和 ,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3)诸侯权利(3点):a 、政治: ;b 、经济: ;c 、军事:两对矛盾两大趋势(4)诸侯义务(5点):a、政治:;;;b、经济:;c、军事:(5)作用(3点):a、;b、;c、(6)瓦解:开始瓦解;(典型事件:)2、宗法制(1)核心(最大特点):(2)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是)(3)作用:a、保证了贵族在的垄断和特权地位;b、维护了的稳定和团结(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朝的统一(1)时间:(2)秦国能完成统一的主要原因:后,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3)秦完成统一的过程:、赵、魏、楚、燕、2、皇帝制度(1)首创者:(2)特点:a、;b、3、秦朝中央官制——(1)三公:a、:(职能:);b、:(职能:);c、:(职能:)4、秦朝地方制度——(1)建立:a、时期,商鞅变法普行;b、,在推行郡县制(2)作用:5、秦朝的疆域东至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_,北至____________,南至____________6、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套)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套)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套)模块一:中国古代史课时一:中国古代史的概述课时目标:通过研究中国古代史的概述,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发展阶段。

教学步骤:1. 引入古代史概述的主题,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

2. 分析中国古代文明的基本特征,如农耕文明、中央集权、科技发展等。

3. 讲解中国古代史的主要发展阶段,包括夏、商、周等朝代的兴衰。

4. 结合图片和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古代史的概述。

5.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归纳总结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

课时二:中国古代社会的阶级和生活课时目标:通过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阶级和生活,了解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

教学步骤:1. 引入古代社会的阶级和生活的主题,引发学生对古代社会的好奇心。

2. 分析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如贵族、士人、庶民等,并讲解它们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职责。

3. 探讨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包括衣食住行、娱乐活动等方面。

4. 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不同阶级的生活差异。

5.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古代社会的阶级差异和生活方式。

模块二:封建社会与农民起义课时三: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课时目标:通过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了解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

教学步骤:1. 引入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的主题,引起学生对封建社会的兴趣。

2. 分析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包括皇帝、官僚等,并讲解它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职责。

3. 探讨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如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等,并讲解其特点和影响。

4. 讲解封建社会的文化制度,如儒家思想、科举制度等的作用和影响。

5.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制度。

课时四:农民起义与社会变革课时目标:通过研究农民起义与社会变革,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教学步骤:1. 引入农民起义与社会变革的主题,激发学生对封建社会的反抗和变革的思考。

2. 分析农民起义的原因和背景,如赵佗起义、黄巾起义等,并讲解它们的影响和意义。

第一单元复习说课稿高中历史统编版纲要上

第一单元复习说课稿高中历史统编版纲要上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结合学生兴趣,设计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会运用历史思维,分析历史现象,形成自己的观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整合能力,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情感。
2.历史知识繁杂,学生可能难以迅速吸收和记忆。
3.课堂时间有限,可能无法充分展开所有知识点。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强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3.课后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评估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难。
课后,我将进行以下反思和改进措施:
5.定期进行学习反馈,关注学生的成长进步,鼓励学生持续努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合作学习。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2.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分析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中国古代史复习教案第一章

中国古代史复习教案第一章

第一章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单元复习课时】本单元复习共计6课时【2009大纲要求】一、先秦1.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1)夏朝的建立;(2)商朝的兴衰;(3)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分封制;(4)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5)井田制和分封制▲2.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1)农业和畜牧业;(2)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3)商业交通和城市3.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1)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2)民族融合4.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1)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2)土地所有制的变迁;(3)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5.先秦时期的文化(1)老子和孔子;(2)百家争鸣;(3)文学和艺术;(4)天文和物理;(5)扁鹊【教材知识复习】(一)单元阶段特征生产力(石质-铜器-铁)铁制农具牛耕私田出现封建经济农业:主导地位的确立手工业:内部分工基本完成商业:全国市场的形成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封建城市政治:禅让制-井田、分封-县制(军功受爵)文化:成熟文字(甲骨文)春秋战国文化出现繁荣-百家争鸣民族:华夏民族形成主干民族融合趋势国家统一的趋势出现(二)单元知识复习第1讲夏商周的更替和政治制度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重难点:井田制与分封制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复习课时:1课时基础网络建立:禹建夏朝,启继承禹的王位,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建立了初具规模的国家机构。

2070年至约公元前1600年。

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贡赋。

奴隶主强迫奴隶集体耕种。

①周王将土地和人民授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后裔,建立诸侯国,拱卫②诸侯要服从周王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

衰落: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赶走周厉王。

王室衰微,诸侯不朝贡,战争连年。

灭亡:公元前771年9犬戎破镐京,杀幽王,灭西周。

第二年,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辨疑解难】1、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原始社会的公有制是当时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的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 5第一章单元复习教案(2课时)本单元叙述了14—16世纪末欧洲封建社会逐渐解体时期的历史,重点讲述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问题,反映了中世纪后期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发展变化的概貌。

1.主要线索和阶段特征14世纪到16世纪末的欧洲,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对外联系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经济领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先后在城市和农村产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16世纪前后,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从以前的彼此隔绝逐渐走向融合,由分散的世界渐渐成为一个初见全貌的整体世界;在思想领域,新兴资产阶级从维护自身经济、政治利益出发,要求在思想上摆脱封建神学的束缚,文艺复兴作为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里的反映,首先在意大利兴起;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西欧各国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具有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性质。

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欧洲社会正处在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兴起阶段;世界由分散逐渐走向整体;东西方世界差距开始拉大。

2.重点知识透析一、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1)原因:①14、15世纪时,欧洲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②社会生产分工的扩大。

生产力的增长扩大了社会劳动分工,促使自然经济解体和手工业品、农产品的商品化。

③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商业、银行金融业兴盛、国内外市场逐渐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直接原因是国内外市场形成和商品需求量急剧增加。

(2)途径:①工业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简单商品生产者的分化;二是通过手工业从属于商业资本。

②农业中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有三种途径,一是农民两极分化,二是一些封建领主开始在自己的领地上,使用雇佣劳动代替依附农民,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业,三是一些封建领主把土地租给农业资本家经营,自己收取地租,成为新贵族。

(3)表现:14、15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先在意大利、西北欧等城市出现,15—16世纪之交欧洲各国农村也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二、新航路的开辟(1)原因:①经济根源。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发展,商业活动日益频繁,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扩大对外市场。

②社会根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西止渴望到东方寻找黄金,对黄金的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成为探索新航路的主要动力。

③商业危机。

奥斯曼土耳其人切断了传统的东西方贸易通道,西欧商人、贵族希望另辟蹊径,到达东方。

(2)客观条件:造船技术的发达,指南针在航诲上的应用,地圆学说的广为流传,为新航路开辟准备了客观条件。

(3)经过:15世纪末,西、葡两国选派有经验的水手探索新航路,其中达·伽马航行到印度,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作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

(4)影响: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扩大了交往,为世界市场形成创造了条件,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殖民征服的过程。

三、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激烈的反封建斗争。

(1)文艺复兴:14—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是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服务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率先兴起于意大利不是偶然的。

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和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众多的人才成为其兴起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条件。

15世纪后期,文艺复兴扩展到西欧广大地区,进人全盛时期。

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推动了科学事业的发展,它打破了天主教神学的桎梏,促进了以天文学革命为开端的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同时它的成果又冲击着宗教神学。

(2)宗教改革:它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是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

主要包括德国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加尔文在瑞士的宗教改革、法国宗教战争和英国的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迎来了思想的解放和科学的繁荣,促进了欧洲许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商品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理由是A.货币和商品并没有转化为资本B.封建政权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C.商人没有扩大再生产的要求D.没有出现劳动力的出卖者2.在殖民掠夺过程中,不属于西班牙的行为有A.横征暴敛 B.种族屠杀C.奴隶贸易 D.资本原始积累3.下列对“价格革命”的理解正确的有①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金银价格下降②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暴利,封建主衰落③人的价值观发生变化,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④贫富分化加剧,劳动人民日益贫困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4.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产生的重大影响有①扩大了与非洲、亚洲的贸易,开始了与美洲的联系②使欧洲的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变化③使大西洋沿岸的欧洲国家走上了殖民征服的道路④殖民掠夺的财富大量流人欧洲,引起“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①②④5.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价格革命”,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暴利,这是因为A.主要商路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物价上涨,货币贬值C.雇佣劳动者日益贫困化 D.封建统治阶级巨额消费6.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其集中表现为A.资产阶级人数剧增 B.资本积累速度加快C.雇佣劳动力增加 D.封建主阶级衰落7.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A.《马可·波罗行记》的引诱 B.东西方通商要道受阻C.罗盘针在航海上的应用 D.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要8.人文主义思想的实质是A.肯定人的价值,注重人性的思想B.提倡个人主义的思想C.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D.14胃16世纪欧洲主要的社会思潮9.德童志宗教改革发生的直接原因是A.天主教会的欺诈性掠夺B.闽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C.罗马教皇派人兜售赎罪券D.马丁·路德提出改革宗教的政治主张10.下列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中属意大利的有①乔托②薄伽丘③马基雅维利④布鲁诺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1.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思潮的对立面是A.自由主义和理性主义 B.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C.专制主义和资本主义 D.重商主义和殖民主义12.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杰出作品中,对后来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是A.《十日谈》 B.《君主论》C.《乌托邦》 D.《巨人传》13.文艺复兴一位作家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这反映了A.肯定人的价值及其创造性的思想D.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思想特性C.人文主义藐视宗教作用的思想D.提倡追求物质生活幸福的思想14.对人文主义核心精神的表述,准确的是A.反对神学世界观,要求自由平等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C.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制D.强调个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15.抨击嘲讽教会贪婪腐化的著作有A.《愚人颂》《巨人传》《十日谈》B.《神曲》《十日谈》《愚人颂》C.《堂吉诃德》《哈姆雷特》《巨人传》D.《十日谈》《巨人传》《神曲》16.宗教革命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A.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B.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C.使宗教自由逐渐盛行,西欧各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得以迅速发展D.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解除了精神枷锁(二)材料解析题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井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材料二“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鲁迅《电的利弊》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马克思的论述反映了16世纪前后欧洲发生的哪些重大事件?应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话?(2)材料二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3)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回答:大发明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三)回答题18.分析16世纪前后西欧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D 3.D 4.C 5.B 6.B 7. C 8. A 9. C 10. D 11.D 12. A 13.B 14. B 15.B 16.D(二)材料解析题17.(1)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统治;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掠夺;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马克思指出了中国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到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2)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或古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沦丧)。

(3)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社会要进步发展,一定要注重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

(三)问答题18.有利条件:①经济上:“商业革命”使西欧贸易范围扩大,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掠夺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②思想上: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宗教改革促进了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解除了精神枷锁。

③科学上: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