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2017_2018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第4课时教案新人教版2018020517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12 唐诗五首◇教材分析◇本文选入从初唐至中唐的五首律诗,有五言,有七言。
五首诗的遣词造句、意境格调各有特点。
五首诗歌深浅有别,有的诗歌需要教师点拨,学生才能理解其妙处,比如《黄鹤楼》《使至塞上》;有些学生自主阅读应能解决,比如《钱塘湖春行》.因此,本课教学不必平均用力,可根据学情和诗歌特点确定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五首诗歌创作的不同背景和不同艺术风格。
2。
把握诗歌的内容和语言特点,理解诗歌意境,提高分析鉴赏古诗的能力。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格律美。
2。
在分析品味诗歌语言的过程中,提高鉴赏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的格律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提高审美情趣.2。
激发学生对自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学情分析◇1。
重点:(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2)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的诗句。
2.难点:(1)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借以分析诗歌,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
2017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
ppt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前导学
1.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2.读准字音:东皋、萋萋、燕然、荆门、白沙堤。
3.诵读五首诗,理解每首诗的内容。
4.体会各首诗的写作手法。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感知
研读共品
相互释疑
巩固拓展
总结提高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作者以及背景资料。
2.生字、生词的读音和释义。
2.诗歌在颈联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大漠景象?
五、赏析《渡荆门送别》
1.对诗歌中送别的情绪该如何理解?
2.尾联运用什么修辞,表达了什么情感?
六、交流疑点,解决疑难。
七、总结全文、默写古诗
1.小结学习古诗方法。
2.默写古诗。
八、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三首诗。
2.学生交流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
3.听读体会
4.各自轻声朗读,体会诗歌的感情。
5.齐读后两首诗。
师友讨论共品。
全班交流
师友交流,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其他师友
背诵诗歌
师友相互讨论谈感受。
全班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师友谈收获。
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板书设计
首联——叙事
颔联——议论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出示学习要求,适时引导
选点精讲,进行学法指导。
掌握学情,及时解惑。
教师出示问题,归纳总结:
语文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教案
一、教学内容
语文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教案,主要包括以下五首唐诗:
1.李白《望庐山瀑布》
2.杜甫《春望》
3.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王之涣《登鹳雀楼》
5.李商隐《无题》
本节课将围绕这五首唐诗,引导学生学习唐诗的韵律、意境、背景和作者情感,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经典的精神品质。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注重实际教学效果。
-对于诗人情感的深入理解,特别是对于时代背景与个人遭遇对诗歌情感的影响。
-比较不同诗人的艺术风格,识别各自的特点并进行分析。
-学生在鉴赏诗歌时,如何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和批判性思维。
举例解释:
-难点在于理解《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如何体现白居易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在《无题》中,如何理解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所蕴含的复杂情感和象征意义。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唐诗的基本格律和韵律。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格律严谨,意境深远。它不仅是文学艺术的体现,也是我们民族情感的抒发。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望庐山瀑布》这首诗。通过分析诗句的韵律和意境,体会李白如何将自然景色与豪放情感完美结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仄、对仗等格律知识和诗人的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诗人的作品来帮助大家理解。
-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对诗歌语言和结构的分析,来揭示诗人的情感和艺术风格,从而突破个人阅读理解的局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内容,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和方法,如诗歌朗读、小组讨论、意象分析、情境创设等,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唐诗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
12 唐诗五首1.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3.明确写景手法,积累写景手法的专业术语。
一、导入新课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二、教学新课野望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疏通文义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教师指导:一定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义。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目标导学二:理解诗句,概括内容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明确:描绘了诗人临近黄昏时徘徊在东皋之上,四处眺望,走走停停,不知止于何处,一副若有所思又若有所待的画面。
2.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明确:这两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目标导学三:品味分析,体味感情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明确: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明确: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3.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明确: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黄鹤楼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谈谈你所了解的江南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著名诗文。
明确:湖北:黄鹤楼 崔颢 《黄鹤楼》湖南:岳阳楼 范仲淹 《岳阳楼记》江西:滕王阁 王勃 《滕王阁序》目标导学二:朗读古诗,分析探究1.读了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明确:生1:我喜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教案新人教版
12 唐诗五首1.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3.明确写景手法,积累写景手法的专业术语。
一、导入新课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二、教学新课野望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疏通文义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教师指导:一定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义。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目标导学二:理解诗句,概括内容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明确:描绘了诗人临近黄昏时徘徊在东皋之上,四处眺望,走走停停,不知止于何处,一副若有所思又若有所待的画面。
2.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明确:这两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目标导学三:品味分析,体味感情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明确: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明确: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3.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明确: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黄鹤楼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谈谈你所了解的江南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著名诗文。
明确:湖北:黄鹤楼 崔颢 《黄鹤楼》湖南:岳阳楼 范仲淹 《岳阳楼记》江西:滕王阁 王勃 《滕王阁序》目标导学二:朗读古诗,分析探究1.读了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明确:生1:我喜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2课 唐诗五首
诗歌朗读及节奏划分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歌内容赏析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分析:首联紧扣诗题,从神话传说入笔,先是想象昔日仙人费祎乘 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再从遥远的古代回到现实中来,描写眼前的黄鹤 楼鹤去楼空的情景,引出诗人无限的感慨,从而陷入无尽的沉思里 归纳:首联紧扣诗题,融情于景,从神话传说写到眼前现实,由传说 的美好与现实的“空余”寻常江楼构成强烈的反差,从而产生古今沧桑 变化、物是人非的伤感,描绘出诗人凭栏远眺,吊古伤今陷入无限沉思 的形象
诗歌《野望》赏析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提示: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政治仕途上遭受挫折,内心彷 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故而只能“长歌怀采薇 ”,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5、主题归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提示:诗歌描绘了山野萧瑟恬静的秋景,以及牧人及猎人各自随愿 而归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 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表明了诗人避世退隐的心态以及苦闷惆怅
诗歌《野望》赏析 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分析:薄暮时分,牛羊归家,鸡栖于埘,难免让人产生思归之情。 可是归去何方呢?诗人满腹心事,无可诉说,只好徘徊来徘徊去,却始 终感觉无所依靠。“徙倚”,为徘徊之意,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与矛盾 的心情;“欲何依”化用曹操之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 ,无枝可依”,表现出作者想在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 茫和失意情绪 归纳:诗歌首联“望”字点题,领起颔联、颈联的写景内容,交代 地点(东皋)、时间(薄暮)以及人物内心的苦闷与矛盾的心情,表现 出作者想在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教案新人教版
12 唐诗五首1.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3.明确写景手法,积累写景手法的专业术语。
一、导入新课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二、教学新课野望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疏通文义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教师指导:一定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义。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目标导学二:理解诗句,概括内容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明确:描绘了诗人临近黄昏时徘徊在东皋之上,四处眺望,走走停停,不知止于何处,一副若有所思又若有所待的画面。
2.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明确:这两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目标导学三:品味分析,体味感情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明确: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明确: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3.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明确: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黄鹤楼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谈谈你所了解的江南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著名诗文。
明确:湖北:黄鹤楼崔颢《黄鹤楼》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江西: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目标导学二:朗读古诗,分析探究1.读了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明确:生1:我喜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教案
课堂上,小组讨论的活动进行得相当热烈,学生们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创作。我观察到他们在讨论中能够相互启发,对诗歌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表达自己的看法时还不够自信,这可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鼓励和肯定他们。
-意象的运用: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理解诗人如何通过意象描绘边塞风光。
2.教学难点
-情感分析与体验: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可能存在难度,需教师通过具体分析、情境创设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体验诗人的情感。
-诗歌韵律与格式的理解:对于初中生来说,五言律诗的韵律和格式可能较为复杂,需要教师用生动的例子和直观的演示来辅助教学,使学生能够轻松掌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韵律、意象与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情境创设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歌情感表达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通过意象表达情感?”
2.诗歌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创作一首简短的五言诗,运用课堂所学的意象和韵律知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边塞诗的基本概念。《使至塞上》是王维以边塞为题材的五言律诗。它反映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感悟,以及边塞风光的描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细读《使至塞上》,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通过具体诗句,理解王维如何将个人情感与壮阔的边塞景色相结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唐诗五首》一幅奇异的塞外风光图课文同步讲解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
一幅奇异的塞外风光图
《使至塞上》一诗通过写诗人出使边塞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到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受排挤而孤独、寂寞、感伤、飘零的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诗人的情感得到陶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路边飘飞的蓬草,风一吹即过了汉地的边塞;天空中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天空。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只见茫茫无际的沙漠里,挺立着一柱狼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的落日正圆。
这是诗人写落日时分边关所见。
“孤烟”写出烽火台的狼烟格外醒目;“直”突出了狼烟的劲拔之美;一个“圆”字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诗句描写了沙漠中孤烟垂直,落日浑圆的奇异壮观的景象,并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象之中。
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好一幅奇异的塞外风光图。
桑水。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教案新人教版201808212111
12 唐诗五首知识与能力1.深入体会古诗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1.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2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唐诗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
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
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
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开元十一年进士。
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
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
有《崔颢集》。
2.背景资料《野望》选自《王绩诗注》。
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
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黄鹤楼》选自《全唐诗》。
此诗是崔颢游黄鹤楼有感而作。
3.知识链接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毁;1985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
昔日的黄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今日的黄鹤楼更雄伟、壮丽。
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
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唐诗五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
12 唐诗五首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
2.理解诗歌主要内容,赏析诗中优美词句。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东皋.( ) 徙.倚( ) 驱犊.( )白沙堤.( ) 萋.萋( ) 燕.然( )2.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
(1)薄.暮望( )(2)徙倚..欲何依( )(3)来从.楚国游( )(4)仍怜.故乡水( )(5)晴川历历..( )(6)芳草萋萋..( )【课堂探究】1.结合《野望》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2.《黄鹤楼》一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3.请结合《使至塞上》一诗中的诗句说明本诗的题材特点。
4.《渡荆门送别》一诗写景是以什么为背景的?有什么作用?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诗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具体分析。
【课堂检测】1.根据提示写出诗句。
(1)《野望》中表现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的一句是: , 。
(2)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 , 。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 , 。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 。
(5)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描写了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子是: , 。
2.下列对《黄鹤楼》一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3.下列对《钱塘湖春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唐诗五首》一幅奇异的塞外风光图课文同步讲解 新人教版
一幅奇异的塞外风光图《使至塞上》一诗通过写诗人出使边塞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到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受排挤而孤独、寂寞、感伤、飘零的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诗人的情感得到陶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路边飘飞的蓬草,风一吹即过了汉地的边塞;天空中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天空。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只见茫茫无际的沙漠里,挺立着一柱狼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的落日正圆。
这是诗人写落日时分边关所见.“孤烟”写出烽火台的狼烟格外醒目;“直"突出了狼烟的劲拔之美;一个“圆"字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诗句描写了沙漠中孤烟垂直,落日浑圆的奇异壮观的景象,并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象之中。
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好一幅奇异的塞外风光图。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线串白堤景春连乐天情课文讲解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线串白堤景春连乐天情课文同步讲解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线串白堤景春连乐天情课文同步讲解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线串白堤景春连乐天情课文同步讲解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线串白堤景春连乐天情《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一首赞歌。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以“春”字为着眼点,生动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两个地名连用,说明诗人是边走边看: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
景中有人,人在景中。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行至白堤,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上,堤上游人来往如织,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心旷神怡。
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带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写出游途中的景观,流露诗人欣喜、激动的感情,并以此引出他远别故乡的思乡之情。
2.名句赏析:你觉得诗中写景最妙的是哪一句?说说理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由游动的视觉来写景物的变化,景观壮阔,远近景结合,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当堂
训练
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总结
巩固
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瑰丽。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几句是描写眼中所见之景,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美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 反 思
2.写作背景:《渡荆门送别》:本诗选自《李太白全集》卷十五(中华书局1977年版)。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二十五岁的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游览。这时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西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教 学 过 程
环 节
师 生 活 动
反馈调整
导入
新课
1.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他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代表诗作《静夜思》《行路难》《望庐山瀑布》《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
课 题
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
总课时
25课时
主备人
备课人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名言佳句的含义,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3.掌握诗词涉及的文学常识。
教学重点
分析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
教学难点
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新课
学习
【整体感知】
通读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歌的意思。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原野的出现而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文本探究】
1.诗的主旨是哪一句?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