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说、敢说、乐说、会说
让孩子敢说、想说、乐说、幸福地说
本文系本人所作,如有抄袭等违规违法行为,文责自负让孩子敢说、想说、乐说、幸福地说——浅谈农村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摘要】: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一种必备能力。
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现代社会越来越离不开人们的相互交流,相互交流就需要说话。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语言的黄金时期,低年级更是学生系统学习规范化语言的开始。
但农村小学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其自身的局限。
我们应既当老师,又当挚友,让孩子们敢说;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用可以激发全员参与热情的方法,让学生乐说;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活动氛围;要让学生随时随处请讲普通话,逐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平等和谐,大朋友,情境,双向互动,讲普通话口语交际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形式。
因此,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农村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口语交际的环境;其次,由于农村幼儿园多是不规范或趋于规范中,学生在幼儿园的入园和在园时间不统一,导致学生口语交际水平参差不齐。
针对农村小学中才入学或入学不久的低年级儿童的特点和农村的实际情况,教师应该怎样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我做了以下尝试:一、亲近孩子,做孩子的大朋友,让孩子们敢说。
1、多一点沟通,碰撞出心灵火花我们常说“童言无忌”,的确,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们通常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但是,由于受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的影响,一些孩子胆小、害羞,没有当众大胆、清楚表达的习惯,而且农村孩子从小用方言说话,给学习规范语言造成了障碍。
教师应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亲近学生,做孩子的大朋友,让孩子敢于表达。
孩子喜欢亲切和蔼的老师,愿意和亲近他们的老师交朋友,说出心里话。
课间十分钟,我经常和他们一起玩,一起讨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例如:“你喜欢哪一部动画片?你看到第几集了?你能说给我听听吗?你爸爸妈妈在哪打工?他们常回来看你吗?你最想他们带给你什么礼物?……”孩子们争先恐后,踊跃回答,精彩的语言不断喷涌,天真的本性流露无余。
敢说、会说、乐说——一堂好的口语交际课的标准
敢说、会说、乐说——一堂好的口语交际课的标准“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它既是一个人智慧的反映,也是一个人随身携带的永不过时的魅力。
口语交际能力的强弱,对一个人的发展与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思考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
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口语发展实际,我想:一堂好的口语交际课,应该达到让学生敢说、会说、乐说的境界。
一、敢说许多老师都深有体会,口语交际课上最头疼的是学生的沉默,往往老是少数那几个学生侃侃而谈。
可学生们下课跟同学们交流时却个个说得兴高采烈。
造成学生课堂上不敢说有哪些主要原因,怎样让学生敢说呢?1.胆子小不敢说。
这主要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同学。
我们的口语交际课堂,首先说要培养学生“敢说”的这种积极态度,否则,课标所要求的“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就成了一句空话,学生以后在生人面前也会羞于开口,或造成尴尬,或错失良机。
如何让学生敢说呢?教师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布置学生提前搜集素材,上课做到有准备地说。
学生们有备而来,自然心中不慌。
二教学生一些实用的方法,比如:上台紧张是自然的,不如在瞬间干脆忘掉讲话的内容;不知该说啥时,干脆练习说最完整的话(口语交际本来是要求简洁的)并且把语速放慢,留出思考的时间;说话中要尽可能地做到与听众的目光交流,训练胆量等。
三是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自信心。
归根到底,敢当众发言,是一个人自信的表现。
而这种心理素质的提高,又跟一个人读书的多少,理解水平的高低,思维的敏捷,社会经验的丰富有关。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看书,多参加社会实践,多积累经验,因为“功夫在诗外”。
2.要求高不敢说。
这是目前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的观念问题。
因为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训练是跟“习作”安排在一起的,于是,许多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将口语交际课上成了习作的准备课,将口语交际“说”的水平定位成了“口头作文”的水平。
以这样的标高来评价学生,当然觉得学生说得个个都不如意了。
让学生敢说、乐说、有话可说论文
让学生敢说、乐说、有话可说【摘要】口语交际课不仅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和交流的习惯,提高交际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敢说、乐说、有话可说,从而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口语交际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能力口语交际课是一种新课型,是“听话、说话”的发展,与过去的说话训练有所不同。
它的目的不仅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和交流的习惯,提高交际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而口头交流正是农村孩子的薄弱点,如何让农村孩子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也敢说、乐说,有话可说呢?一、亲近学生,让学生敢说。
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们通常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对学校及老师有陌生感和不信任感,这大大压抑了学生思维,使学生有话不敢说。
因此,我们应该迅速想办法,稳定学生情绪,与学生交朋友,然后再引导、鼓励他们把经历过的喜、恼、哀、乐用语言表达出来,与他们共同享受表达的欢乐,这样,我们很快就成了学生的知心朋友,他们就敢于和我们说话了。
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敢于“说话”,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多表扬,多鼓励,提高他们“说话”的信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平时,我注意让学生积累语言,培养他们“说话”的习惯。
我要求学生每天把见到的或听到的有趣的事情用一句简单的话记下了,然后让他们自己说出来,说得好的及时表扬。
这大大提高了学生说话的积极性,为他们将来的写作打下基础。
二、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乐说。
创设情境,让儿童从感受、体验形象开始。
儿童在感受形象时,观察客体和词语之间就会建立相应的关系,就会使词语和形象沟通起来,于此同时,语言及思维也必然随之发展。
为此,教学时依不同年级和内容巧设情境,才有助于形成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欲望和热情。
1、通过观察自然,创设情境。
如教学《找春天》、《春天里》这两节口语交际课,把学生带出去观察自然,选取情境,开拓学生的视野。
在口语交际中让学生敢说、乐说、有话可说
在口语交际中让学生敢说、乐说、有话可说在口语交际中让学生敢说、乐说、有话可说由过去的听话说话变成今日的“口语交际”,无论是名称还是内质都有很多变化。
新课程理念要求: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际中进行,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所以在一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中,我力求按照新理念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学生敢说、乐说、有话可说。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说”。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
学生往往在无主题时能说很多话,但当给他们限制一个主题并且当众说话时,就产生了畏难心理。
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初入学,对学校环境及老师有陌生感和不信任感。
这大大压抑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有话不敢说,这时就特别需要教师尊重和关爱学生,形成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进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只有在这种良好的氛围里,学生才能轻松自在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如学生上学前班第一天,我走进教室,学生都用紧张、好奇的眼神望着我,如果此时我很正经地作自我介绍,那只会加重学生的紧张感,也会于与学生拉开距离。
于是,我微笑地看着大家,亲切地说:“一下子看到这么多小朋友,我真高兴。
你们猜猜我是谁?想认识我吗?”学生一下子高兴都争着参与。
经常在学完一个新的内容或上完一节课后,我就给学生讲,回到家里,爸爸妈妈问你今天都学了什么,你怎么告诉他们?老师(或指定一位学生)当妈妈,咱们来试一试。
于是师生(生生)之间模拟角色,从进门与家长打招呼到询问学习情况开始对话交流。
不知不觉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当场所学知识也得到了巩固。
2、巧用评价,建立信心。
一年级学生的判断力及独立思考能力水平有限,他们非常在意老师的评价,所以教师在评价时要顾及学生的心理需要,以表扬鼓励为主,从而激发学生智慧的火化与学习兴趣,建立表达的自信心。
让学生会说、敢说、乐说
敢 说
自信 心 是 成 功 的 重 要的 小 学 生 来 说 ,抽 象 思 维 尚 未
达 能 力 的 基 石 之 一 。 经 常看 到 有 些 人 跟 朋 友 、亲 人 聊 天谈 笑 自如 ,但 在 公 共场 合 众 多人 面 前 说话 却 语 无 伦 次 、颠 三 倒 四 、脸 红 耳赤 。哪 怕 讲 稿 再 熟练 ,事 前 准
备 再 充 分 ,也 是 如 此 。 归根 结 底 ,是胆 量 不够 、信 心
形 成 ,要 他 们 完 整 地 口述 一件 事 或 把 自 己 想 说 的话
表 达 出来 ,是 件 困 难 的 事 。 为 了培 养 学 生 良好 的 口
头 表 达 能 力 ,让 他 们 有 话 可 说 ,教 师 应 积 极 培 养 学
好。 ” 这 对 学 生 口语 交 际 信 心 的 建 立 起 到 积 极 作 用 。
多一 些表 扬 ,少 一 些 批评 ,以 各种 形 式 来 强 化 学 生 的
成 功 体 验 , 才 能 让 学 生 真 正 自信 地 表 达 交 流 。
三 、创 设 情 境 ,激 发 兴趣 ,让 学 生 乐 说
生 表 达 的 自信 心 , 创 设 情 境 ,设 计 学 生 感 兴 趣 且 贴
近 生 活 实 际 的话 题 ,让 学 生 能说 ,有话 说 ,高 兴 说 。
不足 。 因此 ,一 开 学 ,我 就 有 意 识 地 培 养学 生表 达 的 自信 心 ,让 他们 按 学号 逐 个 上 台介 绍 自己 , 哪怕 只 介 绍 自 己的 姓 名 ,只 要 声 音 响亮 ,大 家 听 得清 ,就 给 予 鼓 励 的掌 声 。 一 回 生 二 回 熟 ,学 生 以后 就 能 表达 自如 了 ,而 对 于 特 别 胆 小 的 , - 课 堂 上 多 请 他 们 回 答简 单 的
让孩子敢说乐道,能说会道
让孩子敢说乐道,能说会道摘要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应该营造让学生互相倾听、互相交流、互相欣赏、互相合作、互相评价的氛围,促使学生想说、敢说、能说,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让童心在口语交际中飞扬。
关键词氛围营造交际训练能力培养“双向互动”是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语言实践”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是口语交际的基本方法。
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敢说乐道、能说会道呢?一、“为有源头活水来”口语交际与写作的一般心理过程一样,都是感知客观现实经过思维加工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只不过这一结果的呈现形式是有声语言的交际。
学生对感性经验储备越多,心理活动越丰富,就越有话可说。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
”具体地落实到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工作:1.设多种情境,让学生乐于表达交流。
创设情境,能让学生从感受、体验形象开始。
学生在感受体验形象时,观察的客体和词语之间就会建立相应的联系,就会使词语与形象沟通起来。
与此同时,语言与思维也必然随之发展。
所以,教学时依据不同年级和不同内容的特点巧设情境,才能形成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欲望和热情。
⑴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
例如《我该怎么办》一课,在看图之前,教师先用语言描绘出这样的问题情境:“一天,小明跟妈妈到公园游览,一不小心与妈妈走散了,他很着急。
你们能帮助小明想想办法吗?假如你是小明该怎么办呢?”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把口语交际情境回归生活体验之中,就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产生积极的交流欲望。
⑵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
例如教学《小苹果树请医生》一课,教师通过课件再现小苹果树请医生的情景,结合教师讲故事,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就会无拘无束地发表意见。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里演一演,并推选好的小组参加全班表演,学生的童趣、童真、童心得到了最大的展示。
想说,会说,乐说———对小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
想说,会说,乐说———对小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小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这一精辟的阐述,是我们当前进行课改的行动准则。
这一要求又能使小学生能顺利地完成“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渡,并为他们融入未来社会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必需。
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如何提高口语交际的效果,使学生敢说,乐说,会说,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 创设情境,自由交流感受1.1 亲近学生,使学生“敢说”。
低年级的学生在没有说话限制交流时,往往能够流畅地进行交流,但当给他们限制一个说话主题,并且当众说话时,学生就没话可说了。
这时,教师就需要亲近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这种氛围里,学生们可以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敢于大胆地说。
我校开展了“大阅读教学活动”,每星期都会有两次“谈天说地”的时间,让学生们练习说话。
我一改往日的举手回答,变为想说就站在座位上说,也可以走到讲台前面去说,不需要举手。
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个个争先恐后地说。
1.2 创设形式,使学生“乐说”。
为学生巧妙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般地流出他们的心田。
1.3 小组合作,使学生有话可说。
学生同学生之间,总会有说不完的话。
小学生由于生活背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性别不同的学生,说话的方式也不同,在小组交流时相互之间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尤其是那些胆小、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平时不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发言,而在小组讨论中减少了他们的心理压力,给学生给他们提供了较为宽阔的自主时间和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口语交际欲望。
1.4 教给方法,让学生“会说”。
让学生敢说-乐说-有话可说论文
让学生敢说\乐说\有话可说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活动。
新课标要求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还要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这些目标得到落实,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培养呢?通过一年的新课程实践,我觉得口语交际教学应注重学生观察想象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在双向互动、富有情境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
我把自己一年的实践总结提出与同行们共探讨。
一、提供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1.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说话内容,引导学生去说。
有话可说即让学生有说话的内容。
口语交际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说话内容,每次的口语训练,是同学们最积极的时刻。
《我的爸爸妈妈》《我的好朋友》《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我最爱看的动画片》等。
一说起这些,立刻燃起了孩子们的兴奋点,他们眉飞色舞,喜形于色。
有的一边讲着爸爸的样子,一边指手画脚地表演;有的一边说着自己的好朋友,一边笑得合不拢嘴;有的孩子一边讲着自己爱吃的葡萄、草莓,一边使劲地咽口水;说到自己最爱看的动画片更是争先恐后、手舞足蹈,一点紧张劲儿也没有。
孩子们快乐地表达着,精彩的言语不断喷涌,调皮可爱的皮卡丘、聪明伶俐的大头儿子……在交流中,教师也拥有了一双“儿童的眼睛”,重拾了那份久违的纯真,获得了心与心的沟通。
2. 引导学生观察,发掘说的内容。
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以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
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观察要求:早晨从进校门到教室,在这短短的一段路上,你见到了什么?本来,学生每天都要走这段路,并没觉得有什么可看的。
但在我提出要求后,他们开始注意了,大门的校徽、标语、宣传栏刚劲有力的大字、栩栩如生的图画,好人好事栏里的小雷锋……进了教学楼,梯级里打扫卫生的同学,带着各种神态、动作、表情匆匆走进教室的同学……学生观察后,让他们在“每天一句话”练习时说出来,学生在实践中就体会到:这短短的一段路,就有这么多的事物可以观察,而且都可以选来作说话的内容。
想说、乐说、会说——小学中年级口语交际指导初探
进去 , 乐此不疲。 学生是 学习活动 的主体 。其 能否主 动地投入 , 爱上 口语 交际 . 成 为教学 成败
的关键。为让 学生感兴趣 , 我们 不但要让 学生有机 会品尝到成功 的甜头 , 还可 以将
事物没有一个 根本 的了鹧 , 学生必然说不 清, 道不 明。 怎样 观察? 观察不仅要用 自己 的眼睛去看 ,还 可以用 自己的手去触摸 。 用耳朵 去听 。 用 鼻子 去闻 。 用心去 感受 等 等, 因此 , 在 训练 中, 教师应指 导学生 认真
能力需要 一个过 程 ,如果刚 开始能 降低
什 么?” 通过指导观察 , 在学生获得事 物表 象时 , 及 时引导学 生展 开合理的想象。学 生通过 自己的形象思维 , 大部分能用 自己 有特色的语言表 述出 :
“ 它是蜗牛 。 但它不是牛。 ” “ 它背上背
效率低 下 , 除此之 外 , 口语 交际 的时 间地 来 的交际训练 中. 他变得特 别活跃 。别的
接待来访的客人 , 寻 求帮助等。在一次 1 : 3
语交际课上 。 我就创设了一个厨房着火 的
目前 。 口语 交际训练 中常会 出现这 么 几种不尽 人意 的现 象 :学生的参与面少 , 大部分学生得不到 充分的训练 ; 学 生的 口 语交际 的层次 不够高 。 缺 乏深层的创新思
维, 有。 人云亦云 ” 的现象 ; 教 师在 口语交
情境 , 要求学生正确进行 电话 求救 。刚开
始 学生还不敢 踊跃参 与 , 经过鼓 励 , 终 于
交际 ,兴致特 别 高 。都把眼睛 睁得 大大
的. 脖 子伸得 长长 的。我先 引导学 生观察 讲 台上 的那只 大蜗 牛 : “ 它长得怎 么样? ” “ 它和其 它动 物有 何不 同? ” “ 你觉得 它此时会 在想什么 , 说
想说、敢说、会说、乐说
想说、敢说、会说、乐说作者:俞天晔赵秀丽来源:《新一代》2017年第12期摘要: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事,本文主要介绍了笔者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的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四步曲”——激发表达欲望,让学生想说;营造宽松氛围,让学生敢说;设计多彩活动,让学生会说;变换多种途径,让学生乐说。
关键词:口语交际;兴趣;氛围;活动;途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
”那么,究竟如何让学生恰当得体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呢?笔者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想说—敢说—会说—乐说”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四步曲。
一、激发表达欲望,让学生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把学生说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学生才会想说、要说。
如:每逢接手新的班级,我都以“这就是我”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训练:给自己画一幅自画像;将自己有代表性的照片做成影集,并附上简单的说明;将自己的特长、爱好制作成演示文稿,文稿中可展示原来的我、现在的我、将来的我等几部分……由于这个主题是介绍自己,学生很有亲切感,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个个准备充分,积极发言。
在进行《保护有益的小动物》的口语交际训练时,我把小动物在森林里生活的图片、小动物为人类所作贡献的画面和轻松的音乐通过录像分享给孩子们,让轻松的音乐在舒缓紧张神经的同时让学生入情入景,化抽象为形象,模糊为具体,最大限度地为同学们创设交际的情景。
同学们纷纷讲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种种方法,绘声绘色地描绘给小伙伴、老师听。
在学习课文《坐井观天》《从现在开始》《称赞》《纸船和风筝》等有关描写动物的文章后,我都引导学生进行表演,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话将这个故事以比赛的形式讲一讲、演一演。
在每次的口语交际训练中,我都相机指导学生:交流的时候,要态度大方,声音响亮,要讲礼貌,要用标准的口语;听的时候,要虚心认真。
同时,我在比赛时设有:大方响亮奖、认真倾听奖、普通话标准奖……他们彼此之间的交流就会很自然,很主动。
快乐课堂,让学生“敢说”“能说”“乐说”
快乐课堂,让学生“敢说”“能说”“乐说”作者:张碧霞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22期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自古以来敢问敢求、善问善求之人,才会有学业的进步。
但作为老师,我们难免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当自己把满怀期待的目光投向学生,希望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时,而教室里却鸦雀无声,没有人举手;或者只有四五只小手举起来。
这种沉闷的课堂气氛,多么迫切需要打破呀。
我们的课堂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应该是另一种情形:所有的学生不仅是听众、观众,他们更应该是主角。
在课堂这个广阔的思维空间里,他们各抒己见,他们主动地思考、学习,他们质疑问难。
构成一副“百花斗艳,百家争鸣”的求学探索图。
那么,如何让学生“敢说”“能说”“乐说”,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呢?下面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和谐明主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敢说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眼前发生的事都有问“为什么”,甚至打破砂锅问到底。
其实这种好问的精神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也是一个创新人才所必须具备的。
但是天真无邪的孩子跨入校门,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越来越少,越来越不敢问了。
而学生之所以不敢提问,原因之一在于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二是学生没把老师和同学当成与他共同探讨新知识的伙伴。
而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就是老师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的过程,如果没有沟通和交流,就没有教学。
要开启学生的口,首先要让学生敢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里安全”于“心里自由”是创造的两个条件。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构建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真诚的话语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激励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勇敢地说出来。
如比较和的大小,大部分同学都应用通分的知识把和分别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来比较。
这时候,有位平常少发言,较小胆的同学把手举起来又放下。
从“敢说”到“会说”
从“敢说”到“会说”“敢说”和“会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它们代表着对于言论表达和沟通能力的不同层次和境界。
对于很多人来说,从“敢说”转变到“会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实践。
在现代社会,有一些人常常因为“敢说”的状态而受制于言辞,而另一些人则能够通过“会说”的技巧来更好地表达自己,这就引发了对于“敢说”和“会说”之间关系的思考和探讨。
我们来看一下“敢说”和“会说”分别代表着什么。
“敢说”,往往指的是一个人有着勇气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这样的人可能并不具备很强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但是他们愿意直面问题,敢于述说自己心中的想法。
这种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它代表着一个人内心的坚定和勇敢。
仅有勇气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缺乏正确的表达方式和沟通技巧,很容易导致误会和不愉快。
“敢说”固然重要,但并不足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于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需求。
而“会说”,则更多地是指一个人具备了较强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这样的人不仅有着丰富的词汇和语言组织能力,而且懂得如何选择合适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这种能力可以使他们在沟通中更加得体和有效,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社交和交流效果。
“会说”是一种更加完善和高级的沟通状态,它是许多人在社会交往中渴望达到的目标。
那么,对于“敢说”和“会说”,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和对待呢?我们应该意识到,“敢说”和“会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人,他们可能并不擅长表达,但是由于他们的勇气和坚持,依然能够让自己的声音被听到和尊重。
同样地,也会有一些人,他们口才了得,但是由于过于谨慎和顾忌,反而让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被掩盖和忽视。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敢说”和“会说”割裂开来,而是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我们应该认识到,“敢说”是“会说”的基础。
没有人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就不可能有更高层次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敢说”是一种必要的勇气和品质,它使我们有机会向外界展示自己,让他人认识到我们的存在和价值。
敢说、会说、多说、乐说
敢说、会说、多说、乐说作者:王金玲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15期低年级儿童,在入学以前已有一定的听说基础,但有时不能完整地用普通话表达出来,说话往往结结巴巴,颠三倒四,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意思。
因此,教师必须一开始就对他们进行说话训练,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这样的孩子,他们性格内向,胆子小,不爱说话,回答问题时或沉默或吞吞吐吐,对于这样的学生又该如何培养起说话能力呢?一、给于师爱,让其敢说“说话”与“师爱”有关系吗?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低年级儿童对老师即想亲近又有一种畏惧感,胆怯儿童见到老师更是说都不敢说,还谈什么“培养和提高”呢?可见要培养胆怯儿童的说话能力,首先要让他们敢说,这就要消除他们的畏惧感。
而治这“病”的良药就是“师爱”,教师以活泼开朗的姿态和学生相处,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讲课生动有趣,课后“追”他们说话,使他们觉得教师和蔼可亲,逐渐消除畏惧感,能大胆表达自己要说的话,这样就为“会说”奠定了基础。
可见,师爱在培养胆怯儿童说话能力的过程中的作用。
二、教给方法,让其会说学会敢说了,但不一定会说,他们说话有时结结巴巴,有时语无伦次。
因此,老师应注意教给他们说话的方法,首选是课堂上发言的方法,先想后说。
回答问题前先在脑中想一次,打个“草稿”,然后再大胆举手,有条理地回答,不要放过表现自己的机会。
除此之外,还要给他们多种训练说的方法:如口语交际、看科说话、绘画说话、表演说话、故事会上说等。
小学低年级课文配有大量生动形象,具有卡通效果的图画,他们形象地表达了课文内容,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观察和认识事物训练观察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如利用《秋天》已可得“秋景图”启发学生由上到下的观察,并注意图中事物之间的联系,让他们边看边说,先是蓝天、白云、燕子,接着是稻田,再接着是池塘、小鱼,然后是梧桐树、落叶、蚂蚁。
之后结合课后问题练习说说图中几种小动物的状态以及它们与落叶的关系,这样,凭借图画进行观察说话训练,使学生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切实有效地提高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
想说 敢说 会说
想说敢说会说想说、敢说、会说,这三个词汇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内涵。
在当今社会,言论自由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同时也要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想说、敢说、会说,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能力和品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三个词所代表的价值和意义。
想说,是指一个人在内心深处产生的某种想法、见解或情感,这种“想”并不是肤浅的、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观点。
人类是具有思想能力的动物,有了“想说”的欲望才能够有“敢说”的行动。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些想法可能与他人不同,但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想法,丰富多彩的社会才会得以存在。
敢说,是指一个人勇于表达、坚定自己观点和见解的品质。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那些对某些问题持不同立场的人,有些人即使心中有不同的观点,却因为害怕他人的反对而选择了沉默,这样的人往往会失去对话的机会,也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而那些敢于说出自己心里话的人,却能够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甚至引领舆论的变化。
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能够促进自我成长,还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会说,是指一个人在表达自己观点时,不仅要注意说话的方式,还要注意说话的内容,要有条理、有逻辑、有说服力。
一些人可能有很多想法,也有敢说的勇气,但是在表达时却不够清晰和准确,甚至会引起误解。
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会说”的能力,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调整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找到最合适的方式说出自己的观点,使他人能够理解并接受。
只有这样,我们的想法才能够传达给他人,才能够产生影响。
想说、敢说、会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应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面对他人的质疑和挑战,同时也需要学会以一种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立起理性的沟通机制,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现实生活中,想说、敢说、会说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想说 敢说 会说
想说敢说会说想说、敢说、会说,这是三种不同的沟通能力,也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用到的能力。
想说是指一个人有某种感受或者想法,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表达出来。
敢说是指一个人有了想法或者感受,并且愿意表达出来,但是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或者压力。
会说是指一个人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还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观点。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擅长想说,有人勇于敢说,也有人能够很好地会说。
这三个能力缺一不可,只有想要提升自己的交流能力,就需要不断地锻炼想说、敢说、会说的能力。
想说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一种体验。
人们在面对某些情况或者遭遇某些困难的时候,常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感受。
比如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或者在生活中遭遇困难,人们会觉得心里委屈或者不满,但是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将这些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有时候是因为害怕得罪他人,有时候是因为害怕自己的想法会被嘲笑或者不被接受,有时候是因为不知道如何表达。
无论是哪一种原因,这些都会让人们产生想说的愿望,但却不敢或者不知道如何说出口。
想说是一种自发的情感体验,也是人们情感表达的第一步。
敢说是比想说更进一步的沟通能力。
当一个人有了想法或者感受,并且愿意将其表达出来时,他就需要敢说。
敢说并不容易,因为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和压力。
比如担心他人的反应,担心自己的想法会被质疑或者驳斥,担心自己会受到伤害或者排斥。
在工作中,敢说可能会面临上级领导的反感或者同事的不理解;在家庭中,敢说可能会面临家人的质疑或者不解。
只有敢说,才能让自己的声音被听见,才能让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被理解。
敢说是一种挑战自我的过程,也是一种促进自我成长的过程。
会说是比敢说更高级的沟通能力。
会说不仅是指一个人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且还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并能够进行积极的交流和互动。
会说需要一定的口才和表达能力,更需要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情商。
会说是一种成熟和理智的表现,只有有了这种能力,一个人才能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从“敢说”到“会说”
从“敢说”到“会说”在人际交往中,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个人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往往会决定其在社交中的成败。
有些人在沟通时常常感到不自信,甚至害怕说话,害怕在人前开口。
这种人往往在外界看来是“不敢说”。
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和练习后,他们开始慢慢地克服内心的恐惧和不自信,变得“敢说”。
最终,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交流技巧和表达能力后,他们就能够自如地在各种场合表达自己,从“敢说”到“会说”。
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和成长,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过程。
我们需要明确一个观点,那就是沟通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后天不断学习和磨练的。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的能力。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在学校或者社交场合中,害羞内向,不善言辞,总是显得很沉默。
这些孩子往往就是“不敢说”的代表。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帮助和引导,通过一些能够引导他们主动表达自己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这种帮助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沟通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一项技能,更是一种人格的修炼和成长。
我们需要知道,不敢说并不代表没有话可说。
相反,这种“沉默”背后往往有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我们无论是自己还是帮助他人克服“不敢说”的问题时,都应该以包容的态度去理解和关爱。
要想让一个人从“不敢说”走向“敢说”,首先要建立在对其内心的理解和尊重之上。
在这一点上,父母和老师尤为重要。
他们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鼓励,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声音同样重要,并且值得被倾听。
只有当一个人内心感到被尊重和关爱的时候,他才会逐渐放下内心的抵触和顾虑,开始敢于表达自己。
然后,我们需要认识到沟通技巧是可以学习和提高的。
很多人在“不敢说”的时候,往往是由于缺乏一定的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
他们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如何言之有物,更不知道怎样在人前表现自己。
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练习来慢慢弥补。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一些书籍,参加一些培训班,听一些讲座来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
想说 敢说 会说
想说敢说会说想说、敢说、会说,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面对的挑战。
无论是在与人交往、在工作中表达意见、还是在面对问题时寻求解决方案,都需要我们拥有想说、敢说、会说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里,这三种能力已经成为人们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围绕着这三种能力展开讨论,探究如何培养这三种能力,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能力。
想说,是指我们内心产生了某种想法或者感受,想要将这些想法或感受表达出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思考方式,而想说就是将这些观点和思考表达出来的第一步。
想说不仅仅是一种欲望,更是一种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面对想说的时候,却常常有所顾虑。
他们担心自己的观点不受欢迎,担心自己的观点会引起争议,担心自己的观点会被误解。
这些顾虑使得很多人选择了沉默,选择了将自己的想法深藏在心中。
我们应该明白,每个人的想法都是有价值的,只有通过表达才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接纳。
培养想说的能力,首先是要学会坦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不要因为害怕而选择沉默。
同时也要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接纳他人的想法,使得表达变得更加畅快和自如。
敢说,是指我们在面对挑战或者压力时,敢于坦然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而面对这些挑战,我们是否能够坚定地站出来,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是很重要的一点。
敢说不仅仅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担当和责任的表现。
而要敢说,首先是要有一颗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心。
我们不应该因为害怕失败而退缩,而是要勇敢地面对挑战,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敢说也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我们才能够在面对问题时,积极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在职场生活中,敢说更是一种求职和晋升的重要表现,只有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才能够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会说,是指我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时,能够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进行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说、敢说、乐说、会说
作者:周贵武
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3年第06期
摘要: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口语交际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059-001
口语交际课是一种新课型,是“听话、说话”的发展,与过去的说话训练有所不同。
它的目的不仅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
可是目前农村小学却存在着教师不懂教,学生不会说、不想说、不敢说、说不好的状况。
那么,如何改变现有教学情况,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他们想说、敢说、乐说、会说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新课标提出:“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的训练一定要重视情境创设。
教师只有为学生创设生动逼真的口语交际情境,才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口语交际兴趣,萌发想说的欲望,产生敢说的胆量,达到乐说会说的目的。
1.语文课本通过图画描绘、语言描述,为学生创设了一定的口语交际情境
对于书本提供的口语交际内容,教师要结合当时、当地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知识阅历水平,创作性地加工处理,以创设出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的口语交际情境,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
师生表演,创设情境。
课本中设计的口语交际内容和情境,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亲身经历过的,有些内容虽然似曾相识,但了解得并不是十分真切。
为了增强交际情境的真实性,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产生不吐不快的交际欲望,教师可以跟学生合作,也可以让学生与学生合作,通过表演,模拟再现书中设计的口语交际情境。
师生表演模拟交际情境前,要精心设计,反复演练,力求模拟的情境贴近生活,符合实际,让学生感到真实可信。
否则,难以使学生产生想说的欲望,难以达到预期的口语交际教学目的。
2.语言描绘,创设情境
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当时当地的情况,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
通过语言描述创设交际情境就是一种特别经济实用的方法。
教师用富有感染性的语言、生动形象的
描绘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和故事情景,可以扣动学生心弦,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找到情感共鸣点,并在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情。
3.利用图画,创设情境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口语交际教材,充分利用图画这一特点,通过构图精美、色彩鲜艳、情境典型的图画,再现学生生活中的情境。
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进行想象,再现图中的情境,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创造出适合学生口语交际的情境。
4.联系生活,再现情境
具体、真实的生活情境能够唤起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联想等手段再现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实践。
5.利用课件,创设情境
由于口语交际话题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有些情境难以通过上述方法进行创设,但是为了交际的需要,又不得不创设课本所提供的情境。
这时,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演示多媒体创设情境。
教师要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努力使课件达到好看、动听、逼真,使学生想看愿看,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产生情感共鸣,调动起学生交际的兴趣,激发表达的欲望。
根据口语交际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的空间,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捕捉说话的内容,还有利于他们现场发挥,使他们表达更逼真、更生动。
二、联系生活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生活是口语交际的源泉,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口语交际才能入门,提高口语交际水平也才有希望。
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提供了活水源泉,教师要用心捕捉生活现象开展口语训练,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课堂教学中虽然能让学生掌握酝酿的口语交际的知识、技能,但单靠课堂短短的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语言的实践,需要通过大量的社会生活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提高。
因此,我们除了重视通过课堂教学加强训练外,还需要联系生活,引导、组织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实践,积极开展各种社会交往活动。
如组织参观、访问、调查、慰问、做好人好事等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能力参与,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比如学校里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像春游活动、“六一”游园活动、祭扫烈士墓活动等,在活动之后,学生往往还沉浸在快乐之中,余兴未尽,在这种时候,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
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说话的兴趣盎然,而且有话可说。
这时,教师要提醒他们注意自己口述的条理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语言是否流畅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自然得到提高。
三、激励评价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儿童劳动的快乐,取得成绩的快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心目中的自豪感、自卑感,这就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
”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小学生更是如此。
因此,学生在说话时,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
要耐心地听取学生发言,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要及时地给予肯定,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促进口语交际的积极性。
总之,口语交际无所不在,无时不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我们应该本着为学生发展的目的,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我想,只要我们有心、留心、用心,就一定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口语交际的广阔天地,使他们成为一个想说、敢说、乐说、会说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