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公开课教学实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公开课教学实录

徐善俊《黄鹤楼送别》课堂实录(1)唐朝的诗歌浩如烟海,著名的诗人多似繁星。

孟浩然和李白就是其中杰出的两位。

板书课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2)今天,我们用一篇课文,《黄鹤楼送别》来理解故事内容。

只要读好它,不仅可以理解意思,还可以学到好多好词好句。

这叫“一举”,“一箭~”,“一石~”生:“两得”,“双雕”,“二鸟”。

(3)自己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一句句的读,尽量把读正确、流利,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两遍。

师:这里有“饯行”这个词,饯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送行呢?看看偏旁,分析分析。

师:解释“脍炙人口”现在指好的文章大家都喜欢读。

(4)我就知道你们已经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

但是光这样,对诗句还是体会得不是太深,还是要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熟读精思,要读出感情来,要读得有韵味。

(5)边读边想,想象画面,进入角色。

就是这样简单,不信你试试。

边读想象,你就是孟浩然~行不行?(7)静下心来想一想,默读,一边看一边想,哪些话变一变可以解释第一句,哪些话变一变又可以解释第二句诗?边看边想,把重要的句子划出来。

刚才朗读声音要响亮,现在要静下心来想。

(8)什么叫“烟花”?这两句话什么意思?(9)自读第3个自然段,小组内分角色读,从中读懂了什么?诗人为什么用“下”?(10)同桌合作读第4自然段,并演一演。

(11)谁能借助文中的话,理解三、四句诗意。

文中,哪两个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伫立,凝视。

此时李白满眼看到的都是?所以诗中运用了一个特别巧妙的词语?(12)孤帆是什么意思?是指长江之上仅一只船吗?为什么用孤帆?从孤帆这个词看出什么?(13)这正是过尽千帆皆不见,谁来接下一句?(14)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

孟浩然是个怎样的人呢,咱们借助一首诗来了解他。

(15)出示《赠孟浩然》读。

不愿给皇帝当欺压老百姓的官,在田园里种菜,不侍奉皇帝。

这么好的朋友,要离别了,当然是依依惜别,难分难舍。

谁想读?(16)李白这时按捺不住,吟出一首诗来,现在你们准能读出味来了,第五自然段,自己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精选16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精选16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精选16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篇1一、导入师:上课前,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乐曲,看你们从中能联想到什么?(教师播放《送别》曲)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你想到了什么?(生说出想到了什么)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分离与相聚切割又弥合着漫漫人生。

从古到今,离别往往是最让人感慨万端的一件事。

不仅有歌唱离别,更有很多诗咏离别。

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堪称送别诗极品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师提示注意读准题目中的生字)二、新课(一)、引导自学师:很好,都读正确了。

诗的题目中出现了一个“送”字,我们就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了。

那围绕这个“送”字你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生:谁送谁?师:真聪明,我把这个问题记下来(板书)。

谁接着提?生:在什么地方送?师:好的,也记下你的问题。

板书:在哪送生:在什么时候送?师:也不错,也记下。

板书:何时送生:怎么送?师:太好了。

这是个最棒的问题。

板书。

生:送到哪?生:为什么送?师:同学们真不简单,围绕一个词提了这么多问题。

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诗文中。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认真读读诗,把答案找出来了,诗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两个友情提示,谁给大家读一读:(教师课件出示)(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要读出古诗的节奏感,(2)结合注释插图,读懂诗意,想象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如果有什么收获和困惑了都可以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会儿我们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二)、引导汇报1、检测朗读师:刚才老师看有的同学边读边把重要的内容画出来,我非常欣赏这些让自己的思考留下记号的同学。

那我先来看看你们读得怎么样了。

谁先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只有认真听,你才能发现别人读的闪光点和不足,你才能进步得飞快。

生:读诗师:你读的时候注意到了用不同颜色表示出的生字,读音很正确,还注意到了古诗的停顿,相当不错了。

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实录

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实录

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实录师: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去看看古人怎么送别?古人是怎么写送别的?下面我们开始准备上课,可以吗?好,你们不用站起来,我鞠躬,你点头。

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同学们,黑板上的两首古诗,学过了吗?几年级?大屏幕: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四年级。

师:四年级我们就学过了,今天我们六年级了,再次学这首古诗,这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同样的一个作品不同的人读,不同年龄的人读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你们今天六年级了再读,等到你们长大了读大学、读博士或参加工作了,有丰富生活体验和经验的时候,你再去读,你还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新的收获,这就是那句话说得好:经典不厌百回读,好的作品是要用一辈子去读的。

现在谁愿意把这两首古诗读给大家听,希望高高举起你们的手。

我请两位同学,一位读这一首,一位读第二首,我想请你,不举手的你,因为林老师从小就躲在角落,从不发言,所以我要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请读首: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读得怎么样?你们鼓励他,我要告诉他一般般,一般般的意思就是还不够好,还不够好的意思是还可以更好。

还有谁愿意来?还是送给不发言的你。

生: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略好一些,特别是“劝君更尽一杯酒”的地方,有一点点小感觉。

同学们读古诗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完全沉静,读古诗有特别的节奏、停顿、韵律和情感,现在林老师读给大家听,当音乐想起时候,我希望在场的所有的人都静静地走进那古诗的意境中。

师:同学们听出古诗特有的节奏、韵味和情感了吗?现在我想知道这两首诗最打动你的?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生:我认为是故人和作者一种离别的情感,非常的不舍。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实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实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理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教学实录:1.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自西向东流,顺流而下就能到达广陵。

我们在数学课上已经学过方位,知道平面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哪个同学能帮我贴出黄鹤楼和扬州的位置?指名上台贴出“黄鹤楼”·“扬州”·贴对了吗?生:对。

评价:真厉害!为什么这么贴?能结合诗句说一说吗?指名说。

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所以诗人说故人———孟浩然从黄鹤楼去扬州要顺流而下,所以诗人说烟花三月-----------“故人”是什么意思?(老朋友) 在这指谁?(孟浩然)从哪知道的?(注释)真好,结合注释是弄清古诗意思的好办法。

师:烟花给你们什么感觉?(漂亮,绽放……)为什么用烟花形容三月呢?还可以说什么样的三月?生:百花盛开的三月,争齐斗艳的三月,阳光明媚的三月,鸟语花香的三月……师: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现在又逢三月,这个季节去扬州,李白仿佛看见了扬州怎样的一番景象?生:花团锦簇,郁郁苍苍……师:老师请大家欣赏下这时的江南一带的美景。

(播放课件)此时此情此景,好友要去繁华都市,你有什么想说的?(小结: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

李白对友人的这次出游自然十分羡慕。

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

)师:有一个读书的好方法就是展开想象,请想象刚才说的画面并带自己的感觉读读这两句诗。

2.孟浩然的船走了。

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看什么啊?指名说:船。

几只?生:一只。

师:诗中哪儿告诉我们?生:孤帆。

师:对!孤帆就是?生:孤孤单单的一只船。

可那是唐朝盛世啊!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

江上应该有许许多多来往的船只(课件点击:江上千帆)。

为什么李白只看见孟浩然的孤帆呢?生:因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

师: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为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

看到的自然就只有孟浩然的——孤帆。

(点击课件一支孤帆。

)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精选10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精选10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精选10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篇1一、谈话激趣1、你知道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是谁吗?2、如果说唐代诗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颗,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令后人望尘莫及。

当时任工部侍郎的著名诗人贺知章(也就相当于我们今天建设部的副部长吧),读了他的诗作,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拿去换酒与他共饮。

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对李白说:“你是不是神仙下凡到了人间?”因此,李白又被人称为——诗仙。

(板书:诗仙)3、除了写诗厉害,你知道李白还有哪些超人之处吗?他喝酒也非常厉害。

他在《将进酒》里写道:“会须一饮三百杯”,杜甫也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因此,李白又被人称为——酒仙。

(板书:酒仙)4、喝酒写诗,无人能比。

但李白还有一样本领,却只能排名第二,那就是他的剑术,当然是整个唐朝排名第二。

(在裴旻之下)年轻时候的李白还是一位路见不平、拔剑相助的侠士,因此,他又是一名侠客。

(板书:侠客)5、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仙、酒仙、侠客李白的诗作。

二、循序渐进,读懂诗题1、读准诗题(1)谁来读读诗题?(2)诗题中有三个生字,谁来读读?鹤:第四声,发音要到位。

指生读。

孟、陵:都是后鼻音,注意孟的写法,第一笔是横撇。

指生读。

2、个性读题(1)这首诗题目很长,共有十个字、五个词。

读的时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觉得哪个词重要就着重读哪个词,试着读一读吧。

(2)生自由练读后师指名读,相机点拨:☆听出来了,你想强调“黄鹤楼”,黄鹤楼是送别的地点。

小学四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优秀5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优秀5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小学四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合集5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合集5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合集5篇]第一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设计理念:以一“送”字贯穿全文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以读促悟,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以语言运用为中心,通过朗读、想象、合作、表达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在彰显个性中,边学,边积累,边创造;让学生在自读中真正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得到情感的陶冶。

教材分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选自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

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

这首七言诗描写的是春天里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时的情景,表达了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

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我非常重视读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努力在我的课堂里贯彻“以读为本自能读书”的理念,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培养良好的语感,在读中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领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学情分析1.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

2.学生的求知欲比较强,很有表现欲,上课气氛活跃。

3.学生善于想象,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4.学生对于在多媒体环境下学习的方式非常感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

特别是第三、四句话所描写的情景,天、地、水、情融为一体。

(3)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实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实录

教学流程: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猜谜游戏,听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谁:他是唐代著名诗人,好饮酒。

人们盛赞他“斗酒诗百篇”,称他为“诗仙”。

生:李白。

(出示图片)师:大家认为他猜对了吗?生:对了。

师:在古代,交通和信息不像现在这样便捷,朋友一旦分别就难再见面。

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

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

你们还记得学过的李白的送别诗吗?生:赠汪伦。

师:(出示赠汪伦诗意图片)看着图画,请大家齐背《赠汪伦》。

师: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大家一起读诗歌的题目。

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谁能告诉我题目的意思?生:李白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师:(出示填空)请按照老师的提示说得更细些。

在(时间地点),()送别友人()到(地点)。

生:在烟花三月,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友人孟浩然到广陵去。

生:在阳春三月的黄鹤楼,李白为到广陵去的孟浩然送行。

师:大家说得很好。

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大家在课下都查到哪些关于这首诗的知识?(学生汇报:李白、孟浩然、广陵、黄鹤楼以及古诗方面的材料,内容略)师:大家的学习准备真充分!想必你们也联系朗读了,在请大家读诗前,谁来讲讲读古诗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要读出感情。

生:还要读出节奏感。

生:要读慢些,也可以摇头晃脑地读。

师:真不简单,大家对朗读的认识还真多。

下面。

我们就欣赏一下大家的朗读。

先听听读出感情了吗?谁先来?自己站起来,还是推荐?(被推荐学生读诗后,学生简单评价)生:读得快了,最后一句要慢。

生:前两句读得平,停顿不明显。

生:我觉着,最后三个字要更慢,给人在那一直望船走远的感觉才好。

师:嗯,还要求读出画面感,我真要向你学习。

在取长补短后,我们齐读全诗。

生齐读诗。

师:大家读得真好!每行诗的意思你们明白吗?请你们再次对照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

生:我的好友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 由黄鹤楼出发到扬州去。

我站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越走越远, 渐渐地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 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实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实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实录一、课前交流:师:孩子们,喜欢古诗吗?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首我国伟大的诗人李白所写的古诗。

小时候,我们读过这一首:生:拍手读《古朗月行》。

师:谁想读这首?生:读《静夜思》。

师:范读《静夜思》。

生:全班再读《静夜思》。

师:请一个嗓门亮点儿的孩子读《望庐山瀑布》。

生:读《望庐山瀑布》。

师:全班齐读《望庐山瀑布》。

二、引入课题。

师:刚才读的三首古诗,或美好愉悦,或孤独惆怅,或豪迈奔放,不同的诗有不同的味道,不同的诗有不同的情感。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又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揭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解诗题。

师:谁愿意读诗题?其他孩子注意听:诗题中的三个生字是否读正确了?生:读诗题。

师:正音,重点字音“陵,孟”。

师:你从诗题中知道了什么?生:孟浩然要去扬州。

师:哪个字表明是“去”的意思。

生:之。

师:借助注释学习古诗,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你还从诗题中知道了什么?生: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

师:(出示介绍黄鹤楼的课件)师:用一句话概括诗题的意思?生:李白在黄鹤楼送好友孟浩然去扬州。

师:那我们就走进诗文,感受两位朋友分别的场景吧!四、读准诗,读出节奏。

师:自由读古诗三遍,注意把每个字音读正确。

生:自读古诗。

师:谁能把古诗读准读顺?生:读古诗。

师生共同正音后齐读。

师:请孩子们听老师读古诗,注意听老师在每行诗句中间是怎样停顿的?用“/”画出来。

生:边听师读边画节奏。

师:谁听出来了?生:在每行诗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后面停顿。

师:行。

老师这儿有点小区别,“下”字后面也可以停一下。

师:(出示划好节奏的古诗课件)谁能按这种节奏读?生:生按此节奏读。

师:全班齐读。

生:生读。

五、明诗意。

师: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但因时代久远,因而我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课前预习尤为重要。

通过课前预习,你弄懂了什么?生:我知道“孤帆”是指一只船。

“唯见”是只看见。

“碧空尽”是消失在天边。

小学语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吟诵教学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吟诵教学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吟诵教学课堂实录
课前谈话
师:你们背了那么多诗,也吟诵了那么多诗,有没有自己喜欢的诗吟诵给大家。

你来。

学生:《游子吟》……
师:你们看到她在吟诵的时候,手也在比划,你来告诉大家,你在比划什么?
生:我在比平仄。

师:我看你比的可不光是平仄,同学们看出来了吗?
生(齐):声调。

师:你看她在吟诵的时候把声调也比出来,这是为了不倒字,把声调读准。

我看到有些同学很紧张,不敢举手,大家要放松,要大胆。

同学们背了这么多诗,也学了这么多诗,在上课之前,问大家一个问题,喜不喜欢古诗?
生(齐):喜欢。

师:那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吗?古诗的什么地方吸引你?
生:后面的韵,读起来很好听的样子。

师:哦,押韵的地方吸引你,有了韵,诗就有了节奏的美感,声韵的美感,读起来好听。

他说的是声音带给他的感受。

生:我觉得古诗的平仄规律很有趣。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教学实录3篇(优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教学实录3篇(优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教学实录3篇(优质)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理解一下吧。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教学实录篇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低年级古诗教学应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这就从方法步骤〔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与培养目的〔获得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两个互相联络、螺旋上升的方面,为低年级古诗教学设定了阶段性目的。

我们的重点是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在送别朋友孟浩然去扬州时一方面年轻的他一方面向往扬州的繁华一方面又舍不得朋友的离去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是这样做的:导入时,我给学生提醒同学们回忆的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并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由此唤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魅力。

接着,我给学生读诗的目的是:读准字音。

通过各种读诗方式,指导学生把诗词的字音读准,中间插入认读字卡的环节,帮助学生把字音读准,并通过组词练习初步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再读古诗,运用自学方法,理解诗意。

在这里,我让同学说说自己不懂的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说说求知的方法,再提供给学生三种弄懂自己不明白的诗意的方法:可以边读诗边看插图,再考虑;可以和参考书;还可以求助自己班上里的同学和教师。

学生们可以通过自读和求助的方法弄懂古诗的意思。

再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感悟作者当时的情怀,感受诗句韵律的优美。

我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作业,稳固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和体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认识本课回认字,会写要求的生字。

2、自读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1、你知道哪些关于朋友送别的古诗?2、为什么喜欢它?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生读题目。

语文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教学实录

语文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教学实录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语文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教学
实录
【小编寄语】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

通过课堂教学实录情景再现,用身边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可亲、可近、可学、可用。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语文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教学实录,希望能给教师朋友们在实际教学运用中带来些许帮助!
 师:听,(课件出问题)好,没关系,老师准备的是一首送别的歌曲。

(师唱送别)
 在这样的一种音乐声中,你能不能激起情感的浪花,想起送别的诗来。

 生:赠汪伦。

 师:你觉得李白和汪伦的情谊深吗?
 生:桃花潭尺深千丈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你觉得怎样能表现出情谊深。

 生读。

 师范读。

 生:我想起草的后四句。

 师:真好。

还有吗?还有想起的古诗吗?
 生:我想起了《送友人》
 师:同学们为什幺古代有这幺多送别的诗呢,古代交通不遍,所以写送词就成了当时送别的一种习俗。

我们今天的课文古诗两首就安排了这样两首送别的古诗。

打开书读课题。

 生读课题。

专注下一代成长。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3)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3)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3)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生写,师巡视)师:同学们我知道你还没写完,但是有一句就读一句,有一句就说一句?有感情地说出来。

生:母校啊!在您的怀抱里让我懂得了很多,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人。

老师啊!在您的歌声中让我学会了许多别人所教不了我的东西。

师:我永远记住母校,记住老师,记住这片情。

生:再见了!母校!再见了操场边的竹园,再见了!我学习、成长的地方,那操场边的梧桐树,正是抽出新芽的季节,我却要走了,我会永远记住您!我的母校!师:我相信那梧桐树也会默默地关注你,默默地为你送上它的祝福。

生:母校!再见了!老师您对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我们会永远记得,我们会永远记住你对我们的关爱!生:再见!母校!我们身边的桂花树又添了六个年轮,无知的少年又长大了六岁,离别是这样轰轰烈烈,也这样平平淡淡,只有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们能够相互铭记。

师:对!平平淡淡才是真,平平淡淡就是我们的情。

同学们,这就是人生,有相聚也有别离。

今天我们在这里上了一节课,现在我又要和你告别了,同学们举起我们的手,挥手人生的一次告别吧!再见了!拓展阅读: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之感第一,实录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一、课前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学生自己动手大量查阅资料,积累送别诗,让学生亲自去找有关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二、背已学的送别诗引入新课教学,新旧联系,衔接自然,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三、诵读方式多种多样:抽读、师生对读、循序渐进的理解品读、大声朗读,自由感悟读……以朗读促理解,以理解促感悟,诵读教学贯穿始终,诗要通过读去品味,去体会作者的内含。

四、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主导作用。

五、领悟诗意时,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充分联想。

六、教学中教师适时的旁征博引,有助于学生对古诗进一步的理解,同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值得借鉴的地方还很多很多,在此就不一一罗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实录与评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实录与评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实录与评析作者:赵倩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8年第4期赵倩【执教者:赵倩,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熊河镇小学;评析者,万成权,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中小学教研室】【课堂实录】一、激趣导入,解诗题1.古诗接龙(l)师:我听说我们班的同学积累了非常多的古诗,我们来个古诗接龙怎么样?我说上句,你说下句。

春眠民不觉晓,( )。

碧玉妆成一树高,( )。

春色满园关不住,( )。

(评价:能记住这么多的古诗,你们真棒。

)(2)师:如果老师说题目,你能背得出来吗?《赠汪伦》(生背)(师:即使这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没有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师:再来背一首,老师开个头: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赋得古原革送别》(师:我又一次和我的好朋友分别,眼看着满眼的春草,都充满离别之情啊!)诗人和朋友是这样的难舍难分,来读一读王维的《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师:春草年年都有绿的时候,我的好朋友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刚刚分别,已经开始想念。

)(3)同学们,像这样在诗句中表达离情别意,离愁别绪的诗歌就叫作送别诗。

古代交通极不方便,离别之后就很难再相见,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于是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习俗。

当时的送别诗就和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

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首很有名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板书课题)。

【亮点:未成曲调先有情。

古诗接龙选用耳熟能详的描写春天的诗句,与本课时令吻合,再引用送别诗,为学生创设一种情景,铺陈一种调子,学生较快进入到“送别”的氛围,初步感知古人送别的深情。

】2.渎懂诗题(l)读准题目师:题目中有两个生字,都是后鼻音,谁来读一读?(教师注意倾听并评价“陵”“盂”的后鼻音读法)“陵”的右下部分是折文,我们书写的时候要注意。

大家一起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参考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参考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参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参考1、认识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孤帆”、“唯”的意思。

3、有感情地诵读,理解诗意,在创设的意境中想像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4、拓展练习,激发学生积累诗歌的兴趣。

1、创设意境走进诗歌,理解诗歌,想像诗中所描绘的情景;2、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体会诗中所蕴涵的感情。

1、学生充分预习,查找诗人的资料;2、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由诗谱写的歌曲吗?生(齐答):听过。

师:都听过哪些诗曲?生1:我听过《锄禾》的诗曲,非常好听。

生2:在一次少儿节目上,我听过《鹅》、《》等由诗谱写的歌曲,非常有韵味。

生3:老师,我们班上的很多同学都会吟唱《春晓》,好听极了!师:好的,就让我们一起来吟唱一首《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师生一起吟唱《春晓》,学生意犹未尽。

)师:老师也非常喜欢吟唱诗曲,现在,老师唱一首歌,你们帮老师听一听,看看这首歌在哪种场合唱较适宜?师(吟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崖,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师入情地哼唱,学生入迷地听着。

)师:(歌曲完毕,故作迟疑状)谁能帮老师这个忙呢?生1:好似可以在欢快热闹的场合唱。

生2:不,我倒觉得应该是在平静柔和的时候唱。

生3:我想这首歌曲应该是表达一种依依惜别的感情。

师:是吗?你怎么知道的?生3:老师的表情、老师吟唱的曲调告诉了我。

师:你是个心思细腻的孩子,感情也很丰富,谢谢你!其实不仅歌曲能表达难分难舍的离别情意,古诗也有许多是表达与友人送别情意的。

今天老师就向同学们推荐一首诗歌。

(师转身板书课题古诗《黄鹤楼送之广陵》)(学生齐读课题。

)评析:由诗谱曲师生吟唱是本课开场的一个亮点,在师生、生生轻柔、平缓富有韵味的曲调声中,诗韵、诗情已弥漫整间教室,并悄无声息地融进学生的心田。

小学语文四年上册古诗两首课堂教学实录精选三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附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四年上册古诗两首课堂教学实录精选三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附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课堂教学实录精选(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描写的景和情,感悟诗句描绘的意境。

2、通过想象和移情体验,体会诗人送别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感。

3、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古诗,这两首诗歌很相似。

我们先轻声读读题目,你觉得这两个题目哪里相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生:都有一个“送”字。

生:这两首都是送朋友时写的诗。

师:对,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生:都有地名,“黄鹤楼”、“广陵”和“安西”师:这三个地名还不一样,黄鹤楼是送别的地方,广陵和安西是朋友要去的地方。

你知道这三个地方吗?生:黄鹤楼在湖北武汉,广陵就是扬州,安西……师:你知道的还真不少。

我们来看看着几个地方(出示地图)。

广陵就是现在的扬州,离我们这里不远,在唐朝时扬州就已经是天下名城了,是一个风景优美的繁华的都市,很多人都愿意去那里看看玩玩;安西就远了,在现在的新疆的最西边,如果从当时的首都长安出发,穿越上千公里的戈壁沙漠,翻越几座大山,才能到达那里,那里是唐朝的西域边关。

生:都有一个人名,一个是“孟浩然”,一个是“元二”师:孟浩然是谁?生:是一个大诗人,写了《春晓》。

师:李白在游历中,结识了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但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

他们常常一起饮酒作诗,因为志趣相投而成为知己。

师:元二又是谁?生:王维的一个朋友。

师:大声地读读这两首诗歌的题目,要读出节奏。

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生:送元二/使安西师:现在你能说说这两个题目的意思了吗?谁送别谁去哪里吗?生:第一首,是李白送别孟浩然去广陵。

生:第二首,是王维送别元二去安西。

师:听明白了吗?第一首是——生: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去广陵。

师:第二首是——生:王维送别元二去安西。

师:题目中的这个“之”和这个“使”是不是都是“去”意思啊?生:是师:是吗,那么,这两首诗的题目是不是也可以变成这样——黄鹤楼送孟浩然使广陵送元二之安西生:不可以师:为什么?生:(无语)师:当然不可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
教学实录
【小编寄语】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

通过课堂教学实录情景再现,用身边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可亲、可近、可学、可用。

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语文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教学实录,希望能给教师朋友们在实际教学运用中带来些许帮助! 师:听,(课件出问题)好,没关系,老师准备的是一首送别的歌曲。

(师唱送别)
在这样的一种音乐声中,你能不能激起情感的浪花,想起送别的诗来。

生:赠汪伦——。

师:你觉得李白和汪伦的情谊深吗?
生:桃花潭尺深千丈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你觉得怎样能表现出情谊深。

生读。

师范读。

生:我想起草的后四句……。

师:真好。

还有吗?还有想起的古诗吗?
生:我想起了《送友人》——
师:同学们为什么古代有这么多送别的诗呢,古代交通不遍,所以写送词就成了当时送别的一种习俗。

我们今天的课文古
诗两首就安排了这样两首送别的古诗。

打开书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看老师写课题,写字要一笔一划,做人也要认认真真,如果同学愿意可以举起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

孟第一笔注意是横撇。

生书空。

板书课题。

师:自己读一读课题,看看从课题中能看出是送别诗吗? 生:能。

师:再看看题目告诉我们送的是哪些内容。

生:是从黄鹤楼送走的。

师:告诉我们送的地点。

生:送孟浩然去杨州
师:送的目的地。

生:送的孟浩然。

师:黄鹤楼了解吗?说说看。

生:三大名楼之一。

生:我来补充一下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生:它分古楼和现楼。

古楼是三十多米,现楼是五十多米。

生:在武汉。

师:知道了地点,而且在长江边上。

百闻不如一见,一起去看一下。

(课件出了问题)
师:不要紧,看来这天下名楼是一时看不见,没有关系,我们来说说广陵
生:广陵
师:是的,广陵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
师:黄鹤楼也好,杨州也罢,我们所说的黄鹤楼就在长江与武汉的交口处。

如果地理位置我们了解了,学习古诗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如果了
生:孟比李大十二岁。

师:不仅仅是大了十二岁,而且名气也很大,李白当时还是新秀。

生:孟浩然送了李白一幅画。

师:古诗的我们都知道了。

能说说诗的意思
生:李白送孟浩然去杨州
师:下面我们从具体的诗句当中来看看李白送别好友时真挚的感情。

读得时候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生自读。

师:老师看你读得有滋有味的,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指名读。

师:真了不起,这么大一个场合他第一次读就都读准了,给他掌声。

谁再读。

生读。

师:看来大家读得不错,一起来。

生读。

师:读准字音读通字句,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诗句中每一句话的意思都读明白了呢,下面同学们可以看看注释,问问同学查查资料,开始
生自学。

师:你来说说。

生说古诗大意。

师:你再说。

生2说古诗大意。

师: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我不懂西辞。

师:谁来帮帮他。

生:西边的黄鹤楼
师:大家不妨看看图,黄鹤楼
生:我想知道诗有什么内涵。

生:烟花的烟。

生:天际流。

师:真了不起,学贵有疑,这么多问题,我们着重来看烟花三月啦,天际流啦,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体会一下诗句的内涵。

老师也有小小的问题,你们知道李白和孟浩然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呢,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这个故事。

生:想。

师:听完故事,对故人会有更深的理解,对诗句的理解也会更深。

师讲故事。

生读全诗。

师:读到这里,同学们你们对故人有更深的了解了吗?他们只是一般的朋友吗?
生:非常好的朋友
生:生死之交。

生:也可以说是忘年交。

生:情深义重
师:再来读读
生读。

师:如果我们对烟花三月有了更深的了解,相信会读得更好的。

大家想想诗中的三月指的是什么时候。

师:
四月已经是晚春时节,咱们重庆天气非常好,而且在长江边上,谁来说说重庆有什么花
生:有花,粉红粉红的……
师:祖国大江南到处都有,而为什么说烟花三月而不说鲜花三月呢,同桌聊一聊看有没有其他的可能。

生:烟花好,表达的意思生动些。

生:春天到了河面上浮起了一层烟雾。

生:开得很茂盛。

师:第一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烟花三月,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想象一下。

音乐(想想花的颜色,花的种类,花的香气,还有还有……)师:想到了一些什么吗?美好的词或诗。

生:五颜六色。

生:杨柳如烟。

生:五彩缤纷。

生:各式各样。

生:春色满园关不住。

师:江南美景,烟花三月的景色仅仅黄鹤楼有吗?
生:杨州有。

师:杨州到处都是繁花似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

师:碧空尽,谁知道尽是什么意思。

生:消失。

师:像江边的大轮船一下就消失了吗?
生:慢慢地。

师:你从哪看出来的。

生:一开始是,到后来慢慢消失了。

师:这句话内涵这么丰富,怎么能读好呢,看看插图,李白站在江边,假如想象一下我们现在站在江边,船已经开了好
一会儿,李白还在望啊,不禁想起两首诗。

生读。

师:船已经越来越远了,
师:这船已经消失在碧水蓝天了,李白想起了他们在一起的情景,于是他脱口而出这样两句,读——
生读。

师:
生:李白和孟浩然的深情厚谊。

生:天长地久。

生:真是万古长青。

师:你是赞美他,可以。

刚才有个同学说他们之间是情深义重,可以吗?
板书:情深意长。

师:我们怎么把这种情深意重读出来,站起来读可以,坐着读也可以,看怎么把这种意境读出来。

读。

生读。

指名读。

师:一个重情的李白。

指名读。

师:你想表达出来的感情表达出来了吗?
生:表达出来了。

师:你还可以表达得更好,听听老师说。

师范读。

师:你想再试试吗?
生再读。

师:我就知道你行。

谁还愿意读。

指名读。

师:能放下书吗?放下书,女生先来,和李白一起送送孟浩然。

女生读。

师:柔情的相送。

来,男生一起来。

男生读。

师:是一种豪壮的送别,来,站起来一起读。

生读。

师:其实最好的一种朗读就是带着真情朗读,人间最美是真情。

假如我们就在黄鹤楼就在长江边上,起——
生读。

师:最后两句天际流(流拉长音)
生:流拉长了有感情一些。

生:这样读读出了李白舍不得孟浩然的感情。

师:读得长一点舍不得孟浩然走,深远感一点。

生读。

师:读得再深远一些。

生再读。

师:人分千里外,人在一送中,谁没有亲戚朋友呢,李老师想借离别之际送给你们,愿你们多读诗歌。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语文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教学实录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