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私法案列分析报告(可以)
国际法律私法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间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跨国合同纠纷也随之增多。
在国际法律私法领域,合同纠纷的解决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跨国合同纠纷的案例分析,探讨国际法律私法在解决此类纠纷中的应用。
二、案例背景某外国公司(以下简称“外方”)与我国一家企业(以下简称“中方”)签订了一份国际贸易合同,约定外方将一批货物销售给中方。
合同中明确规定了货物质量标准、交货期限、付款方式等条款。
然而,在货物交付过程中,中方发现货物存在质量问题,与外方协商未果,遂向我国法院提起诉讼。
三、案例分析1. 合同准据法的选择在国际合同纠纷中,合同准据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编合同第四百六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
”在本案中,双方在合同中未明确约定适用法律,因此需要根据国际私法的相关规定确定准据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适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
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在本案中,由于合同标的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交付,合同履行地在我国,因此可以认为我国法律与合同有最密切的联系。
故法院最终确定适用我国法律作为本案的准据法。
2. 合同条款的解释在确定准据法后,法院需要对合同条款进行解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目的和交易习惯,结合合同的具体情况,确定其含义。
”在本案中,关于货物质量标准的解释成为争议焦点。
根据合同约定,货物质量标准应符合国际通行的质量标准。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参考了国际通行的质量标准,并结合合同的具体情况,认定外方提供的货物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
3. 违约责任的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国际私法案例分析
案例:1.日本神户发生强烈地震,造成3名中国留学生在地震中死亡,其中留学普通股钱某在日本死亡后留有遗产。
钱某的妻子赴日在日本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继承遗产。
日本法院受理案件后,根据日本《法例》第25第“继承依被继承人本国法”的规定,本案适用中国法律。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49条规定:“遗产的法定继承,动产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根据中国的法律规定,日本法院适用了日本实体法对这一案件进行了审理。
请问:日本法院选择法律时采用了什么制度?请解释一下该制度。
答:日本法院采用了反致的制度。
反致是指对某一涉外民事案件,受理案件国家的法院根据本国的冲突规范应该适用外国法,而根据该外国的冲突规范该案件应该适用受理国家法律,如果受理案件国家的法院适用了本国的实体法,则够成反致。
本案中根据日本法律规定,继承应该适用被人本国法,即中国法律;而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遗产的法定继承,动产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即应该适用日本法。
根据中国的法律规定,日本法院适用了日本的实体法对这一案件进行了审理就构成了反致。
2. 2006年11月20日下午,某大学工人陈强在该校校园内骑自行车向右拐弯时,未打手势示意,被从后面超车的该校留学生杰克骑自行车撞倒。
以检查,陈强右内踝关节挫伤,他的自行车前轮被撞坏,造成经济损失约140元。
学校曾为双方进行调解,但双方在杰克付给陈强的赔偿储额上未能取得一致意见。
于时陈强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
法院受理本案。
请问:1.法院对本案应如何适用法律2.假如本案当事人双方都是外国人,法院又该如何适用法律?答:1.本案中被告杰克的行为构成侵权。
根据侵权行为适用侵权行为地法的原则,应以侵权行为地法为准据法。
本案侵权行为的加害行为发生地和损害发生地是一致的,都是中国,所以法院适用中国法。
我国《民法通则》也是这样规定的。
2.依照《民法通则》第146条第1款的规定:“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律。
国际私法法律冲突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甲国公民李某与乙国公民王某于2010年在甲国登记结婚,婚后双方在甲国共同生活。
2016年,李某因工作原因调至我国某城市工作,王某也随其来到我国。
2017年,李某与王某因家庭矛盾导致感情破裂,王某提出离婚。
双方在离婚问题上存在分歧,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王某向我国某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李某则表示反对。
二、法律冲突本案涉及甲国、乙国和我国三个国家的法律,存在以下法律冲突:1. 离婚的法律适用问题甲国、乙国和我国对离婚的法律规定存在差异。
甲国实行“无过错离婚”制度,即夫妻双方任何一方均可提出离婚,无需证明对方有过错。
乙国实行“过错离婚”制度,即离婚需证明一方有过错。
我国实行“无过错离婚”制度,但同时也允许双方协议离婚。
2. 子女抚养权问题甲国、乙国和我国对子女抚养权的规定也存在差异。
甲国和乙国均规定,子女抚养权原则上归母亲,但在特定情况下,父亲也可获得抚养权。
我国规定,子女抚养权原则上归母亲,但在父母双方协商一致的情况下,也可归父亲。
3. 财产分割问题甲国、乙国和我国在财产分割方面也存在差异。
甲国实行“共同财产制”,即夫妻共同财产归夫妻双方共同所有。
乙国实行“分别财产制”,即夫妻各自财产归各自所有。
我国实行“共同财产制”,但在特定情况下,夫妻一方可要求分割共同财产。
三、法律冲突解决针对本案的法律冲突,我国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解决法律冲突:1. 确定准据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21条的规定,离婚的法律适用,适用法院地法律。
因此,本案中,我国法院可以适用我国法律处理离婚问题。
2. 子女抚养权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23条的规定,子女抚养权问题,适用与子女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本案中,子女与我国有最密切联系,因此,我国法院可以适用我国法律处理子女抚养权问题。
3. 财产分割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24条的规定,夫妻财产分割,适用共同财产制。
国际私法_法律规避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国际私法,又称冲突法,是研究不同国家法律冲突和适用的问题的法学分支。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跨国法律问题日益凸显。
法律规避作为国际私法中的一种重要现象,是指当事人通过故意改变行为方式或法律关系,以规避对其不利的法律适用,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国际私法法律规避案例的分析,探讨法律规避的认定标准、法律后果以及防范措施。
二、案例背景甲国A公司与乙国B公司签订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合同约定货物从甲国运至乙国。
合同中约定,如发生争议,应提交甲国法院解决。
然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B公司认为A公司提供的货物质量不符合约定,遂向乙国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合同并赔偿损失。
A公司得知此事后,认为如果案件在乙国法院审理,将面临不利判决。
于是,A公司提出与B公司重新签订一份补充协议,将合同争议解决方式改为提交丙国法院解决。
B公司同意后,双方签订了补充协议。
三、案例分析1. 法律规避的认定根据国际私法的相关规定,法律规避是指当事人故意改变行为方式或法律关系,以规避对其不利的法律适用。
在本案中,A公司通过签订补充协议的方式,将原本约定在甲国法院解决的争议改为在丙国法院解决,明显是为了规避甲国法院对其不利的法律适用。
2. 法律规避的效力关于法律规避的效力,各国法律规定不一。
在本案中,乙国法院认为A公司的行为构成法律规避,因此判决补充协议无效,合同争议应按照原合同约定提交甲国法院解决。
3. 法律后果由于A公司的法律规避行为被认定为无效,乙国法院判决合同争议应提交甲国法院解决。
这一判决对A公司来说是不利的,因为甲国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可能会对其不利判决。
4. 防范措施为了防范法律规避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立法,明确法律规避的认定标准和法律后果。
(2)加强执法,加大对法律规避行为的查处力度。
(3)提高当事人的法律意识,引导当事人遵守法律规定。
(4)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法律规避行为。
国际私法法律适用案例(3篇)
第1篇案情简介:原告甲公司(以下简称“甲”)是一家位于我国北京的外贸公司,主要从事进出口业务。
被告乙公司(以下简称“乙”)是一家位于法国的跨国企业,主要从事机械设备的生产和销售。
2019年,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机械设备采购合同,约定由乙公司向甲公司供应一批机械设备,合同总价为1000万美元。
合同中明确约定,若发生纠纷,适用法国法律。
合同签订后,乙公司按照约定向甲公司交付了机械设备。
但在验收过程中,甲公司发现部分机械设备存在质量问题,导致设备无法正常使用。
甲公司多次与乙公司协商解决,但双方未能达成一致。
于是,甲公司向我国某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赔偿损失。
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合同纠纷的法律适用问题。
甲公司主张应适用我国法律,而乙公司则主张应适用法国法律。
法院审理:1. 法律适用原则: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规定,涉外民事关系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法律适用。
在本案中,合同纠纷的法律适用应考虑以下因素:(1)合同签订地:合同签订地为我国,甲公司所在地。
(2)合同履行地:合同履行地为法国,乙公司所在地。
(3)合同标的物所在地:合同标的物为机械设备,所在地不确定。
(4)当事人合意:合同中明确约定适用法国法律。
综合以上因素,法院认为法国法律与本案具有最密切联系,应作为合同纠纷的法律适用。
2. 合同解释:甲公司认为,合同中关于适用法国法律的条款为无效条款,因为法国法律对合同解除的条件和程序有特殊规定,而甲公司在我国境内无法享受到法国法律规定的权利。
乙公司则认为,合同解释应遵循合同自由原则,当事人合意应得到尊重。
法院认为,合同解释应遵循合同自由原则,当事人合意具有优先效力。
在本案中,合同中明确约定适用法国法律,甲公司无权以合同解释为由主张适用我国法律。
3. 违约责任:根据法国法律,合同当事人一方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乙公司提供的机械设备存在质量问题,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构成违约。
法律讲堂国际私法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婚姻越来越普遍。
然而,跨国婚姻中往往涉及两个或多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因此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及终止时,往往会出现法律冲突。
本文将以一起跨国婚姻纠纷案为例,解析国际私法在解决此类问题中的应用。
二、案情简介原告张某(中国国籍)与被告李某(美国国籍)于2018年在美国登记结婚。
婚后,双方在美国生活了一段时间,但不久因感情不合,张某回到中国。
此后,张某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要求解除与李某的婚姻关系。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面临以下问题:1. 诉讼管辖权:原告张某在中国起诉,但被告李某在美国居住。
根据国际私法的相关规定,应确定哪个国家的法院具有管辖权。
2. 适用法律:由于涉及两个国家的法律体系,法院需要确定适用哪个国家的法律来审理此案。
3. 离婚效力:根据不同国家的法律,离婚的效力可能存在差异。
法院需要判断离婚在中国和美国的效力。
三、法律分析1. 诉讼管辖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五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当事人可以在合同签订地、履行地、被告住所地、原告住所地、合同签订地或者履行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在本案中,原告张某在中国起诉,被告李某在美国居住。
根据上述规定,中国法院具有管辖权。
2. 适用法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十一条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当事人提起离婚诉讼的,适用被告住所地法律。
”在本案中,被告李某在美国居住,因此应适用美国法律。
3. 离婚效力美国法律允许离婚,但离婚的效力可能受到限制。
根据美国法律,离婚后,双方仍需承担一定的法律义务,如抚养子女、支付抚养费等。
在中国,离婚后,双方也需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
四、判决结果法院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最终判决如下:1. 确认原告张某与被告李某的婚姻关系解除。
2. 根据美国法律,双方离婚后,仍需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如抚养子女、支付抚养费等。
3. 由于涉及跨国婚姻,法院建议双方在离婚后,积极沟通,妥善处理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问题。
国际私法案例分析
国际私法案例分析国际私法案例分析:案例:Macleod v. United States本案中,原告John Macleod是一名英国人,被控在美国输入了犀牛角制品,违反了美国的关于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法律。
原告辩称他在英国购买并知晓不合法性,因此应该受到英国法律的保护。
法庭通过分析国际私法原则,做出了决定。
首先,国际私法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国家主权原则——即每个国家都有权制定和执行适用于其领土内的法律。
根据这个原则,美国有权制定适用于自己国家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并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
其次,国际私法还有相关的冲突规则,用于确定适用哪个国家的法律。
在本案中,关键问题是确定适用英国法还是美国法。
一般来说,在涉及物品进出口的案件中,适用原产地法则是常见的冲突规则之一。
根据原产地法则,货物按照出口国法律合法出口,根据进口国法律合法进口。
因此,原告可以主张在购买并出口物品时并没有违反英国法律,因此不应被美国法律约束。
然而,本案中法院判决了美国法律的适用。
原因是,在国际私法中,还有一个原则是有限合理性原则。
根据这个原则,不能为了逃避适用国法而寻找法律空洞。
尽管原告声称他在英国购买并知晓不合法性,但美国法律依然具有合理适用性,因为进口的物品在美国境内是违法的。
若法院允许原告的主张,则相当于鼓励他人通过在其他国家购买违禁品来规避美国的法律,这是不合理的。
因此,根据国际私法的原则和冲突规则,法院判决原告违反了美国的法律,并应受到相应的惩罚。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国际私法在跨国案件中的重要性。
国际私法的原则和冲突规则帮助法院确定适用哪个国家的法律,避免了法律冲突和法律空洞的产生。
这对于实现国际法律的协调与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国际私法的原则也反映了各个国家主权的尊重和平等原则的实现。
因此,国际私法在全球化时代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和意义。
国际私法案列分析报告(可以)
某中国公民的遗产涉外继承案(一)案例-------- 涉外民事关系的定性一中国上海女子在美国纽约嫁给一印度孟买男子,婚后定居孟买并生儿育女。
该女子不幸英年早逝,未留下任何遗嘱,但在上海和孟买均留下了价值可观的动产和不动产。
其丈夫、子女及父母因析产不均发生争议,其父母诉诸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分析:上述案件所涉法律关系是否为涉外民事关系?李伯康房产继承案(二)案例-------- 先决问题李伯康于1938年在家乡广东台山与范素贤结婚,婚后一直无子女。
1943年李伯康前往美国定居,住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
1967年李伯康与周乐蒂女士在美国内华达州结婚。
1981年李伯康在美国洛杉矶去世。
在李伯康的遗产中,有一处位于广州的四层楼房。
1986年5月,已离开台山到香港定居多年的范素贤得知李伯康去世的消息后,到广州办理了继承上述房产的证明,同年7月领取房产证。
周乐蒂女士得知后,委托代理人在广州某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继承其夫李伯康的上述房产。
法院最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判决李伯康与周乐蒂在美国的结婚属于重婚,无效,因此驳回原告周乐蒂的继承请求。
问题1、本案的主要问题(本问题)是什么?2、本案中存在先决问题吗?3、假设李伯康的遗产中有一笔存款位于广州,此案是否存在先决问题?解题思路及基础知识先决问题是指在法院在解决一个法律问题时,要以首先解决另外一个法律问题为前提。
前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是主要问题,后一个问题是先决问题。
构成国际私法上的先决问题应满足三个条件:(1)先决问题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作为一个单独问题提出,并有自己独立的冲突规范可以引用;(2)主要问题依照法院地国冲突规范的指引应当适用外国法律。
如果主要问题适用法院地法,先决问题虽然也存在,但关于先决问题的法律适用就不会存在争议了,只能按照法院地冲突规范指引;(3)法院地国冲突规范和实体规范与主要问题准据法所属国的冲突规范和实体规范都不相同,从而会导致不同的判决结果。
国际私法法律冲突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婚姻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法律冲突问题也日益复杂。
本案涉及的是一起跨国离婚纠纷,涉及到不同国家法律的适用问题,具有典型的国际私法法律冲突特征。
案例简介:原告王某,中国公民,与被告李某,美国公民,于2010年在美国结婚。
婚后,两人共同生活在美国。
由于文化差异、生活习惯等因素,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2015年,王某向美国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在美国法院审理过程中,李某提出反诉,要求分割双方在美国的财产。
同时,李某向中国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要求在中国境内分割双方在中国境内的财产。
二、法律问题本案涉及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1. 离婚案件的管辖权问题;2. 离婚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3. 财产分割的法律适用问题。
三、分析1. 管辖权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离婚案件,当事人双方住所地、经常居住地或者被告就诉事实居住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在本案中,原告王某在美国提起离婚诉讼,被告李某在美国和中国均有住所,因此美国法院和中国法院均有管辖权。
2. 法律适用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离婚案件的法律适用,适用法院地法律。
在本案中,美国法院和中国法院均有管辖权,因此应分别适用美国法律和中国法律。
(1)美国法律适用分析在美国,离婚案件的法律适用主要依据《美国统一婚姻法》。
根据该法,离婚案件的法律适用原则为:- 如果夫妻双方在结婚时,其中一方在美国居住,则适用该州的离婚法;- 如果夫妻双方在结婚时,双方均在美国居住,则适用居住时间最长的州的离婚法;- 如果夫妻双方在结婚时,双方均不在美国居住,则适用结婚地的离婚法。
在本案中,夫妻双方在结婚时均在美国居住,因此应适用居住时间最长的州的离婚法。
然而,由于双方居住地变更,难以确定居住时间最长的州,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2)中国法律适用分析在中国,离婚案件的法律适用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国际私法法律冲突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国公民王某与乙国公民李某在甲国相识、相恋,并在甲国登记结婚。
婚后,两人移居乙国生活。
在乙国生活期间,王某与李某因性格不合,感情破裂,王某向乙国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然而,王某在诉讼过程中发现,乙国法院的离婚判决在甲国无法得到承认和执行。
王某遂向甲国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国法院承认和执行乙国法院的离婚判决。
此案涉及甲国和乙国之间的国际私法法律冲突。
二、案情分析1. 约束力和效力问题根据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一国的法院判决在另一国得到承认和执行,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判决作出国的法院有管辖权;(2)判决作出国的法院的程序公正;(3)判决不违反判决作出国的基本法律原则和公共秩序;(4)判决作出国的法律承认和执行外国的判决。
在本案中,乙国法院对王某和李某的离婚诉讼有管辖权,且程序公正。
然而,甲国法院认为,乙国法院的判决违反了甲国的法律原则和公共秩序。
2. 法律适用问题根据甲国和乙国之间的国际私法规定,跨国离婚案件应当适用婚姻缔结地的法律。
在本案中,王某和李某的婚姻缔结地为甲国,因此,甲国的法律应当适用于本案。
3. 法律冲突解决方法针对本案中的法律冲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解决方法:(1)优先适用甲国法律。
根据跨国离婚案件的法律适用原则,应当优先适用婚姻缔结地的法律。
因此,甲国法院可以判决承认和执行乙国法院的离婚判决。
(2)补充适用乙国法律。
如果甲国法院认为乙国法院的判决违反了甲国的法律原则和公共秩序,可以补充适用乙国法律。
在本案中,乙国法院的判决符合乙国的法律原则和公共秩序,因此,甲国法院可以判决承认和执行乙国法院的离婚判决。
(3)折衷适用法律。
甲国法院可以在尊重乙国法院判决的前提下,对部分争议事项进行审查,以确定乙国法院的判决是否违反了甲国的法律原则和公共秩序。
三、判决结果经过审理,甲国法院认为,乙国法院的判决符合甲国的法律原则和公共秩序,因此判决承认和执行乙国法院的离婚判决。
王某和李某的婚姻关系解除。
国际私法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案例一]2000年3月6日上午10时摆布,俄罗斯商人艾立科与一中国朋友从宁波市开元大酒店打的到汽车南站,准备乘高速大巴到上海参加华交会。
车到南站后,艾立科与其朋友下车,交11元出租车费,拿起行李走了,把一个装有贵重物品的手提包遗忘在出租车内。
司机发现皮包后,开车回南站寻找失主,未果。
艾立科丢包后,到宁波人民广播电台播发寻物启事,称送还丢失皮包将给以酬谢。
3月8日,艾立科又在《宁波晚报》上刊登寻物启事,承诺将付给还包人酬金8888元,并发布了联系方式。
3月8日下午2时许,拾包司机在一男子陪同下,到艾立科住的客房送还皮包。
艾立科兑现承诺,付了酬金。
艾立科皮包失而复得后,委托中国籍的朱女士向宁波市公管处投诉。
公管处几经周折,查到收受酬金的出租车司机。
3月9日,公管处通知拾包司机到公管处说明情况。
拾包司机承认接受酬金的事实,并写下拾物经过。
3月10日,司机将酬金交到公管处,由公管处交给失主。
公管处以举报待查为由,暂扣出租车司机上岗证,要求在指定时间和指定地点接受处理。
出租汽车司机既憋气又窝火,拾到的皮包,还了,收受的酬金,交了,上岗证,被扣了,而且还落得个贪财的哥的名声。
于是,他决定打官司,向宁波市东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公管处返还酬金。
法院受理案件后,进行了审理,判决驳回原告起诉。
问:1.本案中有哪些涉外民事关系?2.这些涉外民事关系应以何国法律作准据法?[答案]艾立科乘坐出租汽车,与司机构成涉外运输合同关系。
依据最密切联系的原则,这一法律关系的准据法是中国法律。
艾立科发布悬赏广告,拾包司机还包,这构成悬赏合同关系,依据最密切联系的原则,应以中国法律为准据法。
艾立科皮包失而复得后,委托代理人进行投诉,使拾包司机在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况下交出酬金,这违反了禁止反言原则这一国际惯例,艾立科索要酬金构成不当得利。
这一法律关系合用国际惯例、中国法律作准据法。
[案例二]德国籍人尤塔*毛雷尔根据中德学术交流计划来到中国上海某大学任教。
法律冲突的案例国际私法(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婚姻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是法律冲突问题。
在国际私法领域,如何解决法律冲突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通过对一个跨国婚姻法律冲突案例的分析,探讨国际私法在解决法律冲突中的作用。
二、案例背景甲国公民李某与乙国公民张某相识相爱,两人于2010年在甲国登记结婚。
婚后,夫妻双方共同生活于甲国。
2015年,张某因工作原因调至乙国工作,夫妻双方遂决定将家庭居住地迁至乙国。
然而,在迁居过程中,夫妻双方因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产生纠纷,张某向乙国法院提起诉讼。
三、法律冲突问题在本案中,涉及的法律冲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财产分割法律冲突:甲国和乙国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法律规定不同。
甲国实行法定财产制,即夫妻共同财产归夫妻双方共同所有;而乙国实行分别财产制,即夫妻财产各自独立。
2.子女抚养法律冲突:甲国和乙国对子女抚养问题的法律规定不同。
甲国规定,离婚后子女抚养权归女方;而乙国则根据子女的最佳利益原则,由法院决定抚养权归属。
3.离婚法律冲突:甲国和乙国对离婚条件的规定不同。
甲国实行过错离婚制度,即一方有重大过错才能判决离婚;而乙国实行无过错离婚制度,即夫妻一方提出离婚即可判决离婚。
四、国际私法适用在国际私法领域,解决法律冲突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适用的法律。
在本案中,夫妻双方未对适用的法律作出约定,因此不能适用意思自治原则。
2.最密切联系原则: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确定与案件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在本案中,夫妻双方在甲国登记结婚,并在甲国共同生活多年,因此甲国法律与案件有最密切的联系。
3.法院地法原则:法院适用本国法律解决法律冲突。
在本案中,乙国法院受理了案件,因此乙国法律可以适用。
五、案例分析及判决根据以上分析,乙国法院在审理本案时,可以采用最密切联系原则和法院地法原则。
1.财产分割:乙国法院可以适用甲国法律,即实行法定财产制,判决夫妻共同财产归夫妻双方共同所有。
国际私法案例分析
国际私法案例分析国际私法是指处理跨国私事纠纷的法律规则和制度。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私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通过分析两个案例,探讨国际私法在实际案件中的运用和影响。
案例一,跨国婚姻财产纠纷。
甲国籍的甲先生和乙国籍的乙女士在丙国相识并结婚。
婚后,他们在丙国购置了房产并共同经营生意。
然而,婚后不久,他们因感情破裂而提出离婚。
在离婚诉讼中,甲先生要求分割共同财产,而乙女士则主张回归各自国家处理财产问题。
在这个案例中,涉及到甲、乙、丙三个国家的法律制度。
根据国际私法的相关原则,法院需要考虑婚姻成立地、夫妻共同生活地、财产所在地等因素来确定适用的法律。
同时,还需要考虑国际公序和国际私法冲突的解决方法。
在这个案例中,法院需要综合考虑甲、乙、丙三国的法律规定,以及国际私法的相关原则,来确定财产分割的具体方案。
这需要对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有深入的了解,同时也需要对国际私法的相关原则有清晰的把握。
案例二,跨国商事合同纠纷。
甲国企业与乙国企业签订了一份跨国商事合同,约定在丙国进行合作项目。
然而,在合作过程中,因双方对合同条款的理解产生分歧,最终导致合同纠纷。
甲、乙双方企业分别提起诉讼,要求解除合同并赔偿损失。
在这个案例中,涉及到甲、乙、丙三个国家的法律适用问题。
根据国际私法的相关原则,法院需要考虑合同订立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纠纷解决地等因素来确定适用的法律。
同时,还需要考虑国际公序和国际私法冲突的解决方法。
在这个案例中,法院需要综合考虑甲、乙、丙三国的法律规定,以及国际私法的相关原则,来确定合同纠纷的具体解决方案。
这需要对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有深入的了解,同时也需要对国际私法的相关原则有清晰的把握。
总结。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国际私法在跨国纠纷解决中的重要作用。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私法的适用和运用将会更加复杂和重要。
因此,对国际私法的研究和理解,对于解决跨国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未来能够加强国际私法的研究和实践,为跨国纠纷的解决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和指导。
法律讲堂国际私法案例(3篇)
第1篇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际经济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涉及不同国家法律冲突的问题也日益增多。
国际私法,即冲突法,是解决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冲突的法律部门。
本文将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对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规则进行解析。
一、案例一:跨国离婚案件的管辖权问题案情简介:李某与王某在美国结婚,婚后因感情不和,李某回国起诉离婚。
但王某在美国有住所,李某在国内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法律问题:本案涉及的是跨国离婚案件的管辖权问题,即哪个国家的法院有权审理此案。
解析: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的相关规定,离婚案件一般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但若被告在国外,原告在我国有住所,且被告同意在我国法院离婚,则我国法院也有管辖权。
在本案中,王某在美国有住所,但李某在我国有住所,且王某未明确表示反对在我国法院离婚。
因此,我国法院对本案具有管辖权。
二、案例二:涉外合同纠纷的适用法律问题案情简介:某外国公司与中国某公司签订一份货物买卖合同,约定货物从中国出口至国外。
合同中未约定适用法律。
货物到达目的地后,因质量问题引发纠纷。
法律问题:本案涉及的是涉外合同纠纷的适用法律问题。
解析: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的规定,涉外合同纠纷的适用法律原则为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适用的法律,若未约定,则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在本案中,合同中未约定适用法律,因此应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考虑到货物是从中国出口,且合同签订地为我国,故我国法律与本案有最密切联系,应适用我国法律。
三、案例三:涉外侵权行为的管辖权问题案情简介:某外国人在我国境内驾驶车辆造成他人受伤,事故发生后,受害人向我国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问题:本案涉及的是涉外侵权行为的管辖权问题。
解析: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的规定,涉外侵权行为案件,由侵权行为发生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在本案中,侵权行为发生地在我国,因此我国法院对本案具有管辖权。
国际私法案列分析
国际私法案列分析
国际私法是研究不同国家法律规范之间关系的学科,旨在解决跨国争
议和处理涉外事务。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宗国际私法案例,探讨国际私法的
原则和解决争议的方法。
案例背景
假设一个公司总部位于国家A,其在国家B设有分支机构。
该公司与
国家C的一家供应商签订了一份合同,约定由供应商向分支机构供应商品。
然而,供应商未能按合同交付商品,这给公司的运营造成了重大损失。
公
司决定向供应商提起诉讼,寻求赔偿。
法律适用
管辖权问题
证据问题
在国际私法案件中,还需要考虑证据的收集和认可的问题。
由于案件
涉及跨国争议,需要确保合法和有效的证据可以在法院审理中使用。
在本案中,公司可能需要提供相关文件、合同、通信记录和证据证明
供应商未能按时交付商品。
公司还需要确保这些证据符合国家B法院的证
据收集要求。
执行问题
最后,需要考虑任何涉及到判决执行的问题。
在国际私法中,判决的
执行可能涉及不同国家的法院和法律体系。
如果判决需要在不同国家执行,可能需要遵守国际执行程序和协议。
在本案中,如果法院判决公司有权获得赔偿,公司可能需要通过国际执行程序在国家C执行判决。
公司需要了解国家C的承认和执行外国判决的法律规定,并可能需要在国家C的法院开始新的执行程序。
结论
国际私法的原则为跨国争议的解决提供了框架,但在实践中,由于不同国家的法律和法院的差异,解决争议可能会面临各种挑战。
因此,当处理国际私法案件时,需要仔细研究各国的法律和法规,并寻求专业法律意见和辅导。
国际私法中的国际与争议解决机制案例分析
国际私法中的国际与争议解决机制案例分析在国际私法中,国际合作和争议解决机制是确保跨国事务顺利进行的关键要素。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国际私法中的国际与争议解决机制,并就其应用与影响进行讨论。
案例一:跨境合同纠纷法拉利公司(Company F)与中国汽车制造公司(Company C)签订了一份跨境销售合同。
然而,在交货后,Company C未按合同规定支付货款,导致法拉利公司遭受巨大损失。
在此案例中,适用的国际与争议解决机制是国际商事仲裁。
根据选择仲裁的约定,借助国际商会(ICC)仲裁机构进行仲裁是最佳选择。
双方可以通过谈判选择仲裁庭的委员,并遵循该机构的仲裁程序。
仲裁庭将根据合同条款和相关国际法规对纠纷进行裁决。
相较于国家法院,选择国际商事仲裁机制有以下优势:首先,仲裁程序更为高效,可以避免繁琐的司法程序。
其次,仲裁庭的裁决具有全球性的执行力。
最后,仲裁庭的成员通常是国际商事领域的专业人士,对相关法律和商业实践有深入了解,可以提供更为专业的裁决。
案例二:投资争议解决投资争议解决机制在国际私法中占据重要地位。
假设公司A在国家X进行投资,在国家Y建设大型厂房。
然而,由于国家Y政策调整,公司A遭受了巨大的投资损失。
在该案例中,适用的国际与争议解决机制是投资者-国家之间的仲裁。
根据国际投资协定(IIA),投资者与国家之间的争议可以通过国际投资仲裁机构来解决。
例如,世界银行旗下的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提供了争议解决的程序。
投资者可以向ICSID提交仲裁申请,并由专业仲裁庭对争议进行裁决。
ICSID的仲裁庭由投资者和国家共同选择,并按照ICSID公约来确定程序和裁决的有效性。
与传统的国际仲裁机制相比,投资者国家争议解决机制有以下特点:首先,该机制具有高度公正性和专业性,可以根据国际投资法规对纠纷进行公正裁决。
其次,该机制提供的裁决具有世界范围内的执行力。
最后,ICSID的争议解决程序相对高效,可以确保迅速解决争议。
国际私法案例的法律适用(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日益复杂,涉及不同国家法律适用的国际私法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国际私法案例,分析法律适用问题,探讨解决途径,以期为我国国际私法实践提供参考。
二、案例背景甲国公民李某在我国某城市经营一家餐饮公司,与我国公民张某签订了一份租赁合同,租赁张某名下的一处商业地产用于经营。
合同约定,如发生纠纷,适用甲国法律。
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因租金支付发生争议,李某将张某诉至我国法院。
三、法律适用问题本案涉及的法律适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合同纠纷的法律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编合同第四百二十五条的规定,涉外合同纠纷的当事人可以选择适用当事人共同选择的法律。
本案中,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适用甲国法律,因此,我国法院在审理该案时应优先考虑适用甲国法律。
2. 法律冲突的解决由于甲国法律与我国法律在合同法领域存在差异,可能会出现法律冲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编合同第四百二十六条的规定,当甲国法律与我国法律存在冲突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适用我国法律,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2)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优先适用当事人共同选择的法律;(3)当甲国法律与我国法律存在重大差异时,可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
四、案例分析1. 适用甲国法律本案中,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适用甲国法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编合同第四百二十五条的规定。
因此,我国法院在审理该案时应优先考虑适用甲国法律。
2. 解决法律冲突(1)适用我国法律甲国法律与我国法律在合同法领域存在差异,如合同解除条件、违约责任等方面。
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我国法院在审理该案时应适用我国法律,对合同解除条件、违约责任等进行认定。
(2)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尽管甲国法律与我国法律存在差异,但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适用甲国法律,体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
因此,我国法院在审理该案时应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优先适用甲国法律。
国际私法案例分析
国际私法案例分析引言:国际私法(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是研究不同法域之间法律关系的一门学科。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人员流动的增加,国际私法逐渐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分析国际私法案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国际私法的实际运用以及其中的争议和挑战。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案例为例,对国际私法进行深入分析。
案例一:跨国婚姻的财产分割背景:张某是中国籍,李某是美国籍。
他们在美国认识并结婚,并在美国共同居住多年。
然而,随着婚姻关系破裂,他们决定离婚。
此时涉及到的问题是,如何分割双方在婚姻期间共同获得的财产,以及哪个国家的法律适用。
分析:根据国际私法原则,财产分割应当按照婚姻国的法律进行处理。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双方的国籍不同以及婚姻期间居住在不同的国家,此案例涉及到了多个国家的法律适用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根据所涉及国家的国际私法规则,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包括婚姻登记地、常住地、婚姻关系性质等,来确定适用的法律。
案例二:国际商事合同纠纷解决背景:甲公司是英国公司,乙公司是法国公司。
双方在英国签订了一份合同,合同约定了双方在国际贸易方面的合作关系。
然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发生了纠纷,甲公司认为乙公司违反了合同条款,并要求乙公司赔偿损失。
分析:在国际商事合同纠纷中,涉及到适用的法律和管辖法院的选择。
根据国际私法原则,合同的适用法应当由各方事先协商确定,或者根据合同中的选择条款来决定。
如果合同没有明确选择适用法,则需要根据国际私法规则来确定适用的法律途径。
此外,在纠纷解决方面,双方可以选择约定仲裁方式,或者将纠纷提交到国际商事法庭进行解决。
案例三:国际遗嘱执行问题背景:甲是美国公民,乙是法国公民。
甲在美国拥有财产,并且在遗嘱中指定了乙为遗产执行人。
然而,甲在去世后,乙遇到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包括遗嘱认证、财产分割等。
分析:在国际遗嘱执行问题中,涉及到的核心问题是遗嘱的认证和执行。
国际私法案例法律适用(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婚姻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法律适用问题也日益凸显。
国际私法作为调整跨国法律关系的法律部门,对于解决法律适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一起跨境离婚案件为例,分析法律适用问题,探讨国际私法在该案件中的应用。
二、案例背景甲国公民王某与乙国公民李某于2010年在甲国结婚,婚后育有一子。
由于双方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夫妻感情逐渐破裂。
2015年,王某向甲国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要求解除与李某的婚姻关系。
李某得知此事后,认为甲国法院无权审理此案,遂向乙国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三、法律适用问题本案涉及两个国家法院的管辖权问题,即甲国法院和乙国法院哪一法院具有管辖权。
根据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法院在审理跨国案件时,应遵循以下法律适用规则:1. 管辖权原则根据《联合国国际私法》的规定,离婚案件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在本案中,王某和李某的婚姻关系在甲国成立,且双方均在甲国居住,因此甲国法院具有管辖权。
2. 法律适用原则根据《联合国国际私法》的规定,离婚案件应适用法院地法律。
在本案中,甲国法院具有管辖权,因此应适用甲国法律。
四、案例分析1. 管辖权分析本案中,甲国法院和乙国法院均声称具有管辖权。
然而,根据管辖权原则,离婚案件应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在本案中,李某为被告,其住所地为乙国,因此乙国法院具有管辖权。
然而,由于王某和李某的婚姻关系在甲国成立,且双方均在甲国居住,甲国法院也可以根据居住地原则行使管辖权。
2. 法律适用分析本案中,甲国法院具有管辖权,应适用甲国法律。
根据甲国法律,离婚案件应满足以下条件: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无和好可能。
在本案中,王某和李某的夫妻感情已破裂,符合离婚条件。
五、结论本案涉及法律适用问题,主要涉及管辖权和法律适用原则。
根据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甲国法院具有管辖权,应适用甲国法律。
然而,由于乙国法院也声称具有管辖权,导致管辖权争议。
在实际操作中,法院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管辖权,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合理的审理。
国际私法案例分析
国际私法案例分析在国际私法领域,案例分析是理解和应用法律原则的关键。
本文将通过一个虚构的案例,分析国际私法中的关键概念,包括管辖权、法律适用以及判决的承认和执行。
案例背景:假设中国公民李某与美国公民史密斯先生签订了一份合同,约定李某向史密斯先生提供一批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
合同中未明确约定适用法律和争议解决的管辖法院。
后来,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史密斯先生拒绝支付货款,双方因此产生争议。
1. 管辖权问题首先,需要确定哪个国家的法院对此案有管辖权。
根据国际私法的原则,通常考虑的因素包括合同签订地、履行地、双方当事人的国籍、以及合同中可能存在的选择法院条款。
在本案中,由于合同中未明确约定管辖法院,可能需要依据中国和美国的冲突法规则来确定。
如果中国法院认为有管辖权,那么中国法院将根据中国的法律来审理此案。
2. 法律适用问题接下来,需要确定适用哪国法律来解决争议。
在国际私法中,法律适用通常依据“最密切联系原则”来确定。
这意味着选择与案件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体系。
在本案中,由于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均在中国,且产品也是中国制造,因此中国法律可能被视为与案件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然而,如果史密斯先生在美国提起诉讼,美国法院可能会根据其冲突法规则选择适用美国法律。
3. 判决的承认和执行假设中国法院最终作出判决,要求史密斯先生支付货款,那么李某需要在美国执行这一判决。
根据国际私法的原则,判决的承认和执行通常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包括判决国和执行国之间存在相互承认和执行判决的协议或条约。
在本案中,如果中国和美国之间存在相关的双边条约或双方均为某个多边条约的成员国,那么中国法院的判决有可能在美国得到承认和执行。
总结:通过上述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国际私法在处理跨国法律问题时的复杂性。
管辖权的确定、法律适用的选择以及判决的承认和执行都是国际私法中的重要议题。
在实际操作中,律师和法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公正和效率。
同时,国际私法的发展也在不断适应全球化的需要,以更好地解决跨国法律争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案例某中国公民的遗产涉外继承案————涉外民事关系的定性一中国上海女子在美国纽约嫁给一印度孟买男子,婚后定居孟买并生儿育女。
该女子不幸英年早逝,未留下任何遗嘱,但在上海和孟买均留下了价值可观的动产和不动产。
其丈夫、子女及父母因析产不均发生争议,其父母诉诸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分析:上述案件所涉法律关系是否为涉外民事关系?(二)案例李伯康房产继承案————先决问题李伯康于1938年在家乡广东台山与范素贤结婚,婚后一直无子女。
1943年李伯康前往美国定居,住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
1967年李伯康与周乐蒂女士在美国内华达州结婚。
1981年李伯康在美国洛杉矶去世。
在李伯康的遗产中,有一处位于广州的四层楼房。
1986年5月,已离开台山到香港定居多年的范素贤得知李伯康去世的消息后,到广州办理了继承上述房产的证明,同年7月领取房产证。
周乐蒂女士得知后,委托代理人在广州某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继承其夫李伯康的上述房产。
法院最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判决李伯康与周乐蒂在美国的结婚属于重婚,无效,因此驳回原告周乐蒂的继承请求。
问题1、本案的主要问题(本问题)是什么?2、本案中存在先决问题吗?3、假设李伯康的遗产中有一笔存款位于广州,此案是否存在先决问题?解题思路及基础知识先决问题是指在法院在解决一个法律问题时,要以首先解决另外一个法律问题为前提。
前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是主要问题,后一个问题是先决问题。
构成国际私法上的先决问题应满足三个条件:(1)先决问题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作为一个单独问题提出,并有自己独立的冲突规范可以引用;(2)主要问题依照法院地国冲突规范的指引应当适用外国法律。
如果主要问题适用法院地法,先决问题虽然也存在,但关于先决问题的法律适用就不会存在争议了,只能按照法院地冲突规范指引;(3)法院地国冲突规范和实体规范与主要问题准据法所属国的冲突规范和实体规范都不相同,从而会导致不同的判决结果。
如果适用不同国家的法律结果都一样,先法律//教育网决问题也就失去了意义。
参考答案1、主要问题是对李伯康位于广州的不动产的继承。
2、本案并不存在先决问题,因为主要问题——不动产的继承问题,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而本案主要问题应适用的准据法为法院地法,不符合先决问题的构成要件,即主要问题依照法院地国冲突规范的指引应当适用外国法律。
3、此时本案存在先决问题,因为主要问题——动产继承问题,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的住所地法,此时为美国法,符合先决问题构成的三个要件。
(三)案例1908年英国奥格登案件————识别问题一名住所在法国的19岁法国男子,未经父母同意,去英国与一住所在英国的英国女子结婚,后来该法国男子以自己结婚未经父母同意,因而不具备结婚能力为由,在法国一法院起诉并获得一宣告婚姻无效的判决,其依据是根据法国的规定“未满25岁的子女未经父母同意不得结婚”。
而后该英国女子在英国与一个住所在英国的英国男子结婚。
后与该女子结婚的英国男子(原告)却以他与该英国女子结婚时她还存在合法婚姻为由,请求英国法院宣告他们的婚姻无效。
结果英国法院根据英国法的观点将法国法中“须经父母同意的要件”识别为“婚姻形式要件”,从而援引“婚姻形式依婚姻举行地法”这一冲突规范,确定英国法为准据法来解决是否需要父母同意的问题,而英国法中并没有法国法中的上述限制性规定,因此该英国女子与法国男子的婚姻是有效的。
于是,英国法院否定了法国法院作出的宣告婚姻无效的判决,并且满足了英国男子请求。
问题试分析该案涉及的主要的国际私法问题。
分析:一、涉外因素1、英国:婚姻举行地、原被告国籍、原被告住所地、法院地2、法国:前夫国籍国、住所地二、法律冲突1、据法国法,未满25岁的子女未经父母同意不得结婚,故该英国女子与法国男子的婚姻无效。
2、而英国法中并没有法国法中的上述限制性规定,因此该英国女子与法国男子的婚姻是有效的。
三、法律适用据英国法,婚姻能力适用当事人住所地法,婚姻形式依婚姻举行地法。
四、识别对将要处理的问题或事实构成或事实情况进行定性分类,将其划入一定的法律范畴,从而确定应对其适用哪一条冲突规范的过程。
五、识别依据1、法院地法说;2、准据法说;3、分析法与比较法说;4、个案识别说。
六、识别冲突结果英国法院根据英国法的观点将法国法中“须经父母同意的要件”识别为“婚姻形式要件”,从而援引“婚姻形式依婚姻举行地法”这一冲突规范,确定英国法为准据法来解决是否需要父母同意的问题。
如果英国法院依法国法将须经父母同意的要件识别为婚姻能力问题,就要适用英国法中另一条冲突规范——“婚姻能力依当事人住所地法”,即法国法。
而根据法国法,就应承认法国法院宣告婚姻无效的判决,并驳回英国原告的请求参考结论本案主要涉及国际私法上的识别和涉外婚姻形式的法律适用问题。
英国法院将父母对未成年人婚姻的同意这一事实识别为婚姻形式问题,这是援用有关婚姻形式冲突规范处理此案的前提。
关于解决结婚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的冲突规则,归纳各国的做法不外乎三种:婚姻举行地法、当事人本国法和当事人住所地法。
本案中,英国法院采用了婚姻举行地法(英国法)决定婚姻形式问题,是严格恪守“场所支配行为”这一规则的结果。
(四)案例荷兰公民马克行为能力确认案————行为能力的法律适用荷兰籍男青年马克,21岁,1997年来中国旅游,在某风景区一户少数民族农家,看中一套当地人的民族服装。
经协商,以随身携带的照相机与之互易。
马克打电话给好友,告知此事。
其朋友称这笔交易不合算,劝马克把照相机换回来,马克回到农家商谈返还之事,农家不同意。
马克遂以自己时年不满23岁,按其本国法(荷兰法律规定23岁为成年年龄)尚未成年,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所为民事行为无效为由,诉至我国法院。
问题请问:1、马克依其本国法未成年为由主张合同无效是否有理?为什么?2、假设马克25岁,是在乙国登记注册的一家公司的总经理。
在中国旅游期间,马克看中一种玉器饰物,遂以公司名义与当地外贸进出口公司签订购买1000套玉器饰物的合同。
后因资金问题,马克反悔。
马克以其本国法规定玉器是国家专营商品,本公司不具有经营玉器商品的行为能力为由,主张合同无效。
问:应适用何国法律认定该法人的行为能力?法律、法理分析本案涉及涉外案件中公民和法人行为能力的法律适用问题。
各国对于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以年龄和理智为标准作了不同划分。
由此产生的自然人行为能力方面的法律冲突,国际私法上一般规定以当事人的属人法(即本国法或住所地法)来解决。
但是在商事领域,为保证交易的安全,许多国家规定,对在本国内进行与经贸活动有关的法律行为,其主体的民事行为能力应依行为地法来判断。
我国立法即体现了这一原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80条规定:“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民事活动,如依其本国法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而依我国法律为有民事行为能力,应当认定有民事行为能力。
”关于法人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的法律冲突,国际私法上一般采用同一冲突规则来解决,即法人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原则上适用法人的属人法,亦即法人的国籍国法或住所地国法。
但外国法人在内国活动,首先必须符合内国的法律。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 84条规定:“外国法人以其注册登记地国家的法律为其本国法,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依其本国法确定。
外国法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的民事活动,必须符合我国的法律规定。
”答案1、本案中,某甲的行为能力依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80条的规定,应适用行为地——中国的法律来认定。
某甲现年21岁,按中国法律年满18周岁的正常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某甲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不得主张合同无效。
2、本案中,外方公司在乙国登记注册,依法其本国法为乙国法。
我国规定了外国法人行为能力适用其属人法(本国法)的冲突规则,因此本案中,该乙国公司的民事行为能力应以乙国法律作为准据法。
(五)案例杰克因放烟花受伤索赔案————国家主权豁免1978年7月4日,美国人吉米和他的朋友乔治在他家门口燃放烟花。
烟花本来指向空旷地方,但点燃后突然改变方向,朝站在他们身后不远处观看的吉米的弟弟杰克飞去,击伤了杰克的右眼。
事后发现,这个烟花是从中国进口的带烟带响“空中旅行”,于是,杰克的父母就委托律师,于1979年4月向美国得克萨斯州某地区的联邦法院提起诉讼。
他们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当做烟花的生产制造厂商并作为第一被告,以中国外交部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理人,并以进口烟花的美国某进口公司和烟花经销商为第二被告、第三被告。
原告要求100万美元作为损害赔偿,同时对被告处以500万美元的惩罚性赔偿,共计600万美元。
原告认为,该烟花由中国制造,由于产品存在缺陷,具有危险性,从而导致杰克人身受到伤害。
根据美国产品责任法,产品的出口者应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问题】美国法院能否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被告?【参考结论】在本案中,美国法院不能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被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主权国家,根据国际公法,各主权国家是平等的,享有豁免权,未经中国同意,美国法院不得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被告行使司法管辖权。
并且,中华人民共和国既不是烟花制造商,也没有从事经营该烟花的出口贸易。
因此,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被告是不恰当的。
本案中,进行该项烟花出口贸易的是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它是独立的法人,是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主体,可以在国外起诉和应诉,因此,原告在被告的选定上是有错误的。
(六)案例葛佩琪诉上海康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房屋租赁纠纷案——物之所在地法原则(七)案例甲国公民A与乙国公民B赠与合同纠纷案【案情简介】————意思自治原则的例外在我国某外资企业工作的甲国公民A和乙国公民B签订了一份赠与合同。
合同规定A赠送给B价值200万人民币的钻石戒指一只,但条件是B必须和A共同在该外资企业工作10年,并且在10年内不得与他人结婚,否则A可收回赠送的钻石戒指。
双方明示选择甲国法作为该赠与合同的准据法,而依甲国法该附条件的赠与合同是有效的。
3年后,B与他人结婚,A欲讨回钻石戒指不成,诉至中国法院。
【问题】1. 中国法院对该合同纠纷是否有管辖权?为什么?2. 当事人是否可以对该合同的法律适用作出约定?为什么?3. 该合同当事人约定适用甲国法是否有效?为什么?【法律、法理分析】分析本案涉及涉外合同的管辖权和法律适用问题。
依照《民事诉讼法》关于特殊地域管辖的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除被告住所地法院可以管辖外,合同履行地法院也有管辖权。
另外,还规定:“涉外民事诉讼的被告对人民法院管辖不提出异议,并应诉答辩的,视为承认该人民法院为有管辖权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