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教育的高职体育教学方法研究
浅谈高职院校体育课的创新性教学
[ 关键 词 ] 高职 院校 ;体 育教 学 ;创 新 教 育 [ 中图 分 类 号 】G 0 .1 [ 献 标识 码 ]B ( 87 文 0 文章 编 号 ] 17 — 0 6 2 0 )4 0 9— 3 6 3 7 1 (0 9 0 — 0 7 0
国家 、民族 的进 步需要 创新 .高 职 院校体 育 教 学也应 积极 贯彻 落实 党 中央和 国务 院提 出的加 强 素
浅谈高 校体育课的 职院 创新性教学
陈 兵
( 州 外语 外 贸职 业 技 术 学 院 ,福 建 福 州 3 0 1 ) 福 5 0 8
[ 摘
要 ] 高职 院校 体 育 教 学如 何 贯 彻 落 实 党 中央 和 国务 院提 出的 加 强 素 质 教 育 .提 倡 和 实 施 创 新 教
育 ,是 摆 在 我们 从 事 学校 体 育 教 育 者 面 前 的一 项 艰 巨任 务 。 文 章从 我 国 高职 院校 体 育 教 学 的 现状 出发 .探 讨 了改 革 体 育教 学 的创 新 性 途 径 。
一
评 价 方法 等方 面都存 在着 一定 的 问题 。
由于历 史原 因 ,目前所 受 教育 大多仍 是传 统 的 体 育 系 、科 的教 育 。是 以竞 技 体育项 目为主导 的教 育 。教育 的 内容 和方 法基本 上 围绕着 竞技 体育 的 活 动 规 律 和方 法来 进 行 。教 师 对应 试 教 育 比较 熟 悉 , 在 教学 中只注重技 术 学 习和专项 素质 。而 轻视 学生 个 性 的发展 和心 理健康 .忽 视思 想教 育和 学生体 育 兴 趣 的培养 。从 教学 内容上 看 ,普 遍 存在着 内容重 复 、教材 容 量大 ,且教 材 内容对技 术 要求过 高 。而 教 学 方 法 上 则 是 以技术 教 学 为 主 的 模 式 , 以讲 解 法 、示 范法 、练 习法 为主 ,以 “ 讲解— —示 范—— 练 习—— 纠错 ”作 为不 变 的程序 。这 种传统 的体 育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实践研究摘要:创新是新课改推进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深化高职体育教学创新的关键。
文章立足于实际教学情形,系统地就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出了几点建议,其中,分层教学法强化了体育教学的针对性;游戏式的教学形态丰富了教学内容,这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组合成了系统而有效的体育教学体系,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应该切实落实。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方法;创新改革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11-0065-02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注重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以构建全面的教学体系。
面对新课改的实施、相关教学纲要的出台,笔者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尤其是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支撑不同层面的教学需求,是适应课改需求和深化体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所以,就教学方法的创新而言,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一、基于分层教学方法,切合学生的教学需求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并开设多类型的体育课程,以形成灵活多变的教学形态。
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基于学生的需求,以多层次、多水平为依托,注重学生兴趣下的自主学习。
分层教学方法,出发点是打破传统固化的班级教学形式,以多视角、自主性的教学空间,来整合学生与教学的需求。
分层教学中,学生间的存进作用增加,学生间可以形成良好的对照式学习状态。
并且,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基于自我动作的注意,让学生发现动作上的个体差异性,这样自主下的问题指导,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笔者在教学中,对20几个专业的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在男女生比例、学生素质情况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所以,在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时,要充分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并以分层教学方法为主导,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这样可以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如果在教学中,鱼龙混杂式的教学情形,反而会把体育教学带入“尴尬”的境地,诸如学生的参与性不足、训练程度不均衡等问题,都会削减教学的教学效力。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法与创新教育的探讨与研究
高学生体 育学习的兴趣 , 培养 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 , 既要 让学生加强体育技能的训 练, 又要让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 中积极 探 索, 实现创新 。另外 , 学校还要 大力开发 高职院校体 育课程资源, 培养高技能体育人 才。 同时, 加 强高职院校体育教 师队 伍 的 建设 , 与 时俱 进 , 大力 发展 学校 体 育 产 业 , 也要 摆 在 重要 的位 置 上 。
性, 能够 激 发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 而且 能 在实 验 的操作 过 程 中 培 养 学生 的严 谨 、 求 实 的科 学态 度 。 从 而推 进物 理 素质 教育 的进 程 , 我们 要 注重 培养 学 生动 手实 践能 力 , 只有把 实 验和 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 , 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 增 强 学 生 的创新 意识 。 例如 在 学 习杠杆 时 , 为 了使 学生 更好 地 理 解杠 杆 的平 衡条 件 , 教 师先 提 出 问题 : 我 们通 常使 用 的杠
高 职 院校 中 , 体育 教学 的地 位越 来越 被 凸显 出来 。 因此 , 旧
一 —
+ _ 一 — — 卜一 — 卜一 — 十 - n — + - - — 卜 — — 卜- +
- +
如, 在学习密度时 , 课前我设计 了一个来源于生活 中的趣味 实验 : 如何鉴别水 、 煤油 、 酒精和醋。 并让学生总结辨认 的依 据, 当他们意识到可 以利用颜色 、 味道等特性鉴别物质时 , 根 据建 构 主义 理论 , 我 从 学生 的最 近发 展 区着手 , 拿 出上 节 课 测 量 过 的体积 相 同但外 表 被我 涂成 了相 同颜 色 的铜 、 铁、 铝让学生辨认 ,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 质量不同 , 并思考 : 这是物体怎样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如 何表示?在教师的启迪下 , 学生 的好奇心产生了, 并逐步开 始 了对 密度 这一 新 知 的探 索 过程 。 二、 培 养 动手 能力 2 0 1 1 版物 理 新课 程标 准 中 明确 提 出 ,教师 要组 织 学生 动手操作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半壁江山, 实验 过程 中可提 升学 生 的动 手能力 和 创造 性思 维 ,通 过实 验 教 学 ,可 以让学 生 在较 短 时 间内能 够深 刻认 识 和理 解物 理规律 、 了解 知识 和原理 的形成 过程 , 并能 为掌 握其 他 物理 知识 打下 坚 实 的基 础 。实 验教 学有 很 强 的直观 性 、可操 作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能力教育的途径研究
4 1 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Ⅱ. 】 教育与职业 ,07 ( )1 4 15 2 0 ,3 :7 — 7 . 不争的事实 。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是 [杨海义. 5 ] 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 与和谐校 园的构建叫教 育与职业 , 开展校 园体育文化活动的中坚力量 ,他们的体育知识 、能力、兴 [ 赵克宁.
方法 , 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校园体育文 版)2 0 ,1:4- 4 . ,0 4 ( ) 3 4 5 4 化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王爱华. 8 】 论高等学校校 园体 育文化环境建设 卟 北京 体育大学学
报 ,07 ( ) 16 - 2 1 2 0 ,9 :2 0 16 .
创新意 识和 创新能 力的培 养 ,对于促进学 生 自身素质 能力的提 教 育的前瞻作 用 ,启示学生对 自身学 习 、发展 规划 的建立 与完
高 ,推进高职院校体 育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善 ,提高其社 会适应能 力,有效地发挥 自身的创新意识 ,尽可能 义。 快地融入社 会 、适应社会 ,进而促进 其实现健康 的发展 。为 此,
一
、
创 新 能 力教 育 的 内 涵
作为高职院校 的体育教育工作者 ,必须更新观念 ,对传 统的教学
创新能 力在人的综合素质构成中 ,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是 内容 、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形 式进行有机的改革 ,进而探 索出培养
1 :8 6 . 多 ,虽然学历不能代表 能力,但其人文素养的整体水平低下却是 ( ) 6 — 9
趣 、爱好个性 、专业 特长 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 的影 响。因此 , 2 0 ,5 :2 5 . 07 ( )5- 3
6 】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素质教 育的交融 Ⅱ. 高教 , 0 , 】 江苏 2 6 0 不断完善体育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特 [方信荣.
探析高职学校的公共体育课创新教学模式
探析高职学校的公共体育课创新教学模式摘要:结合现在的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调整,高职教育也在前进的道路上寻找着自己的发展方向。
以国家教育改革标准为基础,以学生素质拓展为目标,大力提高高职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从而能够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其实可以从高职教育的公共体育课的改革中窥探到如今高职学校的改革状况,并以此为切入点积极探讨公共体育课的创新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学校公共体育课创新教学模式综合素质高职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主,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并以自己的力量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而公共体育课不同于专业课的教学,在培养目标以及培养方案上均有着天壤之别,但是设置这一门公共课主要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宗旨的。
这是因为公共体育是现代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现在高校教学工作评价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并且也影响着今后学生的发展。
可以说,通过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知识的认识,进而加强他们的锻炼身体的意识,这一点将对他们的未来有着长远的影响。
1 对高职学校公共体育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现在的素质教育更加追求的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性,以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带领学生自主学习,进而能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发现。
同时,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是现在教学目标之一,因为一个健康的身心将会影响到学生以后人格的塑造以及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等各方面的认识。
而开设公共体育课就是出于这一目的,但是现在的高职学校对这一点还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公共体育课在高职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1 教学观念陈旧由于高职学校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一门技能,让学生能够掌握一技之长。
而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的认识仅仅停留在“锻炼身体”这一层面上,因而认为只要保证一定的活动量就可以了。
这一认识影响到了公共体育课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并且也影响到了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
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体育技能水平,更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团队合作能力和健康意识。
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针对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对教学改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当前体育课程教学的分析和探讨,可以提出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希望通过对改革策略和实施效果的评估,为未来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1.分析当前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2.探讨一套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和方法;3.研究改革实施的策略和方法,对教学改革进行评估和反馈,总结改革效果;4.深入探讨教学改革的难点和挑战,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研究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推动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1.3 研究意义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在高职高专院校具有重要的意义。
体育课程作为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改革体育课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及全面发展。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还可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促进学校教育体制机制的变革和创新。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摘要: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构成之一,随着全民体育的发展和推广,体育在人们的生活中影响也越来越大,体育进入高职院校的教学已经具有了很长时间的历史,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入,很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方法还停留在传统教学时期。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体育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法创新一、根据学生基础面不同采用分层教学为了规范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发展,教育部与2002年8月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纲要第八条明确指出: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
由此可见,分层教学法在现实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练习中注意让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同时,找出个体差异上存在的不足,对其进行纠正,注重与实践相结合。
例如,笔者所在学校有机械加工、机电工程、服装加工、数控技术等二十多个专业,各专业的班级人数、男女比例、生源地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且各年级的体育课程和实习课程安排时间相冲突。
这使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评价标准的要求等方面也难以区分。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因而,体育基础情况、身体素质有较大的差异,对体育课教学内容的认知能力也不同。
这些状况不仅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且在教学上容易造成学生“良莠不齐”的现象,在评定学生体育成绩方面,容易造成不合理现象。
因此,有必要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的教学方法上实施分层次教学。
二、运用游戏教学法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不够,认为体育不参加考试,平时只要能轻轻松松地玩玩就可以,故对学习一些技术动作的积极性不高,这就给上课带来一定的难度。
但我在上课时巧妙地穿插了一些游戏,学生对其很乐意接受,上课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许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浅谈高职高专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分调动了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 , 教师又不失时机对学 生 加以引导 , 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 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既巩 这样
固提高了已学过的技术 , 又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 目的。
产力 发展有很 大反作 用。回首人类 漫长的社会 发展历 史 , 每一次社
会的变革 和前进 , 无不 与人类 的创造 性活动息息相关 。能够制造 工 具, 迈开了人类创新 的第一 步。此后从懂得 渔猎到学会 农耕 , 从掌 握制陶、 冶铁技术到建筑世 界八大奇迹 , 哥 白尼 的 日心说到爱 因 从 斯坦的相对论 , 从柏拉 图的理想国到马克 思主义哲学 的确立 , 从私
起练的教学组织方法 , 而是多采用小组 、 结对 、 单练 等组织形式 。 班级选出小组有组长 、 每个对子有 主要 负责人 。根据 活动 内容 , 安
识、 技术和技能 , 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 , 而且还要为 国家培养
适应新世纪的具有竞争意识 , 开拓进取的全面发展人才 。创新是历
史发展 的必然趋 势和推动力。“ 创新 ” 可以理解为 创造和革新 的合
创新 能力指人 在顺 利完成 以原有知识经 验为基础 的创 建新事 物 的活动 中表现出来的潜在心理 品质 , 在高职 高专阶段 , 创新教育 的重点应放 在培 养学生具有“ 创新 意识” 的个 性品质 。此 阶段的创 新意识 主要 指培养学生“ 好奇心 ” “ 、 想象力” “ 知欲 ” “ 识的独 、求 、认
些 成功的运动实践 , 足了学生急 于参 与运动实践 的心理 渴望 , 满 充
就体 育教学 中如何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提 出个人 的见解。本文从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李娜(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六盘水553000)作者简介:李娜(1984—),汉族,贵州遵义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职体育教学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是一种将比赛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比赛的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增强。
分析该模式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
[关键词]高职体育;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24)08-0134-04在高职体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基础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便应运而生。
该模式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推动高职体育教学的发展。
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满足高职体育教学的需求。
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意义和优势(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内涵“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它强调通过比赛等实践形式,促进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将比赛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并培养其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这种模式下,比赛不仅仅是单纯的竞技,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通过比赛,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坚韧毅力、团队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
而教师则可通过比赛反思教学方法和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
Ab t a t I i a o tn ato s r c : t S ni mp ra t r f p P.E.c u s eo m o rifret er sa c n t ein v to fteP o rer fr t en o c h e er ho h o a ino h . n
第 7 第 4期 卷 20 年 1 08 2月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Jun l f nigIsi t o h s a E uain Naua S i c) o r a o j n t ue f yi l d ct ( trl c n e Na n t P c o e
1 前 言
我 国高 等职 业 教 育 自改 革 开放 以来 , 于社会 由 的发展 、 科技 的进 步 , 类 高职 院校 已有 了较 大 的发 各
等 职业 教育得 到 了快 速 的 发展 , 职院 校 的招 生 数 高
量剧 增 , 师生 比例严 重失 调 , 资培 养和发 展速 度跟 师 不上 “ 扩招 ” 的步伐 【 。 因此 高职 院校 的课 程教学 出 l 】 ]
Vo. .No 4 17 .
De .2 0 c 08
● 体 育 教 育 探 究
高职 院校 体 育 课 程教 学模 式 创 新 的研 究
费云 生 , 孟德 宇 , 久 贤 顾
( 州机 电职 业技 术 学 院 , 苏 常州 2 3 6 ) 常 江 1 1 4
摘
要 : 强高职 院校体 育课 程教 学模 式创新 的研 究是体 育课 程 改革 的重要环 节, 对 高职 院 加 针
中图分 类号 : 8 7 G 0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1 9 0 2 0 ) 4 O 2 3 1 7 ~5 5 ( 0 8 O 一O 9 —0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方法改进措施研究
下降。与此 同时,由于学校对于体育不够重视 ,造成教师授课也 缺乏
问题 :
1 .高职 院校体育意识普遍相对薄弱 ,教学方 法观念 比较落后
量 。应该注重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 素质 的培养和提高 ,同时
也不能忽略教师基础知识的培养 ,保证教师综合 能力的提高 。加 强对 年轻专业教师的培养 ,保持师资队伍的活力 ,保证新 体系下教育 工作 的I r O N开展 。 3 .高职院校要加大经费投入 ,改善教学 的软硬件设施建设 学校领导应该在思想上加大对体育教学 的重 视程度 ,在实 际行 动 中应该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 ,主要包括对 场地器材 、教学器材 、日常
教 学 研 究
高 职 院 校 体 育 教 学 的 方 法 改 进 措 施 研 究 王娟 娟 ( 郑州铁路职 业技 术学院摘
4 5 0 0 5 2 )
要 :体 育教 学时我 国高职院校教 学课程 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 于教 学质量有着 重要 的影响。在 当前我 国教育改革 的背景下 ,体育教 学还
动主观能动性。
教育的工作 , 才 能不断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进程 的深入发展 。
二、当前 我国高职 院校体 育教学所面临的的问题
尽管 目 前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事业有所 发展 ,但是依然存在 着一些
●
2 . 建立高素质 师资队伍 , 注重人才培养
教师是教育的直接实施 者 ,教 师质量 的好坏直接关 系到教学 的质
1 .改革 原 有 教 学 模 式 ,注 重 创 新
成为了我国教育发展 的主方 向。加强体育教 育事 业的发展是新 教育体
系的重要 内容 ,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 阶段 。高 职院校体育教 学的创 新改革是 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质,培养更为全面 的人 才。只有 通过对 现状进行研究并针对性地提 出改革措 施 ,才能有效地 完善素质
浅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手段的创新
放假课” , 学生逃课、 缺 课 随着我 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 转 变 教 学 理 念 成 为 学校 做 好 很 多高 职 院 校 的体 育 高 职 院 校 体 育 以 健 身 为 主 要 目的 , 通 过 设 计 课 堂运 动 方 式 和 方 法 , 提 高 学 生 身 体 校体 育 课 程 教 学 的 重 视 程 度 不 够 , 素质。 因此 , 传 统 的 高 职 院校 的体 验 课 堂 设 计大 多为 三 点 一 线 : “ 三 课程 设 计 单 一 、 内容 单 调 , 篮 球 和 足球 偏 多 , 在 网球 、 高 尔 夫 方面 缺 点 是 老师、 学 生 和 教材 ; “ 一线” 是 通 过 老 师 的言 传 身 教 , 将 体 育 理
狮 等 体 育 项 目。
甚 至 有 些 学 校 的操 场 还 是 土 质 , 缺乏塑胶场地 。 四是 部 分 院 校 论灌输给学生 。 这 种 教 学 模 式 由于 在 知 识 传 播 过 程 中缺 乏 学 生 与 场 , 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而 且部 分学 生 还 存 在 严 重 的 抵 触 心理 , 因此
为 目的 , 而 应 该 是 传 播 健 康体 育理 念 。 通 过 增 强 学生 与老 师的 课 堂
互动 , 帮 助 学 生 树 立 健 康 教 育 的理 念 , 从“ 被动体育” 转变为“ 主 动
体育” 。 其次 , 做 好老 师与 学 生 互 动 的前 提 是 要 尊 重 学 生 个性 , 鼓 励 学生全面发展。 学 生 的 家 教 背景 不 同 , 接 触 的社 会 环 境 不 同 , 因此 , 学生的个性化需 求也不同 。 教 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要 充 分考 虑 到 学 生
教学效 果较差 。
转 变 高 职 院校 体 验 教 学 理 念 就 是 要 转 变 教 学 过 程 中 的 “ 三 点
从“创新教育”视角探析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理念之转变
族的 , 小时候家里经常有勃拉姆斯 、 马勒等音 乐家去做 客。这个 人就是路德维希 ・ 维特根斯坦。 这个人后来师从罗素 , 成为 2 0世
纪最有影 响力 的几个哲学家之一 。
势 力影 响争夺之 中。 整个 国际政治局势也 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 , 在 此背景之下 , 中国 自身面临着如 何避 免经济硬着陆的问题 , 同
师发放调查 问卷统计结果分析可知 :陕西省高职院校体育课授 课 的教学大纲基本上是一年级是公共体育基础课 ( 篮球 、中长 跑, 排球 、 跳远 ) 等项 目, 二年级是 体育选项课 ( 健美操 、 武术 、 散 打等) 内容进行 教学 。因此 , 了在体育教学 中能够发挥学生的 为 能动性 和创造性 的思维活动 ,今后 的体育教学 内容必须从竞技 化 向娱乐 、 大众 、 艺术等方面转 变。 () 4 体育教学效果评价 目标 的单一化 目前 高职院校体育教 育对学生追求 的基本上是 效果 目标 。 各 高职院校体育课 的教学方法 、 手段 、 模式 基本上 大同小异 , 他
现实的趋势 , 观念和趋势迅速不断交互加强放大产生恐慌 , 出现 泡沫的破灭 , 这就是经济上的不景气 。
和经济衰退 的问题 , 政府 刚刚降低 了银行 的存款准备金率 , 也就 是提高了货 币总量 , 这是在刺激经济增长 , 保增长的同时必须继 续调控 房地 产 , 房地产的泡沫又不能太快地破裂 , 需要慢慢地吸 收, 这需要政府非常细腻 的宏观调控技巧。 长远看最重要 的还 从 是经济结构 的改革 , 努力发展 服务业 , 除国有企业 的垄断 , 破 增
2体 育教 学 内容 应 从 竞 技 化 向娱 乐 化 、 身 化 方 向 转 变 随 . 终
() 1体育教学技术、 体能主体化 。这种教学理念 主要是 通过 教师的传授辅 导和学生被动地接受技能 动作 的练习 ,以便使学 生系统掌握 体育的技术 、 技能为中心的一种体育教学活动体 系。 例如 : 体育教师很少能按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组织体育教育 , 主 要强调学生通过体育课学 习教师传授体育教学大 纲中所规 定的 基本技术动作为主导 ,以便通过学 生的反复练习和教师辅导最 终达到学生掌握 动作技能 和增强体质 的教学效果 ;相反该 体育 教育理念忽略了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心理效能作用 。 () 2 体育教学方法陈旧 、 简单化 。 目前高 职院校体 育教 师在 教学 中基本上运用是讲授 、 范 、 示 分解 、 分组等基本 的教学方法 。 同时他们在教学 过程 中只注重学生 动作技 能的掌 握情 况 ,很少 关注学生对 教学 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满意 ; 其次 , 育教师基本 体
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摘要:改变传统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分层教学”与各校实际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及与之配套的考评制度。
充分体现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热情。
关键词:创新模式制度一、教学现状当前各高职体育教师在教学改革方面曾做过一些有益地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就体育教学总的框架和体系而言,仍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
主要表现为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缺乏正确引导和正面的宣传教育,针对学生不来上课或在体育课堂上不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行为,普遍以一种听之任之的消极态度来对待,责任意识不强,教育方法不当或过于简单。
教学方式多以集中讲授为主,强调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对学生的期末考核多以“量化”指标来评定学生的成绩,即讲究考核标准的“同一性”。
教学观念陈旧,认为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应该学什么。
考什么学生就应该练什么。
长期习惯于学生被动地接受,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成因分析高职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及本身所具备的运动能力存在先天差异,兴趣取向亦各有不同。
而长期以来各高职体育教师恰恰忽视了由于学生的先天遗传、生活环境、运动基础、兴趣爱好、心理等方面所造成的个体差异性和不同岗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特殊性要求这两点关键性的客观因素,长期习惯于学生被动的接受,造成了角色的严重错位。
三、对策与建议1.要制定专门针对体育教师的体育课堂教学综合评价和考核奖惩制度,并建立具体的考评指标和实施细则。
各校体育教研部(室)应组建由部门教务干事、学院督导室、部门各教研室负责人组成的体育课堂教学考评工作小组,每月随机对每一名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做出不少于1次的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和排名情况于每月公布1次,同时纳入期末考核和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当中,充分发挥“以评促改”的作用。
说明:⑴着装主要评价体育教师的教学着装仪表是否得体,包括体育服装、运动用鞋的穿戴情况等。
⑵教具主要评价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带必用的教学工具,包括口哨、与本堂课教学相关的体育器材以及体育教学场地的布置等。
浅谈高职体育课堂教学的创新
比赛 , 自编 自舞的“ 街舞” 等活动都能给学生创造性 的发
挥提供较大空间。
3结合教法 的创新 , . 培养学生 的创 造性思维 。要培 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 , 教师就不 能墨守成规地 教学 , 必须 具有创新精神 。在教法上 , 可以采用 导学式 、 发现式 、 分 层式 、 思维 演练式等新颖 的教学方 法 , 开发 和引导学生 的思维活动 , 使他们从不同的方面运用多种方法去思 考
相对应 的 , 每一个教学 环节都是 相互关联 的 , 学生在 教
学过程 中可根据 自己的能力 ,选择适 合 自己的教学 组
织形式 , 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 、 步骤地展开学习 , 在 有 保
的创造性思 维往往体 现在对 问题 的理解 有 与众 不 同的 地方 。在教 学过程 中 , 营造轻松 的课 堂气氛 , 要 发现 和 培育学生的个性思维 , 要让学生的思维在教学 活动中不 受拘束 , 局限于教材 和教师 的讲解 , 不 鼓励他 们创造性
2营造创新环境 , . 培养学 生的创 新意识 。环境是 培 植新 生事物 的土壤 , 意识是 行为的先导 , 高职体育 教 在 学 中要培养学生 的创造能力 首先要 营造一 种适宜 的环
境 。各 种体育项 目、 武术套路 、 体操规定动 作 以及球类
运动 的一些基本技 术 ,经过长 时间 的演练 已经形成 了 固定 的格式 , 在这些 项 目的教学 当 中 , 学生 主要是进行
问题 , 提高学生的思维起点 , 强迁移能力 。 增 4 . 创设课 堂学习氛 围, 发展学生 的个性 思维 。学生
掌握基本 的概念 、 范畴获取知识的基本方法 , 思考 、 理解 和发现新 的知识 , 掌握 技能 , 促进 知识和技 能的迁移 与
基于创新教育方式下高专院校体育教学效果研究
的 审美 意 识 , 对 现 代 的其 他 建 筑 的设 计 造 成 许 多 影 响 。 也
味, 园林 内设置的许多圆亭 、 长廊 、 甚至是雕龙 画栋 , 装饰方式 等都对 日常的建 筑造成影 响。 比如 皇族古典 园林 的雍容华丽 , 就受 到人们 的追 捧 , 富裕 的地 区 , 在 江南 的建筑 中 , 大多追求
i E e c i g e e tv n s g n P t a h n f ci e e s Hi h
LEI Xue -m i g n
( a n g V ct nlad TcnclC lg , ann,H bi4 70 , hn) Xi i oao a n eh i o ee Xi i nn i a l n g u e 3 10 C ia
以及运动速度等进行 激发 ;在 心理素质培养发面户外拓 展也
有其独有的许多优势 , 比如可以提高 团队合作精 神 , 强化 沟通 与协调能力 ; 学会 自我 控制能力 , 适应新 的挑战 和压力 ; 更进
一
体育教学的时候应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 目的 ,不断提升教学
艺术 , 强化体育教学的效果 。创新是永恒 不变的话题 , 以创新 的教学法是去 引导学 生对体 育运动的热爱 ,将会保证体育 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设施配套上都很匮乏 ,很多学生对体育活动 的了解知之甚少 , 更
谈不上爱好。最重要 的还有人们 的体育观念上认识不强。二是职业
创新教育是 以发展创新能力为 目标的教育 , 面 向整个 受教育群 学校 的学 生选择 职高 , 往往是 因为没有 考上 中意 的高 校 , 他们在 入 体。 并随着社会 的发展 , 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 , 达 到实施这种教育理 学初期在 心理 上有挫败感 . 对体育 活动热情程度不高 . 导致 高职体 念为 目标。创新 教育涵盖教育思想 、 内容 、 形式 、 手段 、 评 价等 , 启迪 育 教 师 在 进 行 教 学 过 程 中 的 教 学效 果 不 理想 。
性 发 展
受到影 响。 此外 , 校培养 的人 才偏重于技术和管理 , 在体育教学 中没 有设计 一些特色性 的体育教 学活动 . 学生在毕业 之后 , 工作 在生产 2 . 3 、 高职院校的体 育教育观念落后 首先 , 校对体育教育的观念滞后 。很多高职院校的体育师资人 数缺 1 3 很大, 在教学场地和体育 活动器材上投入不足 。这些都制约 了高职体育教学 活动 的开展 。其次 , 素质培养在高职体育教学 中不
展, 高职 院校的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不可忽视 。体 育素质的培养 , 包括 对学生的体育观念、 体 育技 能、 体 育精神 的培 养 , 在体育 活动 中, 不仅 使学生锻 炼 了健康 的身体和顽强的意志 , 还教会 了学生的 团队合作精神 , 培养 了终身体 育的思想。但是 , 现在在 高职 院校的体 育教 学中已
体 育教 育
P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基于创新教育的高职体育教学方法研究
口 段开周 ( i  ̄ l J i I 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 i  ̄ l J i l 德 阳 6 1 8 0 0 0 )
摘要 : 高职院校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 掌握 实用技 能型人 才, 学生所 学的课程 中对技 术重视 程度可 想而知 , 但是 为 了使 学生 的素质全面发
一
1 . 2 、 教 , 也就是要进行最少一年 的实习期 。 在这种教育体制 下 ,
教育观念是 创新 教育 的前提 ,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思想先导 , 高 学生 的在校时 间有 限,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所有 的教学 目标 . 是 职体育方法 的研 究需要先进理念 的指导 .需要教育观念的转变 , 因 紧张忙碌 的。很多学生压缩了体育锻炼 的时间, 使得体 育教学活动 此, 创新教育要求高职体育教学方法中观念 的创新与转变 。 1 . 3 、 教 育 体 制 的创 新 新教育下高职体育教学需要教学体制 的创新 , 需要教学体制符合 时 代发展 , 适合学生为 了走 向就业 岗位 的发 展需 求 , 不能限制学生个
1 . 5 、 教 学 方 法 的创 新
显。
教学方法是实施创新 教育效果 的关键要素 , 为了能更 好取得高 职体 育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创 新 . 要从传统教师为主体的
3 、 高 职 体 育教 学 方 法 的 创 新 手 段 与 措 施 3 . 1 、 体 育 教 学 课 堂 观 念 的转 变
经存在一些 问题 , 要解决这些 问题就要 转变教育观念 , 用创新 的教 学方法去提高体育教 学质量 , 只有这样 , 才能适 应社会 大环境的发展。
关键词 : 创 新教 育 高职 院校 教 学 方 法
随着 国家对高等职业技 术人才 的需求不断增加 , 各高职 院校 的 培养学生一技之长的同时 ,对提 高学生 的整体素质 的认识程度 , 也 在不断提高 。体育素质培养关系到国家提高全 民身体素质 , 为了打
效 的教 学方法 。 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 已达到体育能力终身发 展的 心理上都或多 或少 的存在一些不 良因素 。由于学生 群体构成多样 目标 ; 同时 , 高职 院校在师资配备 、 配套设施等方面提供了多方位的 化 , 使得高职体育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 , 可 以表现在 以下几个面 : 一 支持 , 使得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方法不 断的创新 。 是学生来 自各个村镇 , 体育教育相对落后。 村镇学校 的体育师 资、 体 1 、 创新教 育内涵与特 点分析
受 教 育 者 的 心智 , 塑 造 优 良的 品质 。 这 是 一 种 新 式 的教 育 模 式 , 不 拘 格的宣传创新 思想 , 培养具有创 新意识 和能力 的人才 。
~
2 . 2 、 高职 自身体 制的因素 般 高 职 院 校 的学 生 在 完 成两 年 的技 能 学 习之 后 , 就要 进 入 社
教育体制是实施创新 教育 的保 障,是高职教学的必要条件 , 创 管理 的一 线 , 很 少 在参 与体 育活 动 。
1 . 4 、 教 学 目标 的创 新
高职教育不 断改革 , 伴 随着教学 目标 的也要发展改变 , 才能更 明显 , 高 等职业教育 的特点是 培养职业化技术 人才 , 是 面向职业 岗 好 的适应社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 要从培养应用 型人 才向创新 位的定向培养 , “ 必须 、 够用” 一直是高职教育的 目标 , 这种鲜 明的职 型人才合理化 过度 , 创 新教育要求培 养学生创新思维 、 创新精 神与 业化特点体现在各个教学活动 中, 唯独在体育 教学 中的针对性不 明 创新意识 , 进而要注重教学 目标 的创新设置与分配。
2 、 高 职 体 育教 学 存 在 的弊 端 2 . 1 、 学 生 方 面 因 素
高职院校 的学生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学 历进修 学生 ,
造 高素 质的高职人才 , 高职体育教 师不断的进行创新教育 , 寻求有 他们主要来 自各个 中专 学校 : 另一部分来 自高考学生 , 这些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