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比和按比例分配-第6课时 整理与复习1

合集下载

【知识学习】XX六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西师大版)

【知识学习】XX六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西师大版)

XX六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西师大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件www.5yk 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单元备课方案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共包括以下几部分:①比的意义和性质;②问题解决;③整理与复习;④综合与实践等内容。

本单元一共安排了2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比的意义和性质,在这一部分中教材一共安排了3道例题。

例1是认识比,先通过除法引入比,即比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然后介绍比的写法和读法、比的意义以及比各部分名称。

教材选用两个量(张丽用的时间和李兰用的时间)作教学素材有利于学生更好理解这两个量的关系。

介绍了比的多种写法,使学生对比的认识更加全面。

例2由分数和比的比较引入教学,有利于学生启动分数的相关经验来理解比的知识,上排的分数既可以看作分数,也可以看作比。

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促进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用最简分数的概念理解最简比的概念。

例3化简比包括化简整数比和分数比,都是应用比的基本性质。

强调比的结果应该是最简整数比。

第二部分是问题解决,在这一部分当中,教材一共安排了3道例题。

例1通过两个小孩的对话,强调“按两人拿出钱数的比”分配合理,突出按比例分配的应用价值。

呈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是用方程解(实质上是归一法);另一种是按比例分配。

对照按比例分配的操作过程,归纳总结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例2和上一题不同的是,题中的比是一个连比。

在学生解题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

例3既涉及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还涉及分数的知识,综合性比较强。

突出“按所行的路程的比”分配。

在书写上又有所变化,不再先求总份数,而是用分母相加的形式体现总份数。

利用算法多样化,沟通归一问题与按比例分配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教材分析:比和按比例分配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分数乘除法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和按比例分配的整理与复习》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和按比例分配的整理与复习》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和按比例分配的整理与复习》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和按比例分配的整理与复习》。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比和按比例分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比和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巩固和深化对比和按比例分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和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难点:1. 比和按比例分配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比和按比例分配的灵活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黑板、粉笔等教具。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比和按比例分配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教师通过PPT展示比和按比例分配的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比和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性质、计算方法等。

3. 实例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和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问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共同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和按比例分配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灵活运用。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比和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1. 比和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性质、计算方法等。

2. 比和按比例分配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灵活运用。

作业设计: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比和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PPT展示、实例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比和按比例分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了学生运用比和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比和按比例分配的整理与复习》这节课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是至关重要的。

“雅致”课堂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雅致”课堂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
教学内容:比和按比例分配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化简比和求比值。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在探究比的基本性质,以及在用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会化简比和求比值,并能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课时:(共9课时)
1、比的意义和性质…………………………3课时
2、解决问题…………………………………3课时
3、整理与复习………………………………2课时
4、综合应用…………………………………1课时
课时标题
1、比的意义和性质
第一课时(比的意义)
第2课时:比的基本性质
第3课时:化简比、求比值练习
2、解决问题
第2时:按比例分配
3.整理与复习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4.综合应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比和按比例分配——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比和按比例分配——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比和按比例分配——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第4章“比和按比例分配”中的内容。

主要包括比的定义,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的原理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复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比的定义和应用,理解并能够运用按比例分配的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学习重点是比的定义和应用,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主要是理解比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复习,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 课件,比和按比例分配的例题和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PPT课件带领同学们复习比的定义和应用,然后通过一些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原理和方法。

在复习过程中,我会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提问和解答问题。

六、板书设计在讲解比的定义和应用时,我会用板书清晰地展示比的表达方式,以及如何进行比的计算。

在讲解按比例分配的原理和方法时,我会用板书展示解题的步骤和关键点。

七、作业设计今天的作业是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包括比的定义和应用,以及按比例分配的例题和练习题。

我会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帮助同学们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复习,我发现同学们对比的定义和应用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有一些同学存在困难。

在课后,我会针对这些同学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同时,我也会鼓励同学们在课后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例如查找一些关于比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案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这就是我对于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比和按比例分配——整理与复习”部分的教学设计和思考。

希望通过我的教学,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比的定义和应用比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用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导案

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导案
2.说说比和比值的联系与区别。
教师
课后
反思
课 题
比的意义和性质(二)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学习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学习难点
并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学习准备
学案、课件
学习过程
学 案
导 案
【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各题。
解:设每份是本。
陈红应分的本数:,
赵青应分的本数:。
解法二:算术方法解。
陈红、赵青拿出钱数的比是:6︰4=:。
总份数:3+2=,陈红占总数的( ),赵青占总数的( )。
陈红应分的本数:(本)
赵青应分的本数:(本)
答:陈红应本,赵青本。
(5)你的检验方法:
(6)上面的两种方法都是把15本笔记本按3︰2来进行分配,像这样的分配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你能说说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2.从水泥、沙子、石子的比是2︰3︰6中,你知道:
3..请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独立解决例2.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3.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自学检测】
1.一个礼盒内装有皮蛋、盐蛋、鲜蛋共75个,3种蛋的个数的比是4︰3︰8.这三种蛋各有多少个?
2.用240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围成的三角形各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
分数
除法
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
【自学检测】
1.指出下列每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并求出比值
8︰3 0.2︰0.8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1—4.1 比的意义和性质(一)学习内容:西师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例1、课堂活动及练习十四的第1题、第5题的第1小题。

课 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

2.结合实际情境并经历比的概念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运用所学内容,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增强对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的感受。

学习重点:比的意义的理解。

学习难点: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

✂回顾旧知1.填空。

速度=( )÷( );单价=( )÷( );工作效率=( )÷( )。

2.用分数表示下面的商。

2÷3 = 5÷7 = 17÷6 = 1÷19 =(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在除法中除数能不能为0?分数的分母能不能为0?)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 cm ,宽是7 cm ,这个长方形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新课先知阅读课本第50页,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1.仔细分析例1的表格。

张丽用的时间是李兰用的时间的几倍?李兰到学校的路程是张丽到学校的路程的几分之几?列式并计算。

这两个问题都要用( )法来解决。

2.根据3÷8= 38,我们还可以把它们之间的关系用( )来表示,3÷8可以写成( )或( ),都读作( )。

3.什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各部分名称分别是什么?4.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5.比5﹕4读作( ),它的比值是( )。

6.完成课本第50页的“试一试”。

(做在书上)✂初步构建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自主学习导学版块内容。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掌握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基础知识,搭建本节课要将学习的知识体系。

—2—✂自主检测1.9比5写成( ),也可以写成( );其中( )是比的前项,( )是比的后项,它的比值是(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西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这一节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西师大版,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第四章第二节《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够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这一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实际问题的案例和图片,以及一些练习题供学生们练习。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如果一家工厂生产A产品和B产品,A产品需要10个小时,B产品需要20个小时,现在工厂有40个小时的生产时间,应该如何分配生产A产品和B产品的时间?”然后,我会通过一些例题和练习题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按比例分配的理解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通过板书来展示按比例分配的步骤和方法,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有24颗糖果,他要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会得到多少糖果?答案:每个朋友会得到6颗糖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延伸,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是本节课的基础,我们需要确保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是指导我们教学的方向,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们达到这些目标。

再次,教学难点和重点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部分,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这些难点和重点。

教具和学具的准备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我们需要确保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并理解这些教具和学具。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比和按比例分配的整理与复习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比和按比例分配的整理与复习
除数
一种运算
比,分数,除法可以互通
比的基本性质、商不变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实质是一样的
教学
反思
4.在整理复习的过程中,建构知识框架、感知知识之间的联系,树立联系的观点,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反思的好品质。
5.在问题解决中,感受数学知识的联系美、理性美、抽象美。
学习重难点
重点:复习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难点:整理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习评价设计
学生整理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求比值、比的基本性质以及比的化简、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等知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使知识结构化,形成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决策略。
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1课时整理与复习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59页1、2题,练习十七第1~7题及思考题。
育人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分数、比和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化简比及求比值。
2.熟练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复习回忆,再现知识,培养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习惯。
独立完成,再交流讨论。
交流归纳意义和方法。
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沟通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独立完成,沟通联系。
思考并交流3个问题的异同。
在问题解决中,感受数学知识的联系美、理性美、抽象美。
指导练习
1.练习十六第5题
先求出每家10月份用电的度数,再按比例分配去解决问题。
2.练习十六第6题。
解决这样的问题最关键的是什么?
归纳:化简比可以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将比化为最简整数比,其结果仍然是一个比;而求比值则是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商即是比值,其结果是一个数。
(3)沟通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比和按比例分配——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比和按比例分配——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比和按比例分配——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第三节“比和按比例分配”的整理与复习。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对“比”的概念复习、比例的基本性质、按比例分配问题以及相关应用题的解决方法。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比与比例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和掌握比的概念、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比例相关问题上的应用。

3. 通过练习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1. 比例的灵活运用,特别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快速准确地建立比例关系。

2. 按比例分配中涉及到的复杂计算,包括分数和比例的转换。

3. 对比例问题的深入理解,以及如何将其应用到不同的生活场景中。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讲解比例和比的相关知识。

2. 练习题和课堂活动材料,用于学生实践和巩固知识。

3. 计算器,供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使用。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与回顾- 活动一: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比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比的定义和性质。

- 活动二:通过实例,让学生解释比例的概念,并回顾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二阶段:知识巩固与练习- 活动三: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比和比例的知识。

- 活动四:小组讨论,解决练习中的难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第三阶段:按比例分配的应用- 活动五:讲解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并通过实例展示其解决方法。

- 活动六: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加深对按比例分配的理解。

第四阶段:总结与反思- 活动七: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和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活动八: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进行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以下几个核心要点进行设计:1. 比的概念和性质。

2. 比例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3. 按比例分配的原理和方法。

4.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和按比例分配的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和按比例分配的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和按比例分配的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比和按比例分配的整理与复习"。

我们将回顾和复习比的概念、求比值的方法、按比例分配的应用以及如何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能够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的概念、求比值的方法、按比例分配的应用。

难点:如何运用比和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我去商店买水果,苹果每千克5元,香蕉每千克3元,如果我买了2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我需要支付多少钱?2. 例题讲解:我们可以用比来表示苹果和香蕉的价格,苹果的单价是5元/千克,香蕉的单价是3元/千克。

那么,苹果和香蕉的比就是5:3。

根据按比例分配的原则,我们可以将总价按照比例分配到苹果和香蕉上。

3. 随堂练习:如果有同学买了4千克苹果和5千克香蕉,他需要支付多少钱?4. 教学内容复习:回顾比的概念,比的意义,求比值的方法,按比例分配的应用。

5. 课堂练习: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70页的练习题,然后互相交换答案,看看谁的答案更准确。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比的定义、求比值的方法、按比例分配的原理以及相关的例题。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已知苹果的单价为4元/千克,香蕉的单价为2元/千克,某同学买了4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请计算他需要支付的总价。

答案:1. 4千克苹果的价格为4元/千克× 4千克 = 16元;3千克香蕉的价格为2元/千克× 3千克 = 6元;所以他需要支付的总价为16元 + 6元 = 22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们对比的概念、求比值的方法和按比例分配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实际例题的讲解和随堂练习,学生们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 第四单元 比和按比例分配 第6课时 整理与复习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 第四单元 比和按比例分配 第6课时 整理与复习
①找出各种量的比,求出总份数。 ②算出各种量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 ③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计算出各种量。
练习 解决问题。
教材第59页“整理与复习”第2题
(1)某车间有职工36人,男、女职工人数的比是 4∶5。
男、女职工各有多少人?
4+5 = 9
男职工: 36 4 1(6 人)
9
女职工: 36 5 20(人) 9
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 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 比的基本性质。
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名称
组成部分
意义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两个数之间的 倍比关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一种运算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一个数
知识点2:化简比和求比值 化简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 都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24
李刚:144 8 =48(元)
24
刘锋:144 7 =42(元)
24
答:王飞承担54元,李刚承担48元,刘锋承担42元。 (方法不唯一)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 你有什么收获?
李强家应付电费: 130×25580 =30.16(元) 王欣家应付电费: 130×24580 =24.96(元)
55 刘红家应付电费: 130×250 =28.6(元)
89 陈燕家应付电费: 130×250 =46.28(元)
答:他们分别付电费30.16元、24.96元、28.6元、46.28元。
4+3+5=12
长直角边:60×142 = 20(cm)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 问题解决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 问题解决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问题解决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探讨六年级上册数学中“按比例分配”的概念与实际应用。

学生将学习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识别、建立和解决比例问题,特别是在涉及到数量、距离、面积等问题的比例分配。

教材采用西师大版,以其系统性和深入浅出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起比例思维,并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基本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例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难点1. 正确识别和建立比例关系。

2.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比例分配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比例模型、实物演示工具。

2. 学具:练习本、直尺、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例分配的概念,如家庭成员分配食物、班级分配图书等,让学生初步感知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

2. 新授:讲解比例分配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结合教材中的例题,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步骤。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解题思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比例分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比例分配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和应用进行设计,突出重点,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基础题:巩固按比例分配的基本计算。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分配问题。

3. 拓展题:研究比例分配在更高层次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围绕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难点是否突破、教学过程是否顺畅、学生参与度与反馈等方面进行。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掌握解决比例问题的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按比例分配(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按比例分配(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包括按比例分配的定义、方法及其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能够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1. 按比例分配方法的理解与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条件分析和比例关系的建立。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某班级有男生和女生共60人,其中男生占40%,求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自主探究按比例分配的定义和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点评,总结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3. 例题讲解讲解例题,展示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建立比例关系。

4.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按比例分配2. 板书提纲:(1)按比例分配的定义(2)按比例分配的方法(3)按比例分配的应用3. 例题及解题过程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研究按比例分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撰写小论文。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和按比例分配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和按比例分配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和按比例分配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中的“比和按比例分配”这一部分内容。

我们将通过具体例题来理解和掌握比的定义、比的性质、按比例分配的应用以及如何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比的定义和性质,并能够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应用。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比的性质,以及如何将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黑板上写出两个物品的比,比如“2:3”,然后提问学生们这个比表示什么意思。

2. 讲解:我会通过PPT展示一些例题,讲解比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如何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问题。

我会用生动的例子和图示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3. 练习:在讲解完一个例子后,我会立即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解答。

然后我会选取一些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解析。

4. 应用: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运用比的性质和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来解决。

我会给予指导和帮助,并一起讨论和解析答案。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比的定义和性质,并给出一个例子来说明。

答案:比的定义是两个数的比较,用冒号“:”表示。

比的性质包括比的前项和后项可以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比的大小不变。

例如,4:6可以简化为2:3。

2. 请解释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并给出一个例子来说明。

答案: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是将总数按照比例分配到各个部分。

例如,如果有12个苹果,要按比例分配给小明和小红,他们之间的比例是2:3,那么小明会得到4个苹果,小红会得到6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认为学生们对比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比较清晰,但在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单元教案及教学反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单元教案及教学反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单元教案及教学反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单元备课方案◆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共包括以下几部分:①比的意义和性质;②问题解决;③整理与复习;④综合与实践等内容。

本单元一共安排了2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比的意义和性质,在这一部分中教材一共安排了3道例题。

例1是认识比,先通过除法引入比,即比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然后介绍比的写法和读法、比的意义以及比各部分名称。

教材选用两个量(张丽用的时间和李兰用的时间)作教学素材有利于学生更好理解这两个量的关系。

介绍了比的多种写法,使学生对比的认识更加全面。

例2由分数和比的比较引入教学,有利于学生启动分数的相关经验来理解比的知识,上排的分数既可以看作分数,也可以看作比。

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促进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用最简分数的概念理解最简比的概念。

例3化简比包括化简整数比和分数比,都是应用比的基本性质。

强调比的结果应该是最简整数比。

第二部分是问题解决,在这一部分当中,教材一共安排了3道例题。

例1通过两个小孩的对话,强调“按两人拿出钱数的比”分配合理,突出按比例分配的应用价值。

呈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是用方程解(实质上是归一法);另一种是按比例分配。

对照按比例分配的操作过程,归纳总结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例2和上一题不同的是,题中的比是一个连比。

在学生解题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

例3既涉及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还涉及分数的知识,综合性比较强。

突出“按所行的路程的比”分配。

在书写上又有所变化,不再先求总份数,而是用分母相加的形式体现总份数。

利用算法多样化,沟通归一问题与按比例分配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教材分析:比和按比例分配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分数乘除法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由于它和前面学习的很多知识具有密切的联系,把这一单元安排在分数除法之后进行教学,既加强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又为以后学习比例等知识打下基础。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导学案(西师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导学案(西师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导学案(西师版)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导学案第一部分比的意义和性质第1课时比的认识主备人:XXX审核人:XXX分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一、能认识比,并能正确地读比,能写出两种相关联量的比。

二、能正确理解比、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求比值。

三、让我们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学习数学充满信心。

重点难点:一、比的认识,求比值。

二、能正确理解比、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安排:共2课时过程设计: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1.口答下列各题。

(1)求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怎样求?(2)求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怎样求?(3)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4)已知路程和速度,怎样求时间?2.分别用除法算式和分数形式表示下列各题。

(1)六一班女生有25人,男生有31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2)一辆汽车,2时行驶120千米,这辆汽车每时行多少千米?(3)一个长方形,长30分米,宽20分米,长是宽的几分之几?3.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1.课本68页例1认识比.姓名从家到学校路程(m)从家到学校时间(分)张丽2405李兰2004(1)张丽用的时间是李兰的几倍?(2)李兰用的时间是张丽的几分之几?2.在社会生活与生产实践中,有时我们也把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说成:张丽与李兰所用时间的比是5比4;李兰与张丽所用时间的比是4比5.3. 5÷4可以写成或5︰4,它们都读作5比4.4÷5可以写成或4︰5读作4比5.(︰是比号)4.(1)写出下列各比。

一个长方形长是3米,宽是2米,长与宽的比是()或;宽与长的比是()或。

(2)读出下列各比。

8︰53︰7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1.两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2.在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教案西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教案西师大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1.引导学生掌握用“替换”(或置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2.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教学中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2.引导学生借助示意图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手段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例1时,通过提问启发学生借助示意图,思考怎样把大杯替换成小杯或小杯替换成大杯。

教学例2时,在组织学生活动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通过画示意图帮助自己思考。

如果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先打开教材,看一看“西红柿”“青椒”“萝卜”是怎样想的。

3.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切入点进行假设,找出问题的答案,充分感受“替换”“假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应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

4.重视检验过程,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

在解决问题后,教师都应要求学生对求出的结果进行检验,看答案是不是符合题目的已知条件,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

1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1课时2 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1课时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教材第68、第6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一的第1~3、第9~14题。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并进一步发展推理和转化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1.用等量替换的方法解决问题。

2.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

课件。

谈话:我们每天写作业都要用到钢笔,请拿出你最喜欢的钢笔,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教师选择一支钢笔,问:你这支钢笔多少钱买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拿出自己的一支铅笔,问:老师这支铅笔值( )钱。

老师想用这支铅笔换你这支钢笔,你愿意吗?(不愿意)为什么?(不公平)提问:请同学们帮老师一个忙,怎样才能公平地换到这支钢笔?根据同学的回答,教师板书。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比和按比例分配——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比和按比例分配——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比和按比例分配——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的概念和比的大小的比较。

2.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3.能够用比例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比的概念和比的大小的比较。

2.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能够用比例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自主学习根据教材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学生需要自主完成学习并掌握概念和方法。

•探究比的大小的比较。

•学会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

2. 合作探究1.学生围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5人组成。

每组讨论一道以下题目,记下所有的解题思路,最后点名后,由组长代表小组汇报。

小明和小红共有36支铅笔,其中小明的比小红的多4:1,求小明和小红各有多少支铅笔?2.讨论完之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所探究的题目。

3. 拓展练习1.让学生自己在教材里找出一道练习题,完成练习。

2.提醒学生用课外的练习册、习题集等温习巩固。

五、教学材料1.教材:《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2.讲解PPT。

六、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

2.复习巩固今天的所学知识。

3.完成一道与按比例分配有关的练习题。

七、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比的概念和比的大小的比较,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能够用比例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也通过小组探究,让学生在合作之中探讨问题,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促进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们要将今天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不断拓展知识领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
第6课时整理与复习
课时目标导航
教科书第59页整理与复习。

1.知识与技能:复习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沟通分数、比和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复习回忆,再现知识。

2.过程与方法:师生合作交流完成。

3.情感态度:培养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习惯。

复习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整理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引发整理复习需要
首先,请学生归纳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学生可能说到: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求比值等。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求比值都属于比的知识,此外,我们还学习用比和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对知识进行自主梳理
1.学生自主整理。

请学生用自己掌握的梳理知识的办法对知识进行梳理。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怎样?把其中比较好的经验可以做介绍。

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它们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归纳:化简比可以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将比化为最简整数比,其结果仍然是一个比;而求比值则是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商即是比值,其结果是一个数。

4.沟通分数、比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比与其它知识间又存在怎样的区别与联系呢?
(1)学生同桌进行讨论交流,指名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整理归纳:
联系区别
比前项比号后项表示两数相除的关系
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一种数
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一种运算
5.巩固练习。

整理与复习第1题。

学生完成此题关注三点:
(1)比的前项、后项是否是对应的量。

(2)是否化成最简整数比。

(3)求出的比值应写成什么数。

通过练习再次沟通分数、比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6.按比例分配。

(1)同学们都知道,比和其他知识一样,也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2)出示例题:朱小丹居住的院内3家合用一个水表,上月共缴水费36元,其中张阿姨家2人,李奶奶家3人,朱小丹家4人,怎样分摊水费比较合理?
(3)学生分析信息,口头讲出自己的解答思路,然后再独立解题。

教师:如果说按比例分配是合理分摊水费的最好方法,那应该按怎样的比例来进行分配呢?
(人数比2:3:4)
指名按比例分配的解答方法,并板演过程:
2+3+4=9 36×
9
2=8(元) 36×93=12(元) 36×94=16(元) 7.想一想、做一做。

第2题:解决问题
(1)学生先独立完成三道小题。

然后逐题汇报。

第(1)小题要关注,学生有没有用分数方法解答的,如果有,就请学生阐明思路,如果没有,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男、女职工人数的比是4:5还可以看成什么?(男职工的人数是女职工的
54)那么此题还可以列式:36÷(1+54)求出女职工的人数是20人,男职工人数就是20×5
4=16(人)。

由此引出按比例分配的问题还可以转换成分数计算的问题。

(2)请学生观察这三个小题,看看在问题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试着说说。

教师归纳: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可以用比、分数的形式,两者是互通的。

但要注意的是以谁为单位“1”,这三道小题的单位“1”都不一样,第(1)小题的单位“1”是女职工的人数,第(2)小题的单位“1”是总人数,第(3)小题的单位“1”是男职工人数,因此,每一个比和分率都是不一样的。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整理复习你发现自己前面的学习有什么不足吗?你的问题得到解决了吗?
整理与复习
1.化简比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

化简比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最简整数比,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值。

2.因为按比例分配是吧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分成几部分,所以解决这类问题可以把比看做分得的份数来解答,也可以把比转化成份数乘法来解答。

3.化简比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最简整数比,求比值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数值,如果是分数要化成最简分数。

1.本堂课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究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性较高。

2.巩固和应用了比和按比例分配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知识应用中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3.体现了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4.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帮学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