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问月 自主学习导学案

合集下载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

通道一中高二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课题《将进酒》主备人吴学菊备课组成员掌兰邦桂晓英丽群隆武课型新授课时一课时总课时一课时授课人集体备课内容教学目标1、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2、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3、激发学生学习李白诗歌的兴趣,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4、鼓励学生背诵全诗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本诗中诗人情感并把握其变化2、引导学生对诗中作者激愤的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教法学法1、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教学目标。

2、诵读引导法、探究谈论发。

要以启发诱导学生思考为主,适当的加以点拨总结,引导学生深入诗歌,认真思考,质疑问难,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同时通过诵读提示的方式,让学生注意把握本诗的朗诵情感和节奏,从而更进一步的品味诗歌感情。

教具准备小黑板、录音播放设备、《将进酒》的课文朗读录音教学过程导学案二次备课(修改)导入新课: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因为“愁”而喝,怀才不遇,喝!仕途失意,喝!功业未成,喝!离愁别绪,也喝!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

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穿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狂言,因酒而成传世佳作。

唐代天才诗人李白在这个方面尤为突出,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的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饮中八仙歌》)【小黑板出示】一个嗜酒如命,狂放不羁的李白跃然笔下,不过李白不仅能喝,而且也善劝酒。

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的一首劝酒歌——《将进酒》,感受他与酒的不解之缘。

【板书课题】新课讲授一、自主学习:背景介绍、解题1、解题【点拨】“将进酒”中的“将”读“qiāng”,为“请、愿”的意思,“将进酒”意为劝酒歌,多为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

姓名:班级:小组:教师评价《将进酒》导学案制作人:郭红丽审核人:高一语文全体教师使用时间:第一课时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生平及作者背景技能目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的观点,客观评价诗人抑郁、悲愤思想【学习重点】学会鉴赏诗歌【学习难点】品鉴特色,体悟作者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诵读与鉴赏相结合。

一、预习感知:1、背景2、题解:二、自主学习、展我风采1、范读(注意读音、节奏)樽()岑()馔()恣()谑()2、学生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了解大意、说出词语的意思复()悲()用法:()朝()暮()且()会()与()歌()用法()钟()用法()鼓()用法()馔()用法()贵()寂寞()惟()宴()用法()恣()何为()径须()沽()取()将()与尔()销()得意()三、合作探究、成就你我(问题探讨)1、第一段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第二层:①前四句:思考:诗人用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什么作用?②这四句包含天地人生,气魄巨大,表现出一种怎样的情感?③在饮酒欢乐中,表现出李白的什么心理品质?四当堂检测背诵这一段课后反思:第二课时知识目标:鉴赏诗歌内容技能目标:理清结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的观点,客观评价诗人抑郁、悲愤思想【学习重点】学会鉴赏诗歌【学习难点】品鉴特色,体悟作者思想感情【学法指导】诵读与鉴赏相结合一、复习旧课:抽查第一段的背诵。

二、自主学习、展我风采1、理清第二段的结构、大意。

2、提问:劝酒辞可分为几层意思?三、合作探究、成就你我(问题探讨)1、圣贤指的是哪些人呢?他们寂寞的含义是什么?2、曹植举行宴会畅饮,为的是什么?3、李白为什么单单点名写曹植?四、1、总结本文主旨。

2、总结艺术手法。

五、课外引伸、拓展:讨论李白的饮酒:课后反思 :。

将进酒学案

将进酒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语2010Q2039)编制人:段连成审核:高二语文组包科领导小组姓名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使用说明】1.借助导学案充分预习文本,理解文中词句,勾画疑难点。

2.用时20分钟左右,C层同学至少完成自主学习部分,A、B层在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的基础上思考合作探究题目,并形成文字答案。

3.认真书写,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反复诵读。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积极思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踊跃展示,达到对文本内容的准确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情投入课堂每一分钟,领会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奔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一.自主学习:充分预习文本,完成下面基础知识梳理。

(先做后记)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AB C层做)将.进酒()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岑.夫子()钟鼓馔.玉()恣欢谑.()呼儿将.出()千斤散.尽还复来()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AB C层做)①高堂..一饮三百杯(应当)..明镜悲白发(高大的厅堂)②会须③钟鼓馔玉不足.贵(值得)④斗酒十千恣.欢谑(放纵)⑤径.须沽取对君酌(即、就)⑥与尔.同销万古愁(代词“你”)⑦但.愿长醉不复醒(只)⑧主人何为..言少钱(为什么)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AB C层做)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天生我材/ 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二.合作探究:1.诵读展示全诗。

2.探究合作(理解并记忆)(1)李白是“诗仙”,也是著名的“酒仙”。

找出说明李白不愧于“酒仙”这个称号的诗句(AB C层做)明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主备人:段波审核人:高二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1、了解李白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学会“知人论世”2、理清思路,把握诗的感情基调和诗人情感变化3、诵读品味语言,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教学重点】1、理清思路,把握诗的感情基调和诗人情感变化2、诵读品味语言,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课时安排】3课时第周第课时总第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掌握基础知识,初读诗歌。

一、导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酒半个盛唐。

”他的飞扬跋扈,他的放荡不羁倾倒了整个盛唐。

酒是他的生命,不羁是他的灵魂,可繁华的盛世却容不下他的才气豪情,他只有痛饮狂歌,将心中的怨恨化成一个个掷地有声的方块字。

在酒的世界里,李白可纵情放歌,豪迈奔放,不受任何束缚,不向任何势力低头,本篇《将进酒》就是这些诗篇中的佼佼者。

二、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代的诗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

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

按言分有四言诗、五言诗(简称"五古")、七言诗(简称"七古")、杂言诗(诗中各句字有多有少)等。

如《硕鼠》为四言诗,《石壕吏》、《饮酒》为五古,《琵琶行》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杂言诗。

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

当时为了与过去的非格律诗加以区别,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每首八句,每两句叫一联。

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三、作者简介1、李白的生平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幼年生活饱览诗书。

把酒问月教案

把酒问月教案

把酒问月教案把酒问月教案把酒问月教案1一、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3、学习对月光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四、教学内容: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

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把酒问月》这诗题就是作者绝妙的自我造象,那飘逸浪漫的风神唯谪仙人方能有之。

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

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

“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劈头一问,对那无限时空里的奇迹,大有神往与迷惑交驰之感。

问句先出,继而具体写其人神往的情态。

这情态从把酒“停杯”的动作见出。

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来的一问分明带有几分醉意,从而倍有诗味。

二句语序倒装,以一问摄起全篇,极富气势感。

开篇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以下大抵两句换境换意,尽情咏月抒怀。

明月高高挂在天上,会使人生出“人攀明月不可得”的感慨;然而当你无意于追攀时,她许会万里相随,依依不舍。

两句一冷一热,亦远亦近,若离若即,道是无情却有情。

写出明月于人既可亲又神秘的奇妙感,人格化手法的运用惟妙维肖。

回文式句法颇具唱叹之致。

紧接二句对月色作描绘:皎皎月轮如明镜飞升,下照宫阙,云翳(“绿烟”)散尽,清光焕发。

以“飞镜”作比,以“丹阙”陪衬俱好,而“绿烟灭尽”四字尤有点染之功。

试想,一轮圆月初为云遮,然后揭开纱罩般露出娇面,该是何等光彩照人!月色之美被形容得如可揽接。

不意下文又以一问将月的形象推远:“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月出东海而消逝于西天,踪迹实难测知,偏能月月循环不已。

“但见”“宁知”的呼应足传诗人的惊奇,他从而浮想联翩,究及那难以稽考的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月中白兔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捣药,为的什么?碧海青天夜夜独处的嫦娥,该是多么寂寞?语中对神物、仙女深怀同情,其间流露出诗人自己孤苦的情怀。

将进酒 导学案

将进酒   导学案

《將进酒》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李白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学会“知人论世”2、理清思路,把握诗的感情基调和诗人情感变化3、诵读品味语言,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学习重点】1、理清思路,把握诗的感情基调和诗人情感变化2、诵读品味语言,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学习难点】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课时安排】1课时【预习导航】1、导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还有沿用的2、了解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杰出大诗人,人称“诗仙”,是浪漫主义诗歌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有《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赠汪伦》、《行路难》等等与杜甫合称“李杜”3、写作背景:这首《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4、解题:《将进酒》,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将:请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课文解读及赏析】一、整体感知1、阅读课文,给下列划线词语注音并注意写法将进酒()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岑夫子()钟鼓馔玉()斗酒十千恣欢谑()()呼儿将出换美酒()2、自读全诗,参照课文注释,读懂诗意,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3、这首诗的基调是什么?你从哪几个词看出?4、诗人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找出相关语句回答本诗的主旨句是什么?5、本诗的主要意象有哪些?中心意象是什么?二、深入赏析1.诗人为何而悲?这里“水”这一意象有什么寓意?2、诗人为何而欢?这里“月”这一意象有什么寓意?3、诗人是如何表达愤激之情的?本诗的主旨句是什么?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主旨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相比,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异同?4、又是如何表达狂放之情的?这里“酒”这一意象有什么寓意?【课堂探究】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在《赠李白》中曾写到:“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拔扈为谁雄? ”你对李白的“痛饮狂歌”有何看法?谈谈你的理解【课堂反思回顾】1、回顾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按诗人的感情发展的脉络练习背诵悲伤(夸张、比兴)整句↓欢乐(夸张)整句(重点句)将进酒↓愤激(化用)整散结合(主旨句)↓狂放(夸张)整散结合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2、默写本课名句:(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2),千金散尽还复来(3),但愿长醉不复醒(4)古来圣贤皆寂寞,陈王昔时宴平乐,(5)五花马,,呼儿将出换美酒,【拓展延伸】一、李白诗歌名句积累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旅夜书怀》导学案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兴农中学高二语文组邹荣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吟诵诗歌,掌握诵读本诗的方法,能在诵读中感知诗歌的情感。

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悟读探究”的诗歌鉴赏方法,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把握本诗感情基调,理解诗人复杂情感,理清情感变化线索2、自由探究李白豪饮的原因,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3、在诵读中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和艺术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2、培养探究的热情,在“走近李白”的过程中获取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课重点感受诗歌复杂的情感和探究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本课难点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一、课前预习:借助工具书,我能做到的事:1、识记字音。

(给加线的字注音)将进酒()呼儿将出()金樽()岑夫子()钟鼓馔玉()恣欢谑()2、解释下列诗句中粗体词语。

①会须()②恣欢谑()③沽取()④与尔同销()二、知识储备:借助网络搜索,我想知道的事:1、李白的生平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

(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

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

高二语文《将进酒》最新2课时集体备课表格式导学案设计.doc

高二语文《将进酒》最新2课时集体备课表格式导学案设计.doc

宁县一中高二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课《將进酒》主备人张文强备课组成员孙鹏肃何喜科孙维刚豆旺峰苏娟梅亢新明题课新课二课时总课时二课时授课人型授时集体备课内容教学目标1 、了解李白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学会“知人论世”2 、理清思路,把握诗的感情基调和诗人情感变化3.诵读品味语言,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教学 1 、理清思路,把握诗的感情基调和诗人情感变化重点 2 、诵读品味语言,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难点 3. 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教法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学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导学案2、导言:学生学习纠错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还有沿用的2、了解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杰出大诗人,人称“诗仙”,是浪漫主义教学诗歌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有《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赠汪伦》、《行路难》等等与杜甫合称“李杜”过程3 、写作背景:这首《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 ),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4 、解题:《将进酒》,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将:请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3、【课文解读及赏析】一、整体感知1 、阅读课文,给下列划线词语注音并注意写法将进酒()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岑夫子()钟鼓馔玉()斗酒十千恣欢谑()()呼儿将出换美酒()2、自读全诗,参照课文注释,读懂诗意,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3、这首诗的基调是什么?你从哪几个词看出?以愤激、豪放为感情基调从悲、欢、愁等词可看出4 、诗人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找出相关语句回答本诗的主旨句是什么?悲伤—欢乐—愤激—狂放相关语句见课本5、本诗的主要意象有哪些?中心意象是什么?水、月、酒中心意象是酒二、深入赏析1 .诗人为何而悲?这里“水”这一意象有什么寓意?多角度来阐述为何而“悲”,可以从李白的经历、抱负等等方面来谈谈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心中难免郁闷又根据课下注释:此诗写于天宝十一年,即公元752 年,而史载李白生于公元701 年,据此推算,诗人此时已是年过50 的老人韶华已逝,怎不叫人感而生愁?李白悲的是时光易逝,人生苦短,壮志难酬,所以他悲从中来,而这种悲是慷慨生悲首句从空间写,次句从时间写,用了夸张的手法,大自然的伟大永恒和人类生命的短暂渺小形成强烈的对比这里“水”这一意象的寓意既指时光易逝、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愁苦,又指时空的永恒2 、诗人为何而欢?这里“月”这一意象有什么寓意?“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有用”而“必”,一何自信!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态度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但这“欢”是借酒浇愁的“欢”,是暂时的“欢”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这里“月”这一意象的寓意既指情感的无奈,又指时空的永恒3 、诗人是如何表达愤激之情的?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主旨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相比,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异同?诗人先用“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点明全诗主旨,集中表现了诗人离开长安时的愤激之情“钟鼓馔玉不足贵”实际上是对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蔑视否定,“但愿长醉不复醒”实际上是一种消极的反抗,无力反抗,借酒消愁然后“古来”一联,以抒情的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再举出例子,引出陈王曹植,借以自况在内容上:(1)相同点: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和愤激之情(2)不同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夲诗中“但愿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于愤激中略见低沉在表达方式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直白,“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曲达4 、又是如何表达狂放之情的?全诗中“酒”这一意象有什么寓意?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诗人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狂放 ! 这种狂放,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酒”是本诗的中心意象,它可寄寓表达欢悦、得意、失意、愁苦之情,但本诗表达的是失意、愁苦之情【课堂探究】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在《赠李白》中曾写到:“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拔扈为谁雄? ”你对李白的“痛饮狂歌”有何看法?谈谈你的理解【课堂反思回顾】1、回顾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按诗人的感情发展的脉络练习背诵悲伤(夸张、比兴)整句↓欢乐(夸张)整句(重点句)将进酒↓愤激(化用)整散结合(主旨句)↓狂放(夸张)整散结合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2 、默写本课名句:(1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2 ),千金散尽还复来(3 ),但愿长醉不复醒(4 )古来圣贤皆寂寞,陈王昔时宴平乐,(5 )五花马,,呼儿将出换美酒,【拓展延伸】一、李白诗歌名句积累1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2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3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4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6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7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8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9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10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登金陵凤凰台》11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12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13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14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15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16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菩萨蛮》17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8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19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20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21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22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23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中览古》24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25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二、做基础训练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在《赠李白》中曾写到:“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 ”你对李白的“痛饮狂歌”有何看法?谈谈你的理解李白嗜酒,更多的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体现借饮酒来反抗险恶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常用方法李白也继承了这种做法,借酒浇愁,发泄情感,写了许多借酒咏怀的诗,以表达自己心中的郁闷李白的“痛饮狂歌”毕竟是一种消极行为,这是由他的傲世态度和狂放不羁的个性决定的,是其局限所在学生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言之成理即可【课堂反思回顾】1、回顾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按诗人的感情发展的脉络练习背诵悲伤(夸张、比兴)整句↓欢乐(夸张)整句(重点句)将进酒↓愤激(化用)整散结合(主旨句)↓狂放(夸张)整散结合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学习总结与反思:。

七年级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导学案

七年级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导学案

七年级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熟练背诵并默写三首中秋咏月诗词。

2、理解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学习诗词中借景抒情、烘托等写作手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词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掌握诗词中的重点字词和名句。

2、难点感受诗词中独特的意境,领略传统文化中月亮的象征意义。

分析诗词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赏析法:对诗词中的意象、意境、语言、写作手法等进行赏析,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3、比较法:将三首诗词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之处,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们就喜欢以月为主题,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词。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三首七年级的中秋咏月诗词,感受诗人笔下的月亮之美。

(二)诗词原文1、《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三)诗词赏析1、《十五夜望月》首句“中庭地白树栖鸦”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中庭地白”,月光照在庭院中,地面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给人以清冷之感。

“树栖鸦”,鸦雀在树上栖息,万籁俱寂,烘托出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冷”字有何妙处?“冷”字既写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又暗示了诗人在中秋之夜的孤独寂寞。

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月夜的景色,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也引发了读者的共鸣。

把酒问月教案模板范文

把酒问月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把酒问月》——唐代诗人李白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2)掌握诗歌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1. 诗歌的韵律和意象。

2. 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诗歌意境的把握。

2. 诗歌与作者背景的联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把酒问月》的朗诵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提问:同学们对这首诗有什么初步的了解?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作者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课堂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

2. 学生分享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如“明月”、“清风”、“孤影”等。

3. 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四、拓展延伸1. 教师讲解李白的其他诗作,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李白的认识,以及从诗歌中得到的启示。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同学们还记得《把酒问月》中的哪些意象和修辞手法吗?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二、深入探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意境,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 学生讨论诗歌与作者背景的联系,如李白的豪放、洒脱等性格特点。

三、课堂实践1. 学生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把酒问月》。

2. 学生创作自己的诗句,模仿李白的风格。

四、总结评价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教师进行点评。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导学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导学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将进酒》【激趣导入】情景导入【学习目标】语言建构:积累诗中重要的词语、句式等基础知识。

审美鉴赏:揣摩语言,体味诗中意象及典故。

思维发展:体会诗歌艺术特色。

文化传承:背诵整首词;体会作者诗词之中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体会诗歌语言特色及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2.作品背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

不久,因权贵的谗毁,于天宝三载,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

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李白作此诗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

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3.解题《将进酒》,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

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将:请。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诗歌品鉴】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会须..一饮三百杯()②钟鼓馔玉....不足贵()③斗酒十千恣欢谑...()④径.须沽.取对君酌()⑤呼儿将..出换美酒()答案:①应当。

②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不值得。

③放纵、无拘束;玩笑。

④即、就;通“酤”,买。

⑤侍童;拿。

2.《古唐诗合解》评:“太白此歌豪放极矣。

饮酒 自主学习导学案

饮酒 自主学习导学案

饮酒【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背诵,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学习重点】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学习难点】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学习过程】一、明确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理解诗的内容,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意境。

3.反复阅读,领会诗人意志和情趣。

二、走进作者,了解背景陶渊明(365-427)名____,字__________,一字______,______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曾著__________________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__________________”。

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代,统治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质低下,才能平庸的人占据高位,一些品德良好,才能出众的优秀人才却屈居低位。

陶渊明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小官,每逢上级来地方巡视的时候,他都必须前去迎接,曲尽礼节。

久而,他很厌烦这种情形,有一次他终于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他就归隐田园,并写下很多诗来表现这种生活,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后人称他为我国第______位田园诗人,他的诗对唐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影响很大。

三、深入学习1.概括诗的大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021年整理)将进酒导学案

(2021年整理)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将进酒导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将进酒导学案的全部内容。

《将进酒》导学案【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学习重点及难点】1、品鉴特色,引导学生领略诗歌独特韵味。

2、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3。

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和极度的夸张.【学习方法】诵读与鉴赏相结合.【知识链接】一、诗歌鉴赏常见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清新之风常见于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

平淡: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是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的,所以说往往平淡而有思致。

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平淡首推陶渊明.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隐的诗。

李商隐的诗歌不但绚丽,而且朦胧晦涩,李贺的诗也比较绚丽乃至于奇丽,比如《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琢春泥。

高中语文 将进酒导学案2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将进酒导学案2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将进酒导学案2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教学过程三、整体感知(一)、大家先听录音,听的过程中注意体会诗歌中的:节奏变化,韵律变化以及情感变化。

并在课本上作适当的标记。

情感线索先写悲(开头四句)--叹流光易逝次写乐(“人生”以下六句)--喜朋友相聚又次写愤激之情(“钟鼓”以下六句)--渲不平之气最后写狂放之情(“主人”后)--豪放中含悲凉意请同学们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激动的(找出对应诗句:)豪放的(找出对应诗句:)悲壮的(找出对应诗句:)自信的(找出对应诗句:)愤慨的(找出对应诗句:)狂放的(找出对应诗句:)愁苦的(找出对应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同学们,当大家看到这么气势磅礴的黄河的时候会感到心情怎么样?——激动……“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作者为什么从江水想到了人生?这一句中有一个字明确的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那就是——悲。

古人有一个词评说的好——悲而不伤,悲而愈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读完这一句,我们会发现作者用其中两个字明确的表达了他的感情:“欢”和“乐”。

在这里有一种心态让诗人感到欢乐这种心态是——自信。

哪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就是本诗的第一次感情变化,由原来的悲壮转成了欢快。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他不仅自己喝,还劝他的朋友喝。

这里也就点明了“将进酒”的这个题目的意思,劝酒歌。

另外,同学们感受一下,在这里作者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那么这四个三字句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这就是诗歌中的第二次感情变化:由欢快转为狂放。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分明是得不到重用的一种——愤慨。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七年级上学期水调歌头导学案苏教版

七年级上学期水调歌头导学案苏教版

七年级上学期?水调歌头?导学案苏教版一、学习方针:1、通过诵读来欣赏咏月诗词。

2、联想?水调歌头?抒写的情境,理解该词主题。

3、体味?水调歌头?有浮现力的语言。

二、预习、搜集咏月诗词〔不少于三句〕2、注音:阙〔〕乘〔〕琼〔〕不胜〔〕转〔〕绮〔〕婵娟〔〕3、用“/〞划分朗读节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彼苍。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解释:达旦:兼怀:几时:把酒:宫阙:何年:乘:归去:琼楼玉宇:胜:不胜:弄:何似:朱阁:绮:绮户:无眠:不应:恨:何事:全:婵娟:共婵娟:、翻译全文:6、了解苏轼,字,号,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作品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

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均有很高成就。

其词是派的代表,如。

与其父、其弟并称为“三苏〞。

其文汪洋恣肆,清楚畅达,为“唐宋八大师〞之一。

7、查阅资料,收集本词创作背景:8、熟知内容:概括词上下阕意思:上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堂互动探究㈠、一读文,字正腔圆,读准字音。

〔预习2〕㈡、二读文,有板有眼,读对节奏。

〔预习3〕㈢、三读文,咬文嚼字,读懂词意。

〔预习4、〕㈣、四读文,有情有味,读透词境。

〔预习7、8〕、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的是什么?〔预习8②〕2、上阕开头四句反映了词人对的向往的心理状态?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呢?〔联系预习7写作背景〕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又反映了他的心理。

为什么?4、矛盾最终结果是。

从“,。

〞两句可以看出。

、下阕是引起“离人〞的无眠。

作者想通了“,〞是自然和人生的规律,自古皆然,是任何人无法抗拒的。

既然拜别弗成防止,词人最终浮现出了的心态。

把酒问月

把酒问月
全诗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悠悠万古,长存不变的明月,是永恒时空里的奇迹,常常引起人类的无限遐思。前两句以倒装句式统摄全篇,以疑问句表达了诗人的这种困惑,极有气势。诗人停杯沉思,颇有几分醉意,仰望苍冥发问道:这亘古如斯的明月,究竟是从何时就存在的呢?这一对宇宙本源的求索与困惑,实际上是对自身的生命价值的思索和探寻,“停杯”二字生动地表现出他的神往与迷惑糅杂的情态。三四句写出了人类与明月的微妙关系。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想要飞升到月中以求长生不老,但皆是徒然,而明月却依然用万里清辉普照尘世,伴随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们。两句写出了明月既无情又有情、既亲切又神秘的人格化的特性,
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极富回环错综之美。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
三、朗读背诵诗歌
四、检测
1、,今月曾经照古人。
皎如飞镜临丹阙,。
2、赏析“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导学过程
修订或反思
蕴含着诗人向往而又无奈的复杂心境。“皎如”两句极写月色之美。浓重的云雾渐渐消散,月亮皎洁得有若悬挂在天际的明镜,散射出清澄的光辉,照临着朱红色的宫门。诗人以“飞镜”为譬,以“丹阙”、“绿烟”为衬,将皎洁的月光写得妩媚动人,光彩夺目。“但见”二句,借明月的夜出晓没来慨叹时光流逝之速。明月在夜间从东海升起,拂晓隐没于西天云海,如此循环不已,尘世间便在其反复出没中推演至今。两句中既表达了对明月踪迹难测的惊异,也隐含着对人们不知珍惜美好时光的深沉叹惋。
“嫦娥”两句驰骋想象,就月中的白兔、嫦娥发问,是诗人的第二次问月。白兔在月中年复一年地捣着药杵,嫦娥在月宫里孤独地生活着,到底谁来陪伴她呢?在对神物和仙女寂寞命运的同情中,流露出诗人自己的孤苦高洁的情怀。“今人”两句,在回环唱叹中抒发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慨叹。“今人不见古时月”,实际是在说“今人不见古时人”;“今月曾经照古人”意味着“古月依然照今人”。明月万古如一,而人类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结尾四句收束上文,进一步表达对宇宙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慨。古往今来的无数人们,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对着空中同一个永恒的明月,或许都曾有过相似的感慨吧!我只希望在唱歌饮酒的时候,皎洁的月光能长照杯中,使我能尽情享受当下的美好人生。人是一棵苇草,但却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诗人有感于明月长存而人生短暂,人类无法改变这一自然规律,因此就更应当珍惜今生的点滴光阴,在瞬间把握永恒。结句虽暗含及时行乐之意,但总的基调仍然是积极向上的,展现了诗人旷达自适的宽广胸怀。

人教版选修《将进酒》导学案设计(教师)

人教版选修《将进酒》导学案设计(教师)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教师)【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和诵读的要求。

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蕴涵的情感。

3.综合鉴赏古代诗歌,包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特点、表达效果等。

4.诵读并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

【重点难点】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内涵,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理论赏析诗歌的方法。

【学法指津】阅读“赏析指导”弄懂“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含义。

1.解题:(1)因声求气 就是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

清代桐城派作家刘大櫆提出“因声求气”的说法,“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

”“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

”“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

”神气,指作品体现出来的神韵和气势,是作家精神气质和作品的情感内涵高度艺术化的体现。

音节,是指长短相间、参差错落的句式和抑扬顿挫、高下缓急的声韵等语言因素。

神气需要借助音节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对诗文音节的揣摩,能够领会到作品的神气,这就是所谓的“因声求气”。

(2)吟咏诗韵 就是字词本身所包含的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2.解“读” 在诵读诗歌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加以注意,来达到“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目的,进而促进对诗歌美感的把握、对思想感情的领悟呢?(1)定准基调 基调在音乐作品中是指主要的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

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

一般说来:爱的感情是“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是“气足声硬”;悲的感情是“气沉声缓”;喜的感情是“气满声高”;惧的感情是“气提声凝”;欲的感情是“气多声放”;急的感情是“气短声促”;冷的感情是“气少声平”;怒的感情是“气粗声重”;疑的感情是“气细声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现在端起酒杯问一问,明月什么时候悄然升起,高悬青天?
人பைடு நூலகம்登临明月断不可能,但是人走到哪里,它却如影相随。
月出像明镜飞升,下照红色的宫殿楼阁,云影散尽,它清辉散发。
只是看见月亮夜里从海上升起,怎能知道它清晨在云间消失。
月宫的白兔啊,捣药一年又一年,它主人嫦娥呀,孤独寂寞,谁来与她做伴?
古往今来,明月只有一个,人却世代交替,物是人非事事不顺。
古人今人世代交替就像流水一样,他们所看到的都是这一轮明月。
明月啊,只是希望你在人们饮酒时不吝光辉,普照人间。
三、加深理解:
亦远亦近,若即若离,道是无情却有情,写出月亮即可亲又神秘的拟人化特征的诗句是。
感叹时光流逝自己无所作为的诗句是

借用月宫传说,流露诗人孤苦无依心情的诗句

互文见义写法,指出明月只有一个,人却世代交替,抒发人生短暂而宇宙无穷之感,表达物是人非的人生感叹的诗句是
把酒问月
学习
目标
1.温习李白生平及其诗歌风格,正确流畅地朗读这首诗;
2.化诗为文,解读诗歌意境;
3.练习感悟,背诵《把酒问月》。
学习
重难点
化诗为文,解读诗歌意境。
学习过程
解析点拨
个案补充
一、教师导语: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他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诗歌风格飘逸奔放。杜甫对其创作风格有“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评。
李白一生,抱负远大,才华横溢。而唐王朝的昏暗,到底没有给他施展才华的机会。罢官、流放,理想的破灭,坎坷人生的种种感受,只有在端着酒杯,叩问月亮时,才得以宣泄。李白在恍惚于醉意中,天真而实在的与明月倾诉者感情。
《把酒问月》正是这种背景下的杰作,诗歌既有对永恒高洁的月的传神描绘,又有对超凡脱俗的诗人自我的形象刻画。
二、学生活动
正确流畅朗读诗歌。
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化诗为文,解读诗歌意境。

希望明月与人同在,表达诗人旷达自适情怀的诗句是

四、课堂练习:
发挥想象将“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改写成一段优美散文。
背诵这首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