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小常识》古籍的流传精选推荐

合集下载

善本古籍常识

善本古籍常识

善本古籍常识
善本古籍常识
善本最初的概念是指经过严格校勘、无讹文脱字的刻本。

印刷术产生前,把原稿或别本认真缮写下来,经过与原文校核无误,就成为善本。

唐以后,雕版印刷盛行,善本的内涵也比原来更扩大了,往往指校勘严密、刻印精美的古籍,包括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各类古籍。

张之洞在《书目答问》中认为,所谓的善本之义有三:一是足本,无阙卷,无删削;二是精本,即精校精注;三是旧本,包括旧刻、旧抄。

清末藏书家丁丙对善本也提出了四条标准:一是旧刻;二是精本;三是旧抄;四是旧校。

现在通用的善本“三性”、“九条”说。

“三性”指书籍应具备较高的’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

“九条”主要包括: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明代刻、抄写的图书;清代乾隆以前流传较少的刻本、抄本;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刊印的图书;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辛亥革命以前,反映某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辛亥革命以前的名人
学者批校、题跋或过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本、抄本;在印刷术上能反映古代印刷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技术水平的各种活字印本、套印本或有精校版画、插画的刻本;明代的印谱、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印谱的钤印本,有特色的亲笔题记等。

小常识古籍的印章

小常识古籍的印章

小常识古籍的印章古今藏书,大都在书上施以印章。

这些印章,勾勒了一部书的流传轨迹,是我们鉴定一书的价值,特别是其文物价值的绝好依据。

钤在古籍上的印章,就其类型而言,大体可区分为四类,这就是:①名章,②鉴赏章,③训诫章,④闲章。

名章是钤在古籍上的最重要的印章,因为它表示古籍的归属。

凡是官方藏书机构,如清代的文渊阁、文源阁、文溯阁、文津阁、文汇阁、文宗阁、文澜阁,乃至近现代各类图书馆的藏书印章,均称作公章;属于个人姓名、表字、楼阁、斋堂的,则称作私章。

明代钤在古籍上的私人印章大都比较简单,如著名藏书家毛晋,即多用“毛晋”、“毛氏子晋”、“毛晋之印”、“毛晋私印”、“汲古主人”、“汲古阁”、“东吴毛氏图书”等,有时亦单用“毛”或“晋”两个单字连钤。

另一著名藏书家黄虞稷,也多用“黄虞稷印”、“俞邰”这一名一字的印章。

清代藏书家则多将郡望、姓名、表字合刻在一起,如季振宜,其一章云:“季振宜字诜今号沧韦”,共九个字。

徐乾学的一印章为“昆山徐乾学健庵藏书”,亦九个字。

而查慎行的一印章则是:“海宁查慎行字夏仲又曰悔馀”,共十二个字。

近现代藏书家也有类似的印章,如著名学者郑振铎的藏书章即是:“长乐郑振铎西谛藏书”。

此章由著名学者魏建功先生书写制印、全印皆用通行的简化汉字,这在一般藏书印中是不多见的,它体现了作为语言学家的魏建功先生对推行简化汉字的不遗余力。

名章还有单刻官衔的,如季振宜就有“御史之章”。

但这种印章必须与其它名章一起作用,人们才能知道这究竟指的谁人,否则,就几乎失去了意义。

如《天琳琅书目》卷七的《六经图》,仅钤有“汉阳太守印”。

这就很难考定究属谁人了。

值得提及的是,名章中还有一种寓名章,即不直接写出名字,而读印章的文字,却能悟出其名。

如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家启功先生,就有一枚“功在禹下”的印章。

大禹的儿子是启,故“禹下”自然是寓“启”字,而“功”又在其下,这不就是启功先生的大名吗名章之外,古籍上常见的是鉴赏章。

古代常识科普小知识

古代常识科普小知识

古代常识科普小知识一、古代发明1. 指南针: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起源于汉代。

它采用磁石原理,通过磁针指向北方,帮助航海家确定方向。

指南针的发明对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2. 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早在汉代就已经广泛应用。

通过将纸浆压制成纸张,取代了古代的竹简和丝绸书籍,极大地推动了古代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3. 火药:火药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最早应用于军事上。

火药的发明革命性地改变了战争的形态,对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古代科学1. 天文学:古代中国在天文学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

例如,在汉代,中国人就已经制作出了精确的天文仪器,并进行了大量观测和计算,掌握了天体运行规律,为后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 数学:古代中国在数学方面也有不少贡献。

例如,中国古代已经独立发现并应用了勾股定理,为几何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古代中国还发明了计算圆周率的方法,得到了较为精确的近似值。

3. 医学:古代中国的医学理论和实践也相当发达。

中国古代医学家对人体解剖、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经验,为后来的医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三、古代文化1.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周代的诗篇。

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被誉为古代文学的典范,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的总称,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

这些经典内容丰富,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和道德观念。

3. 书法艺术: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独具特色,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书法家通过不同的笔画和布局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文字具有了美感和艺术价值。

四、古代社会1. 封建制度:古代中国的社会基本上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这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几千年。

古籍常识介绍范文

古籍常识介绍范文

古籍常识介绍范文古籍是指古代的书籍、文献等古老文字的载体。

它不仅记录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后世了解历史、学习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

下面将介绍古籍的常识。

一、古籍的种类古籍按时间可分为上古籍、古代籍、中古籍、近代籍等。

按内容可分为史籍、哲学、文学、医学、农学、法律、典籍等。

1.史籍:史籍是古籍中最重要的一类,记录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如《史记》、《资治通鉴》等。

2.哲学:古代哲学著作记录了古代思想家和哲学家的思想观点,如《庄子》、《论语》等。

3.文学:古代文学作品包括诗、词、赋、曲等,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诗经》、《红楼梦》、《西游记》等。

4.医学:古代医学著作记载了古代人们的医疗知识和治疗方法,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

5.农学:古代农学著作详细记载了古人的农业技术和农民生活,如《农政全书》、《万姓农谱》等。

6.法律:古代法律著作是研究古代法制的重要资料,如《汉律疏议》、《唐律疏议》等。

7.典籍:古代典籍是古代文化的代表,包括儒家经典、佛经、道家经典等。

二、古籍的保存由于古代纸张质地较差,加上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破坏,许多古籍早已湮没无闻。

但幸运的是,一些古籍得以保存下来。

1.敦煌文献:敦煌文献是指出土于敦煌莫高窟的一系列古代文献,如佛经、经书、封建时期文化杂志等,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和典籍的重要资料。

2.燕京典籍:在明清时期,燕京地区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籍文献,成为后来研究明清文化的重要基础。

3.敦煌是纸质文物保存较好的地方,在敦煌莫高窟中,保存了大量的佛经和经卷,这些文物不仅记录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发展和社会状况,也为世界人类文化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4.古籍整理与研究机构:我国成立了多个古籍整理与研究机构,如北京图书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致力于古籍的整理和研究工作。

三、古籍的研究意义古籍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于现存最早袖珍本四书的国学小常识

关于现存最早袖珍本四书的国学小常识

关于现存最早袖珍本四书的国学小常识在古籍版本中,有一种版式狭小的图书被称为“巾箱本”,后来又有“袖珍本”之称。

瞿冕良的《中国古籍版刻辞典》介绍说:巾箱是古代装头巾用的小箱子。

凡书的版型特小,可装在巾箱里面(形容其小的程度),可称为巾箱本。

语见宋戴埴《鼠璞》。

袖珍本,小型书本。

因版式较小,可藏于袖中,便于携带,故名,其实和巾箱本是一个类型的,不过名称不同而已。

清乾隆期间,武英殿雕印“经史”,当时清帝弘历因见制版所剩的小块木头,为恐浪费,不令遗弃,乃仿古人巾箱之意,刻武英殿袖珍版书,即后来所称的《古香斋十种》。

正式题名为“袖珍”的,当始于此。

由此可知,古书中正式有“袖珍”之名始于清乾隆年间。

但是,这个结论可能不准确,因为早在明正德年间,在福建建阳书坊中就已有了刘弘毅慎独斋刻印的《袖珍四书》版行于世。

刘弘毅,建阳县崇化书林(今建阳市书坊乡)人。

从明弘治戊午(1498)至嘉靖二十四年(1545)48年间,他以“慎独斋”、“慎独精舍”、“书户刘洪”、“木石山人”等名号刻书30多种。

其刻本多为卷帙浩繁的巨著。

如刻于弘治十一年(1498)的《资治通鉴纲目》59卷、《续资治通鉴纲目》27卷;弘治十八年(1505)刻印《大明一统志》90卷;正德十一年(1516)刻印《十七史详节》274卷;正德十一年至十四年(1516-1519)刻印《文献通考》348卷;正德三年(1508)到正德十三年(1518),刻印《群书考索》前、后、续、别四集共202卷,等等。

刘弘毅慎独斋刻本的质量每为后人所称道。

清叶德辉说:“至正德时,慎独斋本《文献通考》细字本,远胜元人旧刻。

(元)大字巨册,仅壮观耳”;“刘洪慎独斋刻书极夥,其版本校勘之精,亦颇为藏书家所贵重。

”(叶德辉《书林清话》,中华书局1957年版)。

慎独斋所刻之书,多密行细字,校勘精严,字体版式,颇类元刊,代表了明前期建阳书坊的一时风尚。

然而,刘弘毅刊刻的《袖珍四书》一向不为人所知,原因大概是其原本久佚之故。

小常识古籍的印章

小常识古籍的印章

小常识古籍的印章导读:古今藏书,大都在书上施以印章。

这些印章,勾勒了一部书的流传轨迹,是我们鉴定一书的价值,特别是其文物价值的绝好依据。

钤在古籍上的印章,就其类型而言,大体可区分为四类,这就是:①名章,②鉴赏章,③训诫章,④闲章。

名章是钤在古籍上的最重要的印章,因为它表示古籍的归属。

凡是官方藏书机构,如清代的文渊阁、文源阁、文溯阁、文津阁、文汇阁、文宗阁、文澜阁,乃至近现代各类图书馆的藏书印章,均称作公章;属于个人姓名、表字、楼阁、斋堂的,则称作私章。

明代钤在古籍上的私人印章大都比较简单,如著名藏书家毛晋,即多用“毛晋”、“毛氏子晋”、“毛晋之印”、“毛晋私印”、“汲古主人”、“汲古阁”、“东吴毛氏图书”等,有时亦单用“毛”或“晋”两个单字连钤。

另一著名藏书家黄虞稷,也多用“黄虞稷印”、“俞邰”这一名一字的印章。

清代藏书家则多将郡望、姓名、表字合刻在一起,如季振宜,其一章云:“季振宜字诜今号沧韦”,共九个字。

徐乾学的一印章为“昆山徐乾学健庵藏书”,亦九个字。

而查慎行的一印章则是:“海宁查慎行字夏仲又曰悔馀”,共十二个字。

近现代藏书家也有类似的印章,如著名学者郑振铎的藏书章即是:“长乐郑振铎西谛藏书”。

此章由著名学者魏建功先生书写制印、全印皆用通行的简化汉字,这在一般藏书印中是不多见的,它体现了作为语言学家的魏建功先生对推行简化汉字的不遗余力。

名章还有单刻官衔的,如季振宜就有“御史之章”。

但这种印章必须与其它名章一起作用,人们才能知道这究竟指的谁人,否则,就几乎失去了意义。

如《天琳琅书目》卷七的《六经图》,仅钤有“汉阳太守印”。

这就很难考定究属谁人了。

值得提及的是,名章中还有一种寓名章,即不直接写出名字,而读印章的文字,却能悟出其名。

如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家启功先生,就有一枚“功在禹下”的印章。

大禹的儿子是启,故“禹下”自然是寓“启”字,而“功”又在其下,这不就是启功先生的大名吗?名章之外,古籍上常见的`是鉴赏章。

古籍基础知识

古籍基础知识
王充《论衡 · 量知》:“截竹为筒,破以为牒,加笔墨之迹 ,乃成文字。大者为经,小者为传记。断木为椠,析之为版, 力加刮削,乃成奏牍。”
写绘于丝织品上的文字及图像,称为帛书,主要流行于东周至 魏晋之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楚帛书,是现存最早的帛 书。目前所见或卷起或折叠收储。其轻薄柔软,可以卷舒,便 于携带。
• “带”是用以缚扎的,带一端有“ 牙签”,带及牙签由于书卷内容的 不同,而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别。
甘肃居 延金关汉 代亭燧故 址出土的 金关纸, 据考古断 代,应制 作于西汉 时期
印刷术发明的技术条件
玺印图章的雕刻钤印技术 • 最接近雕版镌字技术的是木质印。《初学记》:“道士当刻枣心 作印,方四寸也。”这些木质印上的文字均用刀刻,为阳文反字 ,在镌字技术上与雕版刻字毫无二致。只是印章是凭信,无须大 量印施;且字少块小,钤盖即可使字着实落地,压出印记。雕版 字多块大,反转过来钤盖,无法字字印实,只好在字面上涂墨铺 纸刷印。所以玺印技术是雕版印刷技术的先驱。
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的工序 • 备好木材 • 雕版 • 上版 • 刊刻 • 印刷 • 揭纸、装订成书。
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是现代印刷术的主要方法。西方学者认为活字印刷术是十五世 纪中叶德国人古腾堡发明的。事实并非如此。活字印刷术是公元11世纪中 叶(1041-1048)毕升发明的。其原理是将单字检排拼成一块块书版,再在 版上刷墨印刷。具有灵活、方便、快捷的优点。但在我国,雕版印刷仍占 主导地位。
古籍基础知识
林平 2019年10月
定义
古籍是记录我国传统文明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是凝聚传统文化记忆 的遗产与瑰宝,也是中华文化存在和传承的依据。
古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 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是以传播知识、阐述思想、介绍经验、宣传 主张等为目的,经过编辑和创作,书写、刻印在一定形式材料上的著 作物。

古代文学常识内容

古代文学常识内容

古代文学常识内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古代文学常识内容古代文学常识内容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古文典籍大全

古文典籍大全

古文典籍大全
古文典籍大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象征,包括经典、史籍、子集、词书和百科全书等。

古代的文明和智慧都存在于这些典籍之中,它们无处不在地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也影响着今天的文化。

传统的古文典籍有《礼记》、《孟子》、《诗经》和《易经》等,它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礼记》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基础,其中收录了许多关于礼仪、礼制、文章和其他方面的内容。

《孟子》旨在提倡道德价值观,探讨社会关系和社会建设,它也是中国精神文化的基石。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珍贵财富,它包含了诗歌艺术的一切,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代表作。

《易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它也被称为“六经”中的第一经,它更强调了智慧和灵性的重要性。

此外,中国古代的文典籍还有许多不同的分类。

比如《四书》是四位著名的儒家先贤的作品集,它们分别是《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

《诗经》、《楚辞》、《书经》、《史记》、《春秋》、《左传》、《史记》等都被称为中国四大史书。

《汉书》、《司马迁》、《资治通鉴》、《张衡》、《韩非子》、《庄子》、《老子》、《黄帝内经》、《韩非子》等都被认为是中国智慧的精华,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基础。

中国古文典籍既是文化的智慧,也是历史的资源。

它们经久不衰,其中有许多.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文明,既来自古人的思想,也来自古人的发现。

古文典籍里有智慧,也有历史,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也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

它们不仅是中国传统文的
档案,也是人类文明的珍宝。

古籍常识与古籍管理

古籍常识与古籍管理

古籍常识与古籍保护 六、何谓珍善本
所谓‚三性‛: 一是因其书年代久远而具有的‚历史文物性‛,
二是因其书内容有重要参考价值而具有的‚学术资料性‛,
三是因其书雕版印制考究、插图等精美而具有的‚艺术代表性‛。
古籍常识与古籍保护
以此“三性”为原则,延伸出下列具体可操作的“九条”:
第一,元代或元代以前刻印或抄写的图书; 第二,明代刻印或抄写的图书(版本模糊、流传较多的除外); 第三,清代乾隆及乾隆以前流传较少的刻本、抄本; 第四,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印行的图书; 第五,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以及流传 很少的刻本、抄本; 第六,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 本及较少见的刻本、抄本; 第七,辛亥革命前有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抄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 价值的刻本、抄本; 第八,在印刷上能反映我国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印刷水平的 各种活字本、套印本,或有较精版画的刻本; 第九,明代印谱、清代集古印谱、名家篆刻的钤印本,有特色或有亲 笔题记的。 凡是符合上述九条细则之一者,可称为善本书。

版框(上栏、下栏、左右栏)、栏线(朱丝栏、乌丝栏)、 版心、鱼尾、象鼻、黑口(粗黑口、细黑口)、白口、 天头、地脚、行款
古籍常识与古籍保护
第二部分 版本类型与鉴定
一、版本定义:一部书经过多次刻版或缮写形成许多
不同的本子,这些本子即称为该书版本的类型
稿本(手稿本、誊稿本);抄本(影抄本);写本 刻本:初刻本、重刻本、重修本、递修本、影刻本(覆刻 本)、写刻本、巾箱本、初印本、节印本、汇印本、增刻本、 补配本、批校本、过录本、丛书零散本、单印本、双截本、上 图下文本、朱印本、蓝印本、套印本(一板多色、多板多色、饾 版、拱花)、钤印本,官刻本(宋公使库本、郡斋本、郡庠本、 元儒学、明藩府本、司礼监本、国子监本、清武英殿本、官书 局本)、家刻本、坊刻本、善堂刻本 活字本:泥活字本、木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铜活字本(明无锡华氏、安氏印本,《古今图书集成》)、磁 活字本 拓印本 铅印本 石印本 影印本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籍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籍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籍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深深植根于中国人民的心中。

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道德规范、思想理念等内容,都在中华古籍中得到了完美体现和传承。

从《易经》到《论语》,从《诗经》到《周礼》,从《史记》到《道德经》,中华古籍众多,丰富多样,充满智慧和深度。

本文将逐步回答以下问题:中华古籍有哪些著名作品?它们代表了什么价值观念?为什么这些古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重要意义?一、中华古籍的著名作品1.《易经》《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哲学经典,以“易”为名,意为变化。

它是古代中国人民认识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重要著作,对于启迪个人处事态度、经营人际关系、领导管理等具有深远影响。

2.《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其中包含了至今仍被广泛应用的伦理道德准则,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对于中华民族的道德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收录了大量民歌、赋、颂、怨、赞等不同文体的诗歌。

这些诗歌以婉约精美的艺术风格,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劳动和生活状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质和审美情趣。

4.《周礼》《周礼》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对礼制的详细阐述,以礼治国的思想成为古代中国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规定了乡村的组织结构、人民的礼仪行为以及政府的组织机构等,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部史书,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综合了各家史书和史官的历史资料,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各族人民的重要事件和伟大人物的故事,在史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6.《道德经》《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以老子的思想为主要内容,论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其中蕴含了很多哲学思想,如“无为而治”、“无欲无求”等,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启示。

古籍的小常识详解

古籍的小常识详解

古籍的小常识详解掌握一些古籍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古籍的小常识详解,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自东汉蔡伦发明造纸,纸很快便取代了竹帛,而广泛应用于书写或印刷。

桓玄废掉晋安帝以后,曾下令说:“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

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

”这至少在一定的范围内,对纸的普遍应用起了催化作用。

我国古代的纸张种类繁多,但用于书写和印刷的,主要是麻纸、竹纸和皮纸。

麻纸分白麻纸和黄麻纸两种。

白麻纸正面洁白有光泽,背面略为粗糙;黄麻纸微呈黄色,纸张亦比白麻纸略厚,但皆宜于书写或印刷,而且这种纸经久耐用,很受人们看重。

早在唐代,宫廷起草诏书就用黄麻纸,故后世又称“草诏”为“草麻”,宋、元(包括辽、金)刻本,不少都采用这两种纸印刷。

五代有一种名贵的纸叫澄心堂纸。

所谓澄心堂,是南唐烈祖李弁的宫室之名,可见这种纸是专为南唐宫廷制造的。

这是一种楮皮纸,生产于安徽的池州和歙州。

据说,这种纸要用腊月敲冰所取的水抄纸,故宋人梅尧臣写诗歌咏这种纸说:“塞溪浸楮舂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

焙干坚滑若铺玉,一幅百金曾不疑。

”这种纸后来大抵只供文人把玩而已,因其昂贵,没有普遍使用的价值。

宋代开始用竹造纸,称为竹纸。

宋人周密在其所著《癸辛杂识》前集《简椠》条中说:“淳熙末,始用竹纸,高数寸,阔尺余者……”竹纸的颜色微黄,故又称作“黄纸”。

我国南方产竹,故竹纸多产于南方。

福建的麻沙镇,不但印刷业发达,而且造纸业同样发达,所生产的纸即竹纸,称为“麻沙纸”,多为当地印书所采用,故宋麻沙本多竹纸。

竹纸质地较脆。

吴、越和蜀地的竹纸质地较好,南宋陈《负暄野录》认为越地的竹纸“甲于他处”,并且说:“今吴人取越竹,以梅水淋,晾令干,反复捶之,使浮茸去尽,盘骨莹澈,是谓舂膏,其色如蜡。

若以佳墨作字,其光可鉴。

故吴笺近出,而遂与蜀产抗衡。

”这是说,吴人将越地的竹纸再行加工,制成了一种与蜀产竹纸质地相仿的竹纸。

经典古籍书目

经典古籍书目

呵呵,书海浩大,楼主可选取其中的一些经典精读,下面的应该够你研究一阵子了。

经部01.《大学》《四书》之一,儒家“修齐治平”理论大纲。

02.《中庸》《四书》之一,儒家推崇的处世哲学。

03.《论语》《四书》之一,儒家创始人孔子言论集。

04.《孟子》《四书》之一,以“性善论”著称的儒家经典。

05.《诗经》《五经》之一,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06.《尚书》《五经》之一,我国第一部记言体史书。

07.《仪礼》《五经》之一,我国第一部礼仪制度书。

08.《周易》《五经》之一,我国第一部哲学原典。

09.《春秋左传》《五经》之一,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10.《尔雅》我国第一部百科名物词典。

11.《孝经》我国以“孝”治国的理论基础。

史部01.《山海经》战国•佚名我国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最古的博物书、最古的神话小说故事。

02.《穆天子传》战国•佚名我国最早的游记。

03.《国语》战国•佚名我国最早的国别史。

04.《战国策》西汉•刘向集录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和辩论的策略书。

05.《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我国六世纪前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06.《洛阳伽蓝记》后魏•杨衒之现存文史典籍中寺塔记的典范之作。

07.《贞观政要》唐•吴兢古代帝王统治术之专著,后世治国者之圭臬。

08.《史通》唐•刘知几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

09.《文史通义》清•章学诚是我国古代史学理论之代表。

10.《书目答问》清•张之洞指导治学门径的必读书目,嘉惠一代学林。

子部01.《老子》春秋•李耳“道家最精要之书。

”(梁启超语)02.《庄子》战国•庄周先秦最有文彩的哲学著作。

03.《列子》战国•列御寇常言人之所未言,“气伟而采奇”(《文心雕龙》语)04.《韩非子》战国•韩非战国时期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的著作05.《淮南子》西汉•刘安汉初新道家的代表作。

06.《公孙龙子》战国•公孙龙战国时期名家的代表作,创建了我国最早的逻辑学。

07.《墨子》战国•墨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著作。

古籍文献举例

古籍文献举例

古籍文献举例
古籍文献是指保存下来的古代书籍、文献等文字资料。

这些文献记录了古代人类的历史、文化、哲学、社会制度、科技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下面介绍几种著名的古籍文献。

《楚辞》
《楚辞》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学遗产之一,收录了约300多首诗歌和篇章,是楚国文化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文献的作者为屈原,他生活在公元前340-278年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

《周易》
《周易》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是中国哲学的基础之一。

它是中国古代占卜文化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包含了六十四卦,每一个卦都有卦辞、爻辞和象辞,这些辞章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载体。

《庄子》
《庄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由庄子及其门人所著,是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

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对中国古代和现代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它由孔子的弟子及其门人所编纂,是一部以言语记录、传承孔子思想的书。

其中包含了孔子的言行,以及孔子对生活、社会、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看法。

《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著作之一,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

它由老子所著,共有八十一章,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内容深刻、简洁、精辟,对中国文化和世界哲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是几种著名的古籍文献,它们记录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知识,对中国和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和人文价值。

中国古籍书目大全(国学经典)

中国古籍书目大全(国学经典)

中国古籍书⽬⼤全(国学经典)经部⼗三经001周易、 002尚书、003诗经、 003周礼、 004礼记、005左传、 006公⽺传、007⾕梁传、008论语、 009孝经、 010尔雅、011孟⼦、 012中庸、 013仪礼其他001四书章句集注、 002春秋繁露、 003新本郑⽒周易、004⼤戴礼记005韩诗外传、 005易纬是类谋、 007易纬坤灵图、008易纬乾元序制记009陆⽒易解、010东坡易传、 011周易正义、 012易传、013周易参同契014尚书正义、015韩诗外传、 016⽑诗正义、 017泰泉乡礼、018深⾐考误、 019深⾐考020仪礼注疏、021礼记正义、023周礼注疏、027孝经注疏、 024春秋左传正义、026春秋⾕梁传注疏、 028春秋公⽺传注疏、025⼤学、 026⼤学集注、 027⼤学问、028孟⼦集注、029孟⼦注疏、030孟⼦字义疏证031中庸集注、 032论语集注、033论语注疏、 034尔雅注疏、035轻松学诗经史部⼆⼗五史001史记、002宋书、 003梁书、004魏书、 005陈书、006南史、007北史、008南齐书、 009北齐书、 010周书、011汉书、 012后汉书、013三国志、 014晋书、 015隋书、016旧唐书、 017新唐书、 018旧五代史、 019新五代史、020宋史、021辽史、 022⾦史、 023元史、 024明史、 025清史稿其他001资治通鉴、 002续资治通鉴、 003唐才⼦传、 004贞观政要、 005逸周书、006古列⼥传、 007徐霞客游记、 008⼤唐西域记、 009荆楚岁时记、010战国策、 011前汉纪、 012后汉纪、 013华阳国志、014东观汉记015通典、 016唐会要、 017唐律疏议、018吴越春秋、019洛阳伽蓝记、020越绝书、 021前汉纪、 022江表志、 023江南野史、 024五国故事、025邺中记、 026三楚新录、 027江南馀载、028吴越备史、029九州春秋、030越史略、 031东观奏记、032北狩见闻录、033⽵书纪年、 034五代史阙⽂、035官箴、 036平宋录、 037⼤⾦吊伐录、038松漠纪闻、 039翰林志、 040⾼⼠传、 041李相国论事集、 042⾚松⼭志、043真腊风⼟记、044荆楚岁时记、 045北戸录、046岳阳风⼟记、 047溪蛮丛笑、048吴中⽔利书、 049岁华纪丽谱、050吴地记、051平江记事、 052南岳⼩录、053岭表录异、 054东京梦华录、 055风⼟记、056益部⽅物略记、057游城南记、 058淳熙三⼭志、 059桂林风⼟记、060朝鲜赋、061南宋都城纪胜、 062桂海虞衡志、 063洛阳名园记、 064南⽅草⽊状、065佛国记、 066捕蝗考、 067宋朝事实、 068⼤清律例、069三国杂事、070史通⼦部兵书类武经七书001孙⼦兵法、 002吴⼦兵法、003尉缭⼦、 004司马法、005六韬、 006三略、007唐李问对、其他兵书001孙膑兵法、 002百战奇略、003握奇经、 004练兵实纪、005将苑、006何博⼠备论、 007三⼗六计、008守城录、009孙⼦略解、 010乾坤⼤略、011墨⼦城守各篇简注、 012兵制、013阴符经、014太⽩阴经、 015历代兵制、016素书、017备论其他⼦部001⽼⼦道德经、 002庄⼦、 003荀⼦、 004墨⼦、 005列⼦、006申鉴、007说苑、008新语、009论衡、010茶经、 011棋经、012中论、 013邓⼦、014盖庐、015⼈物志、 016潜夫论、 017初学记、018洛阳牡丹记、 019王守仁全集、020四⼗⼆章经、 021论衡校释、022梦溪笔谈、 023太平⼴记、 024孔⼦家语、025韩⾮⼦、026⿁⾕⼦、 027 归⽥录、 028唐新语、 029公孙龙⼦、030搜神记、031搜神后记、 032周易参同契、 033⼭海经校注、034艺⽂类聚、035穆天⼦传、036唐摭⾔、 037颜⽒家训、038古画品录、 039盐铁论、040宋⾼僧传、 041⼴弘明集、042钝吟杂录、043弘明集、044宣室志、045世说新语、 046⾦匮要略注、047九章算术、 048吕⽒春秋、049黄帝内经灵枢经、 050黄帝内经素问、051备急千⾦要⽅、 052伤寒论注、053难经本义、 054神农本草经、 055孔丛⼦、056抱朴⼦内篇、057法⾔义疏、 058风俗通义、 059鹖冠⼦、 060齐民要术、061潜夫论、 062范⼦计然、 063西京杂记、 064晏⼦春秋、065周髀算经、066朱⼦语类、 067⼭房随笔、 068林泉⾼致集、069吴⼦兵法辑佚、 070银雀⼭尉缭⼦、071司马法逸⽂、072群书治要三略、073孙⼦略解、 074⽔战兵法辑佚、075群书治要六韬、076敦煌写卷六韬、077怀王墓⽵简六韬、078六韬逸⽂、079汉墓⽵简六韬、 080⽼⼦集注、081范蠡兵法辑佚、 082太公兵法、083太公⾦匮、 084太公阴谋、085端溪砚谱、 086歙州砚谱、 087扬州芍药谱、088橘录、089糖霜谱、 090刘⽒菊谱、 092洗冤录集、 093荔枝谱、094⾼僧传、095续⾼僧传、 096随隐漫录、 097画继、 098⽅⾔校笺集部楚辞001楚辞、 002楚辞补注、总集类001全上古三代⽂、 002全秦⽂、 003全汉⽂、 004全后汉⽂、005全三国⽂、006全后周⽂、007全北齐⽂、 008全陈⽂、 009全梁⽂、 010全齐⽂、011全隋⽂、 012全唐⽂、 013先唐⽂、 014唐⽂拾遗、 015唐⽂续拾、016全宋⽂、 017全晋⽂、018全后魏⽂、019全唐诗、 020全宋词、021千家诗、022⽂⼼雕龙、023⽂选、024乐府诗集、025全元曲、026全宋诗、 027历代诗词赋其它集类001优古堂诗话、 002诚斋诗话、 003庚溪诗话、 004草堂诗话、 005藏海诗话、006六⼀诗话、 007后⼭诗话、 008彦周诗话、 009⼆⽼堂诗话、010怀麓堂诗话、011沧浪诗话、 012诗品、 013诗⼈⽟屑、 014中⼭诗话、015观林诗话、016李太⽩全集、 017王右丞集笺注、 018欧阳修集、 019国语辑注类001⽼⼦校释、002庄⼦集解、 003孟⼦全译、004管⼦轻重篇新诠、005列⼦集释、006孙⼦兵法论正、 007商君书、 008史记三家注、009⼋家后汉书辑注、010汉官六种、 011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012裴注三国志、 013九家旧晋书辑本、014众家编年体晋史、015论衡校释、016新语校注、017世说新语笺疏、018太平经合校、019三字经、 020百家姓、 021千字⽂、 022菜根谭、 023传习录、 024⾦⼈铭、025增⼴贤⽂、 026幼学琼林、 027龙⽂鞭影、028⽂⼼雕龙、029⽂⼼雕龙注考异、 030⽂⼼雕龙义证、 031古⽂观⽌、 032敦煌变⽂集新书、034明夷待访录、035曾国藩⽂集、036曾国藩家书历史⼯具类中国历代量制演变简表、中国历代纪年表、中国历代帝王年表中国历代衡制演变简表、中国历代年号索引表、中国历代疆域图古今地名对照历表(隋之前)、中国历代度制演变简表历代⼈⼝的官⽅统计数、⼆⼗四节⽓表、三国地图、民国地图、万年历。

中国古代古籍名著推荐15部

中国古代古籍名著推荐15部

中国古代古籍名著15部1、“四书”“五经”“四书”指四部儒家经典,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五部儒家经典,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

《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共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这是《诗经》的精华,如《伐檀》《硕鼠》。

“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3、《楚辞》“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它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特别是“雅”“颂”中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上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等人。

主要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11篇)、《九章》(9篇)、《天问》,宋玉的《九辩》等。

4、《尚书》《尚书》是中国今存最早的收集史家记事文的集子。

分《虞夏书》《商书》《周书》三部分,主要记录虞夏商周各代一部分帝王的言行。

它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倾向,是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以为现实提供借鉴。

这种天命观念具有理性的内核:一是敬德,二是重民。

《尚书》的文字佶屈艰深,晦涩难懂,但它标志着史官记事散文的进步。

古籍基本知识

古籍基本知识

古籍基本知识
一、古籍的定义
古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

二、古籍保护的目的及意义
古籍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份珍贵宝藏。

在整个人类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我们研究中国社会面貌和生产、科学发展史的非常重要的依据,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古籍的保护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延续的重要举措,是对中华文明精神的保存。

有利于把它们的社会价值、史料研究价值发挥到最大。

对于古籍保护的目的不仅仅是保存,而是更高层次的应用。

三、古籍版式
单叶装订成册,就成为一部古籍。

现存古籍以线装居多。

古籍的结构是指一部具体古籍外在形式和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渐有其特定的名称。

古籍结构图
1.书签:用作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条,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

有时还有册次和题写人姓名。

2.书衣:为保护书在书的前后加的封衣,也称封皮,一般选用较硬的纸作为书衣的材料,并在书衣上题写书名。

3.书名叶:在封皮之后,题有书名的一叶,又称封面、封、面叶、内封面。

书名叶的后面一般加上一张空白纸,叫护叶或扉叶。

4.书脑:装订时,锥眼订线的地方叫书脑。

5.书脊:也称书背,一书装订处的侧面,如同书的脊背,称为书脊。

6.书首:书脊的最上端,称为书首,又称为书头。

7.书脚:书脚是书的底部,有些藏书家自己为方便翻检、阅读或者保存而将书名写上去。

8.书根:书脚中简单记载卷册的部分。

古籍的常识

古籍的常识

古籍的常识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古籍那些事儿。

古籍啊,就像是一位位沉默的智者,静静地站在时光的角落里,等待着我们去发掘他们的奥秘。

你想想,那一本本泛黄的书页里,藏着多少古人的智慧和故事啊!这可不是一般的宝贝。

咱先说说古籍的种类吧。

有那记载历史的史书,就像一部部时光机器,带我们回到过去,看看那些波澜壮阔的岁月。

还有诗词歌赋,哇,那优美的词句,简直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璀璨夺目。

还有各种经典的学说著作,那可是古人思想的结晶啊,读起来就像是在和古代的大儒们对话,多有意思!再说说古籍的价值。

那可真是无法估量啊!它们是我们了解过去的窗口,让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

通过古籍,我们能学到古人的智慧、品德和处世之道,这可不是随便能在其他地方找到的。

就好比说,你能从一本古籍中学到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多了不起啊!那怎么去欣赏和研究古籍呢?这可得有点耐心和技巧。

首先啊,你得有一颗敬畏的心,别把古籍不当回事儿。

然后呢,要仔细地去阅读,不放过每一个字、每一句话。

遇到不懂的地方,别着急,慢慢琢磨,或者去请教专家。

就像挖宝藏一样,一点一点地去挖掘其中的奥秘。

还有啊,要注意保护古籍。

它们可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可不能随便弄坏了。

就像你爱护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一样,要小心翼翼地对待它们。

别让它们受到一点损伤,不然多可惜呀!你说,要是我们不好好珍惜和研究古籍,那不就像是守着一座金山却不知道怎么用一样吗?那多浪费啊!我们得把这些宝贵的财富传承下去,让后人也能领略到古籍的魅力。

总之,古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文化的根。

我们要好好地去了解它们、珍惜它们、传承它们。

让这些古老的智慧在我们的时代继续发光发热,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做的吗?别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啊!。

关于古籍刻工的小常识带刻工的古籍

关于古籍刻工的小常识带刻工的古籍

关于古籍刻工的小常识带刻工的古籍刻工又称“镌手”、“雕字”、“刊字”、“雕印人”、“匠人”等等,是雕刻书版的工匠手。

不少古籍,在每版的中缝下方(即下书口)都记有刻工的名字。

这些名字,对一般图书来说,当初可能是为了计酬所留,同时也便于主事者追究责任;对特殊的图书,如佛经、佛像等来说,可能是为了积功德,故大都留下了刊刻匠人的名字。

这些名字虽然都很简单,但是,因为一个人的技艺总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再参以记名,就很容易区别;同时,一个人的艺龄,如果从二十岁开始计算的话,一般的大约不会超过五十年,或者说,大体应在四十年左右。

这样,我们凭藉刻工这两方面的因素,就不难从已知刊刻年代的古籍的刻工,推论出不明刊刻年代的古籍的大体刊刻时间。

这对辨别伪本亦大有益处。

如商务印书馆所印百衲本“二十四史”,其中所收《南史》,题为元大德间刊本,但据著名学者王重民先生考,“乃其刻工十八九同于明初所刻《北史》”(见《中国善本书提要》),可证此书并非元刻本,更非元大德年间刻本。

北京图书馆藏有另一部《南史》残存二十六卷,即《本纪》四至七、《列传》一至五、二十八至三十、三十四至四十四、五十八至六十。

王重民先生说:(此本)下书口记刻工,大都为朱敬之、徐进卿、何甫三数人所刻。

敬之或署朱苟,或单署敬字(草书似秀字);进卿单署徐字,徐又省作余;何甫或署何,或署甫,何又省作可。

又有张(或作弓)、杨(或作木易)、翁、董、章、郑、陈、方、于、洪、良等单字,与明初补版署双名者,其风格迥乎不同。

(《中国善本书提要。

史部。

纪传类》)可证这个本子是“真为元刻元印”。

(同上)看得出,这里考订的依据主要就是刻工。

刻工的重要可见一斑。

就目前而论,我国可考的最早刻工是雷延美,他曾于后晋开运四年(公元947年),为曹元忠雕刻观世菩萨像,此像上图下文,末署“匠人雷延美”。

原物出敦煌,可惜已被法人伯希和窃走。

由于后世所存宋版书大都是南宋刻本,故关于北宋的刻工所知寥寥,而南宋刻工所知较多。

国学冷知识

国学冷知识

国学冷知识
1.《易经》是中国古代最早、最具学问价值的一部典籍之一,也
是唯一一部被封为“经”的卜筮书。

2.敦煌莫高窟中有一幅著名的唐代壁画《捉鬼图》,画面描绘了
几个官府差役抓捕鬼怪。

其中一人手持的长棍被称为“百十棍”,实
际上是一种中国传统的长兵器,长约3-4米。

3.在古代中国,兵器的构造通常采用“孔雀尾纹”设计,即以孔
雀尾巴的形状为基础设计武器的尾部,既美观又有实用性。

4.《论语》中的“书归类而易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原文中“归类”是指以类别归纳整理书籍,这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一种方法。

5.《三字经》作为儿童启蒙读物,其作者王懿荣实为一位女性。

6.古代中国的水钟是一种利用水流通过滴漏器来计量时间的器具,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左右,比欧洲钟表早了几百年。

7.古代中国有一种被称为“三铢”的小钱币,其名称来源于西汉
时期一位贫穷学子借取三文钱抄书的故事,成为了“图书馆”的象征。

8.《百家姓》是一部介绍中国百家姓氏源流的书籍,共收录了
411个姓氏,其中“赖”字在该书中被归为“姓氏未考”之列。

9.《诗经》中的《卫风·硕人》是中国古代吟诵的经典之一,而
其中“游兰舟”一句,实际上指的是一种吹奏乐器“竹兰管”。

10.(史实待考证)据传,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官方婚姻是在西
汉时期,汉武帝女儿、前汉景帝之子的婚礼上,传统的娶亲礼被改成
了现代“发放结婚证书”的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籍小常识》古籍的流传精选推荐
导读:古籍的流传形式古今很不相同,简策时代的古籍是以单篇流传;纸普遍使用之后,由于书写工具的改进,古籍开始以“集”的形式流传;雕版印刷盛行之后,古籍便以整部的批量流行了。

简策时代的古籍所以是单篇流行,主要是因为文字的载体──竹简太笨重。

从出土的秦汉竹简看,通常每枚竹简只容纳三十或四十个字左右。

即以四十个字算吧,一篇一万字的文章就需要二百五十枚竹简,这就是说,一部五十万字的书,就需要一万二千五百枚竹简,这无论从体积上说还是从重量上说,都是十分可观的。

这就决定了当时的书籍,只能是以一篇为单位流传。

例如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

管晏列传》中说:“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他在同书《老子韩非列传》亦说,韩非“故作《孤愤》、《王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

”我们不难看出,司马迁所列举的,都分别是今天《管子》、《韩非子》两书中的篇名,很可说明当时的书籍的单篇流行的事实。

古籍的单篇流行,带来了下列后果:①一个作者的书,读者所得篇章有多有寡,不相统一;②一部完整的书,由于单篇流传而容易散佚,而且大都是整篇整篇的散佚。

如《史记》一百三十篇,从司马迁写成,到班固《汉书。

艺文志》著录时,就已有“十篇有录无书”,即是典型的事例。

魏晋之时,纸作为一种轻便的书写工具,已逐渐普遍使用。


人传咸称纸“含章蕴藻,实好期文”。

并说纸有“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伸,能幽能显”的优点(以上引文均见《纸赋》)。

这样,古籍就改变了过去单篇流行的形式,而以多篇集在一起,即“集”的形式流传了。

《四库总目》“别集类”的上序说:集……其自制名者,则始张融《玉海集》,其区分部帙,则江淹有前集,有后集;梁武帝有诗赋集,有文集,有别集;梁元帝有集,有小集;谢有集,有逸集;与王筠之一官一集,沈约之正集百卷,又别选集略三十卷者,其体例均始于齐梁。

盖集之盛,自是始也。

(卷一四八、集部、别集类)“集”的流传形式,大体有下列特点:①一个人的著述较为集中,为研读一个人或一个学派的著述提供了方便;②文集或诗集大都由作者或作者的亲属、门弟子编定、较为可靠;③由于“集”的容纳量视简策的单篇大大加大,钞写并不容易,故书籍很受人珍视,往往一书而几代相传,反复校勘,绝少讹误,精本较多。

自唐以后,雕版印刷盛行,书籍不仅一改而为批量流行,而且,它还作为商品进入了交易市场。

这种情况带来的结果是:①书籍很容易得到;②刻版尚有讹误,则广为扩散,甚至以讹传讹;③由于商人刻书以盈利为目的,粗制乱造者往往有之。

鉴于这种情况专门研究和品评版本优劣的版本学便应运而生;同时,校订文字讹误的校勘学也得到了极大发展。

上文是关于《古籍小常识》古籍的流传精选推荐,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