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黄山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专题著名商路讲座例题--精选的专题(附答案)
精品解析:安徽省黄山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有源远流长的私人讲学传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宋朝建立后,统治者急功近利,只注重科举选拔人才,以满足立国之初对于大批治术人才的需要,而忽视设学培育人才,以致于立国后的80多年间,官学没有得到应有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书院便以新生事物所特有的强大生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并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
6.A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认为:‘全中国工农兵士劳苦民众,必须坚决一致在争取工农革命胜利自求解放的利益之下,实行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斗争’。华北事变后又转而建议:‘只有国共的重新合作,以及同全国各党派各界的总合作才能真正的救亡图存。’ ”可见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坚持民族与民主革命同步进行,在华北事变后主张实行国共合作,共同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结合所学可知,华北事变后中日民主矛盾上升为国家的主要矛盾,故中国共产党方针政策发生变化,A项正确;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意识初步觉醒,排除B项;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排除C项;1937年七七事变后,由局部抗战进入到全面抗战,排除D项。故选A项。
A.举荐是主要的选官方式B.解决了吏治腐败的现象
C.实现了阶层的自由流动D.有利于政府选官多元化
5.近代以来,一些开明士绅和封疆大吏主张建立各类图书馆等城市公共资源,清政府以非常积极的姿态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1910年颁布了图书馆章程,准备用三年时间完成京师图书馆和各省图书馆的建设工作,这说明()
2006年的德国世界杯
交朋友的时刻
1990年意失利世界杯
2024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黄山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山西陶寺遗址是中华文明古国阶段晚期代表性遗址。
考古发掘出土了彩陶、漆木器、玉器等器物,其中鼍鼓、石磬、土鼓等在大墓中随葬的数量、组合和布设位置都是固定和统一的。
即使几座大墓的入葬时间至少相距百年,上述规制也无明显变化。
据此可知A.神权在陶寺社会中占据主导B.中原核心的文明格局基本形成C.古国阶段晚期初步形成礼制D.陶寺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2.魏晋时期的察举采取考试方法为普通士人保留了一条进身之路,高门子弟很少屈尊接受察举。
但在南朝时期,他们态度发生转变,纷纷参加考试,秀才一科充斥着高门才子。
由此可知当时A.中枢机构遭到士族垄断B.选官缺乏选贤任能精神C.社会阶层流动日益停滞D.专制集权程度有所强化3.韩愈随裴度平定淮西之乱之后,宪宗命其撰写《平淮西碑》,但不久之后该碑被磨。
现存文人笔记中对韩碑被磨有三种说法(见表1)。
据此可知元和中,有老卒推倒《淮西碑》。
帝怒,命缚来杀之。
【唐】丁用晦《芝田録》囚至,曰:“碑中只言裴度功,不述李愬力,微臣是以不平。
”命放罪,敕段文昌别撰。
石烈士名孝忠,猛悍多力,尝为李愬前驱。
一旦,熟【唐】罗隐《说石烈士》视裴碑,大恚怒,因作力推去其碑。
吏执之诣前,孝忠云云,上因得淮西平贼之本末,命段学士更为之。
【宋】孔平仲《续世说》等退之《淮西碑》多归裴度功,李愬妻唐安公主不平,诉之于帝,谓愈文不实,遂斲其碑,更命段文昌为之。
表1A.段文昌所撰碑文可信度高于韩碑B.时人质疑韩碑过度美誉裴度C.韩碑被弃原因在于宪宗听信谗言D.文献互证即可还原历史原貌4.宋代种植经济作物和从事商业性农业比种植粮食作物获利更多。
一些地方将田地改成桑田或改种酿造酒曲用的糯米、制糖用的甘蔗等,甚至还出现了固定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题共50分)1.1.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
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2. 赵翼《廿二史札记》载:“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
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
”材料反映了A.分封制度开始瓦解B.中央集权制度建立C.贵族政治遭到破坏D.察举制度逐渐形成3.《史记·龟策列传》载:“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
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
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
”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没有形成权力高度集中B.神权与王权结合C.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4.(清)赵翼说:“(唐)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
如宗室为宰相者,至有十余人。
其出仕于外,嗣虢王巨、嗣吴王牛,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
此法之最善者也。
”由此可知当时A.相权不断削弱,皇权得以强化B.利用宗法分封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严格防止宗室诸王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D.科举考试成为宗室子弟控制政权的工具5.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
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B.建立法律体系C.确立三省六部制D.实行科举制6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
安徽黄山屯溪第一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黄山市屯溪一中2017级10月月考高三历史试卷1.武王伐商利用了商朝士卒的临战倒戈取得胜利。
周公将之总结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周朝贵族对周之所以取代商这一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一思考带来的结果是()A.提出了中央集权思想B.形成了官僚政治理论C.确立了宗法分封制度D.出现了天人感应学说2.毛公鼎为西周晚期重器,鼎内有现存青铜器中最长的一篇铭文。
清末书法家李瑞清曾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郭沫若也曾评论:“毛公鼎煌煌巨制,抵得上一篇《尚书》”。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该铭文反映了西周晚期的社会状况 B.后世书法文字皆受该铭文的影响C.该铭文是《尚书》内容的重要构成 D.《尚书》在西周时期即为儒家经典3.“上计”制度战国时期既已出现,秦汉时期得到发展,是一种由地方行政长官定期逐级向上呈递上计文书,最终使朝廷了解地方户口、垦田、钱谷、刑狱等状况,并根据考核结果,朝廷予以地方官员升、降、赏、罚的制度。
该制度的实施()A.杜绝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B.抑制了官员贪腐现象的出现C.促成了汉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D.强化了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4.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三幅图反映的都是农具B.都是以水作为动力C.按出现的先后排列是高转筒车、水转翻车、水排D.高转筒车的应用主要在北方5.通过对“中国基本古籍库”中不同时代文献中的“弃儒+从事某种职业”一词进行检索,明清时期“弃儒”一词的出现频率较唐、宋、元有了明显增加,就内容而言,“弃儒就贾(商)”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行业。
对该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见证了科举制度走向没落 B.论证了自然经济走向瓦解C.说明了儒学地位受到冲击 D.反映出商品经济影响扩大6.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员俸禄发放形式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由田邑到实物的转变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体现了政治制度的变革C.俸禄制度的变革与赋税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D.俸禄制度的变革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7.对中国古代书法,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的总结,以下理解不准确的是( )A.“晋人尚韵”从本质上体现了东晋士人超然心态及对空灵境界的追寻B.“唐人尚法”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C.“宋人尚意”是城市变化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文人们惬意心境的反映D.“元明尚态”为封建社会停滞不前时代文人们缺乏创新的一种体现8.1841年1月初,钦差大臣伊里布准备收复定海,奏调安徽、湖北、湖南4000人入浙江协同作战。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历史(含答案)
合肥一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学科试卷时长: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在西周中期的佣伯和其妻毕姬的墓葬中,毕姬墓随葬有五鼎五簋,而佣伯墓随葬了三鼎一簋。
有学者认为,这主要缘于毕姬出身于周人之强宗毕氏,而佣伯因其少数民族土著的狄人身份成为周人的附庸。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政治实力冲击宗法制度B.等级观念阻碍民族交融C.血缘与政治的结合紧密D.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2.《史记》《汉书》所塑造的汉武帝形象存在巨大差异。
《史记·封禅书》刻画出一个迷信神仙方术、劳民伤财的昏君形象,而《汉书·武帝纪》塑造的汉武帝则是一个勤政爱民、好施仁政、开拓有为的明君、贤君形象。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史家所处政治环境与史书官私性质差异C.史实因年代久远无法辨别D.历史解释准确性取决于史家的学术修养3.宋朝职官考核的能力业绩内容有“四最”:生齿之最、治事之最、劝课之最、养葬之最;还有“七事”:劝课农桑、增垦田畴、户口增损、兴利除害、较正刑狱、盗贼多寡。
这些考核标准()A.推动了民本思想政治化B.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要求C.实践了积极入世的理念D.有助于探索地方治理模式4.元武宗时一个蒙古大臣占有江南田地一千二百三十顷,每年收租五十万石。
泰定帝在做晋王时,一次就捐给朝廷土地七千顷。
顺帝把公主奴伦的土地分拨给伯颜,一次就达五千顷。
大都的大承天护圣寺在文宗、顺帝时前后两次被赐予的土地达三十二万余顷。
这表明元朝中后期()A.租佃经济发达B.农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C.土地兼并严重D.寺院是最大土地占有者5.下图为明宣德至弘治年间徽州地区白银占总通货百分比。
这反映出该地区()A.白银在民间的信用增强B.徽商垄断了货币流通C.明朝中国白银产量剧增D.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6.王韬说“近来谈海国掌故者,当以《瀛寰志略》、《海国图志》为噶矢(先声)”。
2010-2023历年安徽黄山市屯溪一中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带解析)
2010-2023历年安徽黄山市屯溪一中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带解析)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20题)1.中国古代文化构成中包括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有()A.王羲之所擅长的行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B.苏轼的“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C.“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是对元曲浪漫主义风格的表述D.京剧于乾隆年间正式形成,比较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2.明末冯梦龙在小说集《醒世恒言》写到:“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
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是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B.作品客观上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C.是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D.反映了民间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3.史籍中记载春秋时期鲁僖公立“泮宫(国家高等学府)”,但后来有些诸侯公开地说:“可以无学(不办学校)﹐无学不害。
”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诸侯变法意图富国强兵,不重儒学教育B.“士”阶层的发展壮大及私学兴起发展C.分封制瓦解使诸侯失去官办学校的能力D.“礼崩乐坏”使统治者急于恢复礼乐制4.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材料一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 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
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
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
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的影响。
人教版安徽黄山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安徽黄山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吴子•料敌》中记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
这表明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是()①秦国君主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②政治严明,赏罚必信③秦国国君雄才大略④秦人尚武精神浓厚A: ①②B: ②④C: ②③D: ①④【答案】B【解答】材料其赏罚信体现的是政治严明,赏罚必信,皆有斗心体现的是秦人尚武精神浓厚,所以②、④是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而①和③在材料中根本就没有涉及到,所以综上所述只有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第2题.自中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A: 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B: 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 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 促进文化教育普及【答案】A【解答】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说明程朱理学使人们的价值观得到重建,A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维护封建统治和压抑人的个性发展,故BC两项错误。
根据材料自宋以来,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体现了程朱理学的社会责任感,与文化普及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A。
第3题.坎迪斯·古切尔在其著作《全球文明史》中描绘了全球人口迁徙模式图(1650—1940年)。
推动大西洋两岸出现上述人口迁徙现象的经济因素包括()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答案】A【解答】根据所学结合材料可知,①②③项是不同阶段促进1650~1940年大西洋两岸出现上述人口迁徙现象的经济因素,故A项正确;2002年欧元进入流通领域,与题干时间不符,因此推动大西洋两岸出现上述人口迁徙现象的经济因素不包括欧元的刺激,故BCD项错误。
故选A。
第4题.下表为通过香港输出至加利福尼亚的中国劳工数据(单位:人)年份1849 1850 1852 1854输出人数323 447 18434 25063据此推知()A: 导致了香港人口数量急剧下降B: 解决了加利福尼亚劳动力匮乏问题C: 华工为美国西部大开发作出重要贡献D: 通商口岸开放直接导致劳工输出激增【答案】C【解答】大量华工输入美国,促进美国的开发,即华工为美国西部大开发作出重要贡献,故可选C;题干中通过香港输出至加利福尼亚的劳工数量并不能反映香港人口数量急剧下降,故可排除A;材料只是反映了大量的中国劳工输往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未反映出是否能解决加利福尼亚劳动力匮乏的问题,故可排除B;《南京条约》中的通商口岸不包括香港,故可排除D。
2023-2024学年安徽黄山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安徽黄山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商鞅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他建功立业的首先目标是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A: 齐国B: 魏国C: 秦国D: 赵国【答案】B【解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商鞅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他起初投身魏国丞相公叔痤门下,以图施展政治理想,所以,他建功立业的首先目标是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魏国,故B项正确。
商鞅并没有投奔过齐国和赵国,故可排除AD。
商鞅离开魏国后才来到秦国,所以,秦国并不是他首先的目标,故可排除C。
第2题.南宋朱熹说: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
其思想()A: 主旨在于维护社会和谐发展B: 体现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C: 与封建专制制度建立相适应D: 反映了对儒学的批判继承【答案】B【解答】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体现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第3题.据记载,乾隆六年(1741年)第一次全国人口统计的数字为1.4341亿,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时增长到2.9696亿,远超此前历史上任何朝代。
为清朝人口激增奠定物质基础的外来因素是()A: 垦荒卓有成效,粮食作物实现丰收B: 丝绸之路畅通,吸引大量人口定居C: 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D: 国家废除丁税,隐藏人口失去意义【答案】C【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并得到广泛种植,清朝人口迅速增长得益于这一外来因素,故C正确。
A、D两项是内部因素,不是外来因素,均排除。
B项不是为清朝人口激增奠定物质基础的主要外来因素,排除。
故选C。
第4题.清朝光绪年间,巴西政府曾多次派遣使节来中国与清朝官员商谈华工移民巴西的问题,但是……在此之前,中国已经与古巴、秘鲁分别签订《古巴华工条款》和《中秘通商条约》,一些华工到达古巴、秘鲁等地以后,受到当地种植园主的不公正待遇。
人教版安徽黄山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安徽黄山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君臣佐使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种人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指中药处方中的各味药的不同作用。
君药指方剂中针对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那么使药()A: 辅助君药治疗主症,或主要治疗兼症B: 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诸药的毒性C: 协助君药、臣药加强治疗作用D: 配合君臣药治疗兼症,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答案】B【解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使药意义一是引经药,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祛邪,如牛膝、甘草就经常作为使药入方,故B项正确。
A项是臣药的含义,排除。
C项是佐药的含义,排除。
D项明显不符合,排除。
第2题.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
这现象反映出()A: 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B: 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C: 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D: 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答案】D【解答】材料信息是,明代秀才对出身进士的地方官员不胜谄事,对出身举人的地方官员则随意提出要求。
这实质上反映出进士的功名比举人的功名更具威望,故D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故A错误;材料没有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的信息,故B错误;出身等级不可能决定行政能力,故C说法错误。
故选D。
第3题.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一些有识之士通过考察和比较,发现方今欧、美、日本各邦,图书馆之增设,与文明之进步相追逐,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在兴学会、办报刊的同时,积极创设强学书藏并向社会民众免费开放。
这体现出书藏的重要作用是()A: 保存文化遗产B: 传递科学情报C: 开展社会教育D: 开发智力资源【答案】C【解答】维新派仿效欧、美、日的图书馆,创设强学书藏并向民众开放,结合当时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可知,书藏具有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作用,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2023-2024学年安徽黄山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安徽黄山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大臣用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处以车裂之刑。
这些史实反映的问题是()A: 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 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C: 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的规律D: 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激烈【答案】D【解答】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吴起、商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其改革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因此都被处死,这说明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异常激烈,故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D。
第2题.某思想家主张:君子之学以明其心。
其心本无昧也,而欲为之蔽,习为之害。
故去蔽与害而明复,匪自外得也。
下列言论与之相符的是()A: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B: 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皆格物之谓也C: 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D: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答案】C【解答】该材料中有以明其心一处表明该思想家做学问的目的或方式是从自己的内心去寻找到真理,属于心学的代表,而C体现了致良知的思想,故C正确;A是孔子的思想,排除;B是朱熹的思想,排除;D是李贽的思想,排除。
故选C。
第3题.据1872年的一份统计,当时各通商地区的人口在短时间内激增,连时人都发出感叹:甚矣,生齿之繁也,可谓庶而富者矣!在时人眼中看来,人口与商业繁荣的关系是()A: 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加B: 人口的增加推动了商业的发展C: 对外贸易的扩大刺激了人口与商业的繁荣D: 人口与商业的繁荣带来了对外贸易的增长【答案】B【解答】A.材料认为是因为人口的增多才导致经济的富庶,而不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导致人口的增多。
B.从材料中生齿之繁也,可谓庶而富者矣明显可以看出人口一多就会变得富庶。
说明人口增加推动了商业发展。
C.材料反映的是人口增加和经济富庶的关系,没有体现出对外贸易的特点和影响。
2023-2024学年安徽黄山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安徽黄山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当晋楚两国争霸中原时,长江下游崛起了吴越这两个国家,晋为了对付楚国,就联合吴国。
吴、楚之间多次发生战争。
吴国大举伐楚,节节胜利,一直打到楚都,楚的国力大大削弱这些战争()A: 促进了区域统一和社会大变革B: 属于周初分封国间争权夺利的斗争C: 加速了汉族与南方民族的融合D: 说明分封制和宗法制已经彻底瓦解【答案】A【解答】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活动,这些争霸战争实现了局部统一,也导致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而进行社会改革,故A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活动,故B项错误。
当时汉族还没有形成,故C项错误。
春秋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只是开始瓦解,彻底瓦解是在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
故选A。
第2题.明代学者陈白沙明确提出了六经糟粕论,并对此进行了系统的阐说,其有关六经糟粕的论述,主要包括文辞粃糠左右六经六经在心中六经虚无六经糟粕章句糟粕等内容。
这表明陈白沙()A: 否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 尊重个体价值和作用C: 主张人的自由与平等D: 动摇了理学的官方哲学地位【答案】B【解答】陈白沙主张文辞粃糠左右六经六经在心中六经虚无六经糟粕章句糟粕等内容,强调了个体的价值,故B正确;A项中的否定一词有误,故排除;C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项言过其实,没有动摇,理学依然是官方哲学,故D排除。
故选B。
第3题.在先秦的地名来历中,因方国、部族对口有地名的沿袭而出现过异地同名的现象。
如西周懿王曾一度都于犬丘(今甘肃天水境内),后来的卫国和宋国均有地名犬丘。
秦先祖非子居地远在陇西,却也把其居住地命名为火丘。
这些史实表明,探寻异地同名现象有助于了解()A: 自然环境的演变B: 朝代更迭的状况C: 疆土扩展的情形D: 移民迁徙的过程【答案】D【解答】通过材料因方国部族对口有地名的筵席而出现过异地同名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异地同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伴随人口迁徙出现,故D正确;自然环境演变,朝代更替无法通过异地同名现象看出,排除AB;疆土拓展不会导致异地同名,排除C。
2020-2021学年安徽省黄山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安徽省黄山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
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
i由此最能说明()A.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C.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积极抗日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参考答案:C2. 1846年,包世臣在《安吴四种》中说:“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
松(松江)太(太仓)布市,削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A.松太地区棉纺织业水平下降B.中国手工棉纺织品价格下跌C.手工棉纺织业受到外国商品很大冲击D.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参考答案:C3. 20世纪30年代,有人在纽约的中学生中做了一次民意测验,结果发现,罗斯福总统最受欢迎,他的票数远远高于位居第二的上帝。
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罗斯福A.是美国的第32任总统B.打败分裂势力,维护了美国统一C.实行新政,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D.领导美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A不对,罗斯福是美国的第32任总统与其受人民爱戴直接关系;B不对,打败分裂势力,维护了美国统一是林肯的功绩;D不对,领导美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在40年代而非30年代;C符合题意,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实行新政,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考点:罗斯福新政点评:罗斯福新政的影响1、直接影响: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
2、间接影响: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3、深远影响: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4. 近年来中国曾有多家商会在美国媒体投放了视频广告,运动鞋上写着“中国制造,结合美国运动科技”;家用冰箱上印着“中国制造,融合法国风尚”;时尚少女身上挂的MP3上标注着“中国制造,配合硅谷的软件”……这种宣传方式表明我国企业A.推动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B.加快所有制经济结构的变革C.积极谋求建立跨国垄断公司 D.主动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参考答案:D略5. 标志中国古代耕田农具基本定型的是参考答案:A略6. 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完成的首要任务是( )A.成立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 B.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C.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选举首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参考答案:C7.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
人教版安徽黄山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安徽黄山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如图位中国古代士的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变化的情况。
促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 分封制的瓦解B: 私人讲学的兴起C: 生产力的发展D: 诸侯割据称雄【答案】D【解答】注意限定信息直接因素,依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士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分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后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
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和兼并战争剧烈,为了在争霸战争中获胜,各国纷纷进行改革,招纳贤才,因此朝秦暮楚的游说之士应运而生,故D项正确。
AB项是重要原因,不是直接原因,排除。
C是根本原因,排除。
故选D。
第2题.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天泉证道四句诗》,这四句话概括了下列哪一思想家的基本观念?()A: 程颐B: 朱熹C: 陆九渊D: 王阳明【答案】D【解答】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就是说,人天生就有区别善恶的良知,这是人的本性。
于是,王阳明就有了良知这个概念,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第3题.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一书中指出,蒙古帝国使得许多区域性文明迅速发生相互接触。
这种接触的影响不包括()A: 打破了东西方的交通阻隔B: 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交流C: 促进了中国三大发明西传D: 引发了亚欧民族的大迁徙【答案】D【解答】蒙古帝国使得许多区域性文明迅速发生相互接触,打破了东西方的交通阻隔,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交流,促进了中国三大发明西传,故ABC正确,不符合题意;蒙古帝国使得许多区域性文明迅速发生相互接触促进民族融合,形成新的民族,而不是民族的大迁徙,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第4题.1870年后,随着淘金热的降温,许多华人矿工投身其他产业。
下面漫画反映了()漫画为1888年发表在《墨尔本潘趣》杂志上的《黄色浪潮》(该漫画的创作背景是当时美国采取排华政策,大量加州华工离境。
安徽省安庆市黄山初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安庆市黄山初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作为晚清状元,张謇提出‘父教育,母实业’的思想,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
370多所学校……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但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就开始每况愈下了。
”以下对张謇事业兴衰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A.张謇提出的“父教育,母实业”思想体现了他发展经济与重视人才并举的思想B.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张謇企业的迅速发展C.抵制日货,提倡田货的群众运动为张謇企业的发展开拓了空间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是张謇企业迅速衰落的直接原因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于1946年,而张謇的企业在20年代中期便每况愈下,选择D项。
2. 下列反映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史实是A.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家提倡复兴儒学B.封建帝王重视儒家,开始建立太学,传授儒家思想C.儒学失去了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D.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形成新的体系参考答案:A3.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根据《共同纲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行使以下职权:制定并解释国家的法律,颁布法令,并监督执行;任免政府的主要领导人员;筹备并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
这说明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相当于今天的()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参考答案:C4. “因为他在小说中能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幻想和现实融为一体,勾画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想象中的世界,反映拉丁美洲大陆的生活和斗争”获得以上评语的是诺贝尔文学奖著作是()A.《百年孤独》 B.《约翰·克利斯朵夫》C.《战争与和平》 D.《苦难的历程》参考答案:A5. 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同西欧国家的关系有了很大发展。
201401安徽黄山高三一模历史答案
黄山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1-5:BCBBD 6-10:DDABC 11-15:BCCCA 16-20:DDABB 21-22:DD第II卷(非选择题共56分)23.(1)主张:正义和公正的理性思想;人人平等;天赋人权。
(3分)体现: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伏尔泰等人主张天赋人权;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反对政府专制;卢梭提出人民主权学说。
(3分,答出三点即可,其它有关启蒙运动的主张,符合本题要求亦可得分,但本问得分不得超过三分。
)(2)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制,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有利于法国政局的稳定;它使工业资产阶级得以分享政治权利,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
(6分)(3)特点: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开始形成。
(2分)背景:“文革”后被破坏的法律体系亟待恢复;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法制建设;为了保护人民的民主权利和生命财产;为了避免社会动乱和推动国民经济建设;吸取中外民主建设的教训,顺应世界民主化建设的潮流。
(答出三点即可,6分)24.(1)大一统王朝的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作用,南方经济的发展。
(6分)(2)客观原因: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分离;(2分)弊端:运河漕运盘剥百姓;滋长河政腐败;陈规陋费,背离市场。
(4分)影响:海洋意识薄弱,海洋航海技术由领先逐步落后;中国逐步走向闭关锁国,落后于世界。
(2分)(3)运河淤阻;漕粮改为折色(折现银);(2分)政治方面: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波及江南地区,社会动荡,经济破坏;经济方面:轮船招商局的成立,近代铁路运输业兴起发展,加速了运河漕运的衰落直至停止。
(4分)25.(1)相同:都注意到次潮汐现象的产生与月球引力有一定的关系。
(2分)不同:王充等人只注意到潮汐现象的产生与月象变化有关;对潮汐现象的解释来自对天文现象的解释。
牛顿认为潮汐现象与地球、月亮、太阳的相对运动及其引力的变化有关;对潮汐现象的解释来自于科学研究并上升到科学理论的高度。
2022~2023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专题训练(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
选择题《礼记﹒王制》记载:“平民祭把祖先的献礼是:春天荐韭菜,夏天荐麦子,秋天荐黍子,冬天荐稻子;韭菜配以鸡蛋,麦子配以鱼,泰子配以小猪,稻子配以鹅。
”这说明商周时期A.重农抑商意识严重B.小农经济的盛行C.对农耕经济的重视D.注意农牧业协调发展【答案】C【解析】平民祭祀祖先,是希望先祖赐福,献礼是各种谷物和动物,表明百姓对谷物和动物的重视,即对农耕经济的重视。
故答案为C。
重农抑商意识出现于商鞅变法以后,排除A项;由材料内容看不出小农经济的盛行和农牧业的协调发展,排除BD项。
故选C。
选择题唐朝白居易在《朱陈村》中写道:“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润中水,男采山上……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这反映了我国古代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农业灌溉方式的变化C.手工工场的生产方式D.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由材料“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润中水,男采山上”可知所述为古代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态,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灌溉方式的变化,故B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家庭手工业,不是手工工场,故C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的发展现状,故D不正确。
选择题下图所示的农业灌溉工具最早出现在A. 战国时期B. 秦汉时期C. 曹魏时期D. 唐朝时期【答案】D【解析】图中所展示的是唐朝时期出现的灌溉工具筒车,故D正确;战国、秦汉时期没有出现筒车,排除AB;曹魏时期马钧发明灌溉工具翻车,依靠人力进行灌溉,不符合题意,排除C。
选择题宋朝范成大诗云:“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A. 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B.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C. 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D. 当时的纺织材料中有麻和丝【答案】A【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A选项,材料只体现了农村的经济生活,并未体现生活水平如何,因此A选项信息诗中不能反映,符合题意。
B选项,“昼出耕田夜绩麻”中“耕”即耕作土地,“绩麻”是指编制手工业品,这体现了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专题著名商路讲座例题--精选
的专题
1、本题为2015年江苏小高考历史卷第38题(共5小问,10分)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性决策,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构想,更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有机结合。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汉代的丝织品,曾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远销到古罗马。
罗马帝国的哪一法律体系也涉及规范和调整贸易?(1分)
参考答案:(1)万民法、民法大全(1分)
(2)明朝末年,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马尼拉(属菲律宾)一度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中国的丝织品、瓷器等商品经此中转后远销世界。
概括形成这种贸易格局的世界历史背景。
(3分)
参考答案:(2)新航路的开辟。
(1分)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1分)殖民扩张。
(1分)
(3)近代英国曾掌握海上霸权。
19世纪中期,英国商品贸易遍及全球的根源是什么?为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战后初期,哪一国际贸易组织因时而生?该组织呈现出哪些特征?(4分)
参考答案:(3)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分)。
国际贸易自由化,非歧视或互惠。
(2分)
(4)“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和周边国家共创机遇、共同合作、共享成果,实现互利共赢。
概括“一带一路”构想与近代西方国家的全球贸易在战略目的上的不同。
(2分)参考答案:(4)西方:称霸、占主导。
(1分)中国:互利共赢、共同合作、促进世界和谐。
(1分)
2、2014年安庆市二模历史试题第37题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历史上很多的探路者,在开路的同时也在开创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6分)
情境一高原马帮——幽幽古茶道
材料一
茶马古道上的茶马司遗址茶马古道局部路线图材料二
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
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而明制尤密。
有官茶、有商茶,皆贮边易马……设茶马司于秦、河、雅诸州。
自碉门、黎、雅抵朵甘、乌思藏,行茶之地五千余里。
——《明史·食货·茶法》
材料三
抗日战争期间,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来往于云南丽江、西藏、印度等地的马帮约有25000驮之多,沿途大小商号多达1200余家,大多数人家都投身于古道运输或从事与茶马古道相关的产业。
贸易物资增加了从印度转运来的英国和美国的香烟、卡其布、毛呢、手表、煤油,以及各种日用百货,由拉萨到印度则出口大量羊毛。
云南丽江、四川康定和西藏昌都这样一些城镇也纷纷在茶马古道上兴起了。
——摘编自CCTV《茶马古道》纪录片解说词
情境二远洋帆影——浩浩新航路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摘编自《大国崛起》纪录片解说词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朝茶马古道贸易的特征。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期间茶马古道的历史作用。
(12分)
参考答案:(1)
特征:交易的产品以土特产为主,贸易双方具有互补性;边境贸易、对内贸易共同发展;政府设置专门机构加以管理(6分)
作用:保障物资供给,成为抗日战争中后期大西南后方主要的国际商业通道;促进了藏区城镇的兴起和发展;加强汉藏等各族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6分,答出三点即可)
(2)“有路必有福,有路必有胜”,依托情境一、二,以两条路的共同之处为切入点,请你以“之路”为题,论述商路开辟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逻辑严密。
(14分)
参考答案:(2)示例1 经济交流之路:茶马古道和新航路都促进了经济交流。
茶马古道促进了中原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经济交流,形成了持久互补互利的经济关系。
在国内贸易和边境贸易发展的同时,边境城镇也随之兴起,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与发展;互市也加强了民族融合,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与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示例2 文明融合之路:茶马古道和新航路都推动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茶马古道的兴盛,促进了中原汉族和边疆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交流,成为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联系的纽带。
在长期的交往中,藏文化、汉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等各种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形成了兼容并尊、相互融合的多元文化格局。
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东西方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进程。
示例3 开拓创新之路:茶马古道和新航路的开辟都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开拓创新的精神。
茶马古道上的商旅不畏艰险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高原国际商道,体现出了超越自我的人文精神。
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们勇于探险,用无畏的精神证实了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世界观,彰显了人的伟大力量,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和人们的思想解放。
3、2012年北京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第37题(节选)
(36分)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材料三“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所谓的“南北通州”是指北京通州和江苏南通,它们均与大运河关系密切。
但在近代以后,随着运河漕运的停止,北通州及运河沿线大多数城市衰落,南通州却未停止发展的脚步。
1898年南通大生纱厂创办,此后建立的大
生港承担了航运的功能。
到20世纪20年代大生资本集团形成,包括棉花种植、碾米、造船、纺织机器制造、发电等企业及银行。
其间,南通还创办了师范、农科、商业、纺织等学校,兴建了博物苑、剧院、公园等公共设施。
(2)阅读材料三和图11,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南通经济发展的原因。
(8分)
参考答案:南通依托江海,毗邻上海,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经济发展。
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和实践活动,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清政府予以政策扶持,使其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相对完善,有利于城市经济持续发展。
4、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第39题
(22分)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史实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
史论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
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
(4分)
参考答案(1)国际条件:西班牙、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国家衰落,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
国内条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迅速发展。
(2)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6分)
参考答案(2)影响: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3)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
(4分)
参考答案(3)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需要更广阔的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成为英国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和手段。
(4)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
(8分)
参考答案(4)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站在欧洲的立场上,过分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无视亚非拉等地区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其观点具有片面性。
近代欧洲制度的创新、经济发展和思想进步对世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奴隶贸易等史实表明,欧洲的“中心”地位及其对世界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剥削和血腥掠夺基础之上的。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