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建筑史,简单
中国近现代建筑史
中国近代建筑编辑中国近代建筑所指得时间范围就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与国建立为止。
中国在这个时期得建筑处于承上启下、中西交汇、新旧接替得过渡时期,这就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一个急剧变化得阶段。
1概述2发展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1840~1895)▪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1895~1919)▪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爆发(1919~1937)▪抗战爆发到中华人民共与国建立(1937~1949)3建筑类型▪居住建筑▪工业建筑▪公共建筑4建筑技术▪结构技术▪施工技术5建筑风格▪近代外来形式得建筑风格▪近代民族形式得建筑风格概述编辑中国近代建筑(13张)清王朝得闭关政策阻挡了西方建筑得传入。
一直到19世纪中叶,除了北京圆明园西洋楼、广州“十三夷馆”以及个别地方得教堂等少数西式建筑外,中国基本上没有接触西方近代建筑文化。
鸦片战争后,各种形式得西方建筑陆续出现在中国土地上,加速了中国建筑得变化。
中国近代建筑包含着新旧两大体系:旧建筑体系就是原有得传统建筑体系得延续,基本上沿袭着旧有得功能布局、技术体系与风格面貌,但受新建筑体系得影响也出现若干局部得变化。
新建筑体系包括从西方引进得与中国自身发展出来得新型建筑,具有近代得新功能、新技术与新风格,其中即使就是引进得西方建筑,也不同程度地渗透着中国特点。
从数量上说,旧建筑体系仍然占据着优势。
广大得农村、集镇、中小城市以至大城市得旧城区,仍然以旧体系得建筑为主。
大量得民居与其她民间建筑基本上保持着因地制宜、因材致用得传统品格与乡土特色,虽然局部地运用了近代得材料、结构与装饰。
从建筑得发展趋势来瞧,中国近代建筑得主流则就是新建筑体系。
发展阶段编辑中国近代建筑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1840~1895)中国近代建筑这就是西方近代建筑开始传入中国得阶段。
主要有两方面得新建筑活动。
一方面就是帝国主义者在中国通商口岸租界区内大批建造各种新型建筑,如领事馆、工部局、洋行、银行、住宅、饭店等,在内地也零星地出现了教堂建筑。
西方近现代建筑史-文档
外国近代建筑史一、近代建筑现象1.复古主义古典复兴希腊复兴:柏林宫廷剧院,柏林勃兰登堡门罗马复兴:雄狮凯旋门,巴黎万神庙,美国国会大厦浪漫主义哥特复兴:英国国会大厦(国家浪漫主义)曼切斯特市政厅折衷主义:巴黎歌剧院哥伦比亚博览会——折衷主义建筑的大检阅,使新建筑思潮受到打击。
贡献:说明现代建筑使十分必要的,要发展现代建筑必须树立一个靶子,先推翻复古主义。
2.初期功能主义背景:资本主义初期,由于工业大生产的发展,促使建筑科学有了很大的进步,新的建筑材料,新的结构技术,新的设备,新的施工方法出现。
建筑在平面与空间的设计上能够比较自由,因而影响到形式上的变化。
能从功能出发,但是对功能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代表作:帕克斯顿水晶宫新材料:铁,玻璃,木的运用新方式建造:模数制(以玻璃的尺寸)缺点:将铁作成拱,没有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意义:低成本,高效率,开创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拉布鲁斯特图书馆巴黎国立图书馆:地面与隔墙全是铁架与玻璃制成,这样既可以解决采光又可以保证防火安全。
埃菲尔铁塔(328m):高架铁结构,突破古代建筑高度。
机械馆:四壁为大片玻璃,结构上首次使用了三铰拱的原理。
贡献:主张使用新材料新技术,让建筑师看到铁,玻璃在建筑中的作用示范,提倡了建筑要走工业化道路展示了建筑的出发点是功能这一基本原则。
二.前现代建筑活动1.工艺美术运动:19世纪下半叶,在拉斯金的设计思想影响下,在工业化发展的特殊背景下,由一小批英国和美国的建筑家和艺术家为了抵制工业化对传统建筑手工业的威胁,为了复兴哥特风格为中心的中世纪手工艺风气,为了通过建筑和产品设计体现出民主思想而发起的一个具有很大试验性质的设计运动。
莫里斯红屋:平面根据需要布置成L型,用本地产的红砖建造,不加粉饰体现材料本身的质感。
2.新艺术运动比利时霍尔塔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新艺术运动的装饰主题是模仿自然界生长繁盛的草形状的曲线,凡是墙面,家具,栏杆及窗棂等装饰莫不如此,装饰中大量应用铁构件。
建筑历史知识:近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建筑历史知识:近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近现代建筑在建筑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从起初的模仿传统建筑到现今的现代主义建筑,已经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通过时间轴的方式,简要介绍近现代建筑的主要发展阶段。
1867年至1914年
在这个时期,建筑师们尝试重新发现和模仿古典建筑的美感。
大量的公共建筑和私人住宅在这个时期被建造,如荣军院,洛克菲勒中心和巴黎市政厅。
建筑风格以新古典主义和艺术与工艺运动为主,同时也折射了当时欧洲人民对于过去的怀念和向往。
1914年至1945年
这个时期受到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建筑师们发现新的建筑风格和材料。
艺术装饰风格逐渐淡出,被现代主义所取代。
现代主义强调功能和纯粹性,建筑的细节和装饰被简化或取消。
建筑师们开始使用
钢筋混凝土、玻璃和铝合金等新材料,开创了大量新的建筑形式和建
筑方式。
1945年至现在
二战后,现代主义成为主导建筑风格,建筑风格上更加重视艺术
和形式。
艺术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建筑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在这个时期,建筑师还开始关注环保和可持续性,以及建筑与身体健
康的关系。
总结
可以看出,近现代建筑在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从模仿传统建
筑到创新性地使用新材料,再到现代主义的强调功能、纯净和代表性,近现代建筑的设计思路越来越前沿、注重实际应用。
未来,建筑师们
也将会继续在可持续性、环保、无障碍和其他方面开创新的道路,让
每一座建筑都能够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近现代建筑史
近现代建筑史 (总述)一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冲击a.生产集中而引起的人口恶性膨胀。
b.住宅、资本家不断建房,而广大民众只能住简陋贫民窟。
c.生活方式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新建筑类型提出了新的需求.给城市与建筑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
二建筑创作方面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倾向:一.反应当时社会上层阶级观点的复古思潮。
二.探求建筑中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的可能性。
一、复古思潮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建筑形式。
1.古典复兴新兴资产阶级试图借用古典的外衣去扮演进步的角色,将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遗产作为创作的源泉,而极力攻击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的繁琐、矫揉造作。
a 巴黎万神庙 b.古罗马万神庙2.浪漫主义—带有反抗资本主义制度与大工业生产的情绪,又夹杂有虚无主义色彩,提倡便用中世纪的建筑类型,又称哥特复兴。
英国国会大厦3.折衷主义——越过古典主义复兴与浪漫主义在建筑式样上的局限,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
(集仿主义)a.产生原因:建筑需要用丰富多彩的式样来满足商标的要求与供资产阶级个人玩赏和猎奇的嗜好。
b.集仿的式样有:希腊、罗马、拜占庭、哥特、文艺复兴和东方情调。
c.特点:语言混杂,但讲究比例权衡的推敲。
巴黎歌剧院:立面是意大利晚期的巴洛克风格,参杂了洛可可的雕饰。
对欧洲各国折中主义影响巨大。
二、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工业大生产的发展——建筑的高度和跨度突破传统局限——平面与空间设计上更自由。
博览会与展馆:始与巴黎,发展为全球,成为新建筑方式的试验田。
a.伦敦“水晶宫”展览馆——开辟了建筑形式与预制装配技术的新纪元。
设计人:帕克斯顿b.顶峰: 1889年埃菲尔铁塔(最高)与机械馆的问世(跨度最大)。
欧洲探求新建筑的运动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生产急剧发展,技术飞速进步。
建筑上,新功能与旧形式之间矛盾尖锐,引起对古典建筑形式所谓的“永恒性”的质疑,对新事物敏感的建筑师积极探索。
西方近现代建筑史
概述西方近现代建筑转折——从古代到现代现代建筑运动的产生背景:1、许多传统建筑类型如教堂、宫殿、城堡、府邸等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现代建筑正处于建造盛期,工期紧迫,讲求效率和经济性;2、新的建筑材料和新的建筑方法应运而生,必然导致新的建筑形式的出现。
现代建筑的萌芽1、世界博览会建筑1851年由英国园艺师帕克斯顿设计的伦敦“水晶宫”展览馆1889年由法国铁路桥梁工程师埃菲尔为巴黎博览会设计的埃菲尔铁塔(博览会的机械馆就布置在铁塔后面,是一座空前的大跨度建筑,长420米,跨度达115米,四壁全为大玻璃)标志着20世纪建筑历史的到来,即现代建筑的诞生。
2、工艺美术运动代表人物为莫里斯和拉斯金1859~1860年间由魏布设计的莫里斯自宅“红屋”是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作。
红屋平面布置按功能要求呈“L”型,不加粉刷,大胆摒弃了传统贴面的装饰,表现出材料本身的质感。
将功能、材料与艺术造型相结合。
3、新艺术运动及其影响19世纪80年代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新艺术运动是欧洲真正改变建筑形式的信号。
其目的是解决建筑和工艺品的艺术风格问题,这一派的建筑师反对历史的样式,想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
其主要成就是室内装饰,建筑外形较简洁,常有花饰。
典型的例子是霍尔塔设计的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室内。
装饰的主题是模仿自然界繁荣生长的草木的形状曲线,墙面、家具、栏杆及窗棂等莫不如此。
人物:西班牙建筑师高迪,作品具有强烈的怪诞性,带着神秘的朦胧感代表作: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拉公寓(上帝遗落在人间的玩偶)、圣家族教堂(“玉米棒”,建造了110多年至今仍未完工)奥地利形成了以瓦格纳为首的维也纳学派。
1895年瓦格纳出版了《现代建筑》一书,指出新材料、新结构必将导致新形式的出现,并反对历史样式在建筑上的重演。
路斯认为:“装饰就是罪恶”,认为建筑“是依靠本身的形体之美而不是依靠装饰”,代表作为1910年在维也纳建造的斯坦纳住宅,建筑完全没有装饰。
近现代建筑史完整版笔记
近现代建筑史完整版笔记第一课1、中国近代史时间范围界定:1840~1953年。
近代建筑史的开端:1840年以后建筑学开始做为一门学科。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3、张锳銊—《建筑新法》是中国最早的建筑教科书,中国近代最早一部记录西方建筑史的书籍。
4、1923年,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创立建筑科,三位留日学生柳士英、刘士能、朱士圭创办。
5、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成立后,教育体系由日系转为混合到欧美体系。
6、黄作燊创办圣约翰建筑系—现代主义建筑教育体系,强调形式与功能同一,引入包豪斯的基础课程,推崇现代主义思想。
黄作燊,美哈弗毕业,上海圣约瀚大学建筑系创始人,后并入同济大学1.现代主义思想,引入包豪斯基础课程2.理解不同学科质感形式的关系3.强调使用功能自由创作4.不借用已有的形象一问题展开为线索5.鼓励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时代精神科技。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大调整,鲍扎体系并开始本土化。
6、1930年以前由外国学者编著的关于中国建筑的书籍:法(伯希和《敦煌图录》谢阁兰《考古图谱》、德(鲍希曼《中国德建筑与景观》《中国建筑》、瑞典(喜仁龙《中国早期艺术史·建筑圈》、日本(伊东忠太和关野贞《东洋建筑》关野贞和常盘大定《支那佛教史迹》伊东忠太和关野贞和琢本清《支那建筑》。
7、乐佳藻、朱启钤的研究代表了中国建筑史研究从传统到现代的过度和转型。
两位观点:a.从传统君史转向民史b.从传统复古史观和循环史观转向现代史观。
乐佳藻:A、受传统经学的影响,名物学B、基本方法是考察文献加实地C、1933年出版《中国建筑史》是20世纪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步本国建筑史D、礼制制度:都城之制、宫室之制、门制、明堂之制朱启钤:A、1919年发现了《营造法式》,中国组早的建筑技术专书B、1929年成立了中国营造学社,中国第一个建筑研究的专门组织。
8、西方学术的引进以及新材料的发现,到20世纪初中国的历史研究和写作发生重大变化的标志:A、从传统的君史转向民史,即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看待过去的一切B、从传统的复古史观和循环史观转向进化史观,即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过去一切。
中国近现代建筑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建筑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建筑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随着西方建筑风格和技术的引进,中国的建筑开始逐渐进入现代化时代。
在20世纪初期,中国的建筑师开始在国内推广现代建筑风格,如欧洲的新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等。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逐渐步入民主化和现代化的轨道,建筑业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政权开始重视城市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如广场、公园、学校、医院、图书馆等。
这些公共设施的建设采用了现代化建筑风格,如北京图书馆、南京大学的红楼、复旦大学的图书馆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更加注重建筑业的发展,建筑师开始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道路。
而且,建筑师们也积极参与国家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的建设,如长江大桥、武汉长江隧道、北京大学医学部等。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进入了高峰期。
建筑师们在设计和施工中,大力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强了对自然环境、文化传承和人文关怀的重视。
一些标志性建筑如北京鸟巢、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广州塔等,成为了中国现代建筑的代表作品。
总之,中国近现代建筑发展史,是一个逐步向现代化进化的过程。
建筑师们在拓宽视野、提高技术、强化文化自信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中国的建筑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世界建筑史之近现代
世界建筑史之——现代建筑史浅谈前言一个建筑师或设计师路走的远近,与他对建筑史的了解是有很大关系的,不清楚的认识建筑的历史,盲目以自己的审美观点去做设计,是很难走远的,也很难预知将来的建筑的发展方向。
以下是我对《世界近现代建筑史》特征及其代表大师和其作品的认识,我的思路是以这些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建筑风格来展开思考的,包括不同时期所出现的比较著名的建筑师。
一、现代主义风格(20世纪初——30年代)内容:抛弃以往仅仅对贵族有钱人做设计的思想,开始将设计走向人民大众,并且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用现代材料,现代技术,去做,包豪斯的出现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主要建筑师:格罗庇乌斯、赖.柯布西耶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年10月6日-1965年8月27日),原名Charles Edouard Jeannert-Gris,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
他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路德维格•密斯•凡•德•罗、富兰克•劳埃德•赖特并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
格罗庇乌斯代表作之一:法古斯工厂办公楼法古斯工厂办公楼建筑特征:a.非对称构图b.简洁整齐的墙面c.没有挑檐的平屋顶d.大面积的玻璃窗e.取消柱子的建筑转角法古斯工厂办公楼细节图赖.柯布西耶代表作之一朗香教堂(Notre Dame du Haut)朗香教堂是现代主义建筑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也是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的里程碑式作品。
自从1945年它首次对公众开放以来,朗香教堂已经成为建筑师、学生和旅游者前来朝圣的圣地。
这座著名的建筑坐落在法国东部毗领瑞士边界附近的一座小山顶上,取代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毁的以前的教堂。
在朗香教堂的设计中,勒·柯布西耶把重点放在建筑造型上和建筑形体给人的感受上。
他摒弃了传统教堂的模式和现代建筑的一般手法,把它当作一件混凝土雕塑作品加以塑造。
教堂造型奇异,平面不规则;墙体几乎全是弯曲的,有的还倾斜;塔楼式的祈祷室的外形象座粮仓;沉重的屋顶向上翻卷着,它与墙体之间留有一条40厘米高的带形空隙;粗糙的白色墙面上开着大大小小的方形或矩形的窗洞,上面嵌着彩色玻璃;入口在卷曲墙面与塔楼的交接的夹缝处;室内主要空间也不规则,墙面呈弧线形,光线透过屋顶与墙面之间的缝隙和镶着彩色玻璃的大大小小的窗洞投射下来,使室内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气氛。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美国的新建筑运动:赖特的草原式住宅、芝加哥学派
第三章二十世纪初——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现代建筑走向高潮时期
.现代建筑流派:野兽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德)、未来主义(意)、
构成派(俄)、风格派(荷)、理性主义
.现代建筑代表人物:格罗皮乌斯、柯布西埃、密斯、赖特
三、折衷主义(集仿主义,Eclecticism)
1、定义:
19世纪20年代起,在欧美盛行的一种建筑思
潮。
2、起源:
将建筑形式作为一种商品,追求广告效益。
3、特征:
将传统建筑形式按古典建筑原则拼凑组合,
使立面翻新。
4、作品:
①.巴黎歌剧院:
.形制:穹顶+古典主义+巴洛克+细部琐碎的洛可
1、定义:
18世纪下半叶起源于英国后波及欧美的文艺
思潮,在文学美术领域取得突出成就,但对建
筑影响较小。
2、背景:
. 直接:对产业革命后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反
思;
. 间接:空想社会主义、唯心主义哲学、夸大
主观作用影响。
二、浪漫主义(Romanticism)
1、定义:
.新都市主义﹙Neo Urbanism﹚
二、西方近现代建筑史基本内容
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十九世纪下半叶
.复古主义思潮处于主流;
.新材料、新技术、新设计思想;
.近现代意义的城市规划和实践;
第二章十九世纪下半叶——二十世纪初
初期的现代建筑时期
.欧洲的新建筑运动: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
①.柏林宫廷剧院:
.设计人:辛克尔:精确美严谨(比例上);
中国近代建筑史
区内大批建造各种新型建筑,如领事馆、
工部局、洋行、银行、住宅、饭店等,
在内地也零星地出现了教堂建筑。这些
建筑绝大多数是当时西方流行的砖木混
合结构房屋,外观多呈欧洲古典式,也
有一部分是券廊式;后者是西方建筑传
入印度、东南亚一带,适应当地炎热气
候而加上一圈拱券回廊,当时称为“殖
民式建筑”。另一方面是洋务派和民族
返回目录
马尾船政学堂,中国第一所鸦近代片海战军学争校,到虞在氏甲船旧政午宅大是战臣中沈国争葆近(代1建84筑0中~西合18璧9的5成)功
祯的主持下于1866年在福• 州设立。
范例。其中西合璧的布局结构与建筑风格,
汇(号1文 )8书88院年钟今楼中山路19阶方6 段面这。是是主帝西要国典在出方有主型建当近两义形筑时代方者象审生地美活建在面表心时筑中的现态尚开国新了上、近的思始通建代嬗想传商筑中变观入口活国过念上程的中岸动层,历国租。资同史的界一产时缩阶反影层映。
筑风格都曾先后地或交错地在中国近代建筑中反映出来。在
某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独占租借地的城市,建筑风格较为单一;
典在格型几纷的个然殖帝杂民国陈式主的建义局筑国 面家。共同占领租借地的城市,则出现建筑风
•
从建筑风格的演变来看,近代中国首先传播的外来形式
是西方各国的古典式和“殖民式”。19世纪下半叶建造的
外国使领馆、洋行、银行、饭店、俱乐部以及20世纪初外
度 和、技复术杂设的备工上程已接达近到当很时高国的外施的工先质(1进量92水。9年平一今。部孝分陵卫建大旧南筑华址京大在体戏育设院学计院上)
• 1927年成立了中国建筑师学会和上海市建筑协会(1。935年
今中山南路
• 1929年成立了中国营造学社,建筑学家梁 67号)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较详细(无图版)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任课教师:SL,整理:ZRH,录入:WMQ)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美国的建筑1.复古思潮(1)古典复兴:古典复兴是资本主义初期最早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欧美盛行的仿古典建筑的形式。
这种思潮曾受启蒙运动的影响。
古典复兴形成的原因:由于对民主共和的向往,唤起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的礼赞。
试图用古典主义外衣包裹建筑。
(2)浪漫主义:(更倾向于感知引导)浪漫主义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欧洲文学艺术领域的一种主要思潮,它在建筑上也得到一定的反映,他要求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天性。
浪漫主义形成的原因: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社会矛盾日益加剧,两者均回避现实,向往中世纪的世界观,崇尚传统文化艺术。
浪漫主义的两个阶段:a)先浪漫主义——封建贵族最求田园生活情趣以逃避工业城市的喧嚣。
表现:模仿中世纪寨堡或哥特风格;追求非凡趣味和异国情调。
b)哥特复兴——大资产阶级为在国际竞争中强调发扬本民族传统文化。
尝试以哥特建筑结构的有机性来解决古典建筑所遏制的建筑艺术与技术之间的矛盾。
EG:英国国会大厦(3)折衷主义:折衷主义是19世纪上半叶星期的一种创作思潮,它越过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建筑式样上的局限,任意选择和模仿历史上各种风格,把他们给组合成各种式样,也称“集体主义”。
折衷主义形成的原因:a)丰富多彩的建筑式样满足资产阶级的个人喜好b)人们对古建筑遗产掌握的越来越多的资料,可供选择的建筑式样变多c)新的生活方式、建筑材料、技术与旧的产生矛盾,造成艺术观点混乱。
2.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类型(1)初期生铁结构:单跨拱桥——森德尔兰桥,法兰西剧院(铁结构屋顶)铁和玻璃的配合:奥尔良廊,巴黎植物园的温室向框架结构过渡:哈珀兄弟大厦,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大厦升降机与电梯(2)新类型:图书馆、市场、百货商店、博览会与展览馆(3)帕克斯顿,水晶宫,1851,英国,海德公园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建筑形式与预制装配(4)埃菲尔铁塔,埃菲尔,1889巴黎世博,内有升降机,显示了资本主义初期工业生产的最高水平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新旧矛盾)1.欧洲探求新建筑的运动(1)探求新建筑的先驱:辛克尔、桑珀、拉布鲁斯特(2)工艺美术运动:19世纪50年代在英国出现了一股反对工业,鼓吹逃离工业城市,怀念中世纪安静乡村,向往自然的浪漫主义情绪。
中国近现代建筑史
中国近代建筑编辑中国近代建筑所指的时间范围就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与国建立为止。
中国在这个时期的建筑处于承上启下、中西交汇、新旧接替的过渡时期,这就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一个急剧变化的阶段。
1概述2发展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1840~1895)▪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1895~1919)▪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爆发(1919~1937)▪抗战爆发到中华人民共与国建立(1937~1949)3建筑类型▪居住建筑▪工业建筑▪公共建筑4建筑技术▪结构技术▪施工技术5建筑风格▪近代外来形式的建筑风格▪近代民族形式的建筑风格概述编辑中国近代建筑(13张)清王朝的闭关政策阻挡了西方建筑的传入。
一直到19世纪中叶,除了北京圆明园西洋楼、广州“十三夷馆”以及个别地方的教堂等少数西式建筑外,中国基本上没有接触西方近代建筑文化。
鸦片战争后,各种形式的西方建筑陆续出现在中国土地上,加速了中国建筑的变化。
中国近代建筑包含着新旧两大体系:旧建筑体系就是原有的传统建筑体系的延续,基本上沿袭着旧有的功能布局、技术体系与风格面貌,但受新建筑体系的影响也出现若干局部的变化。
新建筑体系包括从西方引进的与中国自身发展出来的新型建筑,具有近代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风格,其中即使就是引进的西方建筑,也不同程度地渗透着中国特点。
从数量上说,旧建筑体系仍然占据着优势。
广大的农村、集镇、中小城市以至大城市的旧城区,仍然以旧体系的建筑为主。
大量的民居与其她民间建筑基本上保持着因地制宜、因材致用的传统品格与乡土特色,虽然局部地运用了近代的材料、结构与装饰。
从建筑的发展趋势来瞧,中国近代建筑的主流则就是新建筑体系。
发展阶段编辑中国近代建筑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1840~1895)中国近代建筑这就是西方近代建筑开始传入中国的阶段。
主要有两方面的新建筑活动。
一方面就是帝国主义者在中国通商口岸租界区内大批建造各种新型建筑,如领事馆、工部局、洋行、银行、住宅、饭店等,在内地也零星地出现了教堂建筑。
世界近现代建筑史(图片版)
第一部分:工业革命的建筑一。
时代背景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进入了近代阶段。
而到了十八世纪末首先在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继英国之后,美、法、德等国也先后开始了工业革命。
到十九世纪,这些国家的工业化从轻工业扩展到重工业,并于十九世纪末达到高潮。
西方国家由此步入工业化社会。
这个时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与建筑都发生了种种矛盾与变化:建筑创作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与工业革命带来的新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对建筑设计思想的冲击之间的矛盾;建筑师所受的传统学院派教育与全新的建筑类型和建筑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城市人口的恶性膨胀和大工业城市的飞速发展等。
这是一个孕育建筑新风格的时期,也是一个新旧因素并存的时期。
1。
新材料和新技术开始于十八世纪中期的英国工业革命导致社会、思想和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对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工业革命是社会生产从手工工场向大机器工业的过渡,是生产技术的根本变革,同时又是一场剧烈的社会关系的变革。
一方面是生产方式和建造工艺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不断涌现的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技术,为近代建筑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途。
正是应用了这些新的技术可能性,突破了传统建筑高度与跨度的局限,建筑在平面与空间的设计上有了较大的自由度,同时影响到建筑形式的变化。
这其中尤其以钢铁、混凝土和玻璃在建筑上的广泛应用最为突出。
2。
初期生铁结构以金属作为建筑材料,早在古代建筑中就已开始,而大量的应用,特别是以钢铁作为建筑结构的主要材料则始于近代。
随着铸铁业的兴起,1775~1779年第一座生铁桥(设计人:Abraham Darby)在英国塞文河上建造起来,1793~1796年在伦敦又出现了更新式的单跨拱桥——桑德兰桥,全长达236英尺(72米)。
在房屋建筑上,铁最初应用于屋顶,如1786年巴黎法兰西剧院建造的铁结构屋顶(设计人:Victor Louis)以及1801年建的英国曼彻斯特的萨尔福特棉纺厂(设计人:Watt and Boulton)的七层生产车间,这里铁结构首次采用了工字形的断面。
近现代建筑史
古典振兴:古典振兴是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此刻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
这种思潮受到那时启蒙运动的阻碍。
(代表作:巴黎万神庙,巴黎星形广场凯旋门)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的另一种要紧的思潮,他在建筑上也取得了必然的反映。
(代表作:美国国会大夏,英国国会大夏)折中主义:折中主义是19世纪上半叶兴起的另一种创作思潮,这种思潮在19世纪以至20世纪初在欧美盛极一时。
折中主义越过古典振兴主义与浪漫主义在建筑形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与仿照历史上的各类风格,把他们组合成各类式样,因此也称为集仿主义。
(代表作:巴黎歌剧院,巴黎圣心教堂)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世博会建筑埃菲尔铁塔,机械馆水晶宫新在:1新材料的显现:初期生铁结构、铁和玻璃的配合、钢筋混凝土2新技术的显现:桁架结构、钢铁框架结构、起落机电梯水晶宫:1851年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行的世界展览会的水晶宫展览馆,水晶宫是一个以钢铁为骨架、玻璃为要紧建材的建筑,是十九世纪的建筑奇迹之一。
新协和村:代表人物:欧文方向:他针对资本主义已暴露出来的各类矛盾,进行了披露和批判,以为要取得全人类的幸福,必需成立崭新的社会组织,把农业劳动和手工艺及工厂制度结合起来,合理地利用科学发明和技术改良,以制造新的财富,而个体家庭、私有财产及特权利益,将随整个社会制度而消灭。
以后社会将按公社(community)组成。
其人数为500~2000人,土地划归国有,分给各个公社,实现部份的共产主义。
最后农业公社将散布于全世界,形成公社的总联盟,而政府消亡名词说明:新协和村始建于1825年,是19世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所假想的一种社会模式。
这是他继新兰那克后的第二个“自由共产主义”实验场。
田园城市:代表人物:霍华德方向:霍华德假想的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与工艺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亦称工艺美术运动或手工艺运动。
19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设计改革运动,提倡用手工艺生产表现自然材料,以改革传统形式,反对粗制滥造的机器产品。
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的束缚。
因建筑风格打破传统手法,根据功能需要自由设计平面与造型,又得名为“自由建筑运动”。
代表人物是拉斯金和莫里斯。
代表作品是韦布设计的“红屋”。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19世纪80年代始创自比利时,它的特点在于运用自由曲线模仿自然形态。
代表人物有凡•德•费尔德(Henry van de Velde)、奥太(Victor Horta)等。
在建筑风格上反对历史式样,采用流动的曲线和以熟铁装饰的表现方式,试图创造适合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形式。
但由于仅限于在建筑形式上尤其是室内装饰的创新,而未能解决建筑形式、功能、技术之间的结合,因而很快就逐渐衰落。
*阿道夫·路斯:装饰就是罪恶1908年阿道夫·路斯出版了一篇文章《装饰与罪恶》,明确反对把建筑列入艺术范畴,主张建筑以实用为主,认为"建筑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对于路斯来说,建筑去除掉装饰,是其精神力量的象征。
他把过度装饰视为犯罪。
后一度成了现代主义建筑革命的口号,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建筑有深远的影响。
*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美国最早的建筑流派,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
芝加哥学派突出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地位,明确提出形式服从功能的观点,力求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探讨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强调建筑艺术应反应新技术的特点,主张简洁的立面以符合时代工业化的精神。
芝加哥学派的鼎盛时期是1883年~1893年之间,它在建筑造型方面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芝加哥窗”,即整开间开大玻璃,以形成立面简洁的独特风格。
在工程技术上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
工程师詹尼(William Le Baron Jenney 1832~1907)是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他1879年设计建造的第一拉埃特大厦。
1885年他完成的“家庭保险公司”十层办公楼(Lnsv rancr uilding),标志芝加哥学派的真正开始,是第一座钢铁框架结构。
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一个得力支柱,他提倡的“形式服从功能”为功能主义建筑开辟了道路。
*草原式住宅(Prairie Style)美国著名建筑师莱特(Frank Lloyd Wright ,1869~1959)于1900年前后设计的一系列住宅,这类住宅大多座落在郊外,用地宽阔,环境优美。
建筑从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在布局、形体、以至取材上,特别注意同周围自然环境的配合,形成了一种具有浪漫主义闲情逸致及田园诗意般的典雅风格。
草原式风格追求表里一致性,建筑外形尽量反映出内部空间关系,注意建筑自身比例与材料的运用,力图摆脱折衷主义的常套,造型效果犹如植物覆盖于地面一样。
建筑往往利用垂直方向的烟囱将高高低低的水平墙垣、坡度平缓的屋面、层层叠叠的水平方向阳台与花台及舒展而又深深的挑檐统一起来。
它既具有美国建筑的传统风格,又突破了传统建筑的封闭性,很适合于美国中西部草原地带的气候和地广人稀的特点。
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尽量表现材料的自然本色,重点装饰部分的花纹大多图案化的植物图形或由直线组成的几何图形。
伊利诺州的威立茨住宅(Willitts House1902)是草原式住宅的代表。
*包豪斯学派(Bauhaus School):20世纪20年代德国以包豪斯为基地形成与发展的建筑学派。
格罗皮乌斯是包豪斯的核心人物,他与包豪斯其他成员共同创造了一套新的、以功能、技术和经济为主的建筑观、创作方法和教学观。
他们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的目的性、材料性能和建造方式联系起来;提倡以新的技术来经济地解决好新的功能问题。
包豪斯的教学特点是:反对模仿因袭,将产品设计同机器生产、社会发展及各门艺术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素养。
包豪斯学派的代表作是包豪斯校舍。
*新建筑五点:(用图说明)A:房屋底层采用独立支柱;B:屋顶花园;C:自由平面;D:横向长窗;E:自由的立面。
代表作:萨伏伊别墅(1928-1930)巴黎瑞士学生公寓(1930-1932)*居住单位:柯布西埃把他所设计象马赛公寓那样带有服务设施的居住大楼当作组成现代城市的一种基本单位而称做“居住单位”。
*少就是多(Less is More):密斯把他先结构、后形式,先空间、后功能和讲究条理的设计方法归结为把他在1928年说过的这句话“少就是多”,其具体内容寓意于两个方面:一是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件,使产生没有屏障或屏障很少的可作任何用途的建筑空间;二是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使之成为不附有任何多余东西的只是由直线、直角组成的规整和纯净的钢和玻璃方盒子。
*流动空间:去掉封闭的隔墙,换建筑空间以流动性。
现代建筑以空间为主题,这个理论的提出是对现代建筑的重要贡献,它打破封闭空间,在空间的流动中体验功能平面。
代表作: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有机建筑(Organic Architecture):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现代建筑理论及创作思潮。
1900年,沙里文(Louis Henry Sullivan,1856~1924)明确地提出了有机建筑的观点,他强调整体与细部、形式与功能的有机结合。
真正把有机建筑发扬光大,并推动其成为现代建筑创作思潮的是美国著名建筑师赖特。
有机建筑特点可概括为四个方面:1、建筑的整体性与统一性。
特别突出视觉和艺术的统一,常以母题构图贯穿全局;2、空间的自由性、连贯性和一体性。
主张“开放布局”(Open planning);3、材料的视觉特色和形式美;4、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主张从事物事物的本质出发,提倡由内而外的设计手法。
流水别墅(亦称考夫曼别墅1936~1939)是有机建筑的代表作。
有机建筑的代表人物还有哈里宁(Hugo hlaring)、阿尔托•夏隆(Hans Scharoun)、奥托(F.Otto)等。
*粗野主义(Brutalism):亦译“野性主义”或“朴野主义”。
以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比较粗犷的建筑风格为代表的一种设计倾向。
1、粗野主义同纯粹主义一样,以表现建筑自身为主,讲究建筑的形式美,认为美是通过调整构成建筑自身的平面、墙面、空间、车道、走廊、形体、色彩、质感和比例关系而获得;2、把表现与混凝土的性能及质感有关的沉重、毛糙、粗鲁作为建筑美的标准。
粗野主义在建筑材料上保持了自然本色;3、以大刀阔斧的手法使建筑外形造成粗野的面貌。
突出地表现了混凝土“塑性造型”的特征。
马赛公寓是粗野主义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粗野主义对现代建筑思潮演变起了较大的作用,但它正式得名是在1954年史密森夫妇(A.&P.Smithon)提出“新粗野主义”概念之后。
史密森夫妇追随柯布西耶粗犷的建筑风格,热衷于对建筑材料特性的表现,并将之理论化、系统化,形成一种有理论、有方法的设计倾向。
他们自称是“新粗野主义”,即柯布西耶以前的探索则为“粗野主义”。
两者一脉相承,并无本质上的差异。
*高技派(High-Tech):亦称“重技派”。
20世纪50年代后期兴起的建筑造型、风格上注意表现“高度工业技术”的设计倾向。
高技派理论上极力宣扬机器美学和新技术的美感,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提倡采用最新的材料——高强钢、硬铝、塑料和各种化学制品来制造体量轻、用料少、能够快速与灵活装配的建筑;强调系统设计(Systematic Planning)和参数设计(Parametric Planning);主张采用与表现预制装配化标准构件。
2、认为功能可变,结构不变。
表现技术的合理性和空间的灵活性既能适应多功能需要又能达到机器美学效果。
这类建筑的代表作首推巴黎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3、强调新时代的审美观应该考虑技术的决定因素,力求使高度工业技术接近人们习惯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美学观,使人们容易接受并产生愉悦。
*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是对20世纪70年代以后修正或背离现代主义建筑观点和原则的倾向的统称。
现代主义建筑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所引发的非现代主义倾向从二次大战前夕阿尔托的“人情化”已经开始了,50年代为筹备现代国际建筑协会(CIAM)第十次会议的“十次会议小组”对现代建筑派的批判导致1959年该协会的解散。
此后雅马萨奇、路易•康、小沙里宁等人的言论和创作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现代主义建筑进行了批评和修正。
连一向推崇现代主义建筑的约翰逊也宣称要同现代建筑派的“老家伙”分道扬镳。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按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中所说的“建筑是带象征性的遮蔽体”,“建筑是带装饰性的遮蔽体”,就要用两方面的装饰因素来丰富建筑:一是历史建筑因素,所有的历史建筑风格均可借鉴,主张兼收并蓄,调和折衷,但并非倡导复古,简单地回到过去;二是美国的通俗文化、波普艺术。
正如文丘里在另一部著作《向拉斯维加斯学习》(1972年出版)一书中所说的,“大街上的东西几乎都很不错”,包括好莱坞、拉斯维加斯那些一向被认为是俗不可耐的商业风格都值得效法。
詹克斯在解释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时说:“一个后现代主义建筑就是至少在两个层次上说话的建筑:一方面,它面向建筑师和其他关心特定建筑含义的少数人士;另一方面,它又面向广大公众或本地的居民”。
并说后现代建筑采用“双重译码”,也就是说“这种建筑艺术既面向杰出人士也面向大街上的群众说话”,做到不同层次的人士都能看懂,雅俗共赏。
詹克斯将后现代主义归纳为六点:1、历史主义(Historism);2、复古派、大众化和传统化(Straigh Revivalist、“Popular”and Traditionolisque);3、新方言派(Neovernacular);4、个性化+都市化=文脉主义(Ad Hocism+Urloauism=Contextualism);5、隐喻+玄学(Mataphar and Metaphysics);6、后期现代空间(Post Modern Space)。
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斯特恩(Robert Stern)则把后现代主义归纳为三种形式:1、文脉主义(Contextualism);2、隐喻主义(allusionism);3、装饰主义(Decorationism)。
即建筑要与人文和自然环境相融合,建筑应是“作为历史和文化反映的建筑”,“将传递信息作为重要的建筑要素,重新认识象征的作用”,以及重视墙面装饰在建筑创作中的地位等。
*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和作品:文丘里:费城栗子山,母亲的住宅(1962年),采用传统的坡顶,作为正面入口的宽阔山墙当中断裂,门上方的弧线引喻拱券,使建筑物有一种复杂、暖昧、混乱的美学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