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 第二章

合集下载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也是顺序性和方向性的统一。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一)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儿童的心理发展与儿童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即使都在幼儿时期,年龄不同,心理活动水平也不相同。

比如:幼儿园小班(3~4岁)的孩子中班(4-5岁)的孩子大班(5~6岁)的孩子之间就显示出阶段性特征。

1、年龄越大,心理越成熟,对吗?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

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年龄分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典型特点,而不是该年龄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

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特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稳定性:儿童大脑的发育是有稳定顺序和阶段的,神经联系的建立也是有次序的;人类知识经验的掌握是有一定顺序的,儿童也必须遵循。

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要经过一个大致相同的不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可变性: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构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的。

(二)幼儿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幼儿认识活动表现为具体性和形象性。

幼儿认识活动的具体性和形象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幼儿对事物的认识较多地依靠直接的感知,对事物的认识常常停留于事物表面现象,而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点,幼儿记住的事物依赖于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幼儿的思维活动也离不开对事物的直接感知。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民勤职专杨帆一、单项选择题1、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是广义的,其年龄阶段一般是指()A、0-3岁B、3-6岁C、6-12岁D、0-18岁2、根据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3-4岁儿童属于()A、先前学期B、幼儿中期C、幼儿初期D、幼儿晚期3、人的心理现象划分没有包括()A、注意B、动机C、心理过程D、个性4、心理是人脑对()A、客观现实像镜子一样的反映B、客观现实被动的反映C、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D、客观现实原原本本的反映5、()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

A、观察法B、实验法C、自然实验法D、调查访问法6、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

这种方法称为()A、作品分析法B、调查访问法C、测验法D、谈话法7、通过分析儿童的手工、绘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这种研究方法称为()A、教育实验法B、观察法C、作品分析法D、调查访问法8、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A、个别心理特征B、所有的心理特征C、典型的心理特征D、笼统的心理特征9、儿童学简单的口语,2-4岁是()A、危机期B、最佳期C、最近发展期D、转折期10、一般来说,新生儿属于()A、婴儿期B、先学前期C、学前期D、幼儿早期11、孩子能知道“我”和他人的区别是()。

A、产生自我意识的表现B、辩别能力发展的表现C、思维真正产生的表现D、智力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12、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A、婴儿期B、先学前期C、学前期D、学龄期13、下列属于4-5岁幼儿特征的是()A、爱模仿B、个性初具雏形C、情绪作用大D、开始能够遵守规则14、4-5岁期间,儿童的()A、自我体验发展迅速B、游戏蓬勃发展C、对自我的多方面评价发展迅速D、对内心品质的评价发展迅速。

15、下列属于5-6岁幼儿特征的是()A、认识依靠行动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C、开始接受任务D、最初步生活自理16、()幼儿的个性初具雏形A、5-6岁B、4-5岁C、3-4岁D、2-3岁17、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A、学习B、游戏C、劳动D、音乐18、人后天学会的一切本领,都是()A、防御反射B、刺激性反射C、无条件反射D、条件反射二、填空题1、幼儿的认识活动以为主,开始向发展。

幼儿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幼儿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第二节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重要概念一、发展与发育(一)发展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生理发展指儿童的生长发育,心理发展则指儿童的认知、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二)发育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所经历的一系列有序的发展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生理的发展,如大脑的发育、身体发育等。

二、转折期与危机期(一)转折期是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出现的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急剧变化的情况。

儿童从出生到成年,大体经历了五个关键的转折期:(1)新生儿(0-1个月):主要问题是要从生理上、心理上适应外界环境的巨大变化。

(2)1岁左右:在该阶段,不应坐等孩子各项功能自行发展,而是应该主动训练儿童的注意力、言语表达能力及动作协调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比如爬行、滑梯、接拍球、跳绳等。

这个过程应该持续到3岁以前。

(3)3岁左右:☆3岁的孩子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愿望,希望什么事情都自己来。

虽然他们吃饭时可能会撒的满地都是饭粒,洗手会打湿衣服,会把新买的玩具拆成碎块,但是他们会自认为不错,不让家长帮忙。

那么在这个时期,家长千万不能压制孩子,改变孩子的独立意识,而要因势利导训练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操作能力,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胆量与勇气。

(4)6岁左右:6岁孩子的明显变化就是社会角色变了,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每天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需要完成作业,有了学习压力。

因此,对于刚上小学的6岁孩子来说,老师和家长的教育重点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行为方式。

如果孩子出现的作业拖拉、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不及时加以矫正,到了8、9岁时这些问题就会更加突出,从而使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5)青春期(女孩12岁左右,男孩14岁左右):心理学家把青春期称为“第二断乳期”。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开始从心理上摆脱对家长的依赖,即使对家长的正确建议,有时也会有逆反心理。

幼儿教育心理学2 幼儿心理发展

幼儿教育心理学2 幼儿心理发展
2岁时自我中心,3岁以上社交活动显著增加,5、6 岁时群体活动增加,喜欢一起玩
• 2.社会行为成波浪形发展
2岁时顽皮,反抗,3岁时变得乐于合作,四岁时又 变得不守规矩,5岁时又变得温和友善,6岁时固执好胜, 爱发脾气。
• 3.性别化的发展
六七岁时能够理解性别的恒常性,性别不会因服饰、形象、活 动而变化。 boy girl monky的游戏
• 幼儿期的主要思维方式是:具体形象思维
幼儿的想象发展:
• 想象是指人脑对感知到的事物形象加以改造,形 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 幼儿期想象的特点: • 1.任意性 • 2.夸张与混淆 • 3.再造性
• 事例:幼儿有时候说谎的原因 将想象和现实世界混淆。
• Apple
会飞的苹果
• Wing
It is an apple It can fly
• 在不同的阶段,个体面临着不同的危机或者要解 决的矛盾,人格的发展就是在不断地解决矛盾, 寻找转机的过程中完成的。 • 如果危机得以化解,矛盾得以解决,则人格发展 比较理想,对人事产生信任,性格趋向自主、主 动、勤奋。 • 反之,对人对事不信任,性格羞怯、疑虑、常怀 有内疚感、自卑等等。
八阶段中的的前三个阶段 属于婴幼儿时期:
第三节: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 一、遗传和生理成熟 • 遗传是一种生理现象,指双亲的身体结构和功能
的各种特征通过遗传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现象 • 生理成熟,指机体生长和发育的程度和水平。
• 遗传和生理成熟是 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和基础
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和 基础 体现在: • 1.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 2.人与人之间存在不同的遗传基因 • 3.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心理发展

3~6岁幼儿心理学

3~6岁幼儿心理学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研究的基本理论一、选择题1. 成熟学说的代表人物心理学家和儿科医生阿诺德.格赛尔是( )A.德国人 B.美国人 C.奥地利人 D.苏联人2. 提出“活教育”思想的是以下哪位心理学家( )A. 陈鹤琴B.弗洛伊德C.维果茨基D.皮亚杰3. 格赛尔的“双生子”实验断定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取决于( )A.生理的成熟 B.心理的成熟 C.都不是 D.因人而异4.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A,弗洛伊德 B. .格赛尔 C.维果茨基 D.皮亚杰5.瑞士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了著名的( )A.儿童发展认知论B.经典条件反射理论C.操作条件反射理论D.精神分析理论6.提出“最近发展区”的苏联心理学家是( )A. 维果茨基B. 格赛尔C. 弗洛伊德D.华生7.皮亚杰依照儿童智慧发展的水平,将儿童心理划分为四个阶段,2~7岁为( )A.前运算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形式运算阶段D.感知运算阶段8.皮亚杰依照儿童智慧发展的水平,将儿童心理划分为四个阶段,具体运算阶段是在( )A. 0~2岁B.2~7岁C.7~11岁D.12岁以上9.弗洛伊德根据不同阶段儿童的集中活动能力,把心理和行为划分为由低到高的五个渐次阶段,1~3岁为( )A.肛门期B.性器期C.口腔期D.潜伏期10.弗洛伊德根据不同阶段儿童的集中活动能力,把心理和行为划分为由低到高的五个渐次阶段,潜伏期为( )A. 6~11岁B.12岁以后C.3~6岁D.1~3岁11.认知发展学说的创始人是( )A. 维果茨基B.霍尔C.柯尔伯格D.皮亚杰12.皮亚杰研究心理发展的主要方法是( )A.实验法B.测验法C.临床法D.问卷法13.在某个发展阶段,儿童的心理从见不到物体就认为其不存在发展到物体从眼前消失了仍然认为它可能存在。

该阶段为(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4.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是( )A. 鲁宾斯坦B.维果茨基C.列昂节夫D.鲁利亚15.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是( )A. 环境B.成熟C.遗传D.教育16.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达到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7.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是( )A.本我B.自我C.超我D.性本能18.格赛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是( )A.成熟B. 遗传C..环境D.性本能19.儿童不能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只能从自己的角度观察和考虑问题,并深信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想法一致。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幼儿认知的发展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幼儿认知的发展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感知觉是创造力的基础,通过感知不同的事物和情境,幼儿能够激 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03
幼儿记忆的发展
记忆的定义与特点
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保存和再现 ,是心理活动的重要基础。
记忆的特点
记忆具有持久性、可塑性和选择性, 能够储存和提取信息,帮助个体适应 环境。
幼儿记忆发展的阶段与特征
高级阶段
幼儿逐渐发展出更高级的感知 能力,如空间感知和时间感知 ,能够理解更复杂的物体和情
境。
感知觉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通过感知觉,幼儿能够获取外界信息,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 律,从而促进其认知发展。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幼儿通过观察和感知不同的事物,能够培养观察力和注意力,提高 认知水平。
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但仍需要具体事 物的支持。
ABCD
前操作阶段(2-7岁)
开始使用符号进行表象思维,能够进行基本的想 象和模仿。
形式操作阶段(12岁以后)
能够进行抽象思维,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高 级认知活动。
思维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
思维是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 过思维的发展,幼儿的认知结构逐渐 完善。
思维的概念与特点
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和间接反映,是认知的高级 阶段。
特点
思维具有概括性、间接性和问题解决性,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深入到事物的 内在本质。
幼儿思维发展的阶段与特征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如抓、摸、听觉等。
具体操作阶段(7-11岁)
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 幼儿的注意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  幼儿的注意

第一节 注意概述
起的一种消极被动的注意,是注意的初级形式。人和 动物都存在无意注意。虽然无意注意缺乏目的性,但 因为不需要意志努力,所以个体在注意过程中不易产 生疲劳。
第一节 注意概述
组织作用,任何一种心理活动都无法展开和进行。注 意可以说是信息进入人们认知系统的门户,它的开合 直接影响着其他心理机能的工作状态。所以,注意虽 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在心理过程中发挥着 不可或缺的作用。
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总是与人的其 他心理活动相伴随而进行的。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词 后面总要跟一个与心理活动有关的字眼,如注意看、 注意听、注意记、注意想等。人们在清醒时所有的活 动都必须有注意的参与,注意与人们的看、听、说、 想、记等心理活动密不可分,没有注意的参与,这些
思想和体验等,它是指向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内心世界的 注意。良好的内部注意使人能清楚地评价自己、实事求 是地对待自己,对人的道德、智慧和审美能力的发展有 重要作用。内部注意对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有重要意 义。 (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根据注意过程中有无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 的参与,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 注意。
第一节 注意概述
五、注意的种类 (一)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
根据注意的对象是存在于外部世界还是个体内 部,可以把注意分为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两种。 1.外部注意
外部注意即注意的对象存在于外部世界,它是 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外界刺激物的注意。在幼儿 的注意中,通常是外部注意占优势。
第一节 注意概述
2.内部注意 内部注意即注意的对象是存在于个体内部的感觉、
第一节 注意概述
3.调节监督功能 注意可以提高活动的效率,这体现在它的调节

幼儿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幼儿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第二节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重要概念一、发展与发育(一)发展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生理发展指儿童的生长发育,心理发展则指儿童的认知、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二)发育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所经历的一系列有序的发展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生理的发展,如大脑的发育、身体发育等。

二、转折期与危机期(一)转折期是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出现的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急剧变化的情况。

儿童从出生到成年,大体经历了五个关键的转折期:(1)新生儿(0-1个月):主要问题是要从生理上、心理上适应外界环境的巨大变化。

(2)1岁左右:在该阶段,不应坐等孩子各项功能自行发展,而是应该主动训练儿童的注意力、言语表达能力及动作协调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比如爬行、滑梯、接拍球、跳绳等。

这个过程应该持续到3岁以前。

(3)3岁左右:☆3岁的孩子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愿望,希望什么事情都自己来。

虽然他们吃饭时可能会撒的满地都是饭粒,洗手会打湿衣服,会把新买的玩具拆成碎块,但是他们会自认为不错,不让家长帮忙。

那么在这个时期,家长千万不能压制孩子,改变孩子的独立意识,而要因势利导训练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操作能力,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胆量与勇气。

(4)6岁左右:6岁孩子的明显变化就是社会角色变了,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每天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需要完成作业,有了学习压力。

因此,对于刚上小学的6岁孩子来说,老师和家长的教育重点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行为方式。

如果孩子出现的作业拖拉、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不及时加以矫正,到了8、9岁时这些问题就会更加突出,从而使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5)青春期(女孩12岁左右,男孩14岁左右):心理学家把青春期称为“第二断乳期”。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开始从心理上摆脱对家长的依赖,即使对家长的正确建议,有时也会有逆反心理。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幼儿的认知发展》一、引言幼儿的认知发展是幼儿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涉及到幼儿如何感知、理解和思考周围的世界。

在第二章中,我们将探讨幼儿认知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感知觉、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

通过了解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感知觉的发展(一)视觉的发展 幼儿的视觉发展是其认知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幼儿的视力逐渐提高,能够看清周围的物体。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视觉辨别能力也不断提高,能够区分不同的颜色、形状和大小。

(二)听觉的发展 幼儿的听觉发展也非常重要。

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幼儿能够听到声音,并对声音做出反应。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不断提高,能够区分不同的声音。

(三)触觉的发展 幼儿的触觉发展对于其认知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触摸物体,幼儿能够感知物体的质地、温度和形状等特征。

触觉的发展还能够促进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的发展。

(四)味觉和嗅觉的发展 幼儿的味觉和嗅觉发展也比较早。

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幼儿能够区分不同的味道和气味。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味觉和嗅觉辨别能力不断提高。

三、注意力的发展(一)无意注意的发展 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比较早,他们容易被周围的新鲜事物所吸引。

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幼儿逐渐发展出有意注意,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二)注意的稳定性和分配能力的发展 幼儿的注意稳定性和分配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在幼儿期,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注意力稳定性和分配能力逐渐提高,能够更好地完成复杂的任务。

四、记忆力的发展(一)无意记忆的发展 幼儿的无意记忆发展比较早,他们能够记住一些简单的事物和经历。

在无意记忆的基础上,幼儿逐渐发展出有意记忆,能够有意识地记住一些重要的信息。

(二)记忆的准确性和持久性的发展 幼儿的记忆准确性和持久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二)认知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代表 人之一
加涅: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
信息加工理论
1974年,加涅利用 计算机模拟的思想,坚 持利用当代认知心理学 的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解 释学习过程,展示了学 习过程中的信息流程。
1、信息加工心理学学习理论的三种学习理论
模型
• 加工水平理论:儿童对刺激的加工水平不同 ,只有经过精心加工的信息才能被完整地 保留下来。例如 幼儿看到一个桉树。 • 双重编码理论:信息在长时记忆中有两种 储存方式:表象和言语。如果幼儿在记忆 时用两种表征的话,回忆效果要好于只用 一种方式。例如,教师在讲解卵生和胎生 时,同时用讲解和图片。(表征:信息在 头脑中的表现形式)
三、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包括很多学派, 其中最主要的有两大学派: 一是信息加工理论,代表人物有:加 涅、斯滕伯格等; 二是认知结构论,代表人物有奥苏贝尔、 布鲁纳等
(一)认知结构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 布鲁纳:教育心理学界享 有盛誉的学者,其最著名 的论点:任何学科都可以 用某种形式交给任何年龄 阶段的幼儿。 • 提出最佳的学习方式是发 现学习。
2、关于接受学习
意义学习是发现学习,而机械学习则是接受 学习。 • 奥苏贝尔:这并不绝对。教师方法得当, 接受学习可以变成发现学习;方法不当, 则发现学习变成机械学习。 • 学习乘法口诀、阿拉伯数字
让课堂上接受学习变成有意义的 学习条件
• 1、师生之间有大量互动 • 2、大量运用例证(学习者的生活经验) • 3、运用演绎方法(从学习者的日常生活推 出特殊概念) • 4、逐步深化(由浅至深)
第四节 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 四种学习理论流派所关注的东西不同:行为主 义学派:关注人的行为,不关注儿童内在的心理 过程和认知结构;认知主义学者关注儿童的内在 的心理过程和认知结构;人本主义学派:人内在 的动机和需要;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也是顺序性和方向性的统一。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一)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儿童的心理发展与儿童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即使都在幼儿时期,年龄不同,心理活动水平也不相同。

比如:幼儿园小班(3~4岁)的孩子中班(4-5岁)的孩子大班(5~6岁)的孩子之间就显示出阶段性特征。

1、年龄越大,心理越成熟,对吗?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

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年龄分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典型特点,而不是该年龄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

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特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稳定性:儿童大脑的发育是有稳定顺序和阶段的,神经联系的建立也是有次序的;人类知识经验的掌握是有一定顺序的,儿童也必须遵循。

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要经过一个大致相同的不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可变性: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构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的。

(二)幼儿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幼儿认识活动表现为具体性和形象性。

幼儿认识活动的具体性和形象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幼儿对事物的认识较多地依靠直接的感知,对事物的认识常常停留于事物表面现象,而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点,幼儿记住的事物依赖于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幼儿的思维活动也离不开对事物的直接感知。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1节-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1节-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2.身高体重出生后一年发展最快,以后减慢,到青春期高速 发展
3.儿童感知觉在少年期之前就发展成熟,而逻辑思维要到青 年期才有相当程度的发展。
4.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少年英才
• 真题:
1.由于入园有一定的年龄要求,所以幼儿园一个班的孩子一 般情况下年龄相差在半岁左右。小一班的孩子,有的说 话口齿清晰、发音准确,能清楚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要 求,有的则吐字不清,还不能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愿望。 这是儿童发展()规律的体现。 A 方向性 B 顺序性 C 阶段性 D 差异性
• 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摸一摸,看一看,尝一尝,闻一闻。
• 2.表象活跃
• 表象:具体形象在人脑中的映像(事物不在面前,脑中有)。
是羊?
不是羊?
• 3.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 大班5-6岁开始,明显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即开始能 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
• 实验:5-6岁幼儿对因果关系的理解
特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 奠定健全人格的过程。 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 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
•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总结:
• 一、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 二、认识活动:具体形象性
抽象逻辑性
• 三、心理活动:无意性
向有意性
• 四、情绪:易变外露 稳定和有意控制
• 解题基本思路 • 1.阐述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 • 2.肯定早期教育的意义,重点从生理成熟和儿童自身主
观因素等角度分析。
思考
• 你知道儿童几岁会走路吗? • 你知道儿童几岁会说话吗? • 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吗?有哪些规律?
第一节 幼儿心理发展 的一般特征
•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拓展和补充)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信息。
注意力发展
幼儿的注意力逐渐从无意注意向 有意注意发展,能够有目的地集
中注意力和进行选择性注意。
记忆力发展
幼儿的记忆力逐渐从机械记忆向 理解记忆发展,能够通过联想、 分类、复述等方式提高记忆效果。
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依恋关系
幼儿与主要抚养者之间形成强烈 的情感纽带,这种依恋关系对幼 儿的情绪和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
家长和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幼儿年龄和 发展阶段的玩具,并引导幼儿正确使 用玩具,以发挥其最大教育价值。
多媒体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为幼儿教育提供了 丰富的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方
式。
通过动画片、儿童电视节目、 教育游戏等多媒体形式,幼儿 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幼儿的学 习兴趣,提高其注意力和参与 度。
然而,家长和教师需要注意控 制幼儿使用多媒体的时间,并 选择适合的内容,以避免过度 刺激和不良影响。
早期干预和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支持
01 02 03 04
早期干预是指对有发展障碍或困难的幼儿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通过早期干预,可以帮助幼儿克服障碍,提高其认知、语言和社交能 力。
对于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如自闭症、多动症等,需要制定个性化 的教育计划,并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影响。
自我意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开始意识到 自己的存在和自我价值,开始有自 己的想法和意愿,不再完全依赖他 人。
社交技能
幼儿逐渐对社交产生兴趣,与同伴 和成人建立关系,愿意分享自己的 玩具和经验,也愿意帮助别人。
语言和沟通发展
01
02
03
语言理解
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迅速 发展,能够理解更复杂的 指令和要求,也能够理解 一些抽象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幼儿认知的发展
教学内容:婴幼儿的感知觉——肤觉、前庭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明白感知觉的含义
2、使学生理解肤觉、前庭觉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感知觉、肤觉
教学难点:感知觉的含义
学情分析: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

学生在幼儿园的见习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经验基础
教具:多媒体、课本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本节课我们开始进入心理发展过程的研究,幼儿心理的发展过程包含认知、情感、社会化和个性发展的全部过程。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幼儿认知的发展。

二、过程:
认知,就是指人的认识和知识,认识是一个过程,而知识是认识过程的结果。

认知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过程。

例:小孩排列石子,无论怎么排,石子的数量是一致的。

他认识到物体排列方式与物体的总数无关。

第一节婴幼儿的感知觉
例:如果你将一个苹果放在7个月大小的婴儿面前,他一定会伸手去抓。

苹果的红色,在他的眼中引起视觉;苹果的香气刺激他的鼻子,引起他的嗅觉;抓到苹果后,苹果光滑的表皮、苹果的温度引起他皮肤的触摸觉和温觉;苹果的重量引起他的本体觉……
感觉:单一的内外刺激作用在人的感觉器官上而引起的心理反映,就叫感觉。

例:当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个婴儿在伸手抓苹果时,如果苹果不太大,他就用一只手抓,如果苹果一只手抓不了,他就会伸出两只手去抓。

可见,儿童并不只是感受到红色、香味等的单一刺激,而是对苹果的整体有反映。

知觉:心理学上把人对作用在感觉器官上的内外刺激的整体反映,称作知觉。

一、婴幼儿的感知觉
(一)肤觉
大家想想,肤觉是什么器官产生的感觉?
“皮肤”
皮肤都能感受哪些刺激呢?
“温度、疼痛、压力……”
肤觉是一组复合感觉,包括触觉、温觉、痛觉等。

1.触觉
触觉是皮肤受到机械刺激而引起的感觉。

巴宾斯基反射——用指尖在新生儿的脚底外侧从后往前划一下,
就能看到他的大脚趾向上,其余四趾向下呈扇形张开。

这能检验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的水平。


新生儿是靠嘴来辨别物体的特征,认识各种不同的物体的。

也是他选择食物、探索物体、了解自我、寻求快乐的源泉。

例:2个月左右的婴儿会把手、脚放进嘴里,而且当他往嘴里送的时候嘴巴就已经张开了,像在迎接手或脚的到来一样。

这说明婴儿的这一举动是有目的有组织的。

4个月时,他会把所有能放进嘴里的东西放进去。


到了6个月,婴儿口部的探索减少,而手的操作增加。

★抓握动作的意义
(1)是婴儿最初的有方向的运动
(2)是形成操作物体和发展成复杂动作的基础
(3)是今后变成有目的的劳动的出发点
2.温觉
温觉是皮肤对外界温度的感觉。

一般说来,新生儿怕冷不怕热,也就是说新生儿对低于他体温的温度比高于他体温的温度更敏感。

3.痛觉
痛觉是皮肤对伤害性刺激的感觉。

痛觉会越来越敏感。

这是一种自我保护。

(二)前庭觉
人的内耳里有个半规管的器官,里面存有淋巴液。

当我们的身体加速运动时,淋巴液的晃动能引起对身体平衡和运动的感觉。

这种感觉叫“前庭觉”。

新生儿的前庭觉能使他形成最早的条件反射。

例:母亲抱着婴儿的喂奶姿势。

婴儿的前庭器官非常敏感和有效。

例:会坐的婴儿抓苹果,他的身体前倾会有个标准,这就是前庭器官在起作用。

小结:
本堂课主要讲述了婴幼儿感知觉中的肤觉和前庭觉,重点在对感知觉的理解和肤觉上。

板书:
作业:
1.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知觉?肤觉和前庭觉分别指什么?
2.手的抓握动作具有的特殊意义是什么?
反思:
学生上课较认真,能够积极思考,教师在对学生主动性的掌控上面还欠缺,需要继续总结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