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公开课教案(3页)

合集下载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1《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1《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1《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出现在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第7.1节。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基本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出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面对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对加、减、乘基本运算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对于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和模糊的地方。

因此,在教学这一节内容时,需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技巧。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规则。

2.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进行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规则。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规则,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规则;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规律。

2.讲解:讲解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规则,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示范:通过具体的例题,示范解题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跟随并模仿。

4.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清晰地展示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步骤。

可以设计成流程图或者列表的形式,让学生一目了然。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练习情况和课堂表现来进行。

最新苏教版数学四上7.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ppt精品课件1

最新苏教版数学四上7.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ppt精品课件1

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80÷2+76÷4 = 40 + 19 = 59
240÷6-2×17 = 40 - 34 =6
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45-20×3÷4 = 45 -60÷4 = 45 - 15
= 30
51-36÷3+25 = 51 - 12 +25
= 39 + 25 = 64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买3副中国象棋 和4副围棋。
她一共要 付多少元?
3副中国象棋的价钱: 12×3=36(元) 再算4副围棋的价钱: 15×4=60(元)
总价钱: 36+60=96(元) 答:一共要付96元。
根据这些信息, 你能列一道综合 算式吗?
3副中国象棋的价钱: 12×3 =36(元)
4副围棋的价钱: 15×4 =60(元)
兵兵
我家有3口人, 居住面积是 72平方米。
乐乐
兵兵家的人均居住面积比乐乐家大多少?
72÷3-85÷5 =24-17 =7(平方米)
答:兵兵家的人均居住面积比 乐乐家大7平方米。
我们组的人数是美术组 的2倍。
我们组有 18人。
合唱组有多少人?
我们组比你 们两组的总 人数多6人。
美术组:18人 书法组:18人的2倍 合唱组:两组总人数多6人
+
像这样
的算式
该怎样
算呢?
12×3+15×4
= 36+ 15 × 4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6+60
96(元) 答:一共要付96元。
=
12×3+15×4 = 36 60
= 96 (元) 答:一共要付96元。
150+120÷6×5 = 150 + 20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1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1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1.使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初步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的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混合运算两步式题计算过程的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教学难点: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1.出示教科书中的例题图(出示例题挂图或事先做成的课件)。

2.教师先叙述,后提问: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

你们从图上看一看,图上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二、提出并解决问题(1)1.出示问题(1):小军买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2.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独立解答。

解答后,让学生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

估计学生是分步解答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述,板书下列算式(见下左方),并指名说说每个算式的实际含义。

5×3=15(元)由生活情景引入,从中自然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与生活的联系,便于学生积极调动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采用观察、比较、发现等方式,让学生对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进行比较,加深对综合算式的认识。

15+20=35(元)3.认识综合算式。

教师指出;像同学们这样,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分列了两个算式,一步一步地去解答。

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分步解答”,这两个算式叫“分步算式”。

我们还可以把这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两步的算式(边说边在分步算式旁边板书综合算式,见上右方),这种算式叫做综合算式。

4.教学综合算式的脱式过程。

提问: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说课稿江都市塘头小学钱桂萍一、说课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0—31页的内容——《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二、说教材。

1.教材体系:“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新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

这些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在有加法和乘法的计算中,无论乘法在前和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通过活动,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2.教材内容:这部分内容在现实情境中分别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例题的教学,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含有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例题共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引导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使学生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并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尝试计算,理解运算的顺序;第二个问题则引导学生直接列出综合算式,帮助学生联系数量关系理解其运算顺序。

最后,总结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解答第一个问题的综合算式,是乘法在前,若按照学生学过的从左往右依次运算的顺序算,也是先做乘法,所以学生很容易接受,重点放在把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以及递等式表达脱式过程的书格式上。

解答第二个问题的综合算式,是乘法在后,但要先算乘法,与学生已掌握的从左往右运算的习惯不相同,所以教学的重点要放在运算顺序上,结合题意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乘法。

2017秋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2《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

2017秋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2《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

2017秋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2《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并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和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对运算定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运算法则理解不透彻,导致运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实例。

2.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

3.小组讨论工具:卡片、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引入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进行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引导学生总结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并及时纠正错误。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如:一个果园共有126棵树,其中苹果树占40%,梨树占30%,那么苹果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7.1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word教案 (3)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7.1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word教案 (3)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1.使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初步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的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混合运算两步式题计算过程的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 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教学难点: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 1.出示教科书中的例题图(出示例题挂图或事先做成的课件)。

2.教师先叙述,后提问: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

你们从图上看一看,图上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二、提出并解决问题(1) 1.出示问题(1):小军买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 2.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独立解答。

解答后,让学生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

估计学生是分步解答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述,板书下列算式(见下左方),并指名说说每个算式的实际含义。

5×3=15(元) 由生活情景引入,从中自然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与生活的联系,便于学生积极调动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采用观察、比较、发现等方式,让学生对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进行比较,加深对综合算式的认识。

15+20=35(元)3.认识综合算式。

教师指出;像同学们这样,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分列了两个算式,一步一步地去解答。

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分步解答”,这两个算式叫“分步算式”。

我们还可以把这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两步的算式(边说边在分步算式旁边板书综合算式,见上右方),这种算式叫做综合算式。

4.教学综合算式的脱式过程。

提问: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和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运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2. 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 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 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1. 理解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 正确进行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和加减法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算式,讨论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

(2)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运算顺序,尝试计算例题。

学生通过计算,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 实践应用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强调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乘法和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及时解答。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适当调整教学节奏。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和运算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运用乘法和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因此,教师需要重点讲解和强调这部分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

2017秋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1《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

2017秋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1《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

2017秋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1《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法的运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运用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理解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练习法:通过丰富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素材: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素材,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总价?通过这个问题,引出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如:“小明买3个苹果,每个苹果3元,他还买了2个香蕉,每个香蕉2元,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1《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1《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1《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1《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数学运算的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的基本运算,对运算顺序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混合运算中,可能会对运算顺序产生混淆,导致计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明确运算顺序,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

2.难点:在混合运算中,如何正确确定运算顺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课件,包括例题、练习题和总结部分。

2.练习题:准备一些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

3.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买了一些苹果,每斤3元,一共买了5斤,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苏教版秋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苏教版秋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苏教版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其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意义。

2. 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 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意义,让学生理解其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5. 总结讲解:对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记忆。

6. 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掌握程度。

2. 在课堂练习中观察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对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通过课后辅导,了解学生在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方面的困难,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规律。

2. 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必背公式

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必背公式

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必背公式一、加减法的公式1. 加法的交换律加法的交换律指的是在加法运算中,加数的顺序不同,但和不变。

即:a + b = b + a。

2. 减法的负加法减法的负加法指的是减法运算可以看作加法的负运算,即:a - b =a + (-b)。

3. 重叠图形的面积当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时,它们组成的新图形的面积可以用两个图形各自的面积之和减去它们重叠部分的面积来表示。

二、乘除法的公式1. 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指的是:a × (b + c) = a × b + a × c。

2. 乘法的交换律乘法的交换律指的是在乘法运算中,因数的顺序不同,积不变。

即:a ×b = b × a。

3. 除法的定义除法指的是将一个数分成几等份的运算。

例如:12 ÷ 4 = 3,意思是将12分成4等份,每份为3。

三、单位换算的公式1. 长度单位换算常见的长度单位有:厘米、米、千米。

其中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

2. 重量单位换算常见的重量单位有:克、斤、千克。

其中1千克=1000克,1斤=500克。

3. 容积单位换算常见的容积单位有:毫升、升、立方米。

其中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

四、平面图形的公式1. 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长方形的面积 = 长× 宽,周长= 2 × (长 + 宽)。

2. 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 边长,周长= 4 × 边长。

3. 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 = 底× 高÷ 2。

五、时钟的公式1. 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时钟上,时针和分针的夹角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夹角= |30 × 小时 - (11/2) × 分钟|。

2. 时钟上的时间计算时钟上的时间计算可以根据时针和分针的角度来确定时间,具体计算方法可以根据现实情况来进行适当推导。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对于乘法也有一定的了解,但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还是一个新的领域。

学生需要通过实例理解混合运算的规则,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混合运算的规律,培养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进行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题和练习,探索混合运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练习本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本教材,一份练习本,若干支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如:“小明买了3个西瓜,每个西瓜5千克,一共买了多少千克的西瓜?”让学生尝试解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几个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例子,如:2×3+4,3×4-2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

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如:1×5+3,2×4-1等,教师巡视课堂,及时给予个别指导。

苏教版数学四上《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2

苏教版数学四上《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2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2.能够通过运算顺序进行对混合运算进行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对比、推理总结混合运算的特点,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形成一定的学习技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2017学年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市级公开课教案

2017学年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市级公开课教案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方案简要提示:本课教学内容是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0-31页“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在这之前,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以及连乘、连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计算,还初步接触过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初步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地计算;初步学会表达混合运算两步式题计算过程的书写格式,养成对式题认真身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使之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体会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流程:流程1:教学例题a课件出示:例题图师:同学们,你们好。

现在让我们和小晴、小军同学一起来逛逛这家文具店。

你看,一个书包20元,一本笔记本5元,一盒水彩笔18元。

课件出示:问题(1)——“小军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师读题:小军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师:你能帮他算一算吗?请各人在自己的本子上试一试。

(学生活动)课件出示:(小萝卜图)师:同学们,我们可以先求出3本笔记本多少钱,再用3本笔记本的钱加上一个书包的钱,就算出“一共用去了多少钱。

”这里,分成了两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还可以把这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综合算式。

课件出示:综合算式师:你会读这个综合算式吗?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这一步求的是什么?说给你的老师和同学听听吧。

(学生活动)师读题:“5×3+20”,怎样计算这个算式呢?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用递等式表示。

第一步:另起一行对齐算式的左端画上“=”,先算出5×3的结果15,再把后面暂时不算的“+”和“20”照抄下来。

课件出示:(根据老师的语言分步出示)提问:第二步再写一个等号,与上面的等号对齐,然后计算15加20的和是35。

苏教版四年级上《混合运算》

苏教版四年级上《混合运算》

苏教版四年级上《混合运算》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混合运算可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就像是一个小挑战,等着同学们去攻克。

混合运算,简单来说,就是把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这些运算放在一起进行计算。

可别小看它,这里面的门道还真不少呢!咱们先来说说运算顺序。

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那就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比如说,算式“15 8 +7”,我们就先算 15 减 8 等于 7,再算 7 加 7 等于 14。

要是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那就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比如“12 + 6 ×2”,就得先算 6 乘 2 等于 12,然后再算 12 加 12 等于 24。

再来说说括号的作用。

当算式里有括号的时候,那可就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啦。

括号就像是一个有特权的小房间,里面的运算要先进行。

比如“(18 6)÷ 3”,就得先算括号里的 18 减 6 等于 12,然后再算 12 除以 3 等于 4。

如果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那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那同学们在做混合运算的时候,容易犯哪些错误呢?有的同学可能会粗心大意,没有按照运算顺序来计算。

还有的同学可能会把数字看错或者算错。

所以,在计算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看清数字和运算符号,一步一步地来。

为了更好地掌握混合运算,同学们可以多做一些练习题。

比如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或者自己找一些相关的习题来做。

在做题的过程中,要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做完一道题,回过头来再看一看,运算顺序对不对,计算有没有错误。

我们来举几个例子实际算一算吧。

比如说“25 +75 ÷ 5”,这道题就要先算除法,75 除以 5 等于 15,然后再算加法,25 加 15 等于 40。

再看“(36 12)× 4”,先算括号里的 36 减 12 等于 24,然后 24 乘 4 等于96。

对于混合运算,同学们不要害怕,只要掌握了运算顺序和方法,多做练习,就一定能够熟练掌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板块五】
1.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并提醒学生注意运算顺序。
2.教师要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予指点和帮助。
3.全班做完《补充习题》以后,采取自批、同桌自批等方式校对作业。
4.校对完后及时反馈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师生一起分析、明确目标。(预设2分钟)
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板块一】
教师开门见山引入课题,激起探究欲望。
(出示第30页例题挂图)
师: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从图上可以获得哪些信息?要求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怎样列式?把这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综合算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混合运算。(板书)通过今天的学习要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地计算。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预设8分钟)
1.根据提供的学习材料,探究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的运算方法。
学习菜单----
独立列出综合算式。
看书本第30页,完善自己的计算过程。(注意书写格式)
为何要先算除法?
2.小组交流学习收获,完善认知结构。
【板块二】
1.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完成今天的学习目标,请大家围绕下面的学习菜单自学。
★★《补充习题》第31页第5题。
★★★《一课一练》第24页“智力冲浪”。
【板块四】
1.分段进行练习,然后全班校对,汇报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师生共同查找原因、研究对策。
2.有关题目的点拨。
a、第1题: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
b、第4题:让学生比较每组中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用线画出第一步该算什么。
2.学生自学后,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预设10分钟)

(最新苏教版四数上册)《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公开课教案

(最新苏教版四数上册)《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公开课教案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对比、估计等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有关混合运算的顺序。

3.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提高解决实际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直接引入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今天我们将学习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化1.出示习题插图和问题。

(1)场景中有哪些商品,哪些商品的标价是知道的,图中营业员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我们能知道什么?(2)那么要求一支钢笔和一个订书机总共多少元,我们可以怎样运算?你有几种方法进行运算?学生自己先在本子上列出算式不计算结果,然后和同桌讨论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并交流探究结果,让学生明白每一种算式的数量关系是什么,说说自己列式时的想法。

学生汇报时教师板书出各种方法。

开门见山,培养学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数量之间的关系和列式时的想法,自主探究,在交流中明确运算顺序。

80÷10+12 12+80÷10想一想:应该先算什么?为什么这样算?得到:先算除法。

知道80÷10是先算出一支钢笔的价钱。

集体订正。

再指定两人说一说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计算。

2.教学“试一试”。

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1)学生列式计算;(2)组织交流,在交流中明确运算的顺序。

3.总结运算顺序:(1)学生先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2)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

三、巩固提高1.完成书本“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说说每题应先算什么。

然后完成习题,指名三位学生板演。

校对结果。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2.能够通过运算顺序进行对混合运算进行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对比、推理总结混合运算的特点,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形成一定的学习技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问题提出、引入课题
同学们再过几天我们学校的读书月活动即将结束,为了鼓励在这次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同学老师现在正想为他们准备一些礼物。

你们认为准备什么礼物好呀!(书、铅笔……)
你们的提议真好,其实老师已经准备好了,请同学们看:
现在呀,老师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我该花多少钱呀?把你算出来的结果和方法记录下来并和同桌说说。

集体交流,学生叙述各自的方法。

(教师相应把学生的运算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并根据实际情况说明学生的做法,做适当点评)
同学们用分步做的方法很好,不过我们能不能列出一个算式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再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二、探究新知,总结方法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算式。

请学生观察刚才的两个算式并说说各表示什么数量关系。

2.那解决这个问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3本笔记本的钱+1个书包的钱=总共用去的钱)
3.根据数量关系式那我们能不能把刚才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
讨论交流后总结最佳式子:5×3+20
4.让学生说为什么要列成:5×3+20?我们在算的时候该先算什么?为什么要那样算?
学生联系现实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决过程,明确这样的问题应该先解决什么、再算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学生书写格式的指导。

5.出示第二个问题
学生尝试用混合运算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

然后交流并讨论运算的顺序,为什么要这样运算。

6.总结比较两个算式让学生说出“算式中有乘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的规律。

验出发,创设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应用巩固,提高能力
1.“想想做做”第1题。

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

最后交流结果,并指名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打开书本仔细观察找出其中的错误,再进行订正。

指名学生说说每题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改正。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

4.“想想做做”第4题多种方式组织巩固练习。

在练习的过程中充分展示数学问题的背景,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先让学生分组比较每组中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再进行计算,最后集体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题
先帮助学生弄清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再让学生列综合算式分别解决三个问题。

四、简单总结完成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