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与应用
人体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在精神分裂症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1092-国际精神病学杂志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SYCHIATRY2020年第47卷第6期人体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在精神分裂症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徐书琦万瑾凌王学义王冉【摘要】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技术作为现下的一个热门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以体外模拟神经系统发育过程的工具。
本文中综述了应用精神分裂症(SCZ)患者来源iPSCs模型在精神分裂症领域中的研究进展,通过hiPSCs建立SCZ模型以期阐明这类复杂遗传性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并提出iPSCs在诱导产生神经元方面的挑战及对未来研究前景的展望,以期实现疾病的早期干预及个体化治疗。
【关键词】诱导多能干细胞;精神分裂症;神经细胞模型【中图分类号]R7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952(2020)06-1092-05◎综述◎Summarize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由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致病,然而,SCZ的确切病因和影响因素还不十分明确,其发病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
在众多因素中,遗传因素最具影响力并具有强有力的支撑。
基因变异以及微效基因叠加作用都可能影响SCZ的发病。
因此,识别基因特征和生物学信号对SCZ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006年,日本科学家Takahashi从胚胎十细胞及肿瘤细胞特异表达的候选转录因子中筛选出4种转录因子(Oct3/4、Sox2、c-Mye和Klf4),在ES细胞培养条件下,将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和成年小鼠尾尖成纤维细胞诱导为小鼠iPSCs,并利用这4种转录因子成功将人成纤维细胞诱导为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hiPSCs)〔5iPSCs的成功培养及分化第一次证明人类体细胞有被重新诱导至多能干细胞的潜力.通过获得同种基因型的患者来源的细胞建立iPSCs能在细胞水平上反映临床诊断的异质性,并可避免人类胚胎干细胞涉及的伦理道德及法律的争议。
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产生,发展,应用及展望
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产生,发展,应用及展望张博文,杨星九,李玖一,白末*摘要:在胚胎干细胞研究因伦理道德和免疫排斥问题而受阻的时候,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以下简称iPS细胞)的横空出世为干细胞研究指明了一条新的方向。
近几年来iPS细胞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其广泛的应用前景更向人们昭示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本文主要从iPS细胞的发展历程入手,综述了iPS细胞的理论及应用研究的关键进展,并对之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病毒,癌变,细胞治疗Abstract:When the embryonic stem cell research was blocked by ethical issues and immune rejectio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iPS cells), turned out for stem cell research indicated a new direction. iPS cells’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has made many breakthroughs, prospects for its wide application to remind people of a new era.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iPS cells, and the key to progress in the study, from the iPS cells to star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discussed the study in the future.Key words: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embryonic stem cell, virus, Canceration, cell therapyIPS细胞是通过向体细胞中导入诱导基因,使体细胞重编程获得具有胚胎干细胞样特性的多能干细胞。
人类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
人类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人类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和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是当今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热点之一。
这两种干细胞都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多种不同类型细胞的能力,因此在组织再生、疾病治疗、药物筛选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综述人类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一、人类胚胎干细胞1. 发现和特点人类胚胎干细胞是在1998年,由美国犹他大学埃文斯实验室发现的。
它们是从人类胚胎的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中分离出来的非常原始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无限增殖的能力,并可以分化为身体的所有不同类型的细胞,包括神经元、心肌细胞、肝细胞等。
这些特点使得人类胚胎干细胞成为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材料,有着广泛的用途。
2. 研究进展和问题尽管人类胚胎干细胞潜力巨大,但是在研究和应用过程中依旧受到很多限制和问题。
首先,人类胚胎干细胞的获取受到伦理和法律的限制。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胚胎干细胞研究和应用仍然是禁止或受严格限制的。
即使是在开放的国家,也需遵循伦理标准和规定的程序,获得胚胎干细胞。
其次,人类胚胎干细胞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人类胚胎干细胞具有致癌性和免疫排异等风险,不当的使用会导致一些不良后果。
其次,人类胚胎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机制以及调控方法还不完全清楚,因此在分化过程中的控制更为困难。
此外,用于分化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培养基和因子组合等方法,也在不断的优化和改进中。
二、诱导多能干细胞1. 发现和特点在人类胚胎干细胞受到法律和伦理限制的背景下,2006年,日本的山中伸弥等一众科学家发现了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这是人类成体细胞被诱导再生为早期胚胎干细胞状态的一种细胞,可以用于组织工程、疾病治疗、药物筛选等领域。
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干细胞技术的不断发展,多能干细胞在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尤其是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对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方法已经有很多种,但是分化效率和稳定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机制,优化分化方法,提高分化效率和稳定性。
三、研究方法
1. 诱导多能干细胞形成三胚层体外培养;
2. 使用特定的细胞因子和小分子化合物诱导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分化;
3. 对分化效率和稳定性进行评估。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通过探究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机制,可以为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五、研究进展
目前,已完成多能干细胞形成三胚层体外培养的实验,并初步确定了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化合物和因子的组合。
下一步将进行分化效率和稳定性的评估实验。
六、研究展望
本研究未来将继续探究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机制,进一步优化诱导分化方法,提高分化效率和稳定性。
同时,也将研究分化后神经干细胞的功能和应用。
干细胞治疗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干细胞治疗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神经系统疾病的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传统的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手段缓解病情,但常常存在疗效不佳、副作用严重、治疗周期长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干细胞治疗逐渐成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新方法。
本文就干细胞治疗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探讨。
一、干细胞简介干细胞是一类未分化、自我复制和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细胞。
根据其来源和分化潜能,可以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来源于表现为内细胞团的早期胚胎,具有无限的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分化为几乎所有的细胞类型。
而成体干细胞则存在于已分化组织中的一类未分化细胞,其分化潜能比较有限,但仍能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
干细胞具有自我修复和再生的潜力,是目前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二、干细胞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1. 脑出血脑出血是指脑内出现的非创伤性出血病变,常常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和功能障碍。
干细胞治疗脑出血的主要机制是先将干细胞培养为神经前体细胞,再将其移植到患者的脑内,使其逐渐分化为各种神经细胞,促进患处的再生和修复。
现有研究表明,干细胞治疗脑出血可提高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评分、减轻神经损伤程度、促进血管生成等,为脑出血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2. 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进展性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左右不对称的静止性震颤、肢体僵硬、运动缓慢和平衡失调等。
现有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药物和手术治疗缓解症状。
而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机制是将充分分化的干细胞移植到患者的大脑中,直接替代因帕金森病而失去功能的神经细胞。
一些临床试验表明,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和注意力等,为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3. 脑损伤脑损伤是指脑部受到病理因素的直接或间接损害,出现一系列症状和病变。
现有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手术、药物和物理等手段进行治疗。
诱导多能干细胞名词解释
诱导多能干细胞名词解释概述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简称iPSCs)是一种在实验室中通过重新编程成熟细胞而获得的一类多能干细胞。
与胚胎干细胞相比,iPSCs具有相似的多能性和自我更新能力,但不涉及胚胎的形成过程,从而避免了伦理和法律争议。
iPSCs的发现被认为是一项重大突破,为疾病治疗、组织再生和药物筛选等领域带来了新的可能。
历史背景iPSCs的发现可以追溯到2006年,由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和他的团队首次成功地通过将成熟的人体皮肤细胞转录因子的表达方式,将其重新编程成具有胚胎干细胞样特征的细胞。
这项研究是在老鼠细胞中进行的,但随后的研究证实了在人体细胞中也可以实现这一转化。
山中伸弥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日本科学家。
iPSCs的制备方法iPSCs的制备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选择原始细胞:可以使用多种类型的成熟细胞作为起始细胞,如皮肤细胞、血液细胞等。
起始细胞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后续iPSCs的性质和应用。
2.重编程方法:通过引入转录因子或使用其他技术,将起始细胞中特定转录因子的表达重新激活,使其回到未分化状态。
这些转录因子通常包括Oct4、Sox2、Klf4和c-Myc等。
3.细胞培养和扩增:将重编程后的细胞进行培养和扩增,使其成为一个细胞系。
这个细胞系中的细胞具有类似于胚胎干细胞的特征,包括多能性和自我更新能力。
4.鉴定和纯化:通过特定的标志物或性状,对iPSCs进行鉴定和纯化。
这些标志物包括Oct4、Nanog、Sox2等。
纯化后的iPSCs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应用研究。
iPSCs的特性iPSCs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性:1.多能性:iPSCs具有向三个胚胎发层(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分化的潜能,从而有能力分化成各种类型的成熟细胞,如神经细胞、心肌细胞、肝细胞等。
这种多能性使得iPSCs在疾病治疗和组织再生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制备与应用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制备与应用多能干细胞是一种能够不断自我更新和分化成各种类型细胞的细胞。
在医学领域,利用多能干细胞可以制备出各种组织和器官,从而实现再生医学的目标。
然而,目前制备多能干细胞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科学家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制备与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多能干细胞制备方法的历史发展最早制备多能干细胞的方法是从胚胎中分离出干细胞。
这种方法被称为胚胎干细胞制备方法。
然而,胚胎干细胞制备方法存在一定的道德争议,因为要破坏胚胎。
2006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发现了一种能够诱导成多能干细胞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需要破坏胚胎,只需要在体外将成人的普通细胞诱导成多能干细胞。
这种多能干细胞被称为人工诱导多能干细胞。
二、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制备方法人工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转录因子刺激法,另一种是化学物质刺激法。
转录因子刺激法是利用一些特定的转录因子来刺激细胞的再生能力。
这些转录因子可以直接进入细胞核,改变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改变细胞的功能。
化学物质刺激法是利用一些特定的化学物质来刺激细胞的再生能力。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直接进入细胞,改变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改变细胞的功能。
三、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应用1. 组织工程利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可以制备出各种类型的细胞,包括心脏细胞、神经细胞、血管细胞等。
这些细胞可以用来制备出各种组织和器官,比如人工心脏、人工肝脏等。
2. 肿瘤治疗肿瘤是一种由于细胞的异常增殖而引起的疾病。
利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可以制备出特定的细胞,比如免疫细胞,来攻击癌细胞,从而实现肿瘤治疗。
3.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可以分化成神经细胞,可以用来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比如帕金森病、脊髓损伤等。
总之,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制备与应用在未来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前景。
虽然目前制备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方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相信制备疗效更好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方法必将不断涌现,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
具有自我更新、多潜能分化及组织修 复的能力,与胚胎干细胞相似,但避 免了伦理问题和免疫排斥反应。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的研究历史
01
起始
进展
02
03
挑战
2006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首 次成功将小鼠成体细胞诱导为 iPSCs。
随后的研究逐渐实现了人类 iPSCs的诱导,并探索其在医学 领域的应用。
面临技术难度、安全性及伦理问 题等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 进。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的医学应用前景
疾病模型建立
利用iPSCs建立人类疾病模型,有助于深入了解 疾病机制和药物筛选。
药物研发
通过iPSCs技术,模拟人类疾病情况,用于新药 研发和毒性测试。
ABCD
个体化治疗
将患者自体细胞诱导为iPSCs,再分化为所需的 细胞类型,用于个体化治疗和组织修复。
伦理考量
尽管iPSCs具有巨大的医学应用潜力,但其涉及 的伦理问题需谨慎考虑和监管。
02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的 制备与转化
制备方法
基因转录因子诱导法
01
通过导入特定的转录因子,将体细胞诱导转化为多潜能干细胞。
人工合成小分子诱导法
02
利用人工合成的小分子化合物,诱导体细胞向多潜能干细胞转
化。
细胞重编程技术
法律问题
知识产权与专利权
关于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的发现、制备和应用方法的专利申请和授权引发了一系 列法律争议。
临床试验和应用的法律框架
在将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应用于临床试验和治疗方法之前,需要建立严格的法律 框架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未来展望
伦理指导原则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需要进一步发展和 完善关于人类胚胎研究和基因编辑的 伦理指导原则。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研究概况
一
的研究奠 定了基础。 J me Th ms nd 组 的 华人 女学 者 俞 a s o o  ̄ 君 英 利 用 非 整 合 型 附 着 体 载 体 (p s ma e io l v c o s方法 获 得 了 人 类i S 胞 [, 去 除 e tr) P细 6在 1 掉 附 着 体后 , 些 i S 这 P 细胞 就 成 为 了没 有 外 来DNA的i S细 胞 , 而 解决 了可 能癌 变 的 P 从 问题 。 诱 导 因子组 合 方面 。 0 8 1 Y ma 2 0 年 月, a n a a 人发 现 , 个 转 录 因子 中去 除 c My k等 从4 — c 也 可 以 产 生i 细 胞 , 是i 细 胞 产生 后 PS 只 PS 的效 率 比 包 含c -Myc 时候 要 低 很 多 。 的 1他 们 先 后 尝 试 了不 同 的 供 体 细 胞 ( 鼠 胚 胎 小 成 纤 维 细 胞 ( F ) 成 年 小 鼠 尾 尖 成 纤 维 ME s 、 细 胞 以 及 成 年 人 成 纤 维 细 胞 ) 在 这 几 种 细 , 胞 中仅 导 入 Oc 4 S x ;l f 均 可 以 获 得i t , o 2 ̄ Kl4 P 细胞 。 S 虽然 , 4 因子 中去 除 c 从 种 -My 会 c PS细 胞 的 临 床 应 用 。 严 重 影 响 诱 导 效 率 , 从 安 全 性 的 角 度 考 i 但 虑, 因为 c My 有潜 在 的 致 癌 作 用( 有 c - c 带 ~ my 转 基 因 的 小 鼠 有 些 产 生 了肿 瘤 , 可 参考文献 c 这 能是 c —myc 因的 活 化 造 成 的 ) 它 的 去 除 [1Ta a ahiK , ma a a S.n u to 基 , 1 k h s Ya n k Id cin o urpo e t t m c ls r f pl i t n s e el fom m ou e s 对 于 i S细 胞 研 究 是 一 个 长 足 的 进 步 。 P e br n c a dut fbr bls u t e m yo i nd a l i o a tc ur s l 体 细 胞 种 类 选 择 方 面 。 前 已证 实 逆 目 转录 病 毒 ( 括慢 病 毒 ) 导 的O t等4 因 包 介 c4 个 b ei e a t r . e , 0 6 l 64 : y d f d fco s C l 2 0 ,2 ( ) n l 663~ 6 76. 子 共 同转 染 , 乎 可 以 将 各 种 类 型 的 体 细 几 胞 重 编 程 为i S W , 括 成 纤 维 细 胞 、 P  ̄胞 包 肝 [】Ta a a h Ta a e K, n l M ,t 2 k h s iK, n b Oh ud a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制备、优势及临床应用前景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制备、生物学特性、优势及临床应用前景摘要:2012年10月8日,John B. Gurdon与Shinya Yamanaka 因制备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两位科学家在相差40多年的时间内,探索着一个共同科学问题。
1962年,戈登教授发现细胞的特化是可以逆转的。
在一项经典实验中,他将美洲爪蟾的皮肤细胞核注入去核的卵细胞中,结果发现部分卵细胞依然可以发育成蝌蚪,其中的一部分蝌蚪可以继续发育成为成熟的爪蟾。
戈登爵士做出这一重大发现之时,正是山中伸弥出生之年。
2007年,山中博士所在的研究团队通过小鼠实验,发现诱导表皮细胞使之具有胚胎干细胞特征的方法。
此方法诱导出的干细胞可转变为心脏和神经细胞,为研究治疗多种心血管绝症提供了巨大助力。
诺贝尔奖委员会认为,他们精彩的成果完全颠覆了人们对发育的传统观念,关于细胞命运调控和发育的教科书内容已被重新改写。
关键词: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制备方法、生物学特性、与ES细胞相比的优势、临床应用前景与试行治疗方案引言: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具有类似于胚胎干细胞(ESC)的全能性,又无道德伦理争议,而且来源广泛,防止了免疫排斥反应,为整个干细胞生物学领域和临床再生医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因而被评为2008年年度十大进展之首。
山中博士亦因在细胞重编程领域的杰出奉献,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在疾病的模型建立与机制研究、细胞治疗、药物的发现与评价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因此在用于临床治疗前,国内外学者针对其安全性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采取了多种措施提高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的安全性。
本文重点对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制备方法、生物学特性、与ES细胞相比具有的优势、临床应用前景和面临的问题及从理论上设计应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临床治疗帕金森病方案进行论述。
诱导多能干细胞
诱导多能干细胞:过去,现在和未来介绍在2006年,我们发现,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属性,可以同时引入四种基因(高桥和Yamanaka,2006年)从小鼠成纤维细胞产生。
我们指定了这些细胞的iPS细胞。
在2007年,我们报道了类似的方法适用于人类成纤维细胞,并通过因素引入了一把,人类iPS细胞可以生成(Takahashi等,2007)。
就在同一天,詹姆斯·汤姆森的研究小组还报告了人类iPS细胞的生成,使用不同组合的因素(Yu等人,2007)。
合并三个科学流LED iPSCs的生产像任何其他科学的进步,过去和现在的科学家在相关领域众多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IPSC的技术。
有三个主要的数据流的研究导致我们生产的iPS细胞(图1)。
第一个数据流进行重新编程核移植。
1962年,约翰·格登报道,他的实验室已经收到了成年青蛙肠细胞的细胞核(格登,1962)的未受精的卵子产生的蝌蚪。
超过三十年后,伊恩·威尔莫特及其同事报道多莉诞生的第一只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产生的乳腺上皮细胞(威尔莫特等人,1997)。
在这些成功的体细胞克隆显示出,即使是分化的细胞中含有的所有的发展所需要的整个生物体的遗传信息,而卵母细胞包含体细胞核重新编程的因素,可以。
2001年,田田隆的研究小组发现,胚胎干细胞也含有因素,可以重编程体细胞(田田等人,2001)。
第二个流是“大师”的转录因子的发现。
在1987年,果蝇的转录因子,触角,异位表达时(Schneuwly等人,1987)表明,诱导形成的腿代替触角。
在同一年,哺乳动物转录因子,调节因子MyoD ,显示转换成纤维细胞,成肌细胞(Davis等人,1987)。
这些结果导致“主调节器,”一个给定的血统的命运决定和诱导的转录因子的概念。
许多研究人员开始寻找各种谱系单主监管。
尝试失败,也有少数例外(Yamanaka和布劳,2010)。
第三,同样重要的是,流是涉及胚胎干细胞的研究。
医学中的干细胞治疗方法
医学中的干细胞治疗方法干细胞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多种细胞的潜能。
在医学领域,干细胞被广泛运用于组织工程、疾病治疗、再生医学等方面。
现今,干细胞治疗已经成为许多疾病的一种先进的治疗方法,并给医学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
1. 干细胞介绍干细胞是一种未成熟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成多种细胞的能力。
根据它们的来源,干细胞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和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在发育过程中能分化成所有类型的细胞。
成体干细胞存在于成人的各个组织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成特定类型的细胞的能力。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来源于已经分化成特定类型的细胞,通过一系列的操作,使它们重新变成多能干细胞。
2. 干细胞治疗方法干细胞治疗是一种采用干细胞进行组织修复和再生的治疗方式。
干细胞治疗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自体干细胞治疗和异体干细胞治疗。
自体干细胞治疗是指将来自患者自身的干细胞用于治疗相应疾病。
首先,从患者身上获取成体组织或者骨髓等来源的干细胞,然后对其进行扩增、处理,再将其移植到患者身上进行治疗。
异体干细胞治疗是指将来自其他人或者来源的干细胞用于治疗相应的疾病。
这种治疗方式需要进行配型测试,以确保干细胞能够顺利移植,并且不会出现排斥反应等情况。
常见的干细胞治疗方法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视网膜干细胞移植、神经元移植等。
3. 干细胞治疗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干细胞治疗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
3.1 组织工程组织工程是指利用生物学、工程学和材料科学的原理,重建、修复或替代体内损伤、失去或功能障碍的组织和器官。
在组织工程中,干细胞被广泛应用于替代受损组织的治疗,比如利用干细胞修复心脏、肝脏等器官。
3.2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是指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损伤或减退,引起身体的不同部位或功能的退行性变化的疾病。
干细胞治疗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的应用具有前景,如对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利用干细胞恢复神经系统功能已成为一项新的研究领域。
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的研究
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的研究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干细胞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在干细胞中,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性干细胞是两种备受关注的类型。
它们具有不同的来源和应用场景,本文将分别从这两方面进行探讨。
胚胎干细胞胚胎干细胞是从早期胚胎中分离出来的细胞。
这些细胞能够自我更新并分化为几乎任何种类的细胞,例如神经元、心肌细胞和肝细胞等。
由于这种多样化的分化潜能,胚胎干细胞在医学研究领域中具有重大作用。
确认获得胚胎干细胞的源自一个不断发展的胚胎,这让一些人对于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表示了担心。
另外,由于胚胎干细胞可以产生人类组织和器官,一些人甚至将其视为某种形式的“人类工厂”,从而提出了道德和法律方面的考虑。
不过我们也不能否认该研究领域的巨大医学潜能。
胚胎干细胞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如生殖医学、再生医学等领域。
在这些领域,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地利用胚胎干细胞来修复骨骼问题、肝脏疾病等疾病。
胚胎干细胞的这些应用,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长远的积极影响。
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相对于胚胎干细胞的争议,诱导多能性干细胞则具有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2012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山中伸弥所发现的“iPS细胞”,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诱导多能性干细胞。
诱导多能性干细胞源于从成年体细胞中重新激活成为干细胞。
不需要胚胎,而是使用人体成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直到获得干细胞。
诱导多能性干细胞具有与胚胎干细胞类似的分化潜能,可以分化成多种不同的细胞类型。
同时,iPS技术使科学家们可以利用人体自身的细胞进行研究和治疗。
不只是医学领域,诱导多能性干细胞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火箭科学家周建民带领的天宫实验室利用诱导多能性干细胞在太空中进行核心细胞的多能性评估,为未来在太空中进行疾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在未来的研究中,诱导多能性干细胞极有可能成为胚胎干细胞的替代品,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众多以医学界为代表的道德困惑,同时还有着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结语综上所述,干细胞的研究对于人类的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关键词】干细胞; 细胞分化; 转录因子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是通过基因转染技术(gene transfection)将某些转录因子导入动物或人的体细胞, 使体细胞直接重构成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ES)细胞样的多潜能细胞。
iPS细胞不仅在细胞形态、生长特性、干细胞标志物表达等方面与ES细胞非常相似, 而且在DNA甲基化方式、基因表达谱、染色质状态、形成嵌合体动物等方面也与ES细胞几乎完全相同。
iPS细胞的研究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 是目前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iPS细胞技术诞生还不到2年, 却为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疾病治疗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 iPS细胞技术的出现使人们从ES细胞和治疗性克隆等激烈的伦理学争论中解脱出来。
但是, 目前制备iPS细胞的方法在安全性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 因此探索一种高效、安全的iPS细胞的制备方法显得十分必要。
1 iPS细胞的制备方法2006年T akahashi等[1]研究小组利用分别携带Oct4、Sox2、Myc和Klf4转录因子的4种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 MEFs), 经过G418药物筛选成功获得第1批iPS细胞。
但是这批iPS细胞系中DNA甲基化的方式与自然存在的ES细胞不同, 而且这批iPS细胞不能形成畸胎瘤。
Okita等[2]研究小组报道了第2批iPS细胞的产生。
他们采用与制备首批iPS细胞相同的方法, 但是采用了不同的筛选基因。
第2批iPS细胞系DNA甲基化的方式与自然存在的ES细胞的甲基化方式相同, 并且能形成畸胎瘤。
2007年末, Takahashi和Yu等[3, 4]两研究小组分别在细胞和科学杂志上报道关于iPS研究里程碑的实验结果, 他们都成功获得了人的iPS细胞系。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应用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应用2006年,日本医学家山中伸弥等将4个转录因子基因导入已分化的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将其重编程为类似于胚胎干细胞的多能性干细胞,即诱导性多能干细(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 cells)。
这项技术避免了干细胞研究领域的免疫排斥和伦理道德问题, 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次巨大革命。
与胚胎干细胞一样, iPS 细胞能够长期增殖并维持高度未分化状态, 在体内可分化为3个胚层来源的所有细胞, 进而参与形成机体所有组织和器官。
在体外, iPS 细胞可定向诱导分化出多种成熟细胞。
因此, iPS 细胞在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都极具应用价值。
iPS细胞与再生医学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如多项研究在人类血液疾病的小鼠模型中进行了iPS细胞应用的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成功。
Hanna等在人源化的镰刀型贫血病小鼠模型上获取成纤维细胞,诱导建立了iPS细胞系,然后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将病变基因修正,接着把遗传修饰后的iPS细胞定向分化为造血干细胞,导入小鼠体内,贫血症状明显改善,这是首次利用iPS细胞进行的人类疾病治疗研究。
iPS技术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显示了很大的用途。
Werning等对已建立的小鼠iPS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培养,可以将其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和多巴胺能神经元,并移植到患有帕金森病小鼠体内能减轻其症状。
最近一项研究利用帕金森症患者的皮肤细胞培育出了iPS 细胞,并能将其分化为多巴胺神经元细胞,这是帕金森症患者大脑中所缺少的一种重要细胞。
因此,其有望成为治疗帕金森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方法。
虽然iPS细胞技术在再生医疗领域的尝试与应用还远未成熟,但随着iPS细胞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深入,iPS细胞必将开辟再生医学领域的新纪元。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织修 复所存 在的伦理和异体免疫排斥的 问题, 具有广阔的再生医
学应重大 的意义。
随着 i P S细胞的诞生 ,其诱导产生的方法也不断进步 。从一 开 始的病毒法如逆转录病毒 、 慢病毒和腺病毒到非病毒的转座子
载 体和蛋 白质介 导外源 转录 因子诱导产 生 i P S细胞 。利用 病毒 法 诱导 i P S细胞时 , 外源基因整合到体细胞基因组可能会引起插
[ 1 ] 翟 中和 ,王喜忠 ,丁明孝 . 细胞生物 学[ M] . 高等教 育 出版
社. 2 0 1 1 . 0 6
以在体 外诱 导分化成不同类型 的细胞 , 为再生医学特别是组织修
复 这 方 面 建 立 了一 个 里 程 碑 。 但 是 这 些 技 术 深 受 社 会 伦 理 以及 人
体 免疫排斥等方面 问题 的困扰 。2 0 0 0年 ,Mu n s i e等人通从 小 鼠
体 细胞 核移植囊胚 中分离 出了小鼠的胚胎干 细胞 , 开创 了克 隆性
入 突变而造成临床上应用 的安全 隐患 。 而腺病毒不与宿主细胞整 合, 作 为质 粒表达载体可瞬时转染靶细胞获得 i P S细胞但是该方 法 效率 不高,不适合实际应用 。 随后一些研究小组利 喟 C r e / L o x P 系 统、o r i P / E B N A1载体及 p i g g y . B a c转座系统等将外源基因整 合 到受体细胞后将外源基因从 i P S细胞 的基 因组上切除 , 以得到 不含 外源基因的 i P S细胞 , 该方法使诱导效率大大提高 , 但在验 证 基因组不存在外源插入基 因的过程十分繁琐 , 且基 因剔除易发 生转座 酶识别位点基因重排 的现象 。后来,科学家利用结合 了 4
i P S细胞在再 生医学上 具有广 阔的应用前 景。在血 液疾病方
诱导多能干细胞研究进展概述
诱导多能干细胞研究进展概述多能干细胞研究是现代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多能干细胞,又被称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向所有体细胞类型分化潜能的细胞。
细胞分化是胚胎发育和成体维持的基础,而多能干细胞研究的目标就是揭示胚胎发育和分化的机制,并为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等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
早在1981年,美国生理学家埃文斯托夫·马丁尼斯-迈力斯在小鼠中首次成功分离出多能干细胞,标志着多能干细胞研究的开端。
之后的几十年里,研究人员不断改进和发展细胞培养技术,以提高细胞培养的成功率和稳定性。
这些努力逐渐使得多能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成为可能,并使得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入了实验室阶段。
随着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研究在多能干细胞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研究人员通过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成功地实现了多能干细胞的定向分化,即将多能干细胞分化为各种特定功能的细胞类型,如心脏细胞、神经细胞和肝细胞等。
这些研究为再生医学、组织修复和疾病治疗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实质性的支持。
此外,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还为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将病人的成体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再通过定向分化得到疾病相关的细胞。
这样一来,研究人员可以在实验室中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并寻找相应的治疗方法。
这使得疾病研究和治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总的来说,诱导多能干细胞研究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该领域的研究不仅为我们揭示了胚胎发育和细胞分化的机制,也为再生医学、组织工程和疾病研究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突破,诱导多能干细胞研究将继续为生命科学的进展和人类健康的改善做出重要贡献。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研究进展
将原 癌 基 因 C—My c移 除 也 可 以 得 到 类 似 结 果 。 。
美 国 和 德 国 的科 学 家 将 病 毒 转 导 O t Kf 用 G a c/ l 4 4并 9 组 蛋 白 甲基 转 移 酶 的抑 制 剂 BX 一 19 ( I 诱 导 I 0 2 4 BX)
鼠神经前体 细胞 ( P 产生 iScl, N C) P e 重编程效 率与 4 l 种 因子联合 转导相 比得到 了提高 。
目前科学家已摸索出一些方法来提高 iS P 细胞的表达 。 1组 合不 同转 录 凶子 : . 肖磊 的研 究 团 队研 究 发
现 , 因 子 (O t S x c — My , K f N n g 和 6 c4, o2, c l 4, a o
人类 胎 儿 的纤 维 母 细胞 , 功 地制 造 出 iS细胞 , 成 P 与 使用 病毒研 制 的比较 , 效率 高逾 2 5倍 。
Ln 8 联 合 产 生 iS 细 胞 的 效 率 比 4 因 子 提 高 1 i ) 2 P 0
倍, 并且 产生 iS克 隆的时 间缩 短 了一 半 。 P 。北 京大
学 邓 宏 魁 领 导 的 小 组 利 用 4个 因 子 ( c Sx , O t o2 c— 4,
My ,Kf) c l 诱导 产 生 iS细 胞 , 究 发 现 p 3 s N 4 P 研 5 i A R 和 UF T 1可以使 iS细 胞产 生 的效 率 提 高百 倍 , P 即使
功地利 用重组 蛋 白诱 导体 细 胞生 成 多能 干细 胞 。研 究人员 利用 4个转 录 因子 的蛋 白将 鼠胚胎 成纤 维 细
胞 诱 导 产 生 iS细 胞 , 而 形 成 胚 胎 体 ( B , 些 细 P 从 E )这
人类发育中的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
人类发育中的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随着生物学和医学的不断发展,人类生命的谜团也逐渐被揭开。
有关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成果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也备受瞩目。
本文将对人类发育中的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进行介绍。
一、胚胎干细胞胚胎干细胞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初生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各种类型的细胞。
胚胎干细胞存在于早期胚胎的内细胞团中,即形成胎盘和胎儿的部分。
这些细胞可以通过体外培养来增殖,同时保持其干细胞特性。
利用胚胎干细胞进行组织工程和治疗方面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例如,胚胎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心脏、肝脏、肌肉等细胞类型,用于组建组织和器官,实现器官移植等。
此外,胚胎干细胞也可以用于研究人类发育过程中的分子机制,以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期提高治疗的效果。
然而,胚胎干细胞的使用也受到了道德伦理上的质疑,因为其获取需要破坏胚胎,可能造成生命上的伤害。
因此,其在临床实践中也面临着很多限制。
二、诱导多能干细胞为了克服胚胎干细胞存在的问题,科研人员也开始研究通过诱导细胞转化的方式来获得多能干细胞。
诱导多能干细胞又称为人工多能干细胞或iPS细胞,是在体细胞等成熟细胞中,通过转录因子等方式,使其获得干细胞特性的细胞。
诱导多能干细胞具有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特性,而且其来源于成年体细胞,因此更容易在临床实践中使用。
通过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进行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等研究,可以减少对胚胎使用的依赖,同时也为临床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尽管诱导多能干细胞面临的科学和技术挑战依然存在,但是相比于胚胎干细胞,其更容易获取和使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应用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
结论总的来说,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都是人类发育过程中的关键细胞类型,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也相当广阔。
不过,它们各自存在着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和使用。
未来,关于这两种细胞的研究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探究。
细胞分化与神经发生的关系及其应用
细胞分化与神经发生的关系及其应用细胞分化是指从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或多种类型的过程。
在多细胞生物的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其中,神经发生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分化过程,它指的是将神经前体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过程。
神经发生的控制机制极为复杂,涉及到遗传调控、信号转导、细胞识别和细胞粘附等多种生物学过程。
了解细胞分化与神经发生的关系以及其应用,可以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一、细胞分化与神经发生的关系在发育过程中,一部分未分化的细胞会通过细胞分化的过程成为不同的细胞类型,从而形成具体的组织和器官。
而神经发生是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阶段。
神经系统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发生是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神经发生是从神经前体细胞到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化过程。
在胚胎发育中,神经前体细胞的分化是由一系列基因调控所决定的。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类型会表达不同的调控因子,这些调控因子会调控神经发生过程中的不同分化事件。
二、细胞分化与神经发生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干细胞和转化医学等新兴领域的出现,研究人员开始探索通过细胞分化和神经发生等技术来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
这些技术不仅可以用于神经系统的再生和修复,还可以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一)神经系统再生和修复神经系统再生和修复是目前神经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干细胞和神经前体细胞的应用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将体细胞重编程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可以获得自身源性的神经前体细胞,从而为神经系统再生和修复提供了新的方式。
此外,通过在体内注入神经前体细胞,已经进行了在动物模型中的实验研究,证明了这种治疗方式的潜力。
(二)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多种疾病,例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和癫痫等。
这些疾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求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最近的研究表明,通过细胞分化和神经发生等技术,可以用来检测和治疗这些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第15卷第10期 2011–03–05出版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March 5, 2011 Vol.15, No.10 ISSN 1673-8225 CN 21-1539/R CODEN: Z LKHAH1855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与应用*李家速1,姚忠祥2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n nervous system diseasesLi Jia-su1, Yao Zhong-xiang2AbstractBACKGROUND: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 can differentiate into many kinds of expected neural cells to treat nervoussystem diseases which lack of neural cells, and play a relevant functional role. Recently, lots of encouraging progresses havebeen made.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ensure graft substitute security, and be better applied to the clinical research hasbecome a hot spot.OBJECTIVE: To review the recent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iPSCs in Parkinson’s disease, spinal cord injury, motor neurondisease and other nervous system diseases.METHODS: We searched PubMed database (2006-01/2010-09) using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neurological diseases” asresearch words, and searched the 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 (2006-01/2010-09) using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cells” as the key words.RESULTS AND CONCLUSION: A total of 149 articles o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were collected, including 17 Chinesearticles, and 132 English articles. By reading the title and summary, articles that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this article and those withrepetitive content were excluded. Finally, a total of 25 articles were reviewed. The iPSCs as a potential new treatment can be usedas donor cells and diseases of the carrier, and have greatly potential value in Parkinson’s disease, spinal cord injury, muscularatrophy motor neurons and other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es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utinduction efficiency and transplantation safety are still major obstacles to its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L i JS, Yao ZX.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n nervous system diseases.Zhongguo Zuzhi Gongcheng Yanjiu yu Linchuang Kangfu. 2011;15(10):1855-1858. [ ]摘要背景: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可转化为各种期望的神经细胞,替代神经系统疾病损伤或缺失的神经细胞,发挥相应的功能作用,目前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如何提高其诱导效率,保证移植替代的安全性,将其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已成为研究热点。
目的:就近年来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在帕金森病、脊髓损伤、运动神经元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和应用进行综述。
方法:应用计算机以“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neurological disease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2006-01/2010-09);应用计算机以“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2006-01/2010-09)。
结果与结论:共收集149篇关于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在神经系统疾病应用方面的文献,中文17篇,英文132篇,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研究方向与此文无关、内容重复性研究,共保留25篇文献进行综述。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作为一种潜在的新型治疗手段,可以用作供体细胞和疾病研究载体,在帕金森病、脊髓损伤、运动神经元性肌萎缩等神经系统疾病中有极大地潜在应用价值,基础和临床研究都取得了较大成果,但诱导效率和移植替代安全性依然是阻碍其应用进展的重要障碍。
关键词: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神经系统疾病;疾病模型;细胞替代治疗;综述文献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10.032李家速,姚忠祥.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10):1855-1858. [ ]0 引言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是利用反转录病毒等载体,将Oct4、Sox2、Klf4、c-Myc或Nanog、Lin28等转录因子,导入终末分化的成体细胞,在胚胎干细胞培养条件下将其去分化,重编程诱导而成[1]。
iPSc在表观遗传学、基因表达、表面抗原、增殖分化、畸胎瘤形成等方面与胚胎干细胞极为相似。
因此,其在移植免疫排斥、干细胞替代治疗、疾病模型、发育生物学、新药研发和毒性评估等方面极具发展优势。
目前,关于iPSc的诸多关键问题,如必要转录因子、安全载体、高效诱导、干细胞全能性以及内在分子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2-5]。
此外,由鼠和人体细胞衍生的iPSc已经培育出多种细胞类型,包括神经干细胞、运动神经元、视网膜细胞等,患者特异性iPSc的产生更是极大地推动了iPSc的临床应用前景[6]。
本文就iPSc在几种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替代治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简要介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由第一作者于2010-03应用计1Squadron Four ofCadet Brigade, ThirdMilitary MedicalUniversity of ChinesePLA, Chongqing400038, China;2Department ofPhysiology, BasicMedical Department,Third Military MedicalUniversity of ChinesePLA, Chongqing400038, ChinaLi Jia-su, SquadronFour of CadetBrigade, ThirdMilitary MedicalUniversity of ChinesePLA, Chongqing400038, Chinajiasuli301@yahoo.comCorrespondence to:Yao Zhong-xiang,Professor, Doctoralsupervisor,Department ofPhysiology, BasicMedical Department,Third Military MedicalUniversity of ChinesePLA, Chongqing400038, Chinayaozhx@Supported by: theNational NaturalScience Foundationof China, No.31071056*Received: 2010-11-03Accepted: 2010-12-07李家速,等.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与应用P .O. Box 1200, Shenya ng 110004 1856www.CRTER .org算机进行检索。
以“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neurological diseases ”为检索词,检索PubMed 数据库(2006-01/2010-09);以“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6-01/2010-09)。
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和中文,检索文献共132篇。
1.2 资料筛选及评价纳入标准:①与iPSc 研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密切相关。
②探讨了iPSc 的基础优势和发展前景。
③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
排除标准:研究目的无关和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取与文献质量评价:计算机初检得到132篇英文和17篇中文文献,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研究目的与此文无关和内容重复性的研究,共保留25篇文献进行综述。
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由第一作者独立进行并核对,由通讯作者审校把关,如有分歧,则通过讨论或由第一作者自行解决。
2 结果2.1 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引用的25篇文献中,有关iPSc 在帕金森病、脊髓损伤、运动神经元性肌萎缩等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应用研究9篇[7-15],有关iPSc 在其他方面的应用研究以及iPSc 的安全性、诱导效率、全能性以及内在分子机制等方面进展的基础研究16篇[1-6,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