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新课改的实施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也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在认知基础知识的突破能力、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维创新创新培养江泽民总书记也曾有过这么一段精辟的论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中的基础,它本身就是一门创新思维颇为丰富的学科,学生一旦处于主动状态,必然会爆发出无限的创新火花。
新时代的教学改革也呼唤创新教育,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新世纪的需要。
语文教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实施创新教育。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教师要力求思维的创新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孟子也认为将博学慎思笃行结合,才能成才。
一潭死水不可能游出新的池鱼,一个思想陈旧的教师又怎可能培育出思维新颖的学生呢?创新思维是一种极其艰辛的劳作,如果语文教师不能长期地沉浸在研究对象中,对思考的问题进行概括演绎,也不管你对所研究的对象兴趣有多浓,要取得创新思维的成果是很困难的。
因而教师必须提高自身创新意识。
为此,教师首先应做到,打破旧格局,创建教师新形象。
教师不再是教者,而是学生的朋友、甚至是学生的忠实听众,每一节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当不同的角色,让学生每次都有新的感受。
其次,教师应不断学习教改资料、新教材教法,实现新旧教学模式转变,但决不能固守一种新模式,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应活学活用。
在教学中不断注入新“血液”,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创新素质的熏陶。
如:改变评价方式,用“智慧果”、“爆竹声”、“开飞船”等代替每节课都在重复的掌声或鲜花。
总之,教师要不断挖掘自身创新能力,营造充满新意的课堂,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二、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浅谈新课改下学生能力的培养
浅谈新课改下学生能力的培养新课改是指教育部门对学制、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的一项举措。
新课改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其拥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下面将从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谈论新课改下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课程内容的改变新课改中,课程内容的设置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不再只注重学科知识的灌输,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课程中,传统的课文阅读、课外书阅读被大量引入,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辨能力;在数学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英语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等。
这样的改变,使得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加全面和综合。
新课改中,强调课程内涵的多元化和实践性。
在传统教育中,大部分课程都是以文化和知识的传递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在新课改中,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培养实际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科学课程中,引入了实验和观察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在艺术课程中,引入了临摹、创作等活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样的改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改变新课改中,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教育中,教师是主导学习过程的主体,学生是被动接受者。
而在新课改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角色更像是引导者和辅助者。
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讲授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在完成作业时,教师可以提供引导和反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巩固知识。
这样的改变,使得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加积极和主动。
除了教师的角色改变外,新课改中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在一些课程中,如政治课、历史课等,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基于对课堂与教学一体化的认识,提出新课程需要相应的新的教学观,强调师生的互动关系,倡导主动多样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在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那么在思想政治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谈谈我的看法:一、政治课教学应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评判者,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满堂灌,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当然不喜欢,学习的积极性就自然低。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教师的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功能。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判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
尤其在一些思想政治课上,教师高谈阔论,照本宣科,满堂灌,脱离学生实际。
而新课改基于对课堂与教学一体化的认识,提出新课程需要相应的新的教学观,强调师生的互动关系,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
在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
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
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的主体作用 , 让多媒体唱主角 , 主宰整堂课 , 就违背 了应用 多媒体 手段 的初 衷。 另 外, 师生 间知识的传递 、 情感 的交 流 、 思 维的融合是培养学 生创新意识必 不可少
的, 而这是多媒体 手段无法替代 的。 总之 , 思 想品德课 教学 中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 与创新能力 , 首先在于教师观 念 的更 新 , 然 后才是方法 的指导。 思想品德教师要尊 重学生的年龄特 点 、 思想发 展特点 , 鼓励 学生 自由发表 意见和见解 , 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 。 我们应该 在教学 工作 中把 思路放得更宽 、 方法用 得更活 , 注重创新 、 坚持创新 、 鼓励创新 , 提高学
这样 的教学 , 就是 一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的培养 。 教师还可 以让学生带着他们
自己列 出的问题 , 尝试 自己解决 ; 或带 着尚未解决 的问题参 与课 堂学 习 , 师 生共 同解决所 有的问题 。 当然在此过程 中教师要积极 指导学生 , 根据教材 内容 、 本地 区和学生 实际 , 培养和提高学生 的创新能力 , 让学生彻底摆 脱死读书 、 读死 书的
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良 好的基础。 圜
一
、
拓 宽 视 野
思想品德课具有鲜 明的时代性 , 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 可以从拓宽学生视野 , 引 导学生将国内 、 国际大事融汇到书本知识 中去等方 面人手。 例如 , 教师可 通过
讲解 “ 朝核 问题 ” 、 “ 中东 问题 ” 、 “ 钓鱼 岛问题 ” 等, 让学生认识到维护世界 和平 与
境状况。 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 有利 于培养他们的创新 能力 。
’
旅 学研 究 。
三、 师 生 互 动
浅谈新课程中学生自主探索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践 ,我深 深地体 会到数 学课 改力度 大 ,思路清 ,指导 思想具 有 先进 性 、创造 性 。最 突 出的 是:从数 学 学科 的特 点出发 ,
以 人 为 本 , 以发 展 为 目的 ,充 分 发 挥 学 生 的 主 体 地 位 , 把 学 习的主 动权 还给 学生 。
一
三 、 培 养 数 学 兴 趣 , 让 学 生 学 有 动 力 兴趣 是动 力 的源 泉 ,要 获得 持 久 不 衰 的 学 习数 学 的 动 力 , 就
同学帮他 找一找 “ 错在哪里 ?”请他 自己说一说 “ 错误的原因
理 ,善 于 抓住 重 点 以 及 围 绕 重 点 思 考 问题 的 方 法 。 这在 预 习 和 是什 么 ? ”这 样 尽 量 让 学 生 去 想 去 说 ,从 不 同 的角 度 ,完 善 学 课 外 自学 中 尤 为 重 要 。 ? 生 自己 的 知 识 ,增 强 学 习 的信 心 ,提 高 思 维 能 力 。 2 鼓励学生 “ ” . 议 ,在教学 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 第三 ,要 及 时 反馈 ,评价 鼓 励 。教学 中要 注 意 及 时 发现 和 肯 容易混淆的概念 ,没有把握 的结论、疑问,就积极引导学生议 , 定 困难 学 生 的 “ 光 点 ” 闪 ,鼓 励 他 们 的 点 滴进 行 ,对那 些解 题 中 真理是愈辩愈明,疑点愈理愈清 。对 于学生在议中出现 的差错 、 有 创 造 性 思 维 的 学 生 给 予 充 分 肯 定 ,鼓 励 他 们 积 极 思考 ,激 发 不 足 ,老 师 要 耐 心 引 导 , 帮助 他 们 逐 步 得 到 正 确 的结 论 。 学 生进 一 步 学 习 数 学 的积 极 性 。这 样 让 学 生 在数 学 学 习 过 程 中 3 引导 学 生 勤 “ ” 从 某 种 意义 上 来 说 ,思考 尤 为 重 要 , . 思 , 它 获 得 成 功 的 体验 或 体 会 数 学 的 价 值 ,增 进 学 生对 数 学 的 自主探 是学生对 问题认识 的深化和提高 的过程 。养成反思的习惯 ,反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 在教学《 四边形 的分类》 复习课时 , 可利 用 信息 技术 的视 频 , 频 技 术 , 相 关 内容 进 行 音 对 分 层显 示 , 平移 翻折 等方 法 , 学 生 由浅 人深 , 使 融 会 贯通 , 统掌握 有关 知识 . 系 从 以上三例 我们 可 以看 出 , 只要我 们 教 师能 做 一个 有 心人 , 分 利用信 息 技术 的特点 就 能有 充 效 地发 展学 生 的数学 能 力 , 信息 技术 真正 成为 使 数 学能 力 的制高 点 . 总之 , 只要 我 们 充 分 利 用 信 息 技 术 , 合 本 结 科 教学 特点 , 充分 发挥 其视 听 结合 , 象 具体 , 形 反 馈 及 时等特 点 , 充分 调 动学 生 的学 习 的 主动 性 , 积极性 , 能使 数学 教学 更上 一层楼 . 就
施 有效 教学 . 于 以上要 求 , 教 学 实践 中 , 学 基 在 对 生 创新 思 维 能 力 培 养 进 行 了初 步 探 究 , 简 要 现
论述.
一
掌握创 新 思维 方法 探 究 未知 问题 或 现 象 是 学 生 与 生俱 来 的 天 性 , 随着 学 习 内容 的不 断增 多 , 习难 度 的不 但 学
究 的爆 发点 .
信 息技术 编 写 有 针 对 性 的 练 习 , 学 生 作 答 , 让 而 信 息技 术 给 出动 漫效 果 的评 判 , 学生 在 娱乐 中 使
学 习 , 而形 成数 学 能力 . 从
三 、 息技 术是 数 学能 力的 制高点 信 学 生学 习 数 学 , 仅 仅 是 解 几 道 数 学 题 , 不 而 是 要让 其形 成终 身受 益 的数学 方 法 和数 学 能力 , 而 信 息技术 恰 好 给 它 提 供 了一 个 平 台. , 教 如 在 完 《 直 角 三 角 形 》 , 们 可 以 运 用 多 媒 体 的 解 后 我 强 大 的交互 性特 点 , 把实 际 问题 转化 为解 直 角 三 角 形 的模 型 , 学生 达 到 “ 览众 山小 ” 使 一 的境 界 , 对 解 直角 三角 形 的题 目有一个 更 清楚 地认 识 . 如 , 对学 生 好 娱 乐 的特 点 , 们 可 以 利 用 针 我
浅谈新课改下学生能力的培养
浅谈新课改下学生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学习重心也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向了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改下,学校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以适应社会转型和发展的需要。
本文将围绕新课改下学生能力的培养展开探讨。
首先,新课改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中,学校不仅要为学生提供知识,还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被鼓励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拓展自己的思路,提高做事的效率,并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
例如,在语文课上,老师设立了阅读理解互动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交流和合作,探索钻研课文,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缓解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新课改下强化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中,学生应该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
例如,数学课上除了应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也会在实践中锻炼数字概念的建立和数学运算的技能。
再次,新课改下注重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了学生的情商和组织协调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需要和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情商和组织协调能力。
例如,在生物课上,老师会安排学生小组讨论关于自然界中各个有机体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彼此交流和思考。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学会了相互合作,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并推动自己更好地了解世界。
总之,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能力已成为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学生的能力培养应该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实践能力与基础知识的结合、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提升。
在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应该更注重个性化和多样性的探索,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在自己的强项和喜爱的领域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来。
这样可以更好地沿着通往未来的“人生之路”前行!。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也。”这充分说明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因此 ,教师应从培养开拓性、创 造性人才的战略高度出发 ,认识引导学生参加创造性学习实践的重大意义,并 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学生参加创造性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以加快其创造性学习 能力形成 的过程 。 总之,语文教 学中,学生创造性 学习能力的培养 是多方面 的。教有法但 无定法 ,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和学生的特点及教学 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以适应新课 改 的 需要 。
生 从 事 紧 张 的 、 创 造 性 的 脑 力 劳 动 习 惯 。 ”创 造 性 的脑 力 劳动 习惯 的 养 成 , 就 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 “ 动 ”起 来 。教 学 是 教 师 和 学 生 的双 边活 动 , 双 边 互 动 , 才 能 激 发 学 生 创 造 性 学 习 的 兴趣 。 激 发 学 生 进 行 创 造 性 的 学 习 兴 趣 , 还 必 须 学 生 课 堂 学 习 主 人 地 位 。学 生 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承受知识 ,加工创造 的载体和导体 忽略主 体、载体、导
、
由于人格 因素对一个人 成才具有重 要作用甚至 决定性作用 。学 生对学习 的兴趣是推动学 生的强大 内驱力,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因 此,在教学 中,教师应注意 引导学 生认 识什 么是创 造性学习,创造性学习对 自 己的现实学 习及未来发展 的价值 。在此基础 上,教师还应尽可能地为学生进行 创造性学习提供 能激起新异感 的学 习情 境,让他们 去尝试创造性地学习、创造 性地解决 问题 ,并从 中体会 由此带来 的成 功的喜悦 。这样,一旦学生 自己选择 了学习方式 ,并负责地参与创造性学 习的过程之 中,也就会水到渠成,达到促 进 学 习 的 目的 。 在语文教 学过程 中,教师 要变课堂 为学堂, 以学生 为主体,一切 以学生 的兴趣爱好为中心, 还学生学习主人之地位。 长期 以来,由于受到 “ 应试教育 ” 、 “ 片面追求升学率 ”的负面影 响,我们许 多教师总是津津 乐道 于课 堂上滔滔不
浅谈新课改下学生能力的培养
浅谈新课改下学生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改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
新课改的实施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将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浅谈。
一、新课改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新课改理念的核心是学生主导、教师引导。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与组织者。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必须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主动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需要和兴趣进行的自我学习行为。
这种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能够更加自主地掌控学习进程和质量。
新课改营造出了一种富有创造力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使其能够更好的发挥个人优势和潜力。
新课改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改的课程设计将思维、实践、交流融为一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学科学习中,学生需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还学习到了实际应用技能,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新课改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再是单独进行的,而是需要与他人进行团队协作。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相互协作完成任务,共同达成学习目标。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有清晰的目标、团队协作、相互学习和表达意见的能力。
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够在交流互动中激发出对问题的新思考和新想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改以团队协作的形式来实现教学,促进了个人和群体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数学XX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数学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碗米坡学区黄会红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重点。
小学数学基础的学科教学,具有应用性和性.作为小学教师应把塑造学生创新个性,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放在教学之重。
要千方百计地激“活”学生主体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探索、去创新,去主动探究.新课改下,教师该如何去做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努力方向。
一、课堂教学中创设好教学情景,培养创新意识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
因为,主动参与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内动力.创设好的教学情景能为学生营造的学习氛围,架设学习的桥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解决问题,技能,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
如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是这样导入的:“小猪”“胖胖"在家开舞会,它要为小动物们准备丰盛的食品,来到乐乐超市选购食品,它看到又香又甜的大苹果,有48个,买了25个,请你想想,在柜台上还剩几个?学生们年龄小,都想争第一,纷纷抢着最先完成问题。
情景的创设迅速点燃了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火花.这些问题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用处。
从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习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只有当学生认识到主体意识是其决定学习成败关键的时候.才能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主动的要求进步。
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因此,作为教师应做的就是课堂教学设计上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热情。
这样他们才会主动探索。
在“解决问题”中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创新能力。
ﻭ二、让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主人ﻭ数学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浅谈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 4
浅谈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张菊平
“ 新 是一 个 民族 进 步 的灵 魂 , 一 个 国家 兴 旺 创 是 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一 轮课程改 革 中, ” 国家 进 一 步强调学校的德育工作 , 这对 思想品德 教育教 学既 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挑 战 , 师必须树 立教 育教 教 学新观念 、 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 最重要的就是 培养学生的刨新精神 。根据 自己的教学实 践 , 我觉 得 应 从 以下 几 个 方 面 人 手 。 教师要 注重提 高 自身 的素质修 养和培 养创 新 精 神 有 句 俗 话 说 的 好 :要 给 学 生 一 杯 水 , 己 要 有 “ 自 长流水 。当今 是知 识经济 时代 , ” 知识更新 的速度 非 常快 。而教师作为学生学 习的引导 者 , 果 自身 不 如 注意创新精神的培养 , 又怎样要求 学生培 养创新精 神呢?假如教师仍 然停 留在 固有 的思维方 式 、 老化 的 知 识 结 构模 式 、 旧 的 教 育 思 想 和 落 后 的 教 学 手 陈 段 上 , 注 重 知 识 的更 新 , 有 的知 识 终 究 会 枯 竭 。 不 原 不仅会落伍于时代的发展要求 , 至会被 时代所淘 甚 汰 。所 以教 师 要不 断加 强 学 习 , 时俱 进 , 高 自身 与 提 的素质修养 , 更新知识结构层 次, 注重创新 精神 的培 养 , 而适应政治课改要求。具体来说 , 从 教师必须精 通所担任学科 的基 础知识 , 熟悉学科 的基本 结构 和 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 了解学 科的发 展动 向和 最新 研究成 果。教 师有了扎 实的专业 知识 , 才能透 彻地理解教材 , 灵活地处 理教材 , 准确 地讲授 教材。 另外 , 教师还应有 比较 广博 的知识。素质 教育和创 新精神都要求教师补充学术养料 , 拓展教育视野 , 使 自己拥有精深 的专 业基础 知识 和一专 多能 、 左右逢 源 、 类 旁 通 的 知识 结 构 。 触 二 、 挥 学 生 的 主体 作 用 , 学 生 在讨 论 中 学 发 让 当代 教育强调学生 的主体作 用 , 提高他们 在教 学过程中的参 与度。因此 , 师要鼓 励学生 大胆表 教 达 自己的见解 , 善于从学生 的角度去理解和引导 , 激 发他们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欲望。创新不能 只从结果 上看 , 际 上 , 少 年 学 生 创新 精 神 的 可贵 不 仅 在 于 实 青 结果 “ , 新” 更在于 “ ” 创 —— 获得 “ ” 新 的过 程。创新 精神本质上是一种 独立探究精 神 , 关键 在 于使 学生 在创 新 的过 程 中学 会 独 立 思 考 、 立 判 断 ( 不 是 盲 独 而 从 、 信 ) 独立 探 究 和独 立 发 现 ( 迷 、 而不 是 跟 着 他 人 的 脚 步走 ) 。青 少年学生 的知识和阅历都非常有 限 , 教 师要力求让学生树 立独立探究 的精神 , 养成独 立思 考 的 习惯 。据 此 , 教 学 中应 该 去 尝 试 : 在 1发挥学生问的互补作用 。教师要根据教材 内 . 容选择适 当的教学形式 , 充分 发挥学生 之间 的互补 作用 , 从而发挥学 生在学 习中 的主体作用 。比如互 相讨论 。在讲授新知识时 , 首先拟定出讨论的问题 , 给出充足 的 自学时 间, 让学 生各抒 己见 , 充分想象 , 大胆地发表 自己对新 知识的见解 和体会 , 与到求 参 知 的过 程 中 。再 如 相互 质 疑 , 深 化 明 理 过程 中 , 在 要 求 学 生 结 合 教 学 的知 识 点 , 集 平 时 生 活 中 同 学 之 收 间的行为 , 互相提 问 , 互相讨 论 , 在讨论 中 自己得出 正确 的结 果 。 2创 设 情 境 , 供 更 多 的 参 与 机 会 。 以 学 生 为 . 提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音 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 实现 素质教育 目标 的必要 学方式制定教学 的步骤。音乐鉴赏的教学方式也和之前 有所 不同 , 不再被 手段 。高 中音乐鉴赏教育在整个音 乐教育进程中处于最 重要 的一个阶段。
1 . 优化教学方法 , 提 升学 生想 象 能 力
活跃。音乐对 于学生来说 , 不是单 纯的一 个学科 而是生 活, 它可 以点缀 生 音 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本 只是一种 帮助学 生更好 的开展学 习的 活 , 给生活带来快 乐, 这是音 乐区别于其 他学科 之处。激 发学生 学 习音 乐 材料和资源 , 是一种学习的工具 , 其课后设计 的问题和作业是开放 性的 。 答 的兴趣 , 使 学生把音乐作为享受 , 从 而热爱音乐 , 这是音乐教 育在基础阶 段 案是 多种 多样见仁见智的 , 这样 的做法不仅促 使学生在思考 的时候 更具有 的重要任务 , 也符合素质教育 的要求。提 高学生 学 习音 乐的兴趣 。 并不 单 个性化 , 还鼓励学生主动去探 索去思考 。一百个人 读同一本 书会读 出不同 单指使学生更爱接触音乐 , 而是通过音 乐方面的教育 帮助 学生培养高雅 和 的感悟 , 同样每个人在倾听音 乐的时候对其表 达的内容和传递 的情 感的理 健康的兴趣 , 包括表现能力和欣赏能力的提高。要想更好 的激发学生对音 解也是不一样 的。 因此 , 要优 化传统 的音乐鉴 赏教 学方法 , 抓住 学 生的个 乐的学习兴趣 。 就要丰富音乐鉴赏教学的内容 。 比如 , 可 以经 常举办一些音 性特点 。 给他们充分的想象空间 , 让他们尽情 的发挥想象力 , 从而提 升他 们 乐知识的竞赛 , 赢得竞赛的人可 以获得音 乐光盘 或者其他 礼 品; 还 可 以举 的创新能力。比如在鉴赏《 辽 阔的草原》 这首蒙古族民歌 时, 老 师让 学生画 办一些小型 的文艺表演会 , 鼓励学生对 鉴赏过的音乐作 品或者配乐 朗诵 或 音乐 图谱来表达 自己的感受和对这首 民歌 的所 表达内容 以及情 感的理解 , 者配乐演唱; 可 以鼓励学生对鉴赏过的《 王大娘钉缸》 《 沂蒙 山小调》 等歌 曲 然后就有学生画了一幅壮 阔的大草原 的画, 这 是学生在听完音乐后 流露出 重新填词并演唱, 这提高 了学生 的创造 力和创新 能力 。 并丰富 了教学 的内 来 的情不 自禁的感 受 . 凝聚 了学生 的创造 力和想象 力, 又 自然又有创 意。 容, 使学习对学生来说变成有趣的事情 , 从 而更加 的热 爱音 乐学 习; 还可 以 又如在鉴赏民族管弦乐曲《 春江花月夜》 时, 老 师让学生在听音 乐的同时把 在鉴赏音乐作 品时增加一些 大家喜欢 的经典的通俗歌 曲 , 如张 雨生 的《 我 自己想象的这首乐曲描绘 的图景画下来 , 然后有的学 生就把《 春 江花月夜》 的未来不是梦》 、 B E Y O N D的《 海阔天空》 等, 并鼓励 学生一起 演唱 , 不仅 让 这首诗写 了下来 , 有 的学生 画 了一 幅 明月在江 水 的尽 头升 起的 美好 画面 学生在这些音 乐中学会坚持 和自信 , 而 且提高 了学生对音 乐 的学 习兴 趣。 等, 大家的画各不相同 , 虽然有的 画比较好 , 有的画 差一些 , 但是 可 以从 这 兴 趣 是 创造 力 的来 源 , 是 培 养 创 新 能 力 的前 提 。 许多 的画 中看 出, 学生都在这个过程 中非常主动积极 的想象 和思 考了。人 的想象力是没有边界的 , 它可 以创造 出世界 上最美丽 的事物 , 提 升学 生的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创新能力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我们新时代的需求。
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扩展学科知识、提供实践机会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首要任务。
创新是指在某个领域或问题上提出全新的想法或方法。
而要培养学生对创新的认识和追求,教育者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这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来实现,例如学生研究课题、参与实验和观察、开展社会调查等等。
此外,教育者还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观点,并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
只有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是有价值的,他们才会愿意尝试更多的创新思考。
其次,扩展学科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创新不仅仅依赖于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能力,还需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作为支撑。
因此,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
首先,教育者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的学习任务来促使学生跨学科思考。
例如,在学习一门科学课程时,教育者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专门的创新课程,包括创意思维、问题解决和项目管理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更丰富的学科知识,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创新能力。
最后,提供实践机会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创新需要实践的支持和验证,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实践机会。
首先,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科技竞赛、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创新思想付诸实践,并从中获得成长和收获。
另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社区和科研机构等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创新项目和实践机会。
这些合作项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还可以促进学生与社会的互动和合作意识。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者应该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扩展学科知识和提供实践机会三个方面入手。
新课改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新课改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新课改的背景下,中学高中部分的课程设置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前作为副科的美术课程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把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笔者的美术教学经验,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高中美术;创新能力;实践能力1引言江泽民在《论科学技术》中提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所以,在高中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而且满足了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2高中美术教学现状想要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应当了解当前高中美术教学的现状,不论是积极方面还是存在问题的方面,都值得我们追根溯源,有针对性地提出培养创新能力的策略。
2.1高中美术教学成果与方式可喜据有关调查,近年来美术院校的分数线逐年上升,其中,一些名校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不论是美术作品的质量,还是文化课程方面,都超过了一些综合性重点大学的分数。
从这个侧面来看,当前高中培养的美术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不断提高,同时也反映出高中美术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同时,就笔者所在的学校来说,高中美术教学的方法也由原来的课堂名作赏析、简单美术作业的完成,逐步转变到了专业知识的教学、综合美术能力的运用等,并采用媒体光影技术,为学生展现一个个既古老又富有现代气息的美术作品。
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素材,又鼓励学生大胆地开展创新,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作品的场所。
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会定期开展美术作品的展览。
2.2美术教学课时与投入有待增加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对于美术生而言,美术的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但是在一些高中,美术教学的课时很少,一个星期只开设一节美术课,甚至不开设美术课程。
这样就影响了学生美术专业知识、赏析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同时,一部分学校在美术教学的投入上明显不足,即使购置了一些美术教材和教具,其使用程度和开放程度也不高,大部分都是为了应付学校综合考评而购置的,从而制约了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改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并努力实践的重要课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营造氛围,激发创新能力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有赖于他们的心理自由,为此,教师教学时必须转变过去那种“师道尊严”的刻板做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信任,把学生当作交流、合作的伙伴对待,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保护学生好奇心,支持他们发表不同意见,鼓励他们与众不同的见解和观点。
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从而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气氛中展开活动,时时感受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敢问、敢说、敢想。
同时因自己的创造性行为或见解得到积极的评价和帮助而乐于创造。
为此,我在教学中提倡五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不完整允许补充;有分歧允许争论;老师有错误允许提意见,允许“打破沙锅问到底”。
相反,学生如果总是怕出错,怕在众人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怕老师批评,怕同学笑话,缺乏宽松、自由的心境,就没有了学习的激情、愿望,怎能调动起参与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创新了。
二、激发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对语文教师而言,一是学会尊重和宽容学生。
这不仅仅是教学艺术,而且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
二是珍惜学生的独特和创新,鼓励学生敢于与众不同,独树一帜,甚至力排众议,标新立异,独特中往往蕴含着创新。
三是重视学生的自我感悟和自我体验。
学生学习母语,不是从零开始。
他们既掌握了大量的口头语言,又具有一定的感性经验,可以通过语言实践自主感悟、自我体验。
在这里,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思想的转变,主要是教学重心的转移,变教师为主为学生为主,从以教定学转变到以学定教;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都是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学生的发展。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三亚市林旺中学董永继古人云:“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如今的学生是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整天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
他们对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他们也有许多疑惑,而又希望老师给他们以信服的解答,通过理论与实践联系的学习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深感责任十分重大,为此,在教学中,我始终注意以下这几个环节: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境主要通过设疑。
在教学中,老师有意设疑,让学生从问题认知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的欲望,从而获得知识。
学生又从学习兴趣和成功中较好地掌握新知识的同时,还能从中展开思维的机器,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因为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的最活跃因素。
教师在教学中,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效果已经达到事半功倍。
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联系当前热门的社会问题和国际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想处于运行的状态,有利于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由于新课改后的政治课,其内容相当少,老师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不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认知的兴奋状态,那么,你的这节政治课注定是败笔。
为此,教师可以在第一模块里,多一些问题的设疑,增加一些有质有量的问题,让学生多一个学习上的沟沟坎坎。
只有在教学中多创设新问题情境,才能使学生的思想产生碰撞,开拓思路,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在素质教育教学中,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教师必须彻底地改变在应试教育中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虽然学生是认识活动中的主体,但教师也不能完全的放任学生们自由,学生毕竟自制力差,缺乏统一性,造成课堂的混乱,不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所以教师必需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始终当学生学习的向导和探究问题的指导员。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学生的创新素质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
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着眼在树立学生创新意识。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实现有效创新教育。
为此,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论题作如下探讨。
一、重视实践,拓宽思维,丰富学生的创新源泉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在实践中培养。
所以我们要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积极创造条件。
把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进行尝试实践,迁移运用,探究创新。
如《狐假虎威》这篇童话故事可让学生自编自演;《鲸》这种抽象说理的文章可以让学生读读、画画、议议。
学生在学中画、画中学、学中创,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也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二、课堂教学应联系学生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即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此外,在语文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因为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拥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获得较好的发展。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
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成规的训练。
而所有的训练,都必须与现实实际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笔者以《我与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进行“说话”训练。
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了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三、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是一个人不墨守成规,渴求标新立异,自觉地要求自己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从超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态度和意愿。
浅谈科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 调 动 他 们 的求 知 欲 望 。 引 起 浅 趋 势 密 不 可 分 当前 . 以 电 子计 算 机 的发 明为 主要 问题 情 境 . 教掌过程中学生 他 们 新能力的培幕 一 秦皇 河区海北路 , 河北 秦皇岛 0 0 一 内涵 的第 三 次 科 技 革岛北戴 命推 动了 人 类 社 会 的小学 飞 速 发 心理上 的 “ 认8 知冲 突” .让 他 们 积极 主 动 地 去 尝 试 解 决 问 谈 展. 也 使 国家 与 国 家 的 竞 争 日益 激 烈 . 而 这 种 竞 争 题 . 并在 探索 问题 的过 程 中发 现 和 创 新 。 如 在 学 习 关 于水 的 浮 力 的 内 容 时 . 当学 生 能很 轻松 说 出 某 主 要 表 现 为科 技 的 竞 争 、 人 才 的竞 争 。 教 育成为 了 = I : - I - 李 个 国 家 能 否健 康 、 些材料 在水中是沉是浮 时 . 我 提 出 一 个 问题 “ 你 能 想 办 法 让 本 快 速 发 展 的 主要 动力 。 在 这 样 的 形 势 下 .为 了全 面 落 实 素 质 教 育 的 来 浮 在 水 面 上 的 物 体 沉入 水底 吗 ? ” 这个问题的提出 , 让 学 生 的 掌 爽 思维一 下子活跃起来 , 个个跃跃 欲试 , 兴趣盎然 , 通过 实验 , 学
生 想 出 了 各 种各 样 的方 法 又如 . 在 教 授 如 何 制作 小 乐 器 的 环 节 时 , 我 先 带 领 学 生 用 三 种 不 同的 材 料 制作 了 三 面小 鼓 。 然后提 问: “ 你 还 能用 生 活 中 的材 料 制 作 出什 么 小 乐 器 ? ” 学生纷纷开动脑筋 , 用 能 找 到 的 材
一
浅谈初中数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
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
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就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自身具有创新意识新课改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注重探究式、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学。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那么教师如何利用自身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一)对创新教育的正确认识。
一说到创新教育,有很多教师往往想到的是小制作、小发明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
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
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设培养创新能力的环境。
要在课堂上利用有限地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摆脱传统教学的“独角戏”,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努力创设培养创新能力的环境。
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传统教学模式。
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
(三)教师适时的引导、鼓励,及时的小结。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
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改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体现时代要求,对教育提出了由相对单一的“知识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更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适应于社会的需求。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呢?纵观全球,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社会多元化、信息即时化、资源共享化等,出现各国之间的强烈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和经济知识创新能力的竞争。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从事的工作艰辛而伟大。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真正脉搏,着力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呢?
一、改变陈旧的课程理念,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
旧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大多是重知识积累,轻能力培养;重课文理解、逻辑推理,轻质疑求新、发散求异;重概念内涵,轻形象直观。
这样极大的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激情。
因此改革陈旧的课堂理念,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势在必行,而且基础教育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关键在于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师,教师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施者,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巨大的创新潜能,关键是教师如何有效地将这种潜能挖掘出来,变成现实的创造力。
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应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其本人应非常乐于从事创造性活动,能够随机应变地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活动。
第一,为了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必须树立人人具有创造力的观念。
陶行知先生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
我们的学生并非是能蜚声中外的天才,也未必能创造出惊世骇俗的成就,但作为教师,理应善待每位学生,重视发自学生身上哪怕是十分微弱的思想火花。
须知,学生
未来的点滴成就恰恰基于儿时不断闪烁的思维火花。
第二,为了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应改变“记诵学风”。
在课堂上,不应该让学生被动地“静听”教师那种令人生厌的讲课,这样的教学只会形成死记硬背的死读书的学风,“记诵的学风”只会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像个“蓄水池”一样将知识用管子机械式的灌进去,考试时用另一根管子把知识直接引出来。
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感,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和压力,学生哪里会有创造力,更不会有个性化的创新能力。
第三,为了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提问。
在教学时,教师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思路,将课文知识按部就班地向学生提问,然后又将自己认为是真理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若有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和意见,就认为那个学生在故意捣乱,加之批评与惩罚,而认为那些不与教师争论,唯师是从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能把教师所教所说的倒背如流的学生才是优秀生。
孰不知教师眼中的这些好学生是教师的“复制品”,他们的知识及思维都是教师复制出来的,完全没有了学生自己的个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因此,要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必须改变那些教师提问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多向教师提问,师生共同寻求答案。
二、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情感氛围。
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托兰斯认为创新教学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创造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
爱默比尔又认为,“内在动机原则是创造力的社会心理基础,当人们被工作本身的满意和挑战所激发,而不是被外在压力所激发时,才表现得最有创造力。
”有研究显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两个重要条件。
所以,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宽松的教学情感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教师和学生应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彼此以友相待,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特点,教师心系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课堂中教师的“一言堂”变为学生认真思考,努力解决问题的“多言堂”,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的机会,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学的方法,进行导入情景,激发话题,引导提问,归纳总结,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创造出一种和谐、平等、自由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在这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思维活跃并且积极的发言。
在此情景中,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释放个性思维,寻找创新的火花,进一步拓展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创设思维活动的空间,教师应给学生的创新思维插上翅膀。
“投一石能激起千层浪”,教师一句鼓励性的语言或是一个肯定的目光,好比是这一“石头”,能给学生一种强悍的动力,激发起积极性。
教学实践中,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的思考探索,从而得到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1、鼓励学生敢于求异,培养他们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用参考书上的现成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对于一个知识问题,要鼓励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要求他们不要人云亦云,不惟书本,不惟教师,要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要敢于怀疑教师,敢于怀疑课本。
试想,没有怀疑,哥白尼就不会创立日心说;没有怀疑,爱因斯坦就不可能提出相对论。
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常表现在敢于突破前人的规范,善于重新审视事物和总结别人的经验教训。
只有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才能得到训练,创新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2、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肯定学生的“异想天开”。
如果不是莱特兄弟做了一个飞翔的梦,也许我们今天仍然只能仰望天空中自由翱翔翻飞的鸟儿;如果不是爱迪生幻想把电变成光,或许我们还生活在黑暗和蒙昧中┄┄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明创造都诞生于敢于突破传统与异想天开的意念之中。
我们也要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想象力是创造的翅膀,只有让学生插上这有力的翅膀,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才有扎实的基础。
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只要给学生一个思维空间,善于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地想象,激发他们的创造性,终究会点燃起创新思维的火花。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的创新能力我们的教育往往是建立在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前提下,好像学生生来就是来接受那个唯一正确答案似的,然而生活却不是这样的,社会上一切重大的突破都来自于挑战现状,而不是接受现状。
古人云:“学贵有疑”。
作为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勇于提出疑问,一开始,学生的问题可能很浅显,甚至可笑,但教师不能就此责备或讽刺,而要鼓励和引导,初步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然后再慢慢地教会他们如何提问:有的在题目上设疑,有的在关键处求疑,有的在难点处求疑,有的在重点出设疑等。
只要学生围绕教学的知识拓展范围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价值,教师可以大力的表扬和赞赏,这样就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强调实践性是新课程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础,离开了实践,就无法发现问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创新精神和和创新能力是在学生的实践活动过程中
同时得到锻炼和提高的,丰富的体验和经验是创新的基础。
因此,说到底,创造力是一种获得性或实践性的能力。
也许学习一些专门的创造理论或技法是必要的,但是创造的无限丰富的机会埋藏于亲身实践的沃土中。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
从这种意义上讲,创新教育应当渗透于学科教学及各种实践活动之中。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首先,课堂教学要开放,促进空间和时间上的灵活性,为学生活动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中学会创新。
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
进行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参观、调查、实验、创造发明等活动,激发学生对社会、对科学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做个教育实践的有心人,在这新课程改革的大好形势中,经常思考新问题,探索新路子,积极参与教研活动,认真钻研教材,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同时向所有的同行学习,善于学习别人的经验来充实自己,才能在自己的课堂中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让师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体验,到达教学相长,才能更好地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