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

学案博苑

2011-09-23 0611

5d56b7b40102druf

高中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2.欲与 ( 之 ) 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

2.给贡职如郡县

3.燕王拜送于庭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小结2

六、重点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

发尽上指冠头发

2、故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缘故鲰生说我……故听之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登上

轲自知事不就成功

故人具鸡黍老,旧

3、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真的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的确,确实

4、度

度我至军中,君乃入估计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气度

5、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回头

大行不顾细谨顾忌,考虑

6.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

为之奈何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

7.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七、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

2.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

3. 荆轲有所待(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

6.以故荆轲逐秦王(因此)

课文内容分析

⑴荆轲与太子丹的分歧,既表现了荆轲的足智多谋,果敢勇决,性格刚烈,也暴露了太子丹浮躁多疑,谋事不周的弱点。

⑵秦廷行刺采用了如下几种描写方法。

①斗争双方的动作描写,展示生死搏斗的曲折过程,层次分明。

荆轲“取─奉─发─把─持─揕─逐─提”

秦王“惊─引─起─拔─走─击”

②通过语言、神态、表情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人物形象,读之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③运用间接描写的方法渲染气氛,衬托荆轲的英雄形象,秦武阳“色变振恐”衬托荆轲镇定自若;“群臣惊愕”“尽失其度”,秦王“目眩良久”等反面衬托了荆轲的威武壮烈。

3、荆轲刺秦王,是反抗强暴的正义行为,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个人或少数人的愿望改变不了的,所以只能以悲剧告终。因而,荆轲进行的这场斗争既有其合理性、积极意义,又有其局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