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八年级生物上册5.4.2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上册5_4_2细菌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1

八年级生物上册5_4_2细菌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1

《细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

2.识记细菌的结构特点,通过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

(二)能力目标通过体验探究过程和分类、计算等活动等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观点。

2.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二、教学重点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三、教学难点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的设计。

四、教学准备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发思考,导入新课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哪里有细菌呀?同学们现在已经知道细菌分布非常广泛,它几乎可以适应地球上的任何环境,所以在空气中、地底下、水中、动植物体内都有细菌的踪迹。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细菌。

2.联系生活,教师提问:有时候家里的饭或菜做多了,我们常担心什么?展示一盆肉汤新鲜和变质后的对比照片,提出问题:肉汤变质是什么引起的呢?学生能够答出肉汤变质是细菌引起的。

教师进一步提问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学生能够答出空气中的细菌落入肉汤后大量繁殖。

实际上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日常生活中肉汤变质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要探究的问题: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从哪里来的?(二)巴斯德与自然发生论者的较量1.对于“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历史上曾有两种假设。

假设1:在19世纪中期以前,人们普遍认为肉汤变质是因为肉汤里自然就会形成细菌。

也就是说,肉汤里的细菌是由肉汤里的物质形成的,这种说法被称为“自然发生说”。

许多知名的科学家都支持这一说法,如古希腊的学者亚里斯多德,甚至连17世纪的大科学家哈维和牛顿,都支持这种观点。

假设2:有一个人,他就不这么认为。

他认为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八年级生物上册5.4.2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5.4.2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专题二细 菌的生殖
1、细菌的生殖方式怎样?芽孢怎样形成?芽孢是生殖细胞吗?芽孢的形成对细菌有什么意义?
2、假设你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细菌的速度按每30分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 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 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这对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
四、反馈检测
细菌的发现者是( )
A.罗伯特•虎克B.列文•虎克
(6) 与植物细胞相比,该细菌的结构中没有,也不具有能进行光 合作用的场所
课后反思
C.路易斯•巴斯德D.沃森
2、下列有关细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个体是单细胞的
B.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C.都有荚膜、鞭毛
D.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关于芽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细菌的一种休眠形式
B.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差
C.是在细菌发育的初期形成的
D.是一种生殖细胞
4、下图为细菌结构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细菌
课题
第四章第 二节细菌课型Fra bibliotek新授重点
细菌的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难点
细菌的结构特点。
主备人
审核人
生物备课组
学习目标:
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2、描述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
3、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
一、自主学习:
1、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制作了倍的显微镜,观察了多种微小的生物,这就是。
2、19世纪中叶,法国科学家设计了一个 巧妙的实验(鹅颈烧瓶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来自 造成的。细菌不是发生的。 他还发现了、,提出保存酒和牛奶的法以及 方法。后人称他为“”。
(1)细菌的基因存在于[ ]_______所指的结构中。

八年级生物上册5.4.2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5.4.2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细菌
其原因吗?
讨论交流:细菌,一个
解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细菌的一些认识。

(一)细菌是如何发现的呢?
、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
巴斯德的故事告诉我们,
细菌的形态不
同,但基本结构相同,细菌的结构怎样呢?
2
、观察:展示细菌结构图片。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

总结细菌的结构的特点
结合同步学习比较细菌细胞和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异同点 (三):细菌的生殖
师:细菌如果找到了适宜的生活环境后,就要开始生长繁殖,那细菌是怎样繁殖的呢?
细菌是靠分裂繁殖产生后代的,所以繁殖速度很快。

当然了,这些情况必须是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所以我们不能给他们提供生存的条件。

但是不是只要遇到不适合的生存环境细菌就会死呢?当细菌面临不利于它生长的环境时,它们又会怎么样呢? (四):技能训练
假设你手上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从早上7点半吃完早饭后到中午12点回家吃饭时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
提问:如果长期用粘满大量细菌的手拿东西吃会怎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哪些个人卫生习惯?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同步学习
杆菌、球菌、螺旋菌
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
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所以细菌的分布非常广泛。

100×29
=51200(个) 我们平时就要养成经常洗手、洗澡、换洗衣服等卫生习惯,特别是饭前洗手,。

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5.4.2 细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doc

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5.4.2 细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doc

探究竟大家谈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5.4.2 细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

(2)识记细菌的结构特点。

(3)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4)结合生活实际,推测细菌的生殖方式。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回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总结细菌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细菌发现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细菌的基本形态(2)细菌的结构特点【教学难点】 对细菌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推测;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

【过程与方法】(1)应用观察图片,相互交流,让学生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2)情景教学法、引导探究法、交流讨论法、图片观察法。

【教具】自制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激发了解细菌的兴趣。

术密不可分(小组讨论(多媒体展示“在.观察细菌的图片,学生.多媒结细菌的生殖特点。

分组讨论,小结“日常【板书设计】第二节细菌一、细菌的发现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1.细菌的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a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无成形的细胞核)2.细菌的结构b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芽孢3.细菌的营养:异养(寄生、腐生)三、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教学评价设计】拟采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方法,通过课堂小结,回答问题,课堂练习完成教学反馈,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节课堂教学。

八年级生物上册 5.4.2 细菌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5.4.2 细菌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细菌》一、教材分析本章节,首先讲述了细菌的发现过程,然后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证实了细菌是由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接着学习细菌的三种形态:杆状、螺旋状和球状;本主要课通过“观察与思考”认识细菌的结构,并通过回忆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从而加深对细菌结构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描述细菌的主要结构特征;2、通过与植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3、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认同技术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2、通过了解洗手的重要性后,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三、教学重点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四、教学难点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讨论法七、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八、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视频《丢丢的生活》后提出问题:丢丢为什么会肚子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

生答后,师再次设问:丢丢为什么会把细菌吃到肚子里去?细菌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呢?从而引入课题。

二、讲述新课任务一: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细菌的分布是很广泛的,我们的手上、书上、衣服上、甚至是空气中都有细菌的存在,但我们能看见它们吗?那细菌最初是怎样被发现的呢?(1)最先发现细菌的人是谁?(2)谁推翻了细菌是自然发生一说?(3)普通烧瓶中的肉汤为什么会变质,而鹅颈瓶中的肉汤却没有变质?(4)巴斯德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5)巴斯德还有那些主要贡献?2、生讨论归纳回答:(师提醒:注意在重点部分做上记号)(1)17世纪后叶,列文虎克,显微镜(2)19世纪中叶,巴斯德,鹅颈瓶实验(3)普通烧瓶中的肉汤,因为空气中的细菌可以进去,几天就腐败了。

八年级生物上册 5.4.2《细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5.4.2《细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细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2、能力目标尝试通过与动植物细胞作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教学难点: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三、教法与学法八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水平,思维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了一定发展,但知识储备欠缺,生活体验不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还不够成熟,尤其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习兴趣低,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巴斯德实验、细菌生殖过程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加形象、直观。

四、教学过程本节通过让学生体验无法用肉眼观察到周围细菌直接引入新授内容细菌的发现。

在这张幻灯片里突出了两个知识点一个是列文虎克制作显微镜发现细菌、一个是巴斯德通过曲颈瓶实验证实细菌不是自然产生,在介绍时分别用了两个超链接一个是图片一个动画演示实验,不仅体现说课的科学性,也帮助同学们了解认识细菌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第二张幻灯片介绍的是第二部分内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这部分也是本节的重点,由于细菌个体微小,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看到,所以在这里设计里三种不同电镜下不同形态细菌的图片,并分别就不同形态举出了实例,比如肺炎球菌、白喉杆菌等,接下来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细菌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在问号处做链接,链接到细菌结构模式图,并在模式图中对鞭毛和荚膜这两部分结构分别链接了录象,是学生建立更直观、立体的认识。

最终总结出细菌的结构特点。

第二个问题是细菌的结构与动、植物细胞有什么不同点,在这部分链接了细菌的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把他们放在一张幻灯片中容学生们比较,并培养他们总结归纳的能力,分别填写比较表格,通过比较也解决了第三个问题“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突破本节难点。

【K12教育学习资料】八年级生物上册5.4.2细菌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K12教育学习资料】八年级生物上册5.4.2细菌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细菌一、教材分析“细菌”一节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的第二节内容。

学生在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后,进一步学习作为一类单细胞原核生物的细菌,教材从细菌的发现、形态结构和生殖三个方面介绍细菌。

首先通过列文虎克和巴斯德带领学生慢慢揭开细菌的“面纱”。

而后介绍了细菌的形态。

通过“观察与思考”,学生在认识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基础上,通过对比,学生进一步认识细菌的结构,再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最后介绍细菌的生殖及适应环境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理解巴斯德鹅颈瓶实验2.描述细菌形态结构和生殖的主要特征3.尝试进行驳斥“自然发生说”的实验设计,分析推测的科学能力。

4.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鹅颈瓶试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5.认同细菌繁殖速度快,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细菌的结构。

(2)细菌的生殖。

2.教学难点:(1)巴斯德鹅颈瓶实验。

(2)原核生物的概念。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六、板书:第二节细菌一、细菌的发现:列文虎克;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1.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2. 结构:(1)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有的有鞭毛(3)有的有荚膜三、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七、教学反思1.首尾呼应:导入较有吸引力,从“手”的导入,到“手”上细菌的计算结束。

2.过度自然:各知识点的学习的过度自然,细菌的发现、形态、结构、生殖各环节注重知识点的衔接。

3.新旧结合: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注重与旧知识的结合,如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原则。

4.学以致用: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能自发认同平时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对比分析:教学过程多处采用对比与分析,特别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通过对比加深学生的认识,如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对比。

八年级生物上册542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生物上册542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课题5.4.2细菌课型新授课第1课时教学目标1、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2、说出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认同发现细菌的过程中理性的怀疑和技术的进步起到的重要作用重难教学重点点教学难点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比较细菌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教案教学设计一、查学诊断教师提问前一节上的课1.什么事菌落?2.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有什么不同?细菌菌落真菌菌落形态大小颜色二、示标导入1.你身边有人被铁钉扎伤过吗?扎伤之后做了什么?2.为什么人们的其他部位被轻微划伤却不用打破伤风针?3.破伤风杆菌来自于哪里?为什么肉眼看不到?三、导学施教(一)细菌的发现教师提岀问题:肉汤屮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呢?资料阅读:教材71页一细菌的发现学生阅读教材第71页,认真思考。

教师结合资料阅读给出以下问题:1.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是怎样发现细菌的?(注重显微镜功劳)2.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是怎样证明肉汤里的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3.为什么巴斯徳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4.通过以上故事的阅读,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样的认识?学生回答:1•意识到显微镜在细菌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二次备课学科网()版权所有2.通过生活常识,学生很容易说出细菌并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市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3.明确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同吋也要敢于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4.师生总结细菌的发现史。

(一•)细菌的形态教师展示电子显微镜下细菌的图片和逐渐放大针尖上的细菌图片:细菌的个子实在太小了,我们需要更先进的显微镜,放大更大的倍数才能观察到。

这是电子显微镜下,一根针头和针头上沾的细菌。

你能描述一下这种细菌的的形态吗?请同学们根据细菌的形态将Z分类。

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后认识到: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只有用高倍的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的形态结构。

小结:细菌的基本形态: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八年级生物上册 5.4.2 细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5.4.2 细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细菌》一.课标要求: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知道微生物通常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类群。

二.教材内容分析:《细菌》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

本章教材的引入是从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开始的,然后分别介绍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及繁殖方式,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

《细菌》一节是在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的基础上对细菌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是第一节相关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在第三节《真菌》的学习中,又以细菌的相关知识作对比,因此,本节课在本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2.通过观察、比较细菌的形态结构,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3.理解细菌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难点: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四.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从生活实例出发,提出一系列问题如在你吃饭前,妈妈总是先让你洗手去,为什么呢?你的课桌上、书上、钢笔上有细菌吗?通过这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细菌并不陌生,其实自己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进而又提出问题:那么你了解细菌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新课教学任务一:细菌的发现1.课件展示自学任务,学生阅读课本71页“细菌的发现”。

2.多媒体展现巴斯德实验过程,引导学生分析细菌来自哪里。

任务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1.用课件显示电子显微镜下三种不同形态细菌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归类总结出细菌的形态特点,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细菌的形态不同,那结构也不相同吗?”,2.学生阅读课本73页“观察与思考”中的细菌结构模式图,掌握细菌的结构。

(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3.课件上呈现细菌结构模式图,让学生一一指认对应的结构名称。

4.课件出示动植物细胞结构图,与细菌结构图对比,学生找出异同点,并设计表格进行归纳。

八年级生物上册 5.4.2《细菌》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5.4.2《细菌》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细菌一、课型:新授二、教学目标: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2、培养学生观察和理解能力3.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难点: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四、教学资源:菌落五、教学方法:本节建议以观察、自学讨论法为主,辅以讲授、演示、阅读等法。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第周第课时(一)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从生活实例出发,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你的手上有细菌吗?你的课桌上、书上、钢笔上有细菌吗?你的衣服上有细菌吗?(二)授新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细菌的发现(1)过渡:为什么我们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却又不了解细菌呢?(细菌微小,肉眼看不见)(2)学生阅读课,了解显微镜的发现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进程,进而认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3)指导学生了解巴斯德实验。

这是一个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细菌进入。

2、细菌的形态和结构(1)过渡:细菌很小,那么,它们的形态、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呢?(2)学生用显微观察细菌永久涂片,并对细菌的形态进行讨论、交流。

(3)屏幕展示细菌形态图片,使学生对细菌的形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然后介绍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4)过渡: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细菌的结构怎样呢?(5)展示细菌结构图片。

学生就细菌结构进行讨论,并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

(6)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7)小结:细菌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不同形态,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的还有荚膜、鞭毛、另外,戏剧没有叶绿体,所以只能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3、细菌的生殖(1)过渡:我们熟悉的生物大多是怎样繁殖的?(有性生殖)那么细菌是怎样繁殖的呢?(2)课件展示①细菌的生殖过程;②芽孢的形成过程;③芽孢遇到适宜条件萌发过程。

5.4.2细菌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

5.4.2细菌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

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
【预习新知】
.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制作了显微镜,观察到了多种微小的生物。

法国科学家,设计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是来自空气中的造成的。

他还发现了、,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消毒法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被人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只有用或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细菌有、
、等不同形态。

.一个细菌也是一个。

其结构有、、,和动植物细胞相比却没有,只有集中的区域,也没有,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有的细菌细胞壁外有、等结构。

【配套K12】八年级生物上册5.4.2细菌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配套K12】八年级生物上册5.4.2细菌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细菌》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非常重要的生物,作为分解者,它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教材从细菌的发现、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等方面讲述了细菌的基本知识。

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2、能够描述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3、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电子显微境下的细菌图片,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并进一步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2、观看教师展示的细菌分裂的图片和课件,了解细菌的快速繁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2.培养学生爱国思想和对科学研究勇于探索的精神,意识到讲究个人卫生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1、细菌的形态特点和细菌的结构特征以及细菌的营养方式;2、细菌的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1、巴斯德实验的理解;2、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课件第2页):(1)细菌的菌落一般呈什么颜色?它的表面有什么特点?一般呈白色。

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2)真菌的菌落呈什么颜色,有哪些形状?有红、褐、绿、黑、黄等,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等2.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步骤有哪些?(2)什么是菌落?细菌菌落和霉菌菌落各有哪些特点?(3)细菌、真菌生活的基本条件有哪些?通过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突出了重点,强化学生的记忆。

质疑:大家了解了细菌的菌落特点,作为单个的细菌,其形态、结构又是怎样的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究的问题。

二、细菌的发现17世纪后叶以前,人们并不知道细菌这样一类生物的存在。

那么细菌是怎样被发现的呢?(课件第4-7页)(1)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是怎样发现细菌的?(2)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是怎样证明肉汤内的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3)尝试回答人们为什么称巴斯德为“微生物学之父”?(4)读了以上的故事,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根据书中内容和搜集的资料,提取有用信息,对问题作出解答:(1)列文·虎克制作了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在观察各种微生物的时候,无意地从一位老人的牙垢中发现了许多杆状、螺旋状和球状的小生物,它们有的单个存在,有的几个连在一起,他将这些微生物绘制成图,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刊上,从此,人们知道了细菌的存在。

八年级生物上册5.4.2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5.4.2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细菌【整体设计】〖教材分析〗在上一节课||,同学们已经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菌落特征等||,对细菌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非常重要的生物||,作为分解者||,它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教材从细菌的发现、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等方面讲述了细菌的基本知识||。

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

利用日本731部队在我国进行细菌研究||,大搞细菌战等材料导入新课||,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民族责任感||。

然后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

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细菌的个体很小||,其形态和结构特点又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可以通过展示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的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从而得出细菌从形态上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的结论;再通过《观察与思考》材料||,让学生了解细菌的结构||。

通过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较||,突出细菌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根据细菌没有叶绿体||,引导学生推测细菌的生活方式||,得出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生活方式为异养的结论||。

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以及芽孢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或用课件展示等形式||,使之形象化||。

本节教学要以观察、讨论为主||,重点对学生进行推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2. 能够描述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3. 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电子显微境下的细菌图片||,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并进一步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2. 观看教师展示的细菌分裂的图片和CAI课件||,了解细菌的快速繁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次备课
1、查学诊断
教师提问前一节上的课
1.什么事菌落?
2.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有什么不同?
细菌菌落
真菌菌落
形态
大小
颜色
2、示标导入
1.你身边有人被铁钉扎伤过吗?扎伤之后做了什么?
2.为什么人们的其他部位被轻微划伤却不用打破伤风针?
3.破伤风杆菌来自于哪里?为什么肉眼看不到?
3、导学施教
(1)细菌的发现
100X28=2 5600(个)
4、练测促学
1.第一个发现细菌的是()
A.达尔文B.列文虎克C.巴斯德D.弗莱明
2.有些细菌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形态上各有不同,结构上()
A.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B.都是 大细胞C.多数是单细胞D.都是多细胞
3.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A.没有细胞壁B.没有形成的细胞核C.没有细胞膜D.没有细胞质
细菌体内也没有叶绿体,那它 一定也是异养生物
小结:同学们根据动植物的营养方式,推测出了 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说明你们分析判 断问题的能力都很强。
(4)细菌的繁殖
教师展示图片细菌的分裂生殖并提出问题:细菌也是生命,它是如何繁殖的呢?
学生观察讨论,认识细菌的分裂生殖。
教师让阅读P74芽孢的内容。
1.假设你手上此刻有 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若按每30分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或其他影响细菌生活繁殖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 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个?这对做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
2,细菌的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
3,细菌的结构:鞭毛,荚膜,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
4,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芽孢→休眠体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4.人体肠道内的共生菌群中有大肠杆菌,该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A.营养生 殖B.出芽生殖C.孢子生殖D.分裂生殖
5.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细菌可以形成抵抗不良环境的结构()
A.孢子B.芽孢C.荚膜D.原壁细胞
五、拓展延伸
面包放置三四天就会发霉,而罐头食品在很长时间内都不会腐败变质,这其中是什么原因?(封盖前高温灭菌,封盖后罐内没有细菌)
4.师生总结细菌的发现史。
(2)细菌的形态
教师展示电子显微镜下细菌的图片和逐渐放大针尖上的细菌图片:
细菌的个子实在太小了,我们需要更先进的显微镜,放大更大的倍数才能观察到。这是电子显微镜下,一根针头和针头上沾的细菌。你能描述一下这种细菌的的形态吗?请同学们根据细菌的形态将之分类。
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后认识到: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只有用高倍的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的形态结构。
1.结构: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荚膜、鞭毛)
2.区别: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叶绿体
3.细菌 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没有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叶绿体,有细胞膜、细胞质。
4.植物体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自养生物。
动物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作为生物,是异养生物。
3.为什么巴斯德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4.通过以上故事的阅读,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样的认识?
学生回答:
1.意识到显微镜在细菌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生活常识,学生很容易说出细菌并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 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3.明确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同时也要敢于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
教师提出问题:肉汤中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又是如何被发 现的呢?
资料阅读:教材71页--细菌的发现
学生阅读教材第71页,认真思考。
教师结合资料阅读给出以下问题:
1.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是怎样发现细菌的?(注重显微镜功劳)
2.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是怎样证明肉汤里的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六、课堂小结:
1.细菌的形态有球菌,杆菌,螺旋菌。
2.细菌的结构有鞭毛,荚膜,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膜,细胞质,DNA。但是不是 所有的细菌都有鞭毛和荚膜结构。
3.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型,繁殖方式是分裂繁殖,还有个芽孢。
7、作业:




第4章细菌和真菌
第二节细菌
一,细菌的发现:列文·虎克(荷兰)
巴斯德(法国)
细菌
课题5.4.2细菌课型 Nhomakorabea新授课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2、说出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认同发现细菌的过程中理性的怀疑和技术的进步起到的重要作用
重难

教学重点
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
比较细菌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教法学法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教案




教学设计
教师展示细菌的结构模式图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植物细胞有哪些典型的结构哪?
2.动物细胞有哪些典型的结构?
3.细菌和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是怎样获取营养的?你认为细菌可能的获得营养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观察、回忆、对比,得出结论:
小结:细菌的基本形态: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教师PPT展示多种形态细菌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的细菌一对对地靠在一起(双球菌)有的细菌聚 成一团(葡萄球菌等)或连成一大串 (链球菌等)但是每个细菌仍然是独立生活的。每一个细菌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单位。那么细菌的生命结构是什么样呢?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类
(3)细菌的结构和营养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