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资本与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融合
新生代农民工融城之困与对策分析
J社保之窗.社保论坛l S H E B A O LU N TA N新生代农民工融城之圃喾蔽菇厮一、新生代农民工之“新”1.对城乡的认同感和归属卷出现分化.具有强烈的融城渴望。
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融入城市.过城市人的生活。
据调查: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有45.8%的人认为自己和当地城市居民没有差别.这比上一代农民工的21.8%.要高出24个百分点:74.4%的人希望将来居住在城市.其中45.8%的人希望居住在目前工作的城市.28.6%的人希望居住在家乡附近的中小城市.仅7.2%和8.4%的人希望居住在乡镇和农村老家。
与之对应的是新生代农民工对乡村的认同感淡化.归属感不强。
他们中大多数人很早就开始进城务工.既没有参与农村劳动的意愿.也没有实际参与劳动的经历.更没有父辈们那种对乡村、对土地强烈的依赖感和归属感。
2.外出务工的动机发生转变.更加注重白身的成长与发展。
影响上一代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因素比较单一.就是为了挣钱以改善生活。
他们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的动机无非就是盖房、娶妻、生子和养老.而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思维意识也比较开阔.挣钱谋生已经不仅仪是他们外出务工的唯一动机。
他们仅仅是把进城务工当44人才资源开发201011口李红见王文博做改变自身命运的一个跳板.他们更加注重的是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3.价值取向更趋多元化.追求公正、平等的意识开始觉醒。
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阶段正处于~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在这个阶段我国经济、社会急剧发展和变化.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电视、网络、移动通讯等信息产业高速发展.信息共享趋向全球化,各种新思潮、新观念不断涌现并相互影响。
这些都决定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取向必然更趋多元化。
他们开始关注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关心涉及自身利益的各种方针政策的出台与调整.他们的思维意识更加开放、活跃,开始追求公正和平等的机会和权益.自觉的维权意识开始觉醒。
4.艰苦朴素作风淡化.更加注重个人的生活享受。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摘要: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是透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重要指标。
文章以浙江丽水、金华、温州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为例,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情况、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和城市融入的愿望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生活诉求提高,融入城市的愿望比较强烈,但受自身经济、时间和身份的限制以及社会环境的客观条件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对现在的生活状况不太满意。
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问题,关键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消除户籍、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各种歧视性制度,使新生代农民工享受与城市居民无差别的公共服务,包括完善制度、提供文化服务、发挥社团职能、提升素质等方面。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城市融入;生活现状;经济收入;维权意识;务工单位;精神生活中图分类号:d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11-0051-03新生代农民工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向往融入城市,往往要经历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心理和文化融入三个阶段。
从目前看,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注主要侧重在经济和社会层面,而对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则相对关注较少,但这三个方面的融入往往是交融在一起同时进行的。
因此,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是透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重要指标。
本文立足于此,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视角,调查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分析总结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
一、研究方法2012年7~8月,本课题调研组选取了浙江丽水、金华、温州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内1980年后出生的、户籍在农村、离开原籍在外打工的新生代农民工作为调查对象,主要对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其他服务业等新生代农民工比较集中的行业进行了调查,调研方式主要采用问卷调研和走访调研相结合的方法,一是在公司企业发放问卷,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规模和行业性质,二是在农民工聚集区随即发放调查问卷。
新生代农民工和城市社会生活融合力的路径研究
新生代农 民工是现代 化建设 的一支生力军 , 他们与城市 社会生 活的融合力对推进 我国工业 化 、城 镇化具有 特别意 义 。首先 , 他们 的文化素质与职业技 能使得他们在城镇化进
程 中获 得 更 多 的 就业 机会 以及 相 对 稳 定 的职 业 和 收人 , 而 从
重的就业因素上 , 新生代农 民工把职业发展性、 工作环境 等放
诸如手机、 脑 、 电 网络 、 服饰 , 至 汽车 和房 子 等 。有 调 查 显 示 , 甚
地 留下来创造条件 , 使其工作融人企业 、 子女融入学校 、 家庭 融入社 区, 与城镇共生共荣 , 与居民融洽相处 , 在城镇 中愉快 工作 、 稳定生活 、 健康发展 . 而提 高了城镇的产业和人 口聚 从 集能力 , 也进一步加强 了我 国工业化 、 城镇化 的建设 。 三、 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和城市社会生活的融合力的途径
求更好发展 的契机, 他们渴望进入 和融人城市社会 生活, 享受
现代城市的文明。具体说来 , 新生代农民工具有 以下特征:
( 受教育程度较高 。 生代农 民工主要是 出生于 2 一) 新 0世
( 有利 于改善农民工的生活状 态 、 地缘和业
“ 生代农 民工” 新 是指 8 后 、0后 的农 民工 , 0 9 他们基本上
没 有 务 农 的经 历 ' 多 是 从学 校毕 业 后 就 直 接 外 出 的 , 至 连 彳 艮 甚
基本的农业常识 都缺乏 :从动机上看, 他们基 本上不是基 于
“ 存 理 性 ” 出, 是 更 多 地 将 流 动 视 为 改 变 生 活 方 式 和 寻 生 外 而
( 培养新 生代农民工的城 市文化适应性 一)
首先 , 提高新生代农 民工 观念 文化适应性 。新生代农 民 工为 了能够适应并真正融人城市生活,必须转 变原有不 正确 的生活观和价值观,要依托教育 培训 对 自己的观念 转变进行 强化培养 , 在生活观及价值观 方面, 新生代农 民工要积极 、 主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 田师 范专 科学 校 学报 》( 文 综合 版 ) 和 汉
J1 0 1 3 卷 第 二期 u. 1 第 O 2
总第 7 期 0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郭晓宁
( 兰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 甘肃兰州 700 ) 300
L 捅 矍 J 我国 在 城市化 过程中. 的 和建 的 城市 发展 设越来 不开 和 消费观念等方面越来越接近城市居民,他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在 越离 农
民工, 然而现今城市只是在经济上接纳农民工. 城市社会只是农民工挣钱的场所 , 城市中打工赚钱 ,而是更渴望融入到城市的主流生活中,成为真正 不能安居也不能乐业。占农民工大多数的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状况基本上处于 的 “ 城里人 ” 。 半融入状态。本文从印象管理、边缘化的社会地位、亚文化生活圈和半市民化四 个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进行论述和分析,讨论了新生代农民 工城
市融入的 “ 三难”问题,提出如何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难的问题。
【 键子J 天 新生代农民I:城市融入;文化资本
一
、Hale Waihona Puke 问题的提出 新生代农 民工指 18 年之后 出生的农民工, 90 在我国农民工群体
中占 有很大比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 09 20 年全 国农民工 总量为 23 . 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 15亿人其中,1 _ 6岁到 3 0岁 的占 6.% 也就是说, 09 1 。 6 20 年外 出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 80 万左 90 右。 如果将 84 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虑进来, 国 45 我 现 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 l 亿人左右。… 近年来,关于新生代农 民工城市融入问题 ,引起 了政界和学界 的广泛关注.且 已提到了两会的议程,并引起 了众多代表们的关注 和讨论。例如今年的两会上,全 国政协委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主任郗杰英带来的两份提案都是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学术界也把新 网,唱歌 生代农民工问题作为一个急需协调解决的问题纳入到 了学术思考和 1鲜有成效的 “ . 印象管理 ” 。在社会学家戈夫曼的戏剧论中, 他 讨论的范畴。 早在 20 年学者王春光就率先提 出了新生代农村流动 特别关注 “ 01 印象管理 ” 这是个体引导和控制他人形成对他或她的印 , 人 口的社会认同和城市融入 问题。u 象方式。 也就是如何在他人心 目中塑造 一个 自己所希望的印象 。 而由城市融入 问题所衍生的农村经济发展和新 生代农民工犯罪 新生代农民工试图通过衣着、谈吐、消费行为、思想观念等方面 的 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以国际先驱导报 的报道为例,2 1 年 塑造,谋求 自己城市人的形象。朱虹 (04 对城市打工妹的城市 00 20 ) l 月底 , 1 扬州市中级法院发布了一份 以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为主题的 社会化的研究也从特定侧面看到 了农民工实现城市融入的可能性 。 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 08年度和 20 09年度,扬州三成的刑事案 她 的研究表 明, 打工妹通过积极的城市身体的塑造 ( 如服饰、 气质 ) , 件罪犯是新生代农 民工。2 1 年 1 00 月至 1 0月,北京市顺义区人民 城市语言的掌握,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城市化等途径 ,实现 了其 法院受理 的刑事案件中,新生代农民工被告人达 4 3 1 人,占全部刑 对城市生活的适应 ,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城市社会。 然而这种印 事案件被告人总数的 3% 9,而这个数字相 比较 20 09年同期增加了 象管理并没有起到根本性 的作用 。 6 . %。 O7 在个案 】 的访谈中,笔者发现被访者 z 说一 1标准的普通话 , 3 笔者也认为,解决了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就 “ 牛仔裤 、长靴子、染发、触屏手机…… ”外在的这些标签信号 , 是解决了农 民工整体 的大部分问题,毕竟未来新生代农民工将成为 基本上还是和当前城市的主流要求相符 的。但是这些并不影响她被 农 民工的主体。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鉴于现今我国的国情 , 人称为 “ 打工妹 ” 农 民工” 说:哪个女孩子不爱美呀 ,我也想 、“ 。z 无论是从健康城市化发展的需要,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减轻农村 像城市里的那些女孩子一样, 自己打扮漂亮些, 把 可是没那么多钱, 人 口压力 ,推动城 乡一体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还是减少社会 就只能到东部或 者夜市上买那些便宜的衣服,很多城里人,一看我 冲突和矛盾,促进社会整合来说,都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 的打扮就会用很鄙视的眼光看着我。 结合以往学者的调查研究和文献及笔者针对兰州市 2 名在农 民 个案 2的 F 也深有感受:我发现无论怎么努力,都改变不了自 工的访谈,从社会学角度 ,分析新生代农 民工的城市融入 问题。 己农民工的身份 ,我对工作认真负责 ,任劳任怨,在 公司经常受老 板表扬 , 可是有时送快递, 不能达到顾客满意的时候 , 就会听见 “ 到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现状分析 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处在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 底还是农 民工”类似的话,每次听到这样的话,心理都挺难受的。 的转型期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基本上没有从 2 边缘化的社会地位 。新生代农 民工在城市中的边缘化的社会 . 事农业生产的经历 ,且长期生活在城市当中,在生活方式、价值观 地位,主要体现在生活居住条件差、工作环境差 、 无法享受到应有 要选择恰当的路径与方式 ,有时则需要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加以利 、 [] 3 张风云. 工业反哺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许昌学院学 J. 00( ). 用。强调在市场机制的环境与条件下 ,充分发挥政府 力量的主导作 报 ,2 1 3 用, 要争取做到 “ 两个拳头都要硬 ” 使己成长起来的工业部 门能给 , [] 4 叶子荣.江晓莉. 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路径选择一 基于理论与国际实践视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企业为例
响 ,也像城市人一样重视享受 生活。从业余 文娱活动 看 ,上 网人 数达 6%以上 ,看 电视 5%,读 书看 报 0 0
3%,文体活动近 2 ̄, 0 00 交友 1%,参加业余学习近 / 5 1%, 0 业余时间休息的占4%, 0 参与其他活动占3% 0。
城里人一样 。受城市 的大众文 化和流行时 尚文化 的影
新生代农 民工所从事 的主要是体力型和低技能高替代 性 的工作 ,工作层次 比较低 。这些使 新生代农 民工 的 工 作 时间普 遍较 长 ,并 且稳 定性 较差 ,发 展机会 很 少 。在被 访 问 的新 生代 农 民工 中平均 每人 每天工 作
农 民工遇 到不公正待遇 时 ,大 多数人 会选择通过法律 途径解决或通过其他有效途径解 决 ,减少了许多暴力
境太差 ,工作 不稳定 。调查也表 明 ,工资 在 10 00元 以上 的 占到 了 8.%,其 中 10 以上 的为 3. 43 50元 1 %。 9
初看 或许认 为还 不错 ,但实 际相差 甚远 。按照 2 0 08
l S i Z h n Di h— e g a Ya o n
’
●
j e
▲ 一 ■ 一 ■ r ■ ,
生代农 民工 心理状况 的调查分析
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企业为例
口 高福 海
摘
李
平 江 雯
要 :本 文通过 问卷调 查、交流访谈 等方式对武汉 经济开发 区 内部 分企 业的新生代农 民工进行 了心理 状况调研 。研 究结果表明 ,研 究地 的新 生代农 民工大部 分工作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心理层面的市民化:困境与出路
了,但是农 民工职业与社会身份的分离 、城市认 同感和归属
感 的缺 失 均表 明他 们 未能真 正 融人 城市 ,市 民化仍 然存 在较 大 阻碍 ,是 “ 城市 化 ”4 虚 【。 j 以上代 表性 观点 可 以分 别归 结 为“ 城市 化” 、 特 殊阶 半 论 “
实 意 义。
个 阶段 。刘传 江认 为 ,受 特殊 的 制度 遗产 和渐 进性 的改革
模 式 影 响 ,农村 人 口的 城市 化过 程 被分 割成 两个 子过 程 :第
一
阶段是从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市农 民工的过程 ,即农 民非
农 化 阶段 ;第二 阶段 是从 城 市农 民工 到 产业 工人 和市 民 的职
段” 和“ 城市 化” , 是通 过 比较 , 论 虚 论 但 我们 会 发现 , 种观 三 点具 有 以下 共性 ,即 : ( ) 认 为农 民工 的市 民化 很大 程度 1都
上受 制 度结 构 因素 的影 响 ; ( 都 认 为生 产方 式 的改变 与市 2)
态 .用来 捕述 农 村人 口虽 然进 入 城 市 ,但 与成 为市 民仍 然存
民工 由于 不 能为 户籍 制度 及其 相 关制 度所 接纳 ,导 致其 不能 改 变农 民身份 ,难 以形成 城市 认 同感 和归 属感 ,从 而被 边缘 化 。 表面 上看 ,农 民工不 断进 入城 市 ,似 乎 已经实 现城 市化
面的文化适应和身份认同,而国内的市 民化研究则重视从宏
观 制度层 面探 讨农 民工 的城 市进 人 问题 ;第 三 ,国外 的相关 研 究将市 民化界 定 为主观 的 、能 动 的过 程 体 出现 ,农 民工 的市 民化进程 就 已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障碍探究
们成为普通 市民的一分子 ,实现 由农 民到市 民角色 的威功 转 和社会发展所作 出的贡献有 目共睹 ,他们 日益与城市连接成
型 。然 而 ,在新生代农 民工融入城市 的实践中 ,他们却 面临 为一个利益共 同体 ,为城市建设所取得 的辉煌成就感到 由衷 着种种 障碍 ,仅仅依靠 自己的力 量却无法克服 。为使这 一代 的骄傲和 自豪 ,对城市产生 了强烈 的认同感和 归属感 。他们 农 民工 能在 城市中过上安居乐业 的生 活 ,更好地服务于城 市 希望在劳动 条件 、工资待遇 、社会福 利等各个方面享有和 普 经济社会建 设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 门应采取得力的措施 ,积 通市 民一样 的待 遇 ,获得城里 人的尊重 、认可与接纳 ,进 而
个重要 组成部分 。国家统计 局 2 0 l 3 年 最新公布 的数据显 示 , 现其安居乐业之梦 。
当前我国农 民工总数 已突破 2 6 亿 ,其中新 生代农 民工 比重超 再次 ,形成现 代化的生活方式和价 值观 。多数新生代农
过4 0 %,他们正在逐渐成长为这支新型劳动大军 的主力 。
个人素质的等 多方面的障碍。为使新 生代农 民工高质量地 融入城 市生活 ,有效调动其建设 美好城 市家园的积极性 ,政府 、企 业 、社 区、市民和新 生代农 民工需要通 力合作 。为推动农 民工融入城 市创 建 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关键词 :新 生代农 民工 城市融入 障碍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 提高 和城镇化建设进程 平还是职业技能都 比父辈有了普遍提高 ,在人才市场上具有 的不断加速 ,大 量的农村人 口从原来繁重 的体力劳动 中解放
民工都是离开校 园后 ,直接进入城市打 工 ,城市文明的鲜活
与 上辈 农 民工相 比 ,新生 代农 民工 基本 没有 务农 的经 气 息深深吸 引和影 响着他们 ,使他们在耳濡 目染中逐渐改掉 验 ,对农村生活 没有 太深的感情和依恋 。这些 人文化水平 比 了自身存在的一些不 良习气 ,培养起符合现 代文明理念的健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文化融入现状及路径研究
策 、 规 、 务方 面 , 法 服 当前 都 没 有 完 全 做 好 接 纳他 们 的准备 和安 排 。 生代农 民工在 就业 、 新 医疗 、 女 子 教育 、 动保 障 、 老等 方 面仍 遭遇 了“ 垒” 城市 劳 养 壁 .
同。 他们 在人 格特 征 、 城 打工 目的 、 城市 的认 同 进 对
州 232 10 2
[ 中图分 类号】 2 G12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 号】10— 43 ( 1)6— 07 0 04 442 20 0 03— 7
一
、
新 生 代 农 民工 城 市 文 化 融 入 困 境 研
感 及工作 要求 、 未来 的期望 等方 面 存在 明显 的差 对 异, 具有 自身 的新 特 征 和新诉 求 。 1 . 一 代农 民工相 比 , 生代 农 民工 受教 育 与第 新
生代农 民工真正 融人城 市 的关键 。
二 、 生 代 农 民工 城 市 文 化 融入 诉 求 研 究 新
1 生代农 民工城 市 文化融 人 的客观 诉求 . 新
文化 已成 为突 破 城 乡 二元 结 构 形成 的心理 障 碍 的关键 要 素 。文化 融 人 是新 生 代农 民工 真 正融
正 融入 城 市的根 本 标 志和 重要 切 入 口。通过 分析 新 生代 农 民工城 市文化 融入 的现 实 困境和 主客 观诉 求 。
探 讨 解决 其 文化 生 活 匮乏 的 长效 机 制 和现 实路 径 , 挥 文化 在 新 生代 农 民 工 市 民 意识 养 成 、 发 价值 理 念 塑
与 城市 青 年 具有 较 大 的相 似 性 。但是 由于制 度 保 障 的 匮乏 、公 共 服 务 的缺 失 和 城 乡二 元 体制 上 的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探析
育 和技能培训 , 加强权益保 障等政策 和工作的实施 , 使新生代农 民工真 正融入城市 , 落地生根。
【 关键词】 新生代农 民工; 融 入城 市; 城 乡二 元户籍制度
【 基金项 目】 本文 为福建省教育厅 A 类项 目 “ 新生代农 民工职 业生涯规划探析” ( 项 目编号: J A 1 2 3 3 7 S ) 的研究成果之 一。 【 中图分类号] D 4 1 2 . 6 l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6 1 5 3 ( 2 0 1 3 ) 0 6 一O O 1 5 —0 3
( 四) 融 入城 市 的社会 环 境更 加有 利
于促进新生代农 民工和城市的融合。
( 二) 融 入城 市 的意 愿 更加 强烈 从 小 出生 在 农 村 , 长 大 后 从 学校 毕业 进 入 城 市
首先, 农 民工权益保障力度不断增强。近年来 ,
国务 院 高 度 重视 农 民工 权 益 保 障工 作 , 相 继 出 台 的 《 劳动 合 同法 》 、 《 就业 促 进 法 》 、 《 劳动 争 议 调解 仲 裁
了农村生活 , 因此他们没有浓厚 的乡土情结, 融入城 市 的意愿更加 强烈 。其次 , 新生代农 民工 的生活环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9 - 2 9 一
制度” , 每年制定、 出台农 民工工作要点, 在解决农 民 工稳定就业 、 社会保障、 子女就学、 公共卫生、 住房租
规范, 更 快地 学 习和 接 受城 市文 化 以及 价 值观 , 有 利
同样渴望追求丰富多彩 的精神文化 生活 , 不再满足 于简单 的、 低层次 的“ 两点一线” 的生活, 希望在工作
之余 , 能享 受 贴 近 实 际 、 健 康 进 步 的精 神 食 粮 ; 他 们
中国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代际比较
中国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代际比较一、本文概述1、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民工问题逐渐凸显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民工,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社会融入状况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福祉,也对城市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并非一帆风顺,他们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着多重挑战,如就业歧视、社会保障缺失、社会交往受限等。
近年来,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的崛起,农民工群体内部发生了显著的代际变化。
新生代农民工相较于老一代农民工,在教育水平、职业期望、生活方式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
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在社会融入过程中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对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代际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代际比较,揭示两代农民工在社会融入过程中的差异及其背后的原因,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本研究也有助于增进社会对农民工问题的理解和关注,推动农民工与城市社会的和谐融合。
2、研究目的与问题本研究的核心目的在于深入探讨中国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代际差异及其背后的原因。
农民工,作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的社会融入问题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关乎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
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民工群体也在发生代际更替,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在社会融入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因此,本研究旨在揭示这种代际差异,并分析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具体而言,研究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在社会融入方面存在哪些具体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如经济融入、文化融入、心理融入等。
这些代际差异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制度性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还是个人因素?如何促进农民工的更好融入?政府、社会和个人应如何共同努力,为农民工创造更好的融入环境?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我们希望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为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创造更好的条件。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现状分析
会 表 现 出 承 受 挫 折 能力 低 , 易 采 取 极 端 户 口 制度 的 新 生 代 农 民工 对 户 口制 度 的 容
( ) 强城 乡居 民 互动 , 挥社 区功 三 增 发
的办 事 方 法 等 这 些 心 理特 点 , 大 都 是 群 反 应 没 有 预 计 的那 么 强烈 。究 其 原 因 , 也 一 能。社 区作为群体交往 的最 小单位 , 以 可
接受 ; 另一方面 由于户 口制度而造成的隔 生活 ,融 入社区也成 了必 不可少 的一部 ( ) 一 使新 生代农 民工融入城 市生活 阂已经淡化, 社会 的进步也从多方面淡化 分。 这种群体之 间的交往可以促进人们相
是 构建 社会 主 义和谐 社会 的 必然要 求 。 了城乡户 口造成的身份差别 。加之 , 有众 互 之 间 的 理解 , 少不 同群 体 之 间 的社 会 减
1 . 8亿左 右 , 中“ 生代 农 民工 ” 其 新 达到 1 度不同等种种 原因, 使得新生代农 民工在 亿 。新生代农 民工是人 口城 市化 的主力 , 迈 向真正的城 市生活时 , 步履 维艰 。 首先,
收录 日期:0 1 1 2 1 年 1月 1日
一
实现其身份转换, 是其从农 民转变 为市民 表 现 在 择 业观 念 上 , 生 代 农 民工 一 样 具 新
个概念 。 传递 出党和政府对大约 2 . 4亿农 民 工 和 占 农 民 工 总 数 超 过 6 % 的“ 0 0 8
二、 新生代 农民工社会融入现状
社会 融入 是个体和个体之 间、 不同群 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 , 以及 由此而发 的社
企业用 工制度 、 教育 制度等 互相适 会保 障制度 、 后 ”“ 0后’ 、9 ’ 农民工的高度关切 。2 1 0 0年 体之间或不同文化之 间互相配合 、 并 两会 后 , 中央财 经领导 小组办 公室 、 中央 应的过程, 以构筑 良性和谐的社会为 目 都 难 以保证 新生代农 民工 顺利参 与到 城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过程中心理适应不良与调适策略
总第234期2013年2月(下)TheScienceEducationArticleCollectsTotal.234February2013(C)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过程中心理适应不良与调适策略张成联高福营(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扬州225002)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06-0179-02摘要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受其特有的社会生活环境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在城市化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适应不良。
在制度改革的同时,应该着眼于其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最终帮助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健康生活。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适应心理健康The Psychological Maladjustment and Resolution Strate-gies of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ZhangChenglian,GaoFuyingAbstractDuetothepeculiarsociallivingenvironmentandtheirownfactors,itiseasytopronetoallkindsofpsychologicalmal-adjustmentfornewgenerationmigrantworkersintheprocessofurbanization.Systemreformationshouldbecarriedout,atthesametime,aimingatimprovingthepsychologicalqualityofnewgenerationmigrantworkersisofgreatimportance.Key wordsnewgenerationmigrantworkers;psychologicalad-justment;mentalhealth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生代农民工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过程中的思想心理问题研究
我 国有超 过 1亿的新生代农 民工 ,他们渴望融入 城市 生活。但 由于 现存 的制度性排斥 、 自身素质低和 特 定年 龄段 思 想 心理 不成 熟 ,新 生 代农 民工 融入 城 市社 会生活滞后 。据调 查 ,新生代农 民工融入 城市社 会生 活的障碍有 :5 . %的人认为无法享受城市居 民 45 福利 ,5 . %的人认为住房 问题 难解决 ,5 .% 的人 39 15 认 为社 会歧视 ,5 8 的人认为 自身素质有待提 高。 0. % 如 何分 析这 些 障碍 ,结 合新 生代 农 民工 中存 在 的思 想 和 心理 问题 ,引导 他 们顺 利融 入 城市社 会 生 活 已 经 非常 迫切 。
美的教学活动 ,能够解放学 生的创造力 ,发掘学 生的 艺术 天赋 。我 们 不能 把平 面 构成 看成 是一 种 简单 的 造型 手段 ,而应 该看 成是 实 现造 型 目的 的一 种艺 术 观 念 和思 维方 式 ,是 实现 自主创新 的一条最 佳途 径。
平面构成研究 的是 在长 、宽二维 空间 内点 、线 、面 等 参考 文献 : 造型 因素 的构 成 问题 , 以及如 何将 这 些元 素 按照 美 [] 傅 爱 臣. 成形 式基础 [ ] 沈 阳:辽 宁美术 出版社 , 1 构 M . 学 形式法则进行组 合的规律 。而后置专业课如 :视觉 2O1 0. 传达设计 、住宅设计等 ,都 会涉及到创意 、形态 、美 [] 方四 文 . 2 艺术设 计概论 [ ] 长 沙:湖 南 大学 出版社 , M . 200 5. 的形式 规律 等 。 设 计 教 育 最 重 要 的是 要 培 养学 生创 新 的思 维 。 [】 倪 洋 . 面构 成 [] 上 海 : 海人 民美 术 出版 社 , 0 7 5 平 M . 上 20 . 4 形 M] 武汉 现今 这个 时 代 ,设计 已成 为创 意型 产 业不 可或 缺 的 [】 刘斯 荣 . 态构成 设计 [ . :武汉 大学 出版 社 , 2O1 1 重要 环节 。而平 面 构成 课程 是 可用 以提 升表 达 平面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访谈提纲
采访新生代农民工有感天空飘着小雨,吹着阵阵冷风。
因为回校时间较早,并且春节走亲串友耽误了大量时间,所以要抓紧时间将新生代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及访谈做完。
一大早上,街上冷冷清清的,没有多少人。
走在街上,拿着问卷,“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在我脑中徘徊。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
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
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而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
新生代农民工年龄18岁到25岁,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
这完全不等同于老一代的农民工,所以我决定绝不简单的去建筑工地找“农民工”。
但是有多少年轻人会想要承认自己只是一名“农民工”呢?果然,我相继找了三四个餐馆的年轻的服务生,他们一听一看“农民工”,就糊弄过去,不愿意填写,仿佛这种身份是对自身价值的否定。
以至后来我找到采访对象时,首先不敢直接表明来意。
经过攀谈等才能请他们做调查问卷。
经过两个上午的努力,我将调查问卷及访谈完成了。
在这次新生代农民工的调研中,我有颇多感想。
兴趣、决心等都前提条件我就不想再重复了。
给我感受很深的是他们对待自我身份的认同程度很低。
我想就这个多谈谈。
他们都跟我们一样,也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也是从小就接受教育,几乎完全不懂农事,也是有很强的新生事物接受能力……他们也是“天之骄子”,那么,他们如何能自然的认同自己属于“农民工”这个行列呢?我认为,这是由农民工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
在大家的认识里,农民工是没有文化、没有学历、没有背景的人的群体,他们的社会地位是低下的,他们的社会价值是不被认可的。
他们得到的回馈也是很少的,基本上都是体力劳动,在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里是不被大多数人尊重的。
因此才造成他们自我身份认同程度低。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路径探究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路径探究【摘要】随着老一代的农民工的老去,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
如何引导这一群体健康发展,逐步融入城市、融入社会,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必须密切关注这一特殊群体,帮助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引导这一群体健康成长和顺利发展。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关系;城市融入障碍;路径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在1亿人左右,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研究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对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具有特别意义。
根据中国社科院王春光研究员的界定,新生代农民工指:年龄在25 岁以下、于20世纪90 年代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村流动人口;他们还不是第二代农村流动人口,而是第一代与第二代之间过渡性的农村流动人口。
这部分农民工与传统的农民工相比,文化程度有了显著提高,要求融入城市的积极性明显高于传统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从农村来到城市,并准备扎根城市,面临着一次全新的再社会化过程。
1、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表现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主动要求城市化的群体。
他们受过一定的教育,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对城市生活充满渴望。
在日常生活中,这一群体的行为体现了城市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1.1身份认同根据王春光研究员的调查,新生代农民工较少地认为自己是农民,趋向于较低地认同农民身份,而趋向于模糊认同的人数增多,他们对于制度意义上的农民身份的认同越来越淡,更加看重社会的认同。
1.2印象管理印象管理是由社会学家戈夫曼提出的,是指如何在他人心目中塑造一个自己所希望的印象。
新生代农民工特别注重自己在他人(尤其是城市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且通过塑造时尚的外表,主动地向城市生活靠拢,谋求城市人的形象。
可以说,日常生活的模仿是一种外部形象上的装饰,它实质上反映的是新生代农民工观念上的变化。
2、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面临的障碍2.1制度障碍传统的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土地制度阻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在现实社会中农民工已经扮演了城市人的角色。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教育需求与应对策略
民工 要 想融 人 城 市生 活 ,就需 要 提升 职 业技 术 技 解 决子 女教 育 问题 。
一
( ) 生代 农 民工 的 总体 特 点 二 新 新 生 代农 民工 大 多接受 完义 务 教育 后 就 进城
能,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 丰富科学文化知识 , 还要 打工 , 相对来讲 , 对农 业 、 农村 、 土地 、 民等不是 农 那么熟悉 ; 另一方面 , 他们又渴望融人城市社会 , 享受现代城市文明。 有数据显示 ,5 7 %的新生代农
新 生 代农 民 工 引 起 了社 会 各 界 的广 泛 关 注 ,0 9 容 , 新 、 、 ” 新” 20 即“ 农 工 。“ 是指其 与第一代第二代农
年1 2月 3 1日, 中共 中央 、 国务 院发 出的《 于加 民工相 比有 “ 关 三高一低” 的特征: 受教育程度高 , 职 大统筹城 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 发展基 业期望值高 , 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 , 工作耐受力 础 的若干意见》 中发[ 11 号 ) 出:采取有针 低。“ 是指其 因为在现行户籍制度 和社会管理 ( 2 01 提 0 “ 农” 对性的措施 , 着力解决新生代农 民工问题 。” 这是 方式下 , 他们仍然具有农村居 民身份 , 与有城市户 “ 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首次在 中央文件中出现 。
随着社 会 的发展 , 环境 和历 史 文 化 的影 响 , 受
表明 , 新生代农 民工在我国 2 亿职工 中, - 3 已经 占
新生代农 民工在技能 、 文化素质 、 思想观念上都与 将近一半 ,他们在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 中 日 益发挥 其父辈有 了很多不同。而新生代农 民工能否顺利 主力军 的作 用 。
资本建构、资本转换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
式 。受 国际移 民研究的影响 ,对新生代农 民工所遭 遇
的社会排斥 的研究路径 主要包括结构性路径和功能性
路径 。前者强调结构性 因素的制约作 用 ,主要关 注户 籍 、社会保 障等结 构性议题 。在这一路径 的导 引下 , 研究者 阐明了新生代农 民工如何受制于社会性障碍 的 事 实 ,包括制度排斥 、经济排斥 、政治排斥 、文化排 斥 以及社会关 系排斥 等 … 。而功能性分 析则 强调人力 资本 、文化 与心理认 同等 自身禀赋 的约束 。而且 ,研
础 。既有研究表 明 ,总体而言 ,新生代农 民工依 然面 临经济 资本有 限的窘境 。但是 ,他们始终高度重视经 研究 表 明,新生代农 民工 的城市融合是行动者与
结构二重化的过程。新生代农 民工是理 I 生的行动者 ,且
济 资本 的积累 ,进而为其在城市 的消费 、交往 、投资 等经济活动 奠定 基础 ,其行 动策 略包 括加班 、跳槽 、 理财与投 资等。 加班 。在工 资标准 既定 的前提下 ,对于不少新生 代农 民工 而言 ,选择 加班 虽属 无奈 ,但依 然愿 意接 受 、甚至主动要 求加班 。这成 为了农 民工普遍使用 的
本 的行动策略。
1 经济资本 的积累与新生代农 民工的经济 融合 .
经济资本 ( 由生产诸因素 、经济财产 、各种 收入
及各种经济利益组成)是资本的最有效的形式 ,也是 其他资本 的根源 [。经济资本 既是新生代农 民工从事 现社会文化融合的基
最早 由同学介绍来做印刷工 ,因为收入不 高也不 喜欢 ,干 了半年 ,不再 做了。换 了一份销售 电脑 的工 作 ,干 了 3个月 ,因为是底薪加提成 ,完不成任务 就 扣钱 ,最后没有拿到钱 ,又换 了工作 。之后 做汽车销 售 的工作 ,由于上 岗前企业有培训 ,自己也 努力 ,后 来一 直干得挺好 ,月 收入 平均有 50 0 0多元 ,最 多时
我国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心理状况与社会生存环境研究
。 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
益发挥主力军作用。 阜阳是全国著名的劳务输出 大市, 据不完全统计, 常年外出打工人数高达 260 多 万人, 其中大部分是新生代农民工。 和老一代农民 他们学历高、 年轻, 接受新生事物快, 发展 工相比, 潜力大, 喜欢攀比, 平均消费水平倾向高。 不论是 从就业方向, 还是打工目的都与老一代农民工之间 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在未来打算上, 有半数以上 的新生代农民工想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中的一 [2 ] 员, 为达此目的, 他们将倾其全力 。 因此, 准确把 握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特征及追求趋势, 尤其是亲 情教育的期望趋势, 对制定农民工的相关政策及更 好地激励与引导新一代农民工的健康成长, 高效地 融入社会并积极为社会做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我国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心理状况与社会生存环境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对城乡发展一体化做出了贡献,促进了和谐社会的 进程。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个人方面来说,新生代农民工特征及社会融入相关研究、新生代农 民工城市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等等;社会来说,新生代农民工的政 治参与问社会福利问题城市融入问题等等都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 问题。
中国学术期刊文集(2013)
目录 一、基础篇 1、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满意度与亲情教育期望相关性研究_陈睿.pdf 1 2、新生代农民工特征及社会融入政策研究_以甘肃省为例_张旭晨. pdf 5 3、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现状及其改善_吴建华.pdf 4、新生代农民工党员队伍建设探讨_贾庆文.pdf 15 5、论新生代农民工边缘化弱势化倾向_杨少欢.pdf 19 二、心理篇 1、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_金琼琼.pdf 21 11
7、新生代农民工理财观念变化研究_方纲厚.pdf 36 8、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状况_原因及建议_郭志龙.pdf 39 9、新形势下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探析_李奎刚.pdf 40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社会复合治理机制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社会复合治理机制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制度和机制保障,可以从心理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三者入手,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第三方组织、企业进行“复合型”协同型参与的三维结构下的多元主体复合治理机制,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半城市化问题。
标签: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社会复合治理doi:10.19311/ki.1672 3198.2016.22.0581 问题的提出有学者曾经指出,城镇化有三个层次:一是对于诸如经济、社会、文化及制度系统的衔接和整合;二是对于外来人口在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社会层面进行整合,从而使其与本地居民与城市居民更好融合;三是外来人口从心理上城市社会更加认同和具有归属感。
然而根源于户籍制度的城乡二元体制使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在经济上,甚至在身份上融入城市,但是却面临着就业歧视、社会网络狭窄、人力资本匮乏、心理认同度低等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中存在经济上融入,社会和心理上嵌入的非实质性融入现象,传统的由户籍制度导致的二元结构正在城市内部演变成为新的二元结构,即新生代农民工处于半城市化状态,这使得新生代农民工成为真正市民、与城市融入的梦想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诸多尴尬与无奈。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的城镇化已经取代物的城镇化成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核心,在城镇化过程中需要注入人文关怀、需要融入人性理念,让新型城镇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彰显人性的光辉。
然而,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不仅要跨越城乡二元制的藩篱即取得城市户籍,还要能够形成城市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拥有一定的融入城市所必需的心理资本,获得本地市民的情感接纳和社会资本,并且拥有在城市安居兴业所必需的人力资本。
在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制度和机制保障的情况下,可以从心理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三者入手,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社会复合治理解决机制,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解决其半城市化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心理与道德认知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心理与道德认知研究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80后、90后的年轻农民工,他们是中国农村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结构的变化,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不断增加,他们在城市中承担着重要的劳动力角色。
然而,由于他们的文化背景、教育程度和社会经验的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着各种社会心理和道德认知问题。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和道德认知的角度出发,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心理问题1.1 社会认同感的缺失新生代农民工由于长期在城市中从事体力劳动,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
他们往往感到自己不被城市社会所接纳,缺乏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
这种社会认同感的缺失会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感到孤独和失落,影响其心理健康。
1.2 自我认知的不足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较低,他们对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自我价值感较弱。
在城市中,他们往往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缺乏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这种自我认知的不足会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1.3 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缺乏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往往面临着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
在城市中,他们往往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缺乏与他人交流和支持的机会。
这种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会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道德认知问题2.1 道德观念的混淆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背景和教育程度的不同,他们对道德观念的认知存在一定的混淆。
在城市中,他们往往需要面对各种道德困境和挑战,缺乏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准则。
这种道德观念的混淆会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交往和行为表现。
2.2 道德责任感的缺失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面临着各种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需要承担重要的经济责任。
然而,由于他们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经验的不同,他们往往缺乏对道德责任的认知和承担能力。
这种道德责任感的缺失会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第10期No.10,2013浙 江 社 会 科 学ZHEJIANG SOCIAL SCIENCES2013年10月Oct.,2013城市文化资本与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融合*□ 李振刚 南 方 内容提要 本文提出城市文化资本概念,用以指称城市生活知识和技能。
本文通过调查数据验证了城市文化资本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融合具有显著积极的影响。
同时发现收入、社区关系融合、工作类型、住房类型、年龄和婚姻状况也对心理融合有显著影响。
就城市文化资本的积累途径而言,教育年数、城市生活经历、各类培训、读书看报对城市文化资本的积累有显著影响。
基于研究发现,本文提出首先通过培训和大众传媒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文化资本,采取其它配套综合措施,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文化资本 心理融合 积累途径 新生代农民工作者李振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研究生;南方,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研究生。
(北京 100875)一、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到城市工作和生活,这其中又以青年农民为主体,学界通常称之为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合问题也随之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农民工进城与其他类型移民有相似之处,往往面临着生理转变、社会转变、文化转变,转变越多越难适应新环境(何雪松等,2010)。
城乡文化的差异是农民工进城后首先遇到的问题,这种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文化规则、文化实践和价值观念的不同。
农民工为适应城市生活与新的职业身份,他们必须抛弃或搁置熟知的乡村生活知识,学习城市文化规则、价值观念、模仿城市文化实践,必然要经历一个再社会化的过程。
因此,学者们(朱力,2002;郭星华、姜华,2009)称农民工进城为“文化移民”。
以往的研究,多从人力资本或者社会资本的视角解释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通常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经济层面或者社会层面的融入,相对来说从文化资本视角进行相关研究较少,而且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层面的融入关注不多。
教育培训被认为是帮助农民工实现再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政府为了帮助农村劳动力顺利向城市转移,先后出台多项政策。
如2003年农业部、劳动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颁布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
2004年起,又共同组织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同时,各级政府也高度重视农民工培训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但是,培训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之一是培训的内容仅仅局限于短时技能培训,转移前的引导性教育、城市38 *本文是201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与社会融合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10JZD004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李振刚 南 方:城市文化资本与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融合生活常识教育和法制普及严重滞后(张悦玲,高彦:2012)。
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知识培训需求意识不高,据课题组调查数据,当问及“你最需要什么样的培训”,49%的人选择提高技能培训,13%选择适应产品设备更新培训,21%选择转岗转业培训,6%选择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只有2.7%的人选择城市生活知识培训。
生产技能固然重要,它是农民工立足城市的基础,但是,城市生活知识和技能会影响生活技能的发挥,缺少城市生活知识和技能会影响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互动,甚至还会招致市民的排斥和歧视。
因此,城市生活知识和技能是一种值得追求和积累的资本类型,本文称之为城市文化资本。
本文主要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文化资本与心理融合的关系,研究城市文化资本对心理融合的影响程度如何,又有哪些途径或媒介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文化资本的积累,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合。
二、文献综述1.文化资本与农民工社会融合本文中提出的城市文化资本概念主要受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的启发。
1986年布迪厄在《资本的形式》一文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文化资本理论。
他认为,社会世界是一个积累的世界,为了理解社会世界的积累性,必须引入和扩展资本的概念。
他提出资本是累积的劳动,资本可以划分为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三种基本类型,资本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布迪厄又将文化资本区分为具体化、客观化、体制化三种存在状态(布迪厄,1997)。
《区隔》一书是布迪厄应用文化资本理论进行研究的代表之作。
布迪厄提出文化资本与不同阶层人士的生活方式、品味、文化能力、文化参与、文化政治态度、道德观念相关。
文化资本内涵丰富,包括正式教育、古典音乐知识、现代艺术的偏好、精美的书架等(Prieur and Savage,2011)。
但是,布迪厄始终没有给文化资本下一个确切的定义。
戴维·斯沃茨(2012:88)认为布迪厄的文化资本概念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资源,比如词语能力,一般的文化意识、审美偏好、关于教学体系的知识及教育文凭等。
他的目的是想表明文化可以变成一种权利资源。
朱伟钰(2005)认为布迪厄的文化资本概念“泛指任何与文化及文化活动有关的有形或无形资产”。
总之,文化资本是与文化及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的资产,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累积的劳动,是一种权力资源,具有区隔的功能。
它的具体内容需要与场域相结合来确定(Prieur and Savage,2011)。
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来说,关于城市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具有文化资本的上述特点和功能,因此,我们称之为城市文化资本。
如果一个农民工在城市有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但是他缺乏一些作为城市居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生活技能,那么他也很难适应城市社会(付光伟,2007)。
如果农民工不熟悉城市的生活规则、生活习惯还会遭致市民的偏见与歧视(王春光,2011)。
所以,城市文化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具有重要的影响。
国内一些学者借鉴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对文化资本与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主要围绕文化资本的内涵、文化资本与社会融合的关系及文化资本积累途径展开。
刘辉武(2007)认为文化资本包括二个纬度,即能力型文化资本(人际交往观念、语言、价值观念)和制度型文化资本(教育文凭、职业技术证书)。
他认为“文化资本的缺乏直接影响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同时,文化资本的缺乏影响到农民工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积累,间接影响其融入城市主流社会。
文化资本的缺乏也导致市民的文化排斥,影响农民工城市融入”。
赵芳,黄润龙(2008)指出家庭、学校和大众传媒是获得文化资本的主要途径。
对于农民工来说,文化资本积累而更多的是依靠接受义务教育与来自社会的职业培训,很少得到家庭的支持。
文化资本的缺乏影响农民工社会资本的积累,从而间接影响其社会层面融入。
城乡价值观念的差异、低教育水平影响农民工的社会交往心理和自我认同,进而影响心理融入。
王小红(2008)认为文化资本缺失是造成农村转移人员社会地位低下的主要原因。
主要表现为:首先,农村转移人员文化程度低。
其次,缺少文化商品和文化实践。
再次,文化价值观念仍然表现为小富即安、乡土意识,城市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欠缺。
国内的学者对于文化资本与农民工社会融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上的梳理和探索性的研究,表明文化资本与社会融合之间有紧密关系,但48 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第10期 是尚未进行实证检验。
同时,相关研究中关于文化资本内涵的界定,简单的借鉴布迪厄关于文化资本三种形式的划分,没有区分农民进城后需要再学习和积累的特殊文化资本是什么。
对于文化资本积累主要路径的考虑了学校教育、培训和传媒的影响,没有考虑农民工城市生活经历的影响。
2.本文的主要概念与分析框架布迪厄使用的文化资本概念主要指中产阶级对社会上层文化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它包括各种符合上层社会文化的行为、惯习和态度。
他对于工人阶级内部的分化关注不多,特别是那些农民出生,常常还保持着农民生活方式重要方面的工人,与那些城市出生的工人之间的差异(戴维·斯沃茨,2012:200-201),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农民工与普通市民之间的差异。
而本研究正是要关注这种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影响。
虽然,农民工再学习和积累的城市文化资本不同于布迪厄的文化资本内涵,但是农民工进城学习城市文化模式的动机和过程与中产阶级模仿上流社会的文化非常相似(朱虹,2003:26)。
城市生活知识和技能是城乡文化差异的重要方面,本文提出城市文化资本这个概念,意指农民工为了适应和融入城市,需要再学习的有关城市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区别于人力资本理论所重视和强调的生产技能。
由于农民工再社会化本身的复杂和多样性,城市文化资本也是一个内涵和外延丰富的概念。
基于前人的相关研究及日常生活经验,我们这里重点考虑了对城市语言、法律知识、城市日常办事能力和生活方式的等城市文化资本因子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影响。
首先,农民工进城务工,往往会经历一个语言再社会化的过程。
研究显示,普通话成为农民工打工期间最主要的交际语言(刘玉屏,2010)。
其次,法律知识也是农民工需要积累的重要城市文化资本。
法律知识的多少会影响到农民工能否顺利转移就业、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影响转移后的生活状况,影响职业的稳定性等(刘水芬,张梅龙,2009),进而会影响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融合。
再次,日常办事能力也是农民工适应城市生活的必要资本。
Ward(2001)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讲,社会文化的适应是指为了适应新的文化环境,了解当地社会组织系统的运作,掌握在一个陌生环境下必须的技能和办事程序。
第四,农民工融入城市,还面临着生活方式的再社会化。
狭义的城市生活方式专指消费、闲暇生活方式(李培志,2010)。
社会融合也是一个复杂且内涵丰富的概念。
国内学者朱力(2002)提出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有经济层面的、社会层面和心理层面三个依次递进的层次。
特别强调心理适应是进城农民工适应的最高等级,是真正融入的标志。
杨菊花(2009)提出社会融入至少包含四个维度:经济整合、文化接纳、行为适应和身份认同。
她认为四个维度之间存在一定的递进关系,始于经济融合,经过文化接纳、行为适应、最后到达身份认同。
悦中山、李树茁、费德尔曼(2012)在总结国内外关于社会融合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农民工的社会融合是指“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在文化、社会经济地位、心理等方面差异的消减”。
目前国内关于社会融合的不同理论的探讨中,共同点在于,认为社会融合是多维度的,主要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和心理等多个层面。
多数认为心理融合是社会融合的最高境界(杨菊华,2009)。
这与国外一些移民研究观点一致,如Stanley(2008)从国家认同的角度提出,移民的情感归属(emotional attachment)是移民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