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镜成像学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5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5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具体该怎么做呢?以下是WTT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学生在学习第1节“透镜”,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对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本节的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成像规律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关系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结论”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
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这样加深学生对凸透镜规律,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
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二、教法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第一次进行全过程探究,本节课需要两个课时,第1课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猜想能力与设计实验的能力,学生猜想时一般不懂怎样去猜想,有时猜想与提出的问题毫无关联,所以我们关键应该引导学生怎样去猜想,在教学中创设合理猜想情景,并且引导学生知道猜想要有猜想的理由,不能胡乱猜想。
设计实验是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实验,让学生明白实验研究什么和怎样去研究,实验时应该观察什么、测量什么、记录什么?第二课时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论证的能力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表格数据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让学生以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这样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导学案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导学案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导学案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导学案
一、复习求新: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用u表示。
二、提出问题:
思考:同样都是凸透镜为什么能成不同特点的像?
提问:凸透镜成的.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有关系?
三、猜想与假设:
物距越大所成的像越,物距越小所成的像越。
四、验证猜想,设计实验:
五、进行实验:实验准备:
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f并做好记录。
方法:平行光聚焦法
2.将实验器材按如图所示摆放。
注意: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
调整凸透镜、蜡烛、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光屏上的像一定要明亮,清晰;多次进行测量,仔细观察,做好记录进行实验;态度认真,一丝不苟。
3.提出问题,进行探讨:
如何使物体所成的像呈现于光屏上?(答案:调整物体,光屏到凸透镜的距
离)
实验过程中应记录哪些现象和数据。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u),像
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倒立或正立,像的大小,像的虚、实。
)
实验步骤:
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和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
离)。
2.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2f>u>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
3.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在屏上还能得到蜡烛的像吗?怎样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物距,估测出像距。
按上述计划操作,把数据和观察结果填入下表中。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5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5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过程和方法(1)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索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学习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勇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
(3)乐于参加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二、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器材准备: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及光具座若干组。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各有什么特点?生:(学生思考、回答)照相机成倒立的缩小的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用放大镜先看书本上的文字,然后再用放大镜看远处的同学和老师。
你发现了什么吗?请描述一下看到的现象。
生:描述看到的现象。
如:看到远处的物体是倒立的、缩小的,近处的物体是放大的、正立的等。
(二)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师:放大镜本身就是凸透镜,从刚才的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凸透镜,但观察到的现象却有很大不同:有时是正立的,有时是倒立的、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情况的了解思考一下,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提炼学生问题中的知识点,确定本课的探究课题: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
2、猜想假设师:通过我们已经了解的关于凸透镜的知识和你的日常生活经验,你认为上述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什么?以小组为单位继续讨论。
(说明:一定要给学生留一定思考时间,引导学生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并且让学生充分讨论。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研究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能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3.知道物距、像距的概念;4.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二、知识准备观察现象:通过金鱼缸的侧壁来观察缸中游动的小金鱼,会看到什么现象?回答:金鱼被放大了。
提出问题: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的吗?请用桌上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提示:先观察书上的小字,然后在透过凸透镜观察远处的物体)。
观察现象后回答:物体并不总是放大的。
从生活中总结规律:1.照相机照相时,物体离照相镜头比较远,成的是实像;2.投影仪投影胶片时,胶片离镜头比较近,成的是实像;3.放大镜看物体时,物体离放大镜很近,成的是虚像。
请你猜想: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否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什么关系?猜想:凸透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像越小;距离越近,像越大。
既然凸透镜能够成像,那么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呢?我们这节课就用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研究内容实验探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准备: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f并填在表格上方的横线上。
(方法:平行光聚焦法,太阳光代替平行光源。
)2.将实验器材按下图所示摆放。
3.提出问题,进行探讨:如何使物体所成的像呈现于光屏上,并尽量的让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心位置上?思考后回答:将凸透镜和光屏调整到同一平面上,使光线垂直射向光屏。
(做一做,验证你的想法)实验过程:(注意:实验过程中应记录下列现象和数据:物距u、像距v、像的大小、像的倒正和像的虚实)两人一组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探究: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u和像距v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2)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u=2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
3)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2f>u>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相关推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篇1【三维目标】1、知道物距、焦距和像距的概念,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时能够正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能够利用光具座进行实验。
2、能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全过程。
3、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参与实验探究的快乐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学生对凸透镜的认识,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已经有所了解,但对物体通过凸透镜怎样才能在光屏上成像,及会成什么样的像,还不够了解。
所以,本节教材主要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探究,这个探究实验是一个较完整的科学探究实验。
目的是:一让学生认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二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中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方法。
2、难点:1)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中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方法。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用具】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小玩具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教学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提出问题教师:请同学们用小玩具按照课本P61图3-47所示的方法做一个实验,移动放大镜或白纸板的位置,会在白纸上看到怎样的像?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让学生说出看到的像的特征。
教师:对你所观察的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如:凸透镜所成的像跟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让学生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我们知道实验是探究物理知识最基本的一种方法。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精选4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精选4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规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透镜》这一节,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凸透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生:有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师:我手里有个照相机,会使用照相机的同学请举手!请你给一位同学先拍一张全身像、再拍一张较大的半身像。
其他同学观察照相机和被照同学的距离有没有变化。
(学生拍照后,教师利用电脑将两张照片展现在大屏幕上。
)师:这两张照片的大小不同,可能是因为刚才拍照时什么发生了改变引起的?生:被照的同学和照相机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师:我们再做两个实验:请同学们拿起自己手中较大的凸透镜,先靠近课本看书上的字,再伸直手臂看大屏幕,观察两次成像情况。
(学生实验后,请一位同学说出这两次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师:刚才实验时凸透镜两次成像不同,可能是由于什么条件不同造成的?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同。
(二)进行新课师: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
板书:【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生:可能跟物距有关。
生:可能跟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板书:【猜想】①可能跟物距有关;②可能跟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师:同学们的猜想都非常好,我们今天用实验只研究一下凸透镜所成的像跟物距的关系。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导学案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凸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学会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4、能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过程和方法。
2、难点(1)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2)分析和归纳实验数据,得出成像规律。
三、知识回顾1、什么是凸透镜?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2、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四、实验探究1、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等。
2、实验步骤(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蜡烛火焰的像。
(3)记录此时物距、像距和像的性质(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
(4)改变蜡烛的位置,重复上述步骤,多做几次实验。
3、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蜡烛的火焰、凸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以保证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2)光屏上的像一定要清晰,否则实验数据不准确。
五、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应用u > 2f f < v < 2f 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 = 2f v = 2f 倒立、等大、实像测焦距f < u < 2f v > 2f 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u = f 不成像获得平行光u < f v > u 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六、成像规律的理解1、一倍焦距分虚实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实像;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虚像。
2、二倍焦距分大小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缩小的像;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的像。
3、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七、实际应用1、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投影仪的镜头也是凸透镜,物体在镜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教案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案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与物体、像的位置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发现、总结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三、教学过程与安排:1.导入(5分钟)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通过提问与学生进行互动,复习凸透镜的基本概念,如凸透镜的形状、凸透镜的特点以及凸透镜的分类等。
2.实验观察(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验内容为放大镜的使用,通过放大镜的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放大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步骤:(1)将放大镜固定在支架上,调整其高度使实验台上方的物体(如钢尺)在放大镜的焦点处。
(2)观察放大镜成像,记录观察结果。
3.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组织学生针对实验观察结果进行思考、分析和总结。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放大镜与物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成像在哪个位置?成像是什么样的?(3)成像与物体的位置有关吗?(4)成像与放大镜的焦距有关吗?4.实验设计(10分钟)根据学生的讨论和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观察结果。
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设计一种可以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要求学生在实验设计中考虑以下要素:(1)物体的位置与凸透镜之间的关系。
(2)凸透镜的焦距与成像的位置之间的关系。
5.实验操作(20分钟)学生依据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6.实验结果分析与总结(10分钟)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实验数据,比较不同条件下的成像结果。
引导学生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通过实验观察、分组讨论和实验设计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促进学生的探究和发现能力的培养。
(八年级物理教案)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学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学案八年级物理教案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知道物距和像距的概念。
3、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4、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二、学习重点:1、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2、难点: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三、学习过程1、知识回顾:(1)实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虚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焦距: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表示,则2倍焦距则表示为:______2、了解几个概念:(1)物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表示。
(2)像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表示。
3、设计并进行实验:(1)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基本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2)进行实验:①把蜡烛放在较远处,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u>2f)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像。
观察像的大小、倒正,测出物距u、像距v,记录在表格内。
②把蜡烛向凸透镜靠移近,使物距等于2f,即u=2f,重复上面操作。
进行观察和测量。
③把蜡烛向凸透镜靠移近,使物距在f和2f之间,即2f>u>f,重复上面操作。
进行观察和测量。
④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
在光屏上能得到蜡烛的像吗?为什么?⑤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
在光屏上能得到蜡烛的像吗?怎样才能观察到蜡烛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观察像的大小和倒正。
测出物距和像距。
(3)分析实验结论并将结论填在下表:你使用的凸透镜焦距f= cm物距与焦距关系像的性质像距/cm应用实虚放大或缩小正倒u>2fu=2f2f>u>fu=fu<f从实验及上面的表格还可以得出如下规律:(1)________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______是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道物距、像距的概念,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
3.提升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形成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提问学生:他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都有凸透镜。
)教师引导:都是凸透镜,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像不同?凸透镜成像有怎样的规律?引出课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环节二:新课教学多媒体展示: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与物体到镜头的距离特征,提出问题:照相机和投影仪成像情况有何不同?(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镜头较近,成放大的实像。
)教师讲解: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像与凸透镜的距离是像距。
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和什么因素有关呢?猜想与假设:学生大胆猜想,有的认为可能与物距有关,有的认为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展示实验器材(蜡烛、凸透镜、白色硬纸板、光具座),介绍光具座的作用:可以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和高度,并且可测量物距和像距。
提出问题:根据这些实验器材,如何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以及实验记录表格?提示学生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和透镜的焦距有关系,所以研究物距的变化时,重点关注物距等于、大于或小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时的成像情况。
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由组长反馈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在多媒体上出示实验记录表和具体实验步骤:①每组选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记录其焦距,再组装实验器材,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②将烛焰向凸透镜由远及近移动,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完整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虚实的变化规律,多测几组,并记录。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组装实验器材,进行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基本概念,如物距、像距、焦距等。
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能够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学习重点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
2、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三、学习难点1、准确测量物距和像距。
2、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成像规律。
四、知识回顾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3、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
4、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
5、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字母“f”表示。
五、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六、实验步骤1、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移动蜡烛,使物距分别为 u>2f、2f>u>f、u<f,同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记录下此时的物距 u、像距 v 和像的性质(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
七、实验数据记录|物距 u(cm)|像距 v(cm)|像的性质||||||u>2f|_____|倒立、缩小、实像||2f>u>f|_____|倒立、放大、实像||u<f|_____|正立、放大、虚像|八、实验数据分析与总结1、当 u>2f 时,像距 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此时,像比物小,像与物在凸透镜的两侧。
例如: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当我们用照相机拍照时,物体距离镜头较远(u>2f),在相机的底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 2f>u>f 时,像距 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时,像比物大,像与物在凸透镜的两侧。
八年级物理教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9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9篇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设计理念本课设计中力图体现:学习知识是一种探究的活动。
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构建,以更利于探究。
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与创新,学习知识和掌握相关的技能,并领悟科学探究的意义。
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体验性目标1.经历:观察凸透镜的成像过程,能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2.反应:能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感受(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
3.领悟:初步形成爱科学的态度、愿意探究的精神、与他人协作的意识、勇于创新的精神等。
教学准备凸透镜、光具座、蜡烛、火柴、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及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
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
(一)玩小水珠:把透明胶片放到课本上面,用手指在透明胶片上滴一个水珠,观察小水珠下面的字。
揭秘“小水珠”并进行设问:你玩过凸透镜吗?能介绍一下你以前是怎么玩的吗?还有别的玩法吗?(二)演示:用投影仪把细小的灯丝投影在天花板(墙壁)上。
让学生观察灯丝的像与灯丝相比怎样?演示:灯丝开口向下,在像上开口怎样?演示:灯丝开口向上,在像上开口又怎样?成什么样的像,1.如何区别像的正立、倒立?什么情况像明亮、清晰?2.怎样区别实像和虚像?像与原物相比有什么特点,3.像的放大、缩小是什么意思?学生思考回答: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无法用光屏承接。
像的正立、倒立是指像的上下位置,与物体的上下位置比较是否颠倒。
“放大”、“缩小”指像与物比较的结果。
“变大”、“变小”指像本身的变化情况。
4.什么是物距、像距?灯丝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
(三)设问:使用凸透镜产生这么多的现象,所成的像有哪些特点?成像的条件是什么呢?能猜想一下吗?凸透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体的位置有关,我们这节课就用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学案
4移动蜡烛更靠近凸透镜,使得物距u=f,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是否能在光屏上成像?___________
5移动蜡烛更靠近凸透镜,使得物距u<f,光屏上无法成像,透过凸透镜右边可观察到像的特点。
步骤三:改变物距u(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
1把蜡烛光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轮廓最清),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物距u,像距v
2移动蜡烛靠近凸透镜,使得物距u=2f,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轮廓最清),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物距u,像距v
物距
像的性质像距Leabharlann 应用虚实大小
正倒
u>2f
u=2f
2f>u>f
u=f
u<f
总结:凸透镜成虚、实像的分界点是______,凸透镜成放大or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
思考:①实验中,无论如何调节光屏,光屏都没有像,可能原因有哪些?
②用
八年级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学案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
步骤一:摆放
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安装蜡烛、凸透镜、光屏(凸透镜在中间),使它们中心同高。
步骤二:测焦距
让老师点燃蜡烛,蜡烛放最左边,离凸透镜远些(可当做平行光),移动光屏,使得最小最亮点烛焰到光屏的中央。读出光具座上亮点到透镜的距离,f=_____cm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篇一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中考的一个考点。
在透镜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尽管我们都通过实验研究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在实际练习时仍会因规律遗忘感到做题困难。
现介绍几招记忆技巧,供同学们参考。
方法一:列表记忆法(f为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成像规律表由表中内容可以看出:1. 凸透镜成实像的特点是物体在焦点以外。
当物体从2倍焦距以外向焦点移动的过程中,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增大,像也逐渐变大,像和物体一定在凸透镜的异侧,并且像是倒立的。
2. 凸透镜成虚像的特点是:物体在1倍焦距以内,像和物体一定是在透镜的同侧,并且像是正立、放大的。
3. 从表中看出,有三个“没有”:①没有正立的实像;②没有倒立的虚像;③没有缩小的虚像。
方法二:数轴记忆法说明:1. 焦点F是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即物距u等于焦距f)时,既不成实像也不成虚像,因为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射出,平行光不能相交,所以不能成像。
当物体放在焦点以外时成实像,当物体放在焦点以内时成虚像,即物体成像以焦点F 分为界点,分成虚像和成实像的区域,物体的位置分别在成虚像和实像的区域时,所成的像就对应数轴图上的规律。
2. 2倍焦距处是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物体在2倍焦距处成等大的实像,在2倍焦距以外成缩小的实像,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成放大的实像。
方法三:口诀记忆法由列表和图像记忆法中可以归纳出下面的简单口诀:1倍焦距分虚实,2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与物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
虚像与物同侧正,物远像近像变小。
方法四:图像法光路图法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涉及到四幅图,如下:光路图法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虽然说可以从本质上认识凸透镜成像规律,找到成像的原因,但是由于现在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光路图不要求掌握,只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因此,同学们只需对此方法简单了解。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研究目标:1.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2.理解凸透镜物距的变化引起像距和像的大小的变化规律;3.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相关应用。
研究重点: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研究难点: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课前预学案:1.凸透镜的焦距用符号表示为f。
2.物距用符号表示为u。
3.像距用符号表示为v。
4.实像由光线会聚而成,能在屏幕上呈现的像。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光线的相交而成,只能在光屏上呈现,且是正立的。
5.照相机照相时,物体离照相镜头比较远,成的是实像。
6.投影仪投影胶片时,物体离投影仪比较近,成的是虚像。
7.放大镜看物体时,物体离放大镜很近,成的是虚像。
自主研究:认真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列问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出问题:1.回顾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像,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2.凸透镜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物距的关系是什么?猜想与假设:1.照相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而投影仪中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由此看来像的大小与物距有关。
2.照相机和投影仪物体和像都在凸透镜的两侧,而放大镜物体和像在透镜的同侧,由此看来像的倒正与物距有关。
合作互动探究新知: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光具座、光屏、凸透镜(f=10cm)、蜡烛、火柴。
2.摆放实验器材,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并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提出问题,进行探讨:如何使物体所成的像呈现于光屏上?4.实验过程中应记录现象和数据,多次进行测量,仔细观察,做好记录并认真分析实验数据。
活动1:在实验中,我们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的位置,然后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
我们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记录在下表一中。
活动2:接下来,我们将点燃的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离凸透镜二倍焦距的位置上,然后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3篇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精选3篇(一)教案名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凸透镜的特点和分类;2. 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 能够使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凸透镜的特点和分类a. 凸透镜的定义和结构特点;b. 凸透镜的分类:双凸透镜和凸面镜;c.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a. 物距和像距的关系;b. 物高和像高的关系;c. 物体与像的位置关系。
3. 解决凸透镜成像问题的方法a. 绘制光线追迹图;b. 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计算物距、像距、焦距等。
教学过程:Step 1: 引导学生了解凸透镜的特点和分类(10分钟)- 通过展示凸透镜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凸透镜的结构特点和形状;- 解释凸透镜的定义和分类,强调双凸透镜和凸面镜的特点和区别;- 讲解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的概念,并结合图示进行说明。
Step 2: 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5分钟)- 介绍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本原理,即物距和像距的关系、物高和像高的关系、物体与像的位置关系;- 示意图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记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
Step 3: 解决凸透镜成像问题的方法(20分钟)- 通过示范和实例演练,教学如何绘制凸透镜的光线追迹图;- 给学生几个实际问题,引导他们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计算物距、像距、焦距等。
Step 4: 练习与巩固(15分钟)-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 点评练习题,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提供额外练习题,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熟练使用。
Step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 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提问和回答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问题;- 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正确的回答和积极参与讨论。
教学资源:- 凸透镜实物或图片;- 包含凸透镜成像问题的练习题。
课堂作业: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并提交解题过程和答案。
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和相关实验方法,例如使用凸透镜进行放大实验等。
4.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
4.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4.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设计。
【课型】新授课、实验课。
学习用具:凸透镜、光屏、蜡烛、带刻度的白板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凸透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光学元件,用凸透镜近距离的观察一下课本上的字,你发现了什么呢?2、如继续观察课本上的字,将凸透镜慢慢的远离课本上的字,你又发现了什么呢?3、发现凸透镜能成不同的像,凸透镜成像究竟有什么规律呢?何时成放大的像、何时成缩小的像、何时成正立的像、何时成倒立的像、何时成实像、何时成虚像?新课教学:一、猜想:(1)物距: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距: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设计实验实验指导1、测量出所选凸透镜的焦距f=_8__cm2、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光屏、凸透镜的中心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
3、使烛焰从距凸透镜较远处逐次靠近透镜,每次都调节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
4、改变物距重复以上过程。
5、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量物距与像距,并记录。
2三、实验探究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物体放在焦距以内时,你在光屏上能否找到像找不到像说明什么能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物体放在二倍焦点上时,像是怎样的呢?5、当物体放在焦点上时,像是怎样的呢?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3(1)用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射入,经透镜后会聚于A点,测得A点距透镜光心10厘米,则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厘米。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5.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案
5.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物体和透镜位置的关系。
2.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乐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学习重点: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学习难点: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思维启动:无论是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它们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将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张白纸放在凸透镜的两侧,移动蜡烛和白纸的位置,你发现能得到什么样的像?(提示:成像情况,焦距f;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为物距,用u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像距,用v表示)(一)提出问题(二)猜想假设:(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猜想(三)制订计划1、你认为需要哪些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2、你认为除了观察像的、、特点外,还需测什么量?(提示:凸透镜焦距已知,不必测量,标签上已注明)3、你认为该实验应分几种情况来研究,该怎样设计试验?(提示:可参考课本66、67两页)(四)进行实验(各组按步骤去探究成像规律,比一比哪一组能最快得出正确结论)注意:实验前要调整蜡烛光屏和凸透镜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下物距u和像距v(此步骤做两次)。
2、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f<u<2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并记下物距u和相距v.(此步骤做两次)。
3、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调整光屏的位置,看能否在屏上找到像.如果不能,试着观察到蜡烛的像,观察一下是实像还是虚像?并观察像的大小和正倒.记下物距u和像距v(像距只需估测)(此步骤做两次)。
4、把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处逐渐移近透镜,同时移动光屏保证屏上的像清晰,注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以及像距的大小,看有什么规律.(五)数据收集根据计划进行实验探究,并把现象和数据填在表格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凸透镜及其作用。
(2)经历凸透镜成像的探究过程,能通过实验总结出结论。
(3)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虚、实像概念。
●自主复习和预习:
1.凸透镜是利用原理制成的光学器件,其形状是。
2.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将,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所以凸透镜又叫做。
3.平行光经凸透镜的点叫焦点,用表示,凸透镜有个焦点。
4. 的距离叫焦距,用表示;称为光心,用表示;
5. 的直线叫主光轴。
6.到的距离叫做物距,用表示;到的距离叫做像距,用表示。
●问题探究
一、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按照学案的提示完成课本小实验:
(1)按照课本图4-44用激光手电照射凸透镜,记下观察到的现象;
(2)光线经凸透镜后向主光轴 ,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2.完成下列问题:
(1)对照光路画出光路图,并在图中标出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2)完成下列光路图:
(3)如何找出一凸透镜的焦距?
二、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提出问题
利用凸透镜观察周围远处、近处不同的物体并描述一下看到的现象。
对于凸透镜,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猜想与假设
根据刚才看到的现象,凸透镜可以成大小不同的像,那凸透镜成不同的像可能和哪些因
素有关呢?
3.进行实验
根据分配到的任务,进行实验,将相关数据填入下表中:
5.拓展和交流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把蜡烛分别放在焦点和2倍焦距处,观察所成的像,并思考蜡烛放在1倍焦点处为什么不成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将凸透镜1半遮住,观察成像有何变化。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将蜡烛逐渐向凸透镜靠近,观察成像大小及光屏的位置有何变化。
●学习小结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课上练习
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是实验中:
(1)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当点燃蜡烛后无论怎么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调整后,光屏上已经成一清晰缩小的像,要在光屏上成放大清晰的像,则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要想成放大的虚像,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生活中的_________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特点的应用。
2、当一个物体从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处沿主光轴移到离凸透镜四倍焦距外,那么像()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课后练习
3、小军拿着一个直径比较大的放大镜,伸长手臂观看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观察到的一定是正立的像
B、观察到的一定是虚像
C、观察到的一定是放大的像
D、观察到的一定是倒立的像
4、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无法在光屏上显示的像是()
A、正立的像
B、倒立的像
C、放大的像
D、缩小的像
5、通过水滴看书上的字,字是______的(填“缩小”或“放大”),此时水相当于_______镜。
6、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则蜡烛通过凸透镜成的像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7、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则蜡烛通过凸透镜成的像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8、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
把烛焰放在a、b、c、d、e各点,并分别调整光
屏的位置。
则:
1、把烛焰放在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把烛焰放在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点,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
屏距凸透镜最远。
3、把烛焰放在点,屏上不会出现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