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三位一体”德育模式

合集下载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1. 引言1.1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意义"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意义在于将学校、家庭和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共同育人、共同教育。

这种德育模式能够有效地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学生可以在学校学习到知识,家庭得到情感和家庭教育,社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共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这种模式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更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模式的实施方式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模式的实施方式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合作,共同育人,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素养。

在实施方式上,首先是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密切合作。

学校需要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和成长环境,制定针对性的德育计划和措施。

学校也应该定期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加强家校合作,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其次是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的德育贯穿。

学校应该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学科教学和课外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还应该建立健全的德育机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德育工作中。

社会可以提供资源支持,开展各类德育活动,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和社会体验。

社会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和普及德育知识,引导公众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平台。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模式的实施方式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高校体育文化“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构建

高校体育文化“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构建

高校体育文化“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构建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体育文化“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相继掀起热潮。

这一教育模式不仅将学生智力、体力、美德、美学融为一体,更旨在打造健康、阳光、文明的校园文化和人才培养体系。

针对这种新兴教育模式的构建,本文分为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三位一体”概述传统的教育模式多注重学生的智力素质培养,较少关注学生的运动、美德和美学素质培养。

而“三位一体”是将学生的心理、生理、道德和美学四个方面融为一体的教育体系。

其中,“三位”指的是智力、运动和心理三个方面,“一体”指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综合性。

该教育模式旨在使学生在智力、运动、道德和美学方面全面而均衡发展,让他们成为身心健康、生命力旺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路径1. 注重体育教育体育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并不是一项次要的任务,它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都有很重要的地位。

高校可以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教育方式,使学生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增强体质,改善身心健康。

在体育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等素质,以及团队协作和个体发展的平衡和融合。

2. 加强心理教育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很多学生由于长年累月的单调学习以及考试压力,往往会出现心理问题,如情绪低落、自卑和沮丧等。

因此,高校应加强心理教育方面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咨询和服务。

高校可以借助高效的心理咨询团队、心理讲座和拓展活动等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发掘自身的潜能和机会。

3. 基于学生实践的道德和美学教育学生的道德和美学素质对于其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高校的教育体系中,我们应以学生实践活动为核心,营造对于道德和美学思维的接受和认识,并促进道德和美学品格的培育。

通过校园文化和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了解到何为道德和美学,如何顺应社会环境中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并从中拓展自己的视野和人际关系网络。

三、“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助力1.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高校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可以在此方面做出很大的贡献。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的构建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的构建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的构建促进青少年一代思想道德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在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教育是关键,但德育却不是凭借这“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同配合。

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延伸。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实现“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格局,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教学模式是指以学校为基地,充分挖掘家庭、社会的德育资源,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社会舆论导向三者相互合作,协同构建整体的德育网络,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进一步认识“三位一体”和谐德育,拓宽德育途径,整合德育资源。

家庭教育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学校德育做到了计划性和课程性。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认真设计教学过程,精心组织教学活动,通过正确的道德知识的学习、各种情境的设置,走进工厂参观访问等,使学生具有了正确的道德认知,明白生活中的对与错;《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教学,教师结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认知程度、适时渗透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

家庭教育中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不足,学校来抓好和谐德育实践活动。

学校和谐德育工作中,给予学生参加各种活动的机会,设立集体奖项进行表彰。

在各项活动中,学生的集体意识、劳动意识和关爱他人意识逐渐增强。

学校教育中个别化教育不足,家庭教育中个别教育优势弥补。

学校教育虽然大力提倡开展个别教育,但由于班级授课制的特点,教师在开展教育时,仍然以集体教育为主,缺乏针对性。

这时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就成为家庭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为孩子是在家长的直接关心和爱护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的脾气、爱好、习惯等家长是十分清楚的,教育针对性更强。

因此,学校的和谐德育教育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这一优势,通过家访、电话等渠道,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使家长更好地开展对孩子的教育。

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德育机制-文档

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德育机制-文档

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德育机制-文档-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德育机制现代德育学指出: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并对他们自身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有依存关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要与社区密切合作,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并积极运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

实践证明: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德育机制有序运行,能够形成浓厚的德育氛围和强大的德育合力,促成大德育环境全面优化,从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以增强德育效果。

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

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三结合,形成合力是学校德育的基本经验之一,是学校德育工作管理的重点原则。

近年来,我们组织区域各校始终坚持德育的首要地位,以落实德育常规为基础,以德育科研为龙头,全面实施德育战略,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宗旨,在德育“三结合”教育平台基础之上,初步构建了区域性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运作机制,形成了强大的德育合力,促进了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一、深化教学改革、发挥主渠道作用坚持以德育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全面落实德育常规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狠抓德育课程改革,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在德育中的主体作用。

1.优化课堂教学中小学的所有课程,都体现了德育,校班会课、思想品德课、社会课,以及各种不同学科,是实施德育的主渠道。

为了更好地发挥主渠道作用,在教学中需根据德育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运用选定问题、创设情境,通过质疑讨论、辩论等方式,把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要解决的问题上,进行疏导点拨,引导学生提高认识,升华情感,明辨是非,规范行为,实现知、情、意、行和谐发展,从而突出了德育教学的主体性,增强了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位一体德育工作方案

三位一体德育工作方案

三位一体德育工作方案三位一体德育工作方案一、方案背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已成为各级学校普遍关注的问题。

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理念,三位一体德育工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行为习惯。

本方案将对具体实施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的各项措施进行详细规划。

二、目标与原则1、目标:以培养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学生为目标,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全面提升。

2、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有效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可持续性原则。

三、德育工作方案1、德育目标及内容1.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1.1.1 高度重视德育课程的教学1.1.2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1.1.3 开展德育主题班会1.2 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1.2.1 建立和谐班级关系1.2.2 加强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培养 1.2.3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交活动1.3 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1.3.1 推行班级管理体系1.3.2 开展学生自治培训1.3.3 引导学生制定个人学习和行为规范2、智育工作方案2.1 建设科学严谨的学习环境2.1.1 完善教学设施和资源2.1.2 组织优秀教师进行示范教学2.1.3 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科研活动2.2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2.2.1 开展学习方法指导2.2.2 鼓励学生参与创新性实践活动2.2.3 加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信息素养培养 2.3 促进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2.3.1 推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2.3.2 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2.3.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能力3、体育工作方案3.1 强化体育教学3.1.1 开展多样化的体育课程3.1.2 优化体育授课模式3.1.3 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3.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3.2.1 组织体育竞赛和运动会3.2.2 开展团队合作活动3.2.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社团和俱乐部 3.3 强调体育与健康的教育3.3.1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3.2 加强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3.3.3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健康意识四、实施方案1、安排实施时间和步骤2、制定具体实施措施3、完善监测和评估机制4、加强与家长和社会的合作附件:1、德育课程教案范例2、学生自治规范示例3、外部资源合作协议范本法律名词及注释:1、教育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5年通过的一部法律,规定了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三位一体育人模式

三位一体育人模式

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三位一体育人模式是指: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主体共同参与教育过程,共同育人的一种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肩负的重要任务。

下面将对三位一体育人模式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家庭是儿童最早接触到的社会单位,也是儿童个性与价值观形成的最主要环境。

家庭对儿童的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家庭应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注重生活琐碎中的教育。

例如,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自立能力,家长可以教导孩子做家务、积极参与家庭活动等。

同时,家庭还可以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发展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另外,家长还应该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育他们对待人与事的态度,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最后,社会是儿童成长的大舞台,也是他们接触到不同思想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社会应该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并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

社会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向儿童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社会应该为儿童提供各种培养兴趣和发展特长的机会,让他们在感兴趣的领域发展才能。

社会还应该教育儿童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并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最重要的是,社会应该营造宽松、和谐和正能量的文化氛围,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强调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育人,每个主体在教育中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只有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儿童提供全面的教育,帮助他们成长为品德高尚、有知识、有能力、有素质的新一代。

三位一体培养

三位一体培养

三位一体培养三位一体培养是指在教育体系中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品德塑造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种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运用能力和品德的培养,使学生在面对未来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时具备必要的竞争力。

在知识教育方面,三位一体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学科知识。

传统的教育常常依靠单一学科的知识传授,而三位一体培养的方式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能够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更好地解决问题。

这种综合学科知识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具备更广的视野和更灵活的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在能力培养方面,三位一体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育常常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

三位一体培养的方式通过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这种能力培养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在品德塑造方面,三位一体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传统的教育常常侧重于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教育。

三位一体培养的方式通过注重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使他们具备正确的行为准则和社会责任感。

这种品德塑造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各种困难和挑战。

总的来说,三位一体培养是一种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强调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品德塑造的有机结合。

这种培养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通过三位一体培养,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具备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

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

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才能够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教师和家长都是孩子的引路人,要做到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丰厚的学养,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心愿。

关键词:德育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引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

未成年人将是二十一世纪希望所在,也是关系到国家前途、民族兴衰、事业成败、危及千秋的重大问题,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希望、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

因此我们要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育,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确保学校稳定、家庭美满与社会和谐。

正文一、学校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从学校育人环境来看,学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们的学习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从受教育的时间来看,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最集中,更利于全身心接受各种知识的传授,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

1、在各门学科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课堂不但是传播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的主战场,也应该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和德育教师的专利,它是全体教师的职责。

德育教育要贯穿于整个小学教学过程中,是每个学科不可或缺的部分。

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在小学各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所以,学校处处都是育人的课堂,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小学教师应将德育教育与知识的传授紧密结合,从而促使德育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2、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学习典范“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还要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研究探索,做德育渗透的有心人,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习惯,懂得做人的道理,感受一切美好的事物。

三位一体德育体系的构建

三位一体德育体系的构建

临湘市文武学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体系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在《中共中央关于迸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我校在这一重要思想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并结合胡锦涛总书记在两会期间提出的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以八荣八耻为核心,通过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对事、对己、对人的责任心和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自主、自治和自理的能力。

确立德育的全员、全程和全方位意识,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格和耐挫能力,富有同情心,并乐于和善于与人合作。

在探讨中小学德育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领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德育教育之路。

一、学校德育教育,浓墨重彩。

学校教育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在未成年人教育的三个环节(学校、社会、家庭)中学校是龙头。

介于以上认识,我校把德育摆在学校教育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以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入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重点,坚持“教书育人,德育为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七彩生活亮风景。

(一)、健全组织,形成德育工作网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有学校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以科任教师和班主任教师为骨干的德育工作队伍,全体教师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氛围,德育工作做到有组织,有队伍,有计划,所有这些为德育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建设阵地,形成德育工作载体学校德育工作要取得成效,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做好德育阵地建设,形成德育工作的载体。

我们德育工作始终坚持以班队活动、思品课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辅之于少先队、团队建设,健全周一升旗仪式。

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模式

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模式

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模式二十一世纪是竞争的时代,这个世纪的竞争将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

今日的未成年人终会成为明日的主力军。

“德者,本也”,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不仅决定他们能否成才,更将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着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共处”是新世纪人才的发展目标。

当今,“培养一个成功的人才”,已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家庭有“望子成龙”的期望;学校有培育人才的任务;社会有“有用的人”的呼声;国家有“栋梁之才”的需求。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面临着艰巨的探索和实践。

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模式”的内涵所谓“学校、家庭、社会德育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模式”指的是以学校为基地,发挥学校德育的主导作用,充分挖掘家庭、社会的德育资源,发挥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的合力作用,使各渠道畅通,将德育的单一渠道改为多渠道,将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社会舆论导向三者结合起来,共同构建整体的德育网络,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关系的现状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条件限制以及错误思想影响,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还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学校教育方面当前,虽然中小学都在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但是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仍困难重重: “升中指挥棒”使重智育、轻德育的局面难以改观;学生接受社会实践教育又遭遇安全责任问题;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得不到家长应有的理解和配合;学校教育效果易受社会的负面影响等。

(二)家庭教育方面因为有些家长没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随意性强,缺乏科学性,有的溺爱、娇惯,一味迁就,有的简单粗暴、棍棒教育,有的家长“重智轻德”,对孩子的智力投资不惜一切代价,而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则不同程度地忽视和排斥,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位一体”的高校育人模式

“三位一体”的高校育人模式

“三位一体”的高校育人模式“三位一体”的高校育人模式是指高校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目标,通过学科教育、实践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能力。

这一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将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机融合,使学生在不同领域内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

在“三位一体”的高校育人模式中,学科教育是基础和核心。

学科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科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各门学科,了解并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学科教育使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培养他们对专业的兴趣和热情,为未来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实践教学是“三位一体”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践、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等形式,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增强实际操作的能力。

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是“三位一体”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程、讲座和活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坚定信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的思想成长和整体素质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持。

“三位一体”的高校育人模式对于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学科教育使学生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适应不同的职业发展。

其次,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品德和社会素养。

然而,要实现“三位一体”的高校育人模式,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科教育、实践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划和组织,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和实践平台。

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是指通过课程、实践、研究三个方面,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包括:1.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各类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

2.实践思政: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思政教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意义在于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使思政教育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

同时,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还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合作,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为了实现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教师培训:对教师进行思政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政意识和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各类课程中。

2.制定教学计划:制定包含思政教育内容的教学计划,明确思政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确保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

3.丰富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4.拓展实践教学: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文艺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加强合作与联动: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合作与联动,共同推进思政教育工作,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

总之,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是一种全面、系统、科学的育人模式,旨在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制定教学计划、丰富教学方法、拓展实践教学、加强合作与联动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实施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的优秀人才。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
社会责任感。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校需要采用一种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模式,其中“三位
一体”构建模式是一种可行的教育模式。

“三位一体”指的是家长、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的角色。

在这个模式下,家长是学生
德育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是主要执行者,社会是重要辅助者。

首先,家长是学生德育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家长要负责培
养孩子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家长要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家长还要与学校保持紧密联系,配合学校落实德育工作。

其次,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执行者。

学校要制订全面可行的德育计划,有针对性地
开展有趣的德育教育活动,引导孩子明确自己的作用和责任。

学校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怀,帮助学生积极对抗种种不正之风,依据个体差异采取多种形式策划德育教育活动。

最后,社会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辅助者。

社会是孩子的第二个家,除了家长和学校外,
社会尤其是社区和社会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区和社会机构要负责组织和支持各种有
益的德育教育活动,为学校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持。

总之,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是一个很好的模式。

家长、学校和社会
应该携手共同开展德育教育,为孩子们打造一个美好的成长环境。

只有三者之间通力合作,方可形成德育教育的完美体系,让孩子们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正面的价值观。

构建“三位一体”德育新模式

构建“三位一体”德育新模式

生 的传统 美 德 家 庭 是 人 生 的第 一 所 学 校 ,父 母 是 孩 子 的 第
一பைடு நூலகம்
母 或其 他亲人 到社区 、工厂 、商场 、车间参加一
些 “ 验劳动 ” 体 ,让 孩 子 知 道 社 会 财 富 的 来 之 不
任 老 师 。家 庭 教 育 的状 况 直 接 影 响 着 孩 子 的 一
生 ,孩 子 的 很 多 传 统 美 德 都 是 在 家 庭 中形 成 的 。 如 尊 老 爱 幼 、勤 俭 持 家 、 男 女 平 等 、夫 妻 和 睦 、 邻 里 团结 、诚 实 守信 等 ;它 还 可 以教 育 学 生 热 爱 家 庭 ,培 养 和发 展长 幼 亲情 、邻 里 友 情 等 ,共 同
各 界 人 士 对 学 生 德育 课 的 意 见 ,在 此 基 础 上 认 真 反 复 总结 ,对 学 校 的德 育 课 进 行 了改 革 ,提 出 了 家庭 、学 校 、社 会 “ 位 一 体 ” 的 德 育 教 育 新 模 三
式。

长 ,确立孩子在家庭 中的应有地位 ,参与家务 劳 动 , 培 养 孩 子 爱 劳 动 、会 劳 动 的 生 活 自立 能 力 ,
文章 编 号 :10 — 8 3 (06 4 0 3 — 2 0 5 5 4 2 0 )0 — o 6 0
德 育 课 的 目的是 把 社 会 意 识 形 态 、社 会 道 德
建 立 美 满 幸 福 的家 庭 。这 都 有 助 于 学 生 养 成 良好 的生 活 习惯 ,树 立 良好 的社 会 风 尚。
如学校家庭社会相关机构协同建立学生个人道德档案将其个人简介学习成绩品德表现奖惩情况等全面真实地记录在案并纳入个人道德网络系统以备随时查询并与学生的助学金发放荣誉获得入党升学就业直接联系起来成为用人单位考查的重要指标

浅谈构建“三位一体”德育模式的意义和对策

浅谈构建“三位一体”德育模式的意义和对策
21 0 1年 9月 第 8卷 第 9期
湖 北 经 济 学 院 学 报 ( 文 社 会 科学 版 ) 人
o m a fHu e nv ri fE o o c( ma i e n o i S in u lo b iU iest o c n misHu nt sa dS cM ce y i
的《 民道德建设实施 纲要 》 公 中指 出 :家庭 、 “ 学校 、 关、 机 企事
业 单位 和社 会 在 公 民道 德 教 育 方 面 各有 侧重 、 各有 特 点 . 相 是 互 衔 接 、 不 可 分 的统 一整 体 。 须 把 家 庭 教 育 、 密 必 学校 教育 、 单 位 教 育 和社 会 教 育 紧 密 结 合 起 来 , 互 配 合 , 相 相互 促 进 。 ” 二、 建“ 构 三位 一 体 ” 育模 式 的意 义 德 ( ) 利 于促 进 青 少 年 道 德 人 格 的 完 善 一 有 德 育 过 程 在 本 质 上 是 教 育 者 传 道 与 受 教 育 者 感 悟 的 过
过程 中,各种环境都在 自发 的对德育主体和德育过程进行影
响 , 积 极 正 面 的 , 有 消 极 负 面 的 , 消 极 负 面 的影 响 往 往 有 也 而
把青少年的德育作为学校 、 家庭 和社会德育 的共同任务 , 施加 全 面 的影 响 , 青 少 年 的 道 德 人 格 得 到 全 面 的发 展 。 使 ( ) 利 于促 进 社 会 和 谐 二 有
能实 现 。
首先 , 庭 、 校 和 社 会 三 者 在 德 育 目标 方 向 上 的 一 致 , 家 学 将使 青 少 年 在 德 育 过 程 中接 受 到 一 致 的 德育 影 响 ,不 会导 致 “ 重 ” 格 现 象; 次 , 庭 、 校 和 社 会 可 利 用 各 自德 育 资 双 人 其 家 学 源的优势 , 过 资源的利用和共享 , 建以家庭教育为基础 、 通 构 学 校 教育 为 主导 、 社会 教育 为依 托 的 “ 位 一 体 ” 育体 系 , 三 德 在 不 同 的 时 间 、 点 为 青 少 年 的道 德 发 展 提 供 了充 分 的资 源; 地 再 次 . 庭 、 校和社会德 育在德育 的内容选择上各有侧重 , 家 学 要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在今天的社会背景下,教育已经成为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基石。

然而,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很难满足现代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和个体多元化
的发展需求。

因此,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将是
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探讨这种模式的意义和具体的建设方法。

首先,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这种模式能够更好地整合各方资源,提供个体全面发展需要的
各种教育内容和资源。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能够提供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学习的平台和环境;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能够提供温暖的家庭氛
围和情感关怀;在社会教育中,社会各界能够提供的实践机会和发展平台。

通过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可以提供更丰富全面的教育内容,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最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建立需要注重以下
几点。

首先,要加强各方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形成互相支持的关系。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互相了解对方的需求和目标,积极合作,共同促进个体的
全面发展。

其次,要加强教育内容的整合和衔接,形成有机的教育体系。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明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确保学
生在不同环境中获得持续的教育支持。

最后,要加强家庭和社会对学校教
育的支持和参与。

家庭和社会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提供学生需
要的资源和支持,共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

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

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指的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育人模式。

其中,学校是主要的教育机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本单位,社会则是孩子接触和融入的广泛环境。

这种机制旨在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实现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全面发展。

下面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来探讨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

首先,学校作为主要的教育机构,承担着教育教学的责任。

学校通过制定和实施教育课程来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在教育课程中融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课外活动和竞赛,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方向选择,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发展潜能。

此外,学校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通过课堂合作、社团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和沟通。

其次,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本单位,对孩子的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承担着教育引导孩子的重要责任。

家庭要注重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的示范。

父母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提供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此外,家庭还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孩子提供书籍、文化活动等资源,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家庭还可以通过组织家庭活动、亲子互动等方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

最后,社会是孩子接触和融入的广泛环境,也是孩子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社会中各种机构、组织和群体都有不同的育人功能。

社会可以通过开展青少年活动、关心教育事务等方式来关注和帮助孩子的成长。

社会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此外,社会还可以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到社会问题和现实挑战,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社会还可以提供各种培训和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总之,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孩子的教育和发展。

三位一体育人机制

三位一体育人机制

三位一体育人机制三位一体育人机制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以共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智力和身体健康。

这一机制强调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教育中的合作和互动作用,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下面将详细介绍三位一体育人机制的重要性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首先,三位一体育人机制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充分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培养。

学校作为主要的教育机构,提供了扎实的学习基础和学科知识。

家庭则是学生的第一课堂,通过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价值观和社会行为规范。

社会则进一步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和人际交往能力,提供了实践机会和社会经验。

此外,三位一体育人机制的实施需要各方积极参与,共同努力。

学校在落实三位一体育人机制中,应该通过教育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学校应该设立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身体意识和健康习惯。

学校还应该加强校外实践活动和社团组织,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

家庭在三位一体育人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家长应该关心孩子的学业和身心发展。

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家长会和亲子活动,与教师保持互动和沟通。

家长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价值观,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氛围。

社会在三位一体育人机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社会应该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

社会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帮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人际交往能力。

社会可以设立奖助学金和培养计划,为优秀学生提供支持和机会,帮助他们发展特长和潜力。

总结起来,三位一体育人机制是一个全方位的育人模式,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作与互动。

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其中各自扮演着重要角色,共同努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智力和身体健康。

只有通过这种育人机制,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幼儿园三位一体

幼儿园三位一体

幼儿园三位一体幼儿园三位一体教育模式一、引言幼儿园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是指在幼儿园教育中,将幼儿的身心健康、品德素养和学习能力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幼儿园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内涵、特点以及实施方法。

二、内涵幼儿园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包括身心健康教育、品德素养教育和学习能力培养三个方面。

1. 身心健康教育身心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游戏、运动、健康饮食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意识。

幼儿园应提供良好的体育设施和环境,组织各类体育活动,让幼儿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协调能力和体质。

同时,幼儿园还应加强健康教育,教导幼儿正确的饮食习惯、个人卫生习惯等,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2. 品德素养教育品德素养教育是指通过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等方式,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幼儿园应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通过情感互动、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友善待人。

同时,幼儿园还应开展有关道德的教育活动,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3. 学习能力培养学习能力培养是指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幼儿园应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环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幼儿园还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通过游戏、实践等方式,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三、特点幼儿园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 全面性幼儿园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注重幼儿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幼儿的学习能力,还注重培养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品德素养。

通过综合性的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的身心和品德的全面发展。

2. 个性化幼儿园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注重个别差异的关注和培养。

针对幼儿的个别特点和需求,采取差异化的教育措施,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3. 情感性幼儿园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交往能力。

通过情感互动、情感教育等方式,促进幼儿与他人的情感沟通,培养幼儿的情感素质和社会交往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三位一体”德育模式
作者:谢礼华赵毅
来源:《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2013年第09期
最近网络上对北京大学拒绝部分索要巨额奖学金的“高考状元”事件进行了讨论,很多人认为:高考状元向北大索要巨奖,已映射出当下“竞技教育”的重大问题,反映了当下青少年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迷失。

其实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很重视思想道德教育,诸如苏格拉底、普罗塔哥拉、亚里士多德等学者都认为:美德可教,但不可像一般知识那样地。

要使德育能更好的实现其时代性、多样性和针对性,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就必须为受教育者搭建平台,引导他们将正确的个体意识外化为个人行为习惯与品德,就必须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三者和谐统一,才能有效削减当下“一周5天的学校教育+2天离校生活=0教育效果”的“5+2=0”教育现象,笔者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充分发挥学校家长委员会(以下简称家委会)的职能去实现德育效益的最大化。

一、我国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发展趋势
从2010年起,我国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到2012年年初,印发了《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同年年底又下发的《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中也将学校建立家委会写入其中,当前家委会的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教育政策层面。

按照我国对家委会的界定,学校家委会要支持、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并且要促进学校与家庭沟通、合作,要提升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力求通过家委会制度的建立,要家长明确自身在学生成长、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家长支撑起家庭教育在“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更有效的发挥家长在学生发展中的启智、育德、培养兴趣爱好的功能。

虽然作为家校合作的主要形式,家委会已经在许多学校建立并得到国家政策支持,但目前它在学校教育中的参与权并未有效实施,因为在不少学校,家委会还只是一种摆设。

导致这个情况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教师的教育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在遇到教育孩子的专业问题时,家长更相信教师和学校的专业性,因而其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功能缺失;另一方面,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对家委会的“合法地位”还不明确,为了自己孩子的学习,很多家长也不会主动提出意见,而更多的是成为了学校政策的“传声筒”。

基于此,当前我国的家委会在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就如何发挥家委会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笔者有以下认识。

二、家长委员会德育功能的开发利用
实践表明,家校携手是提高教育实效的重要手段。

大量的研究也表明,家长教育、家长参与及家长与教师的关系对学生的学业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家委会平台可以帮助学校向家长及时通报学校近期的重要工作和重要举措,家委会也可以利用自身职能,收集汇总家长的意见建议,通过畅通的渠道向学校反馈,促进学校和家庭的相互理解。

教育是予人良知、责任和诚信,但目前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掐尖教育”,让我们在“学业和品德”天平的选择上,更倾向于前者。

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有责任感、可担当的社会公民,而不是“温室里面的花朵”。

学校中也已开始通过更多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去体验挫折、感受生活、了解社会。

但学生的思想教育是一个连续的,非间断的,不是“学校的5天+家庭的2天”,虽然学校也试图通过布置社会实践作业、感恩作业等方式延续着学校品德教育,而且这些工作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家庭的支持。

但这样的操作方式,从现实的背景下看缺乏一个必要的外部支撑,很难制度化、系列化,很难保障每一项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很难让学生和家长在实践中的利益得到保障。

纵观台湾、香港等发达地区,它们真正实现了家委会“凝聚学校、家庭和社会合力”的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港、台的家委会会组织家长在学校担任义工(如维护学生上下学治安、支援运动会等),辅助学校完成各项工作;会利用家长特长,辅助教师授课,举办各种培训活动(如考前补习班、电脑班等),以促进学生向全人发展,增进弱势学生多元潜能的发展;家委会也会倡导关心教育的会员、校友或社会人士捐赠款项和物品,以协助学校的软硬件建设和举办各种教育活动。

港台的家委会亦可以联合社区,整合社区资源,开展社区活动,促进学校周边环境和网络媒体整治,以强化学校效能、教师教学、家庭教育和学生学习与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家委会即是桥梁纽带,又是一个可供发掘的社会资源平台。

我们可以在教育领域积极引进社会工作人才,利用家委会中家长资源,创设学生体验社会的环境,发挥对教育有热情的家长的教育潜能,把品德教育实践活动延展到课外、延展到假期,利用家委会的力量,让活动的组织有序、让活动的效能可检验,真正的让学生品德教育走进深入,形成全员参与德育的良好氛围。

三、家长委员会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实践运用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过程中,坚持德育为先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逐步探索形成的“通过课程整合、社会实践、改进教学方式、完善综合评价,营造全员育人氛围的创新德育方式”也已经全面铺开。

武侯高级中学在创新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针对德育的时代性、德育内容的多样性、德育教育方式的针对性,以学校牵头,以家委会为纽带,充分发挥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门办学,为学生营造更多、更好的具有情境性、体验性的学习平台,实现全员育人的新氛围,切实提升了德育的有效性。

(一)加强引导,明确家委会的主体地位
教育行政部门要提升对学校家委会建设的指导、培训与监督力度,对一些违规做法和不完善的地方要进行及时制止和引导,从政策上引导家委会良性发展。

对此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国家教育部门应该评估当地学校系统关于家长和社区参与的培训需求,而后提供适当的技术帮助、资源和咨询……当地行政区应该提供和确保学校为介入工作的人员提供培训。

”同时,在学校层面,学校要主动公开校务,搭建各种与家长的沟通平台,让家长能随时了解学校办学、班级教育及学生成长的情况,在公开、透明的前提下,达成学校与家庭在育人上的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监督;作为家长要打消顾虑,要主动配合学校,将孩子在家庭的表现告知学校,实现学校家庭之间的信息及时反馈,消除误解,最大限度的达成教育上的共识。

为了保证家长委员会工作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和实实在在的教育效果,武侯高级中学进一步加强了领导,完善了组织。

为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学校制定了家长委员会章程,明确了委员会的任务和每个人的职责及工作的原则,保证家长委员会活动顺利开展。

学校根据家长委员会章程,分别把推选出来的家长代表以班、年级、学校为三级,组成三级家长委员会,即班级家长委员会、级部家长委员会、学校家长委员会。

选举产生学校家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全面负责家长委员会工作。

家长委员会在学校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参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为调动家长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学校重大事宜通过家长委员会征求家长的意见后实施,家长委员会对学校的所有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每学期都进行优秀家长的评选。

各级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问题,促进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形成。

(二)创新方式,以活动带发展
1 组织好家长座谈会。

家长座谈会是实现学校、家长、学生三沟通的桥梁,是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重要纽带,学校积极配合家长委员会组织好活动。

武高从“精”入手,协助家长委员会精心准备会议材料,选择符合家长需要的会议主题和内容。

对于会议程序、发言材料,学校都精心准备,充分保证家长委员会座谈会的有效性;以“细”为依托,营造和谐座谈氛围。

如会场布置要温馨,桌凳的摆放以圆桌形式,体现了平等原则,摆放水果、矿泉水、会议档案袋等,让家长委员充分感受学校工作的细心和温馨,为沟通交流做好基础;抓好“落实”,确保家长座谈会的实效性。

2 依托“请进来,领出去”活动,大力开发家庭教育资源。

“请进来,领出去”是学校依托家长委员会开发家庭课程资源、联系社区的一项主要体验活动。

各班级每学期制定一个活动计划。

活动内容需要本班学生家长与班主任提前沟通。

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的家长信息,根据家长的工作性质、爱好特长,结合班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际,制定班级活动计划。

在家庭资源开发过程中,家长利用业余时间上网查资料,学习有关知识,认真备课;主动为学校班级出谋划策,联系参观活动基地。

3 积极组织参与学校的各项主题活动。

让孩子带动一个家庭,让家庭带动一个社区,共建文明和谐社会。

家长委员会积极配合学校创造性地组织爱国教育、环保教育、感恩教育、安全
教育、诚信教育、信心教育、健康教育等系列主题活动,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参与,加强孩子与家长的情感沟通,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学校每年的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家长委员会都组织家长积极参与,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宽松、平等、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受家长、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从而促进孩子全面和谐发展。

“立德树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家委会的工作从被动走向主动是其成熟、完善的必然规律。

作为学校要发挥在家委会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并通过这一组织,释放所有家长对教育的真爱,对教育的支持,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融合,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成才。

(责任编校:合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