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春北师大版五下第四单元长方体二集体备课表格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长方体(二)》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长方体(二)》单元教案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通过操作活动,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本单元的内容为以后学习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及圆锥的体积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几何知识的进一步延伸。

学生学习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1.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的单位。

2.能进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4.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1.通过具体实验,比较哪一个物体所占的空间大,最后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得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2.抓住体积和容积的区别,使学生认识到“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3.引导学生认识到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利用实物教具使学生体会到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离开实物去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不同的计量单位进行计算的能力。

5. 抓住实际事例,帮助学生区别比较体积和表面积。

1体积与容积1课时2体积单位1课时3长方体的体积1课时4体积单位的换算1课时5有趣的测量1课时6练习四1课时体积与容积。

(教材第36、37页)1.通过多种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体积与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精选】北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长方体(二)》优秀教案

【精选】北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长方体(二)》优秀教案

【精选】北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长方体(二)》优秀教案本单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它们的展开图,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开展学习的。

长方体、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是研究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而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是学生形成体积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长方体的体积、体积单位的换算和有趣的测量等知识内容。

本单元内容把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实验活动与抽象的概念联系起来,并通过操作与交流,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第1节体积与容积【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难点】重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

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教材中的情境图制成的课件、8个相同的烧杯、两个大小不同的水杯四组、红薯和土豆各4个(红薯的体积要比土豆的体积大)、水。

【教学设计】【情境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每天坐在教室里学习,相信你们对教室里的一切一定了如指掌,你能说一说教室里哪些物品占的空间大,哪些物品占的空间小吗?生:黑板擦占的空间大,粉笔占的空间小。

2.师:你们还能这样对比着举几个例子吗?请同学们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谁愿意把你列举的例子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发言)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的导入既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直接明了,简单高效,又可以适时地破题质疑,有效地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

【探究新知】一、建立体积的概念1.出示大小不一样的土豆和红薯。

(1)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土豆和红薯,你们猜猜哪一个大?学生意见不统一。

表格式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教案教学设计

表格式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长方体(二)”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2、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课时
8课时
单元教学过程。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第四单元长方体(二)备课方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第四单元长方体(二)备课方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第四单元长方体(二)备课方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单元导学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体积单位的换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长方体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这也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同时还是图形与几何这部分领域的核心学习目标之一。

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观察、感知、操作、思考、想象等基础之上的,其中,实际观察和操作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必备环节。

因此,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学习,教材安排了丰富的操作活动,通过操作活动认识体积和容积、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及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本单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它们的展开图,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开展学习的。

长方体、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也是研究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而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是学生形成体积概念、掌握体积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备内容备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会用多种方法测量或估计物体的体积。

2.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感受1cm3,1dm3,1m3,1L,1mL的实际意义。

3.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理解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会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1.在具体的实验活动和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体会抽象思想。

2.在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过程中,体会分类和比较的思想方法。

3.在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过程中,体会归纳思想与符号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价值。

4.通过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1.经历建立体积与容积概念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长方体(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长方体(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长方体(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长方体(二)》教材内容包括长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长方体的基本知识,本节课是对长方体知识的深入拓展。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认知发展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但对于复杂的长方体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体、生动的教学实例来帮助理解抽象的概念。

此外,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较大,教学中需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运用长方体的知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长方体的特征。

2.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

2.运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的特征,总结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3.运用同桌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体的实物模型和图片,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的基本知识,如长方体的特征、面、棱、顶点等。

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长方体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的六个面、十二条棱、八个顶点。

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出长方体的特征。

2015年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集体备课教案

2015年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集体备课教案
4、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拿出学具动手插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想想应该选用哪些小棒,怎样插比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
认识立体图形中长方体的长、宽、高。
3、认识不同位置放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横着、竖着、侧着摆放长方体框架,分别让学生指它的长、宽、高。
三、练习巩固
1、深化理解长、宽、高。
拿出自己做的长方体,摆放好位置后,量出它的长、宽、高。(汇报后板书)
小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因此由于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大家量的长、宽、高的长度也不同,但是长、宽、高的和是不变的。
五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2015年)
主备人
成员
审核人
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4、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长方体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教学板书
长方体的认识


顶点
6个
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12条
8个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学反思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 长方体(二)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 长方体(二)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长方体(二)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长方体的定义及特征;2.掌握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3.运用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长方体的定义及特征;2.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掌握如何运用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教学内容:(1)长方体的定义及特征;(2)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3)运用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法;(2)练习演示法;(3)课堂互动法。

五、教学过程1.概念认识:通过讲解,学生对长方体有更深的理解和印象,加深对长方体的认知。

2.基本公式:授课通过三维物体展示器,用现实生活案例,贴近实际情景,讲解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充分体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运用实战:通过演示练习,加深学生对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的理解,以及如何将计算公式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场景问题,使其更加具有实战性。

六、巩固与拓展1.在课后请同学完成教材上有关题目,对不会的问题进行讲解与解答。

2.提供更多相关的题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如何运用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给小学生自己制作长方体模型,来实践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实际生活案例,让学生们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了长方体的定义及特征,也更加熟练地运用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积极性,认真思考问题和发表观点,课堂氛围非常好。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 长方体(二) 单元教学指导》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 长方体(二) 单元教学指导》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长方体(二)单元教学指导一、教材简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几何知识的进一步延伸。

主要内容包括: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体积单位的换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是研究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而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是学生形成体积概念、掌握体积的计算方法、认识体积单位和计算各种立体图形体积的基础。

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选择学生能够理解的情境,给学生创造自主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了解体积(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这为以后学习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及圆锥的体积打下了基础。

二、知识结构教学导航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体积与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容积单位。

2.能进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进行探索中,让学生发现规律,并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验直观操作、迁移、类推等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践活动的探索,提高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二、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认识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

2.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3.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及换算。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单元长方体(二)-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单元长方体(二)-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单元长方体(二)-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长方体(二)”,主要围绕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及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理解其计算原理,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准确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理解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1. 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 理解并区分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及其应用场景。

3.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长方体的相关公式。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体模型、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直尺、量角器、计算器。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长方体物品,如冰箱、书本、电视等,引发学生对长方体的关注。

- 提问:长方体有哪些特征?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第二环节:探究与讨论- 分组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模型,探讨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 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引导总结出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表面积和体积的应用场景。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集中讲解和个别辅导。

第四环节:应用拓展- 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 分享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包括以下内容:1. 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

2.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3. 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4. 表面积和体积的应用实例。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计算给定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 提高练习: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包装纸的用量、容积的计算等。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长方体(二)-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长方体(二)-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4单元长方体(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数学活动,培养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长方体体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 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 应用表面积和体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并区分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

-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模型、多媒体教学设备。

- 学具:直尺、量角器、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的基本特征。

- 提问:“我们之前学习了长方体的哪些知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长方体的哪些新内容?”二、探究新知1. 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模型,探讨长方体表面积的定义。

- 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总结出公式。

2. 长方体体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利用动画演示长方体体积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

- 探讨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总结出计算公式。

三、巩固练习-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新学的知识。

四、实际应用-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如计算包装盒的用纸量、估算沙堆的体积等。

五、总结反馈- 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 教师点评,强调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关键点。

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以下内容:1. 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

2.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3. 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四长方体》(二)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四长方体》(二)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四长方体》(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四长方体》(二)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性质,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性质,并且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之前,我了解到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对于长方体的特征和性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可能对长方体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有的学生可能对于解决实际问题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性质,能够运用长方体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性质,能够运用长方体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于长方体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讲授法为主,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性质。

同时,我还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等,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长方体的特征和性质,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讲授: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性质。

3.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长方体性质的理解。

4.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通过总结,让学生加深对长方体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方体的性质:1.六个面都是长方形2.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3.相对的边的长度相等4.相对的角的度数相等八.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长方体(二)-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长方体(二)-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长方体(二)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长方体(二) 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五年级下册数学的第4单元,长方体(二)。

我们将从第77页开始,学习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长方体的特征,我准备了一些长方体的模型,以及一些长方体的图片。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长方体的图片,让学生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从而引出长方体的特征。

2. 长方体的特征: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长方体模型,来发现长方体的特征,如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等。

3. 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我会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们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方体的特征: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表面积 = (长×宽 + 长×高 + 宽×高)×2体积 = 长×宽×高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个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3厘米,求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2. 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0厘米,宽是6厘米,高是4厘米,求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答案:1. 表面积:158平方厘米,体积:120立方厘米。

2. 表面积:240平方厘米,体积:240立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长方体的特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四长方体》(二)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四长方体》(二)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四长方体》(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四长方体》(二)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引入四长方体的概念,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长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启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四长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四长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启发引导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长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引出四长方体的概念。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和分析四长方体的特征,总结出四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3.实践:学生动手操作,制作四长方体的模型,加深对四长方体的理解。

4.应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四长方体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四长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可以通过绘制四长方体的图形,标注相关的尺寸和计算公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长方体(二)》单元全套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长方体(二)》单元全套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通过操作活动,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本单元的内容为以后学习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及圆锥的体积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几何知识的进一步延伸。

学生学习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1.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的单位。

2.能进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4.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1.通过具体实验,比较哪一个物体所占的空间大,最后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得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2.抓住体积和容积的区别,使学生认识到“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3.引导学生认识到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利用实物教具使学生体会到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离开实物去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不同的计量单位进行计算的能力。

5. 抓住实际事例,帮助学生区别比较体积和表面积。

1 体积与容积1课时2 体积单位1课时3 长方体的体积1课时4 体积单位的换算1课时5 有趣的测量1课时6 练习四1课时体积与容积。

(教材第36、37页)1.通过多种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体积与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长方体(二)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长方体(二)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四单元长方体(二)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掌握长方体的相关概念与基本性质–能够运用长方体的公式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能够通过实物、图片等展示长方体的形状特征和性质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3.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和合作的意识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二、教学重点1.掌握长方体的相关概念与基本性质2.运用长方体的公式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2.提高学生探究和合作的意识和方法四、教学资源1.白板、电脑、投影仪2.实物长方体、长方体的图片3.学生练习册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感受长方体的形状特征和性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25分钟)1.让学生自行设计和制作一些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模型,随后让学生测算这些长方体的表面积,并形成一张表格,对比不同长方体的表面积。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测算结果,并总结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 长方体的表面积= 2 × (长×宽 + 长×高 + 宽×高)3.在掌握公式后,让学生进行练习。

3. 探究长方体的体积(30分钟)1.以实物为例,展示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示范。

2.通过学习练习册上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方法和技巧。

3.让学生自行设计两个不同大小和形状的长方体,并测算它们的体积。

4.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测算结果,并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 长方体的体积 = 长× 宽× 高5.在掌握公式后,让学生进行练习。

4. 小结与评价(10分钟)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记忆。

并通过阅读理解和计算题目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整理与复习教案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整理与复习教案北师大版
2、第2题。
(1)读题,了解题意:要求什么?但是不知道什么条件?应该怎么办?
(2)独立解题。
(3)同桌交流,相互纠错。
(4)交流错因。
3、第3题:两组数中都有一个数与其它数不同,请划去这个数。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中交流,结果不同的说说各自的理由。
(3)汇报结果,交流错因。
4、第4题:填上适当的体积单位。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整理与复习教案北师大版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整理与复习




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
2、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教具。
教学难点
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讨论
二、练一练
三、全课小结:
一、前提测评
1、说说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说说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2、填空。
5立方米=()立方分米2800立方分米=()立方米
23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0.3立方米=()立方厘米
12600毫升=()升1.05升=()毫升
二、练习巩固
1、第1题。求下列图形的体积。
10cm
8cm
22cm
9cm
9cm
5cm
6cm
12cm
9cm
(1)学生独立计算。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 长方体(二)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 长方体(二)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长方体(二)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的内容。

通过前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长方体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理解并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长方体模型、PPT课件、练习题。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直尺、练习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长方体物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顾长方体的特征。

2. 新课导入:讲解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引导学生推导出计算公式。

3. 案例分析: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长方体的特征2.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3. 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4. 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应用5. 课后作业作业设计:1. 请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请学生观察家里的长方体物品,测量并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推导,使学生掌握了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新课导入和案例分析这两个环节。

这是因为这两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的关键步骤,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春北师大版小学五级数学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教学教案DOC

春北师大版小学五级数学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教学教案DOC

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第一课时:体积与容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的多媒体演示、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在课件演示、实际操作和小组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活动,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学具准备:1、借助农远资源加工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制长方体、正方体学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课件演示;学生讲“一只乌鸦找水喝”的故事。

2、动画演示:乌鸦把一颗颗石块衔到瓶子里,瓶里的水面涨高了,乌鸦就喝着了水。

3、提出问题: 为什么乌鸦把一颗颗石块衔到瓶子里,瓶里的水面涨高了?乌鸦想的办法中蕴含着什么数学知识呢?4、根据学生回答,点明关键词——物体所占“空间”,揭示课题——体积与容积。

二、探究问题、感悟知识1、小组活动,初步感悟。

触摸长方体、正方体学具,说说有什么感受,小组交流,全班反馈,感悟物体所占的“空间”和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小。

2、出示“客厅”的课件,说说客厅里哪些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并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物体所占的“空间”的大小。

3、出示课件,比一比。

①篮球和乒乓球,哪个占的空间大,哪个占的空间小?(篮球大)②土豆和红薯,哪个占的空间大,哪个占的空间小?(肉眼很难判断土豆和红薯的大小)你能想出办法来比较吗?4、动画演示,进一步理解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把土豆和红薯分别投放到两个大小相同并装有同样的高度水的杯子里。

仔细观察两个杯子里水面的高度变化,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红薯占的空间大,土豆占的空间小。

5、联系实际,总结概念。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三、指导活动、拓展延伸1、课件演示:杯子、集装箱和冰箱,理解“容器”、“容纳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①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一些什么容器?②哪些容器容纳的物体多,哪些容器容纳的物体少?根据学生回答,点明关键词——容器“容纳”物体。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教案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教案北师大版

1 、两个水杯哪个装的水多
决这个问题。
Hale Waihona Puke 呢?如:把两个不同形状的杯子装满
2、组织学生说说实验的方法。 水,然后将水倒入同样大小的小
a. 用同样的一个小杯子装
杯子中,看哪个杯子装的小杯数
b. 把另一个杯中的水倒入一
多。
个杯中看是否一样多。
二、揭示容积概念
学生举例说明容器的大小不同,
通过以上实验,再举几个例
教具准备
土豆(大小各一个)量杯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1、师:(手中拿着两个铅笔 盒),这两个铅笔盒哪个比较 大,哪个比较小?
指名学生上来指出铅笔盒的大小 生 1:讲台比较大,
课桌椅比较小 生 2:我的橡皮大,他的橡皮小 生 3:老师比家的小房间大。
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新 知,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通过 “说一说” 的活动让学生感受物 体有大有小,容器放 的物体有多有少。
大小不变。
对比大小不同
2、独立完成第 2、 3 题
3、搭一搭,四人一组准备 12
个正方体、练习。
让学生体会到同一物 体形状发生了变化, 但体积不变。
板书设计:
体积和容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教学反思:
用心 爱心 专心
58
第四单元 长方体(二)
课题 四、长方体(二)体积与容积
课型 新授课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 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 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


概念。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块巧克力的体积约是6()
一个成人鞋盒约是6()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一辆载重汽车车厢的体积约是8()
一把椅子高90()
一个热水瓶的容积约是2()
一台冰箱的容积约是60()
(设计意图:对基础题型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对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二、课堂练习
1.出示课本“练一练”第5题
让学生拼一拼,并分别求出它们的体积
(二)、选择适当的答案填空。
①体积②容积③表面积
(1)做一个长方体油桶,需要多少铁皮,是求长方体的()。
(2)求一个长方体木块占空间的大小,是求长方体的()。
(3)求一个油桶最多能装多少油,是求油桶的()。
(4)运动员领奖台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这个领奖台的()。
①体积②容积
(5)往一个杯子里倒满饮料,()的体积就是()的容积。
①杯子②饮料
(6)一个长方体的玻璃缸,它的容积()它的体积。
①大于②等于③小于
(7)油桶的体积是指它(),容积是指它()油的体积。
①所能容纳②所占空间的大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进一步加深对物体的体积与容积的理解)
三、实践活动。
一个棱长4厘米的正方体木块,从正中挖去一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后,体积、容积、表面积是怎样变化的?
教具准备
长方体模型多个、直尺等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两个长方体盒子,问:你认为哪个长方体的体积大一点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2.师: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较物体体积大小的情况,请你观察粉笔盒与教室的体积,你觉得物体体积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什么有关系?
物体体积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长、宽、高都有关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练习
想一想。
淘气和笑笑各有一瓶同样多的饮料,淘气倒满了3杯,而笑笑倒满了2杯,你认为有可能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解决问题,降低了知识点的难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爱思考的学习习惯)
五、课堂小结:体积和容积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有哪些,唤起学生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经验,为后续学习体积单位做向导。)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教具学生观察后让学生感受1立方厘米物体的大小。
教师提问学生你有什么样的方法记住他大小,然后交流各自得想法。
说出: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厘米3,记作1cm3。让学生说出周围大约是1厘米3的物体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
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记作1 cm3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记作1 dm3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体积单位(练习)
课型
练习型
教学目的
1、进一步认识体积、容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升、毫升)。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A.1厘米B.1立方厘米C.1平方分米D.1平方厘米
3、体积是64立方分米的木块,是由()个棱长1分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
A.24 B.4 C.64 D.36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8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任意去掉一个小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都减少了。()
2、6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一定是36平方厘米。()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究有关长方体体积的知识。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从实物出发,把新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用实物演示,直观易懂,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二、探索新知
1.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40个)以小组为单位搭出四种不同的长方体
同学们小组合作,用这些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拼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每拼成一种就记录下它的长宽高和体积各是多少,然后小组长进行分工,确定好谁操作、谁计算、谁记录,然后再共同思考、讨论总结长方体体积公式。
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这节课所学内容。)
六、作业
完成黄冈第10页。
(设计意图:巩固这节课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体积与容积
体积:物体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容纳物体的大小
体积和容积的联系与区别:
体积大不一定容积大;容积大一定体积大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体积单位
课型
新授型
教学目的
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在进行交流,特别是读法的交流。
第2题: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的体积,增强学生对体积、容积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
第3题:利用升、毫升之间的换算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先统一单位,然后再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课堂小结: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2、比较物体的容积。
教师出示一个量杯和一个水槽,并问学生哪个装水装的多一些?
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来证明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
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方案。
学生小组内演示自己的设计方案。
(设计意图:实验方法是多样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己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揭示容积的概念,并让学生结合实例说说自己的理解,以加强对容积概念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体积和容积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这节课所学内容。)
五、作业
完成黄冈第10页。
(设计意图:巩固这节课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体积与容积
体积:物体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容纳物体的大小
体积和容积的联系与区别:
体积大不一定容积大;容积大一定体积大
二、基础练习
(一)判断。
1.冰箱的容积就是冰箱的体积。()
2.游泳池注入半池水,水的体积就是游泳池的容积。()
3.两个体积一样大的盒子,它们的容积一样大。( )
4.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物体的体积。()
5.冰箱的体积等于它的容积。()
6.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和容积。()
7.长方体的体积一定比正方体的体积大。()
难点
进一步能够有效的建立体积的空间观念;初步感知体积单位的大小
关键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
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实物教具。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学生纷纷回答,教师对回答的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那么体积单位是什么呢?
说出: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记作1dm3,让学生说出周围大约是1分米3的物体
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米3,记作1m3。
2、学生制作体积单位。
(1)用橡皮泥切出一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一拼,2立方厘米、5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分别有多大。
(2)用硬纸板做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3、感受物体的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师提问学生这两个方案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体验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师可让学生多举一些实例,如一个保温杯的体积和容积。
(设计意图:加深对体积和容积的理解。)
三、课堂练习:
让学生做课本42页的课后练习题。
教师巡视并学生的小组活动进行参与和指导。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用米尺在墙角出搭出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加深学生对体积单位的实际感受,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说一说: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
(设计意图:把体积单位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感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意义。)
三、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这节课所学内容。)
五、作业
完成黄冈第10页。
(设计意图:巩固这节课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
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记作1 cm3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记作1 dm3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长方体的体积
课型
新授型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
学生纷纷回答,教师对回答的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为后续学习做准备。)
二、讲授新课:
1、感受和测量物体的体积。
教师出示土豆和红薯让学生比较一下哪个大一些?
学生观察后纷纷回答。
教师提问学生你有什么样的方法能够测出土豆和红薯谁占的空间大?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交流各自得想法。
教学分析
重点
进一步能够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初步学会比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大小的方法。
难点
进一步能够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初步学会比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大小的方法。
关键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
两个量杯、土豆、红薯、水槽。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让学生能够观察教室的物体,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哪些容器放东西多?哪些容器放东西少?
学生动手拼一拼并汇报交流
2.实践活动
出示课本“练一练”第7题内容
学生按要求做一做
(设计意图:通过课本练习对体积容积单位的知识点进一步巩固,为下面的练习打好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