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20《咕咚》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20《咕咚》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20《咕咚》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说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咕咚”。

2.能够听懂课文内容并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3.能够感受小鸭子的动作、声音,并模仿进行表演。

二、教学重点1.教学课文中的生字词“咕咚”。

2.听懂课文内容并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三、教学内容《咕咚》咕咚,咕咚,小鸭子走啊走,转啊转,不知道去哪儿。

探头,探头,看看,鸭妈妈在河边,田字桥上的果儿多好玩!小鸭子喜欢咿咿啊啊地叫,鸭妈妈踏踏地走,转啊转,一不小心咕嚒跌到大坑!咚嚏,咚嚏,妈妈听见了,快跑,快跑,追啊追,脚伸啊伸,鸭妈妈抱住了咕嚏,抚摸着小鸭子——“咿咿,我的好孩子!”四、教学过程1. 情感导入老师播放小鸭子咕咚的叫声,让学生模仿一下,讨论一下小鸭子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 教学生字词教师向学生介绍生字词“咕咚”的含义,让学生重复多次,掌握读音。

3. 教学课文教师读课文,让学生跟读,重点解释生字词和生词的意思。

然后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感受不同语气。

4. 情感体验教师带领学生模仿小鸭子的咕咚叫声,并辅助学生进行故事情节表演,体验小鸭子与妈妈的亲情。

5. 课文分析学生一起分析课文中的情节,理解小鸭子迷路后妈妈的关心,感受母子之间的爱。

6. 小结复习教师让学生复述课文,重点复述生字词的意思,并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2.与家长讨论故事中表现的亲情,写下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生字词“咕咚”的意思,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亲子关系的展示,增强了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在后续的教学中,应继续巩固生字词的认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体验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咕咚》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师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七、课后反馈请老师对本节课教学效果和学生反应进行评估,并做出调整和改进。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 -20.《咕咚》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 -20.《咕咚》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 -20.《咕咚》一、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咕咚》的内容,明白主要情节。

2.能够复述故事的基本情节。

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

4.能够体会故事中的人物感情,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咕咚》的主要内容。

2.复述故事的基本情节。

三、教学难点1.描述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事件。

2.表达对故事中人物感情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2.教案3.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用声音制造“咕咚咚”的声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故事《咕咚》。

2. 学习主题内容1.听故事:老师给学生讲述《咕咚》的故事,带着学生一起体会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习反思:老师带领学生回想故事情节,让学生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感受故事带给他们的情感。

3. 情感体验1.分组活动: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感情变化,每组呈现出讨论结果并展示。

2.表演故事:学生自由发挥,小组表演故事《咕咚》,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回顾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1.复述故事《咕咚》的主要情节。

2.写一段话,描述你对故事主要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旨在通过故事《咕咚》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和情感认知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点,设计更多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欢迎家长和同学们积极配合,共同努力。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0课《咕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0课《咕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咕咚》是⼀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教育学⽣,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地跟随别⼈。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教版⼩学⼀年级下册语⽂课⽂第20课《咕咚》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教版⼩学⼀年级下册语⽂课⽂第20课《咕咚》原⽂ ⽊⽠熟了。

⼀个⽊⽠从⾼⾼的树上掉进湖⾥,“咕咚”! 兔⼦吓了⼀跳,拔腿就跑。

⼩猴⼦看见了,问他为什么跑。

兔⼦⼀边跑⼀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猴⼦⼀听,就跟着跑起来。

他⼀边跑⼀边⼤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家快跑哇!” 这⼀下可热闹了。

狐狸呀,⼭⽺啊,⼩⿅哇,⼀个跟着⼀个跑起来。

⼤伙⼀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

野⽜拦住他,问:“‘咕咚’在哪⾥,你看见了?”⼤象说:“没看见,⼤伙都说‘咕咚’来了。

”野⽜拦住⼤伙问,⼤伙都说没看见。

最后问兔⼦,兔⼦说:“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

” 兔⼦领着⼤家来到湖边。

正好⼜有⼀个⽊⽠从⾼⾼的树上掉进湖⾥,“咕咚”! ⼤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篇⼆】⼈教版⼩学⼀年级下册语⽂课⽂第20课《咕咚》教案 教学⽬标 1、知识⽬标 ①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字。

学习“⽺字头”和“⾜字旁”2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③了解课⽂内容,能⼤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2、能⼒⽬标 ①培养学⽣识字、写字能⼒ ②培养学⽣的朗读能⼒ ③培养学⽣的语⽂综合实践能⼒ 教学重点:朗读课⽂,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内容,能⼤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流程 第⼀课时 ⼀、吸引学⽣,揭⽰课题。

1、多媒体播放多种声⾳,请学⽣猜猜是什么声⾳。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咕咚》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咕咚》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咕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概述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为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20课《咕咚》,是一篇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内容简单易懂,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

2. 教材目标•理解并掌握课文的内容•能够朗读《咕咚》这篇课文•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二、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目标•能够准确理解和朗读课文《咕咚》•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情节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分享和友情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朗读技巧2.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表达情感的能力四、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课本《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课文《咕咚》的复印件2. 教具准备•彩色粉笔或者白板笔•故事卡片•角色扮演道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故事卡片或道具简单介绍课文《咕咚》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活动•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分组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3. 拓展活动•让学生绘制《咕咚》中的场景或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以课文为基础进行创作,写一篇有关友谊和分享的小短文。

4. 总结•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肯定和总结,强调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和重点,加深学生的记忆。

六、板书设计•《咕咚》故事主要情节•角色扮演•朗读训练•情感表达与分享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咕咚》这个故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分享和关心他人。

以上是我的教案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咕、咚、咕咚。

2.理解故事内容,能够说出小鸟咕咚的故事。

3.能够模仿咕咚的叫声。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二、教学重点:1.故事内容的理解。

2.生字的认读和书写。

3.咕咚的模仿。

三、教学准备:1.教材:《咕咚》教材,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

2.课件:包含故事内容图片和生字的课件。

3.玩具小鸟模型。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1.教师出示小鸟的图片,引入话题:“大家知道小鸟会发出什么声音吗?”2.让学生模仿小鸟的叫声,引起兴趣。

2. 故事讲解1.教师讲解故事《咕咚》的内容,生动描述小鸟咕咚的形象和故事经过。

2.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留意生字“咕”和“咚”。

3. 生字认读1.出示生字“咕”和“咚”的字形和拼音,让学生跟读。

2.教导学生认读生字,并练习书写。

4. 情感体验1.教师模仿小鸟咕咚的叫声,引导学生跟着模仿。

2.让学生形象化地表达故事中的咕咚情节。

5. 小结复习1.回顾故事内容,检查学生对于故事的理解和生字的记忆。

2.学生互相模仿咕咚的叫声,巩固教学内容。

五、教学延伸:1.让学生自己编写一个关于小鸟咕咚的故事。

2.制作小鸟的手工作品,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印象。

六、课后作业:1.默写生字“咕”和“咚”。

2.用自己的话描述故事内容。

3.领会并模仿小鸟咕咚的叫声。

七、教学小结:通过对第20课《咕咚》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了故事的内容,同时也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和书写。

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希望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咕咚》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相信学生将会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有所收获。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1.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和故事主题,理解课文的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动物的关爱意识。

2.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和故事主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教学难点:1) 分析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 图片:放有咕咚形象的图片。

3) 视频:咕咚的动画片。

5.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引入咕咚的形象,让学生对咕咚感兴趣。

2) 向学生展示咕咚图片,让学生猜测咕咚是什么动物。

3)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标题《咕咚》,预测即将讲述的故事内容。

Step 2:导入新课1) 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模仿鸡叫声,让学生联想到咕咚是一只小鸡。

2) 播放咕咚的动画片,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咕咚的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学生跟读课文,了解咕咚在农场里的生活和成长经历。

Step 3:阅读理解和讨论1) 提问学生:咕咚是谁?它有什么特点?2) 引导学生通过回答问题,了解咕咚的成长过程。

3)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咕咚遇到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办法。

4) 分组讨论咕咚的成长经历,并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

Step 4:分析故事主题1) 通过观察咕咚的生活和成长经历,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主题是什么。

2)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咕咚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3) 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个人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Step 5:思考与巩固1) 让学生再次观看动画片,回忆故事的情节和表达方式。

2) 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表达对咕咚的喜爱和对农场生活的向往。

3) 教师邀请学生讲述自己喜欢的动物故事,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

6. 教学延伸1) 教师可引导学生研究养鸡的方法和技巧,了解鸡对人类的作用。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第20课《咕咚》。

本课是一篇小品文,通过作者生动形象的文字,描绘了一只小鸭子从孵化到下水的全过程,以及和妈妈在一起的温馨场景。

全文语言简洁、形象生动,极具感染力。

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认读本课生字词。

(2)学习了解本文课文的大致内容。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能口头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

(2)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体会动物的可爱之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通过教学,让学生读懂文章,明白文章的大致内容。

(2)培养学生的语言朗读能力。

(3)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和句子。

2.难点(1)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过程设计1.热身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对动物孵化的过程进行观察,快速召集学生的注意力。

2.呈现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宠物动物,如鸟、金鱼等,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动物是如何孵化出来的,并介绍本课主要内容。

接着,老师给学生讲解本课的生字词,并帮助学生逐字逐句读清楚。

3.感知课文利用幻灯片或课件展示课文内容,给学生讲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引导学生跟读课文。

然后,提问学生课文中的词语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读课文让学生闭目,听课文录音,跟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感。

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体味课文中的情感。

5.理解课文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思考,分析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如:小鸭子在孵化前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是如何孵化出来的?小鸭子和妈妈是怎样在一起的?6.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宠物鸟、鱼等动物,让学生描述它们的特点,并体会动物的可爱之处。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

【 - 小学作文】【篇一】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新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0.咕咚20.咕咚【篇二】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部编本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部分《20 咕咚》教学设计教案20咕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咕、咚、熟”等生字,会写“吓、怕、跟”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教育学生听到任何事都要多动脑筋想一想,不要盲目跟从。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了解故事内容。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思考或亲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的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教师把一块石头扔进事先准备好的水桶中)听,这是什么声音?(咕咚、咕咚)(板书:咕咚)对,就是这个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多动物呢!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那就和老师一起去森林王国看看吧。

1.读一读下面的拟声词。

咕咚叮咚哗啦汪汪咩咩喵喵二、自主读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自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

2.不会读的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确。

3.在描红本上练习书写。

同桌互相口头做组词练习。

4.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认读。

(2)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写字情况,相机指导难写的字。

(3)课文中共有几个小动物?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给下列汉字注音。

熟()掉()吓()领()3.加一加,学生字。

口+下=忄+白=+艮=者+阝=三、借助插图,学习第1~4自然段1.出示课文插图一:(1)小兔子怎么了?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第2自然段)(2)谁听见了小兔子的喊声?(小猴子)它又是怎么做的?出示: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3)“咕咚”是什么?(4)听到他们的喊声,还有谁也跟着跑起来了?出示: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20 咕咚 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20 咕咚  教案

《咕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汉字。

能按笔画规则写字且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过程与方法1.图文结合,读悟结合,引导学生多阅读来感受课文内容。

2.分角色表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遇事不动脑筋、盲目地跟着别人,就容易做错事。

教育学生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准备:本课生字卡片、动物贴画、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朗读课文2.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一、导入新课1.上课之前请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拿了什么?(瓶子、石子),请大家猜猜老师如果把小石子扔进瓶子里,会发出什么声音?(咕咚)可是大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却不这样认为,到底森林里又发生了什么事?你听……2.(板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

(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

)齐读课题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形声字,拟声词)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声音的词语?小朋友们积累的词语真多。

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这个有趣的故事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大家快去读读吧!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学生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对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知道“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2.学习生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呢?或者你在哪里见过它们?(课件出示生字)咕咚熟掉鹿逃命野拦领用加一加和换一换的方法加一加:口+古=咕口+冬=咚口+下=吓令+页=领换一换:跳——逃预——野3.书写“吓”字,教师范写,学生用手书空,并在书上描红,教师强调书写坐姿。

A.词语你会读了吗?(小老师带读)B.看哪一组反应快,指名小组读。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咕咚” 、“格格” 等雨水落地的声音,并能模拟出声音。

2.初步了解雨水的形成和作用。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从小节省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了解雨水的形成和作用。

2.模拟出“咕咚”、“格格”等雨水落地的声音。

【教学准备】1.音响设备。

2.图片、幻灯片、PPT等多媒体工具。

3.适量水杯。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课的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听一下窗外的声音,特别是下雨时的声音,问问学生:“雨水下在哪里的时候,你们听到过什么声音?”2.老师通过PPT或图片展示雨水落地的不同声音,让学生模仿发出来。

二、讲解(15分钟)1.老师向学生介绍雨水的形成和作用:“天空的云彩里含有水汽,当冷空气遇到水汽,水汽就会凝结成水滴落到地上。

雨水不仅能给万物生长提供水分,还能冲刷土壤,清洗空气,为生态系统做出贡献。

”2.老师指着PPT或图片,讲解雨水的循环:“地球上的雨水被蒸发成为水汽,又形成云彩,最后又下成雨水。

这样雨水就不断地循环往复,为生态系统提供水源。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老师发一个小水杯给每个学生,让学生观察这个水杯里面水的分量。

然后让学生想一想:如果每个人每天都在用水的话,那么水会不会越来越少呢?2.老师在黑板上写出“节约用水,从我做起”,并让学生在每张五颜六色的纸上写下自己的节约水的方法,并把它们贴到黑板上。

四、反馈(10分钟)1.让学生模拟“咕咚”、“格格”等雨水落地的声音。

2.老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场景,然后询问学生:“这个场景告诉了我们什么?”3.老师提问:“我们该怎么样做才能保护水资源呢?”【课后作业】1. 练习模拟“咕咚”、“格格”等雨水落地的声音。

2. 和家长一起探讨节约用水的方法。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咕咚》一文,谁知道“咕咚”是什么?小动物们听到“咕咚”都是什么反应?(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二、借助插图,学习第5~7自然段1.出示第三幅插图,学习第5自然段。

(1)小动物们知道“咕咚”来了,全都吓得逃跑了,只有野牛没有跑,他把大伙儿拦住了,我们看看野牛是怎么说的。

自己读读第5自然段。

(2)出示第5自然段,找找这些话分别是谁说的。

用不同颜色的笔标示出来。

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3)自由读第5自然段,把小动物们的对话读清楚。

2.出示第四幅插图,学习第6~7自然段。

(1)听了野牛的话,兔子领着大家来到了湖边。

他们看到了什么呢?我们赶快读读第6自然段。

(2)读了第6自然段,谁来说说大家看到了什么?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了吗?(3)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大伙都笑了?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动物,在亲眼见到什么是“咕咚”后,你心里会想什么呢?(引导学生明白这个“笑”既是虚惊一场的笑,也是不好意思地笑)3.小结:通过这件事,动物们懂得了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偏听偏信,遇事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的道理。

三、整体回顾,拓展延伸1.回顾课文,思考有哪些收获。

2.分角色进行模仿表演。

3.知道以后遇到事情先问为什么,弄清事情的真相。

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家”“羊”“象”“都”四张生字卡片。

“家”和“象”撇画较多,梳理笔顺。

家:,10笔。

象:,11笔。

“都”字左宽右窄,左高右低,相互错位。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书写练习。

3.教师巡堂指导。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到了森林王国,认识了很多新朋友。

我们以后做事要向野牛学习,听了别人说的话也要动脑筋思考,别人说得对还是错。

回去以后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吧。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第2篇】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儿歌《咕咚》的歌词,能反复吟唱。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引导学生认真聆听、理解歌曲。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理解歌曲《咕咚》的内容。

2.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歌曲表演与演唱。

三、教学难点
1.通过儿歌《咕咚》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熟悉歌曲《咕咚》的内容和旋律,准备好音响设备。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好课前准备,如认真倾听歌曲。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歌曲《咕咚》,让学生认真聆听,介绍歌曲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儿歌《咕咚》(15分钟)
1.教师示范唱歌,《咕咚,咕咚,小鸟唱歌,呜呜,叽叽,山花插满树》。

2.学生跟读、模仿教师唱歌,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 表演与合唱(15分钟)
1.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歌曲《咕咚》的表演。

2.学生分组合唱,互相帮助,展示给其他同学观看听。

4. 小结(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儿歌。

六、课堂延伸
1.让学生用动作、表情等形式进行儿歌《咕咚》的表演。

2.让学生学唱其他类似的儿歌,培养学生的音乐细胞。

七、作业布置
将《咕咚》的歌词抄写一遍,并复习歌曲内容。

以上是本次课程的教案内容,希望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歌曲,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咕咚》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咕咚》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20.《咕咚》一、教学内容课文简介本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20课,题目为《咕咚》。

文本通过描述小猫“咕咚”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小动物的可爱和调皮。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猫的生活习性,培养对小动物的关爱意识。

3.通过课文,感受文字的美感,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语。

2.进行课文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1.让学生通过语言理解生动形象的小猫。

2.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家中是否养过宠物,对宠物的感受是什么。

2.介绍本课的主题为小猫“咕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课文1.分段教学,“咕咚”的日常生活。

2.解释生字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配合课文音频,进行朗读练习。

第三步:朗读训练1.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2.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并做适当点评。

第四步:讨论交流1.引导学生围绕“为什么小猫会喜欢咕喵呢?”展开讨论。

2.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四、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中的一段文字。

2.写一篇关于小猫咕咚的小故事,要求有开头、发展和结尾。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呈现生动有趣的小猫故事,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喜爱之情。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对语文的热爱。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简单描述。

3.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4.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生字生词的认读。

2.理解课文内容,简单描述。

3.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准备
1.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2.教具:课文印刷件,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引出课文主题:“咕咚”。

2.复习前几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步:学习课文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生字。

第三步:讨论
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2.每组派代表表达自己小组的观点。

第四步:课文解析
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解释一些学生可能不理解的句子和词语。

第五步:练习
1.学生针对课文进行问答练习。

2.学生自由发挥,讲述课文中的故事。

第六步:总结
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课文内容。

2.强化重点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
1.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描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以课文《咕咚》为基础,通过朗读、讨论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以上是本节课《咕咚》的教案,希朿可以对您的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下第20课《咕咚》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下第20课《咕咚》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下第20课《咕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主要人物及事件,并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2.能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增强语感。

3.通过与同学的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能够在课堂展示个人理解,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及事件。

2.朗读表达,增强语感。

3.课文赏析,展示个人理解。

三、教学难点
1.把握课文中隐含的情感和意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展示个人见解。

四、教学准备
1.板书工具:彩色粉笔、擦拭工具。

2.教学课件:相关课文内容。

3.教学辅助:学生课本、教师课本。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介绍故事背景,引起学生兴趣,预热课堂气氛。

2. 主体(30分钟)
1.学生跟读课文,纠正发音和语调。

2.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特点。

3.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意义,启发他们展开个人想法。

4.展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进行互动交流。

3. 拓展(1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练习或小组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课堂总结(5分钟)
学生回顾当堂内容,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课文的重点和意义。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课文朗读和思考题目,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朤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感悟《咕咚》这篇课文的内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在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中,《20.咕咚》是一篇富有童真趣味的故事,适合帮助学生培养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语感认知。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咕咚》的故事情节,初步掌握故事中的生字词语。

2.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习策略:通过故事情节中的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故事情节的梳理。

难点:生字词语的识记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1.课本《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课件:包含故事情节的图片和简短的课堂活动设计3.黑板、彩色粉笔、故事相关道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故事相关的图片和道具,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和思考。

2. 故事讲解(15分钟)教师朗读《咕咚》故事,注重语音语调的把握,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3. 故事情节小组讨论(10分钟)根据故事内容,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故事中发生的事情及主人公的感受,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与互动。

4. 生字词语学习(10分钟)教师对故事中的生字词语进行解释和讲解,引导学生记忆并运用这些词语。

5. 个人表达与小结(10分钟)学生以“我喜欢《咕咚》因为……”为主题进行个人表达,并进行小结性讨论,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6.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勇敢表达想法,并分享对语文学习的感悟。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对《咕咚》的故事内容和生字词语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在故事情节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得较为被动,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教师在生字词语的讲解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词语的含义,提高学生的语感认知能力。

七、教学延伸1.绘本创作:鼓励学生根据《咕咚》的故事情节,进行绘本创作,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原文】木瓜熟了。

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小猴子看见了,问他为什么跑。

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

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这一下可热闹了。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

野牛拦住他,问:“‘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大象说:“没看见,大伙都说‘咕咚’来了。

”野牛拦住大伙问,大伙都说没看见。

最后问兔子,兔子说:“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

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生字。

学习“羊字头”和“足字旁”2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吸引学生,揭示课题。

1、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

(要求: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

)齐读课题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建议:用笔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0 咕咚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0 咕咚教学设计
咕咚 熟了 掉进 吓了一跳 山羊
小鹿 逃命 大象 野牛 拦住领着
(2)出示生字,开火车读。(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咕、咚、熟、掉、吓、鹿、逃、命、象、野、拦、领”)
“熟、命”这两个字是什么结构?半包围结构的字有哪些?形声字有哪些?
三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好自然段的序号,思考:动物王国今天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小动物?
四 图文对照,理清脉络
1.这是一篇连环画课文,我们先来看第一幅图画。
2.这幅图上画了什么?
3.方法同上,观察第二、三、四幅插图,分别说图意,并找到相对应的段落。
4.欣赏四幅插图,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五 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1.用田字格展示“吓、怕、跟、家、羊、象、都”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3.讨论:如果我们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办?(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四 作业布置
完成本课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20.咕咚
第一课时
吓、怕、跟、家、羊、象、都
第二课时
兔子、小猴子
狐狸、山羊
木瓜熟了 吓得到处跑
遇事要动脑筋分析
小鹿、大象
野牛:问清事情的原委
七、教学反思
本文是经典的民间故事改写而成的童话,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故事所要表达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在经过自主阅读思考、与同伴交流后,学生们的思维打开了,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轻声盲从、缺少独立思考和判断才是动物们呈现不同表现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鼓励他们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现象,从而将课内所学与课外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信孩子们在学习了这一课之后,会在心中播下独立思考判断的种子,这种良好的品质会成为他们一生的宝贵财富。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20.咕咚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20.咕咚教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自由读课文,完成初读要求。
2.同桌互读课文。
3.分自然段读课文。
4.采用多种文,学习生字。
1.引导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不会读的想办法解决。
(2)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序号。
2.组织同桌互读,互相帮助。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评价。
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导学案
教师课堂引导
个人思考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分自然段读课文。
3.读词:
咕咚木瓜逃命野牛
大象拦住拔腿就跑可怕极了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组织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2.指导读好这些词语或短语:咕咚、木瓜、逃命、野牛、大象、拦住、拔腿就跑、可怕极了。
9.教师小结:你看,兔子没弄清什么是咕咚就乱跑,猴子、小鹿自己没看见,只是听见别人喊也跟着跑起来,结果呢?唉,虚惊一场。
1.学生分小组试讲故事。
2.小组推选代表上台讲故事。
3.表演故事
三、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学生分小组试讲故事。
2.小组推选代表上台讲故事。
3.以八个同学为一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种动物的头饰,在音乐声中进行表演。
1.齐读课文,回答问题。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引导齐读课文,启发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组织学生互相说一说。
3.组织全班交流。
1.认真观察要求会写的生字,交流书写要注意的问题。
2.仔细观察教师范写,跟着书写。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咕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生字。

学习“羊字头”和“足字旁”2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吸引学生,揭示课题.
1、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

(要求: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

)齐读课题
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建议:用笔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吗?
3、再读课文,看谁能通过自己的读来解决问题。

三、学习生字
1、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2、认一认
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赛读词语)
3、玩一玩
①同桌拿出识字卡片,互相认读
②摘果子,(多媒体示一棵苹果树,苹果上分别写了生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
4、议一议
①小组合作学习,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②谁愿意把自己的识字方法介绍给大家。

四、再读品悟
1、自己练习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2、四人小组轮着读课文,互相评一评,读的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要注意读好的。

3、朗读檑台赛
4、齐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选“家”“怕”扩词。

2、同桌间说一说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师范写(重点指导写好新偏旁“忄”和“足”)
4、生临写
5、练写,互相评价(引导学生从字形,书写速度,书写姿势等方面评价)
第二课时
一、激趣复习,导入新课
1、(多媒体:湖边长着几棵木瓜树,木瓜上有生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配“咕咚”声)
2、听,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

可就是这个声音,却让森林里小动物们,(引导说到“乱哄哄”)为什么呢?
二、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
(示图1)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
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

3、“撒腿就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你也有过吗?
填空:
,我急得撒腿就跑。

,我吓得撒腿就跑。

,我紧张得撒腿就跑。

4、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谁来喊一喊?
5、指导朗读
他吓得撒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了!咕咚来了!”
(二)学习3—5自然段
1、听到他的喊声,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它们是怎么做的?(跟、跑)读3、4自然段。

2、野牛跟他们有什么不同?它是怎么做的?(追、问)读5然段,划出描写野牛的句子。

3、(示图2、图3)对比两幅图,小动物们和野牛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会用什么?(慌慌张张、不慌不忙)
动物们慌慌张张是因为
野牛不慌不忙是因为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答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6—7自然段
“咕咚是什么呀!”小动物们谁知道呢?指导朗读(重点读好小兔的话)
瞧,连小兔也不知道“咕咚”是什么,为什么?(没思考)怎么办呢?读6、
7 自然段。

(示图4)这时,小动物们会说什么,小兔又会怎样呢?
三、总结深化
1、现在,你最想对谁说句话,说什么?
2、戴头饰表演“咕咚”这个故事。

四、布置作业
1、把课文中喜欢的词填到“词语花篮”中。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读《同步读本》中的《数星星的孩子》。

板书设计
20.咕咚
兔子拔腿就跑
小猴跟着跑沉着冷静
大伙儿一个跟着一个肯动脑筋
野牛拦、问
教学反思:
整堂课,我对学生回答作了充分地预设,因此上得也比较顺,但有一个环节,可是我未曾预料到的。

书中讲大象也跟着跑,我只是一句话带过,没想到学生却揪着大象不放,当一个学生提出:“老师,大象这么大,为什么也吓得跟着跑?”我当时一愣,没想到学生的回答更精彩。

“大象可能认为这咕咚比他还要大,所以也吓得跟着跑。

”我在心里为学生的回答喝彩。

课到了最后一个环节,学生也慢慢领悟了寓意,可有个学生可能上课听得不是很认真,他又问了前面那个问题:“老师,只不过是一声咕咚声,大象为什么也跟着跑啊?”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因为大象没动脑筋啊,遇到事情也没去想就跟着瞎跑。

”多精彩的回答呀,是学生的问题把课推向了高潮,这可真是所谓的未曾预约的精彩,我为我班学生的进步而高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