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春学期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教案1(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7.1.2乳化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教案新版粤教版
第 2 课时乳化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授课目的:研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经历和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虑、勇于创新的科学质量。
重点和难点: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比较。
难点:谈论实验方案。
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实验准备:演示用品:底部用白腊粘着一小木块的烧杯、NaOH固体、水、玻璃棒、药匙。
分组实验用品:三只各装有100 mL 水的烧杯、三份质量相同的固体NaCl、 NH4NO3、NaOH、药匙、温度计。
投影仪及相关图片(或自制动画)。
课时安排: 1 课时授课方案 :授课过程谈论教师演示兴趣实验:向烧杯(底部粘有一小木块)中注入半杯水,加入三匙NaOH并不断搅拌。
教师: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创立实验情景,学生:烧杯底部粘着的木块掉下来了。
激发学生的兴趣。
谈论与交流:烧杯底部的小木块零散,猜想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是 NaOH加入水中溶解时,水溶液的温度高升,使烧杯底部的白腊消融,所以木块掉下来了。
学生:可否是所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都会高升?学生: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为什么会高升?教师:下面我们就围绕同学们的猜想和诱惑来进行研究。
活动与研究 ( 一):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阅读相关教材,明确活动目标、实验用品。
学生:我们的活动目标是研究NaCl、 NH4NO3、 NaOH溶解于水是放出热量还是吸取热量。
学生:实验用品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NaCl、 NH4NO3、NaOH。
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我组的实验方案是先测出水的温度,再向水中加入溶质,等溶质溶解后测出水溶液的温度。
若水溶液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则物质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的,反之是吸热。
实验目的和实验用品对学生设计方案有提示作用。
教师:同学们的实验思路是正确的。
下面我供应一个设计方案,请同学们参照。
阅读教师供应的实验方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1)教案粤教版
判断溶质、溶剂的一般方法
(1)固—液混合:固体——液体——
(2)液—液混合:少液——多液——
(3)气—液混合:气体——液体— —
(4)XX溶液:XX——,水——
练习3 :判断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碘酒酒精溶液氨水盐酸食醋糖水
盐水葡萄糖注射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5、 溶质与溶剂的辩证 关系
难点
溶液中溶质、溶剂与溶液三者的质量关系
课型
新授课
教法
实验讨论讲解练习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第一课时
[引言]什么是溶液?大家能说出一些具体的溶液吗?溶液是怎样形成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章“溶液”。先学习第一节:
[演示][实验7-1]
[板书]7.1溶解现象
一、可溶与不可溶
[讨论交流](学生逐题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1.[实验7-1]中三种固体,哪些可溶?
2.可溶的团体被什么物质溶解了?
3.溶解后得到的物质属于纯净物、化合物还是混合物?
4.溶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怎样理解“均匀、稳定”的涵义。
[小结并板书]
1、溶液的概念:
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的的。
2、溶液的特征:
(1)性
(2)性
(3)
3、溶液的组成溶质:的物质。
判断溶质、溶剂的一般方法
5、溶质与溶剂的辩证关系
集体意见
课后反思
溶剂:的物质。
[练习]
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溶液时无色的、均一、稳定的液体。()
(2)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练习2:判断下列物质是否是溶液
水银食盐水海水液氧硝酸钾溶于水澄清的石灰水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7.1溶解和乳化
虽然学生对溶解现象并不陌生,但是将溶解这一宏观现象提升到微观角度去理解分析,就显得比较困难。通过学生的活动与探究并结合多媒体动画模拟,使学生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稳定的、均一的混合体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可以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系统且科学的概念,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其辩证关系。
展示不同颜色的溶液,以激起学生探究欲,及掌握更多知识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全面观察实验能力,培养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的能力。
说明物质在溶液中是以分子或者离子的形式存在。
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概念,学生更容易理解。
通过对概念的分析对比,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从实验中总结出概念,便于理解
1.它们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硫酸铜溶液各部分颜色深浅是否一样?如果从小烧杯取出部分蔗糖溶液,与原来的溶液相比,它们的甜度、浓度、密度是否一样?
3.放置了这么长时间,你有没有看到哪种液体析出了固体?
【概念】像这样,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小结】
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解释均一性、稳定性)
七、教学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考查
(1).下列溶液中,溶质是液体的是()
A.75%的消毒用的酒精B.输液用的葡萄糖溶液
C.食盐水D.盐酸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常用的溶剂,溶剂都是水
B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C溶液都是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组成的
D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3).溶液一定是:①无色;②均一;③稳定;④纯净物;⑤混合物()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7.1溶解与乳化(课时)学案(新版)粤教
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了解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重点】溶解现象,溶液的组成。
【难点】溶液的特征及判定溶质的成分。
【自主探究】1.自学导航:阅读教材191页了解“可溶物质”和“不可溶物质”,阅读教材191勾画、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应知应会:(1)溶液的概念:溶质分散到在溶剂里形成的而的 ,溶液是由和组成。
(2)加快固体物质溶解速度于水的方法有、、。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答疑解惑探究一:溶解1.溶液的组成、特征小组内讨论完成:教材191页“讨论与交流”,将讨论结果填写在相应空白处。
归纳:溶液是由和组成;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2.溶质、溶剂的判断:分别例举溶质是固体、液体、气体的溶液(个人阅读教材191页最后三个自然段,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展示)归纳:①溶质可以是、、;②溶液中有水时, 是溶剂,通常没有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溶剂,因此水是最重要的溶剂;③日常生活中的液体溶剂还有、。
探究二:影响溶解的因素讨论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加快溶质在溶剂里的溶解速率,教师演示实验,观察实验记录现象,并归纳实验结论,填写教材中的空白。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有: 1.固体溶质;溶剂的;是否。
【跟踪练习】1.教材193页检查站;2.教材197页7.1习题第1、2、5题3.配套练习12页第7题。
【达标检测】1、把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花生油B.泥土C.汽油D.蔗糖2、关于溶液有如下说法①溶质只能是固体;②溶剂一定是水;③一种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④溶质一定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溶剂。
其中不正确的是()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3、一杯食盐水溶液,从溶液的上部取出一些,测得它的密度为ag/cm3;再从下部取出一些,测得它的密度为bg/cm3,则a与b的关系正确的是()A.a=bB.a<bC.a>bD.无法确定4.下列因素中,不会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是()A.搅拌B.固体颗粒的大小C.温度D.压强【化学用语天天练】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铁在氧气中燃烧;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201x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教案1新版粤教版
2019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教案1新版粤教版课标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2、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溶液的概念,组成、特征等。
2.会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3. 知道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能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溶液与浊液,溶解与乳化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化学来源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组成、特征。
教学难点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类型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介绍知识目标图片 A G 拓展知识2分钟下载讲解过程与方法图片 A E 建立表象2分钟下载观看过程与方法图片 A E 帮助理解1分钟下载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图片 A B 升华感情1分钟下载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引入新课:【教师】出示图片:生活中的溶液探究新知:【学生】阅读教材192至193页,2分钟【教师】实验:植物油、泥沙、硫酸铜分别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学生】找出这三种物质与水混合的异同点。
【教师】讲解一、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溶质:被溶解的物质二、乳浊夜:由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浊液三、溶液的组成【教师】讲解溶质、溶剂的概念【教师】问题1、在糖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溶质,溶剂分别是什么?问题2、你能说出身边一些常见的溶液吗?【学生】回答3、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九年级化学下册 7.1 溶解与乳化导学案(新版)粤教版
①溶质的性质②温度③压强④溶质的质量⑤溶剂的质量⑥溶剂的性质
A、①②⑥B、①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
6、洗涤剂能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
A、有乳化功能B、可溶解于水C、可以溶解油污D、可以稀释油污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液体B、空气也是溶液
溶剂的温度越高,溶质的溶解速度越快
假设二:溶质颗粒大小对溶质溶解速率有影响
向两个烧杯中倒入相等质量相同温度的水,再分别加入质量相等、颗粒大小不等的CuSO4固体,并做同等程度的搅拌
溶质颗粒大小不同
颗粒小的溶解的速率比颗粒大的溶解速率快
颗粒越小,溶解的速率越快
假设三:搅拌对溶质溶解速率有影响
向两个烧杯中倒入相等质量相同温度的水,再分别加入质量相等、颗粒大小相等的CuSO4固体,一个搅拌,另一个不搅拌
1、内在因素
①将少量食盐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食盐(填“溶解”或“不溶解”);②将少量CaCO3粉末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CaCO3粉末(填“溶解”或“不溶解”);③将汽油加入水中充分搅拌,汽油(填“溶解”或“不溶解”);④将汽油加入酒精中充分搅拌,汽油(填“溶解”或“不溶解”);⑤将少量固体碘加入酒精中,碘(填“溶解”或“不溶解”)。⑥将少量固体碘加入水中,(填“溶解”或“不溶解”)。
C、用牛奶做酸奶D、用洗手液洗手
15、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认识错误错误的是()
A、氦气可用于填充安全气球B、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
C、用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将油污溶解形成溶液
D、在管道煤气中添加微量难闻气味的气体(如硫化氢H2S等)是为了及时发现煤气泄漏
16、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7.1溶解与乳化
第七章课题1 溶解与乳化教学目的:知识和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一般应用。
3. 能够找出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水、酒精、汽油等不同的常见溶剂的实验探究,进一步学习“对比”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
2、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影响溶质溶解速率快慢的因素,体验设计实验条件的公平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溶质、溶剂的判断,初步体会事物的相对性。
2、联系溶液的实际应用,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教学难点:对溶液、溶质、溶剂的判断。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溶液的形成和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配制硫酸铜、氯化亚铁、高锰酸钾、食盐四种溶液,以上四种溶液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看到的液体都是溶液,溶液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前几章我们就学过了几种溶液,如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石灰水等,那么是不是物质溶于水就能形成溶液?是不是任何物质溶于水都能形成溶液?那么,什么是溶液?溶液又是怎样形成的呢?2、讲授新课:[活动与探究一]试验7-1:可溶物质与不溶物质教师演示:在4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硫酸铜、蔗糖、泥沙和食用油,然后再加入约10毫升水,充分震荡后,观察。
思考与讨论:⑴、四种物质中,哪些可溶?可溶的物质物质被什么物质溶解了?⑵、硫酸铜晶体和酒精放入水中,你还能不能凭肉眼看到它们的粒子吗?形成的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这种物质叫什么?⑶、如果取出一部分,剩下的和取出的浓稀程度是否一样?如不考虑水分蒸发,长期放置是否会分层?⑷、硫酸铜晶体溶于水后的粒子是什么?蔗糖呢?⑸、请你归纳它们形成的物质即溶液的特点。
⑹、泥沙和食用油放入水中震荡后得到的混合物叫什么?小结:酒精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并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
科粤版9下化学 7.1溶解与乳化 教案设计
溶解与乳化》第1课时溶液的形成一、教材分析溶液,是典型的混合物,它是在学生探究认识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碳单质、常见的金属、自然界中水后,接触到的一类成分更为复杂的化学物质。
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一类物质,它也是学生化学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一类物质,如澄清石灰水、稀盐酸等、硫酸铜溶液等。
但学生虽然熟悉一些常见的溶液和溶解现象,却缺乏深入的了解,也不曾系统的对溶液进行研究。
所以教材安排在第七章让学生集中和系统的学习一些溶液和溶解现象的知识,对于提高学生对溶液和溶解认识和理解是很必要的,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利用有关溶解知识去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并且,在第八章,学生将要学习的酸、碱、盐的知识,这里的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溶液中发生的,要学好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和化学知识,就有必要要求学生比较系统的学习与掌握溶液的相关知识。
因此本章的教学也正好为下一章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当然也为高中深入学习分散系的有关知识做了准备。
另外,引导学生从定性和定量的方面去认识溶液的组成,是溶液知识的深化,它既能帮助学生加深有关概念的理解和化学计算能力,更是学生将有关溶液知识科学运用到日常生活实际和生产及科学实验的必须。
本节课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第一节,主要内容为溶液概念、特点、组成以及溶解现象。
是本单元的基础,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通过观察活动从宏观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溶解与不溶现象,再通过讨论与交流从定性的角度认识和理解溶液的基本特征,从而使学生建立溶解、溶液、溶质、溶剂等概念,也初步认识了悬浊液和乳浊液。
本节课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集体合作意识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以及理论联系的能力。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溶液知识的了解,让学生密切将化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的理念,注重科学探究,促进了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且学生在前几章已经接触到一些溶液(如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等),可以多举些贴近生活的例子(如:糖水、葡萄糖注射液、汽水、无土栽培),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溶液概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7.1.1溶液的形成教案新版粤教版
第 1 课时溶液的形成授课目的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看法;知道一些常有的乳化现象。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解析实验现象。
重点和难点:重点:建立溶液的看法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实验准备: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
课时安排: 2 课时授课方案:本课时主若是以实验研究形式来完成授课任务,经过实验组织学生仔细观察、解析、小组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教师可是引导、组织好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授课活动。
授课过程谈论情境创立教师显现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想到了什么?学生 1: 看到不一样颜色的液体。
学生 2:可能是不一样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
显现不一样颜色的溶液以激发学生的研究欲,培学生 3: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
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师引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 )学生齐答:想!教师活动:下面请同学们做:“活动与研究( 一 ) 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仪器:玻璃棒、100 mL 烧杯三个、药匙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食盐糖硫酸铜晶体和着手能力;认识溶液、现象溶质、溶剂。
结论学生们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个别加以指导。
等同学们大部分完成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谈谈本小组的实验情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学生回答:我们这组的实验现象是:食盐、糖、硫酸铜晶体都溶在水力。
中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
结论是:它们都能溶于水中。
教师:很好。
还有没有不一样的现象和结论的?学生甲:我们这组还发现有少量固体物质仍存在液体中。
教师:很好,这说明这些固体没有被水溶解完,谁能说出有什么方法培养学生解析、观察和使它完好被水溶解?归纳总结能力,由点带面,由一般到特别,从学生乙:可加水。
新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 7.1溶液与乳化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七章溶液7.1溶液与乳化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2.找出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能量的变化。
4.知道溶液的重要应用,学习科学实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1.溶解现象。
2.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1.溶液中溶质、溶剂与溶液三者的质量关系。
2.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溶解过程电热现象的探究过程和方法。
[引入新课] 溶液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溶液,前面几张学习过程中学过一些溶液,如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硫酸铜溶液等。
在大家印象中,是不是物质溶于水就能形成溶液?是不是任何物质溶于水都能形成溶液?什么是溶液?溶液是怎样形成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章“溶液”。
[观察活动]【实验7-1】能溶物质与不可溶物质[讲解] 在硫酸铜和蔗糖固体中加入水以后,它们逐渐溶解分散,好像“消失”了一样,最后形成一种透明、均匀而稳定的混合物。
硫酸铜和蔗糖可以在水中“溶解”称为“可溶物质”。
细沙石在水中难溶解,称为“不溶物质”。
[板书] 一、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溶液: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匀而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均匀:指溶液各部分组成、浓度和性质都完全一样;稳定指条件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即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有溶质析出。
注:分散到溶剂中的分子或离子,达到均匀而稳定的状态后,仍处于不停的无规则运动状态中。
[讲述] 溶液由溶质在溶剂里溶解而成。
细沙石难溶于水,所以细沙石不是水的溶质,水也不是细沙石的溶剂,因而也不能形成溶液。
[讨论交流] 1.蔗糖放入水中后,好像“消失”了,为什么?2.在【实验7-1】中,溶质分别是什么?溶剂是什么?[讲述] 列举几种常见的水溶液[板书] 二、影响溶解的因素[探究活动] 找出影响溶解的因素问题影响硫酸铜晶体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假设有可能影响硫酸铜晶体溶解快慢的因素是:假设1假设2假设3实验与事实【实验7-2】(完成课本P194表格)结论(完成课本P195表格)[设问] 上述活动的三个实验中,如果烧杯的大小不一、水的量或所取的晶体量不同,还能得出上述结论吗?[讨论交流] “设计条件的公平性”1.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初中部九年级化学下册 7.1 溶解与乳化教案 (新版)粤教版
溶解与乳化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七章 溶液 7.1 溶解与乳化 7.1.1 溶液的形成实验 (新版)粤教版
第1课时溶液的形成探究点一溶液的形成[情景展示]认识溶解现象在3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硫酸铜、酒精和泥沙,然后再各加入约10 mL水,充分振荡后,还能看到这三种物质吗?[问题探究]所有物质都溶于水吗?什么是溶液?溶液由什么组成?[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一而稳定的混合物,叫作溶液。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情景展示]溶解速率:A1____B1,A2____B2,A3____B3。
[问题探究]哪些因素会影响物质的溶解速率?如何加快溶质在溶剂里的溶解速率?[思考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温度、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是否搅拌等因素都会影响溶质的溶解速率。
为了证明某一因素对溶解速率的影响,应采用控制变量法,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通过升高温度、减小固体物质的颗粒大小、搅拌等方法能加快溶质在溶剂里的溶解速率。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第1课时溶解教案新版粤教版.doc
第七章溶液本章内容概述本章内容概述本章主要内容:1.溶解与乳化;2.物质溶解的量;3.溶液浓稀的表示;4.结晶现象。
这四节内容穿插、渗透了课标中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溶解”涉及对溶解现象的认识,溶解过程中涉及到的吸热、放热现象,溶液、溶剂、溶质的定义,常见溶剂、溶质的种类;“乳化”包括乳化作用、乳化的概念以及对乳化现象的感受和理解。
第二节主要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条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概念、溶解能力的表征、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
第三节涉及气体溶解度的表示、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温度、压力)、溶液浓度的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和一定浓度溶液的配制。
第四节涉及结晶的概念、除去盐中难溶溶质的方法以及有关过滤操作的知识。
本章教学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
3.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4.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5.了解结晶现象。
6.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7.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①观察在水中加入少量盐后凝固点和沸点的变化。
②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③探究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④用简单的方法将衣料上沾有的油污等洗去。
⑤配制某种无土栽培所需的无机盐营养液。
7.1 溶解与乳化本节包含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通过学生的活动与探究,使学生在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粒子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其辩证关系。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简单介绍了乳化现象,以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第三部分介绍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通过学生思考,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绘制简图,实验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K12配套]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第1课时溶液的形成教案新版粤教版
第七章溶液7.1 溶解与乳化第一课时溶液的形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溶液的概念、组成、特征等。
(2)会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3)知道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溶解现象,知道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感受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溶解现象,明确溶液、溶剂和溶质的概念,掌握溶液的基本特征。
【难点】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教学过程知识点一溶液【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92~19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溶液是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一而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都相同;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即温度或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物质;混合物指溶液中至少有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3.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
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4.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只能是一种,一般是液体。
5.固体、气体分别溶入液体时,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当其他液体与水溶解时,通常把水当作溶剂。
【教师点拨】1.根据溶液的概念,广义的溶液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如合金、糖水、纯净空气等。
初中化学研究的溶液一般为液体。
2.有些溶液是有颜色的,如FeCl2溶液呈浅绿色,CuSO4溶液呈蓝色。
3.溶液不仅均一、稳定,还是混合物;水也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
【跟进训练】1.溶液一定是( D )A.单质B.化合物C.纯净物D.混合物2.可以作为溶质的是( D )A.只有固体B.只有液体C.只有气体D.气、液、固体均可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溶液都是无色的B.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物质C.溶液中只能含有一种溶质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知识点二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94~195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影响溶质溶解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溶剂的温度高低、溶质的颗粒大小、是否搅拌等。
新版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7.1 溶解与乳化学案
溶解现象可溶与不可溶不溶物质:如细沙石可溶物质形成溶液定义特征:均匀的、稳定的混合物组成溶质溶剂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温度:一般情况下,溶剂温度越高,溶质的溶解速率越快固体溶质的形状:粉末状溶质比块状溶质溶解的速率快是否搅拌:搅拌时溶质的溶解速率快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吸热:如NH4NO3放热:如NaOH乳浊液与乳化作用7.1 溶解与乳化一、相关知识回顾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
2、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二、新知必备1、由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________到___________物质中所形成的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叫溶液。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叫做溶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叫做溶质。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________________是溶质,__________是溶剂。
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__________,量少的一种叫做___________。
但当其他液体和水相互溶解时,通常都习惯把_______看作溶剂,通常没有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指______________。
水是重要的溶剂,但却不是唯一的溶剂,日常生活中还有其他液体溶剂,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硫酸铜晶体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____________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由___________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5、乳浊液不稳定,像洗涤剂这样的能使乳浊液___________的物质称为_______________,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_________________。
6、可溶的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__________发生改变,这表明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_____热现象,如_____________;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_______热现象,如_____________。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教案1(新版)粤教版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教案1(新版)粤教版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组成、特征。
教学难点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类型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介绍知识目标图片A G拓展知识2分钟下载讲解过程与方法图片A E建立表象2分钟下载观看过程与方法图片A E帮助理解1分钟下载理解情感图 A B 升华感1分下载态度价值观片情钟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引入新课:【教师】出示图片:生活中的溶液探究新知:【学生】阅读教材192至193页,2分钟【教师】实验:植物油、泥沙、硫酸铜分别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学生】找出这三种物质与水混合的异同点。
【教师】讲解一、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溶质:被溶解的物质二、乳浊夜:由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浊液三、溶液的组成【教师】讲解溶质、溶剂的概念【教师】问题1、在糖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溶质,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引入新课。
通过实验比较让学生先从感性上对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进行区分。
溶剂分别是什么?问题2、你能说出身边一些常见的溶液吗?【学生】回答3、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4、当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活动:
问题:知道影响溶解的快慢因素。
【教师】比较等量硫酸铜晶体在水中溶解的快慢
启发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影响溶解的快慢因素:溶剂的温度、搅拌、溶质颗粒的大小
提示:注意条件的公平性。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指出下列溶液中溶质、溶剂各是什么?
(1)硫酸铜溶液
(2)稀硫酸
(3)75%的医用酒精
(4)油脂溶解在汽油里
(5)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6)盐酸
(7) CO2的水溶液
作业:绩优学案22页23页,必做题巩固训练、达标检测
选做题:强化提升
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引入新课。
通过实验比较让学生先从感性上对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进行 区分。
通过例子让学生分清楚溶质和溶剂。
强调探究实验中条件的公平性,让学生语言描述提高学 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溶解与乳化
课标依据
新课程标准要求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2、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理解溶液的概念,组成、特征等。
2.会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3.知道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能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实验认识溶液与浊液,溶解与乳化作用。
E
帮助理解
1分钟
下载
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 观
图片
A
B
升华感情
1分钟
下载
①媒体在教学 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教学过程设计
师 生活动
设计பைடு நூலகம்图
引入新课 :
【教师】出示图片:生活中的溶液
探究新知:
【学生】阅读教材192至193页,2分钟
【教师】实验:植物油、泥沙、硫酸铜分别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学生】找出这三种物质与水混合的异同点。
【教师】讲解
一、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2、乳浊夜:由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浊液
3、溶液的组成
【教师】讲解溶质、溶剂的概念
【教师】问题1、在糖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溶质,溶剂分别是什么?
问题2、你能说出身边一些常见的溶液吗?
【学生】回答
3、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4、当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教师】出示图片
问题: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联想生活中的事例,谈谈溶液的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化学来源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
重点
溶液 的概念,组成、特征。
教学
难点
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
学习目标
媒体类型
教学作用
使 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时间
媒体来源
介绍
知识目标
图片
A
G
拓展知识
2分钟
下载
讲解
过程与方法
图片
A
E
建立表象
2分钟
下载
观看
过程与方法
图片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