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线和角》优秀教案3
1教学内容泰山黄金周——计算器泰山黄金周——计算器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算器,掌握计算器各个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能进行四则运算。
并能进行四则运算。
2、培养学生手、脑的协调能力。
、培养学生手、脑的协调能力。
3、使学生受到爱科学、学科学和用科学的思想教育。
、使学生受到爱科学、学科学和用科学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器各个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掌握计算器各个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能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能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教师教师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学生学生一个计算器一个计算器教学时间教学时间 1课时课时课时Ⅱ 第 一 课时教 学 设 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设计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表格、课件:出示表格师:请同学们看表格,通过表格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试笔算2084020840××8080。
生笔算的同时师。
生笔算的同时师用计算器计算。
用计算器计算。
3、讨论,引出计算器。
、讨论,引出计算器。
你能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是谁呢?(出示课件:电子计算器机器人)(出示课件:电子计算器机器人) 去掉播放录音改为由教师讲解:去掉播放录音改为由教师讲解: 同学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贝贝,大家认识我吗?那你知道我有什么用处吗?用处吗?教师补充说明计算器的用处。
教师补充说明计算器的用处。
一、 师生合作,探究新知一、谈话交流,学习新课。
1、看课件,读信息,提问题。
试笔算2084020840××80学生交流计算器的用处,并相互补充互补充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1)、观察计算器、观察计算器1、 认识计算器认识计算器 (1)电子计算器的构成)电子计算器的构成播放录音:同学们对我的了解可真不少,我真高兴,为了让我们的友谊更加深厚,我想向同学们做个全面的自我介绍,行不行?行不行?我一般由电源及开关、显示屏、键盘和内部电路等几部分构成。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调商)》青岛版(五四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调商)》青岛版(五四制)教案: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调商)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十一部分内容,即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调商)。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掌握这个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调商)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调商)的运算步骤,而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调商的概念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PPT以及练习本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例如分糖果,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并提出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如何进行计算。
2. 例题讲解:我会用PPT展示一道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调商)的例题,并逐步讲解解题步骤,让学生们跟随我的讲解进行理解和掌握。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几道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进行计算,并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和解疑。
4. 调商讲解: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向学生们解释调商的概念,并让他们理解调商的重要性和运用。
5. 综合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们进行练习,以检验他们对于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调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相应的板书,以便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258 ÷ 23(2)397 ÷ 37答案:(1)258 ÷ 23 = 11 (2)(2)397 ÷ 37 = 10 (27)2. 请解释调商的概念,并给出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进行调商。
答案:调商是指在进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当被除数的某一位小于除数时,需要向前一位借位,并相应地调整商的位数。
例如:432 ÷ 37,由于2小于7,所以需要向前一位的3借位,变成12,并将商的位数调整到两位数,即12……19。
青岛版小学数学认识线和角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作者信息教学设计想、说一说、问一问,从建筑工的的楼房,塔吊到汽车的车灯(教学中还可以补充类似的例子)都是学生认识图形的载体,也是学生形象化地理解概念的有效方法。
又如在认识了线段、射线和直线后,教材安排了比一比说一说(教材第43页)的内容,总结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区别,虽然这些图学生已有所接触,但在学习了线段射线和直线后,再来说一说,其感受就有所不同。
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注意学习题材的广泛性,注意从学生身边的事例中发现素材。
二、学生分析三年级时处于五年制小学教育中的中间阶段,是五年制小学教育中的一个转折点,三年级的孩子与二年级的时候相比,明显的有了自己的主见,开始有了自己交往的群体,情感变得更加敏感,思维活跃度增强,尝试新鲜事物的愿望加强,不同的孩子开始显现自己鲜明独特的性格。
在课堂中主要表现在:1、个性差别大: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
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
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根据这一特点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给与学生适当的鼓励与评价,不能一味的只是鼓励或者是批评。
2、做事情很积极,但不易持久三年级学生共同特点是积极做事,什么都想听一听、看一看、干一干,但是又缺乏耐心,愿意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开朗活泼。
所以在课堂上要根据孩子的这些特点,以小组活动为主,但是每次活动的时间不宜太长,内容不宜太多,将活动时间与内容化整为零,适当安排自主活动与集体活动的时间,以保持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做事情容易毛躁,不够踏实由于三年级学生的行为多变好动,对什么都想看个清楚,所以去什么地方手脚都不稳当,所以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活动,要有目的性,让孩子知道是要干什么。
例如,本节课中新课导入的内容,全部以线构成的图片导入,使他们认识到本课的学习是与线有关的。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路程、时间与速度》 青岛版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四制)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借助具体情境在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的方法,建构“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教学模型,并能运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2.经历“解决具体问题—抽象数学模型—解释说明模型—运用模型解决问题”过程,在建模的学习活动中感悟模型思想,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全面、缜密的思维习惯和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理性精神。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告诉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建构“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学模型,并能运用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构建“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学模型。
教学准备:课件、纸条、探究卡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了解学生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旅游时乘坐的哪些交通工具?学生自由回答。
师:大家都很有见识,不仅读万卷书,还行万里路。
老师也喜欢旅游,请看这是我曾经乘坐的交通工具。
(从学生喜欢的旅游谈起,引出交通工具,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欲望。
)二、情境导入,整理信息课件依次出示:师:同学们,认识他们吗?火车师:它是普通列车。
认识他们吗?生:动车、高铁师:对。
老师还带来了他们的相关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你想说什么?生:普通火车最慢,高铁最快。
师:怎么知道的?生:因为普通列车是每小时行驶80千米,动车每小时行驶160千米,而高铁每小时行驶240千米。
高铁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最多,所以它最快。
师:你能结合数据说话,非常好。
是啊,都是1小时,高铁跑的最快。
看,这是济宁到天津的铁路线路图。
如果去除停靠的时间,三种火车需要行驶多少时间呢?课件逐一出现时间。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普通列车6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生2:动车3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生3:高铁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师:你们真会提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植树问题》 青岛版(五四制)
教案:《植树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概念,并能运用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概念2. 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3. 植树问题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树问题的概念和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植树问题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植树问题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植树问题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含义。
3. 案例分析:通过一个具体的植树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 解决方法:讲解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学生掌握解决植树问题的步骤。
5. 实际应用:通过一个实际的植树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7. 总结:对植树问题的概念、解决方法和实际应用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一些植树问题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2.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植树问题,并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植树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2. 教学课件:植树问题的PPT课件3. 教学视频:植树问题的教学视频九、教学时间1课时十、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
2. 在解决植树问题的实际应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第十五课时备课时间:.5.25 上课时间:.5.31序号:55综合应用:纸与我们的生活课型:实践课教学目标:1、在交流、调查的过程中,了解纸的用途,感受节约纸张的意义。
2、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调查的方法,提高搜集信息、整理数据的能力。
3、通过实际应用,全面巩固知识,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空间。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调查纸的用途师生谈话:纸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吗?请学生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要用到纸。
(学生调查汇报:学习需要纸,生活需要纸、手工制作有时也需要纸,纸与我们的生活随时相伴),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纸与我们的生活。
板书课题:纸与我们的生活。
二、合作探究,搜集、整理用纸数量(该综合应用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吨、千克、克及两位数的乘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
(一)、学生提出自己本课想解决的问题,教师予以整理。
如:我们每天要用掉多少纸呢?一张纸大约有多重?我们每天会用掉多少纸呢?……(二)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调查整理第一个问题:你每天会用掉多少纸?(可通过自己每天写作业和生活中所用纸的数量来确定大约有多重。
)2、小组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及调查结果。
3、解决“一张纸有多重?”这个问题。
教师出示:一摞1000张的纸约3千克,请学生估计一张纸有多重。
4、你一天大约会用掉多重的纸?学生谈论汇报。
5、小组统计完成下表,统计一周会用掉多少千克纸。
姓名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合计6、完成表格后,请学生计算全校一周会用掉多少千克纸?一个学期用掉多少?一年呢?(教师可引导学生来制做表格)三、拓展延伸,讨论节约用纸的意义请学生对得出的数据进行讨论分析,了解纸的作用和节约用纸的意义。
四、提倡议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调查得出的数据,想向同学们提出什么倡议,以使学生的不同感受和想法得到抒发,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空间。
第十六课时备课时间:.5.25 上课时间:.6.2序号:56整理和复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第一篇: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优秀教案 2 八收获的季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教学内容: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用“四舍”法试商的方法及竖式计算。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除三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用“四舍”法试商的方法。
2.助直观操作,启发理性思考,突破笔算除法的难点,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以及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除数是两位数的试商方法。
除数是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谈话法、练习法、教学用具:计算机、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20×()〈91()×30〈94 98〉30×()50×()〈190()×60〈482小红外出旅游一共照了360张照片,她想每60张组成一本影集,一共需要几本影集?怎样列式?说出自己的想法?(利用知识迁移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伏笔)360÷60=6(本)答:一共需要6本影集。
二、情境导入出示情境图:1.茁壮的田地需要科学的管理,想一想不讲科学施肥、浇水会出现什么后果?(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科学种田的意义)2.仔细观察情境图,有关施肥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平均每公顷玉米施肥多少吨?三、知识新授1.平均每公顷玉米施肥多少吨?怎样列式?说出自己的想法?372÷62=(吨)(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再推选代表班内交流)(小组讨论:笔算方法,集体交流。
有的学生如能说出把62看作60来想,问为什么?说出过程。
如果没有,教师引导:怎样才能快而准的找出商呢?把62用四舍法看作60来试商比较快。
)生:用37除以62,不够除,所以用372除以62,6个60是360,所以可以把62看成60来试商,大约要6吨。
2.把62看成一个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四舍”法)你能用竖式算一算吗?并验算一下,养成良好的习惯,看看算得对不对。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积的变化规律-青岛版(五四学制)
教案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积的变化规律-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积的变化规律2. 积的变化规律的运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积的变化规律2. 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灵活运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口诀,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观察积的变化a. 出示两组乘法算式,让学生观察并找出积的变化规律。
b. 引导学生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验证积的变化规律a. 出示更多的乘法算式,让学生运用总结出的规律进行验证。
b.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中的特殊情况。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并引导学生将规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观察生活中的积的变化现象,与家人分享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积的变化规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以下是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如出示一组乘法算式,让学生回顾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关注积的变化。
2. 探究新知(1)观察积的变化a. 出示两组乘法算式,如:第一组:2×3=6,4×3=12,6×3=18,8×3=24第二组:3×2=6,3×4=12,3×6=18,3×8=24让学生观察这两组算式,并找出积的变化规律。
第五单元信息窗2《角的度量》(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 数学三年级下册
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量角器,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会画角。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操作量角器量不同大小的角,感受量角器的结构和作用,在“玩角”过程中,积累操作经验,丰富学生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2《角的度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量角的方法。
难点:正确使用量角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量角器。
学具:量角器、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教材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图中有一个滑梯和一个翘翘板,引出角的度量的学习。
2. 探究新知(1)初步认识量角器教师向学生展示量角器,并引导学生观察量角器的形状、结构及数字,让学生初步认识量角器。
(2)学习量角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去量黑板上的角,并思考怎样使三角板上的角与黑板上的角重合。
然后用量角器去量黑板上的角,使学生掌握量角的方法。
(3)学习画角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画角,并尝试用自制的量角器画角。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画角,并交流画角的方法。
3. 巩固练习教师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角的度量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角的度量2. 量角的方法: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角的度数。
3. 画角的方法: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与射线重合,然后在量角器所画角的大小的地方点一个点,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夹角就是所要画的角度。
七、作业设计1. 课后自主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找一找身边的角,并尝试用所学方法量一量、画一画。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究,使学生掌握了角的度量的方法。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五四制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五四制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读出数的读法和写法,理解“个十百”位的概念,熟练掌握数的基本运算。
(整数加减、进位借位、数轴刻度等)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健康成长。
二、教学重点1.数的读法和写法,综合运用各种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实际的练习,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1.数的读法和写法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2.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和计算速度。
四、教学方法1.康耐尔法教学法,通过一定的教学演示和实际演练,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认识。
2.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
五、教学过程1.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数目读法,然后写出对应的数及其读法,加深对数的认识。
3.教师设计各种计算题目,通过口算和笔算的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加减法的各种计算方法和步骤。
4.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进位和借位的概念和方法,加深对数的认识。
5.通过实际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数轴刻度的绘制方法和意义,加强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过程,学生对数的读法和写法的认识得到了加深,同时熟练掌握了加减法的各项计算方法和技巧。
通过实际练习,学生在数轴刻度的绘制和使用方面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并且形成了正确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注重启发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同时通过实际练习和例题演示,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
最终达到知识的积累和提高学业成绩的目的。
三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口算除法》 青岛版(五四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口算除法》青岛版(五四制)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口算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口算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学生口算除法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口算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口算除法的本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口算除法习惯。
教学内容本课教学的内容为口算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口算除法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除法;2.除法的符号及其表示法;3.除法的基本概念。
二、口算除法的方法1.整除的口算方法;2.不整除的口算方法;3.口算除法的错误示范及应对方法。
三、应用口算除法解决实际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口算除法;2.在学习中应用口算除法。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述法、举例法、师生互动法等。
具体地:1.讲述法:通过讲述口算除法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向学生讲解口算除法的知识点和基本逻辑。
2.举例法:通过举例说明口算除法的具体运算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口算除法。
3.师生互动法:通过让学生上台解题,帮助学生通过交流答案,达到相互提高、相互帮助的效果。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引入讲述口算除法的重要性和应用场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步:讲解口算除法的基本概念通过讲述口算除法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明确口算除法的本质和基本规则。
第三步:讲解口算除法的方法通过讲解整除和不整除的口算方法,以及应对口算除法错误示范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口算除法的运算方法和正确应对错误的能力。
第四步:举例讲解口算除法通过多个实例的运算,让学生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掌握口算除法。
第五步:学生上台解题通过让学生上台解题、答案交流,达到相互提高、相互帮助的效果,同时不断强化学生对口算除法的掌握程度。
第六步:讲解口算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讲解口算除法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口算除法的实际运用能力。
(完整word版)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教学目录第一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1、对称现象2、轴对称图形第二单元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1、计数单位、读数、写数2、大数的大小比较3、大数的改写4、求近似数5、编码第三单元走进天文馆——年、月、日1、24时计时法2、时间的简单计算3、年、月、日第四单元家具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1、小数的初步认识2、小数的大小比较3、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第五单元繁忙的工地——线和角1、线段、直线和射线2、角的认识和度量3、角的分类第六单元保护大天鹅——三位数乘两位数1、口算乘法2、笔算乘法3、笔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4、乘法的估算 5.探索规律第七单元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1、平行与相交2、距离第八单元收获的季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2、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3、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4、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5、商不变的性质第九单元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1、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2、相遇问题3、解决问题第十单元小小志愿者——混合运算1、混合运算2、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第十一单元新校服——条形统计图1、画条形统计图2、条形图统计图中数据表示的意义智慧广场——植树问题二、教材分析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共11单元,分别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展开学习,“数与代数”包括第二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第三单元年、月、日、第四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第六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八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第十单元混合运算,共7个单元;“图形与几何”包括第一单元对称、第五单元线和角、第七单元平行与相交,共3个单元;“统计与概率”包括第十一单元条形统计图,共1个单元。
由此可看,本学期以“数与代数”为主,加强孩子计算能力以及数感;三、单元分析第一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会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一、教学内容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用操作的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方格纸上利用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二、教学目标1、结合大量现实事例.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用给定的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学习图形知识.发展空间观念.3、在现实生活中存了解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初步审美素养.三、教材的基础和地位本单元是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单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对称知识的基础.四、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安排2课时.一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5页.教材分析:对称现实生活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对称的物体.如图片、建筑物、动植物、艺术品等.学生对于对称现象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本单元选取我国民俗节庆祝活动上拍摄的照片.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画对称轴.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学具盒、彩纸、剪刀教师准备:放大的体操图.各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谈话: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课件出示)谈话:图片欣赏完了.这些图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让学生自由说.学生可能会说这些图片很好看.图片中的动作很优美;图片的两边是一样的等.谈话:为什么这些图片会给你留下这么美的印象?谈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图片中体操动作蕴涵的美.(接着课件出示体操示意图)如果我们从正面把这些体操动作画出下来.就成了这样一组平面图.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这些图片中蕴涵着什么样的美?”“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我们怎样来了解它们美?”等问题.谈话:大家提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先来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好吗?谈话:请小组长拿出1号袋.把里面的图片分给小组里的同学.自己想办法研究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发现的?然后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开始吧!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谈话:谁想代表你们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小组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是怎么发现的?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通过对折发现图形的两边重合在一起了.但是他们不会用完全重合来表达;对折的方法一般是相同的.学生对对折后打开所看到的折痕表述不会很好.在小组活动时.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如何将自己的发现有条理的表达完整.谈话:同学们.刚才你们通过把这些图形对折.发现对折后图形的两边重合了.那我们就说这些图形是对称的.(板书:重合对称)谈话: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图形.你判断一下.它是不是对称图形?(出示扣杯图)学生可能会直接回答不是对称图形.因为扣杯的一边有把.一边没有.谈话:真的不是吗?你能折一折.看看有什么发现吗?学生演示折.谈话:这个图形对折后重合了.这个图形对折后也重合了.那这两种重合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可能会认为都重合了.一种是图形中有的地方重合而有的地方没有重合.即是部分重合;而另一种是两边重合后没有多出来的.也没有缺少的.有少数学生会说出这是完全重合.谈话: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后全部重合了.也就是完全重合了.(板书:完全)谈话:现在我们把折过的对称图形打开.你又有什么新发现?老师也想折一折.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对称图形借给老师用一用?注意看.老师开始折了.我这样折得到一条折痕.这样折又得到一条折痕.这两条折痕与你们折出来的折痕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谈话: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一般用点划线把它画出来.注意看老师是怎么画的.请你在你刚才对折的图形上画出它的对称轴.谈话:同学们.这些图形通过对折.我们发现它们能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轴)谈话:现在你知道这些体操动作为什么这么美了吗?再回到课的伊始.学生现在会恍然大悟.用数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这些图片.发现对称的美.感悟对称的美.谈话:那你能从下面的图形中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按要求完成课本第21页自主练习第1、2题.学生交流如何判断.三、验证猜想.巩固练习谈话:打开学具盒.请你在钉子板上拼一个以前学过的是轴对称图形的平面图形.告诉大家你围的是什么图形?学生可能围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不同的图形.谈话:请小组长打开2号袋.找到你围的那个图形.动手验证一下你围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2条对称轴.正方形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平行四边形2种情况.三角形3种情况)谈话:谁想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围的是什么图形.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学生可能出现一些争论.对正方形、长方形、圆是轴对称图形.学生一般不会出现很大的分歧.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因为情况比较复杂.象三角形中有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一般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有四条边都相等的菱形.是学生争辩的焦点.也是学生探究的难点.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学具准备.谈话:在我们学过的这些平面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判断.请你从这些图形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图形.画出它的对称轴.并请你的同位帮你看一下.你画的对吗?谈话:请大家打开课本4页自主练习.请你从第3、4题中.选一道题你喜欢的做在书上.分题订正.投影出示.四、动手实践.创作图形谈话:轴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一起来找找生活中的对称.学生从生活中找对称.谈话:生活中的对称实在是太多了.老师也搜集了几幅轴对称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演示)谈话:看了这么美的轴对称图形.你是不是也想自己创作一幅?谈话:你可以用学具盒上的钉子板围一围.用小正方体摆一摆.还可以用剪刀剪一剪.还可以用彩笔画一画.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创作一幅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学生创作活动.作品展示.学生自评、互评作品.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今天的作业就是找一找自己家里的轴对称图形说给爸爸妈妈听.第二课时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谈话:同学们.请你做一个动作.告诉大家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好吗?学生做出不同的对称动作造型.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轴对称的知识来解决几个新问题.好吗?[设计意图]开门见山.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并用动作表示出来.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轴对称图形的学习中.可谓一举两得.二、自主练习.巩固知识谈话:想一想.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如果出现回答不完整.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把话说完整.并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谈话:那么.你知道这些图形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吗?请你打开课本第22页看第5题.先仔细观察.想一想.然后再连一连.学生展示汇报做法.学生做这道题一般不会出现错误.如果有个别学生出现错误.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原因.再请别的同学帮助他.谈话:对.我们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边是完全相同的.如果给你轴对称图形的一般.你能画出它的另一半吗?请你自己完成第6题.学生相互展示自己是如何画的.并互相交流画的方法.这道题学生常出现将格子数错而导致画错图形.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看图、数格子.提醒学生画完后一定要看一看两边是不是一样.谈话:看来.大家对轴对称图形掌握的非常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有趣的故事.(出示第23页第7题)请你仔细看图.看看图中主人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老虎跳到水里去了?你能看图编出一个合理的数学故事吗?让学生在编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弄清楚老虎、狐狸和它们在水中的倒影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镜面对称.谈话:有趣的故事讲完了.糊涂的老虎上了狐狸的当.看来.学好数学知识真的对我们很有用处.那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大家学习的情况吧.(出示“我学会了吗?”)谈话:请你自己在书上完成这道题.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对“丰收园”进行评议.[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层次递进.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感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三、拓展延伸.总结收获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对称的知识来装扮一下你自己的房间吗?请你用日记的形式记下你是如何用对称的知识装饰自己的房间的.好吗?[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自己总结课堂所学的知识.梳理知识.系统知识.培养学生每一节课都要知道自己所学的内容的习惯.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不仅促进学科融合.而且培养了学生以数学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观点的能力.二、大数知大数——万以上数的认识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2.能力目标: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3.情感目标: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读数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投影仪、计算器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引导学生观看第一个信息窗.由学生提出问题.得到了那些信息?发现了什么?揭求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二、探究交流.获取新知1.先让学生尝试读一读13819000这个数.2.计数器操作.认识计数单位.问题:在这个计数器上.你发现了什么?用计数器数数: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问题: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认识十个一千就是一万.(板书“万”.)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一万.是多少?认识十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用同样方法.完成一百万、一千万、一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3.小组讨论学习计数单位间的关系.问题: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你们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4.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1)学习数位.将13819000按数位顺序写出.说出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表示有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2)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3)学习“数级”.介绍我国计数的四位分级法.5.巩固练习.完成第4页“做一做”.6.学习读数.(1)投影出示含两级的数位表.并在相应的数位下面分别呈现教材上的4个数.让学生读一读.并写出读作多少.(2)小组讨论:A.含两级的数怎么读?B.万级的数和个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C.数位上出现0又该怎么读?(3)反馈交流讨论信息.由学生总结.并订正例题呈现的数的读法.三、巩固练习:完成第9-10页“自主练习”.四、总结:本课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学习体会、收获.亿以上数的写法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写出亿以上的数.2. 能力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学习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小组交流:在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生活中的大数.可以有意识的用学生复习亿以内数时用到过的一些数据.上课时.请同学们把搜集的数据在小组内互相读读、写写.再说说是怎样读或写这些数的.这样是帮助学生复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二、练习一(1)读出下列各数:(先自己读读.再2人互相读读.1人读1人判断.再换过来读.有争议的可以举手.)8300000000 578000000 2070060010001000000 620300400000 4600800000读完六个数可以填写反思表.一共3个题.反思表1.六个数.你读对了()个数?2. 你是怎么读出比亿大的数的?(多选)()①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②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③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3.亿以上数的读法你是怎么学会的?()①自己看书②通过别人帮助学会的.③利用以前学过的读数方法来读亿以上的数的.④其他.(设计这个反思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此有意识的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反思让学生关注自己是怎么学.用什么方法学会的.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感受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下面学习亿以上数的写法做好知识和方法的准备)(2)亿以上数的写法.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怎样写含有2级的数.请同学们打开练习2.你能试着写出下面这些数吗?三、练习二1.写出下面各数.(先自己写.再小组间互相说说)二百零六亿零五百八十万写作:四百八十亿写作:十二亿七千六百万写作:三十亿零六十万写作:一千零四十亿零五百万写作:同时提供给学生思考题思考:(先自己思考.再小组间说说)请你思考一下有什么好方法、好经验要和同学们交流的?2. 学生反馈:(1)首先全班交流数写的对不对.订正.(2)重点处理写数的方法:以学生交流的形式进行方法总结.3. 在这里教师要重点处理0的写法.(1)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用0占位.(2)使学生意识到.不能读几个0就写几个0.4.组间交流.学生手中有很多数据.可以充分利用.可以安排这样一个活动.两人之间读一条自己喜欢的大数的数据.1人读.1人记录.5.小结:(1)怎么写亿以上数的.(2)自己是怎么解决新问题的.再次回头反思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三、巩固练习:完成第13-14页“自主练习”.四、总结让学生谈谈收获、体会、遗憾.世界地理知识知多少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借助数据表达和交流信息.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2. 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万以上的数的大小.同时体验比较方法的多样性.3. 情感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用“万”或“亿”为单位表示大数.认识改写的必要性.体会改写的简捷性. 教学重难点:比较万以上的数的大小.同时体验比较方法的多样性.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活动一: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搜集有关世界地理知识中的大数信息.谁先来汇报?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世界地理知识知多少.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有关世界地理知识中的大数信息.(多媒体出示教科书11页信息窗)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仔细观察统计表并提出问题.然后进行交流.活动二:哪个国家的陆地面积最大?哪个国家的陆地面积最小?师:要解决刚才提出的“哪个国家的陆地面积最大?哪个国家的陆地面积最小”这个问题.应比什么?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交流:可以先比较位数.也可以先比较最高位……师:怎样比较9600000、1707000、9373000的大小呢?学生在全班交流.教师总结:先分级.再比较简单.师板书:1707┇0000>960┇0000>937┇3000师:这说明哪个国家的陆地面积最大.哪个最小?学生交流.哪个国家的人口最多?师:我们已经比较出了俄罗斯的陆地面积最大.那么哪个国家的人口最多呢?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师板书:13┇0000┇0000>2┇8700┇0000>1┇4500┇0000师:通过比较这几个国家的陆地面积和人口数.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引导学生体会我国陆地面积和美国差不多.可人口比美国多的多.激发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活动三:师:这些数据怎样改写.能使记录更方便?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进行改写.可能会改写成“百”、“千”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都应充分肯定.然后.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改写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师:怎样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我国陆地面积与人口数呢?探索交流改写方法.体会改写的简捷性. 活动四:师:改写大数给我们记录带来很大的方便.你能按要求很快地记录出下面大数吗?出示自主练习第3、4题是利用现实性比较强的素材进行数的改写题目.练习时.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独立进行改写.然后交流或订正.活动五:完成第16-18页“自主练习”.活动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世界之最知识知多少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四舍五入”法.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2. 能力目标:感知“四舍五入”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3. 情感目标:能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教学重、难点:了解“四舍五入”法.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活动一: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收集一些大数.谁能来说一说你们收集的数据?(学生汇报收集的数据.教师把有些数据板书在黑板上.对有些问题做一些适当的追问.)师:这组数据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的?收集数据还有其他的办法吗?学生交流.可能会有:报纸上查到的、上网收集、在书刊上查找……师:老师也与同学们一样.收集了世界之最中的一组数据(多媒体出示教材第15页的情境图).谁来说说这些数据所表示的意义?师:请大家注意.我还带来这么几条消息:“光速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每秒约30万千米.”这是怎么回事?师:观察上面的几组数.你发现了什么?生交流:这些数前都有“约”字.都不是很准确的数.师:这些同学说的很好.像这样的数我们叫近似数.(板书:近似数)师:在生活中有些数不需要精确的表现出来.用近似数表示更方便.现在谁能说一说你收集的数据中哪些是近似数?活动二:师:同学们请看11030最接近多少万.请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分组讨论.师:谁能说说你推测的结果.并且说说你的想法.师:178680000最接近多少亿?你是怎么想的?小组讨论后交流.得出结论:1┇1030≈10000=1万 1┇7868┇0000≈200000000=2亿.把一个数准确到万位和亿位.也就是求他们的近似数.用什么样的方法比较方便.你能说给小组的人听听吗?师: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师: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时.怎样确定是舍还是入?小组讨论交流总结.教师总结: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应该先分级.然后看万位或亿位后面的数够不够5.再求近似数.活动三:自主练习:1-7题联系时首先让学生知道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就是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数精确到万位或亿位.求他的近似数.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活动四:求现实生活中大数的近似数.借助现实素材求近似数既有助于学生对大数的估计.又能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意义.练习方法与第1题相同.数字编码(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P111~P115以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3、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教学具准备:1、一个邮寄过的信封.2、一张身份证.3、调查了解相关数字号码的编排意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班有多少人?(50人)你自己的学号是多少?(28号、17号``````)老师点名时.如果不叫姓名.怎样来区分班上的同学呢?从而揭示课题: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邮政编码1、同学们邮寄过信或收到过信吗?拿出已写好封面的信封.仔细观察.你发现什么?同桌互相说说.信封左上角那排数是什么?(邮政编码)2、指名介绍邮政编码的作用是什么?(邮政编码是我国的邮政代码.机器能根据邮政编码对信件进行分拣.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信件传递的速度)3、你想知道这些邮政编码是怎样编排的吗?①、师生共同学习书P113的邮编448268是怎样编排的?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前四位数字表示县(市);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②、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本地邮政编码是怎样编排的?我们学校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它们是怎样组成的?(二)身份证编码1、视频展示台上出示一张.让学生观察并互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身份证上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发放日期和有效期、编号.2、师生共同学习身份证上的编号是怎样组成的?①、指名介绍身份证号码中自己知道的某些数字表示的意思②、你还知道其他的号码有什么意义吗?③、师根据学生的介绍补充和小结:实际上.身份证号码是由18位数字组成:前6位为行政区划代号.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④、从身份证号码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2、刚才我们学习了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编排的.你能试着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吗?再与户口簿上的身份证号码对照一下.3、学习例3.我们来给学校的每个学生编一个学号.。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三年级下册 4《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感知生活中的小数,能够认识小数。
2、感知小数的含义,并会读写小数。
教学重点1、认知小数的含义。
2、会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尺子。
教学过程一、感知情景,提出问题1、教师活动:教师出示情景图,请同学仔细看情景图,并练习读一读,每一幅图下面的文字,同位之间可以互相读一读。
如果有疑问,可以在小组内读一读。
学生的活动:学生仔细看图,了解图意,同位之间互相读文字。
班级交流,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组织同学进行交流,练习读出图画下面的文字。
学生活动:指名学生进行说图意读文字,对读得不恰当的地方,集体订正。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提问,教师板书。
(1)为什么这些数都有点?他们叫什么数?(2)0.1米有多长?二、理解情景,找到答案教师活动:0.1、0.4、0.55、1.2……都是些什么数呢?他们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学生活动: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找出不同之处。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到的像:0.1、0.4、0.55、1.2……这些数都是小数,其中的.就是小数点.0.1读作零点一,0.55读作零点五五,1.2读作一点二……指黑板:那么零点六怎样写?(学生思考)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自主练习第1题。
自主完成,点名回答。
2、完成教材自主练习第2题。
点名上黑板写小数,表扬写对的同学。
四、作业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
五、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六、板书设计0.1、0.4、0.55、1.2……这些数都是小数。
0.1读作零点一,0.55读作零点五五,1.2读作一点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小数的认识。
2、感知小数的含义。
并会用小数表示一些单位较小的数。
3、感知生活中的数学教学重点感知小数的含义,并会用小数表示一些单位较小的数。
教具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一、出示问题,探索感知小数的意义1、出示第一节课同学们提出的问题:0.1米有多长?教师活动:踢脚线的高度是0.1米,怎样才能知道0.1米有多长?指导学生讨论: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0.1米有多长?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青岛版小学五四制数学三年级下册《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五四制数学三年级下册《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三年级下册)》66~67页。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能用工具画出一组平行线。
2.在知识探究活动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画法。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直尺、小棒。
学具:点子纸、黑色水彩笔、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和谐美丽济宁,每个人都付出了努力,交通部门也不例外。
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交警叔叔设置了很多安全设施,请看!笔直的斑马线、整齐的停车位、醒目的红绿灯。
(课件出示情境图,见图1)师:其实在这些交通设施当中还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请你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学生发现每幅图片中都有许多线。
师:真会观察。
预设:每幅图上都有两条线。
师:眼睛真亮,一下子说到点子上了。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把生活中具体的线抽象到纸上画下来,为后面的分类感知提供丰富的素材。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一)分类——感悟特征师:其实每组的两条直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也就是说它们是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板书同一平面)老师把每组线画下来,表上序号,你能将这些直线分类吗?不着急回答,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完成探究单。
活动要求:想一想:怎么分?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填一填: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预设:(师巡视交流)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这个小组的习惯真好,交流完坐的很端正。
(生分一分,师协助)预设:(4)(5)一类,(1)(2)(3)(6)为一类。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五四制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五四制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下全册备课
图书知多少-----第一课时(新授课)
图书知多少——第二课时(新授课)
世界人口知多少-------第三课时(新授)
世界人口知多少-------第四课时(练习课)
世界地理知识知多少---------第五课时(新授课)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第六课时(新授)
第七课时巩固求近似数(练习课)
拓展平台--编码(第八课时)
我学会了吗?(第九课时)(复习课)
走进天文馆单元备课
课题:走进天文馆(新授)----24时计时法
走进天文馆(新授)——《年、月、日》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年、月、日》练习课
第三课时《年、月、日》练习课
走进天文馆——年、月、日复习课
第三单元《小数初步认识》单元备课
书房和客厅里的小数(新授)----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二课时----比较大小(新授)
厨房与书房中的小数(新授)-----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第四课时小数的初步认识(练习课)
小数加、减法混合练习(第5课时)。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三年级下册 5《线和角》教案
《线和角》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
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
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学。
教学重点角的意义。
教学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教学媒体。
教具准备课件、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汇报交流,自主学习结果1、我记得以前学过关于线段的知识。
线段有_____个端点。
2、我能画出一条线段。
3、仔细观察课本第42页情境图。
(1)我发现图上有很多________、________还有车灯射出的光线。
我想提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我们身边物体的面上有很多角,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都有角。
二、认识射线,合作探究(一)1、车灯射出的光线有什么特点?2、动手画一画。
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3、比较发现:直线、线段、射线有什么区别?老师总结: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度量;直线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延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无限延长。
三、认识角,合作探究(二)1、动手操作:过一点画两条射线,观察形成的是什么图形?2、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
()()()四、班级展示1、各小组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组长分好工,可以讲解、演示、板书等)。
2、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质疑、补充或评价。
老师总结: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角的符号用“∠”表示。
五、达标测评1、完成教材自主练习第1、2题。
2、完成教材自主练习第3~8题。
六、小结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什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阳县泗店镇中心小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数学_年级班级三年级(1、3)_制订人_使用人_2018年 3 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1、本册教材选取了现实并具有时代特点的事物为素材,引导学生了解生活、认识社会。
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多方面选取了反应社会生活且学生熟悉的事物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熟悉生活,认识社会,体验数学学习的现实性、挑战性。
2、优化了单元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册教材改变了“小步子”的编排方式,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3、通过解决问题学习新知识,体现知识的生成性。
本册教材不受严格知识体系束缚,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
4、倡导多样化的教与学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本册教材的编写思路、呈现方式和栏目设置都积极倡导新型的教与学方式,努力促进教师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5、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随着知识的加深,教材也更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通过一些提示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
(一)教材编排体系第一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1、对称现象2、轴对称图形第二单元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1、计数单位、读数、写数2、2、大数的大小比较3、3、大数的改写4、4、求近似数5、5、编码第三单元走进天文馆——年、月、日1、24时计时法2、时间的简单计算3、年、月、日第四单元家具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1、小数的初步认识2、小数的大小比较3、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第五单元繁忙的工地——线和角1、线段、直线和射线2、角的认识和度量3、角的分类第六单元保护大天鹅——三位数乘两位数1、口算乘法2、笔算乘法3、笔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4、乘法的估算5.探索规律第七单元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1、平行与相交2、距离第八单元收获的季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2、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3、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4、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5、商不变的性质第九单元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1、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2、相遇问题3、解决问题第十单元小小志愿者——混合运算1、混合运算2、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第十一单元新校服——条形统计图1、画条形统计图2、条形图统计图中数据表示的意义智慧广场——植树问题(二)教材特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
数与代数:万以上数的认识,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空间与图形:平行与相交实践与综合运用。
统计与概率:认识条形统计图。
(三)本册教材内容结构及特点本册教材改变了“小步子”的编排方式,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四)教学重难点万以上数的读写;24时计时法,认识年、月、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及混合运算;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口算和笔算的方法;理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会填统计图并能发现、理解问题。
(二)教学难点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和判断平年、闰年;理解小数的意义;会利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教学规律;三位数乘两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笔算除法的试商方法;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及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对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学习。
(五)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会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学习图形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利用对称设计美丽的图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现实生活中了解轴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初步的审美素养,感知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并理解其特点难点: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它的对称轴。
【知识点】1、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把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对折后,对称轴两侧能够完全重合。
第二单元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掌握万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会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会把整万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灵活运用“万”或“亿”作单位求一个大数的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搜集有关数学信息,用恰当的量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在探索的过程中,牢固地掌握万以上的数,结合实际情境感受大数,产生学习兴趣,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认识、理解大数的过程中,感受大数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读万以上的数;按数级写数;熟练改写多位数;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学会用数字进行简单编码难点: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级首、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多个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的判定;探索数字编码的方法【知识点】1、数位顺序表(数级:个级、万级、亿级)2、计数单位(个、十、百、千??)3、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10个一万是一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5、读万以上数的步骤:分级;确定0的位置;从高位读起;添补亿级和万级单位。
6、万以上数的读法:①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②亿级上和万级上的数,按照个级上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或“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中间或前面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7、万以上数的写法:先分级,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8、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先看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次高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以此类推,知道比较出大小。
9、万以上数的改写技巧:改写“万”作单位,去掉万位后4个0,同时写“万”字;改写“亿”作单位,去掉亿位后8个0,同时写“亿”字;10、近似数的定义:有些数不是准确数,但是它们接近与准确数,这样的数叫近似数。
11、四舍五入法的定义:根据一个数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字确定“舍”与“入”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
12、“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方法:看保留数位的下一位,等于5或比5大“入”,否则“舍”。
13、数字编码:身份证号码是由18位数字组成,前6位为行政区划代码,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
邮政编码:采用“四级六位制”,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第三位数字表示邮区,第四位数字表示县(市),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
第三单元走进天文馆——年、月、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现实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借助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等探索过程。
在解决问题时,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通过观察钟面,会计算一日经过的时间,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观察、对比、概括的能力,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篝火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素养,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知道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认识大、小月;难点:理解“时间”和“时刻”的区别;2月的特殊性;【知识点】1、24时计时法的定义: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就叫24时计时法。
2、一年是指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
一年有12个月,其中1、3、5、7、8、10、12是大月,有31天;4、6、9、11月是小月,有30天;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3、闰年、平年的定义:2月有28天的年份成为平年,全年365天;2月有29天的年份成为闰年,全年366天;4、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否则是平年。
第四单元家具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知道小数的实际含义;正确认识小数,并会正确读、写简单的小数;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并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掌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并正确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认识小数,体验比较小数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探索过程活动中,发展初步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小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会运用学过的小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伴交流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方法;用竖式进行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运算;难点:小数的意义和比较大小;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算理;【知识点】1、小数的组成: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
中间的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
2、小数的读法:小数的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整数部分是0的就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左向右顺次依次读出每一位数位上的数字,即使是一个或连续几个0,也必须一一读出。
3、小数的写法:写小数时,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然后在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依次写出各个数位上的数字。
4、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5、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就从小数点右边第一位开始比,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小数点右边第一位也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右边第二位上的数??6、小数的加减、法: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时,用竖式计算,先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上小数点。
第五单元繁忙的工地——线和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理解角的意义,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