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湘鄂西白族在全国白族中的地位
白族
------
忌 讳
白族人倒茶一船只倒半杯,倒酒则需满杯,他 们认为“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受到白族 人热情的款待,应说声“挪卫你”(谢谢)来 表示你的谢意和感谢之情。 起床后的第一杯早茶要先敬给老人。吃饭时要 让老人坐上席,由老人先动筷子。在老人面前 不说脏话,不跷二郎腿。白族人家的火塘是个 神圣的地方,忌讳向火塘内吐品水,禁止从火 塘上跨过。白族人家的门槛也忌讳坐人。男人 所用的工具,忌妇女从上面跨过。家庭内忌讳 戴著孝帕的人进入,认为这样会给家庭带来不 洁。
忌 讳
白族妇女怀孕后,以系合页双层围裙,并将头而对 折别在腰间作为有喜的标志。外人见了,要懂得注意重 点保护。倘若误伤了孕妇,要担保到产后母子平安为止。 有些地方的白族,怀孕妇女不能进入新郎、新娘的洞房。 婴儿落地后,谁第一个跨进产妇家的门,谁就是踩生。 白族认为,谁来踩生 ,将来孩子的脾气就像谁。白族 最忌讳戴孝的人来踩生,所以婴儿降生后,家人要立刻 用白石灰在门口撒三道弧线,并在门槛上缠一道青蔑子。 若是生男陔,还要在青蔑子下加一只草鞋,有的还在大 门上钉一个甑笆底,以示禁忌。 最忌讳的就是在新年新岁中,与人发生口角争吵。 若是拜求亲年的小伙子被直截了当地拒绝,双方有可能 发生争吵,就会“犯忌”。于是,聪明能干、乐观旷达 的白族先民就“发明”这种有趣、别致的“拜求亲年” 习俗。
白族
焉耆县二小程春花
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湖南等 省,人口数量约为185.8万, 善于经营农业。
白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悠悠4000年可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和湖北五省 是白族世世代代的居住地。根据2000年人口普 查,中国大陆有白族人口1,861,895人,其中贵 州有187,362人,占10.06%;湖南有125,597人, 占6.75%;湖北有7,173人,占0.39%。除世居 地外,因工作、婚姻迁徙,32个省市区及现役 军人中均有白族人口分布。另外还有少量白族 侨民分布在亚太(缅甸、泰国、新加坡、日本、 加拿大、美国、澳洲)各国,数据尚待进一步 统计。
白族
• 白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南方云南省大理白族 自治州。白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小 麦、玉米、养麦、蚕豆、薯类。雪梨、柑 橘和论茶是著名特产。居住在湖、河地区 的白族以稻麦为主粮;居住在山区者,以 玉米、养麦、马铃薯为主粮。吃大米饭、 包谷(玉米)饭及各种米面制品后于脑制 牛、羊、猪肉及各种咸菜。洱海盛产鱼类, 弓鱼最著名。喜食砂锅菜、酸菜等。口味 以酸、冷、辣为主。
•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 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 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 布。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白族人口数 1858063。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族先民,两 汉史籍称为哀牢、昆(弥)明;三国两晋时称叟;唐宋时 称白蛮、河蛮、下方夷;元明时称为僰人、白人;明清以 后称民家,历史上白族曾经是云南最大的民族。解放后, 根据民族意愿 ,统称白族。其民族来源在学术界说法不 一:其中有土著说、哀牢九隆族说、西爨白蛮说、氐羌族 源说、汉人迁来说、多种族融合说等。白族共同体的形成 是在大理国时期。
•• • • •
生皮 海水煮海鱼 下关砂锅鱼 炖梅 雕梅
• • • • • •
饵块 乳扇 烤茶 猪肝胙 喜洲粑粑 三道茶
• 白族住屋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衬 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或“一 正两耳”、“三方一照壁”、 “四合五天 井”的瓦房,卧室、厨房、畜厩俱各分开。 山区多为上楼下厩的草房、“闪片”房、 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觉的地方 常连在一起。
•
云南大理白族三月街,也叫大理三月会,是白族盛大的 节日和街期。会期是每年夏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三月 街既是滇西最大规模的物资交流盛会,也是滇西风格独具 的民族体育和文化娱乐盛会。 • 火把节在白族语中叫福旺午,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举行, 是白族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 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 丰登、六畜兴旺。 • 每年农历四月下旬,白族人民都要举行为期三四天的 “绕三灵”。节日期间,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身穿民族 盛装,弹奏着乐器,边唱边舞,齐聚“神都”圣源寺,进 行朝拜仪式,并开展各种文艺活动。相传,南诏大将,大 理国段氏祖先段宗膀,是白族中最高的神中之神。他所居 住的寺庙称“神都”,建于上阳溪圣源寺。
少数民族十二:白族
少数民族十二:白族
一,白族属于氐羌系统的一支,其族源是多元的。
一个重要来源是世代居住于洱海地区的土著。
另外一个重要来源属于先秦时期氐羌系统南下族群中的一支,其远祖可追溯至秦汉时期的僰人。
二,民族语言白语。
三,分布: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
有民家、勒墨、那马三大支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
四,人口:210万
五,服饰:崇尚白色。
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或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称“三滴水”,腰系皮带或绣花兜肚,下着蓝色或黑色长裤。
女子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浅色蓝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着蓝色宽裤,足穿绣花“百节鞋”
六,饮食: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常吃玉米、洋芋和荞麦。
也喜爱粑柏、饵块、汤圆、米线、稀粥、糖饭(糯米与干麦芽粉制)等。
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并善于腌制火腿、弓鱼、螺丝酱、油鸡枞、猪肝胙等各种味美可口的菜肴
七,建筑:以“坊”为基本建筑单元,若干“坊”相组合,形成院落。
单体建筑的构架,可分为走马、吊柱、挑厦、土库、腰厦等类型。
白族简介
二、族源
• 文化族源
• 指白族人自己认为自己
从哪里来的,反映的是 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族源 价值取向。
• 考古族源
• 反映的是一个族群在历
史上的来龙去脉,是真 实意义上的族源。
三、语)
•新白文(拼音白文)
佛教
白族 信仰
本主 教
大理市无为寺 大理国二十二位帝王中,有十个帝王在这 里出家为僧。除帝王外,段室宗室还有十 五位皇族子弟出家无为寺。
第一道茶叫“苦茶,是由主 人在白族人堂屋里一年四 季不灭的火塘上用小陶罐 烧烤大理特产沱茶到黄而 不焦,香气弥漫时再冲入 滚烫开水制成。 第二道茶叫“甜茶”, 是用大理特产乳扇、核 桃仁和红糖为佐料,冲 入清淡的用大理名茶 “感通茶”煎制的茶水 制作而成。 第三道茶叫“回味茶” 是用蜂蜜加少许花椒、 姜、桂皮为作料,冲 “苍山雪绿茶”煎制 而成。 二甜 三回味 一苦
和亲切
• 客人光临,必以烤茶招待。白族茶礼一般斟
三道,俗称三道茶。 对面
• 吃饭时,长辈坐首位,晚辈依次坐在两旁或
禁忌
• 访友或探望病人,不要在上午,以
下午或晚间为宜。
• 年节正月初一这天,不能到别家串门。 • 斟茶只能斟半杯,喝完再续,斟
满杯茶端给客人,被视为不礼貌。
• 妇女分娩,忌外人上门。
thank you!
“白人”。此各民族对白族的他称多达60多种,有 “民家”、“那马”、“勒墨”等等,居于大理、昆 明等地及湖南桑植一带的白族,汉语称为“民家”; 居于维西、兰坪一带的,纳西语称之为“那马”;居 于碧江、泸水一带的,傈僳语称之为“勒墨”; 而居 于贵州威宁县的,共七姓,被当地称为“七姓民” • “民家”、 “那马”、 “勒墨” 是白族三大支系 • 95%都属于“民家”支系,云南省以外的都是“民家”
中华各民族简介——白族
中华各民族简介——白族白族概况历史:白族是云南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少数民族之一。
早在秦汉时代就和汉族有了密切的往来,创造了本民族灿烂的文化。
由于白族风俗尚白,历史上曾有“白人”、“白王”、“白史”之称。
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白族。
人口:白族约有人口16.1万人。
分布: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以洱海为中心的大理白族自治州。
少部分散居在四川、贵州、湖南等地。
经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善种水稻。
大理雪梨、宾川桔柑都是驰名中外的特产。
白族风俗图腾:礼仪:白族家庭里,儿子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居。
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
对客人,无论是否认识都热情接待。
凡客人光临,必以“三道茶”款待。
三道茶是最讲究的茶礼,具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点。
为客人斟茶不能斟满,白族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
白族就餐很讲礼仪,长辈、客人坐上首,晚辈依次坐两旁或下首,并随时要为长辈和客人添饭加汤,热情待候。
禁忌:白族人家的火塘是个神圣的地方,忌讳向火塘内吐品水,禁止从火塘上跨过。
白族人家的门槛也忌讳坐人。
男人所用的工具,忌妇女从上面跨过。
家庭内忌讳戴着孝帕的人进入,认为这样会给家庭带来不洁。
访友或探望病人,不要在上午,以下午和晚间为宜。
年节或正月初一这天,不能到别家串门。
斟茶只能斟半杯,喝完再续,斟满杯茶端给客人,被视为不礼貌,妇女分娩,忌外人上门。
信仰:白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奉祀“本主”,信仰佛教。
“本主”有的是自然神,有的是南诏、大理国的王子,有的是为民除害的英雄。
婚俗: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
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
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白族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
白族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列中国第15大民族。
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和湖北五省是现代白族世居地。
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中国大陆有白族人口1,861,895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77%,其中云南有1,505,644人,占白族人口的80.87%;贵州有187,362人,占10.06%;湖南有125,597人,占6.75%;湖北有7,173人,占0.39%。
除世居地外,因工作、婚姻迁徙,32个省市区及现役军人中均有白族人口分布。
白族自称“白和”(白语:Baipho,白族)、“白子”(剑川Baipzix,大理Baipzi,白族男人)、“白尼”(剑川Baipyvnx,大理Baipnivx,白族女人),或者说白语的人(剑川Baipngvpzix ho/pɛ˦˦ŋv˦˦ʦɿ˦xo˦/,大理Baipngvzzi ho),是中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少数民族,史书上称为“僰人”、“白人”,明代以后称为“民家”。
历史上白族曾经是云南最大的民族。
白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
白族有本民族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语支(也有人主张属彝语支)。
许多白族人通晓汉语,白族在历史上曾经仿造汉字创制过方块白文,并用方块白文编撰过大量的书籍。
云南历史上著名的史书《白古通记》原本即用白文写成,后经四川人杨慎翻译为汉文流传至今。
元末明初傅友德、沐英平云南后错误地对白族实行残酷的文化灭族政策,焚毁了所有官方和民间的藏书,以致于后世无法系统了解当时的历史和文字系统。
从此白文基本上灭绝。
流传于民间的白曲歌谱尚用汉字白读的方法来记录白语唱词,但是因为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而不能流传到其他领域。
中原汉文化早于唐朝传播到南中地区,白族人民积极学习先进的汉文化,汉字很早就在白族上层社会中通行。
民族历史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白族先民就在以苍山洱海和滇池为中心的地区生息繁衍,在河旁湖滨的台地上创造了早期的稻作文明,过着农耕渔猎游牧的生活。
白族
白族文章点击数:1472 创建时间:2013年01月29日来源:云南民族网【打印文章】白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
截止2011年底,云南省共有白族157.2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数的3.40%(摘自《云南统计年鉴2012》)。
白族的先民,史称“滇焚”、“叟”、“爨氐”、“白蛮”、“白人”、“民家”等。
本族自称“焚子”、“焚儿子”、“白尼”、“白伙”,意为焚人或白人。
早在新石器时代,洱海地区已有居民生息繁衍,过着半穴居生活。
秦汉时期,洱海地区同内地关系日益密切,公元前109年,西汉王朝向这里大批移入汉民,将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到这里。
东汉时改属永昌郡管辖。
唐朝在此设立姚州都督府。
后建立了以彝、白族先民为主体的南诏奴隶制政权。
又于907年,建立了以白族段氏为主体“大理国”,并与宋朝以臣属关系相处。
1253年,元朝在云南建立行省,在大理地区设置大理路和鹤庆路。
明朝改为大理府、鹤庆府,实行改土归流政策。
清代继续延袭明代这一政策,但在边远山区委任了一批土官和土司。
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语支。
使用的语言主要分布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保山维西等地,分南部(大理)、中部(剑川)、北部(碧江)三个方言。
北部方言与另两个方言差别较大。
唐宋时代曾借用汉字创制了古白文,亦称“僰文”或“汉字白读”,因而白语里含有大量汉语借词,汉文很早就成为白族人民通用的文字。
现实行拉丁字母白族文字方案。
白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奉祀“本主”,信仰佛教。
“本主”有的是自然神,有的是南诏、大理国的王子,有的是为民除害的英雄。
佛教不仅被白族民间所崇尚而盛况空前,在大理国统治者下诏后削发为僧的人数之多,在我国民族史上也是罕见的。
佛教寺院遍布各地,使洱海地区很早就有“妙香古国”的称号。
直到近现代,佛教在白族中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它对白族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诸方面的影响都是极其深刻的。
关于白族调研报告
关于白族调研报告白族调研报告白族是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约有136万人口,是中国现存的56个民族之一。
白族一般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和滇西北地区的楚雄彝族自治州等地。
本报告旨在对白族的人口、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进行调研和分析。
一、人口分布白族主要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和楚雄彝族自治州,其中大理州是白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
据统计,大理州约有110万白族人口,占全国白族总人口的总数的大约80%。
此外,在云南其他地区和一些省市也有分散的白族居民。
二、历史与文化白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他们在古代就与汉族等其他民族有着广泛的交往。
白族文化深厚,主要表现在语言、艺术、婚嫁、服饰等方面。
白族人的主要语言是白语,属于藏缅语系,有白话和白文字体两种表达方式。
在艺术方面,白族人擅长制作木雕、石刻、竹刻和织布等手工艺品。
他们的古建筑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婚嫁习俗方面,白族的婚礼非常独特,通常进行三天三夜,有独特的歌舞表演和仪式。
白族的服饰也有很强的民族特色。
男性通常穿长袍、白色上衣和短裤,女性则穿白色上衣和长裙,头上戴花环。
他们的服饰也是当地旅游景点的一大吸引力。
三、经济白族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
主要的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还有水果和蔬菜等特色农产品。
此外,白族人还从事畜牧业,养殖山羊、牛等牲畜。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白族地区的经济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当地民俗和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此外,一些传统手工艺也成为了当地人的重要经济来源。
在教育和医疗方面,云南省政府也加大了对白族地区的投入。
如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设施,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
四、存在问题和挑战尽管白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教育和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布是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地理因素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偏远地区的居民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此外,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品面临着市场竞争和商品同质化的挑战。
白族调研报告
白族调研报告中国的白族是世界上最大的南方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大理、丽江、德宏等地。
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白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具有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以白族调研报告的形式,介绍白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情况。
一、白族的历史白族是中国的南方少数民族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9年,当时白族是滇池地区的原住民族。
在历史的长河中,白族曾经饱受外族入侵的困扰,但他们始终保持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二、白族的文化白族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最重要的是他们的语言。
白族语属于藏缅语系,与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有很大的差别。
此外,白族的音乐、舞蹈以及戏剧也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白族的传统习俗白族有许多传统的习俗,其中最重要的是三月三节。
这个节日是白族人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每逢这一天,人们都会穿着传统的服装,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蹈、歌唱和赛龙舟等。
另外,白族还有许多婚礼习俗,如会亲礼、婚礼拜天、抬花尖等。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体现了白族人民对婚姻的尊重,也让他们的婚姻更加有意义和特色。
四、白族的现代社会发展情况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白族社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代化的城市化进程对白族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白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目前,白族的经济主要以农业、渔业和旅游业为主。
尤其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白族地区成为了一个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许多游客都被白族特色的建筑和风俗所吸引。
此外,白族的教育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学校的建设和教育资源的改善,使得白族青少年的受教育机会得到了提高。
总之,作为中国的南方少数民族,白族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他们的传统习俗和现代社会的发展情况都值得关注。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白族人民的生活和发展状况,也为促进白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与白族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为白族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的机会。
李杰,白族简介
白族简介登州大佬李白族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列中国第15大民族。
云南、贵州、湖南和湖北四省是现代白族世居地,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此外四川省、重庆市等地也有分布。
一、名称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白伙”,汉语意为“白人”。
此各民族对白族的他称多达60多种,有“民家”、“那马”、“勒墨”等等,居于大理、昆明等地及湖南桑植一带的白族,汉语称为“民家”;居于维西、兰坪一带的,纳西语称之为“那马”;居于碧江、泸水一带的,傈僳语称之为“勒墨”;而居于贵州威宁县的,共七姓,被当地称为“七姓民”。
元朝之前,部分白族先民、部分彝yi族先民、部分傣族先民都曾被称作“白蛮”、“乌蛮”、“上方夷”、“下方夷”、“百夷”等带有“蛮”和“夷”的称呼;元朝以后,文化属性较为接近汉族的人群被确认为一个族群,并称之为“白人”。
“白人”即当今白族先民最早的统一族称,明清以后称为“民家”。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11月,根据广大白族人民的意愿,正式确定以“白族”作为统一族称。
二、族源关于白族族源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文化意义上的族源。
一个是考古意义上的族源。
文化意义上的族源,指白族人自己认为自己从哪里来的,反映的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族源价值取向。
1、考古意义上的族源,则反映的是一个族群在历史上的来龙去脉,是真实意义上的族源。
文化族源:白族最早的文化族源是九隆传说。
这个传说认为白族的先祖是哀牢山一个叫沙壹yi的圣母。
沙壹在水里碰到一根沉木而怀孕,生下10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叫九隆,其后代就是白族人。
所以明代保留下来的白族墓碑上常刻有“九隆族”的字样。
南诏[nán zhào]开始白族受佛教影响很重。
白族开始产生阿育王为白族祖先的说法。
明朝开始,为了生存,白族人假冒是江南人后裔。
产生了“南京人”的传说。
以上都是文化族源。
2、考古族源:白族起源于泛洱海地带的古代人群。
苍山马龙峰4000年之久的洞穴人遗址,其居民---马龙人就是考古能发现的最古老的白族先人。
白族讲解词
白族讲解词摘要:一、白族简介二、白族文化特点三、白族传统节日四、白族风俗习惯五、白族美食六、如何融入白族文化七、总结正文:【一、白族简介】白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白族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根据历史记载,白族先民在公元8世纪至10世纪建立了大理国,成为当时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强大政权。
【二、白族文化特点】白族文化独具特色,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崇尚白色。
白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高贵,因此在服饰、建筑等方面都喜好使用白色。
此外,白族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如大理石雕、剪纸、刺绣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白族传统节日】白族有很多传统节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三月街。
三月街是白族盛大的民间庙会,每年农历三月举行,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商家。
此外,还有火把节、龙舟赛等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
【四、白族风俗习惯】白族风俗习惯丰富多样。
比如,白族家庭重视长幼尊卑,年轻人要尊敬长辈,长辈也要关心爱护年轻人。
此外,白族人民热情好客,客人到访时会以茶待客,并有“三道茶”的习俗。
【五、白族美食】白族美食丰富多样,口味独特。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鸡豆腐、甜水面、松茸炖鸡等。
这些美食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富有营养价值,让人流连忘返。
【六、如何融入白族文化】要融入白族文化,首先要了解白族的风俗习惯。
例如,在白族地区游玩时,要尊重当地的民族风俗,遵循礼仪规范。
此外,可以尝试学习白族的民间艺术,如剪纸、刺绣等,体验白族人民的日常生活。
【七、总结】白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民族。
其独特的文化特点、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和美食吸引了无数游客。
【最新推荐】白族简介word版本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白族简介篇一:白族简介数学系民族大联欢系列活动之民族故事论目录数学系民族大联欢系列活动之民族故事论一、白族简介:白族是中国南方历史悠久民族,列中国第15大民族。
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和湖北五省是白族世世代代的居住地。
根据201X年人口普查,中国大陆有白族人口1,861,895人,其中云南有1,505,644人,占白族人口的80.87%;贵州有187,362人,占10.06%;湖南有125,597人,占6.75%;湖北有7,173人,占0.39%。
除世居地外,因工作、婚姻迁徙,32个省市区及现役军人中均有白族人口分布。
另外还有少量白族侨民分布在亚太(缅甸、泰国、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美国、澳洲)各国,数据尚待进一步统计。
白族自称“白和”(白语:Baipho/berpho,白族)、“白子”(剑川Baipzix,大理Berpzi,白族男人)、“白尼”(剑川Baipyvnx,大理Berpnvx,白族女人),或者说白语的人(剑川Baipngvpzix ho,大理Berpngvzzi ho)。
他称民家、那马、勒墨,在贵州威宁的白族,因有九姓又被称为九姓民。
白族先民,两汉史籍称为哀牢、昆(弥)明;三国两晋时称叟、爨;唐宋时称白蛮、河蛮、下方夷;元明时称为僰人、白人;明清以后称民家,历史上白族曾经是云南最大的民族。
解放后,根据民族意愿,统称白族。
其民族来源在学术界说法不一:其中有土著说、哀牢九隆族说、西爨白蛮说、氐羌族源说、汉人迁来说、多种族融合说等。
白族共同体的形成是在大理国时期。
白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
白族有本民族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语支(也有人主张属彝语支)。
许多白族人通晓汉语,白族在历史上曾经仿造汉字创制过方块白文,并用方块白文编撰过大量的书籍。
三十年来桑植白族研究历程与思考
三十年来桑植白族研究历程与思考摘要:桑植白族祖居云南大理。
本文通过梳理已掌握的国内相关文献, 从桑植白族的族源、仗鼓舞、宗教信仰、民家腔、民歌及作为整体的桑植白族文化研究等六方面对三十年来学术界关于桑植白族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历时性回顾, 并指出了已有研究成果在研究领域、研究队伍、研究类型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立足于田野调查的基础上, 本文进一步讨论了未来研究一方面可尝试运用比较视野、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在既有研究中推陈出新, 另一方面回归现实, 发现具有理论与现实张力的选题, 以此试图为桑植白族的后续研究提出可供拓展的空间。
关键词:桑植; 白族; 回顾; 反思;Abstract:Sangzhi Bai people' s ancestral home is in Dali, Yunnan province. Based on relevant domestic literature, and from the following six aspects, the origin of Sangzhi Bai nationality, the zhanggu dance, religion, Minjia dialect, folk songs, Sangzhi Bai culture study as a whole, this article makes a chronological review of Sangzhi Bai nationality in the past thirty years. The research also points out that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still have shortcomings in the research field, research team and research type. Based on the fieldwork, this article further discusses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research, on the one hand, we can try to use the comparative and multidisciplinary methods to introduce new ideas in the existing research; and on the other hand, we should return to reality and find the topic with theoretical and realistic tension. Also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space for the follow-up research of Sangzhi Bai nationality.Keyword:Sangzhi County; Bai Nationality; Retrospection; Reflection;1984年6月27日, 桑植县"民家人";被正式确认为白族。
白族研究报告
白族研究报告白族研究报告摘要:本报告是针对白族进行的研究,旨在提供有关白族的背景信息、历史发展、文化传统以及现状等方面的详细资料。
通过对白族的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我们对白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社会状况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白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支重要群体,有着独特的文化特点和悠久的历史传统。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白族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保护和传承文化传统、发展经济、改善教育和卫生等方面的局限性。
在报告中,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白族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背景信息1.白族的起源和分布情况。
2.白族的人口规模和分布比例。
3.白族的社会组织和政治地位。
二、历史发展1.白族的历史沿革和迁徙。
2.白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和交流。
3.白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
三、文化传统1.白族的语言和文字。
2.白族的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
3.白族的传统艺术和手工艺品。
四、现状分析1.白族的社会经济状况。
2.白族的教育和卫生状况。
3.白族的文化传承和保护情况。
五、问题与挑战1.白族文化传统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2.白族经济发展的问题和限制。
3.白族教育和卫生方面存在的局限性。
六、建议和展望1.加强白族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
2.推动白族经济的发展和脱贫工作。
3.改善白族教育和卫生等公共服务。
结论:在白族研究中,我们对白族的历史、文化和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我们发现白族是一个具有独特文化和悠久历史的群体,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白族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备注:白族研究报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报告应基于实地调研和详尽的文献研究进行。
宗教知识:白族本主文化
⽩族,是云南省的少数民族。
在⽩族地区,各村本主的⾝份不⼀,既有南诏⼤理国的帝王将相、重⼤历史事件的重要⼈物,也有忠⾂孝⼦、民族英雄或是在某些⽅⾯有功于⼈的平民百姓,以及源于图腾崇拜、⾃然崇拜的动物、⼭⽯等。
⼀旦被尊为本主,便有着相当于帝王的谥号,如“护国景帝”、“爱民皇帝”、“洱河灵帝”、“柏洁圣妃阿梨帝母”等等,⾜见其地位之⾼。
⽩族⼈意识中认定的本主的社会功能是:本主就是村社保护神,是掌管本地区、本村寨居民的⽣死祸福之神。
认为本主能保国护民,保佑⼈们平安吉祥、风调⾬顺、五⾕丰登、六畜兴旺。
⽩族村寨⼏乎都建有本主庙。
庙内供奉泥塑或⽊雕的本主神像。
据1990年统计,⼤理⽩族⾃治州境内共有本主庙986座。
本主崇拜是⽩族独有的⼀种宗教信仰。
本主⼜叫本主神,⽩语称“武增”,⼜称“⽼⾕”(男性始祖)、“⽼太”(⼥性始祖),各地还有“武增尼”、“增尼”、“东波”等。
这些称呼有祖先和主⼈的含义,但并不是单纯的祖先崇拜。
⼀般认为,本主崇拜源于原始社会社神的崇拜和农耕祭祀。
它在南诏时期即已形成,并且是南诏、⼤理国时期⽩族的⼀种重要的宗教信仰。
以后⼜历经数百年的发展,本主数量不断增加,⽂化内容越发丰富,才形成如今的本主崇拜格局。
⽩族民众习惯于向本主许愿,⼀旦⼼愿许下,就⼀定要抽出时间到本主庙祭祀。
这种习俗统称为“磕头”。
磕头仪式中必不可缺的牺牲是活公鸡,主事家长⼿抓活公鸡,掐其冠⾎,在本主庙诸神灵塑像前点⾎祭祀,⼝中念念有辞,都是⼼中的美好愿望。
仪式结束后宰鸡煮⾷,祭祀的⼈家,家族⽼少要在本主庙⾥把所有祭品享⽤完毕,仪式才宣布结束。
这种祭祀⽅式和⽩族⼦民到佛教寺院⾥上⾹祈祷的⽅式有很⼤的不同,的区别就是祭本主是必须杀⽣祭。
当然,相同的叩拜仪式也同时存在,如在烧⾹和“挂花”(在⼤幅红布上书写向某神祈祷的具体内容以及祷告者的姓名)时,做法就完全相同。
有时,如果出现在外做事的村民因事故不幸死亡,假如出事地点离村社不太远,村民们⼀般都把死者运回来,停放在本主庙前,死者⽤过的私⼈物品,同时在本主庙前焚烧,所有的丧事是不会在出事⼈家庭院⾥办的。
关于白族基础知识
关于白族基础知识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那么你对白族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白族学问的内容,盼望大家喜爱!白族的名称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白伙”,汉语意为“白人”。
此各民族对白族的他称多达60多种,有“民家”、“那马”、“勒墨”等等,居住在大理、昆明等地及湖南桑植一带的白族,汉语称为“民家”;居住在丽江、迪庆、怒江一带的白族,纳西语称之为“那马”,傈僳语称为“勒墨”;藏语称之为“勒波”,彝语称之为“娄哺”、“洛本”、“罗基颇”,贵州一带的白族有“七姓民”、“九姓族”、“罗苴”、“龙江人”、“南京人”等不同称呼。
在贵州威宁一带的白族,因有七姓,被称为“七姓民”。
据文献记载,白族先民是洱海周边的土著昆明人、河蛮人与青藏高原南下的氐人、羌人,以及局部叟人、巂人、爨人、僰人、哀牢人、滇人、汉人等多种族群融合形成的民族。
元朝之前,局部白族先民、局部彝族先民、局部傣族先民都曾被称作“白蛮”、“乌蛮”、“上方夷”、“下方夷”、“百夷”、“僰夷”等带有“蛮”和“夷”的称呼;元朝以后,文化属性较为接近汉族的人群被确认为一个族群,并称之为“白人”。
“白人”即当今白族先民最早的统一族称,明清以后称为“民家”。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11月,依据广阔白族人民的意愿,正式确定以“白族”作为统一族称。
白族的经济白族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商业较为兴旺,生产水平根本与四周汉族一样。
在苍洱新石器遗址中已发觉沟渠的痕迹。
而在剑川海门口铜石并用遗址中发觉居民已从事饲养家畜和农耕的遗迹。
春秋、战国时期,洱海地区已出现青铜文化。
蜀汉时,洱海地区已开展到“土地有稻田畜牧”。
唐代白族先民已能建筑苍山“高河”水利工程,灌田数万顷;修治高山梯田,创立了邓川罗时江分洪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白族地区社会经济开展不平衡。
总的来说,封建地主经济占肯定优势,资本主义经济有必须的开展。
少数民族文化--白族
⽩族,有⼈⼝1594827⼈。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以洱海为中⼼的⼤理⽩族⾃治州。
少部分散居在四川、贵州、湖南等地。
驰名中外的⽩族聚居区⼤理,苍⼭终年⽩雪皑皑,洱海碧波荡⾈,素有“东⽅端⼠”、“鱼⽶之乡”的美誉。
⽩族地区经济繁荣,⽂化发达,⾃古以来,就形成了稳定的⽩族群体。
汉、晋时期,⽩族先民被称为“昆明”。
唐代称为“河蛮”、“松外蛮”、“⽩蛮”。
元、朝时期称为“(上棘下⼈)⼈”。
由于⽩族风俗尚⽩,历曾有“⽩⼈”、“⽩王”、“⽩史”之称。
新中国成⽴后,根据⽩族⼈民的⾃愿,正式定名为⽩族。
⽩族有⾃⼰的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
⼤多数⽩族通晓汉语,并作为与其他民族的交际⼯具。
⽩族是个古⽼的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科学⽂化。
在天⽂、历法、⽓象、医学、⽂学等领域都有许多发明创造和优秀作品。
⼤理崇圣寺三塔,剑川⽯宝⼭⽯窟造像,《南诏中兴国史画卷》、《⼤理画卷》等都显⽰了⽩族⼈民悠久的历史和在建筑、雕刻、绘画等⽅⾯的卓越才能。
⽩族主要从事农业和渔业。
他们聚居的区域已成为我国西南边陲的主要产粮区之⼀。
⼤理三塔 ⼤理历史悠久,素有“⽂献之邦”之称。
早在西汉武帝时,这⾥就设置了叶榆县。
唐代的南诏国、宋代的⼤理国,都在这⾥设都,⼀度曾是云南政治、经济、⽂化的中⼼。
在众多的⽂献古迹中,⼤理古塔星罗棋布,遍及⼭乡城野。
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阳和⽩塔、佛国寺塔、北川塔、⽕焰⼭塔、温⽔塔、灵宝塔、母猪塔、⽂笔塔等等古⾊古⾹,把这座历史⽂化名城点缀得分外迷⼈。
⼤理三塔与崇圣寺毗邻,所以⼜称“圣崇三塔”。
位于⼤理城北约1 公⾥的点苍⼭应乐峰下,巍峨挺拔、雄浑秀丽,成为⼤理众塔之⾸和⼤理古城的重要标志。
⼤理三塔是⼀组唐宋的群塔,⼤塔居中,⼆⼩塔稍后,成⿍⾜之势,布局统⼀,造型和谐,相互辉映。
三塔的主塔,⼜名千寻塔,⾼6 9 . 1 3 ⽶,为1 6 级密檐式⽅形砖塔。
每级四⾯有龛,相对两龛内供佛像,另两龛为窗洞。
白族的分布
白族的分布2013-09-08 14:51:11 来源:中国航空旅游网白族主要集中分布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另外在云南的丽江古城区、玉龙县,楚雄州南华县,昆明西山区、五华区与安宁市(太平镇),怒江州|泸水县,保山隆阳区、临沧凤庆县与昭通镇雄县(坡头镇)部分地区均有集聚地;白族也是贵州、湖南与湖北的世居民族,在贵州省分布与毕节地区境内,六盘水六枝特区与水城县,湖南省则集中分布于张家界桑植县,湖北省在分布于恩施州鹤峰县(铁炉白族乡)。
支系在云南的白族人中,分布在大理州的白族人大多数为民家人,社会发展程度与云南汉人无异,人数也最多,影响也最大,一般概念中代表白族的即民家人;分布在怒江州澜沧江两岸的白族人称为拉玛人(又称那马人),约6万人;分布在怒江州怒江两岸的白族人称为勒墨人,人数1.3万,社会发展程度最低。
由于语言和习俗方面的巨大差异,民家人和其他支系之间相互的族群认同程度比较低。
拉玛人、勒墨人认为他们自己是正宗的白族,而民家人是“汉白人”,不是正宗的白族人。
很多资料显示,那马、勒墨人确实是从大理迁徙到怒江的,迁徙的年代大致是明朝后期后。
勒墨-拉玛和民家人的分化可能开始得非常早,语言学上的证据表明民家人和勒墨-拉玛人的分化可能早于唐。
云南以外的白族都属于民家人。
贵州的白族有18万左右人口(2000年),自称“民家”,汉族称其为“七姓民”,主要分布在毕节地区威宁县,据认为是公元1090年大理时代驻扎边境白子军人的后裔。
地方志资料证明,贵州白族迟至1940年代还在大量使用白语,但解放后至今已经无人使用白语。
贵州白族的民族身份于1982年获得政府承认,但同时有近一半来源可疑的“龙家人”被四舍五入划为的贵州白族。
湖南桑植有白族人口11,4516人(1990年),自称“白尼”,是700多年前由云南迁移过去的,1258年蒙古军灭了大理后,准备包抄攻打南宋。
经过长途跋涉与战争后蒙军兵源不足,于是在年在当地征白族兵,史称“寸白军(或作“爨白军”)”。
【高中地理】地理知识 中国56个民族之白族
【高中地理】地理知识中国56个民族之白族【高中地理】地理知识-中国56个民族之白族白族总人口1858063(2000)。
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白族是云南省人口最多的民族,四川、重庆等地也有分布。
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白伙”,,统称为“白人”。
他称有民家、那马、勒墨、勒布等60多种。
过去汉族称之为“民家”,以与“军家”相别,元、明史籍称之为“白人”或“?人”,纳西语称之为“勒布”、“那马”,傈僳语称之为“勒墨”,藏语称之为“勒波”,彝语称之为“娄哺”、“洛本”、“罗基颇”,贵州一带的白族有“七姓民”、“九姓族”、“罗苴”、“龙江人”、“南京人”等不同称呼。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11月,根据广大白族人民的意愿,正式确定以“白族”作为统一族称。
白族分布在云贵高原。
西面澜沧江、怒江纵贯南北,形成了树木茂盛、风景秀丽的深谷;在东部,有金沙江从东向西奔流。
地势开阔,适合粮食生产。
金沙江西南部的洱海岸边气候温和,土壤肥沃。
农作物一年收获两次。
主要生产水稻、小麦、豆类、玉米、棉花、油菜、甘蔗、烟草等。
这里被称为粮棉区。
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铁、铜、铝和各种稀有金属。
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也有人认为语支未定,并有不少学者主张应该单独划为白语支。
白语按地域范围分成南、中、北三大方言片区,南部方言和中部方言比较接近,与北部方言差别较大,但能互相通话,使用南部方言的人较多。
白语有22~29个辅音。
有大量汉语借词,新词术语都直接借用汉语,是藏缅语族中汉语借词较多的一种语言。
词汇近60%为汉语借词,多数人通晓汉语。
在唐代,白族人参照汉字创造了方形的白色文字。
历史上,白族用白色记载历史,创造文学,留下一定数量的白色古籍,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白色经文、白色残瓦、白色史书、白色碑文、白色祭祀碑文、白色唱词和白色对联。
1958年,徐林、赵燕孙等语言专家以26个拉丁字母的形式起草了《白族语言方案》(草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人 口总数 来看 . 植 县 的 白族 占 桑
1 湘 西 白族 概 况
湖 南 省 白 族 的 直 接 来 源 是 宋 末 元 初 的 “ 焚 军 ” 在 全 省 各 州 、 均 有 分 爨 . 市 布 . 中 分 布 于 张 家 界 市 、 化 市 及 湘 集 怀 西 土 家 族 苗 族 自治 州 19 9 0年 全 国 第 四 次 人 口普 查 资 料
人 口 的 23 % 。 .8
据 20 0 0年第 五 次 全 国人 口普 查 资 料 显示 . 白族总 人 口有 158 万 人 。其 8 .1
占 白族 总 人 E 的 7 % . 理 白 族 自治 州 l 3 大 有 白 族 1 58 0. 4万 人 . 占 白 族 总 人 口 的 约 5 % 表 明 云 南 大 理 是 白族 历 史 上 乃 至 7 现 今 分 布 和 活 动 的 中心 白族 在 全 国 各 地 都 有 分 布 . 白族 人
别 克 族 、 昂 族 )少 数 民 族 人 口 占 全 省 德 ,
总 人 口 的 44 .% 人 口在 万 人 以 下 、 人 千
种 因素 归结 为经 济 因素 . 而将 第二 种 因 素归结 为文 化 因素 经济 因素在 一定 的
时 期 可 以 发 生 较 大 的 改 变 . 而 对 地 位 从
民族 总人 口的 1 1 1 . %。0年 间 . 9 白族 人 口 绝对 数增加 了 1 7 7人 . 09 增长 率 9 0 . %. 4
增 长 速 度 明 显 高 于 其 他 少 数 民族 。
普遍 性 . 在许 多地 方 和 民族 的身上 都有 体现: 民族 的地位 还取 决 于湘 鄂西 白族
族 的 地 位 和 重 要 性 . 一 特 点 往 往 具 有 这
口超过 十万 的省 有 云南省 、贵州 省 、 湖 南 省 .其 中以云南 省 的 白族人 口最多 .
集 中 聚 居 于 大 理 白族 自治 州 . 南 省 以 云 外 的 白 族 处 于 与 其 他 兄 弟 民 族 散 杂 居
成 立 的 湖 北 省 鹤 峰 县 铁 炉 白 族 乡 也 是 白 族 人 V相 对 集 中 的 区 域 2 0 1 0 5年 . 桑
2 鄂 西 白族 概 况
根 据全 国 第 五 次 人 口普 查 统计 显 示 . 北 省少 数 民族 人 口总 数 为 2 79 湖 5. 7 万人 . 共有 5 3个 少数 民族 成 份 ( 乌 兹 缺
的 独 特 性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 以 将 第 一 可
的 态势 . 要 分 布 在 贵州 省 西 部 ( 节 主 毕 地 区、 盘水 市 、 宁 、 顺 等地 ) 四川 六 威 安 、 省 ( 山彝 族 自治 州 的西 昌 、 枝 花 市 凉 攀 和宜宾 市 )重庆 市 、 、 湖南 省 ( 植县 的 7 桑 个 白族 乡 ) 省 、 。2 0 等 市 0 6年 3月 1 5日
和重 要性 产生 影 响 : 文化 的 因素却 是 但 长期形 成 的历 史 积淀 . 短期 内是 难 以改
变 的 所 以 . 文 将 结 合 前 述 人 口分 布 下 的特 点 进 一 步 探 讨 文化 因素 对 桑 植 白 族 的 影 响
31 聚 居 度 .
以 上 的 民 族 有 9个 : 族 、 族 、 鲜 壮 白 朝
年 第 四 次 人 口普 查 相 比 . 少 数 民族 人 各 口 占 总 人 口 的 比 重 增 加 了 22 .6个 百 分 点 。白族 总 人 口 1 55 7人 . 2 9 占全 省 少 数 济 发 展 程 度 、 当 地 各 个 生 产 、 活 领 在 生
域 的话 语 权强 弱 程 度 决 定 着 湘 鄂 西 白
显 示 .全 省 总 人 口 为 60 58 6 .0万 人 . 少
不 足 以充 分 展 示 湘鄂 西 白族 在 全 国 白
20 0 0年 第 五 次 全 国 人 口 普 查 资 料 族 中 的 重 要 地 位 在 进 一 步 讨 论 湘 鄂 西 白 族 的 重 要 地 位 时 . 须 注 意 到 . 族 必 民 的 地 位 不 仅 仅 取 决 于 白 族 在 当 地 的 生
浅谈 湘鄂西 白族在全 国 白族 中的地位
冰
张 丽 剑 王 艳 萍
( 中南民族 大学 民族 学与社 会 学学 院 湖 北 武 汉 407 ) 304
摘 要 : 鄂 西 地 区是 白族 散 杂 居 分 布 的 主 要 区域 之 一 。 介 绍 了 湘 鄂 西 白 族 分 布 的 概 况 , 历 史 、 湘 从 文
植 县总人 口 4 9 7人 .其 中 白族 人 口 34 2
1 1 0 . 全 县 总 人 V的 2 .3 0 3 占 9 I 3 %。 4
族 、 族 、 族 、 族、 族、 吾尔族 、 畲 彝 藏 瑶 维 布 依族 近年 来 . 北省 白族人 V 总数 湖 I
已经突 破万人
化 、 源等 多层 面指 出, 鄂 西 白族 有 着 天然 的 、 族 湘 密切 的联 系 , 构成 为 一个 独特 的 文化 单元 面论 证 了 湘 鄂 西 白族 在 全 国 白族 中 占 有 独 特 地 位 。 唯 地
关键词 : 鄂 西 ; 杂居 ; 湘 散 白族 ; 史 地 位 历 中 图 分 类 号 : 2 K8 文献 标识码 : A
全 2 I 汉 中 .云南 白族 总人 E有 165 l 3 .6万人 . 约 显 示 . 省 总 人 1 中 。 族 人 口 为 5 7 25 万 人 . 8 .9 : 少 数 民 族 8. 4 占 97 % 各
居 尤其 是 在 当地 的 经 人 口为 6 7 3万 人 . 1 .1 。与 19 活 水 平 、 住 状 况 , 5. 5 占 02 %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