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学理论看文学作品的复译
文学作品复译现象的成因探究
复译既是一个翻译现象, 更是一个文化现象, 而文化又
怕是英文最多, E t 文次之, 尚不重译, 我们将只能看见许多 是与 社会、 历史、 政治、 经济等因素紧密联系着的。因此, 我 英美和日 本的 文学作品的 原因, 必然要考虑到文化, 社会, 政治, 历史等
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学作品已有了一个或几个相同译入语译本, 译者认为 自己
1 . 复译的定义。
能超越这些译本而进行的 再将原作译人相同目 的语的翻译
我们要探讨一个现象, 首先需要给这一现象下个定义。 行为, 或是指同一作品在一定时期内有多种相同目的语的 经查阅相关资料, 笔者认为国内翻译领域有关复译的定义 译本。 最早或许 可以追溯到鲁迅时期 , 鲁迅将复译等 同于 “ 重 译” , 他在《 论重译》 一文中谈到, “ 中国人所懂的外国文, 恐
部因素( 社会政治, 意识形态及诗学的转变) 和内部因素
各翻译主体的要求) 。 许钧( 1 9 9 4 ) 也曾对复译现象产生 总 结说已有 译本之后, 复出另译本, 似宜称为复译。然而, (
他将复译产生的原因归为两类 , 尽管重 译与复译都是指文学作品的多后译本的再生, 是两 的原因进行过系统的探讨,
大有改善的空间; 一类为无奈的一面, 即是源于经济方面的 陈述复译现象背后隐藏的原因。
功利性因素。在此 , 笔者会将二者 的观点结合起来进一步 进一步探讨这些因素如何促使复译的产生与发展。
( 1 ) 外部因 素的 衍变使原有译本的不足突显。
翻译是否非有复译不可?这些均是本文将要探讨和逐一解 译的定义, 他们认为复译是特定的语篇被再次翻译为同一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及参考国内外学者的观点, 笔
文学作品复译的原型观
释。语 言学 中的原 型通常 指范 畴 中的典 型事例 或最佳 成员。这一界定把 “ 原型 ” 或等 同于原始模型 , 当作具 或
言学界则给该理论 补 充 了语 言学 内容 。原型 理论 已融 入到很 多学 科 中 , 原 型 的定义 及 本质 也 有不 同的 阐 对
27 , 9 ) 此后持赞 同观点者居多 。一部译作产 生后并 不能 立 即宣告对原作翻译 活动的结束 , 反 , 者 ( 随后的 相 译 或
译者 ) 必需要在新 的环境下为作 品艺 术 内容不断探 求新 现原文本全貌 。需要说 明的是 , 此处所 指复 译可包括 同
c n i u u r c s fr c n tu t g t e b s e e lr o v n t e a t a r tt p ft e s u c a g a e b n e ai g e — o t o s p o e s o e o sr ci h e t x mp a re e h cu p oo y e o h o r e ln u g y i tg t x n n l r n
纵 观文学 翻译活动 , 复译现象频 繁可见 。由于文学 翻译 活动的复杂性 , 一次性的理解与 表达过程难 以全部 译出原作 的语言精妙和审美意境 ; 个体译 者总会顾 此失 彼 , 以做到面面俱到 、 难 尽善尽美 。因此 , 基于长期 的实
践 总结与理论研究 , “ 学翻译 有/ 定本 ” 在 文 无 这一 问题 上更多学者倾 向于后 者 。早 在 2 0世 纪 3 0年代 鲁 迅就
( 北 民族 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 湖 北 恩 施 4 50 ; 南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重 庆 4 0 1 ) 湖 400 西 0 7 5
摘
文学作品翻译的艺术与技巧
文学作品翻译的艺术与技巧一、引言文学作品翻译是翻译工作中最为重要、最为艰巨的部分。
它需要翻译者具备超凡的语言能力、文学素养和翻译技巧。
翻译者需要根据原作的语言、文化以及作者的意图等多重因素,将原作中的思想、情感、形式等方面精确地传达给读者。
在这一过程中,翻译者需要不断摸索,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实现艺术和技巧的完美结合。
二、文学翻译艺术的几个方面1. 语言的表达能力。
语言的表达能力是文学翻译中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
要想将原作中的思想、情感、形式等方面穿透译语的限制,让翻译后的作品尽可能接近原作,需要具备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就需要翻译者在前期阅读、研究原作的时候,仔细分析作者的用词、句式、语调等方面,掌握原作的语言气息和特点,为后续的翻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文化的理解和传达。
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作者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
翻译者需要通过对原作和作者的深入研究,了解原作中包含的文化内涵,然后通过翻译的手段将这些内涵在译文中恰当地表达出来。
在此过程中,翻译者不仅要了解原作中的文化背景,还要结合自己的文化背景和语言思维方式,使得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读者的需要。
3. 艺术形式的还原。
文学作品往往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著称于世,这种形式往往由作者通过语言、形式等多种手段进行创作。
翻译者需要在保证译文符合原作的意图的基础上,将原作表现出的特定艺术形式尽可能地还原在译文中。
这就需要熟悉原作所涉及的艺术形式,比如对字词的使用、对语言的重复、对节奏和韵律的把握等等,然后通过适当的调整,将原作的风格和特点在译文中体现出来。
三、文学翻译技巧的几个方面1. 词语选择和翻译。
在文学翻译中,词语选择和翻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译者需要根据原作的风格、特点以及背景等方面,选择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原作的意思。
这就需要翻译者具备一定的语言学、文学素养,同时需要灵活运用翻译技巧,比如借用、调整、增添、省略等方法,尽可能做到原汁原味。
文学翻译的各方面研究
文学翻译的各方面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文学翻译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文学翻译的研究不仅涉及语言、文学和翻译学等学科,还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和心理等方面。
下面将就文学翻译的各方面研究作进一步探讨。
一、语言层面的研究文学翻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语言互译问题。
字面翻译往往无法将原作精髓完整传达,因此需要有广泛的文学、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的支持。
在语言层面的研究中,需要考虑作者的语言风格、语言文化差异、句式和词汇的选择等方面。
翻译者需要积极学习原著的语言及相关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将原著中的情感、情境和语言特点传递给读者。
二、文学层面的研究文学翻译还需要考虑作品整体的文学美感,翻译不仅需要传达原作的内容,还需要尽可能地传达作品的情感和氛围。
在文学层面的研究中,需要考虑诗歌的韵律、叙事的结构、语言与情境的契合等方面。
这就需要翻译者具备同样的写作素养,对原著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三、文化层面的研究文化差异是影响文学翻译的重要因素之一。
文学翻译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表达和传达原作中的情感和情节。
在文化层面的研究中,翻译需要考虑文化内涵、文化背景、文化习俗等因素。
翻译者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背景,以便能够准确、恰当地将原作转化成读者所熟悉的语言和文化形式。
四、社会层面的研究文学翻译经常涉及到社会问题与文学作品的分析。
在社会层面的研究中,翻译者需要考虑原作中议题的时效性、政治性等因素。
同时,在翻译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考虑受众的观念、认识和价值观念,以便更好地将原作中的观点传达给读者。
五、心理层面的研究文学翻译的本质是传达情感和思想,因此,翻译者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以便更好地把握原作中的情感表达。
在心理层面的研究中,翻译者需要考虑原著作者的心理状态、角色性格、情感表达等因素。
只有对原作中的心理表达进行深入的剖析和领悟,才能更好地将其转化成另一种文化、另一种语言的表达形式。
文学作品的翻译技巧与效果研究
文学作品的翻译技巧与效果研究一、引言文学作品的翻译是跨越语言和文化壁垒的一种跨界行为,文学作品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和思想的体现,通过翻译实现跨文化交流和沟通。
如何进行文学作品的翻译,翻译技巧和效果研究已经成为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
二、文学作品的翻译技巧1.了解文化差异在进行文学作品的翻译时,必须了解源文化和目标文化之间的差异。
因为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思维模式、语言表达和文化内涵,翻译时必须尊重原著文化,遵循目标文化的表达方式,才能更好地保持文学作品的韵味。
2.抓住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每一种文学作品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和文学传统。
翻译者需要对原作的文学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抓住文学作品的精髓,使翻译的版本能够清晰、流畅、优美地表达源文的味道和意义。
3.注重语言的美感文学作品的翻译要注重语言的美感,把握好节奏感和节奏的变化等因素,让目标读者能够感受到源文的美感和符号意义。
同时,还要考虑到语言风格的变化,根据原作语言特点有效地塑造文学人物的形象和特征。
4.深入挖掘源文内涵翻译者要对原文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透彻理解作品的语言、结构、主题和文化内涵。
只有抓住了作品的内涵,才能更好地进行翻译。
三、文学作品翻译效果的评估1.准确传递原作信息文学作品的翻译效果要体现在能准确地传递原作的信息和意图。
在翻译中,翻译者通过语言的转换、调整和重构,将源文的信息和意图转化为目标文,使目标读者能够理解和体会原著作的內涵。
2.自然贴合目标文化翻译时必须是文化贴合的,要遵循目标文化的表达方式,让目标读者在阅读翻译作品时能够感受到贴合他们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充分体味到原作的风格和情感。
3.让翻译版本有独特美感文学作品的翻译效果还需要将书写艺术和语言美感与翻译相结合,使翻译版本具有自身的独特魅力并呈现出语言艺术的美感,从而让读者在翻阅翻译版时能够体会到原作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四、结论文学作品的翻译技巧和翻译效果的评估对翻译效果产生重大影响,正确的翻译技巧和评估能够更好地保持文学作品的韵味和内涵,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原作的美感和情感。
从目的论角度看文学作品复译的必要性——以《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两个中译本为例
接受者所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 因此翻译时可根据 各语 境 因素, 选择最 佳翻译 策略 。总之 , 的 目的 翻译 是最重要的。 目的论提出了翻译时应遵循的三个原 则: 翻译 的首 要原 则 是 目的性原  ̄ ( oo ue它 Is psrl, Jk ) 是 一 切 翻译 都 应遵 守 的原 则 ;然 后 是 连 贯性 原 则 chrnerl) oeec ue 和忠实 性原.(dlyrl 。 们之  ̄ f et ue 他 1 ] i ) i 间 的关 系是 : 实性 原则 服 从连 贯性 原 则 : 忠 连贯 性 原则 又 服从 目的性原则 。[F 1 面本 文将在 目的论 的 r 三个原则的指导下, 哈克贝利 ・ 以《 费恩历险记》 的两 个中译本 ( 张友松、 张振先的译本和成时的译本 ) 为 例, 来探讨文学作品复译 的必要性和意义。
的 必要性 : 翻译 目的的相异 , 接受对象的不 同以及 译者对原 文的理解 的差异决定 了复译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关键 词 :复译 ; 目的论 ; 目的性 原则 ; 贯性原 则 ; 实性 原则 连 忠 中图分类号 : 3 5 H 1. 9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3 2 9 ( 0 0 0 — 0 8 0 17 — 5 6 2 1 )3 0 8 — 3
在人类 发展 史上 , 国的文 学作 品 以其 丰富 的 各 思 想 内涵 以及对社 会 、 生 的深 刻理解 而备 受读者 人 青睐。 近年来 , 随着 各 国人 民之 间了解 的不 断深入 , 外 国文学名 著的 复译现象 在我 国越 来越多 。 对于复 译 现象 , 同的专 家 、 者评 论 不 一 , 不 学 如许 钧 在《 重
接 受者 所处 的交 际环 境 和文化 中有 意义 , 并按译 文
翻译理论与技巧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
翻译理论与技巧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摘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翻译活动也不例外,在翻译文学作品时会涉及到很多翻译理论和技巧。
本文是本人从对萨拉?奥恩?朱厄特小说片段的翻译过程中,结合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得出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关键词:翻译理论;功能对等;打破桎梏一、原作者及写作风格介绍这篇翻译材料摘自萨拉?奥恩?朱厄特小说《尖尖的枞树之乡》的第十五节——《在岸边》,萨拉?奥恩?朱厄特(sarah orne jewett,1849-1903)是19世纪下半叶美国著名女作家,她是当时乡土文学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也是美国女性文学的开启者之一。
她的作品主要反映的是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人文、地理风貌。
,她从女性独特的视角描述了新英格兰地区的风土人情。
她常以乡下女性为写作的主角,并且从女性观点出发表达了对自然的看法,要求回归自然、融入自然和感悟自然等生态主义观点。
其作品具有明显的女性审美特征,在文体上也呈现出了典型的生态女性话语特征。
萨拉?奥恩?朱厄特的作品清丽隽永,如行云流水一般,好似一气呵成。
因为其作品结构松散,很多批评家都认为她的作品不算小说,只是一系列片段。
然而她作品的结构是通过背景和故事的主题联系在一起的,她认为她的作品不是靠激烈的情节变化来发展的,而是靠人物性格的变化。
她的作品主要是对生活在美国缅因州附近日益没落的小渔村居民艰辛和孤寂生活的描写。
二、翻译的过程(一)理解理解指对原作意义的全面了解和把握,是翻译工作的第一步,决定着译者对原作翻译的正确性。
这一段材料乍一看,是关于渔夫的日常生活的描述,但在翻译的过程中,发现这一节中大量的篇幅是在描述帝力先生和作者之间的对话,通过对话,我们得知主人公很怀念他八年前死去的妻子。
在理解的过程中让自己试图融入到作者表达的的字里行间,融入其中,只要译者融入到所要翻译的材料中,尤其是文学作品中,才能很好地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和故事的情节,才能完整地翻译出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形意兼备 创而有度——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域下《天净沙·秋思》的复译
服重 重 困难 。就拿 元代 散 曲家马 致远 的散 曲小 令 《 天净
沙 ・ 秋思》 来说 ,目前已有 众 多译 文 。所有这 些译 文的译 者在 “ 以诗译诗 ”方面均作 了不懈努力 ,但 多数情况下 ,效 果却 不甚理 想 。顾延 龄 ”在 比较翁显 良、丁祖 馨和 B r n ut o
第2 2卷第 6 期
V0 .2 NO . L2 6
广 东外语外 贸大学学报
J URNA L 0 F GUAN GD0N G 0 UNI ERS TY F REI V I OF O GN TUDI S ES
21 0 1年 1 1月
N O . 01 V2 l
形意兼备
和韵味 ; 赵甄陶译文 ( 简称 “ 赵译 ”)行文简练 ,有节 奏 、
有韵律,符合原诗风格,可谓在意 美 、形美 、音美三方面与 原诗接近 ,因而是值得推 崇的译文 。
黄国文 在 对翁译 、Shep译 以及T等译进 行对比研 cl p 究时强调 ,形式对等在英译 《 天净沙 ・ 秋思》时至关重要 , 并认 为,S hep译 比翁译 及丁等译 更忠 于原文 ,更能 传递 clp 原文意境,留给 读者更大的想象空 间和更多阐释语篇意义的 余地 。王寅 从认 知语 言学翻译观 ( 即译文 要尽量译 出原
等措辞均比较粗糙 ,不符合原作表达的认知世界 ;翁译用词
较 “ 大”,增加了较 多原文 中没有述及的内容 ,似乎是在描 写另一个现实世界,从而偏离原文意境 ,不忠于原文内容 。 张虹 以顾延龄 列举的六种英译 文为语料 ,阐明在文学
太符 合原意 ; i mYp Wal i 译文 ( 称 “ i译 ”)简洁 ,贴 — i 简 Yp
李 明
御而有度 卢红梅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域下 天净沙 ・ 秋思 的复译
相关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
相关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
中文翻译理论
1、三步曲理论:即先把原文翻译成目标语言,然后根据目标语言的
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对其进行修改,最后把修改后的翻译稿再进行润色。
2、应用文体功能理论:将翻译中的文体分为明示性文体和答复性文体,将文体翻译的过程分为文体把握、文体翻译和文体改写三个过程。
3、对照理论:当双方语言文化背景有大量的共通之处时,可以使用
对照的方法进行翻译,其中重要的环节是将对照词语对应起来以便达到翻
译的准确效果。
4、转换理论:该理论强调翻译过程中的转换,将语言和文化的文本
信息转换为等价的信息,从而进行本质的翻译。
中文翻译技巧
1、器义技巧:指翻译时利用汉语词的器义,如将军“army”利用
“臂膀”的器义表达。
2、栅格技巧:指利用特定的栅格结构,调整原文中存在的语句结构,确保译文的语句结构清晰,给读者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
3、近义转换技巧:指原文中一些词语无法直译时,可以使用近义词
到达等价转换效果。
4、词库技巧:指翻译人员需要熟悉一定的词汇量,才能准确地把握
文本信息,从而达到精准的翻译效果。
翻译理论与技巧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
翻译理论与技巧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作者:陈予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23期摘要: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一项高要求,且耗时较长的文学创作的过程,它是让一种文化向另一种文化过渡和传播的最基本途径之一。
而在进行文学作品翻译的过程中,翻译理论与技巧极为重要,故而本文将结合翻译理论与实际翻译为大家讲述几种应用技巧。
关键词:翻译理论文学作品技巧应用一、文学作品翻译对译者的要求有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想法,总是认为某个在国外生活很多年的人他的翻译水平也会非常高。
其实这种想法一直便存有争议,而相当的一部分人觉得这是一个悖论。
因为翻译不同于日常对话,翻译是极为严谨,而且耗时,耗力的一项工作,它不仅要求译者对其翻译的语言有非常熟练的掌握能力,而且要求译者在一定程度上要有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
有一些留学的学生或者在国外生活过很长时间的人,他们或许会有很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或者对某一方面专业和工作极为精通,但是这并不代表他能做一名合格的翻译。
翻译是建立在对理论基础牢靠的掌握上,只有那些深诣翻译理论的人才能明白在翻译一项作品的时候,他需要如何去翻译,需要用什么样的语言风格,如何翻译才能被大众所接受。
尤其是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理论的指导可以说是翻译的灵魂,在翻译工作中,没有了理论指导,就算通篇翻译之后,作品也像没有了灵魂的骨架。
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译者,只做到对语言的熟练掌握还不够,他必须去熟知每一项重要的翻译理论,这里的熟知并不意味着能够流利背诵就可以,而是应用,只有真正地将翻译理论应用到实际才能算是一名好的译者。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某个国家,某个地区,某个特定时代所发生的事情的最直观的体现。
拿我们中国的四大名著来说,其文化造诣,影响深远程度不需赘述,它们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是文化的瑰宝,而我们将它们翻译成各个语言传播到国外,以供外国人了解我们中国的文化,这就是文化的传播。
而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则是让更多的国人了解外国的文化,体会其他国家的特定历史事件,以及文化的演变和其国家的发展历程。
翻译中的文学翻译和文学翻译理论
翻译中的文学翻译和文学翻译理论翻译是沟通的桥梁,是跨越语言、文化和国界的桥梁。
翻译不仅能让我们了解外国文化和知识,还能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翻译领域中,文学翻译一直是最具挑战性和最受瞩目的领域之一。
本篇文章将探讨翻译中的文学翻译和文学翻译理论。
文学翻译是翻译领域中的重要分支。
它要求译者能够将作者的文学语言风格和文化背景重新表达并传达到目标语言中。
通过文学翻译,人们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的文学作品传播到世界各地。
但是,文学翻译并不简单,因为文学作品中深层次、抽象、多义、文化和历史背景等因素都会对翻译造成挑战。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学翻译,需要有大量的文学知识、精湛的语言技巧和丰富的文化传承。
此外,译者还需要能够领悟作者的深层意图,识别出其隐喻和隐晦性表述。
同时,译者还要注重细节,比如句法和语气等方面,以实现在目标语言中的表达效果最大化。
文学翻译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准确的翻译各种情感和感觉。
这些情感和感觉往往由作者的语境和文化背景决定。
因此,了解作者的文化背景和情境非常重要。
例如,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所写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就充满着维多利亚时代的意象和道德标准。
作为阅读者和翻译者,我们需要了解并理解不同的文化意义和背景,以便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并进行销毁。
在文学翻译方面,翻译理论也占有重要的位置。
翻译理论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翻译活动。
其中最著名的翻译理论之一是埃克阿兰的功能翻译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翻译译者在翻译时应该关注目标受众,因为目标受众是翻译的最终用户。
还有一种较新的文学翻译理论被称为卡尔弗(Karen),该理论认为,文学翻译必须实现“文学方法”的相似性。
在这里,文学方法特指对于文学作品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相似性表明翻译不仅需要翻译文学作品的表面意义,还需要译者理解和表达作品背后的真正意图和文学形式。
此外,不同的文学体裁也需要不同的翻译方法。
语言学视角下对翻译的认识
语言学视角下对翻译的认识一、语言学视角下翻译的本质是什么?翻译是什么?应该怎样定义?历史上翻译几乎和语言同时诞生,但是长期以来没有得到重视,人们一直沉浸在经验主义中并没有理论支撑,但从二十世纪后半叶起语言学家们注意到此领域的科学研究价值,不断地从实践向科学理论浓缩凝练,赋予翻译以正确、深刻的理论体系。
随着在一次次实践中的不断深入,众多语言学家为寻求翻译的本质为其下定义。
对于“翻译”这个词,人们脑海里首先反映出的应该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定义。
但是翻译并不是一项简单的转换活动,语言学家们在此基础上把翻译的定义加上了“等值”、“等效”、“替换”、“完整”等词语。
苏联的费道罗夫首次提出“等值”理论,卡特福德在其著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提出了翻译的定义,认为“转换方法是翻译实践最基本的方法”,并且语言是特定情境中至少有两人参加的一种活动,转换是翻译存在的前提,转换的对象是整个语言系统。
黄忠廉的《翻译本质论》中指出翻译的本质特征的其中之一是翻译是译文与原文之间求“似”的活动。
最后一条中“似”也体现了“等值”、“等效”理论。
这些语言学家对翻译的定义反映了语言学对于翻译的重要性。
不可否认,虽然这些定义有狭隘、不足之处,它们把不忠实、不全面、不对等的翻译都排除在了翻译之外,但也确实为后来之人的研究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二、语言学视角下翻译的过程是怎样的?根据上文所述,翻译活动是一种转换活动,奈达提出这种转换活动分为三步,即:一、分析原材料;二、寻找原语和接受语的对等词;三、最妥善地组织成译文。
其中分析原语材料时,如果原语材料是口语,那么所有的语言信息都必须考虑进去:语调、连音、词的重读、手势等辅助特点。
最后妥善地组织成译文时,奈达提出:(1)要考虑接受语(指译语)的文化背景;(2)要考虑到译文接受者的情况。
黄忠廉在书中提到翻译的动态过程为先解码再换码最后编码形成译文。
将这一过程转化为通俗的说法,首先通读理解原文,重点是要读懂,然后用译入语重新组织语言,在这里要忠诚、准确,同时也要使译入语读者一读便解,最后一步虽然在这一程序中没有体现,但是校对这一步也不可忽略。
从接受理论角度看文学复译——以《傲慢与偏见》两个中文译本为例的开题报告
从接受理论角度看文学复译——以《傲慢与偏见》两个中文译本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文学复译作为翻译中的一个重要领域,面临着各种挑战。
在接受理论的视角下,文学复译的质量受译者和受众的认知、理解和评价等多种因素影响。
因此,对于一部文学作品的复译,如何在受众的语言和文化中获得良好的接纳和认可,是翻译界长期关注的热点之一。
《傲慢与偏见》作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已被多家出版社进行了中文译本的出版。
但不同的译者针对原著中的人物、情节、背景等部分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因此存在一定程度的翻译差异。
本文以《傲慢与偏见》两个中文译本为例,通过接受理论的角度,探讨两者在受众中的不同接受效果,了解文学复译中接受过程的相关因素,为文学复译的实践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和问题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接受理论的视角,探讨《傲慢与偏见》两个中文译本在受众中的不同接受效果。
主要研究问题包括:1. 接受理论在文学复译中的应用和意义是什么?2. 不同翻译策略及译者背景对《傲慢与偏见》中文译本的接受产生何种影响?3. 两个译本在“识别-理解-评价”等环节中的优劣势如何?受众对于两个版本的态度和偏好有何不同?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首先介绍接受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探究文学复译中的接受因素和影响。
接着,选择《傲慢与偏见》两个中文译本进行细致对比和分析,包括对比原著台词和情节在两个译本的表述差异,分析两个版本的翻译策略和译者背景等因素对受众接受的影响。
此外,还将根据接受理论中的“识别-理解-评价”模型,对于两个译本在受众中的接受效果进行比较,探讨其优劣性和差异。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其中,定量研究部分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比较两个译本在不同环节(如识别、理解、评价等)的满意度得出结果。
同时,为了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二者的差异和产生原因,我们将通过访谈、文本分析等定性方法,以完善数据和实证结果。
从文学及文学语言的性质看文学作品重译的必要性和意义及成功重译的标准
1
I l l
I
圣 经 改 译 版 本 ; 最 后 , 由 狄 考 文 、 王 宣 忱 以
马 SL 翻 译 的 圣 经 为 蓝 本 , 进 一 步 加 工 、 完 逊 善 译 成 的 官 话 和 合 本 圣 经 》 成 了 汉 译 ( 经 《 圣
的 权 威 版 本 , 因 而 其 实 际 上 是 无 数 中 西 学 者 心 血 和 智 慧 的 结 晶 ( 骁 华 , 20 3: 01 3 蒋 0 3 - 03)。 接 着 , 则 为 纯 文 学 作 品 , 尤 其 名 著 的 重 译 越
“ 界性文 字” 世
( h ace— t a u v r al ( el ,1 7: c ar t s i nie s i c s) W l ek 97
23) 。 而 文 学 语 言 却 带 模 糊 性 , 存 在 多 种 歧 义 , 由此 扩 大 了 作 品 的 思 想 内 容 , 在 作 品 的 宇 里 行 间留 下 了无数 个 空 白点 , 为读 者 ( 括译 者 ) 包
力 ,产 生 了扑朔 迷 离 的奇特 效 果 ,导 致 了不 同解
读 、诠 释 。 如 卞 之 琳 先 生 译 为 “ 下 去 还 是 不 活
活 ” ;朱 生 豪先 生译 为 “ 存 还是 毁 灭 ”: 张庆 生
路 先 生认 为 应 译 为 “ 协 呢还是斗争 呢” ( 妥 见
中 国翻译 》 1 9  ̄ 第3 )等等 。 9 0- 期
万千。
为 什 么 重 译 具 有 如 此 广 泛 的 吸 引 力 和 强 大 的
生 命 力? 为什 么 主要 是 文学 作 品 尤其 是 名著 一译
再 译? 这 是值 得 认 真探讨 的重 要课 题 , 它有 助于 认 识重 译 的必 要 性和 意义 。 笔 者 认 为, 文 学作 品尤其 是 名 著重 译 具 有广 泛 的市 场 而且 经 久不 衰 ,其 根本 原 因与文 学 及文
功能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经典重译分析探讨
功能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经典重译分析探讨功能语言学是一个以功能为中心的语言学理论,它强调语言的使用和交际方面,并试图通过分析语言的功能,探究语言的本质和语言系统的规律。
在其理论框架下,经典文学作品的翻译也应该注重译文的功能,即在保持原作的信息和风格特征的同时,达到符合目标语言读者需求的目的。
本文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经典文学作品的重译为例,探讨翻译中的功能转化和如何达到目标语言读者的需求。
一、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功能语言学是一种以语言的功能为核心的语言学理论,十分重视语言的使用和交际方面。
它认为语言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交际功能,即人们利用语言进行交流、表达和传达信息,达成某种目的或满足某种需求。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语言必须具备适用、实用和有效的特点。
因此,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使用中的实用性、真实性、交际性和功能性。
在具体的译文创作中,功能语言学要求译文与源语文本在目的、情境和读者群体上达成近似一致或相似的状态,使译文不仅符合译者自身的理解,也能让最终的目标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
换言之,功能语言学不仅强调翻译的语言形式的正确性和准确性,还注重译文的语言功能性和实用性。
二、译文的目的和功能在进行经典文学作品的重译时,主要的目的和功能一般如下:1.传达原作思想和感情:译者的首要任务是要忠实地传递原文内涵,并且使目标语文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它所表达的意义。
2.呈现原作文学风格和语言特色:经典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和文学风格是其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经典文学作品的翻译需要保留源语文本所体现的语言特色和风格,同时尽力让它们也适应目标语文的语言形式。
3.满足目标语文读者的需求:在翻译经典文学作品时,译者要尽力让译文不仅能够传达原作思想和感情,还要使它具有目标语文读者所需求的质量特征,如简洁明了、流畅优美等。
这样可以增加读者对译作的理解和接受度。
三、功能转化与翻译中的功能创造在进行经典文学作品的重译中,会出现很多涉及功能的问题,其中最常出现的问题是功能转化。
文学作品重译的意义和原则
文学作品重译的意义和原则
重译是指重新译译一部文学作品,并加以改写、精炼、改善,以适应当代阅读、理解和接受习惯。
此类文学作品被称为重译作品。
重译是文学作品翻译的一种,其主要特点是既要遵守原作原意,又要做到读起来舒服、表达流畅、意思明确,以适应当今读者的审美和文化水平。
文学作品重译有其特殊的意义,一是增进文学变异性,拓展文学文化的边界;二是增加读者的享受,促进文学文化的沟通;三是激励原作者的创作热情,延续文学文化的传统;四是增进对传统文学作品精神内涵的理解,拓宽文学文化的知识面。
重译既继承了原作者的思想,又有创新的手法,更加充分地传播出原作者的文化内涵,并融入现代的视野,从而使文学的传播更加灵活,更加清晰,更加完美地传承文学文化的精髓。
文学作品重译的原则应该遵循“不偏离原作的全貌、不违背原作的主旨、不破坏原作的线索”的规则。
重译既要保留原作的精髓,又要有创新的思维,尽可能做到“原作者话语的意象和联想,按原作者本意译出来”,使得文学作品更加受欢迎,更具有感染力。
因此,文学作品重译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学融合的民族文化,以及原作和译作之间的内涵和精神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学之所以有意义,在于它能够反映人类对于社会、文化和个人的不断探索。
如果没有文学作品的重译,传统文学作品将没有机会被后代传承,人们也就不会体会到文学丰富的内涵,从而阻碍了文化传承的发展和进
步。
综上所述,文学作品重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应该尊重传统,坚持原作的精神和内容,力求言简意赅,尽可能满足读者的需要,从而使文学文化能够传承并发展下去。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老人与海》中译本翻译例析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老人与海》中译本翻译例析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老人与海》中译本翻译例析【摘要】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出发,结合翻译进行交叉研究。
目的是尝试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中的语篇功能理论這一新的视角对海明威《老人与海》的三个中文译本进行语篇功能例析,论证语篇功能理论中的替代、连接、词汇接应等的衔接手段在翻译理论的实践操作中发挥的作用,以期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翻译途径。
【关键词】系统功能;翻译;语言学;语篇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The purpose is to try to use this new perspective of textual function theory in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to analyze the cases three Chinese versions of Hemingway’s work The Old Man and the Sea,demonstrating the effect roles of cohesive devices in the textual function theory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such as substitution,conjunction and lexical cohesion etc., in order to find an effective way to translate.Key words: systemic function, translation, linguistics, discourse 引言《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了解作者的独特语言风格的文学名著。
功能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经典重译分析探讨
功能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经典重译分析探讨功能语言学理论是一种从语言功能的角度研究语言规律和表达的理论。
在这种理论视角下,经典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功能语言学理论的角度出发,结合实例分析经典重译的问题和挑战。
经典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一项知识密集的工作,需要翻译者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语言能力。
传统的翻译理论主要关注文字的翻译和语法的转换,忽略了语境和文化背景对翻译的影响。
而功能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的意义和使用是紧密联系的,翻译要考虑到语言的实际用途和沟通目的。
因此,在翻译经典文学作品时,翻译者应该注重从语用和交际的角度去理解和翻译原文,以传达作者的语境和意图。
以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为例,不同的译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翻译版本。
对于经典重译,功能语言学理论提供了一些启示。
首先,翻译者应当注重原文的意图和隐含意义,而非只是单纯的词汇替换和语法转换。
比如,在第五幕第一场中,哈姆雷特在墓地前面对约丹的演讲:“你这个司令,你在战地上指挥军队,而我却不知道怎样绕着这具尸体搭讪。
”其中,“绕着尸体搭讪”是一句具有象征意义的话语,暗示着哈姆雷特的内心困惑和死亡威胁。
传统的翻译可能会翻译成近义词或者忽略掉这个隐含意义,但是在功能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翻译者应该注意到这个象征意义所带来的文化信息和语用效应,将其恰当地体现出来。
其次,翻译者应该注重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境,将原文的意思和语境进行转换,以达到沟通和交际的目的。
比如,在第三幕第一场中,哈姆雷特对奥菲利亚说:“别忘了我的话,只要你还活着,一定要和自己好好地说话。
”这句话原文是“Get thee to a nunnery!”其中“nunnery”既可以指修女院,也可以指妓院。
因此,在不同的翻译版本中,这句话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译法。
而在功能语言学的理论视角下,翻译者应该考虑到目标语言的语境和文化背景,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翻译的转换和调整,以使翻译版本更符合读者的理解和接受。
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中的_复译_转译_之争
2005年3月第21卷 第2期四川外语学院学报Journal of Sichuan I nternati onal Studies UniversityM ar.,2005Vol.21 No.2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中的“复译”、“转译”之争陈 言(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北京 100101)提 要: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的实践和理论证明,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复译和转译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值得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给予公正的评价。
在复译与转译过程中,一直存在“抢译”、“胡译”、“乱译”、“滥译”甚至是抄袭现象,应把它们与复译、转译区别开来,以促进外国文学翻译质量的不断提高,规范翻译市场。
关键词:文学翻译;复译;转译中图分类号:H31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31(2005)02-0100-05D eba te on Retran sl a ti on and Tran sl a ti on notfro m the O r i g i n a l Text i n20th Cen tury’s L iterary Tran sl a ti on i n Ch i n aCHEN YanAbstract:A s cultural phenomena,retranslati on and translati on not fr om the original text are inevitable and necessary fr om the devel opment of literary translati on in China,which deserves comp licated and syste matic study and objective evaluati on. Retranslati on and translati on not fr om the original text should be differed fr om random translati on t o i m p r ove the translati on of f oreign literature.Key words:literary translati on;retranslati on;translati on not fr om the original text 复译与转译之争是针对文学翻译的不同方式类型而展开的论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