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
材料四19世纪中后期我国创办的商办企业
(5)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逐步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的经济近代化有了一定的发展。
2.(1)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拓宽了空间;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荣氏兄弟善于把握机会,策略正确,勤劳创业。
材料二荣德生曾对自己的经营之道以一副对联作过总结:“意诚言必中,心正思无邪”;而荣宗敬的名言是:“造厂力求其快,设备力求其新,人弃我取将旧变新,薄利多做竞胜于市场,庶其必能成功。”
材料三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有72个……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183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12.在民族工业“短暂春天”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是( )
①烟草业 ②纺织业 ③火柴业 ④面粉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3. 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由于( )
A.西方列强的侵略而萧条 B.国民政府的措施而得到较快发展
C.官僚资本的挤压而萎缩 D.日本的经济侵略而陷入困境
14. 1927~1936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其中,产品出口日本和朝鲜半岛的新兴工业部门是( )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5-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江西余干县)【解析版】
一、选择题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其历史条件不包括A、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B、外商企业的刺激C、洋务运动的诱导D、大量资本和技术的积累2.我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地区,其根本原因是A.受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B.这些地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C.清政府重视沿海地区企业的发展 D.这些地区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较深3.1925年,“江浙京奉鲁豫各处兵戈纷起,除水路轮船可达之少数各地外,其津浦、京汉、陇海、胶济、京绥各铁路货车一律停开,所属各省份运输阻断,几乎无货可售”。
上述材料说明中国民族工业萧条的原因之一是A.蒋介石对红军连续发动“围剿”B.一战后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C.军阀割据与军阀之间的混战D.民族工商业间的恶性竞争,无货可售4.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A.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C.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5.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在A、19世纪60年代B、19世纪70年代C、19世纪末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6.“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
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材料表明( )A.地主阶级洋务派积极创办民用工业 B.清政府大力发展近代工业C.近代民族资本家大力发展机器工业 D.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7.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方面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A.社会经济开始陷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产生了中国近代工业C.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8.下列企业中,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是A.上海发昌机器厂 B.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C.江南制造总局 D.大生纱厂9.外商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同我国自然经济之间的关系最恰当的是A.互相依赖 B.不同程度瓦解自然经济C.继承发展 D.既互相依赖又互相瓦解10.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家军事工业是()A. 江南制造总局B. 上海发昌机器厂C. 安庆内军械所D.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11.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的原因中不包括(A.B.C.D.12.金陵兵工厂1937年11月迁重庆,广东第二兵工厂1938年4月迁重庆,济南兵工厂1938年4月由西安再迁重庆,上海炼钢厂1938年8月由汉阳再迁重庆。
(完整word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二、三单元练习题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1.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B.铁农具、牛耕的出现C.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倡导变法D.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2.为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我国政府取消了长期实行的农业税。
历史上我国农业税的起征时间是(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 C.两汉时期 D.隋唐时期3.“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AA4.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从该诗中你能得到关于唐代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 A.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和耕畜B.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和生活C.生产产品主要用于市场交换D.男耕女织,手工业与农业结合5.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6.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和民众衣食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是()A.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开始形成B.商品经济繁荣,社会上广泛使用纸币C.经济作物广泛种植,麻布成为民众主要服装和被褥原料 D.玉米、甘薯逐渐成为米、面之外新的主食品种7.近几年,广东海洋考古队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
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B、唐朝 B、宋朝C、明朝D、清朝8.有一关于西汉历史的电视剧,一些剧情发生在都城长安的“市”里。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评
1/8
解析 进入 19 世纪 ,英国对华输入额超过了中国对英输出额 19 世纪英国扭转了对华贸易的逆差局面。
答案 D
,这一现象是英国鸦片贸易所导致的 ,说明
3.有史学家在评论中英《南京条约》的某项内容时说
,它 “使得英货可以大量倾销 ,例如棉毛织品的输
入量在战后二年内增加了五倍……两广地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受害无尽
,而 “协造 ”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故选 B 项。洋务运
动时期的军用工业没有转为商办 ,也不可能面向市场 ,故排除 A 、C 两项 ;由题干材料无法得出近代轮
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故排除 D 项。
答案 B
5.李鸿章曾对人说 :“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 ,人人怕谈、厌谈 ,事至非张皇即鲁莽 ,甚少不误国。公 可不喜谈 ,鄙人若亦不谈 ,天下赖何术以支持耶 ?”这表明其办洋务的基本出发点是 ( ) A. 改变消沉的社会风气 B.扭转官场的作风 C.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D.宣传向外国学习的重要性
”的思路 ,概括 19 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参考答案 (1) 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关系 :农业经济为主 ,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
变化 :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纺织业显著发展 ,市镇经济繁荣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 ;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 系发生变化。
,也来 ,到 1912
()
A.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推手
B.阶层变动源于经济结构变化
C.政治制度变革制约社会演进
D.封建地主阶级退出历史舞台
解析 据题干信息可知 ,材料说的是社会阶层变动和经济结构变化的关系
,而不是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高一历史必修2月考试卷(1-3单元,含答题卡与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月考试卷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00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请将答案在答题卡上)1.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A.郑国渠B.都江堰C.漕渠D.白渠2.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3.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A. 铁农具B.牛耕C.曲辕犁D.筒车4.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唱词反映了()①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础生产模式②不承担国家赋税徭役③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境况④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A. ①②B. ①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5.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水利技术的进步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D.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6.孔子审订的《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
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 )A.均田制 B.井田制 C.屯田制 D.授田制7.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C.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D.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8.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制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面各组分类正确的是()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B.商周——漆器唐宋——青铜器明清——瓷器C.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丝织品D.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9.隋唐时期,促进商业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农业经济的发展B.手工业的发展C.大运河的开通D.纸币的发行10.唐代长安城设立市坊制度,宋代东京城打破市坊界限,这种变化主要有利于( ) A.市民的生活 B.文化的交流C.家对人民的统治D.商业的发展11.关于民间手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②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②民间手工业在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④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12.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A.地中海转移到了非洲东海岸B.地中海转移到了太平洋沿岸C.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D.波罗的海转移到地中海地区13.下列航海家开拓新航路的先后顺序是()①迪亚士②达•伽马③哥伦布④麦哲伦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14.经过两个世纪的争夺,英国最终战胜了法国,在18世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这场争夺从实质上反映了()A.先进国家对落后国家的胜利B.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C.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胜利D.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15.在1876年世博会上,日本馆大于中国馆,且展品较为丰富,但日本仍从世博会上订购了大量机器产品,其直接目的是()A. 满足本国封建统治者的生活需要B.适应工业革命的进行C. 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D.发展军事工业,加快对外扩张步伐16.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开始于英国,而后推广到其他国家B.英国由此变成“世界工厂”C.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D.内燃机技术应用到交通业,促进了交通业的发展17.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认真做好每份历史试题是提高历史学习成绩的一个途径。
对于这样的一种学习方法,你想要尝试一下吗?让我们来做一做小编为您准备的这套试卷吧!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练习试题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练习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计2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1.列宁发现“农民并非受人蛊惑,自觉的进行反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而是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本能地起来反对苏维埃。
”使农民“切身利益受到损害”的原因是A.斯大林模式的实行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帝国主义对十月革命的破坏 2.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这是因为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B.苏俄政府随后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改变了这种状况D.苏维埃政权遭到了一切苏俄人民的反对3.“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
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
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A.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D.实行粮食税制度4.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应当有这样的胆识,“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用资本家捡来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我们没有别的砖头,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
这一观点在苏联(俄)建设实践中表现为A.实行余粮收集制B.征收粮食税C.向资本家租让部分厂矿企业D.实现国家工业化5.下表是1913年—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
(1913年数字是按1939年9月17日以前的疆界计算的)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有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总产值 5 5 3 2 2 1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电力 15 10 7 4 3 2煤 6 6 4 3 4 3钢 5 5 5 4 3 3——王斯德《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①计划经济取得伟大成就②斯大林模式具有优越性③重工业发展速度快④农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③②④6.西方史学家认为:“(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1-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1-答案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 1 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是A. 把大中企业全部收归国有BC.取消商品贸易D2. 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评价不正确的是A. 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BC.是巩固苏俄政权的重要措施D B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A ).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实行的特殊政策 .体现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特点3. 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 A )A. 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 .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C•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D .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4. 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B )A. 苏俄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B .苏俄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C•帝国主义实行经济封锁的结果 D .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所致5. 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C )A. 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B .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合生产力水平 D .帝国主义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6. 下列不属于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是( C )A. 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B. 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C. 使俄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D. 受到广大工人农民的支持7. 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这一错误产生的根源是C )A. 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的规律D.帝国主义对苏俄实行军事干涉和经济封锁所致8.实施新经济政策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 D )A. 农民欢迎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收集制B. 国家把大中小工业都收归国有 C •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D. —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旧归国家所有 9.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C •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新经济政策在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0.新经济政策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其根本原因是 ( A )A.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调控经济的发展 B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 C •采取了国家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 D .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持11.新经济政策中对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业采取的政策是 ( A )B .允许本国的资本家经营 D .由国家和外国资本家合作经营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 B .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要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D ) ②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④恢复私人小企业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 D .①②③14.下列对斯大林体制评价正确的是 ( B )① 苏联形成比较齐全的体系 ② 使农业、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③ 有利于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④ 国家能够按照及花调配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A.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 C •允许外国的资本家经营12. 从十月革命到 20 年代,苏联(俄) 历史结论是 ( D )A.要使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C.要为工农业恢复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3. 下列属于斯大林体制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是①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③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15.20世纪20 年代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 资本主义固有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B.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的普遍推广应用C•资本主义经济繁荣D.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得到缓和16.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D )A. 股票投机盛行B. 劳动人民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效费力C. 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虚假繁荣D .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存在基本矛盾17.1936 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上海《川沙县志》记载:“晚清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
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
”由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上海一带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C.洋货入侵挤压了民族工业发展D.中国人民抵制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答案 B解析从“自洋纱盛行……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可知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B项正确。
2.它“虽宣言变法,却专事练兵购械等项,不知本源,只变事不变法”。
“它”是指()A.洋务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答案 A解析“专事练兵……只变事不变法”说明只在军事技术方面变革,不在政治制度方面变动,符合这个特点的是洋务运动,故A项正确。
3.(2016·山东枣庄模拟)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是()A.“晚清富国强兵的改革”B.“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C.“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D.“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答案 B解析图片中的企业有洋务企业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两种企业的相同点是都使用大机器生产,属于中国的近代企业,故选B项。
4.1895年前,上海已建立了少数近代企业,但总体规模不大。
但在1895年之后,上海却出现了制造企业纷纷开张的局面,工业发展变得生机勃勃。
这主要是由于()A.洋务运动的发展B.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C.政府调整经济政策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答案 C解析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为支付大量赔款,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减弱了民族企业发展的封建阻力,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故C项正确。
5.(2016·贵州模拟)1873年,上海《申报》载有“上海虹口发昌号铜铁机器车房”的广告,之后该厂又刊登广告,称“专造大小火轮机器,。
(完整版)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一、选择题1.1886年,驻厦门的英国领事在报告中提到:曾经询问下层中国人不穿洋布而穿土布的原因,有中国人说穷人穿土布衣服,因为这种衣服比洋布耐穿三到五倍,还因为穿了它在冬天暖和很多。
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A.列强在中国商品销售下降B.中国人服饰思想观念守旧C.中国近代化的速度较缓慢D.洋货并没有冲击自然经济2.《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中国的人口在十八世纪至少增长了一倍,这个总的增长趋势一直继续到1850 年。
”这种人口增长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许多人从人口稠密的地区迁出,促进当地的资源开发、利用B.人口迁入地物资紧张,使社会矛盾激化,加速清朝灭亡C.消费人口的巨大增长,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D.银行业和信贷业进一步发展,商业资本控制手工工场的生产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条件不包括( )A.外商企业的刺激B.洋务运动的诱导C.自然经济的解体D.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壮大4.据《中国近代史新编》载,官僚地主杨宗濂兄弟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既投资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田产,以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
杨氏如此选择的原因是( )A.受到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B.中国处于半封建社会转型时期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D.受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5.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
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
”这反映了()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6.近代一著名历史人物曾说:“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犹目为东来法。
特其人情性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名海外耳。
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
天文算术如此,其余也无不如此。
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
”据此他认为中国人学习西学并非“舍中法而从西人。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检测题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检测题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60分,)1. 19世纪60、70年代,下列城市中洋务、外资、民族资本三类企业同时并存的是()A.重庆B.沙市C.北京D.上海2. 近代中国“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请观察下图,指出“火柴大王”和重庆“大老板”分别代表的经济力量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一部分乡村由于获得了开矿设厂,通商开埠的机遇,乡村的变化日益明显。
1796~1802年,松江、苏州等四个州府共辖城镇235个,1875~1908年增加为341个。
这充分说明()A.自然经济解体促进城市化进程B.外国经济入侵导致农村的凋敝C.南方城镇化趋势明显高于北方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4. 1845年到1846年,英国向中国输出的工业产品,与中国运往英国的茶相比,损失高达35%~40%,有些制造业者已经放弃了对华贸易。
中国不需要英国的工业产品,英国却需要中国的茶并靠它获利。
材料可用来说明中国()A.茶叶逆转了外贸逆差B.拥有完全关税自主权C.经济形态具有排外性D.自然经济尚未受冲击5. 史载,甲午战争前,清廷主持修造的铁路,有由天津至关外中后所的“畿辅铁路”和台湾铁路及湖北大冶一小段运矿铁路,合计约483公里。
这说明当时()A.洋务运动已接近破产的边缘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C.中国已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D.列强资本输出的规模在扩大6. 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派诗人刘大白的《卖布谣》这样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
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
”这首歌谣反映的实质是()A.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异常艰难D.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7. 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
高中必修二历史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必修二历史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高中必修二历史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高中的学生在必修二的历史时,要做到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每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就应该做份相应的试题,进一步巩固好知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必修二历史测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必修二历史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C.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2.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1492年10月12日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以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
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内设宴招待……。
”文中的“英雄”是指(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3.在马来西亚马六甲的一座山丘上,有16世纪流传下来的一座教堂和一些西方式的建筑。
从历史背景推算,它们最早是人兴建的( )A.英国人B.西班牙人C.荷兰人D.葡萄牙人4.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历史机遇使下列地区受益最大的是( )A.大西洋沿岸B.印度洋沿岸C.非洲东海岸D.太平洋沿岸5.17世纪时荷兰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当时荷兰在亚洲拥有的殖民地有( )①好望角②新阿姆斯特丹③马六甲④巴达维亚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6.下列英国海外殖民扩张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歼灭“无敌舰队”,使英国开始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②英国组织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发展海外贸易,拓展殖民地③发达的手工业生产,为英国的海外殖民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④建立起一支欧洲最强大的海军,为争夺殖民地提供了武力后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
这意味着(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C.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8.“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只有经过永别之门,才能离开牢狱/许多人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跳进海里,滋养了大群的鲨鱼……”。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检测:第三单元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直接原因是() A.迫于列强的压力B.决定实业救国C.洋务运动的推动D.解决财政危机解析: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偿还巨额债务,解决财政危机,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答案:D2.一战期间,中国出现了兴办实业和“实业救国”的热潮,倡导“实业救国”的主要是()A.民族资产阶级B.无产阶级及人民群众C.地主阶级洋务派D.官僚资产阶级解析:中华民国建立后,实行了奖励实业的措施,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从而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浪潮。
答案:A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行业是()A.面粉业、烟草业B.烟草业、纺织业C.化工业、面粉业D.面粉业、纺织业解析:一战期间,中国发展较快的是轻工业,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
答案:D4.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的原因包括()①沦陷区,日军的摧毁或吞并②国统区,国民政府的压榨③国民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④美国商品的大量涌入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解析:③出现在民国初期,④出现在解放战争时期,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A5.胡适曾在抗战胜利后指出:“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国家资源委员会把持了中国的工矿企业,□□□□蚕食鲸吞,全国其余经济或则被其窒息而死。
”文中缺失的“□□□□”部分原文应为() A.民族资本B.官僚资本C.外资企业D.个体经济解析: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借口战争需要,实行战时体制,致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蚕食鲸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答案:B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曾直言不讳地说:“机器进口,恐非西国之福也。
”一位英国人也曾说过,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因而“机器不宜进中国”。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3单元 阶段质量检测.doc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
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
这说明了()①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②生态环境被破坏③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茶叶失去海外市场④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
根据题干中“五口通商后”这一关键信息,可知题干中现象发生在《南京条约》签订后,当时列强已经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逐渐沦为其商品倾销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清政府不能再维持闭关锁国政策。
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③错误,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2.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主要是()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商品经济开始出现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出现解析: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故A符合题意。
B出现于明朝中后期;C出现于商周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是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
答案:A3.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的“裱糊”活动为()A.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B.创办上海发昌机器厂C.创办继昌隆缫丝厂D.创办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解析:上海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和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均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李鸿章为洋务派代表,他创办的企业为上海轮船招商局。
答案:A4.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为研究洋务运动确立了一个“守旧与创新”的主题,下列对该主题的理解正确的有()①守旧是指洋务运动不愿引进西方先进科技②创新是指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③守旧是对洋务运动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而言的④创新是指洋务运动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变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洋务运动虽然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教育、国防等方面的近代化,但是其最终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故“守旧”指维护封建统治,“创新”指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高二级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
高二级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文艺复兴时期主流社会思潮的核心是()A、资产阶级文化B、人文主义C、自然科学D、理性精神2、以下对文艺复兴实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对古希腊和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B、是早期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C、是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运动D、预示着新的社会到来的曙光3、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德根本目的是()A、反对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B、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C、改革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D、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4、“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
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这表明牛顿的发现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B.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C.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5、马克思说,启蒙运动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其中“理性”的含义是()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6、文艺复兴时期,有一个学科的革命成为近代自然科学开端的标志,这一学科是()A、数学B、物理学C、医学D、天文学7、西欧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区别在于()A、前者是资产阶级文艺运动,后者是资产阶级思想运动B、前者促进了自然科学的产生,后者的产生与自然科学无直接关系C、前者主要反对天主教会神学思想,后者主要反对封建专制D、前者遍及西欧各国,后者仅限于法国8、右图是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
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子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
作品表明作者意在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9、2007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490周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一.单项选择题(共计2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1.下列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是A.把大中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B.巩固了苏维埃政权C.取消商品贸易 D.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2.列宁说:“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材料中的“经济政策”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3.作为苏联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同的是 A.都是为了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 B.都由于对农民的剥夺破坏了工农关系 C.都起到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作用 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4.苏俄(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断开创新的发展模式,其中有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该体制的特点包括①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②运用多种所有制发展经济③实行指令性计划④按照“物质利益原则”进行利益分配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④D.②④5.1934年,一个叫维尔斯的美国作家第二次来到苏联。
他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
现在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维尔斯的看法发生转变的原因不包括A.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B.西方世界正经历着严重经济危机C.从苏联建设中看到了“计划”的力量D.斯大林实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6.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0%,-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
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D.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7.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
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
”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8.对“斯大林模式”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是指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②经济上高度集中,实行指令性计划③政治上高度集权,个人崇拜④曾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却严重地制约着苏联经济的发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9.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曾产生过积极作用B.都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C.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D.都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10.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冲击了斯大林模式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D.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11.就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A.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或工业上B.美苏争霸加剧了苏联的经济困难C.缺乏正确的理论、周密的计划和必要的实践D.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2.西方史学家认为:“(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
”下列史实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A.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B.注重市场的调节作用C.重视消费品生产 D.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13.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沉重而无奈地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
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后面……”这种现象的主要决定性原因是A.经济基础落弱 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C.东欧剧变的直接冲击 D.西方国家长期经济封锁14.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
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A.1927—1928年,股市上涨过快加剧金融市场风险B.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直接导致股市下跌C.1930-1932年,股市持续下跌主要是因胡佛坚持自由放任政策D.1932年,股市上涨主要是因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15.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三大经济理论。
它们诞生的时代背景分别是A.商业革命、信息革命、知识经济 B.市场化、区域化、全球化C.商业革命、工业革命、经济危机 D.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16.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
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A.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 B.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7.为迅速摆脱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了一系列干预经济的政策。
其中农业领域的调控措施是①减少种植面积,调控农产品产量②调整农产品结构,鼓励农产品进出口③增加政府储备,规范农产品销售④努力降低农产品价格,解决民生困难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8.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
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C.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19.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②增加就业机会③抑制物价上涨④刺激消费需求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20.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中国的改革开放,四者的相同之处在于A.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宏观调控经济B.充分发挥计划经济的指导作用C.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D.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生产的积极性21.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手段有①扩大政府开支②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③政府直接采购④利用税收政策调节社会生产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22.1957年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凯斯·芬斯登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上说:“自然,以前有过一个时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拥有一个不太富足和比较简单的国家的生产资源。
然而,自那时以后我们就逐步倾向于实行一种真正的‘人民资本主义’……”。
“人民资本主义”的含义是A.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B.资本家丧失了企业的全部所有权C.国有经济的比重日益上升 D.股票分散化,企业职工也拥有股票23.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在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二战后,共经历了三次大调整这三次调整的共同影响是A.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B.引发了三次科技革命C.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D.引发了世界大战23.二战后世界各国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右图反映的趋势是A.建立国营企业,出现了国有化趋势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计划指导C. 出现资本社会化的趋势D. 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产生“新中间阶层”美国股票持有者增长图25.有人认为,20世纪七十年代后,西方经济使漫无限制的自由与残酷无情的政府管制两者之间长期存在着的矛盾得以解决,从而在绝对自由与极权之间寻找到了一条健全的中间道路。
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有:①政府大力干预经济②增加社会福利开支③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④出售部分国有企业A. ②④B. ③④C. ②③D. ①②26.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这是党在农业问题上的一个重要决策。
从 1949 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总趋势是:A.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社→土地包给个人自负盈亏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人民公社化27.西方舆论评价:这一“开放行动”是新中国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一“行动”是指A.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D.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16.右图为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图。
该时期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有①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②改革开放不断深化③加入WTO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8.下表为某一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表,“某一年”最有可能是A.1948年 B.1957年 C.1962年D.1977年29.右图反映了我国哪一历史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A.1953—1958年B.1959—1964年C.1970—1975年D.1979—1984年30.右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粮食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 经济体制改革深化B. 农业产量稳步增C. 生活物资日益丰富D.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31.我国农业总产值1979-1984年增长455.40%,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 B.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材料题(共3小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2分,合计50分)32.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
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
政府惟一的作用就是当好“守夜人”,即防止暴动、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均等。
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管的最好的政府”。
材料二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三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请回答:①材料一反映了一种什么经济思想?(2分)②依据材料二,分析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史实说明“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