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克鲁格曼(Paul R.Krugman)

合集下载

保罗_克鲁格曼及其主要学术贡献

保罗_克鲁格曼及其主要学术贡献

保罗-克鲁格曼及其主要学术贡献保罗-克鲁格曼之所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由于他在国际贸易和经济地理学领域的研究。

通过揭示规模经济对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他的观点为这些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新方向。

1.诺贝尔奖评委会给克鲁格曼的获奖评语是:通过将规模经济融入清晰的一般均衡模型,克鲁格曼加深了我们对贸易决定因素和经济活动区位的理解,他具有开拓性的研究体现在1979(a)和1980发表的关于新贸易理论的论文,以及1991(a)用新的方法研究经济地理学的论文。

他与Helpman、Fujita和Venables 合写的著作展示了新理论的丰富内涵。

2.学术贡献之一:规模经济导致的产业内分工与贸易20世纪70年代末,经济学家们如克鲁格曼(1979,1980),迪克希特和诺曼(1980,第9章)以及兰开斯特(1980),各自独立地形成了一些思想,即不存在要素禀赋差异的条件下,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也是可以带来贸易的。

在通往国际贸易理论革命性的新方法的道路上,是克鲁格曼首先给出了最明确和有力的证明。

1979年他在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发表了名为“收益递增,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的文章,建立了一个严谨而精炼的模型,表明了规模经济和消费者偏好多样性是如何创造新的贸易的:每个产业都有许多企业,所有企业都生产有差异的产品(因此市场结构是张伯伦垄断竞争的),因为存在规模经济,一个国家不可能生产世界上各种花色品种的产品。

各个国家只专业化生产同一组产品内的某些产品再进行产业内贸易,能够在减少自产商品花色的同时增加国内消费者所需要的商品品种。

由于自产商品种类的减少,一国能在更大规模上从事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所以,在同一产业内必然会出现双向国际贸易,其根本原因在于产品生产中存在着取之不尽的规模经济。

因此,一个国家为世界市场专业化生产一种品牌的汽车,同时另一个国家专业化生产另一种品牌的汽车是有益的。

地理经济学 外国书籍

地理经济学 外国书籍

地理经济学外国书籍地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空间与经济活动之间关系的学科。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地理经济学对于了解国际经济格局和全球化趋势至关重要。

下面介绍几本外国的地理经济学经典著作,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

1. 《地理经济学》(Economic Geography)- Paul Krugman这本书是地理经济学领域的经典之作,作者保罗·克鲁格曼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他通过分析地理空间的重要性以及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揭示了地理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这本书系统阐述了地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涵盖了全球化、城市化、区域发展等重要议题。

2. 《地理经济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Economic Geography)- Danny MacKinnon, Andrew Cumbers这本教材是一本面向学生和研究人员的地理经济学导论。

作者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证分析,介绍了地理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包括产业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区域发展等。

这本书强调了地理空间对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帮助读者理解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和地理因素的作用。

3. 《经济地理学》(Economic Geography: An Institutional Approach)- Maryann P. Feldman, Dieter F. Kogler这本书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经济地理学的核心问题。

作者探讨了制度环境对于经济发展和地理空间的影响,深入研究了创新、产业集群和区域发展等议题。

这本书强调了制度环境对经济活动和地理区域的塑造作用,对于理解经济地理学的制度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4. 《城市经济学》(Urban Economics)- Arthur O'Sullivan这本书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城市化和城市经济学的相关问题。

作者分析了城市的特点、城市经济的组织和城市政策的影响等方面。

这本书涵盖了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劳动市场、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政策等内容,对于理解城市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

罗·罗宾·克鲁格曼百科名片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1953年2月28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是自由经济学派的新生代,理论研究领域是贸易模式和区域经济活动。

目前是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教授。

1991年获克拉克经济学奖,200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现为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经济学教授。

克鲁格曼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危机与汇率变化理论。

他创建的新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解释了收入增长和不完善竞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查看精彩图册中文名:保罗·罗宾·克鲁格曼外文名:Paul R. Krugman别名:保罗·克鲁格曼国籍:美国民族:犹太出生地:纽约长岛出生日期:1953年2月28职业:教授毕业院校:耶鲁大学经济学主要成就:贸易模式分析,经济活动定位1991年获克拉克经济学奖200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代表作品:《期望减少的年代》、《亚洲奇迹之谜》、《萧条经济学的回归》等目录个人简历追求理想主要成绩获诺贝奖获奖原因魔咒再现主要著作学术名望自由贸易经济危机危机状况盛赞救市“倒布”言论荣誉奖励展开人物概述个人简历追求理想主要成绩获诺贝奖获奖原因魔咒再现主要著作自由贸易经济危机危机状况盛赞救市“倒布”言论荣誉奖励展开编辑本段人物概述保罗·克鲁格曼1953年出生于纽约长岛,犹太人,毕业于耶鲁大学经济学专保罗·罗宾·克鲁格曼业,1977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先后在耶鲁、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任教,1991年年轻的克鲁格曼获得被视为诺贝尔奖重要指针的美国经济学会克拉克奖;2000年任普林斯顿大学公共事务和国际事务学院经济学教授。

克鲁格曼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危机与汇率变化理论。

主要代表作有:《期望减少的年代》、《亚洲奇迹之谜》、《萧条经济学的回归》、《流行国际主义》、《国际经济学》、《大破解》、《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等。

克鲁格曼经济学原理

克鲁格曼经济学原理

克鲁格曼经济学原理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经济学家,也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他的经济学原理主要集中在国际贸易和货币政策领域,他的研究和理论对理解现代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洞见。

克鲁格曼的经济学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际贸易理论:克鲁格曼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提出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通过将地理空间的因素引入经济学分析,解释了为什么一些产业和经济活动会在特定地区集中。

他的研究揭示了地理位置和空间因素对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并对全球产业组织和贸易政策有着深远的影响。

2.货币政策和经济增长:克鲁格曼的经济学原理还包括对货币政策和经济增长的研究。

他提出了一种新兴的货币政策选择约束理论,强调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他认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并减少经济周期的波动。

他的研究对于指导货币政策制定者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非常有价值。

3.经济危机和全球经济政策:克鲁格曼的研究对于理解全球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提出了所谓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指出经济危机是由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并建议采取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来应对危机。

他的研究对于全球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克鲁格曼的经济学原理以其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而闻名。

他的研究对于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现代经济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的观点在学术界广泛传播,对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克鲁格曼的经济学原理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他对政府干预经济的支持过于强调,而忽视了市场机制的潜力和作用。

另外,一些人认为他的理论和模型过于简化,没有充分考虑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性。

总之,克鲁格曼的经济学原理是具有重要影响力和价值的。

他的研究和观点对于理解全球经济现象、指导经济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尽管他的理论也受到一些争议,但无疑他为经济学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成为了当代经济学领域的杰出代表之一。

克鲁格曼宏观经济学

克鲁格曼宏观经济学

克鲁格曼宏观经济学克鲁格曼宏观经济学是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的名字命名的一种宏观经济学理论。

克鲁格曼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国际贸易理论和新兴经济学方面,而克鲁格曼宏观经济学则是他对宏观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和贡献。

克鲁格曼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观点之一是有效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克鲁格曼认为,在短期内,有效需求的增加可以刺激经济增长,而在长期内,供给侧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为重要。

他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这一概念,认为经济增长受制于有效需求的不足。

为了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克鲁格曼提出了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工具。

他主张在经济低迷时采取扩张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刺激有效需求的增加,促进经济复苏。

克鲁格曼认为,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增加投资和消费,而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来刺激经济。

他强调了政府在经济中的积极作用,主张政府应当在经济低迷时采取适当的政策来稳定经济。

除了货币和财政政策,克鲁格曼还关注了汇率和国际贸易对经济的影响。

他认为,汇率的变动可以影响出口和进口,进而对经济产生影响。

他提出了“有效汇率”的概念,即考虑了通胀率等因素后的实际汇率。

克鲁格曼认为,实际汇率的变动会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进而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影响。

克鲁格曼宏观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克鲁格曼认为,金融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和波动性,金融危机的发生可能会对经济造成严重的冲击。

他强调了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主张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来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并对金融市场进行监管和调控。

总的来说,克鲁格曼宏观经济学是一种以保罗·克鲁格曼的名字命名的宏观经济学理论。

它强调了有效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主张采取货币和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关注了汇率和国际贸易对经济的影响,以及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和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克鲁格曼宏观经济学为我们理解和研究宏观经济现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全球最让人“讨厌”的经济学家

全球最让人“讨厌”的经济学家

全球最让人“讨厌”的经济学家作者:吴晓波来源:《财富生活·上半月》2019年第11期如果有人评选“全球最让人讨厌的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很可能会排名第一,至少肯定不会跌出三甲。

他是小布什总统最讨厌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特朗普政府最刻薄的批评者。

每次经济学家聚会,他总表现得跟大家格格不入。

他被邀请去听苹果公司CEO的演讲,回去后写专栏,说人家一直在不知所云。

如果你对他说“不”,他会表现得比你还兴高采烈。

但是,他又是全球读者最多的经济学家,被认为是自凯恩斯之后文笔最好的经济学者,更有人认为,他是活着的经济学家中影响力最大的那一位。

克鲁格曼在麻省理工学院读书时,就因为狂妄自大而不受同学待见。

有一次申请研究生奖学金,他因为遭举报,而被硬生生地从名单中撤了下来。

1992年,克林顿竞选总统,邀请比他小7岁的克鲁格曼担任竞选顾问,两人主张接近,气味相投。

克鲁格曼使出了全身解数助选,希望克林顿当选后能聘他当总统首席经济学家。

结果,克林顿如愿跑进白宫,却把聘书给了另外一个人。

克鲁格曼说:“从性格上来说。

我不适合那种职位。

你得会和人打交道,在人们说傻话时打哈哈。

”克鲁格曼声名鹊起,是因为他准确地预言了亚洲金融风暴的发生。

在《亚洲奇迹的神话》一文中,他断定,“东亚四小龙”的经济增长不可能再保持前几年的速度,甚至有可能爆发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危机。

就在此书发表的第二年,泰铢泡沫破灭,一场金融危机席卷东亚各国,克鲁格曼成了那只预见了危机的“超级乌鸦”,《流行的国际主义》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在极短的时间里狂销120万册。

他在《亚洲奇迹的神话》写道:“亚洲的成功证明了更少公民自由与更多计划的经济体制的优越性,而这种体制是我们西方所不愿意接受的”。

1999年,克鲁格曼出版了《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他警告人们,现实世界正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所有问题都一针见血地涉及到需求不足。

蒙代尔-克鲁格曼三元悖论

蒙代尔-克鲁格曼三元悖论

蒙代尔-克鲁格曼三元悖论
蒙代尔-克鲁格曼三元悖论,也被称为经济学的三元悖论,是指在某些经济条件下存在的三个相互矛盾的现象,由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和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提出。

这些悖论在国际经济学和货币政策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启示。

蒙代尔-克鲁格曼三元悖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固定汇率:当经济体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时,无法同时实现自由资本流动和独立的货币政策。

固定汇率制度通常需要采取资本流动管制措施,以避免资本外流导致汇率波动。

但这将限制经济体的金融政策独立性。

自由资本流动:当经济体实行自由资本流动时,无法同时实现固定汇率和独立的货币政策。

自由资本流动会使汇率受到市场供求的波动影响,难以维持固定汇率制度。

为了维持汇率稳定,经济体需要采取干预措施,例如汇率干预或资本管制,从而削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独立的货币政策:当经济体追求独立的货币政策时,无法同时实现固定汇率和自由资本流动。

独立的货币政策通常需要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以应对国内经济状况。

然而,这可能会导致汇率波动,对资本流动造成不确定性,从而阻碍自由资本流动的
实现。

这三个方面之间的矛盾使得在特定经济条件下,同时实现固定汇率、自由资本流动和独立的货币政策成为困难甚至不可能的任务。

经济体必须在这些选择之间进行权衡,并根据自身的国内和国际经济状况作出决策。

蒙代尔-克鲁格曼三元悖论提醒我们,在国际经济和货币政策制定中,需要考虑到这些矛盾的存在,并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制定合适的政策。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

第二章 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及贸 易模式
•2.1基本模型
•2.1.1模型的假定条件
•2.1.2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均衡
•2.1.3贸易的作用
在这个模型中,传统的产生贸易的原因 一个也没有,但尽管如此,贸易仍然可以发 生而且贸易能带来利益。贸易产生的原因是 出现了规模报酬,每个不同质的产品只在一 个国家生产,之所以能从贸易中获利,是因 为世界市场比起国内市场来能够提供更多的
假定所有产品以同样成本函数生 产,每件产品生产中所使用的劳 动力数量是产量的线性函数
一种产品的产量必须等于该产 品个别消费量的总和。
假定有充分就业的条件
在有限的收入条件下,必须使其效用函数 最大化,最大化问题带来的第一级条件用 公式可以表示为:
我们可以将个人消费量与产量之间 的关系带入公式(7),使该公式 能够表示某一个企业单独面对的需 求。
• 在国与国之间不存在偏好、技术或要 素禀赋方面的差别时,可以用规模经 济来解释这两国之间产生的贸易的原 因以及从贸易中得到的利益。动可以替代贸 易。
• 1.4小结
• 本章借用张伯伦理论来分析规模经 济报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它说明 贸易并不一定是国家之间技术或要 素禀赋差别的必然结果。
四.贸易政策
对许多人而言,任何经济理论说到 底是它对经济政策的影响。第十二章和 第十三章集中研究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大 量贸易争端中所争论的一个问题,即: 一个受保护的国内市场实际上是一台促 进出口的发动机,而且这种促进出口的 方法可以成为一项成功的以邻为壑的战 略。
本书结构
本书分为四大部分,总共十四章。
二.历史的作用
在报酬递增条件下,特别是当这些 报酬递增以外生经济形式存在时,历史 的作用非常关键。某种国际分工模式也 许是因为历史上的偶然事件或者这个国 家的最初的经济特点所形成的,然后随 着生产规模扩大形成优势的积累使这一 国际分工模式得以固定下来。

新经济地理 与中心-外围模型

新经济地理 与中心-外围模型

克鲁格曼的模型为人为的产业扶持政策提供了理论 依据,产业政策有可能成为地方产业集聚诞生和不 断自我强化的促成因素,包括贸易壁垒也可以改变 产业分布的现实格局,不过产业政策或贸易保护措 施只不过是各种影响地方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变的因 素之一,产业集群发展所依赖的不确定因素是很多 的。
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多中心地理稳定结 构)
上述两种效应的共同作用形成了通常所说的 “前后 向联系”,即厂商选择在市场规模大的地区生产, 这会降低该地区的生活成本并导致更多的生产要素 在此地集聚。另一方面也从而产生更大的市场需求, 进一步促使厂商在该地区的集聚。 由于“市场接近效应”和“生活成本效应”促使厂 商集聚,因而被称为集聚力。
第三种是“市场挤出效应”,它反映了垄断竞争 厂商希望在竞争者较少的地区组织生产的倾向。 这种效应促使厂商分散,因而被称为分散力。在 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中,集聚力和分散力的相对强 弱决定了经济的空间分布是集聚还是分散,当集 聚力占主导时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呈集聚状态;反 之,呈分散状态。 三种效应相互作用导致的循环累积因果过程是经 济增长的基础。
中心-外围模型依赖与运输成本、规模经济与国民收 入中的制造业份额。新经济地理学最重要的基石和 假定是任何制造业产品都具有运输成本: 制造业前向联系----制造业之间有上下游联系的产 业如果能集聚在一起,则能减少中间投入品的在途 损耗、缩小运输成本,从而降低中间投入品的价格, 因此厂商有内在的冲动集聚在一起共同分工协作, 这种产业集聚效应的力量称作“价格效应”或“制 造业前向联系” 制造业后向联系----另一方面,厂商具有内在冲动 集聚在一起生产,形成产业集群,使得市场规模扩 大。这一集聚力量称为“市场规模效应”或“制造 业后向联系”
一、新经济地理学 克鲁格曼1991年发表于美国《政治经济学》杂志 上的论文“递增报酬与经济地理”标志着新经济 地理学的诞生。 这篇文献用严格的主流经济学方法清晰地刻画出 递增报酬、运输成本以及要素流动相互作用引起 经济集聚结构出现和演化的机制。

保罗克鲁格曼生平及理论介绍

保罗克鲁格曼生平及理论介绍

二、保罗· 克鲁格曼已在中国出版的著作有:
• ※《地理和贸易》,国际经济学译丛,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0 • ※《汇率的不稳定性》,国际经济学译丛,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0 • ※《流行的国际主义》,国际经济学译丛,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0 • ※《战略性贸易政策与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译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 ※《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政策——报酬递增、不完全竞 争和国际贸易》,上海三联出版社,1993。 •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与奥伯斯法尔德合著 • ※《萧条经济学回归》

1982年,费尔德斯坦邀请他去华盛顿担 任经济顾问团国际经济学首席经济学家。 在1982年-1983年期间,在里根当政的白 宫经济咨询委员会工作。1983年的总统 经济报告就是由克鲁格曼主笔的。

1987年,克鲁格曼写出了大量高质量的 论文——第三世界债务减免、欧洲货币 体系的作用、贸易集团化。并开辟一个 新的领域——新贸易理论。这些成就使 他在1991年获得美国经济学会颁发给40 岁以下年轻经济学家的约翰· 贝茨· 克拉克 奖,目前他是既获得克拉克奖又获得诺 贝尔经济学奖的12人之一,也是全球最 有影响的50位经济学家之一。

1988年,他与奥伯斯法尔德合著的《国际经 济学》成为各大学和贸易公司的标准教材。 各大公 司的总裁在看到他所著的书之后纷纷 找上门来,请克鲁格曼为他们作商业咨询。 为此,克鲁格曼专门雇了一名经纪人,不是 为了拉更多的客户,而是为了提高价格, 使 商人们望而却步。这段时期克鲁格曼发现了 一个有趣的课题——经济地理学。他雄心勃 勃地想把这个课题发展成为经济学的一个分 支,并在这个领域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新经济地理学

新经济地理学

《国际经济学》,《地理和贸易》,《发展、 地理和经济理论》,《市场结构和对外贸 易一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 易》,《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 学》,《兜售繁荣—期望低谷时期的经济 意识和空谈》,《汇率的不稳定性》。 ♤ 《 期望减少的年代》《亚洲奇迹之谜》 ♤ 《流行的国际主义》 “经济风暴的征兆” 经济危机预言大师

(3)在不完全竞争和同类产品贸易的条件 下,生产要素的需求和报赏状况,取决 于微观尺度上的生产技术条件。生产技 术变化,可以改变生产要素的需求结构 和收益格局,从而影响相似要素条件下 的贸易,促成同类产品的贸易。

(4)新贸易理论认为,不完全竞争和收 益递增的存在,为国家和区域采取战略 性贸易政策,创造竞争优势提供了可能。 比如,有一些部门规模经济(尤其是外 部经济)十分突出,区域可以通过促进 这些部门的出口和发展,获得竞争优势。 也就是说,战略性贸易政策,可以使一 个国家改变其在国际经济中的专业化格 局,向有利方向发展。
新贸易理论


1、传统的贸易理论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各国都生产自己成本最低,具有 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参与国际交换,各自获利。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在国际贸易中,并非只有具有 绝对优势的商品才能参与国际商品交换,只要通过正确的比较“两 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取其轻”。 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 基本原因。 十分明显,以上贸易理论均基于国家间的差异,尤其是生产要素的 相对差异来解释贸易。这意味着,国家间的相似性与贸易量之间有 相反的关系。然而,大量的世界贸易,大多数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 织成员间的贸易,是在生产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进行的。而且,战 后以来的大部分年份,工业国之间的贸易占这些国家收入的比例均 在上升。以大多数标准衡量,这些国家在生产要素禀赋上,越来越 趋于相似,它们的贸易产品种类也相似。新贸易理论就是试图解释 这种贸易现象。

克鲁格曼 1980 论文讲解

克鲁格曼 1980 论文讲解

Scale Economies,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Pattern of Trade (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和贸易模式)By Paul Krugman前言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 1953 年-) 1991年获克拉克经济学奖 ,2008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平均年龄大概是64岁,而克鲁格曼55岁就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算是相当年轻的了。

国际贸易的原因和方式是国际贸易理论两大核心问题,以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大卫·李嘉图的相对成本说和H-O的资源禀赋理论为代表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认为成本差异、资源、要素、技术甚至消费偏好方面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这些理论假设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不变。

这仅仅揭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产业之间的贸易是国际贸易的主要模式。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模式发生很大变化,发达国家间产业内贸易发展迅速。

这称之为新贸易理论,克鲁格曼就是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他不否认国家之间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动因之一,但更认为即使不存在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是当代产业经济的流行特征,更加接近现实)也会导致分工和国际贸易。

克鲁格曼的第一篇论文是有关贸易理论的(《递增收益、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1979),随后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上的另外一篇富有影响的论文《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与贸易模式》(1980)扩展了他的初始性分析。

论文讲解引入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和非完全竞争(垄断竞争),两个国家。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1.提出一个简单的模型;2.在模型的基础上检验了运输成本的影响,说明了拥有较大国内市场的国家工资率较高;3.分析“本土市场效应”对贸易模式的影响,认为国家倾向于出口那些具有较大国内市场的产品。

第一部分基准模型1.基本假设消费者行为:产品潜在种类巨大,各种产品对称地进入效用函数(产品间的替代性强,且产品效用相同),每个消费者面临的效用函数(变形的CES)如下:Ci表示每个消费者对第i个产品的消费生产者行为:只有劳动这一种要素投入,所有产品有相同的成本函数如下:li表示生产第i种投入的劳动总量,xi表示第i种产品的总生产量,α表示固定成本,β表示边际成本。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是一本经典的国际经济学教材,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编写。

该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证研究,并涵盖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和全球经济政策等重要领域的内容。

本书的中文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成为国内相关专业学生和研究者的重要教材和参考书。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分为六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涵盖了不同的主题。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包括比较优势理论、资源禀赋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等。

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案例分析,生动地阐述了这些理论的内涵和适用性,使读者能够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

第二部分重点探讨了国际贸易的政策和实践。

克鲁格曼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贸易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他讨论了经济一体化、关税和配额的效果,以及贸易政策对不同国家和行业的影响。

此外,他还探讨了国际贸易与环境、劳工和知识产权等议题的关系,引发了读者对贸易政策的思考和讨论。

第三部分涉及国际金融的内容,包括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和金融风险等。

克鲁格曼系统地介绍了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分析了外汇市场的波动和汇率制度的选择。

此外,他还详细阐述了金融危机的原因和传播机制,为读者揭示了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和全球金融稳定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关注国际投资的问题,包括跨国公司的行为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形式。

克鲁格曼分析了外国直接投资的决策动因和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如何评估外国直接投资对宿主国和源国的影响。

他还讨论了政府对外国直接投资的管制和促进措施,以及资本市场的开放和风险。

第五部分介绍了全球经济政策的主题,包括全球金融体系、国际货币体系和全球贫困问题等。

克鲁格曼审视了国际经济体系的演变过程和现有制度的弊端,探讨了全球合作和治理的重要性。

他还关注了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全球发展和减少贫困的政策建议。

最后一部分是附录,提供了一些基本经济学模型和数学工具的解释和使用方法,方便读者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主编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和新国际经济学》【注释】保罗·克鲁格曼:《战略性贸易政策和新国际经济学》(海闻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1页。

【注尾】在全球经济学理论界享有盛誉。

该书是美国商务部在20世纪80年代初召开的一次研讨会的理论成果,初版于1986年,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发行,至1995年已重印七次。

该书共收录了15位经济学家撰写的12篇有关国际贸易新理论的力作,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新思路”。

一、新贸易理论的基本思想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的研究》(1776年)中提出的“绝对优势说”堪为自由贸易理论之滥觞。

鉴于亚当·斯密“地域分工论”存在着明显缺陷,大卫·李嘉图对其进行了修正,创立了“相对优势说”,标志着国际贸易理论的重大突破。

但该理论仍然不能完全解释国际贸易的发生机制。

1933年,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及其学生俄林以“资源禀赋说”科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战后国际贸易理论成了赫俄理论的一统天下。

(一)战略性贸易理论。

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贸易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实际上已经不再是古典理论所设想的那种交换了,如资本要素丰裕的国家倾向于出口资本密集性产品,有熟练劳动力的国家倾向于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而不发达国家则出口原材料,等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虽然国家的技术差异和资源禀赋仍然主要决定了国际贸易的基本模式,但相当部分国际贸易不可简单地归因于出口国的自然优势,相反,越来越多的贸易来源于规模经济和因技术创新而形成的人造优势。

这说明国际贸易形态的历史性变迁对经济学家提出了挑战。

只有在现有贸易思想基础上发展一套新理论,才能重新解释国际贸易领域里正在发生的巨大变迁。

70年代发展起来的产业组织学提出了分析寡头竞争产业的新方法,从而催生了国际贸易新理论。

克鲁格曼与“新经济学”研究浪潮

克鲁格曼与“新经济学”研究浪潮

克鲁格曼与“新经济学”研究浪潮摘要:本文旨在介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以及他对“新经济学”的贡献和对研究浪潮的影响。

克鲁格曼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经济学家,他在国际贸易和区域经济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的研究。

他的贡献促使了广泛的学术讨论和研究,对经济学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克鲁格曼的生平和学术背景,并对他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概述,最后对克鲁格曼的贡献进行评价。

1. 克鲁格曼的生平和学术背景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1953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市,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

自1987年起,克鲁格曼开始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并成为了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和政治评论员。

他还曾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过教授职位。

克鲁格曼对经济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际贸易和区域经济学方面。

他的学术研究以其深入的分析和清晰的写作风格而闻名。

他多次获得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奖项,包括1991年的约翰·贡萨雷斯国际贸易研究奖和200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2. 克鲁格曼的主要研究内容克鲁格曼在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方面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他对新贸易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中,假设了完全竞争、恒定比例生产技术以及相对资源禀赋的差异。

然而,克鲁格曼认为这些假设在解释现实世界中的贸易模式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克鲁格曼提出了一种新的贸易模型,即“新贸易理论”,该理论综合了规模经济、垄断力量和产品区别化等因素。

他认为,产品区别化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规模经济和垄断力量则解释了为什么只有少数企业在某些行业中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除了国际贸易领域,克鲁格曼在区域经济学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地理经济学”理论研究了城市和地区发展的因素。

克鲁格曼提出了中心-外围模型,阐释了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的集聚和分散。

3. 克鲁格曼的贡献和影响克鲁格曼的研究对经济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观点和理论在学术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保罗_克鲁格曼简介

保罗_克鲁格曼简介

保罗·克鲁格曼简介
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 1953 年-) 1991年获克拉克经济学奖,2008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现为普林斯顿大学经济与国际事务教授。

克鲁格曼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危机与汇率变化理论。

他创建的新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解释了收入增长和不完善竞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他的理论思想富于原始性,常常先于他人注意到重要的经济问题,然后建立起令人赞叹的深刻而简洁优雅的模型,等待其他后来者的进一步研究。

他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贸易理论
家之一,而他在1994年对亚洲金融危机的预言,更使他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如日中天。

他目前担任着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策咨询顾问。

保罗克鲁格曼

保罗克鲁格曼

保罗克鲁格曼保罗·克鲁格曼是一位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他因其对国际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领域的突出贡献而闻名于世。

他目前是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并担任《纽约时报》专栏作家。

克鲁格曼出生于1953年,曾就读于耶鲁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他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理论、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等。

他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他提出的“新贸易理论”强调了国际贸易中的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带来的重要影响,改变了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的观点。

克鲁格曼还在宏观经济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研究探讨了货币政策和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货币政策松紧度方面的影响。

他的“新开放经济宏观模型”为我们解释国际经济中的货币政策和汇率变动提供了新型框架。

他的研究成果在解释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等重大事件中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学术研究,克鲁格曼还以其对国际经济问题的公开观点和评论而闻名。

他的专栏作品经常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他以其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观点而受到全球读者的广泛关注。

他在专栏中对政府经济政策、全球经济形势和贸易战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为读者提供了独到的视角和见解。

然而,克鲁格曼的观点并不是没有争议的。

他与其他经济学家在一些政策问题上存在分歧,尤其是对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理解。

一些人认为他的观点过于偏向于自由主义,忽视了市场机制的作用。

但不可否认的是,克鲁格曼的学术成就以及对公众经济问题的评述都体现了他对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和思考。

总的来说,保罗·克鲁格曼作为一位优秀的经济学家,通过其学术研究和公开观点的介绍,为我们理解国际经济和宏观经济学提供了宝贵的观点和见解。

他的贡献在经济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并对我们认识世界经济和应对经济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尽管他的观点有时会引起争议,但他的学术地位和贡献仍然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学习。

克鲁格曼空间基尼系数

克鲁格曼空间基尼系数

克鲁格曼空间基尼系数
克鲁格曼空间基尼系数(Krugman spatial Gini coefficient)是一种用于衡量空间克鲁格曼空间基尼系数(Krugman spatial Gini coefficient)是一种用于衡量空间不平等的指标,它是由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提出的。

空间基尼系数是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在空间分析中的应用,用于衡量一个地区内部收入或财富分布的不均衡程度。

基尼系数是一个常用的衡量收入或财富分配不平等的指标,其值范围为0到1。

基尼系数越接近1,表示收入或财富分配越不平等;反之,基尼系数越接近0,表示收入或财富分配越平等。

克鲁格曼空间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1. 首先,将研究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地理单元(如国家、省份、城市等)。

2. 然后,计算每个地理单元内部的基尼系数。

这可以通过计算每个地理单元内部的收入或财富分布的标准差与平均值之比来实现。

3. 接下来,计算所有地理单元之间的平均基尼系数。

这可以通过计算所有地理单元内部基尼系数的加权平均值来实现,权重为每个地理单元的人口或面积。

4. 最后,将步骤3得到的平均基尼系数作为克鲁格曼空间基尼系数。

克鲁格曼空间基尼系数可以用于分析不同地理单元之间的空间不平等现象,以及研究地理单元内部的收入或财富分布情况。

通过比较不同地理单元的克鲁格曼空间基尼系数,可以发现空间不平等的空间模式和影响因素。

保罗_克鲁格曼及其主要学术思想解读

保罗_克鲁格曼及其主要学术思想解读

2009.01理论视野200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把该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 ),以表彰他对“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区位”方面所作的开拓性贡献。

1953年2月,保罗·克鲁格曼出生于纽约长岛。

197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学士学位;1977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先后在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任教,2000年后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经济与国际事务终身教授。

自1999年起,还一直担任《纽约时报》论坛版专栏作家。

他在国际贸易理论、新经济地理学、国际金融理论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一、规模经济与贸易模式二战以后,国际贸易领域发生了许多变化。

贸易中增长最快的不是人们所熟悉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而是发生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先进工业化国家之间,同时,大量的贸易不是发生在不同行业之间,而是发生在同类产品内部。

现实的变化使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受到严峻的挑战,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但是都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贸易理论的困境。

克鲁格曼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规模经济理论,在困境中找到了出路:“工业国家之间愈加紧密地贸易,以及普遍存在的差别产品之间的贸易均无法根据标准理论得出结论。

结果,许多人认为应该有一个新的分析贸易的理论框架。

这样一个理论框架的主要要素——规模经济、产品差别化的可能性和不完全竞争——已经被一些学者所讨论,……但许多年来被‘束之高阁’。

我组合这些要素提出一个简单的规范分析,并看看它是怎样有助于说明那些传统模型无法解释的问题。

尤其包括具有相似要素禀赋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的原因,以及一个鼓励出口的大国内市场的作用。

”克鲁格曼认为,传统的贸易理论关于企业规模收益不变的假定是与现实不相吻合的。

事实上,很多行业都具有生产规模越大,生产效率越高的规模经济特征。

同时,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市场结构就不可能是完全竞争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竞争性市场体制》文献,作者吴敬琏,刘吉瑞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10月
吴敬琏(1930~),江苏南京人。

著名经济学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当代中国最早提出并倡导市场经济理论的经济学家之一,其经济学思想和理论对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刘吉瑞(1954~),浙江余姚人。

经济学家。

曾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通过对该文献的初步了解得知:
一、主张中国走改革道路,该主张对中国改革起引导促进作用。

一、主张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型经济道路。

二、强调企业的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处理好公有制企业与私有企业关系的重要性。

三、提出加快市场竞争性的形成和规定的市场竞争机制规则。

四、指出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五、主张在经济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结合前提下发展经济。

六、主张农村的改革,走城乡一体化道路,注重乡镇企业发展。

谭胜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