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有所得 干有所值 怎么解决分配不公
“后改革时代”劳动收入分配不公的成因及治理
“后改革时代”劳动收入分配不公的成因及治理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确定是劳动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商品的内涵、劳动力商品价值的本质规定及其历史形式都发生了变化;政府人为压低劳动力成本、市场因素、劳动力生产成本上升与供求不匹配是劳动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原因。
提出治理的对策:应着力在初次分配强化“劳权”,提高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再分配着力提高中低收入劳动者的收入;健全和完善劳动力市场,解决劳动力供求不匹配的问题。
标签:劳动力;收入;分配不公;成因我国已进入“后改革时代”,社会和谐、共同富裕、关注民生和质量增长是“后改革时代”的基本特征。
近年来,我国劳动收入分配不公现象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是劳动者报酬在GDP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
据统计,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在1983年达到56.5%的峰值后,就持续下降,2005年已经下降到36.7%,22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
而从1978年到2005年,与劳动报酬比重的持续下降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资本报酬占GDP的比重上升了20个百分点。
二是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持续下降。
统计显示,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占比从2000年的60%多下降到了2007年的50%,下降了10多个百分点。
三是居民工资性收入占GDP比重持续下降。
从2000年到2010年,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6.76%下降到12.19%,10年间下降了4.57个百分点。
解决劳动收入分配不公应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出发,从后改革时代的要求出发,重新解读马克思劳动力商品价值的本质规定性,坚持按照“提低,扩中,调高”的原则,缩小贫富差距,提高劳动者报酬占比,提高居民收入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一、文献综述对劳动收入分配不公的研究须基于对劳动力商品价值的清晰认识。
国内学者对劳动力商品价值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劳动力商品价值的构成上,形成了差异化的观点。
陈永正认为,劳动力价值除马克思所说的三部分内容以外还应该加上劳动者受教育而形成的新价值,因为教育是在劳动力价值形成过程中凝结成“隐含劳动力”在劳动力支出时表现出来。
关于解决中国分配不公的对策思考
关于解决中国分配不公的对策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率, 令中国贫穷人口大幅减少,但在市场机制和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当代中国社会分层日益加剧和明显,社会各阶层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拉大,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出现,出现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构建。
收入分配问题非常复杂,要顺利进行此项改革,必然会冲击既有的利益格局,牵动方方面面,面临平衡各方利益的难题。
但是,收入分配改革必须果断攻坚。
如果收入分配长期不合理,容易造成穷者愈穷,富者愈富,中间阶层的经济压力不断加大;如果收入分配问题长期不能从制度深层解决,任何局部改革只能事倍功半,边际效益越来越差。
收入分配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关系到社会能否长期保持和谐稳定。
解决分配不公问题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
那么,该如何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呢。
在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一)整合劳动力市场,使要素价格市场化中国的户籍制度将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为城市和农村两部分,我国劳动者之间的分配不公问题主要是由于劳动力市场的人为分割造成的。
在我国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是一项巨大的耗时耗力工程。
但是劳动力市场的这种人为的多层次分割状态必须打破,否则,无论是“按劳分配”还是按要素分配从基础上就失去了最起码的公正。
只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公平竞争,通过市场形成劳动力均衡价格,劳动要素间的分配不公问题才有希望解决。
当然这需要各级决策部门有暂时割舍本部门、本地区局部利益的勇气和魄力,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坚持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并建立实现这一目标的外部诱导机制和监督机制。
当然整合劳动力市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但是整合劳动力市场确实应该成为我们决策部门关注的重点,这是决定市场经济体制能否在我国真正建立起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二)用好财税杠杆,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控力度第一,在我国的税制结构中,我们应该考虑加大所得税和财产税在税收总额中的比重,通过所得税、消费税和财产税的协调征收,对个人收入达到动态的全过程监控。
浅议当前分配不公的原因及对策
浅议当前分配不公的原因及对策作者:石霞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第02期摘要:当前,社会存在着种种收入分配不公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实行用工安全市场化,加强监督制约机制等。
关键词:分配不公原因对策我国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
这一原则进一步确定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科学,合理,公平的分配理念。
但是在实际运作中,这一分配原则往往得不到贯彻落实,社会上仍然存在着分配不公现象,等量劳动得不到等量报酬,特别是非生产要素的也参与分配,无本获利,权钱交易扰乱了正常的分配秩序,使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受到扭曲,严重的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建立,影响着一大批低收入人群的民生。
依笔者所见,当前分配不公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和原因。
1 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与原因1.1 用工没有完全市场化。
市场就业,公平竞争只停留在部分领域,全社会统一,公平的人力资源的大市场还没有形成。
不少行业老的老办法,新的新办法,一企多制,固定工、合同工、临时工同企供职,铁饭碗、纸饭碗、泥饭碗同堂就餐。
特别是一些垄断行业的固定工,成为社会高收入的特权阶层,由于行业壁垒和用工的限制,形不成竞争择优和优胜劣汰的用工机制,已经占据岗位的不下来,外面的想进进不去,或者进去也只能是另一类身份,干的活要多,拿得钱却与固定工相差甚远。
1.2 同工不同酬现象十分普遍。
改革开放前总强调男女同工同酬,实际大多数是同酬不同工。
而现在在一些行业、部门或企业干一样的活拿不到一样的钱是司空见惯的、同工不同酬已经见怪不怪。
比如一个小汽车司机,在同一个地区,假如他给电业系统开车,每月工资在4000—5000元或者更多些,而他要受顾于私人个体开小车,每月最多拿1500-2000元,干得一样的活、跑得一样的路、具有一样的技能,操作一样的设备,为什么工资相差那么悬殊?这就是劳动力没有完全市场化。
收入分配不公的理论透析及解决办法
收入分配不公的理论透析及解决办法在当今社会,收入分配不公是广泛存在的一个问题。
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收入不平等现象都十分普遍。
这一问题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并且需要寻找解决办法来缓解或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将从理论层面透析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一、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1. 教育不公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是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原因之一。
教育不仅提供了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发展,还是提高个人技能和知识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贫困地区的人们往往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从而限制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机会和潜力。
2. 技能失配技能失配是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对某些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持续增长,而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则相对较少。
由于技能需求变化较快,一些人的技能可能无法及时适应市场需求,导致他们在薪资协商中处于弱势地位。
3. 性别和种族不平等性别和种族不平等也是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
据调查显示,女性和少数族裔往往在就业市场上面临更大的挑战,他们相对于男性和主流族群拥有更少的机会和资源。
这种不平等不仅限制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发展,也限制了他们能够获得公平的报酬。
二、解决办法1. 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为了解决教育不公问题,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这可以通过增加教育资源和改进教育质量来实现。
政府可以投入更多资金到教育领域,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育,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
2. 技能培训和再培训为了解决技能失配问题,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技能培训和再培训的投入。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为劳动力提供技能培训课程,帮助他们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企业可以与教育机构合作,提供实习和培训机会,帮助员工提升技能。
3. 打击性别和种族歧视为了减少性别和种族不平等,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措施来打击歧视现象。
这可以通过立法来推动,并加强对歧视行为的监督和惩罚。
此外,应该鼓励公司采取多元化的人力资源政策,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晋升机会,确保公平的薪酬分配。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
解决分配不公的对策:1.大力发展生产力,繁荣社会主义经济。
这是缩小偏大的基尼系数的前提和基础。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把“蛋糕”做得越来越大,不断增强国家经济实力。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为逐步缩差距奠定日益雄质基础。
2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
这是缩小偏大的基尼系数的内容。
我国目前基尼系数偏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偏大。
当我国政府向农业倾斜的各项政策是缩小偏大的基尼系数的有效政策。
3加强宏观调控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这是缩小偏大的基尼系数的重要途径。
地区差距是形成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缩小地区差距的关键是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是优势互补、统筹兼顾。
4规范收入分配关系,调节收入差距。
这是缩小偏大的基尼系数的主渠道。
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兼顾效率与公平:1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
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3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怎样解决分配不公问题
怎样解决分配不公问题
收入差距的影响:
1.内需不足—“倒二八”
2.社会矛盾集中—“中等收入陷阱”
3.贫困固化—马太效应
4.负面示范—加剧混乱
5.信任危机—威胁稳定
收入差距的成因
• 合理因素
1.按生产要素分配本身有扩大差距的功能
2.经济发展阶段客观上决定了差距的存在
3.不同部门和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不同
• 不合理因素
1.过分强调效率
2.分配格局失衡
3.分配体制障碍
4.“二元结构”壁垒
5.调控体系不健全
治理方案
一、提高劳动报酬
长工资;提低标;推协商;富农民
二、规范分配秩序
取缔非法;规范灰色;严控垄断;限制高管
三、用好财税杠杆
转移支付;个税调节;税收征管;财产税制度
四、扶贫济困促公平
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扶贫攻坚;倡导慈善
五、缩减政府开支。
解决社会分配不公的政府建议
解决社会分配不公的政府建议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
中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在人们整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
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字,我国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前为0.16,2003年已经至0.458,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到达危险的边缘。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不公、差距过大,低收入阶层心理失衡严重将导致仇富、报复社会等行为,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同时,将使社会两极分化严重,不能实现公平竞争和资源有效配置,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
一、社会分配不公根源系几大因素造成比如,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
据统计,从1997—2007年的10年间,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比如,垄断行业收入畸高。
一些行业凭借国家赋予的垄断地位轻而易举获取高额利润,并将其转化为员工的收入和福利。
而这些过高收入与员工的劳动贡献和企业的真实业绩并不相符。
再比如,一些不合理收入没有得到有效规范。
如一些单位私设“小金库”,巧立名目滥发津贴补贴、非货币性福利等;一些行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涨价;一些行业人员收受红包、回扣、出场费等。
这些被称之为“灰色收入”、“隐性收入”的部分,往往难以统计,也难以纳入收入调节范围。
还比如,违反分配政策的现象大量存在。
一些地方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不及时,与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不相符。
一些企业不执行国家最低工资标准,不按规定给工人缴纳各种社会保险,随意压低、克扣工人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久治不绝。
当然,收入差距并不完全是分配不公造成的。
其中也有由于个人能力大小、努力程度不同、贡献高低造成的差距,这种差距是必然的、应该的,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表现,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只有那些不合理、不合法原因造成的收入差距,才是分配不公的表现。
有社会历史的原因。
分配不公看起来是近些年的事情,但实际上,有些是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问题。
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现实存在的分配不公、房价高涨不下、就业难看病难和教育不公问题?
这是本人2014年中特作业请勿照抄,仅供参考!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现实存在的分配不公、房价高涨不下、就业难看病难和教育不公问题?1,分配不公: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并存着多种经济成分及多层次的生产力,同时也将相应的并存着多种分配方式。
一般地说,在生产资料公有制范围内,社会主义劳动者投人生产的是自己的劳动,其劳动成果经过社会扣除以后,按各人投入的劳动现实的生活中,对各个社会主义劳动者来说,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或业务水平,贡献较大的,得到较多的工资,贡献较小的,得到较少的工资,这种工资差别是公平的。
这是按劳分配规律在人们思想上的反映。
个人觉得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走自己的特色经济之路,要发展生产力必然要将生产要素和经济成果合理分配。
比如搞原子弹的收入自然要比卖茶叶蛋的收入多些,因为搞原子弹的都是经过了一系列的选拔和培养才有能力做这行,并不是随便一个人说弄就能弄得,而卖茶叶蛋则要求相对低很多;再比如万达集团董事长和他的某个员工相比,董事长收入要高出很多很多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董事长运用了他的管理才能和商业目光创造了庞大的资产和无数的就业岗位。
而收入差距的扩大、分配不公也就与此关联,比如王思聪因为其父资产庞大,他就可以挥金如土,先天拥有别人无与伦比的资源,即使其能力不及某些人,但在分配上却是别人可望而不可即的。
而个人觉得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办法除了加大对富人的税收比例外,还应该鼓励富人对贫困地区的投资、充分利用低收入地区的资源和人力,国家则可以提高最低生活补助,最低工资标准,对贫困人群的消费补贴等,这些措施一方面可以缓解收入分配矛盾,也能对我国经济长远发展起一定助推作用。
但个人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提升公民的竞争奋斗意识,争取靠自己努力多得收入。
2,房价高涨不下:房价高涨不下时一个很复杂的经济学问题,也是牵涉利益极为极为广泛的事情。
大概说一下就是:银行根据生产的商品数量不停地印制钞票,房价由于经过多年的炒作使银行印刷了很多人民币,致使房子的价格和价值严重背离,如果房价下降,那么多印出来的钱会使中国产品价格飞涨,会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
论文:怎么看待分配不公问题?
杨浩武汉工程大学高材6班1202150922论文:怎么看待分配不公问题?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曾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人们之间收入差距不大,但趋于绝对的平均主义,挫伤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
改革开放后,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实践证明,这一制度适合现阶段国情,激发了社会创造活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极大增加。
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公平的实现,而分配的公平也有助于激发社会的活力、促进效率的提高。
必须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既要看到收入差距过大带来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有学者认为,当前初次分配中“强资本、弱劳动”趋势不断强化,劳动在各种生产要素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垄断行业收入畸高。
一些行业凭借国家赋予的垄断地位轻而易举获取高额利润,并将其转化为员工的收入和福利。
而这些过高收入与员工的劳动贡献和企业的真实业绩并不相符。
中产阶级:国内外的实践都证明,在一个社会中,中等收入者群体的发展壮大有助于社会稳定。
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应该是一个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格局。
这一观点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
三次分配机制社会分配机制主要有三个层次: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
初次分配:按照各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贡献的大小进行的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
再分配: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把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拿出来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险系统进行重新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
第三次分配:指动员社会力量,建立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者行动等多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是社会互助对于政府调控的补充。
政府有3大功能:1,组织人群,产生财富。
2.,聚集财富,使财富再生。
3,重新分配财富。
可见,政府其实最重要的工作方向就是创造财富呗。
但是在财富的创造过程中,若财富的分配不适当,则会影响财富的创造速度,甚至会发生倒退。
所以为了不影响大家创造财富的积极性,财富分配问题还是要注意一下的。
解决分配不公的方法
五、解决分配不公的方法(三个方法)什么样的分配格局可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格局?比较稳定的、比较好的分配格局应该是一个橄榄形。
橄榄形的特点是中间打、两头小。
就是少数富有人占得比较少,真正吃最低生活保障的贫困者也占得比较少,那么工薪阶层或者自己有创业的、自我创业的,或者民营企业家中间这部分人他拥有大多数财富,这个社会的分配差距肯定是小的。
整个社会相对就比较稳定。
1、切实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偏低,不仅仅是社会的广泛关注,它同时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个高度的牵挂。
在今年4月份,在全国劳动模范和优秀工作者的表彰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就特别提到要不断增加劳动者尤其是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要让广大的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今年四月广州市的最低工资标准上调了。
一个关注和唯一广大劳动者氛围正逐渐形成。
一次分配应该由市场来决定,这个基本原理是没有问题的。
政府对于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要给它制定一个法律框架,最低工资就是为了使劳动力市场上保护弱者,劳动者是没有资产,处于弱势地位,这是政府对于他的一个基本保障。
使劳动力市场正常运行,而不至于出现尖锐的劳资冲突。
一个基本社会保障。
当前,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已成为收入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
在绝大部分百姓的收入来源都是劳动收入的情况下,解决分配不公问题,首先要切实提高普通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收入,扭转劳动收入占比持续下降的趋势,使劳动者工资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和企业利润增长相匹配,让人们“劳有所得”、“干有所值”。
一是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
随着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等因素的变化,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和平均工资水平。
二是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就应改变工资由企业单方决定的现状,增加工人的发言权。
三是大力促进农民增收。
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农民增收仍然困难,要完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四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是“收入分配的调节器”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应进一步完善保障体系、扩大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
注意解决社会分配不公的四大问题
注意解决 社 很多现象和问题大家非常反感,甚 至是义愤填膺的,这包括腐败收入 和灰色收入所带来的收入差距扩 大,它对老百姓带来的心理上的影 响是非常大的,但是这些收入对我 们的收入差距扩大到底起多大作 用? 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根 据我们做的一些模拟分析,发现它 对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没有我们 所想象的那样大,比如说它与城乡 之间的收入差距相比,腐败收入带 来的基尼系数的扩大要小得多,但 是它产生的社会民众的负面心理 效应是非常大的,社会不良影响是 非常大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 说,我们首先要解决腐败问题。 这 是因为腐败带来的腐败收入,由腐 败收入带来的收入分配不公的问 题,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社会不稳 定。 也就是说,消除腐败对于平息 老百姓的怨言和稳定社会的作用 是非常大的。 然而,在解决收入分 配不公的问题上,我们都特别关注 的腐败问题, 也采取了很多办法, 但效果始终不太明显。 这与我们的 政治体制有关系,不在政治体制上 进行重大改革,就不可能从根本上
部门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问 题,特别是垄断部门与竞争部门之 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也是当前 收入分配不公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收入分配不公中还有一个 问题, 即个人收入流动性明显降 低。 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的时候, 我们发现收入流动性还是比较高 的,所谓比较高就是说那时候低收 入人群的收入增长要高于高收入 人群的收入增长,在第一个“五年 计划”期间,不同阶层的变动性还 是比较大的。 你如果看收入转型矩 阵的话,就比较容易看出来。 然而, 从 90 年代末开始, 收入流动性出 现了下降的趋势, 这意味着穷人 想成为富人的机会越来越少,收 入阶层的稳定性越来越大。 而且, 如果看一下不同代际之间的收入 流动性,就会发现父辈的收入,父 辈的人力资本, 父辈的职业对子 女收入的影响越来越大, 也就出 现了人们通常议论的“富二代”和
劳有所得干有所值——怎么解决分配不公
2、分好“蛋糕”促和谐——怎么看分配不公劳有所得干有所值——怎么解决分配不公2010年两会召开前夕,新华网开展了“你最关心的话题”网络民意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分配不公问题在18个选题中位居第一。
两会期间,分配不公问题也是代表委员们讨论的一大热点,成为议案提案涉及最多的问题之一。
这从某种程度说明,分配不公问题已引起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广大群众对解决分配不公问题、缓解目前过大的收入差距充满期待。
进入“十二五”开局之年,一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接力赛”在各地展开:北京调高至1160元,上海1280元,广东1300元……“全国最高”标准屡屡易主。
上半年,已有18个省区市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体现“劳有所得”原则、增加普通劳动者收入的重要举措,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分配公平的重要内容。
收入分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
解决好分配不公问题,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收入分配是直接关系老百姓“钱袋子”的大事。
“钱袋子”越鼓,人们生活越有保障;财富分得越公,人们越能心平气顺。
对于当前存在的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不同地区、行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等分配不公现象,人们反映强烈。
在做大财富“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存在哪些分配不公现象?公平,一般地讲,反映的是人们追求利益分配合理性的价值理念。
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中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传统。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实现分配公平奠定了根本制度前提。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曾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人们之间收入差距不大,但趋于绝对的平均主义,挫伤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
如何有效解决职场中的资源分配问题
如何有效解决职场中的资源分配问题在当今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资源分配问题成为了许多企业和组织所面临的挑战。
有效解决职场中的资源分配问题,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减少浪费和冲突。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决职场资源分配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一、明确目标和优先级在解决资源分配问题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和优先级。
明确目标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资源的需求和分配方向。
同时,将不同任务和项目按优先级排序,可以确保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优先满足重要任务的需要。
二、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沟通是解决职场资源分配问题的重要因素。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可以帮助团队成员之间更好地交流和分享信息,从而协调资源分配。
在沟通中,应该注重明确任务需求、资源需求和分配计划,确保每个人对资源分配的情况都有清晰的了解。
三、合理规划和管理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合理规划和管理人力资源对于解决职场中的资源分配问题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和任务,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专长和能力。
其次,要注重培养和提升员工的能力,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以增加他们的价值和竞争力。
此外,建立灵活的工作制度,允许员工有一定的自主权,并提供适当的奖励和激励机制,可以更好地管理和调配人力资源。
四、合理规划和管理物质资源物质资源包括办公设备、财务资金等,合理规划和管理物质资源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首先,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预算情况,制定合理的物资采购计划,并监控物资的使用情况,及时补充和替换。
其次,要充分利用已有资源,避免浪费和重复购买。
同时,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获得更好的价格和服务。
五、建立协作和共享的文化氛围协作和共享是解决职场资源分配问题的关键。
建立协作和共享的文化氛围,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助和合作,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通过分享成功经验和最佳实践,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
同时,鼓励团队成员提出创新和改进的建议,以优化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六、灵活应对变化和调整职场中的资源分配问题常常伴随着不确定性和变化。
收入分配不均与社会稳定的解决方案
收入分配不均与社会稳定的解决方案当今社会,收入分配不均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贫富差距的扩大,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已引发了社会不稳定和不满情绪的加剧。
然而,解决收入分配不均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系统性的改革并采取多种手段。
首先,教育的普及和提升是解决收入分配不均问题的基石。
教育是消除贫困、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关键所在。
教育能够提供人们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增强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就业机会。
因此,政府应投入更多资金来改善教育资源,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此外,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加强也是至关重要的,以满足市场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提高劳动者的就业前景和收入水平。
其次,税收制度的改革也是解决收入分配不均问题的一个关键方面。
增加高收入者的税负和减少低收入者的税负,可以有效地缩小贫富差距。
同时,优惠税收政策可以用来鼓励企业投资和创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并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
此外,政府还可以采取财产税等措施,来限制财富的过度积累,确保财富能够更公平地分配。
第三,建立和改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解决收入分配不均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保障每个人在生老病死等重要时刻的基本生活需求,减少因突发事件而导致的贫困和收入下降。
政府应加大对低收入者、失业者和弱势群体的保障力度,并提高社保福利的覆盖范围和水平,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公平和可持续的社会保障。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监管和改革劳动力市场。
减少非法就业和灰色经济的规模,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提高劳动力的收入水平。
同时,加强劳工组织和工会的作用,促进劳资双方的和谐关系,确保劳动者有一个公平的谈判平台,以争取合理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在解决收入分配不均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着力改善社会公平和机会公平。
社会公平是指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权利和机会,而机会公平则是指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争取成功。
解决工作中的资源分配困境
解决工作中的资源分配困境在工作中,资源的分配是一个常见的难题。
无论是企业组织还是项目团队,都面临着如何合理地分配有限的资源来完成任务的挑战。
如何解决工作中的资源分配困境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工作中的资源分配问题。
一、了解资源需求与供应首先,解决工作中的资源分配困境,我们需要充分了解资源需求和资源供应情况。
在资源需求方面,我们需要明确项目或任务的具体要求,确定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在资源供应方面,我们需要清楚地了解组织或团队的资源储备和可用性。
只有深入了解需求和供应,才能更好地进行资源的分配。
二、优先级与紧急程度在资源分配时,我们需要做出合理的优先级和紧急程度的判断。
根据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程度,合理安排资源的分配。
将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到重要且紧急的任务上,确保这些任务的及时完成。
对于次要的任务,可以采取不同的资源分配策略。
三、合理规划与调整资源分配需要进行合理规划和及时调整。
在规划资源分配时,需要充分考虑项目或任务的时间、成本和质量要求。
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和过度投入。
同时,在实施中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资源的调整,确保资源分配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四、协调与合作解决工作中的资源分配困境需要协调和合作的精神。
在资源分配中,可能会涉及到不同的部门、团队甚至是个人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积极沟通、协商和合作,确保资源分配过程的公平和透明。
共同面对和解决资源分配中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
五、技术与工具支持借助技术和工具的支持,可以更好地解决工作中的资源分配困境。
例如,利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资源的跟踪和管理,使资源分配更加精准和有效。
使用关键路径分析等工具,帮助我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更好地规划和控制项目进度。
六、绩效评估与反馈资源分配的效果需要进行绩效评估和反馈。
及时收集和整理资源分配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对分配结果进行评估和比较。
根据评估结果,对资源分配策略进行调整和改进。
如何有效的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
如何有效的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格局是:多种分配形式并存,按劳分配是主体,生产要素也参与分配。
由于我国所有制结构不仅包括国有、集体经济本身,还包括一切混合经济中公有制经济成分。
所以我国个人收入呈现出多种收入方式并存的状况,这是多元所有制结构的必然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长期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收入分配向企业和政府倾斜。
劳动报酬和居民收入比重过低,这种状况延续至今,一直未能得以改变。
这种分配结构实际上是一个不公平的分配结构,它不是按照对人们社会所作出的贡献进行分配,其分配份额不是由参与分配者对生产的贡献,而是由其社会地位所决定。
从这一现象的成因来看,国民收入分配失衡根源于社会产权结构失衡,少数人(政府与资本所有者)为所有者、受益者,而多数人(劳动者与居民)为无产者、受损者。
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与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就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既要积极采取各种具体政策措施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又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权力结构,特别是产权结构,构造新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分配制度改革经历了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到以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再到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演变过程,在此过程中,我国的分配格局也从过去的平均主义转变为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基尼系数上升。
收入差距扩大虽然有其积极意义,但是,过分悬殊的收入差距会导致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稳定。
当前,我国的分配制度改革是要把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合理调节全社会分配关系和分配格局,缩小贫富差距。
我国收入分配主要存在以下4方面突出问题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且有扩大趋势。
2、地区间收入差距过大。
3、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
4、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这反映出未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
劳有所得干有所值
劳有所得干有所值————————————————————————————————作者:————————————————————————————————日期:劳有所得干有所值(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 ——怎么解决分配不公[来源:新华网] 进入“十二五”开局之年,一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接力赛”在各地展开:北京调高至1160元,上海1280元,广东1300元……“全国最高”标准屡屡易主。
上半年,已有18个省区市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体现“劳有所得”原则、增加普通劳动者收入的重要举措,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分配公平的重要内容。
收入分配是直接关系老百姓“钱袋子”的大事。
“钱袋子”越鼓,人们生活越有保障;财富分得越公,人们越能心平气顺。
对于当前存在的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不同地区、行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等分配不公现象,人们反映强烈。
在做大财富“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调控持续加力分配不公仍凸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这有效地激发了社会创造活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极大增加,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
但近年来,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分配不公问题凸显出来。
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调整分配关系。
如连续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年均增长10%;连续8年出台涉农“中央一号文件”,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三农”问题,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十一五”期间,各地平均3.2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每次平均增幅12.9%;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扶力度,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基本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等等。
这些措施开始取得积极成效,“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7%和8.9%,2010年农村居民收入涨幅自1998年以来首次超过城市居民。
如何应对团队中的资源分配不公和权力滥用问题?
如何应对团队中的资源分配不公和权力滥用问题?
简介
在团队管理中,资源分配不公和权力滥用问题常常会导致团队内部矛盾,降低
团队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本文将从认识问题、规范管理、建立公平机制等方面,分享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法。
1. 认识问题
资源分配不公和权力滥用问题属于管理中常见的挑战,领导者要首先意识到这
些问题的存在,并及时纠正,避免影响团队氛围和成果。
2. 规范管理
建立明确、公平的资源分配和权力使用制度,明确各成员的权责,避免管理不
当导致偏袒某些人或部门,而引发矛盾。
3. 建立公平机制
设立资源分配评审机制,确保资源合理分配。
同时,建立监督机制,对权力使
用情况进行监督,避免权力滥用现象产生。
4. 提高团队意识
加强团队沟通和协作,建立团队共同意识,让团队成员意识到共同目标的重要性,减少争斗和权力斗争。
5. 倡导公平和正义
领导者要以身作则,倡导公平正义理念,通过自身行动和言行,树立良好榜样,引导团队成员秉持公平原则。
结语
资源分配不公和权力滥用问题是团队管理中常见的难题,但只要领导者认识到
问题的严重性,采取恰当措施和建立有效机制,就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希望本文的建议能帮助您更好地处理团队管理中的资源分配和权力问题。
以上就是本文关于“如何应对团队中的资源分配不公和权力滥用问题”的分享,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建议,欢迎留言讨论。
谢谢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范分配秩序 强化监督保公平
西方一位哲学家说过: “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我 国也有句俗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些说的都是秩序、规 则的重要性。规范的秩序、合理的规则,是分配公平的前提;秩序 被破坏、规则不合理,必然导致分配不公。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同工不同酬、同 岗不同酬,工资外收入、非货币性福利混乱,非法收入、“灰色收 入”突出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分配公平。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就 要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强化政府监管,加快形成公开透明、公正 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对非法收入,应坚决取缔。违法、违规获得巨额财富的行为,严重 破坏了分配秩序,人们反映强烈。必须进一步加大“打非”力度, 坚决堵住国企改制、土地出让、矿产开发等领域的漏洞,深入治理 商业贿赂。严打侵吞资产、贪污贿赂等行为,查处走私贩私、操纵 股市、制假售假、骗贷骗汇等非法活动。对“灰色收入”,应大力 规范。目前,对礼金、红包、出场费、好处费及各种名目的“福利” 等形式的“灰色收入”,监管存在不少漏洞。应该加大规范力度, 加快建立收入信息的监测系统,清理规范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 工资外收入、非货币性福利等。继续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深入开 展“小金库”治理工作,并逐步向社会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延伸,坚决切断产生“灰色收入”的渠道。
★控制持续加力 分配不公凸显
收入分配是直接关系老百姓“钱袋子” 的大事。“钱袋子”越鼓,人们生活越 有保障;财富分得越公,人们越能心平 气顺。对于当前存在的普通劳动者收入 偏低,不同地区、行业、群体之间收入 差距过大等分配不公现象,人们反映强 烈。在做大财富“蛋糕”的同时分好 “蛋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 果,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 求,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 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劳有所得 干有所值
———怎么解决分配不公
进入“十二五”开局之年, 一场提高最 低工资标准的“接力赛”在各地展开: 北京调高至1160元,上海1280元,广东 1300元…… “全国最高”标准屡屡易主。 上半年,已有18个省区市上调了最低工 资标准。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提高 最低工资标准是体现“劳有所得”原则、 增加普通劳动者收入的重要举措,是深 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分配公平的 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的财税手段在分配调节中还没有充分 发挥作用。比如,个人所得税征收存在“逆向调 节”的现象:2009年3944亿元的个税中, 工资 所得个税收入2483亿元,占个税收入比重约63%, 工薪阶层成了实际的纳税主体。为此,“十二五”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 2007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 营预算的意见》,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收取国 有资本收益,对中央企业区别不同行业分别按5%、 10%不等的比例收取资本收益。2007年至2009 年共收取约1572.2亿元,2010年约600亿元。从 2011年起,进一步扩大征缴企业范围,提高国有 资本收益上缴比例。
《社会保险法》让人人享有社会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1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新 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社会保险制度的综合性法律,是党和政府履行 “让人人享有社会保障”承诺的法律保证。《社会保险法》从法律 上明确国家建立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 险制度,并对确立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提高基本养老 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养 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作出原则规定。《社会保险 法》的实施,对于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 大意义。 筑牢多层救助堤。社会救助包括低保生活救助、医疗救助、灾害救 助、五保供养、临时救助等。应不断完善救助制度,加大救助力度, 提高救助标准,建立城乡一体、覆盖全国、能够基本满足多种困难 救助需求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做好自然灾害 救助工作,完善临时救助制度。 打好扶贫攻坚战。2011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农村扶 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启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 扶贫开发攻坚工程,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我国将坚持开发 式扶贫方针,加大扶贫力度,提高扶贫标准,逐步提高贫困人口健 康生活水平和稳定发展能力,力争到2015年,使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提高劳动报酬 劳有所得“鼓腰包”
劳动是财富之父,是百姓致富之源。随着改革开放和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来源出现多元化趋势, 经营性收入、投资及财产性收入等不断增加,但对绝大 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讲,主要收入来源仍然是劳动报酬。 近年来,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持续下降,普通劳动 者收入增长缓慢,这已成为收入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 引起党和政府高度重视。2010年以来,各地普遍提高一 线职工工资水平,大幅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强农惠 农力度,将分配的“天平”向普通劳动者倾斜。但总的 看,普通劳动者收入低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有学 者统计,2000年以来,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年均增长达35.3%,但职工工资增长只有14.1%。这不仅 影响了普通劳动者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成为拉动消费需 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严重障碍。
政策传真 今后10年将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 2011年4月2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 纲要(2011—2020年)》。今后10年,我国将提高扶贫标准,加大 投入力度,把连片特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 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 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 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 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 倡导慈善帮扶风。“慈心为人, 善举济世。” 慈善事业作为一项借 富济贫的崇高事业,是通过社会力量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形式。 “希望工程” 、“春蕾计划”、“光彩事业”等,已成为我国慈善 事业的响亮品牌。2010年,全国社会捐助总额约700亿元。2011年7 月15日,民政部发布《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 年)》,提出将进一步建立健全鼓励和引导慈善事业发展的制度和 政策,规范慈善组织和慈善行为,培育慈善发展环境,以鼓励更多 先富裕起来的人投身慈善事业。
光彩事业 1994年4月23日,民营企业家联名倡议《让我们投身到扶贫的光彩 事业中来》,光彩事业由此而发起。它以非公有经济人士和民营企 业家为参与主体,包括港澳台侨工商界人士共同参加,以自觉自愿、 量力而行、互惠互利、义利兼顾为原则,将西部大开发作为重点, 面向“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以项目投资为中心, 开发资源、兴办企业、培训人才、发展贸易,并通过包括捐赠在内 的多种方式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 业的进步。据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光彩事业累计实施项目 19969个,安排就业592.85万人,带动1334.9万多人摆脱了贫困,同 时各类公益捐赠金额达到1475.38亿元。 公平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憧憬。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中国 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也理应共享自己酿 造的甘甜果实。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 公平的阳光将更加灿烂,“幸福的花儿”将开得更艳。
帮助困难群众 扶贫救济促公平
有人说,中国既富裕,又贫困。说她“富裕”,是因为经济总量已 居世界第二;说她“贫困”,是因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 100位左右,特别是还有一个庞大的贫困人口群体。按照人均年收入 1274元的贫困人口标准线,到2010年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仍有 2688万,城市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还有2300多万人。对这些特殊 困难群众给予更多的关爱,不仅是社会财富分配公平的重要体现, 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扶持力度,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正成为党和政 府促进分配公平的重要举措。“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大扶贫 力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就业帮扶、生活救助、医疗互助等 帮扶制度,更好地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织密城乡低保网。社会保障既是生活保障网,也是分配调节器。要 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 和保障水平,保证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十二五” 期间,将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合理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 平,最低生活保障在较高水平上实现应保尽保。今后5年,城乡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年均增长10%以上,困难群众将得到大锅饭”和 平均主义,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有效地 激发了社会创造活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 极大增加,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但 近年来,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 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分配不公问题凸显 出来。
三次分配机制
社会分配机制主要有三个层次: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初次 分配是按照各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贡献的大小进行的分配,主要由市场 机制形成。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把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拿 出来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险系统进行重新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 用。第三次分配是指动员社会力量,建立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 业、志愿者行动等多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是社会互助对于政府调控的 补充。 “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如果对分配 不公问题不高度重视,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妨碍经济健康运行,抑制社 会创造活力,而且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有悖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 标。因此,解决分配不公问题是一项十分现实而紧迫的任务。必须在推 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深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下决心、下功 夫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促进分配公平。
★加大调节力度 财税杠杆缩差距
134票赞成,6票反对,11票弃权……在经过两次审议和 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后,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 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广受社会关注的关于修改 《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这次修改,将工薪所得减除 费用标准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并调整了税率结构。 调整后,工薪收入者的纳税面将从28%下降到约7.7%, 纳税人数由约8400万人减至约2400万人,中低收入群体 的税负大幅减轻,同时加大了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 这是加强收入分配调节、促进分配公平的重大举措,它 回应了百姓期待,受到广泛欢迎。 物有所异,人亦有别。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人们能力 和机遇的差异、努力程度不同、贡献有高有低,收入存 在差距是必然的。同时,由于各地区、各行业劳动生产 率不同,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收入有差别也是正常的。 但这种差距、差别不能无限拉大,必须通过调节控制在 一定范围内。世界各国普遍运用财政、税收等手段对收 入差距进行调节。比如,1694年英国就开征遗产税, 1799年又开征个人所得税;德国较早制定了《财政预算 法》、《财政平衡法》,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缩小社会成 员间的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