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决中国分配不公的对策思考
解决中国分配不公的对策思考
解决中国分配不公的建议摘要:社会分配不公是指个人消费品分配方面的不合理差距, 基尼系数在0.4以上表示绝对不平均。
按此标准来判断,我国早就进入绝对不平等区间。
因此,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刻不容缓,解决中国分配不公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针对中国当前现状,引起了笔者对中国分配不公的思考。
关键词:原则、经济、分配、就业中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传统。
人们生活越有保障;财富分得越公,人们越能心平气顺。
对于当前存在的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不同地区、行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等分配不公现象,人们反映强烈。
在做大财富“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为了更好的减少收入分配不公,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继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一个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符合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战略性科学决策。
(二)调整居民在财富分配中的比重把财政支出更多地向弱势群体倾斜、向民生倾斜,使经济增长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内居民的消费和民间的投资。
(三)政府抓好反腐倡廉工作,促进社会公平。
目前高三公消费高收入高待遇高小金库对社会分配的影响不容忽视,其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廉政建设,而且引发人们对不公平待遇的不良情绪。
具体做法如下:1、抓住“发展”这个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所有问题的解决,要靠自己的发展”。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发展就要保护推动生产力前进的动力,调动和发掘每个地区、每个部门、每个单位、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推动历史前进的合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必须顺应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要求,保护平等竞争,优胜劣汰,坚持“效率优先,兼顾个公平”。
既给社会成员以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亦将之转化为积极进取、奋而争之的巨大动力,从而形成宏大的“增强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吴文语,笔者注)推动社会迅速发展。
解决中国分配不公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国际经贸学院国际商务1002 姚杰 2010060313解决中国分配不公的现状及对策思考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综合实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上的改善,经济上取得的成就也是令全世界惊奇的。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下经济发展的弊端也逐渐的显现出来了,其中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社会分配的不均。
中国的收入分配不公在基尼系数上体现的比较强烈,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的基尼系数大约在0.4到0.5之间,这远远的超出了0.4的国际贫富差距警戒线,这显示出中国的分配不公已经比较严重。
中国的收入分配的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城乡收入之间的不均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世纪80年代的1.8:1,扩大到90年代的2.5:1,2007年达到3.33:1。
经济发展水平同我国大体相当的国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体上是1.7倍。
按照世界银行的有关报告,世界上多数国家城乡收入的比率为1.5:1,中国是世界上这一比率超过2的三个国家之一。
二是地区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1978年,人均收入东部分别是中部、西部的1.16倍和1.37倍;2005年,人均收入东部是中西部的1.55和1.55倍。
1978年,人均财政收入东部分别是中西部的1.42和2.66倍;2003年为2.04和1.93倍。
三是城乡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
在我国的城镇中,10%的最高收入户与10%最低收入户的收入差距由1990年的2.9倍、1995年的3.8倍、2000年的5.02倍扩大到2005年的9.2倍。
在我国的农村中,最高收入户与最低收入户的收入差距由1998年的4.8倍、2000年的6.5倍扩大到2004年的6.88倍。
四是不同行业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我国最高收入行业与最低收入行业的工资比由1978年的1.38倍、1990年的2.70倍、1995年的3.90倍扩大到2005年的4.88倍。
收入分配不公的现状分析及治理对策
收入分配不公的现状分析及治理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财富的迅速增长,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也成为摆在政府面前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成为百姓最强烈的呼声。
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公,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劳动和资本之间,国家、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收入分配不公等方面。
因此,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治理收入分配不公,缩小收入差距。
一,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公的现状分析在党中央“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这一分配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在调整收入分配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
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我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带来了很多具体问题。
其中就有城乡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社会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的问题,这是需要认真地加以解决的。
根据《北京日报》报道,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对在中央党校学习的百余名地厅级干部进行问卷调查,在问及“当前我国要特别注意解决好哪些问题”时,“居民收入差距”居榜首;在回答“我国当前必须注意的主要风险”时,“贫富悬殊”成首选。
虽然专家们测算的数据有差异,但认为中国的基尼系数已在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之上,这一点并无争议。
中国在过去的30年里,由于经济改革的成功,使得经济增长的速度很快,人均收入水平也迅速提高。
同时,收入差距也在持续扩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城镇居民最高和最低10%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1985年是2.9倍,1995年6.2倍,2005年上升到9.2倍。
由于统计困难,实际的收入差距远大于统计显示的差距。
主要是部分高收入居民的真实收入统计不到,特别是涉及灰色收入和非法收入那部分。
根据一项初步调查,2005年城镇居民10%最高收入家庭的人均收入有可能在统计调查数据的3倍以上,平均接近10万元。
这10%居民中间实际上也只有少部分人是真正的富人。
试析当前我国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试析当前我国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分析论文关键词:分配领域问题危害性分析对策分析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成效显著。
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分配领域也出现了贫富悬殊不断拉大、分配秩序混乱、分配不公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事关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克服分配领域中的问题要从完善分配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变革户籍制度、打破行业垄断、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等方面着手。
收人分配乃民生之本,事关全国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分配制度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并取得不小成就。
从1978年到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从343元增加到15781元,职工平均工资从615元增加到2922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从134元增加到4760元。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虽然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取得重大成就,但囿于特定的国情,我国分配领域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
其中的一些问题还比较突出,甚至出现不断加剧的态势。
在《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温家宝总理指出:“当前,收人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
如果收人差距继续扩大,必将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探索解决我国分配领域出现的问题,寻找改善收人分配的路径有着深刻的意义。
一、当前我国分配领域出现的突出问题当前,改革已进人攻坚阶段,各种利益矛盾日益暴露出来。
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反映在分配领域,使得分配领域的问题更为突出。
(一)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基尼系数已从改革初期的0. 26上升到2007年的0.48,近两年还不断上升,实际已超过了0. 50[3[收人最高的10%群体与收人最低的10%群体的收人差距,从1988年的7. 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贫富悬殊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4:. 5,1上升到现在的12. 66:l 从分类上看,城乡居民人均收人水平比已由1978年的2. 27,1扩大到2008年的3. 31,1 o Cs71s目前,我们城乡居民收人差距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区域差距不断扩大,2008年最高收人省与最低收人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15706元,收人之比为2. 4:1; Cs7as行业之间职工工资差距也很明显,2008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为证券业,平均工资为167995元,y7iaz最低的为农业,平均工资为11172元,Ci7i4o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群体收人差距更是进一步扩大,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人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
关于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成因及对策
近几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公布的几组数据显示, 1997年至2007年在GDP比重中政府财政收入中从10.95%升至20.57%,企业盈余从21.23%升至31.29%,而劳动报酬从53.4%降至39.74%;2008年208家企业高管与一线职工收入差距从2006年6.72倍扩大至2008年17.95倍;2008年全国城镇私营企业职工工资1423元,其中尤以农民工居多。
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一、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1、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不利于经济增长。
一是收入分配持续扩大导致内需不足。
一般情况是最高收入阶层收入增长速度显著快于中低收入者,而高收入者本身收入增长中用于消费的比例低,即消费边际倾向低的群体占有了更多的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而低收入者收入增长中用于消费的比例高,但消费边际倾向高的群体收入增长慢,其结果就会形成 “有钱的人不想消费,想消费的人没钱”的局面,严重制约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二是收入分配持续扩大会使经济的激励机制失效。
收入分配失衡会使部分低收入者丧失对工作的热情和创造的激情,影响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结构调整。
2、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实现。
提高消费水平,扩大消费需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始终是我们追求的重要目标。
由于消费需求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由于收入分配失衡,形成“内需不足——依赖出口——低价竞销——利润低下——工资增长缓慢——内需不足” 的发展模式,使低收入劳动者难以享受到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不利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实现。
3、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稳定、进步。
一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使部分经济困难的群体产生心理失衡和被剥夺感,易发群体事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二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使部分低收入者长期得不到基本的生活、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的支撑,透支他们的未来,他们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将会越来越差,整个社会就可能陷入“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恶性循环。
关于提高分配公平度的几点思考
关于提高分配公平度的几点思考
1.增加需求与供给的匹配度:给不同的需求群体提供大量的合理的信
息和服务,以提高他们的供给和需求的一致性;
2.改善资源分配的有效性:除了关注资源的公平分配外,还要考虑如
何使用资源,并以此保证资源的实际效果;
3.实施资源公平分配政策: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监督和引导人们实
施公平的资源分配政策,有效实施公平的分配政策,以确保公平分配能够
有效推进;
4.调整资源配置:根据当前的资源分配情况,形成以实施公平分配政
策为基础的合理资源配置,以确保资源得以公平合理地分配;
5.实行多样化的宏观调控:以公平分配为原则,合理安排政策,制定
更具有适度性和可操作性的宏观经济规制措施,以期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
中国个人收入分配不公的深层原因及对策思考
中国个人收入分配不公的深层原因及对策思考中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不公是社会问题之一,在保持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落实“共享发展”的理念,打破收入不均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人民共同的任务。
个人收入分配不公的深层原因有哪些?如何制定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呢?一、分配制度不完善在中国,目前立法关于个人收入分配的只是一些基本规定,比如最低工资标准等,对于普通员工工资的具体数额等并没有非常详细的规定,甚至有些都还处于模糊状态。
这使得特权阶层得以继续利用其权力巩固自身地位,挤占了普通劳动者的利益。
政府应加快完善分配制度,消除市场经济中的不公平因素,推进科学的收入分配制度。
通过彻底调整和优化社会资源配置,鼓励创新和创造,增加劳动报酬和财富积累,以消弭贫富差距和不公平现象。
二、教育体系教育是个人收入差异的关键因素,很多人因为教育水平有限,而难以进入高薪行业。
在中国,公立学校的资源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里,经济落后地区的学校教育资源普遍匮乏,且私立或民办学校纷纷涌现,这种现象容易造成教育资源分配的失衡,从而导致地区经济收入的不均衡。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教育的投资,建立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机制,实行一对一的辅导制度,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愿望。
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必须落实免费教育政策和义务教育,提高普及率和教育质量,这是重中之重,也是克服贫富差距的关键。
三、劳动力市场中国的广阔市场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已经经历了深刻的变革,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就业状况。
但是中国劳动力市场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雇主为其贡献的劳动价值未得到恰当的补偿,而雇主的职责已限于遵守法规和获得利润。
此外,劳动力市场还存在着行业内不同的技能水平收入不平衡的现象。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提高劳动力市场的透明度和信息化水平,引导企业加强员工培训和提高技能,不再盲目追求长期效益,同时也要加强监管,确保企业员工权益合法得到维护。
四、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税收制度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使个人所得税对个人收入的调节效果不明显,为居民提供了很大的避税空间,直接导致整个社会的财富分布更加不均衡。
产生分配不公的原因与解决分配不公的对策
产生分配不公的原因与解决分配不公的对策分配不公是相对于分配公正而言的。
分配公正的标准主要是生产力标准。
看分配制度与实际分配所得是否公正:一是看它是否有利于富者的投资积极性和经营管理积极性;二是看它是否有利于调动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的创造积极性和劳动积极性;三是看它是否有利于促进政治稳定、社会稳定,为生产力的稳定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社会环境。
有利于这三者,就叫分配公正;反之,就叫分配不公。
现在我国存在着两种主要形式的分配不公:一是贫富悬殊。
少数富者,可以过上超高级的生活,以一掷万金为荣,奢侈浪费不心疼,因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主要不是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的;而一些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农民,有的甚至连送子女上小学的学费也交不起,前者一天的开销,高于后者一年的生活费用。
二是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干部的分配进一步平均主义化,缩小了收入差距。
那些创造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高于一般员工几十倍的廉政善政的高级官员,以及学有专长的著名专家学者,他们以往的收入高于初级员工的6-10倍,现在降为2-4倍。
这既挫伤了能人的创造积极性,也不利于激发一般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技术的积极性。
这两种分配不公,都背离了三个有利于标准,也不利于保持稳定,更不利于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因此,很有必要探讨一下产生分配不公的原因和消除分配不公的对策。
本文拟对这两个问题,发表笔者的调查研究成果。
一、产生分配不公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是社会转换机制时期的一时失控与无序。
社会运行机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
改革是对原有机制的改造,是对新运行机制的重建。
在改革期间,哪些该改,哪些需要重建,不是一下子就能完全弄清楚的,即使弄清楚了,也不可能齐头并进,一下子就把事情全部办好。
因此,在改革开始到改革完成这段期间,总会出现一些漏洞或失误,产生某些偏离改革目标的现象,即出现一定程度的失控与无序。
一些弊端,如化公为私,利用政策的漏洞捞一把或利用原有的权力捞一把等弊端就是在这种无序状态中产生的;分配不公与某些两极分化现象,就是这样产生的。
如何有效的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
如何有效的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格局是:多种分配形式并存,按劳分配是主体,生产要素也参与分配。
由于我国所有制结构不仅包括国有、集体经济本身,还包括一切混合经济中公有制经济成分。
所以我国个人收入呈现出多种收入方式并存的状况,这是多元所有制结构的必然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长期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收入分配向企业和政府倾斜。
劳动报酬和居民收入比重过低,这种状况延续至今,一直未能得以改变。
这种分配结构实际上是一个不公平的分配结构,它不是按照对人们社会所作出的贡献进行分配,其分配份额不是由参与分配者对生产的贡献,而是由其社会地位所决定。
从这一现象的成因来看,国民收入分配失衡根源于社会产权结构失衡,少数人(政府与资本所有者)为所有者、受益者,而多数人(劳动者与居民)为无产者、受损者。
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与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就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既要积极采取各种具体政策措施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又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权力结构,特别是产权结构,构造新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分配制度改革经历了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到以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再到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演变过程,在此过程中,我国的分配格局也从过去的平均主义转变为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基尼系数上升。
收入差距扩大虽然有其积极意义,但是,过分悬殊的收入差距会导致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稳定。
当前,我国的分配制度改革是要把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合理调节全社会分配关系和分配格局,缩小贫富差距。
我国收入分配主要存在以下4方面突出问题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且有扩大趋势。
2、地区间收入差距过大。
3、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
4、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这反映出未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
我国所得分配差距的原因及解决之策
我国所得分配差距的原因及解决之策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是,由于历史、地理、种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各地区、各族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仍然很大,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今天,本文将探讨我国所得分配差距的原因以及解决之策。
一、原因分析1.不公平的社会制度目前,我国的社会制度仍然存在很多的不公平。
一方面,由于城乡差距和行业差距的存在,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另一方面,由于户籍制度和种族差距的存在,不同的人群在教育和就业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
这些不公平的因素导致了社会中贫富差距的拉大,因此需要通过政策调整来解决。
2.经济结构不合理我国的经济结构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随着产业升级和转型,一些传统产业和企业面临着的困难,导致一些人在劳动力市场上出现失业、低收入的情况。
同时,在新兴经济活力不足的时候,很多人没有得到经济发展的机会,因此在这个时期他们的收入也会受到限制。
3.教育资源差距教育水平是影响人们收入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而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导致了普通人才无法接受到优质的教育,使他们在就业和工作中受到了挫折。
同时,高等教育的市场化,也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公平现象。
二、解决方案1.公平的社会制度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制度,实现全民融合发展。
这包括推进户籍改革,取消地区优惠政策,采取税收等差政策等等。
只有打破现有制度的禁锢,才能实现民族平等,促进劳动力市场和社会发展。
2.创新和优化经济结构我国还需要优化经济结构,加强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同样需要建立制度保护创新,差异化由依法依法而行。
这样,不仅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同时也能够增加民众收入。
3.教育资源均衡分配公平教育是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应通过生均资金补助或联合办学等方式改善教育资源分配问题,完善高等教育入学制度,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教育部门的非营利型机构,以保证通过教育改善民众的收入水平。
解决社会分配不公的政府建议
解决社会分配不公的政府建议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
中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在人们整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
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字,我国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前为0.16,2003年已经至0.458,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到达危险的边缘。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不公、差距过大,低收入阶层心理失衡严重将导致仇富、报复社会等行为,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同时,将使社会两极分化严重,不能实现公平竞争和资源有效配置,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
一、社会分配不公根源系几大因素造成比如,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
据统计,从1997—2007年的10年间,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比如,垄断行业收入畸高。
一些行业凭借国家赋予的垄断地位轻而易举获取高额利润,并将其转化为员工的收入和福利。
而这些过高收入与员工的劳动贡献和企业的真实业绩并不相符。
再比如,一些不合理收入没有得到有效规范。
如一些单位私设“小金库”,巧立名目滥发津贴补贴、非货币性福利等;一些行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涨价;一些行业人员收受红包、回扣、出场费等。
这些被称之为“灰色收入”、“隐性收入”的部分,往往难以统计,也难以纳入收入调节范围。
还比如,违反分配政策的现象大量存在。
一些地方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不及时,与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不相符。
一些企业不执行国家最低工资标准,不按规定给工人缴纳各种社会保险,随意压低、克扣工人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久治不绝。
当然,收入差距并不完全是分配不公造成的。
其中也有由于个人能力大小、努力程度不同、贡献高低造成的差距,这种差距是必然的、应该的,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表现,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只有那些不合理、不合法原因造成的收入差距,才是分配不公的表现。
有社会历史的原因。
分配不公看起来是近些年的事情,但实际上,有些是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问题。
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现实存在的分配不公、房价高涨不下、就业难看病难和教育不公问题?
这是本人2014年中特作业请勿照抄,仅供参考!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现实存在的分配不公、房价高涨不下、就业难看病难和教育不公问题?1,分配不公: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并存着多种经济成分及多层次的生产力,同时也将相应的并存着多种分配方式。
一般地说,在生产资料公有制范围内,社会主义劳动者投人生产的是自己的劳动,其劳动成果经过社会扣除以后,按各人投入的劳动现实的生活中,对各个社会主义劳动者来说,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或业务水平,贡献较大的,得到较多的工资,贡献较小的,得到较少的工资,这种工资差别是公平的。
这是按劳分配规律在人们思想上的反映。
个人觉得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走自己的特色经济之路,要发展生产力必然要将生产要素和经济成果合理分配。
比如搞原子弹的收入自然要比卖茶叶蛋的收入多些,因为搞原子弹的都是经过了一系列的选拔和培养才有能力做这行,并不是随便一个人说弄就能弄得,而卖茶叶蛋则要求相对低很多;再比如万达集团董事长和他的某个员工相比,董事长收入要高出很多很多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董事长运用了他的管理才能和商业目光创造了庞大的资产和无数的就业岗位。
而收入差距的扩大、分配不公也就与此关联,比如王思聪因为其父资产庞大,他就可以挥金如土,先天拥有别人无与伦比的资源,即使其能力不及某些人,但在分配上却是别人可望而不可即的。
而个人觉得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办法除了加大对富人的税收比例外,还应该鼓励富人对贫困地区的投资、充分利用低收入地区的资源和人力,国家则可以提高最低生活补助,最低工资标准,对贫困人群的消费补贴等,这些措施一方面可以缓解收入分配矛盾,也能对我国经济长远发展起一定助推作用。
但个人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提升公民的竞争奋斗意识,争取靠自己努力多得收入。
2,房价高涨不下:房价高涨不下时一个很复杂的经济学问题,也是牵涉利益极为极为广泛的事情。
大概说一下就是:银行根据生产的商品数量不停地印制钞票,房价由于经过多年的炒作使银行印刷了很多人民币,致使房子的价格和价值严重背离,如果房价下降,那么多印出来的钱会使中国产品价格飞涨,会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
试析中国收入分配不公问题 原因及对策
试析中国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原因及对策一、问题分析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历了多年高速发展后,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世界第二位,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其中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些数据显示,中国的收入差距连续多年居于全球前列,这对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产生了威胁。
在中国,高收入阶层占全部收入的比例逐渐增加,而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缓慢;同时农村地区收入与城市地区存在明显的差距,更加加重了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仅给个人带来的伤害,也可能对社会经济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二、原因分析1. 技术进步带来的收入差距扩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涌现了大量的新技术和新产业,这些新产业在迅速崛起的过程中,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一些成功的头部企业取得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这些新兴产业大量采用机器和自动化技术,使得工人数量和工资水平减少,进一步加大了收入差距。
因此,在技术进步的背景下,如果高薪岗位在大量的头部企业中被一小撮人把握,工资普遍低的线下从事基建和定制服务的职业就会更加辛苦和困难。
2. 懒散和态度差异一方面,一些高级管理层人员通常享有更优越的福利和高收入。
但另一方面,其他人,特别是底层工人和农村居民,通常处于长时间工作和低薪的地位。
一些企业忽视了劳动力和技能的贡献,而是评估了少数管理团队的统计数据和财务数据来决定奖金和晋升机会,这导致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性。
3. 体制和政策限制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在过去 30 年左右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但其中一些政策无意中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均。
例如,管理和行政费用与资金瓶颈导致的成本增加对一些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从而设置了高额工资水平的股权和股票,再加上少数人的机会,造成了收入不平衡。
三、对策1. 政策、法规和社会规范的调整和制定针对现有的不公苛责呼吁下,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引导和激励企业将大部分资金投入职工的培训和能力提升。
此外,在优质教育,医疗和失业保险领域,提高保障水平也是消除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
如何应对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
如何应对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在当今社会,社会分配不公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它不仅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也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一棘手的问题呢?首先,我们需要深入理解社会分配不公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社会分配不公主要体现在收入分配、财富分配、机会分配等方面。
在收入分配上,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距。
一些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迅速,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在财富分配方面,少数人拥有大量的财富,而大多数人所拥有的财富相对较少。
机会分配的不公则表现在教育、就业、医疗等领域,一些人由于出身、地域等因素,无法获得公平的发展机会。
造成社会分配不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导致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较大,进而影响了收入和财富的分配。
制度不完善也是导致分配不公的原因之一。
例如,税收制度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无法有效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
此外,市场竞争的不充分和不公平也会加剧分配不公。
一些行业存在垄断现象,限制了市场的自由竞争,使得资源无法得到合理配置。
要应对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措施。
一是要推动经济的均衡发展。
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投入、技术支持等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劳动者的收入。
二是完善分配制度。
进一步改革税收制度,加强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征管,提高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税率,增加对奢侈品消费的税收,通过税收手段调节收入差距。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尤其是要关注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体,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三是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是打破贫困代际传递、实现机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当前中国社会分配不公问题及对策探讨
当前中国社会分配不公问题及对策探讨内容摘要:一般来说,个体经济内部没有根本的收益分配矛盾,劳动生产效率越高其所得越多,而且不存在经济过快过热问题。
但公体经济则不同,按劳分配不能做到精确公平或平衡且凭借武力、权力、财力的三力剥削无法消除,则分配不公、贪污盗骗就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问题。
分配不公导致贫富悬殊,富人剩余财富绕过消费市场直接或间接以投资方式大量涌入生产市场;劳动者所得只能维持生计,无法满足自己的应有消费需要。
本文认为,我国经济怪圈的根源在于分配不公造成的贫富悬殊,这种非纯经济因素引发的社会矛盾经济问题要以行政、法律手段勘正,然后与按劳按需分配相结合、财产所有权与使用权适当分离的分配原则疏通产-消通道,而不能单纯以经济手段抑制经济过热。
关键词:贫富悬殊加息提高准备金率抑制经济过热按劳按需分配财产所有权与使用权适当分离随着生产力发展,我国现阶段的消费总量越来越落后于生产规模,相对于GDP的迅猛增长,全社会消费不足,至少表现为结构性不足,从而制约经济发展而呈现出过热危机。
为预防和减轻经济结构性失衡带来的危机灾难,我国不断加息提高准备金率。
如2007年,我国的经济发展目标为抑制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涨、减少流动性过剩的加息提高准备金率的频繁操作,却使得反映物价的CPI不断上涨。
CPI越上涨,就越加加息提高准备金率,CPI则更加上涨,从而进入恶性循环。
这种情况2008年仍没有停止的迹象。
本文之所以先探讨CPI上涨的问题,是因为CPI物价指数指标对一国经济发展来说相当重要。
当一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上升时,表明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亦即说明货币的购买力减弱,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该国的货币将走弱。
相反,当一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下降时,表明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下降,亦即是货币的购买力上升,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该国的货币应走强。
但是由于各个国家均以控制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因为通货膨胀上升同时会带来利率上升的机会,因此,反而利好该国货币。
我国初次分配不公平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初次分配不公平的成因及对策[摘要]我国社会经济转型中,国民收入分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突出表现在初次分配的起点不公平、过程不公平、结果不公平。
积极构建公平合理的初次分配体系,一要坚持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二要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三要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初次分配;公平;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这种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初次分配不公平是最主要的原因。
本文对此做些探讨。
1我国初次分配不公平的成因1.1初次分配起点的不公平1.1.1二元结构导致的城乡起点不公平新中国成立后,城乡不同的发展政策以及城乡居民的不平等待遇,如工农业发展的“剪刀差”、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严重不足,导致城乡之间发展基础不平衡。
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和城乡分割的就业体制,限制了劳动要素在城乡、地区、行业之间的流动,加重了城乡二元结构,加剧了初次分配的不公平。
据张象枢等的计算,1952--1986年,国家通过价格剪刀差就从农业中隐蔽地抽走了5823.74亿元。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个数字每年都在1000亿元以上,农民税费和各种摊派每年都在4000亿元以上(张新光)。
1.1.2地区非均衡发展战略导致的东中西部起点不公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优先发展沿海和东部地区:(1)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推进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发展。
1980年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海南建省,开始走上了更优惠的特殊政策的特区之路。
此后,我国又陆续开放了东部沿海城市,设置经济开发区,1990年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
最后形成了从东北门户大连到南方门户广州,由14座沿海开放城市组成的中国改革开放前沿,这是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发展战略的充分体现。
(2)国家实施了有利于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市场改革和财税政策改革。
同时,更多的资金、人才流向东部沿海地区也有利于其发展。
试析中国收入分配不公问题 原因及对策
中国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中国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日益凸显。
这一问题涉及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对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构成潜在威胁。
本文将分析中国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对策。
1. 中国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1.1 城乡差异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是收入分配不公的一个突出问题。
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通常要高于农村居民,这主要是由于城市经济相对发达,工资水平较高。
另外,城市人口普遍享有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服务,这也导致了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1.2 行业和职业差异中国的部分行业和职业的收入差距较大,导致了收入分配不均。
高科技行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等高收入行业的从业者通常获得较高的收入,而农村劳动力、低技能工人和部分服务业从业者的收入相对较低。
1.3 教育差异教育不平等也是收入分配不公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中国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贫困地区的学校通常面临设施和师资不足的问题,这导致了学生的教育质量低下。
教育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个体的能力和竞争力,进而影响了个体的收入水平。
1.4 社会制度和政策中国的一些社会制度和政策也导致了收入分配不公。
例如,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村居民在城市就业和享受城市公共服务的权利,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
此外,一些税收政策和财富管理制度也可能导致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
2. 对中国收入分配不公的对策2.1 改革户籍制度为了减轻城乡收入差距,中国可以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取消限制城市居民权利的做法,并提供平等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机会给农村居民。
这将有助于平衡城乡收入分配。
2.2 加强教育投入和改革中国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并改革教育体制,提高教育资源的均等化。
通过提供质量更好的教育,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可以帮助提高贫困群体的竞争力,从而减少收入差距。
2.3 增加最低工资标准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最低工资标准来改善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这可以通过政府监管来确保雇主遵守最低工资法规,为劳动者提供合理的工资。
关于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在分析解决我国当前收入差距以及分配不公问题的迫切性、总体估价近年来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之后,着重从税法调节、公务员工资、垄断性行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应注意研究的问题,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收入分配协调平衡机制。
【关键词】收入分配税收调节体制改革社会保障收入分配问题是当前社会各界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对收入分配领域一些重要问题的认识和判断却存在明显分歧。
由于依据不同的判断会形成不同的政策思路并会产生不同的政策效果,因此,有必要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个人的思考。
一、关于解决收入差距及分配矛盾的迫切性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并且一直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是公认的事实。
但目前问题究竟严重到何种程度,社会上也有明显不同的判断。
一种判断认为有问题,但并非很严重,收入差距状况及有关矛盾还处于社会可承受能力之内,鉴于部分行业仍存在的平均主义,收入差距再拉大一些也没有关系;另一种相反的观点认为,目前的问题已经相当严重,虽然说还没有引起激烈的社会冲突,但至少已经到了可承受力的边缘。
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状况是,大范围的收入差距拉大与部分行业内部的平均主义并存。
但从宏观角度分析,收入差距及分配方面的问题已成为当前的主要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来说更加迫切。
从我国客观的收入差距状况看,目前得到社会各界基本认同的基尼系数(城乡合计)测算结果大概在左右。
考虑到农民收入与城市收入的不可比性以及对高收入和非法收入的严重统计偏差,实际差距会更大。
左右甚至事实更高的基尼系数,表明中国的收入差距状况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
按照国际上公认的经验性结果,基尼系数超过就很容易引发。
动了广大社会成员的积极性;而最突出的问题,在于新的、适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分配体制和分配格局还远没有形成,并因此导致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矛盾。
换句话说,比较成功地完成了对旧体制的“破除”过程,但却没有有效建立新体制。
我国收入再分配不公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我国收入再分配不公的原因及对策探析权利、机会、条件、规则、过程、结果公平在内的系统公平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公平的体现,在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之时应秉承出于对人类社会的价值追求的政策目标,也应保有着对功利方面的诉求。
分析了我国收入再分配不公的原因,对应有职能与实际效力之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潜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改变目前国家再分配情况不公的状况,体现和谐社会的所在。
标签:收入再分配;公平;和谐;相关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有关部门也深化改革了原有的不利于分配制度发展的相关措施,为国民再分配制度的发展做出了努力。
在分配的过程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所影响,我们应按照中央机构所提出的和谐社会的路线进行发展,要对再分配问题进行高度重视,着眼于问题的所在并提出相关建议,力求在经过分析原因、商榷对策、有效调节后化解再分配方面的问题。
本文就我国再分配领域中所发生的不公平的现象进行了探讨,由浅入深地对问题进行剖析,力求找到症结之所在,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一、我国当前社会收入再分配领域矛盾突出国民收入的再次分配意指将政府作为分配主体所进行的二次分配的一种手段,在社会收入的初次分配上进行经济方面的调节,在宏观角度来讲,这是最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调节手段。
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的工作职能在于能够将收入差距大大缩小,与此同时实现社会公平。
在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之时,应从宏观角度出发,全面考虑问题,在保证社会利益的同时,调节过大的差距,将我国的国民收入差距保持在一定的数值范围之内,将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协调工作做好,在一定程度上,这样既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又能够使社会保障有所依托。
通过税收制度累计所得税制将收入过高这一现象进行调整、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对低收入人群进行经济上的保障,以求能够维持贫困家庭的生活、通过公共机构投入相关物资以服务于全体公民的生存,以上过程就是我国再分配制度的详细有关过程,以上过程能够帮助国家在国民收入再分配这一项目上减轻负重,有效地对人民群众做出贡献。
我国收入分配中的不合理问题及对策思考
我国收入分配中的不合理问题及对策思考摘要: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扩大已成为非常突出的问题。
如果收入分配的不合理问题得不到有效调节和控制,势必对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全面分析这些问题及不利影响,探讨深化改革分配制度、实行公平分配的思路和措施,实行公平分配,缩小收入差距,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分配不合理不利影响实现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生活水平极大改善,但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存在。
这既有资源禀赋、市场竞争机制、发展阶段性等合理因素,也有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措施不完善、发展不平衡等不合理因素,其不仅影响市场运行效率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也积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因此,无论从提高经济效率、增强发展后劲着眼,还是从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和谐发展角度考虑,都需要分析这些问题和负面影响,探讨深化改革分配及其相关制度的思路和措施,这对实行公平分配,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和谐,是有必要的。
一、我国收入分配不合理问题的表现(一)总体分配格局不均衡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企业和个人利益分配关系明显失衡,国民收入过分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居民部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
1996-2019年,居民部门收入占比从66.83%下降到54.12%,与此同时,企业部门的收入占比从17.8%上升到24.13%,政府部门的收入占比从15.36%上升到21.75%。
可见,近20多年来,国民收入的最终分配总体上是不平衡的,居民部门没有更多地享受到经济增长的成果。
(二)居民部门内部收入差距扩大无论是城乡之间、城乡内部,还是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均呈扩大趋势,低收入群体增收难度较大。
城乡之间,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0年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之后呈不断扩大的趋势,2019年达到0.4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解决中国分配不公的对策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率, 令中国贫穷人口大幅减少,但在市场机制和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当代中国社会分层日益加剧和明显,社会各阶层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拉大,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出现,出现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构建。
收入分配问题非常复杂,要顺利进行此项改革,必然会冲击既有的利益格局,牵动方方面面,面临平衡各方利益的难题。
但是,收入分配改革必须果断攻坚。
如果收入分配长期不合理,容易造成穷者愈穷,富者愈富,中间阶层的经济压力不断加大;如果收入分配问题长期不能从制度深层解决,任何局部改革只能事倍功半,边际效益越来越差。
收入分配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关系到社会能否长期保持和谐稳定。
解决分配不公问题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
那么,该如何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呢。
在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一)整合劳动力市场,使要素价格市场化
中国的户籍制度将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为城市和农村两部分,我国劳动者之间的分配不公问题主要是由于劳动力市场的人为分割造成的。
在我国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是一项巨大的耗时耗力工程。
但是劳动力市场的这种人为的多层次分割状态必须打破,否则,无论是“按劳分配”还是按要素分配从基础上就失去了最起码的公正。
只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公平竞争,通过市场形成劳动力均衡价格,劳动要素间的分配不公问题才有希望解决。
当然这需要各级决策部门有暂时割舍本部门、本地区局部利益的勇气和魄力,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坚持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并建立实现这一目标的外部诱导机制和监督机制。
当然整合劳动力市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但是整合劳动力市场确实应该成为我们决策部门关注的重点,这是决定市场经济体制能否在我国真正建立起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二)用好财税杠杆,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控力度
第一,在我国的税制结构中,我们应该考虑加大所得税和财产税在税收总额中的比重,通过所得税、消费税和财产税的协调征收,对个人收入达到动态的全过程监控。
在个人取得收入时首先征收一道所得税。
税后收入(包括没有征收所得税的隐性收入或非法收入)较高的群体很可能增加消费,甚至增加对奢侈品的消费,税制结构中在消费环节再设置一道适当的消费税。
没有被消费掉的收入余额一定会导致个人的财富存量的增加,再通过征收相应的财产税,对财产转移征收馈赠税和遗产税。
这样,我们就可以对个人收入做到动态全过程监控,即使逃过所得税的隐性收入和非法收入,也能通过消费税和财产税给予适当补偿,这种制度也能大力度消除动摇国之根基的腐败。
第二,对目前个人所得税税法中不合理的条款进行调整。
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税法按应税项目分类征税,不能就个人的所有收入进行综合征说,不能很好体现支付能力的原则。
可以考虑将分类税制改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
可以将经常性所得如工资薪金所得、经营所得合并起来,按统一的税率计算征收,避免纳税人将收入分解,进行多次费用扣除;对于利息、股息、红利等资本收益所得和偶然所得可继续实行分类征收,以便对高收入阶层的一些新的收入来源及时征说。
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避免使个人所得税过于大众化,从而难以发挥调节个人收入的作用。
第三,我国政府应该加大对洗钱及金融违规的监控及打击力度,防止企业逃税,建立直属中央的税务违规举报渠道,且通过对各项参数的调整可有效的调节社会分配。
通过整合要素市场,确保劳动要素的合法收益,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教育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优化税
制结构,阻止收入分配的严重两极分化,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积极培育有效消费群体。
(三)通过制度安排,确保劳动要素收益,扶贫济困促进和平
造成分配不公的原因之一还有就是没有相应的法律来规范行业收入、差距调整等问题,如果制定一部法律,用以规范行业收入,做好差距调整,规定出物价指数达到什么什么标准就应该全面调高工资,工资涨幅和GDP增幅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比例为最佳状态、制订出阶段性量化目标等一系列问题。
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劳动要素收益受到侵蚀的现象在私营企业和各种承包工程中最为突出。
随着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增加和私营企业吸纳就业比例的提高,保障劳动要素收益问题显得更为迫切。
建立真正代表劳动者利益的强有利的游说团体,影响和监督政府的有关决策,监督企业对劳动法的执行情况,政府要规范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使其具有法律约束力。
实施职工最低工资标准,通过立法规定用人单位每天或每小时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下限。
督促执法部门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从而提高违规企业的违规成本。
对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我们也应该通过制度设计保障他们的应得利益。
现在的国有资产存量,主要是以前工人劳动成果的积累,变现一部分国有资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下岗工人和困难职工的利益是合乎情理的。
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教育投入。
教育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特别是初等教育外部效应更为明显,教育应该是公共财政重点投入的领域之一。
政府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教育投入,使弱势群体获得与强势群体差别较小的教育,把他们的“自然禀赋差异”降到最低限度,经济学家对人力资本的研究发现,对个人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就业选择能力越强,他们在经济活动中越有可能获得更高的收入。
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讲,考虑到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和大量城市下岗职工的存在,财政在保证教育的整体投入的同时,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入。
提高整个弱势群体的素质,使他们获得一技之长,提高他们就业能力。
教育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劳动者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增强了争取和保障劳动要素收益的意识,拓宽了争取和保障劳动要素收益的渠道。
总之,解决中国分配不公问题任重道远,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率,但同时也要做到协调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使我们国家成为一个公平的、正义的社会,使每一个人生活都有保障,为我国经济的顺利转型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以确保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