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教案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教案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教案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这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概念,掌握幂的乘方的运算方法,以及积的乘方的运算方法。

为学生后续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对幂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运算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概念。

2.掌握幂的乘方的运算方法。

3.掌握积的乘方的运算方法。

4.能够运用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概念。

2.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有理数的乘方,引导学生回顾幂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1)幂的乘方:介绍幂的乘方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幂的乘方的意义。

通过PPT展示幂的乘方的例子,让学生观察、思考,引导他们发现幂的乘方的运算规律。

(2)积的乘方:介绍积的乘方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积的乘方的意义。

通过PPT展示积的乘方的例子,让学生观察、思考,引导他们发现积的乘方的运算规律。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巩固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知识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示他们注意运用方法。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应用。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主要介绍了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

本节内容是初等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为后续的代数运算和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基本概念,了解其运算法则,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幂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具备一定的代数基础。

然而,对于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理解和运用仍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概念和运算法则,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幂的乘方的概念和运算法则;2.理解积的乘方的概念和运算法则;3.能够灵活运用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概念和运算法则解决问题;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幂的乘方的概念和运算法则;2.积的乘方的概念和运算法则;3.灵活运用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概念和运算法则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概念和运算法则,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2.实例法:教师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概念和运算法则;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概念和运算法则解决问题;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教师准备PPT,展示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概念和运算法则;2.实例:教师准备具体例子,用于讲解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概念和运算法则;3.问题:教师准备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概念和运算法则解决问题;4.小组讨论:教师准备分组讨论的问题和任务,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学设计
-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知识的好奇心。
-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在小组讨论和合作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学会倾听和接受他人的意见。
-教师通过提问和反问,引导学生对已知的知识点进行质疑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学生通过具体的数学例题,掌握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运用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法则简化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例题,如科学计数法表示极大或极小数字,体会幂的乘方在科学计算中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通过房地产面积计算、体积计算等实际场景,应用积的乘方简化计算过程。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验证各自的假设,归纳出积的乘方的性质。
2.通过实际例题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深化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法则的理解。
-教师选取不同难度层次的题目,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通过错题分析,帮助学生识别和纠正常见的错误类型,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3.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如通过数学软件或在线平台,让学生直观感受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变化规律。
-教师可以设计动画或互动程序,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幂的变化。
-引导学生利用数学软件进行更大数值的幂运算,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

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2) 教案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2) 教案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2)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概念;2.理解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规则;3.能够灵活运用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概念;2.掌握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规则。

三、教学内容1.2幂的乘方1.2幂的乘方指的是将1.2这个数进行多次连乘。

例如:1.2的3次幂表示为:1.2 × 1.2 × 1.2 = 1.728。

在算式中,1.2被连乘了3次,结果为1.728。

2.积的乘方积的乘方是指将多个数相乘之后再进行幂运算。

例如:(2 × 3 × 4)^2 = 576。

在算式中,2、3、4被相乘,得到24,然后再对24进行2次幂运算,结果为576。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识首先,我会向学生们提问,你们还记得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是什么吗?然后,我会在黑板上写下1.2的3次幂的计算过程,并解释给学生们听。

接着,我会让学生们用纸和笔自己计算1.2的4次幂、1.2的5次幂,并找出规律。

2.讲解概念和运算规则在学生们通过计算找出规律后,我会向他们解释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概念,并讲解它们的运算规则。

我会用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例如:•1.2的3次幂与1.2的4次幂相乘的结果等同于1.2的7次幂;•(2 × 3 × 4)^2与2的2次幂× 3的2次幂× 4的2次幂相乘的结果等同于2的6次幂× 3的6次幂× 4的6次幂。

3.练习与巩固我会给学生们发放一些练习题,要求他们灵活运用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1.小明家的草坪长12米,宽8米。

小明想知道如果面积扩大为原来的1.2倍,草坪的新面积是多少?2.为了举办一场运动会,学校需要搭建一个长为10米、宽为15米的平台。

为了增加可容纳人数,学校计划将平台的长和宽都扩大为原来的1.2倍。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教案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导入新课师: 如果正方体甲的棱长是正方体乙棱长的n 倍,那么正方体甲的体积是正方体乙的体积的多少倍? 生:3n 倍.师:很好。

如果正方体丙的棱长是乙的22倍,那正方体丙的体积是乙的多少倍? (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 生:64倍.师:64倍怎样得来的? 生1:()()3323222444464=⨯==⨯⨯=.师:很好。

这位同学根据乘方的意义将()322转化为底数为4的乘方运算。

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算法吗?生2:()32222222622222264++=⨯⨯===.师:非常好,这位同学根据乘方的意义将()322转化为底数为2的乘方运算。

同时也说明()32622=对吗?(教师板书)生:对.师:今后我们有没有更快的方法计算出()322呢?(学生陷入沉思)(设计意图: 通过对正方体体积问题的探究,在实际问题中产生了如何计算()322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幂的乘方的法则的探究师:好.我们再来看一组习题如何计算.(课件展示课本第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自主练习,四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师:完成了吗? 生:完成了.师:我们共同检查一下,黑板上的四个小题解答的情况. (学生评价、纠错、改正)师:同学们完成的很好.请同学们观察上面这四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感知材料、对比、归纳) 生:都是计算幂的乘方的算式.师:非常好.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探究的幂的乘方的运算.(板书课题) 师:在刚才的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幂的乘方的公式了吗? 生:发现了,()nmmn a a =.师:很好.你能用语言叙述下你的发现吗?生: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教师板书法则)(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对24232(6),(),(),()m m na a a 四个题目的归纳、对比总结得出了有关幂的乘方的法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幂的乘方的法则的应用师:在计算过程中,如何运用法则指导计算呢?(课件展示课本第6页例1)(三生板演,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

七年级数学下册1.2.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新版)北师大版【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1.2.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新版)北师大版【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1.2.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课设计(新版)北师大版【教课设计】1 / 1课题: 1.2.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课目的 :1. 经历研究积的乘方的运算的性质的过程,进一步领会幂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 认识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质问题. 要点: 积的乘方的运算.难点: 正确差别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异同.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 教课过程 :一、复习回首,温故知新1. 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例是什么?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 a ma n a m n . (m 、n 为正整数)2. 幂得乘方的运算法例是什么?幂得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即:( a m )n a mn(m 、n 为正整数)设计企图: 前两节学习了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例和幂得乘方的运算法例,复习回首 检查检查学生的理解状况. 因为本课学习的知识积的乘方在形式上与它们很相像,学生简单 将它们混杂,在此复习便于学生比较记忆.课件出示引例:地球能够近似地看做是球体, 假如用 V, r 分别代表球的体积和半径, 那么 V4 r 3 .3地球的半径约为 6×103 km ,它的体积大概是多少立方千米?办理方式: 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结论后报告结果,地球的体积大约是: V4r 34( 6 10 3 ) 3 . 教师板书结果,有结果引出本课 .33二、合作研究、研究新知目标展现1. 研究积的乘方的运算的性质.2. 灵巧运用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设计企图: 展现学习目标,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注明确,有的放矢. 活动一 :课件出示问题:1。

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一)教学设计

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一)教学设计

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第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幂的乘方运算性质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与态度: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的内在美。

教学重点学习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幂的乘方运算性质的过程。

教学方法个人思考、小组合作教学过程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课前诊断、情境引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达标训练落实基础、练习拓展、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一、课前诊断复习已学过的幂的意义及幂的运算法则1. 幂的意义:n an a a a a =⨯⨯⨯个 2. .n m n m a a a +=⋅(m 、n 为正整数)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二、情境引入根据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带领学生回忆并探讨以下实际问题1. 乙正方体的棱长是 2 cm, 则乙正方体的体积 V 乙 = cm 3 。

甲正方体的棱长是乙正方体的 5 倍,则甲正方体的体积V = cm 3 。

2.球的体积公式是V =334r π,其中V 是体积、r 是球的半径地球、木星、太阳可以近似地看作球体。

木星、太阳的半径分别约是地球的10倍和102倍,它们的体积分别约是地球的 倍和 倍.。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通过问题情境继续研究:为什么()6321010=?让学生清楚运算之间的关系,题目所描述的是10的2次幂的三次方,其底数是幂的形式,然后根据幂的意义展开运算,去探究运算的过程。

2.计算下列各式,并说明理由 .(1) (62)4 ; (2) (a 2)3 ; (3) (a m )2 ; (4) (a m )n .仿照前面,来研究以上四个题目的运算情况,实际上做到(3)题时可以猜想(4)题的结果,也为后面幂的乘方的法则推导带来指导性.完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

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

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幂的乘方运算规律和积的乘方运算规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指数相乘的含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例如,让学生计算一系列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例子,以演示这两个基本原理。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重点关注了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这两个知识点。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1.学生对幂的乘方运算规律的理解程度。在讲解过程中,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对指数相乘的含义理解不够深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我采用了举例和比较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具体计算体会指数相乘的实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进一步关注这部分学生的理解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运算规律的探究,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强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让学生熟练掌握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运算规律,并能运用到实际计算中,提高数学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1.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5

《1.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5

《1.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积的乘方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3.情感与态度: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的内在美.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的乘方运算性质:(ab )n = a n b n (n 是正整数).难点:幂的运算性质的综合运用及混合运算.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复习回顾、探索交流、知识扩充、巩固新知、公式逆用、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第一环节:复习回顾活动内容:复习前几节课学习的有关幂的三个知识点.1.幂的意义:n an a a a a =⨯⨯⨯ 个2.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n m n m a a a +=⋅(m 、n 为正整数)3.幂的乘方运算法则(a m )n =a mn (m 、n 都是正整数)第二环节:探索交流活动内容:地球可以近似地看做是球体,如果用V ,r 分别代表球的体积和半径,那么334r V π=.地球的半径约为6×103 km ,它的体积大约是多少立方千米? 本环节是这节课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充分借助教材提供的求地球体积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6×103)3等于多少”,同时分析这种运算的特征,展开对“积的乘方”运算的探索,教师还可以在课上可以对直接学生进行升级式提问:(1)根据幂的意义,(ab )3表示什么?(2)为了计算(化简)算式ab ·ab ·ab ,可以应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又可以把它写成什么形式?(3)由(ab )3=a 3b 3 出发,你能想到更为一般的公式吗? 活动目的:经历了前两节课的探究,在本课中可以启发学生自主从具体特殊的数字问题到抽象的字母,新的挑战更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第三环节:知识扩充活动内容: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ab )n =a n b n积的乘方,等于每一因数乘方的积.公式拓展: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积的乘方,是否也具有上面的性质? 怎样用公式表示?进一步探讨出答案(abc )n =a n ·b n ·c n第四环节:巩固新知活动内容:1.计算:(1)(3x )2 ; (2)(-2b )5;(3)(-2xy )4; (4)(3a 2)n .2.完成引例的求地球体积问题.3.下面的计算是否正确?如有错误请改正.(1)844)(ab ab =; (2)2226)3(q p pq -=-.4.课本随堂练习第五环节:公式逆用活动内容:计算:(1)23×53; (2)28×58;(3)(-5)16× (-2)15; (4)24× 44×(-0.125)4;(5)0.25100×4100; (6)812×0.12513.第六环节:课堂小结活动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本堂课上应该掌握的积的乘方的特征,教师对课堂上发现的学生掌握不好的地方给以强调.第七环节:布置作业1.完成课本习题1.2的1、2.2.拓展作业:你能用几何图形直观的解释(3b )2=9b 2吗?。

七年级数学下册 1.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积的乘方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1.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积的乘方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积的乘方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经历探索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2.理解积的乘方运算法则,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能力训练要求1.在探究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2.学习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在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语言、符号表达能力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位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通过六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发现问题,分析、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这节课的内容特点、学生认知规律,本课采取引导探索发现,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形成、应用和拓展新知识,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互相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及其应用.教学难点幂的运算法则的灵活运用.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引例: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2×103cm ,•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是多少吗?列式为:讨论:体积应是333(210)v cm =⨯,这个结果是幂的乘方形式吗?底数是 ,其中一部分是310幂的形式,但总体来看,底数是 的形式,因此33(210)⨯应该理解为 的形式。

如何计算呢?Ⅱ.自我探究:⑴2()ab =()()()()()()ab ab a a b b ab == ⑵3()ab = = =()()ab ⑶()n ab = = =()()ab (其中n 是正整数) 小结得到结论:积的乘方等于 n n 是正整数)⑴例如23()x ,底数是2x ,底数2x 是幂的形式,所以23()x 是 的乘方; ⑵例如23()x y ,底数是2x y ,底数2x y 是积的形式,所以23()x y 是 的乘方;Ⅲ.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积的乘方法则问题:计算()nabc (n 为正整数)2 ()n abc = = =()()() a b c例1:⑴73(210)⨯ ⑵32(3)a ⎡⎤--⎣⎦ ⑶322()3a ⎡⎤-⎢⎥⎣⎦ ⑷42()m n a b c -例2:32372()3()p q p q ⎡⎤⎡⎤++⎣⎦⎣⎦拓展提升:若284()a b x y x y = (0,1,0,1)x x y y ≠≠≠≠,求b a总结:⑴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后的积。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幂的乘方运算法则,以及积的乘方运算法则。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理解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上已经学习了幂的定义和性质,对幂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索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概念。

2.掌握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3.能够运用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2.教学难点:理解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索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教学案例。

3.学习任务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定义和运算法则。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学习任务单,自主探索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4.巩固(10分钟)通过PPT上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讨如何运用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8.板书(5分钟)总结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以上是针对北师大版七下数学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4

《1.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4

《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一、学习目标1.探索、总结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2.理解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学习过程(一)自学导航1、计算:(1)(x+y)2·(x+y)3(2)x2·x2·x+x4·x(3)(0.75a)3·(a)4(4)x3·x1-n-x2-n·x42、64表示_________个___________相乘,(62)4表示_________个___________相乘,a3表示_________个___________相乘,(a2)3表示_________个___________相乘.(二)合作探究(6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m)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m)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a m)n= ______________(其中m、n都是正整数)通过上面的探索活动,发现了什么?引导出:幂的乘方,底数__________,指数__________.同学们考虑,应怎样计算(2a3)4?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2a3)4=(2a3)·(2a3)·(2a3)·(2a3)(乘方的含义)=(2·2·2·2)·(a3·a3·a3·a3)(乘法交换律、结合律)=24·a12(乘方的意义与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16a12为了熟悉以上分析问题的过程,同学们再计算(ab)4,说出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ab)4=(ab)·(ab)·(ab)·(ab)(乘方的含义)=(aaaa)·(bbbb)(交换律、结合律)=a4·b4(乘方的含义)一般地,(ab)n=?(ab )n =个n ab ab ab )()()(⋅=个个n n b b b a a a )()(⋅⋅=a n b n于是我们得到了积的乘方法则:(ab )n =a n b n (n 是正整数). 这就是说,积的乘方等于积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三)分层检测 (A )1.计算下列各题:(1)(103)3 (2)[(32)3]4(3)[(-6)3]4 (4)(x 2)5 (5)-(a 2)7 (6)-(a s )3(7)(x 3)4·x 2 (8)[(x 2)3]7 (9)2(x 2)n -(x n )2 2.判断题,错误的予以改正.(1)a 5+a 5=2a 10( ) (2)(s 3)3=x6( )(3)(-3)2·(-3)4=(-3)6=-36( )(4)x 3+y 3=(x +y )3( ) (5)[(m -n )3]4-[(m -n )2]6=0 ( ) (B )1.计算(-a 2)·(-a 3)2的结果是( )A .a 12B .-a 12C .-a 10D .-a 36 2.如果(9n )2=38,则n 的值是( )A .4B .2C .3D .无法确定 3.计算(-p )8·(-p 2)3·[(-p )3]2的结果是( ) A . –p 20 B .p 20 C .-p 18 D .p 18 (C )1.若2x +1=16,则x =________.2.已知a m =2,a n =3,求a 2m +3n 的值.三、布置作业1.课本习题.2.若x a =10,x b =8,求x a+b .3.计算题:5(p3)4·(-p2)3+2[(-p)2]4·(-p5)2.。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2.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2.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2.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一. 教材分析《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是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2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和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培养学生运用幂的运算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引入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从而得出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幂的定义及简单的幂的运算。

但对于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运算法则。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2.能够运用幂的运算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2.教学难点:理解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本质,能够灵活运用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实例,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规律。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从而得出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巩固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实例及运算法则。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幂的运算性质。

3.学生活动材料: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例如:计算(23)2,32×33等。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都可以转化为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如:(a m)n=a mn,(ab)n=a n b n等。

让学生总结出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七年级数学下册1.2.1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1.2.1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

课题: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2.了解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在探索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幂的乘方性质的推导及运用幂的乘方的应用.难点:幂的乘方性质的逆运用.课前准备:教师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活动内容:1.填空:(1) (23)2=23×23=2();(2) (72)3= 72×()×()=7();(3) (a3)2= a3×()×()=a().处理方式:同学们仔细观察结果中幂的指数与原式中幂的指数及乘方的指数,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结果中的底数与原式的底数之间有什么关系?2.情景引入:(课件展示)地球、木星、太阳可近似看作是球体.木星、太阳的半径分别约为地球的10倍和102倍,它们的体积分别约是地球的多少倍?温馨提示:球的体积公式是V球= —πr3,其中V是球的体积、r是球的半径.处理方式:让学生思考后,自己得出结论.[生]木星为体积是地球的103倍;太阳的体积为地球的(102)3倍.[师]那么你知道(102)3等于多少吗?102是幂的形式,因此我们把这样的运算叫做幂的乘方。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幂的第二个运算性质—幂的乘方。

【设计意图】从地球、木星、太阳的半径关系入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顺利导入新课.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活动内容1:探索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1.你知道(102)3等于多少吗?处理方式:课件展示计算过程:第①步和第②步推出的理由是什么呢?点拨:(102)3表示3个102相乘;第②步的理由是利用了我们刚学过的同底数幂的乘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加.观察上面的运算过程,底数和指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点拨:结果的指数刚好是原式中两个指数的积,而运算前后底数没变.2.做一做:计算下列各式并说明理由.(1)(62)4; (2)(a2)3; (3)(a m)2; (4)(a m)n.处理方式:通过观察不难发现,上面的4个小题都是幂的乘方的运算,下面我们就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余的同学观察他们做的有无错误.多媒体展示解答过程:(1)(62)4=62·62·62·62= 62+2+2+2 =68.(2)(a2)3=a2·a2·a2=a2+2+2=a6=a2×3;(3)(a m)2=a m·a m=a m+m=a2m;[师生共析]n个a m n个m(4)(a m)n= a m·a m·…·a m =a m+m+…+m = a mn[总结法则]由上面的“做一做”我们就推出了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即:(a m)n=a mn(m,n都是正整数)用语言表述为: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设计意图】由幂的意义和同底数幂的乘法得出幂的乘方的法则,知识的生成自然,学生很容易接受.活动内容2:范例导航在具体问题中怎样运用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呢?下面通过例题看看同学们有什么高见.例1计算:(1)(102)3; (2)(b5)5; (3)(a n)3;(4)-(x2)m; (5)(y2)3·y; (6)2(a2)6-(a3)4.处理方式:请几个同学口答(1)-(3)题,并课件展示其过程:(1)(102)3=102×3=106;(2)(b5)5= b5×5=b25;(3)(a n)3= a3n.同学们很棒!下面我们再来试做例1中(4)、(5)、(6)题.教师点拨:(4)-(x2)m表示(x2)m的相反数,所以-(x2)m=-x2m;(5)(y2)3·y中既含有乘方运算,也含有乘法运算,按运算顺序,应先乘方,再做乘法,所以 (y2)3·y=y2×3·y=y6·y=y6+1=y7;(6)2(a2)6-(a3)4按运算顺序应先算乘方,最后再化简.所以2(a2)6-(a3)4=2a2×6-a3×4=2a12-a12=a12.【设计意图】例题的设计用来训练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幂的乘方法则,同时进一步体会幂的乘方意义,巩固幂的乘方法则.三、知识应用,巩固提高活动内容:1.判断下面计算是否正确?如有错误请改正:(1)(x3)3=x6; (2)a6·a4=a24.2.计算:(1)(103)3; (2)-[(a-b)2]5; (3)(x3)4·x2;处理方式:第1题:独立解答汇报交流,多媒体展示:(1)(x3)3=x6不正确,因为(x3)3表示三个x3相乘即x3·x3·x3=x3+3+3=x3×3=x9.或直接根据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得(x3)3=x3×3=x9.(2)a6·a4=a24不正确.因为a6·a4=(a·a·a·a·a·a)(a·a·a·a)=a10或根据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得a6·a4=a6+4=a10.温馨提示:注意幂的乘方与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异同。

七年级数学下册《1.2.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1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1.2.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1北师大版

1。

2.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学目标1.掌握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2.掌握积的乘方的推导过程,并能灵活运用.教学重、难点重点:握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难点:握积的乘方的推导过程,并能灵活运用.导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导学步骤导学行为(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旧知,引出新课1.教师提问: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和幂的乘方公式是什么?学生积极举手回答: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幂的乘方公式: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2.肯定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今天学习幂的运算的第三种形式——积的乘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引入课题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积的乘方【类型一】直接运用积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计算:(1)(-5ab)3; (2)-(3x2y)2;新知探索例题(3)(-错误!ab2c3)3;(4)(-x m y3m)2。

解析:直接运用积的乘方法则计算即可.解:(1)(-5ab)3=(-5)3a3b3=-125a3b3;(2)-(3x2y)2=-32x4y2=-9x4y2;(3)(-错误!ab2c3)3=(-错误!)3a3b6c9=-错误!a3b6c9;(4)(-x m y3m)2=(-1)2x2m y6m=x2m y6m.方法总结:运用积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时,注意每个因式都要乘方,尤其是字母的系数不要漏乘方.【类型二】含积的乘方的混合运算计算:(1)(-2a2)3·a3+(-4a)2·a7-(5a3)3;(2)(-a3b6)2+(-a2b4)3。

解析:(1)先进行积的乘方,然后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求解;(2)先进行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然后合并.解:(1)原式=-8a6·a3+16a2·a7-125a9=-8a9+16a9-125a9=-117a9;(2)原式=a6b12-a6b12=0.方法总结:先算积的乘方,再算乘法,然后算加减,最后合并同类项.引出研究本节课要学习知识的必要性,清楚新知识的引出是由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为学生动脑思考提供机会,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精讲【类型三】积的乘方的实际应用太阳可以近似地看作是球体,如果用V、R分别代表球的体积和半径,那么V=错误!πR3,太阳的半径约为6×105千米,它的体积大约是多少立方千米(π取3)?解析:将R=6×105千米代入V=错误!πR3,即可求得答案.解:∵R=6×105千米,∴V=43πR3≈错误!×3×(6×105)3≈8.64×1017(立方千米).答:它的体积大约是8。

2 第1课时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一等奖创新教案

2 第1课时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一等奖创新教案

2 第1课时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一等奖创新教案1.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教科书通过图中的木星、太阳和地球的大小,直观地表现了体积的倍数之间的关系. 从实际问题引入幂的乘方运算. 学生在探索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将自然地体会幂的乘方运算的必要性,了解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幂的乘方一般规律的探索和表达,在利用具体数进行试验论证上多点时间,让学生习惯于对具体数的操作,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你发现的规律对任意一个数都成立吗?”等问题加以引导,并重视同伴之间的相互启发,在运算过程中,体会幂的乘方.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提供丰富有趣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讨论发现关系,给学生留下充分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使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规律,用符号进行表示的过程.二、学情分析:1.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学生通过对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技能,并且了解了有关乘方的知识,根据幂的意义知道了式子的成立,而通过对前一节课的学习,对于幂的运算中“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已非常熟悉.2.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前一节课学生已经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学习归纳概括的研究方法. 在探讨“幂的乘方”的关系式中,学生仍可根据幂的意义的有关计算,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感受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并且能够用字母表达式体现展示这一规律.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交流空间,加深对法则的探索过程及对算理的理解.三、学习目标:1.运用乘方的定义,探索幂的乘方的运算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2.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计算过程,归纳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运用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解决简单问题.3.体会运用定义推导性质的思想方法,发展演绎推理和运算能力.学习重点:幂的乘方运算性质.学习难点:幂的乘方运算性质的灵活运用.四、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本节课我采用的是引导发现教学法. 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应用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有趣的学习状态中,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最终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五、学习过程:一、复习回顾1. 幂的意义:an表示个相乘,其中a是,n 是 .即an=___.2. am ·an =______(m、n为正整数)即同底数幂相乘,不变,指数 .活动目的:本堂课的学习方法仍是引导鼓励学生通过已学习的知识经过个人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推导出本课新知,增强学生符号感. 而这个过程离不开旧知识的铺垫,幂的意义在本节课中仍旧是法则推导的主要依据,其地位不可小觑,而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推导过程,其中包含的算理知识在本堂课中仍是精神主旨,因而复习要细致.活动的注意事项:本堂课的学习方式即通过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经历探究的过程,推导出新的数学知识. 因而要让学生体会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彻底搞清楚其中的数学思想,并会模仿,建立模型.二、情境引入:地球、木星、太阳可以近似地看做是球体. 木星、太阳的半径分别约是地球的10倍和102倍,它们的体积分别约是地球的多少倍?(,其中V是球的体积,r是球的半径.)活动目的:课本上的问题情境从木星、太阳和地球的体积大小入手,直观的表现体积倍数之间的关系,非常吸引人. 学生在探索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将自然地体会幂的乘方运算的必要性,了解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问题提出以后,学生可以得出木星、太阳的体积分别约是地球体积103和(102)3倍.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幂的意义,思考(102)3等于多少.三、新课探究1.你知道(102)3等于多少吗?(102)3 = (根据幂的意义)= (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 .2.计算下列各式,并说明理由(1)(62)4=()×()×()×()=6()+()+()+()=6()×()(2)(a2)3=()×()×()=a()+()+()=a()×()(3)(am)2=()×()=a()+()=a()×()(4)(am)n=()×()×……×()×()=a()+()+…+()+()=a()×()即:活动目的:学习的过程中,时刻不能忘记学生是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当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角度出发,问题环节设计跨越性不能太大,要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感悟,自己能够主动地去探究问题的实质,有成功的体验.活动的注意事项:本环节的引入是从问题情境开始的,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将自然地体会幂的乘方运算的必要性,了解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问题提出后,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幂的意义,独立来完成这几个问题. 前几个问题的目的,是夯实用幂的意义来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让每个同学都能体会这种计算方法. 而在计算2(4)题时,应先鼓励学生进行猜想结果,然后再来验证这样的一个字母表达的过程. 探索的方式从特殊到一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而总结出幂的乘方的法则,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典例精析例1 计算(1)(102)3;(2)(b5)5;(3)(an)3;(4)-(x2)m;(5)(y2)3·y ;(6) 2(a2)6 -(a3)4 .4比一比运算种类公式法则中运算计算结果底数指数同底数幂乘法幂的乘方练一练1.判断对错:(1)(am)n=am+n(2)a2·a5=a10(3)(-a2)10=a20(4)(5)(6)2.计算:(1)-p·(-p)4;(2)(a2)3·(a3)2;(3)(tm)2·t;(4)(x4)6-(x3)5.活动目的:学生刚刚接触到新的运算法则时,往往会感到十分的生疏,或者说对它的感觉仍旧停留在“雾里看花”状态,怎样拨开迷雾见真相?这需要一个过程,也就是对新知识从熟悉到熟练的过程,要达到这个目的一定要精选基本习题,所以在处理例题与随堂练习时,一定要“精心”,无论是基本的习题,还是变化的习题,都要以透彻为最终目标.活动的注意事项:在处理例题中前三个问题的困难不大,都是对法则的最基本应用. 后三个题都有一定的变化形式,(4)题中“—”的理解在这里已经不是难点,(5)(6)题中出现了法则的混用,应当提醒学生一定考虑好运算顺序再出手,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造成知识上的夹生饭,不利于今后的学习. 课堂练习仍要如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肯定有部分学生仍旧会出现幂的乘方与同底数幂的乘法分辨不清楚的现象,搞不明白何时指数相加,何时指数相乘,还需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幂的运算是指数部分做的运算,同底数幂的乘法,指数相加;幂的乘方,指数相乘;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指数的运算都降了一级,这也是区分的一种方式.幂的乘方法则的逆用幂的乘方的逆运算:(1)x13·x7=x()=( )5=( )4=( )10;(2)a2m =( )2 =( )m (m为正整数).典例精析例2 已知2x+5-3=0,求4x·32y的值.活动目的:课本上的知识都是独立的,互相关联的内容和习题较少,而学习的目的不应是单独的模仿,根据多个知识交叉和综合点所涉及的问题处理也是早学习过程中应该逐渐摸索掌握的,经历这个过程实际上对所学的单独的知识又是一个更高的要求,应该让学生掌握,个别有困难的同学不做要求.活动的注意事项:题目综合性很强,完全围绕幂的运算来进行,主要让学生动脑子,分清指数部分究竟做何运算,实际上也就是辨别是同底数幂相乘还是幂的乘方. 在考虑过程中必定要把两者结合起来考虑,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课堂上速度要放慢,给学生充分的讨论与思考的时间,可以启用分组讨论合作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让他们之间相互商量,相互启发,进行合作交流. 在争论中发现问题要比盲目的接受知识更有意义,特别是学生之间通过合作学来的知识更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六、课堂小结活动目的:课堂小结并不只是课堂知识点的回顾,要尽量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切身感受,教师对于学生发言进行鼓励,对于两个知识点整合,更要有所思考,达到对所学知识巩固的目的.七、当堂检测1.判断下面计算是否正确?正确的说出理由,不正确的请改正.(1)(x3)3=x6;(2)x3·x3=x9;(3)x3+x3=x9;2.计算:(1)(103)3;(2)(x3)4·x2;(3)[(-x)2]3;(4)x·x4-x2·x3.3.已知am=2,an=3,求:(1)a2m,a3n的值;(2)am+n的值;(3)a2m+3n的值.思维拓展4.你能比较355,444,533的大小吗?活动目的:由于学习了两种幂的运算,题目的综合性加强了许多,在解答过程中对学生的辨析能力要求高了,学生肯定有不少疑惑,需要进一步练习和与他人交流,掌握不好的可以结合相关习题进行点拨.(am)n =______(m、n为正整数). 幂的乘方,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
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了解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会进行幂的乘方的运算.
教学难点:幂的乘方法则的总结及运用.
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常用的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通过练习的方式,先让学生复习乘方的知识,并紧接着利用乘方的知识探索新课的内容.
一、 探索归纳:
1、 64表示_________个___________相乘.
(62)4表示_________个___________相乘.
在这个练习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推测(62)4的底数、指数.并用乘方的概念解答问题.
2、(6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根据a n ·a m =a nm )
=__________
(33)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根据a n ·a m =a nm )
=__________
(a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根据a n ·a m =a nm )
=__________
(a m )2=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根据a n ·a m =a nm )
=__________
(a m )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根据a n ·a m =a nm )
=__________
即 (a m )n = ______________(其中m 、n 都是正整数)
通过上面的探索活动,发现了什么?
幂的乘方,底数__________,指数__________.
学生在探索练习的指引下,自主的完成有关的练习,并在练习中发现幂的乘方的法则,从猜测到探索到理解法则的实际意义从而从本质上认识、学习幂的乘方的来历.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幂的乘方的性质特点(如底数、指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然后再让学生回顾这一性质的得来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
巩固练习:
1、 1、计算下列各题:
(1)(103)3 (2)[(32)3]4 (3)[(-6)3]4 (4)(x 2)5 (5)-(a 2)7 (6)-(a s )3
(7)(x 3)4·x 2 (8)2(x 2)n -(x n )2
(9)[(x 2)3]7
学生在做练习时,不要鼓励他们直接套用公式,而应让学生说明每一步的运算理由,进一步体会乘方的意义与幂的意义.
2、判断题,错误的予以改正.
(1)a5+a5=2a10 ()
(2)(s3)3=x6 ()
(3)(-3)2·(-3)4=(-3)6=-36 ()
(4)x3+y3=(x+y)3()
(5)[(m-n)3]4-[(m-n)2]6=0 ()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在此基础上加深知识的应用.
二、提高练习:
1、1、计算 5(P3)4·(-P2)3+2[(-P)2]4·(-P5)2
[(-1)m]2n+1m-1+02002―(―1)1990
2、若(x2)n=x8,则m=_____________.
3、、若[(x3)m]2=x12,则m=_____________.
4、若x m·x2m=2,求x9m的值.
5、若a2n=3,求(a3n)4的值.
6、已知a m=2,a n=3,求a2m+3n的值.
三、小结:会进行幂的乘方的运算.
四、作业:课本P16 1、2、3.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