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的辩证施护-头痛

合集下载

头痛的中医辨证论疗

头痛的中医辨证论疗
• 病理—六淫之邪外袭,上
犯巅顶,邪气稽留,阻抑 清阳;内伤诸疾,导致气 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 所养,均可导致头痛。
外感与内伤两类
1、感受外邪——起居不慎,感受风、寒、 湿、热,以风邪为主要病因。
2、情志失调——忧郁恼怒 3、先天不足或房事不节 4、饮食劳倦或体虚久病——劳倦、病后;
饮食不节、嗜酒太过、过食辛辣肥甘。 5、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
• 天麻——平肝熄风,为治头痛、眩晕之要药。 半夏、陈皮——和中化痰 白术、茯苓——健脾化湿 天麻、白蒺黎、蔓荆子——平肝熄风止痛
治疗-分证论治
• 内伤头痛-3.肾虚头痛
• 临床特征:头痛而空;腰膝痠软,眩晕耳鸣,健忘,遗精带下,神疲 乏力;偏肾阳虚则见畏寒肢冷;偏肾阴虚则见面色潮红,五心烦热,
盗汗;舌质淡,体胖,或舌质红,苔薄白,或少苔、剥苔,脉沉细无
刺出血; 如头痛而气血虚弱者,宜加脾俞、胃俞、肾俞、气海、足三
里等穴,每选4~6穴,用毫针施以补法,宜配合灸法。
治疗-分证论治
• 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 临床特征:头痛连及项背,常有拘急收紧感;

或伴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

苔薄白,脉浮紧。
• 治 法:疏散风寒止痛。
• 代表方: 川芎茶调散加减。
• 外感头痛-3.风湿头痛
• 临床特征: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身热不扬。胸闷纳呆,小便 不利,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 治法: 祛风胜湿通窍。
• 代表方:羌活胜、白芷、防风、细辛、蔓荆子— 除湿散寒而止头痛;
—祛风
• 川芎—辛温通窍, 活血止痛。

实证——肝阳、痰浊、瘀血
• 3、发病特点:
• 外感头痛——一般病程较短, 预后较好

头痛的辨证论治(详细)

头痛的辨证论治(详细)

头痛的辨证论治(详细)【概念】头痛可在多种急慢性疾患中出现,是临床上极为常见之症状。

本条仅讨论以头痛为主之证型。

古代医书中有「真头痛」、「脑痛」之称。

如《灵枢.厥病》篇曰:「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

」《中藏经》云:「病脑痛,其脉缓而大者,死。

」可见此所谓之「真头痛」、「脑痛」,是指头痛之重危症。

脑为人体的重要脏器,古称:「脑为髓海,真气所聚,不能受邪,受邪则不治,」真头痛病位在脑,故病情严重,有「朝发夕死,夕发朝死」之说。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脯痰风厥头痛候》云:「…或数岁不已,久连脑痛,故云膈痰风厥头痛,若手足寒冷至节即死。

」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头痛证治》论述了真头痛的成因:「或上穿风府,陷入于泥丸宫而痛者,是为真头痛,不可以药愈,夕发旦死,旦发夕死,责在根气先绝也。

」严用和《济生方﹒头痛论治》云:「痛引脑巅,甚而手足冷者,名曰真头痛,非药之能愈。

」可见此证极其凶险,死亡率高。

另有「首风」、「脑风」、「头风」等名称,均含头痛的症状,如《素问.风论》:「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

」后世多将「头风」、「脑风」视为头痛之一种,《奇效良方.头痛》「凡邪令人头痛者,其邪一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

…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

」【现代研究】风邪所致头痛相当于西医学因感冒、过敏性疾病、鼻窦炎等病所致头痛。

治疗多以解热镇痛药和抗生素为主。

雷头风证属于西医学的过敏性疾患。

风热、痰浊、虚寒等类型的头痛,大致对应西医学中血管神经性头痛,治疗上多以对症处理,选用5-羟色胺对抗剂如甲基麦角酸丁醇酰胺,苯噻啶等,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

平时可有规律地服用小剂量的镇静剂以预防头痛发作。

西医的偏头痛是一种血管神经性头痛,其发生与体内5-羟色胺代谢紊乱有关。

多见于女性,在青春期前后起病,呈周期性发作的单侧头痛,头痛发作时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紊乱症状,可有家族遗传史。

中医头痛辩证治疗

中医头痛辩证治疗

中医头痛辩证治疗一.根据头痛性质划分:首先,阴阳为中医之本,头痛也分阴阳。

白天的头痛:不管是慢性的还是急性的,或者白天加重的全部归于气病或者阳病。

晚上的头痛:不论是否加重,慢性急性的全部归于血病或者阴病。

气和阳的病在白天发作或者加重,血和阴的病在夜晚发作或者加重!!此为头痛之大原则!所有头痛辩证都基于阴阳原则,若有冲突,以阴阳对立原则为准。

其次,按照虚实性质(严重还是不严重)来判断。

头痛如果是隐痛(anguish pain)和钝痛(dull pain),缓慢性的,归于虚证。

【钝痛】是相对于实痛而言的,不像刀割,针刺那种是定点的,它不太尖锐。

钝痛属于一种范围内的痛,涉及范围比锐痛广泛,诊断隐痛和钝痛多为血虚气虚,肝血虚,肾虚等。

头痛如果是锐痛,剧痛(Sharp pain),并且是突然性发作的,属于实证,症多见肝阳上亢,肝火肝风,痰浊,胃火,血瘀。

【锐痛和剧痛】这两者是突然性的深度头痛。

最后,头痛有沉重感的判断为痰湿。

看到“重”马上想到痰湿,《内经》不是说“因于湿,首如裹”嘛。

那么痰湿大家都知道是两个概念,这里很重要,一大半的中医只知道你头疼痛加沉重就是痰湿,但你问他到底是痰还是湿,他就支支吾吾了,让我教大家:痰者伴有眩晕眼花,湿者只有头重和疼痛。

牵涉到后颈部僵硬的,如果突然性头痛伴有颈部僵硬的属于外感风寒(见我的六经之太阳经症);如果长期头痛伴有颈部僵硬的肝阳上亢(高血压病人常见,经常头痛,脖子紧)。

抽痛(throbbing pain)(有牵涉性的),诊断为肝风,什么叫抽痛,感觉过失恋吗?那种一阵一阵心痛的感觉,把它转移到头上就是抽痛。

刺痛(stabbing pain),定在一个点上的痛,像用针刺着一样的痛,诊断为血瘀。

胀痛(distending pain),临床多见,不但痛,还有紧,胀的感觉,诊断气滞,多见肝阳上亢和肝火上炎。

空痛(empty pain)为肾虚,脑袋空空的,没什么思想,只觉得痛,用什么穴位?哈哈,脑袋空当然是用胆经的脑空(引肾经入脑),再配补肾的穴位,比如太渊啊,足三里啊。

中医内科常见病丨头痛辨证施治。

中医内科常见病丨头痛辨证施治。

中医内科常见病丨头痛辨证施治。

细目一:概述一、头痛的概念及源流1.头痛的概念头痛是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可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

2.头痛的源流头痛一证首载于《内经》,在《素问·风论》中称之为“首风”“脑风”,并指出外感与内伤是导致头痛发生的主要病因。

《伤寒论》中论及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病均有头痛的见证,此因三阳经脉俱上会于头,厥阴经脉亦会于巅,故邪客诸经,循经上逆,发为头痛。

《伤寒论》还记载了头痛各类不同证候的不同治法,如治疗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李东垣在《东垣十书》中,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根据症状和病机的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

《丹溪心法》中补充了痰厥头痛和气滞头痛,并提出若头痛不愈可加引经药,言:“头痛需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

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细辛,厥阴吴茱萸。

”部分医著中还记载有“头风”一名,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论述:“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猝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

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无常,愈后遇触复发也。

”清代医家王清任倡瘀血之说,用血府逐瘀汤治之。

二、头痛与西医病名的关系本篇所讨论主要为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头部外伤后头痛、部分颅内疾病、神经官能症等。

细目二:病因病机一、头痛的常见病因内因:情志失调,先天不足,房室不节,饮食劳倦,体虚久病,头部外伤,跌仆闪挫。

外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以风邪为主要病因。

二、头痛发病总的病机及转化病位:外感头痛在表,内伤头痛在肝肾。

外感头痛多为外邪壅滞经络,络脉不通,头窍被扰而致。

内伤头痛多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有关。

外感头痛之病性多属表属实,内伤头痛病性较为复杂,气血亏虚、肾精不足之头痛多属虚证,肝阳、痰浊、瘀血所致之头痛多属实证。

细目三:类证鉴别一、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的鉴别要点外感头痛者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起病较急,病势较剧,多表现为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

头痛的护理诊断和措施

头痛的护理诊断和措施

头痛的护理诊断和措施摘要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

护理诊断和措施对于缓解头痛症状、减轻病人不适感和提高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本文将讨论头痛的护理诊断和措施,包括评估病人的头痛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合适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以及提供必要的教育和支持。

引言头痛是指头部和颈部不适或疼痛的感觉。

它可以是阵发性的、周期性的或持续性的。

头痛是一种主观症状,病人的描述和反应是最重要的诊断依据。

头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张力性头痛、偏头痛、颅内高压、颈椎病变、颅脑损伤等。

护理诊断和措施对于减轻头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预防头痛复发非常重要。

护理诊断评估病人的头痛类型和严重程度是护理诊断的第一步。

通过详细询问病人关于头痛的性质、频率、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和诱因,可以初步确定头痛的原因和类型。

常见的头痛类型包括:1.张力性头痛:常表现为轻至中度的双侧压迫性头痛,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与精神、情绪压力有关。

2.偏头痛:常表现为搏动性头痛,一侧或双侧头痛,伴随恶心、呕吐、光和声过敏等症状。

3.颅内高压:常表现为持续性头痛、呕吐、复视等症状,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诊。

4.颈椎病变:常表现为颈部不适、颈背肌紧张、头痛放射至上肢。

5.颅脑损伤:常有头痛、晕厥、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需要立即就医。

根据护理诊断,可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1.药物治疗:根据头痛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处方药物如布洛芬、扑热息痛,以及处方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三藻类抗癫痫药等。

应注意遵循医嘱使用药物,避免滥用药物和过度依赖药物。

2.非药物治疗:可以采取一系列非药物治疗措施来缓解头痛症状。

如休息、放松、按摩头部和颈部、热敷或冷敷患处、改善生活方式、避免诱因等。

3.必要的教育和支持:向病人提供关于头痛的教育和支持是必要的。

包括向病人介绍头痛的原因和类型、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非药物治疗措施的实施方法、预防头痛复发的注意事项等。

头痛的中医护理

头痛的中医护理

整理课件
22
• 5、清洁护理:有呕吐及时清理,并予漱口。 病情较轻者,鼓励自行洗脸刷牙。卧床时间 较久者需进行皮肤护理,定时用红花乙醇及 三石散等按摩受压部位,鼓励经常变换体位 (2-4小时一次)等,以促进局部气血运行, 活血化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平整整 洁。
整理课件
23
• 6、病情观察:
• (2)针灸调护:选取百会、印堂、太阳、中 脘、内关、丰隆等穴,用泻法。
• (3)推拿调护:选取百会、上星、印堂、太 阳、风门、风府、外关、列缺等穴,用泻法。
整理课件
16
• (4)饮食调护:适宜清淡素食,可用 薏苡仁、茯苓、白术、白扁豆等煮粥食 用,忌生冷、肥甘、油腻、厚味食品。
• (5)伴眩晕较重者,应注意休息,变 动体位时动作宜缓慢。伴呕吐者注意观 察呕吐物内容及呕吐特点,监测血压, 若见喷射状或血压骤升时,立刻报告医 生。
• 3)病室宜温暖,衣被适宜,避风寒,
汗出时忌当风,以免复感风寒
整理课件
6
2. 风 热 头 痛
• 1)证候:头痛而胀,甚至头痛如裂,遇凉 减轻,得温加重,发热或恶风,面红口渴, 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浮数。
• 2)调护方法:
• (1)药物调护:选穹芷石膏汤加减,以疏 风清热。适宜稍凉服用。
• (2)针灸调护:选取百会、上星、头维、 太阳、风门、风府、外关、列缺等穴,用泻 法。
• (4)饮食方法:适宜加强营养,多食营 养丰富,补肾填精食物,如核桃、黑芝 麻、 黑豆、山药、 紫河车等,食疗可用 羊髓羹等补脑生精之品和黑芝麻粥(黑 芝麻25g、粳米适量,煮粥食用)。
整理课件
20
头痛的一般护理措施
• 1、病室环境:病室应安静整洁,空气新鲜、 流通,但是避免直接吹风,以免外邪侵入, 光线适宜柔和稍暗,温湿度适宜,以保证 病人充分的休息。

头痛的中医辩证及治疗

头痛的中医辩证及治疗

头痛的中医辩证及治疗就目前来看,人们生活水逐步提高,随之而来的的是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工作压力也逐渐增大,人们忙于工作,属于身体的爱护,一些疾病乘虚而入。

有数据显示,头痛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危害着人们的健康,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对于头痛来说,采用中医辩证治疗,其效果比较优越,这里就带大家了解下头痛的中医辩证治疗。

在中医上,很早以前就有关于头痛病的记载,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中医将头痛分为两大类型,即内伤性头痛、外感性头痛,就头痛的原因来看,主要有外邪侵袭引起头痛,这包括风寒、湿热等,另外,若经络受阻,也可引起头痛,这包括瘀血、痰浊等。

这里对头痛进行辩证分析,并阐述了其治疗方法。

1风寒头痛患上这类头痛的病人,其头痛范围会向颈部蔓延,病人比较害怕寒冷,尤其是头部,常常喜欢使用物品将头包裹住,病人舌苔偏淡,呈白色,没有口渴感。

运用中药进行治疗时,以疏风散寒为主,所用药物主要有川芎、薄荷、白芷、羌活、甘草、细辛等。

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采用针灸进行治疗,所选穴位主要有百会穴、大椎、风池、四渎等,可将其做为主穴,另外,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常常会选取一些穴位加以辅助治疗,如太阳穴、神庭穴等,可将其作为配穴。

在实际操作时,可分别挑选主穴、配穴,用针方法可选用弧度刮针法,对穴位进行刺激,一天进行一次针刺治疗。

2风热头痛患上这类头痛的病人,会有较为强烈的疼痛感,脸色有泛红迹象,口干舌燥,饮水欲望强烈,会有发热现象,如厕时,能感到排便不畅,严重时会出现便秘情况,舌质呈红色,舌苔偏黄,脉搏轻浮。

运用中药进行治疗时,以清散风热为主,所用药物主要有桑叶、山桅子、白芷、石斛、甘草、川芎等。

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采用头颈部按摩进行治疗。

治疗时,病人可选择坐位体位,靠着椅背,施以按摩者,站于病人的右边,可才用左手将病人的后头颈部扶住,右手手掌摊开,手指并拢,拇指与食指呈一定角度,对病人的眉弓区域进行按摩,可选择全掌平推法,按摩部位依次经由前额、头顶、颈部、大椎穴等,可重复按摩,这一按摩方法,对病人的两侧均实施,随后,还可对风池穴、太阳穴、完骨穴等穴位进行按摩。

辩证施护

辩证施护

2011年脑病科优势病种(脑出血)辩证施护一、辩证施护1.中经络。

(1)风火痰阻型①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

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②中药汤剂宜温服。

③饮食宜理气化痰,如玉米粉粥、蘑菇、萝卜、兔肉、藕、黑大豆、山楂、豆腐、紫菜等。

保持大便通畅,鼓励多吃粗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

④眩晕明显者,应缓慢改变体位,防止跌倒。

头痛可按医嘱针刺风池、百会、后溪、行间。

(2)阴虚风动型①病房温度适宜,不可过高,保持通风,避免冷风直接吹入,衣服盖被不可太厚。

②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遵医嘱可给予麻仁丸或番泻叶5g泡水饮服。

③中药汤剂宜温服。

④饮食宜清淡、甘寒为主。

如绿豆、芹菜、冬瓜、黄瓜、丝瓜、橘、梨,适当进食平肝熄风之品,如菊花粥、决明子粥、天麻鱼头汤等。

忌羊肉、狗肉、韭菜、大蒜等辛香走窜之物。

(3)气虚血瘀型①病房宜温暖通风,随室温及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被,汗多时及时擦干汗液。

②中药汤剂宜温服。

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④食宜养阴生津清火,如绿豆米粥、莲子粥等。

忌食萝卜等理气食物。

④手足肿胀者可活动肢体,做主动活被动伸展运动,以疏通经络,消除肿胀。

2.中脏腑(1)痰湿蒙神。

①强痉的肢体,保持功能位置,可轻轻按摩,切忌强劲拉伸,以免损伤肌肉关节。

②中药汤剂宜凉服。

③噪扰不宁者必要时以约束带制动,如有频繁抽搐、呕血应做好详细记录并配合医生抢救。

④高热、神昏可用温水擦浴,并可按遵医嘱针刺人中、百会等穴,以泻热开窍。

(2)痰热内闭。

①病室宜温暖。

四肢不温,应注意保暖,忌用热水袋。

②中药汤剂宜热服。

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干毛巾擦干。

③痰涎雍盛者将头偏向一侧,注意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④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治疗。

(3)元气败脱。

①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

中医辩证五种类型头疼,及治疗

中医辩证五种类型头疼,及治疗

中医辩证五种类型头疼,及治疗生活中的很多琐碎小事,都让人心烦意乱、头痛不已。

说起头痛,很多人都亲身经历过,只是很多人都觉得是小毛病,多半是不以为然,但很多时候,头痛让人难以忍受呀!其实,头痛无论轻与重,都该积极治疗。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

本文论述的头痛,是指溺毒证中所表现以头痛为主症者。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之所在,居于人体之最高位,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手足三阳经亦上会于头。

中医学认为,肾乃先天之本,藏精纳气,乃元阴元阳之所在,溺毒日久,肾精始衰,故常出现头晕健忘、视物模糊、耳鸣、腰酸腿软、夜尿多等症状,皆属肝肾阴虚的表现。

溺毒证日久,痰浊、瘀血痹阻经络,壅遏经气,或肝阴不足,肝阳偏亢,或气虚清阳不升,或血虚头窍失养,或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均可导致头痛的发生。

头痛有外感、内伤之别,溺毒所致头痛辨证多为内伤,治疗当辨脏腑虚实。

一、肝阳头痛主症: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

分析:溺毒证患者长期精神紧张、忧郁,肝气郁结,肝失疏泄,络脉失于条达则烦躁易怒,拘急而头痛;或平素性情暴逆,恼怒太过,气郁化火,日久肝阴被耗,肝阳失敛而上亢,气壅脉满,则见夜寐不宁,口苦面红,或兼胁痛;清阳受扰而头痛,舌脉均为肝火上炎之象。

治法:平肝潜阳息风。

方剂:天麻钩藤饮加减。

常用药物: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牡丹皮、桑寄生、杜仲、牛膝、益母草、白芍、首乌藤。

方解: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息风潜阳;栀子、黄芩、牡丹皮苦寒清泄肝热;桑寄生、杜仲补益肝肾;牛膝、益母草、白芍活血调血,引血下行;首乌藤养心安神。

加减:若因肝郁化火,肝火上炎,而症见头痛剧烈,目赤口苦,急躁,便秘、溲黄者,加夏枯草、龙胆、大黄;若兼肝肾亏虚,水不涵木,症见头晕目涩,视物不明,遇劳加重,腰膝酸软者,可选加枸杞子、白芍、山茱萸。

二、血虚头痛主症:头痛隐隐,甚时昏晕,心悸、失眠,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遇劳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头痛-中医护理方法

头痛-中医护理方法

头痛-中医护理方法头痛-中医护理方法头痛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见于许多疾病中。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

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会于头,外感诸邪,上犯巅顶,清阳之气不得舒展,可导致头痛。

内伤的病证,或气血虚弱无以上荣于脑,或瘀血痰浊,阳塞经络,或情志不遂,肝阳上扰,均可发生头痛。

“伤于风者,上先受这”,“高巅之上,惟风可到”。

所以外感头痛虽为六淫所致,但以风邪引起最为多见。

内伤头痛,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本扁所讨论的头痛,乃属内科疾病之范畴,以头痛主要症状者。

西医的感染性发热性疾病,高血压,颅内疾患,神经机能性头痛、偏头痛等多种疾病,均可参见本篇辨证论治。

1、病因病机(1)外感关痛:多因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主要以风邪为主。

外邪自肌表侵袭经络,上犯巅顶,使清阳之受阻,气血凝滞,阻遏络道,而致头痛。

且风为百病之长,多挟时气而发病,若风挟寒邪,寒凝血滞,阻遏脉络,血郁于内而生头痛;若风挟热邪,火热上炎,侵扰清空,气血逆乱而发头痛;若风挟湿邪,蒙蔽清窍,清阳不升,亦致头痛。

(2)内伤头痛:“脑为髓海”,主要依赖肝肾精血濡养及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输布气血上注于脑,故内伤头痛的病因与肝、脾、肾三脏有关。

如情志恼怒,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火上冲,或素体阴虚,肝阳上扰头目而致头痛。

或久病体虚,失血之后,血虚不能上荣脑髓,而致头痛。

也可由于饮食不节,恣食肥甘,或思虑过度,致使脾运失司,痰湿内生,痰浊上干,阻遏清阳,引起头痛。

此外,因跌仆损伤,脑髓受震,气血运行失畅,或日久不已,久痛入络,络道不通,瘀血停滞,均可引起头痛。

2、辩证论治外感头痛一般发病较急,痛势较剧,痛无休止,多属实证,治法以祛风为主。

内伤头痛则多属虚证,治法以补虚为主。

至于痰浊、瘀血头痛多为虚中挟实,本虚标实,治疗时应分别标本缓急,头痛剧烈则以治标实为先,头痛缓解则以补虚为主。

(1)外感头痛:①风寒头痛:证候:头痛时作,痛及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甚,常喜裹头,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几种常见头痛的辨证施治及护理

几种常见头痛的辨证施治及护理

几种常见头痛的辨证施治及护理头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即可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

不论风寒、风热、风湿、气虚、血虚还是血淤性头痛,只要配伍得当均可应手而效。

川芎辛温香窜,走而不守,能上行巅顶,有活血行气,散风止痛等作用,为治疗头痛首选药。

况且,川芎治疗头痛,历代方书均有记载。

如《本经》曰:“主中风入脑,头痛”;《别录》曰:“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日华子本草》曰:“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川芎茶调散,即为治疗风邪头痛的著名方剂。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川芎含有一种油状生物碱,阿魏酸,挥发油等,能麻痹神经中枢,故有镇痛,镇静,解痉等作用,还能谨守气机,各司其属,随其所得配伍治疗,即可治疗外感内伤一切头痛。

1 资料与方法1.1.1 风寒头痛型辨证论治张某,男,32岁,1970年,3月初诊。

外感数天,主证头痛,恶风寒,口不渴,食如常,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证属风寒之邪克于太阳经脉,治亦疏散风寒,佐以止痛。

处方:川芎、葛根各15g,麻黄9g,桂只、白勺、甘草各6g,生姜3片,大枣6枚,水煎服,日一剂。

按《伤寒论》云:“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根据患者证状知其病在表而里无病。

方用葛根汤驱风解表,舒利筋脉,加川芎疏风止痛。

1.1.2 中医护理1.1.3 (1)汤剂不宜久煎,煎后热服,服后饮热粥或热水,并加盖衣被促其微微出汗,驱邪外出。

(2)室内要温暖,避免再受风。

(3)饮食以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为宜。

如:牛奶、鸡蛋、新鲜疏菜等。

并可饮用葱豉黄酒汤。

1.2.1 风热头痛型辨证论治吕某,女,43岁,头痛伴加重7—8天,伴面颊红热,口渴欲饮,小便色黄,舌质红,苔薄黄欠润,脉浮数。

证属风热外袭,上扰清窍,治亦疏散风热,佐以止痛。

处方:川芎、白芷、荆芥、各12石膏玄参各50,水煎服日一剂。

按《内经》云:“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风热中于阳络,上扰颠顶故头痛。

头痛辨证论治

头痛辨证论治

头痛辨证论治
头痛★★
分型辨证要点治法方药
风寒头痛头痛起病较急,连及项背,苔薄
白,脉浮紧。

疏散风寒川芎茶调

风热头痛头痛而胀,发热,面红目赤。

舌尖
红,苔薄黄,脉浮数。

疏风清热芎芷石膏

风湿头痛头痛如裹,苔白腻,脉濡滑。

祛风胜湿羌活胜湿

肝阳头痛头昏胀痛,心烦易怒,口苦面红,
舌红苔黄,脉弦数。

平肝潜阳熄
风。

天麻钩藤

分型辨证要点治法方药
肾虚头痛头痛且空,腰膝酸软,舌红少苔,
脉细无力。

养阴补肾,
填精生髓
大补元煎
气血虚头痛头痛隐隐,面色少华,神疲乏力,
舌质淡,舌薄白,脉细弱.
气血双补。

八珍汤
痰浊头痛头痛昏蒙,纳呆呕恶,舌苔白腻,
脉滑或弦滑
健脾燥湿,
化痰降逆
半夏白术
天麻汤
瘀血头痛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苔
薄白,脉细或细涩
活血化瘀,
通窍止痛
通窍活血
汤。

常见病的辩证施护-头痛共30页文档

常见病的辩证施护-头痛共30页文档

常见病的辩证施பைடு நூலகம்-头痛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广泛性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均有一定疗效。放血用三棱针刺耳尖穴,每次 放血2~3滴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调血泻火而达到行瘀止痛作用。
【预防与调摄】
头痛的预防在于针对病因,如避免感受外邪,勿情志 过激,慎劳倦、过食肥甘等以免引发头痛。头痛的急 性发作期,应适当休息,不宜食用炸烤辛辣的厚味食 品,以防生热助火,有碍治疗,同时限制烟酒。若患 者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可疏导劝慰以稳定情绪,适 当保证环境安静,有助缓解头痛。
若头痛畏寒,面白,四肢不温,舌淡,脉沉细而缓,证属肾阳不足,可用 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补髓。若兼见外感寒邪者,可投麻黄附子细辛汤散 寒温里,表里兼治。
气血虚证
症状:头痛而晕,Βιβλιοθήκη 劳加重,面色少华,心悸不宁,自汗,气短,畏风, 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治法:气血双补。
方药:八珍汤。
方中以四君健脾补中而益气,又以四物补肾而养血。当加菊花、蔓荆子入 肝经,清头明目以治标,标本俱治,可提高疗效。
常见病的辩证施护-头痛
符 长 远

定义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

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治疗原则

分证论治

转归预后

预防与调摄
结语
定义
头痛病是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拘急或失养,清窍不 利所引起的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
头痛既是一种常见病证,也是一个常见症状,可以发生于多 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有时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恶化的 先兆。
我国对头痛病认识很早,在殷商甲骨文就有“疾首”的记载, 《内经》称本病为“脑风”、“首风”
病因病机
1.感受外邪多因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上犯于头,清阳之气受 阻,气血不畅,阻遏络道而发为头痛。外邪中以风邪为主,因风为阳邪,“伤于风 者,上先受之”,“巅高之上,唯风可到”。但“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首,常 挟寒、湿、热邪上袭。
风湿证
症状: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腻,脉 濡。
治法:祛风胜湿。
方药:羌活胜湿汤。.
该方治湿气在表,真头痛头重证。因湿邪在表,故以羌活、独活、防风、川 芎、藁本、蔓荆子等祛风以胜湿,湿去表解,清阳之气得布,则头痛身困可 解;甘草助诸药辛甘发散,并调和诸药。若湿浊中阻,症见胸闷纳呆、便溏, 可加苍术、厚朴、陈皮等燥湿宽中。若恶心呕吐者,可加生姜、半夏、藿香 等芳香化浊,降逆止呕。若见身热汗出不畅,胸闷口渴者,为暑湿所致,宜 清暑化湿,用黄连香薷饮加藿香、佩兰等。
瘀血证
症状:头痛经久不愈,其痛如刺,入夜尤甚,固定不移,或头部有外伤史,舌 紫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涩。
治法:活血通窍止痛。
方药:通窍活血汤。
方药麝香、生姜、葱白温通窍络;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大枣一 味甘缓扶正,防化瘀伤正。可酌加郁金、菖蒲、细辛、白芷以理气宣窍,温经 通络。头痛甚者,可加全蝎、蜈蚣、地鳖虫等虫类药以收逐风邪,活络止痛。 久病气血不足,可加黄芪、当归以助活络化瘀之力。
肾虚证
症状:头痛而空,每兼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带下,少寐健忘,舌 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治法:滋阴补肾。
方药:大补元煎。
本方重在滋补肾阴,以熟地、山茱萸、山药、枸杞子滋补肝肾之阴;人参、 当归气血双补;杜仲益肾强腰。腰膝酸软,可加续断、怀牛膝以壮腰膝。 遗精、带下,加莲须、芡实、金樱子收敛固涩。待病情好转,可常服杞菊 地黄丸或六味地黄丸补肾阴、潜肝阳以巩固疗效。
『内伤头痛』
·肝阳证
症状:头胀痛而眩,心烦易怒,面赤口苦,或兼耳鸣胁痛,夜眠不宁,舌红苔薄黄, 脉弦有力。
治法:乎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
本方重在乎肝潜阳熄风,对肝阳上亢,甚至肝风内动所致的头痛证均可获效。方用 天麻、钩藤、石决明以平肝潜阳;黄芩、山栀清肝火;牛膝、杜仲、桑寄生补肝肾; 夜交藤、茯神养心安神b临床应用时可再加龙骨、牡蛎以增强重镇潜阳之力。若见 肝肾阴虚,症见朝轻暮重,或遇劳加重,脉弦细,舌红苔薄少津者,酌加生地、何 首乌、女贞子、枸杞子、旱莲草等滋养肝肾。若头痛甚,口苦、胁痛,肝火偏旺者, 加郁金、龙胆草、夏枯草以清肝泻火,火热较甚,亦可用龙胆泻肝汤清降肝火。
风热证
症状:起病急,头呈胀痛,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口渴欲饮,面红目赤, 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芎芷石膏汤。
方中以川芎、白芷、菊花、石膏为主药,以疏风清热。川芎、白芷、羌活、藁本 善止头痛,但偏于辛温,故伍以菊花、石膏校正其温性,变辛温为辛凉,疏风清 热而止头痛。
应用时若风热较甚者,可去羌活、藁本,改用黄芩、山栀、薄荷辛凉清解。发热 甚,加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若热盛津伤,症见舌红少津,可加知母、石斛、花 粉清热生津。若大便秘结,口鼻生疮,腑气不通者,可合用黄连上清丸,苦寒降 火,通腑泄热。
·痰浊证
症状: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苔白腻,或舌胖大有齿痕,脉滑或 弦滑。
治法:健脾化痰,降逆止痛。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
本方具有健脾化痰,降逆止呕,平肝熄风之功。以半夏、生白术、茯苓、陈 皮、生姜健脾化痰、降逆止呕,令痰浊去则清阳升而头痛减;天麻平肝熄风, 为治头痛、眩晕之要药。
并可加厚朴、蔓荆子、白蒺藜运脾燥湿,祛风止痛。若痰郁化热显著者,可 加竹茹、枳实、黄芩清热燥湿。
治疗上述各证,均可根据经络循行在相应的方药中加入 引经药,能显著地提高疗效。一般太阳头痛选加羌活、 防风;阳明头痛选加白芷、葛根;少阳头痛选用川芎、 柴胡;太阴头痛选用苍术;少阴头痛选用细辛;厥阴头 痛选用吴茱萸、藁本等。
针灸按摩头痛发作时,可根据头痛性质和特征选取几个或多个穴位进行针灸按摩止 痛,如:风池、风府、头维、列缺、百会、印堂、太阳、大椎、涌泉等穴位以通经活络,
临床表现
头部经络
头部的经络主要有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 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它们的循行方向 均由头部经过躯干部、下肢外侧抵止于足部。 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 经的总称。手之三阳,从手走头。 和任脉和 督脉。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可根据起病方式、病程长短、疼痛性质等特点进行辨证。外感头痛,一般发病较急, 病势较剧,多表现掣痛、跳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每因外邪所致。内伤头痛,一般起病缓 慢,痛势较缓,多表现隐痛、空痛、昏痛、痛势悠悠,遇劳则剧,时作时止。
【结语】
头痛的病因虽多,总不外外感与内伤两类。外感以风邪为主,挟 寒、挟热、挟湿,其证属实。内伤头痛有虚有实,肾虚、气虚、 血虚头痛属虚,肝阳、痰浊、瘀血头痛属实,或虚实兼挟。故头 痛应辨内外虚实,治疗亦相应采用补虚泻实。外感头痛以祛邪活 络为主,分辨兼挟之邪而分别祛风、散寒、化湿、清热治之。内 伤头痛补虚为要,视其虚实性质,分别治以补肾、益气、养血、 化痰、祛瘀为治。在辨证基础上,根据病变的脏腑经络,选加引 经药效果较好,除服药外还可配合针灸及外治法等,常可提高疗 效。
若风挟寒,寒为阴邪伤阳,清阳受阻,寒凝血滞,络脉绌急而痛;若挟热邪,风热 上炎,侵扰清空,气血逆乱而痛;若挟湿邪,湿性粘滞,湿蒙清阳,头为“清阳之 府”,清阳不布,气血不畅而疼痛。外邪所致头痛,其病机如《医碥·头痛》所说: “六淫外邪,惟风寒湿三者最能郁遏阳气,火暑燥三者皆属热,受其热则汗泄,非 有风寒湿袭之,不为害也。然热甚亦气壅脉满,而为痛矣。”
2.辨疼痛性质辨疼痛性质有助于分析病因。掣痛、跳痛多为阳亢、火热所致;重痛多为痰湿;冷 感而刺痛,为寒厥;刺痛固定,常为瘀血;痛而胀者,多为阳亢;隐痛绵绵或空痛者,多精血亏 虚;痛而昏晕者,多气血不足。
3.辨疼痛部位辨疼痛部位有助于分析病因及脏腑经络。一般气血、肝肾阴虚者,多以全头作痛; 阳亢者痛在枕部,多连颈肌;寒厥者痛在巅顶;肝火者痛在两颞。就经络而言,前部为阳明经, 后部为太阳经,两侧为少阳经,巅顶为厥阴经。
谢谢欣赏
分证论治
『外感头痛』
·风寒证
症状:头痛起病较急,其痛如破,痛连项背,恶风畏寒,口不渴,苔薄白,脉多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川芎茶调散。
方中川芎、羌活、白芷、细辛发散风寒,通络止痛,其中川芎可行血中之气,祛血中之风, 上行头目,为外感头痛要药;薄荷、荆芥、防风上行升散,助芎、羌、芷、辛疏风止痛; 茶水调服,取其苦寒之性,协调诸风药温燥之性,共成疏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
4.内伤不足先天禀赋不足,或劳欲伤肾,阴精耗损,或年老气血衰败,或 久病不愈,产后、失血之后,营血亏损,气血不能上营于脑,髓海不充则 可致头痛。此外,外伤跌扑,或久病人络则络行不畅,血瘀气滞,脉络失 养而易致头痛。头为神明之府,“诸阳之会”,“脑为髓海”,五脏精华 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能上注于头,即头与五脏六腑之阴精、阳气密切相 关,凡能影响脏腑之精血、阳气的因素皆可成为头痛的病因,归纳起来不 外外感与内伤两类。病位虽在头,但与肝脾肾密切相关。风、火、痰、瘀、 虚为致病之主要因素。邪阻脉络,清窍不利;精血不足,脑失所养,为头 痛之基本病机。
若鼻塞流清涕,加苍耳、辛夷散寒通窍。项背强痛,加葛根疏风解肌。呕恶苔腻,加藿香、 半夏和胃降逆。巅顶痛加藁本祛风止痛,若巅顶痛甚,干呕,吐涎,甚则四肢厥冷,苔白, 脉弦,为寒犯厥阴,治当温散厥阴寒邪,方用吴茱萸汤加半夏、藁本、川芎之类,以吴茱 萸暖肝温胃,人参、姜、枣助阳补土,使阴寒不得上千,全方协同以收温散降逆之功。
4,辩诱发因素因劳倦而发,多为内伤,气血阴精不足;因气候变化而发,常为寒湿所致;因情志 波动而加重,与肝火有关;因饮酒或暴食而加重,多为阳亢;外伤之后而痛,应属瘀血。
治疗原则
头痛的治疗“须分内外虚实”(《医碥·头痛》),外感所致属实,治疗当以祛 邪活络为主,视其邪气性质之不同,分别采用祛风、散寒、化湿、清热等法, 外感以风为主,故强调风药的使用。内伤所致多虚,治疗以补虚为要,视其所 虚,分别采用益气升清、滋阴养血、益肾填精,若因风阳上亢则治以熄风潜阳, 因痰瘀阻络又当化痰活血为法。虚实夹杂,扶正祛邪并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