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模式再思考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方式的反思及对策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方式的反思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学生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教学方式也需要不断更新与改进。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单一的教学手段、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挑战不足等。
为了更好地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需要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和改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通过优化教学模式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课程的教学转型与升级,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
1.2 问题意识当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方式的问题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靠死记硬背和灌输式教学为主,缺乏思辨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层面,缺乏对其内涵深度的理解。
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需求的提升,传统教学方式无法与现代教学理念和需求相匹配。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接受信息的能力不断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现实社会中存在很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误解和偏见,传统教学方式未能有效加以纠正和解释,导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出现偏差,影响了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把握。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方式的问题意识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传达方式、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实践的结合程度上。
需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1.3 研究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在高校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门课程不仅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方式的反思及对策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方式的反思及对策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是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方法的重要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在开展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教学方式的反思入手,探讨如何优化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方式,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我们需要反思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思考能力不足,缺乏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
课堂教学内容过于抽象,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效果不佳。
我们需要从教学方式的角度出发,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以便更好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工作。
针对当前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一、倡导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可以引入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将问题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通过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经济学内容时,可以提出一个实际的经济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从而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注重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为了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
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情况和实际效果,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理论知识的力量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方式。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全国各大高校都设置了该课程,并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思想体系,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意义,并从中得到对自己思想发展的启示。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让他们能够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所发展。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思想性和理论性。
这是因为该课程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只有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这些思想和理论,才能更好地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和讲解课程中的思想和理论,强调理论的基本前提和基本原则,引导学生分析理论的逻辑结构和思想内涵,增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识和思想意识。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实践性。
虽然该课程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理论,但这些思想和理论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了引导人民群众走向自由、平等、和谐的社会。
因此,教师要通过生动的案例、事例和实践活动等手段,让学生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理论对于实际工作和生活的指导作用,让学生从中得到实际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最后,教师应该注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理论是独具特色的,但是它也不是一个孤立的体系,它与其他文化、哲学、政治、经济等课程是相互关联的。
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不同的学科领域进行思考和思想交流,开拓他们的思想视野和跨学科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全面、深入和理性的思考能力。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方式的反思及对策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方式的反思及对策一、教学方式的反思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我国高校经济学、政治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它是培养学生政治素质、思想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课程。
在当前的高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效果不佳等。
我们有必要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教学方式过于传统目前,大部分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方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讲授模式上,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通过讲解教材内容来传授知识,学生则是被动接受。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对课程内容了解不够深入,难以形成系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2.教学效果不佳传统的讲授模式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厌烦情绪,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以笔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局限于表面,难以深入思考和拓展。
3.课堂互动不足传统的讲授模式往往使得课堂互动不足。
学生在课堂上缺乏足够的机会和平台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讨论,难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这种情况容易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孤立和被动。
二、对策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改善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方式。
1.多元教学方法传统的讲授模式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可以尝试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外阅读等,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趣味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注重课程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一些与社会实际结合的教学内容,通过类比、例证等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引导,使学生更容易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社会情况相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3.多层次的评价方式除了平时的课堂表现外,我们还可以引入一些多层次的课程评价方式,如开放式问题解答、小组研究成果展示等。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性思维。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方式的反思及对策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方式的反思及对策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教育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知和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高校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传统的讲授模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案例讨论不足等,导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领悟有所欠缺。
对该课程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并提出对策,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和探讨,旨在深入分析现有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教学方式的对策。
通过对教学方式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探讨,旨在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可行的方案和建议,促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通过针对教学方式的反思和对策,旨在引入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实践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方式改进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传承,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3 研究意义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思想理论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觉悟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高校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和探讨,以期能够提出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促进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通过对现有教学方式存在问题的分析,挖掘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改进教学方式的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方式的反思及对策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方式的反思及对策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是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运用的重要课程之一。
当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比如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学生缺乏参与度,教学方法单一等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我们有必要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的反思1.教学内容抽象化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运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哲学理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过于抽象的教学内容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学生参与度不高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缺乏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合作,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足。
3.教学方法单一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主要以讲授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途径。
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难以持续集中注意力。
二、对策的提出1.提高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问题中去思考和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为了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更加生动和有效,我们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使用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实践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和环境中学习,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互动性。
结语通过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方式的反思及对策的提出,我们相信可以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为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各高校在教学实践中能够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中国高校政治理论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的重要途径。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进行一些思考。
一、教学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内容应该紧密贴近时代需求,既要传承经典的原著,又要充分关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变化。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又要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当前社会面临的问题。
还需要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介绍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增强学生对国际形势的敏感性,培养学生具有国际眼光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调查研究等方式,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资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资源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
教师可以通过建设教学网站、录制教学视频等方式,扩大教学资源的渠道,增加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和全面性。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课外学习和交流,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对国内外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丰富课程内容,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既要保持对经典的传承,又要关注时代的变化,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真正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文章】。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入门课程,也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的重要课程。
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思考和设计这门课程呢?本文将就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一些思考进行讨论。
我们应该明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目标。
这门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从而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
我们还应该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选用合适的教材对于教学来说至关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启发学生思考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多读相关的专业书籍、文章和资料,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和批判思维。
我们还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化。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群体,我们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验法、课外阅读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深入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益。
我们还应该关注教学成果的评价和反馈。
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来检验教学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课堂问答、作业考核、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我们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教学效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关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我国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它对于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
如何正确理解和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教学的核心。
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全面深入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防止出现片面、抽象或误导性的表达,确保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正理解和领悟。
教师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提高教学效果上起着关键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涉及到众多复杂的概念和理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教师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索答案,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
教材的编撰与选用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关键环节。
教材应当准确、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要符合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和新成果。
教材还应当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既有学科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又有实践案例和理论研究的结合,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教育素养和职业素养是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重要因素。
教师应当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善于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教师还应当具备过硬的师德修养和教育思想,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需要全面思考,从教材编排与选用、教学内容和方式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划和安排。
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真正实现教育与培养的有机结合。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大学政治理论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是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认识和理解的重要途径。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它的基本原理是在对人类社会的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
在教学中应该将理论的讲解和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历史比较等形式,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批判性的理论,它要求人们通过对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的批判性思考,来认识和改造社会。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鼓励他们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和批判性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理论体系,学生应该具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创新和发展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借鉴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创新成果,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关系到学生的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工作,使学生真正受益,为将来的社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革命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中国高校政治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素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和理解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惑。
本文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进行探讨。
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要求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要求学生思考并解决现实问题。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矛盾,让学生通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要求我们善于分析问题,善于辩证思维。
我们可以通过讨论和辩论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水平。
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以实现人类自由和幸福为目标的,而这个目标也需要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来实现。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我们可以通过讲解革命先驱的先进事迹,让学生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人民利益,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现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重要品质,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写作、研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doc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作者:朱红晖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13期[摘要]实践教学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章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的两个依据,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的三项原则,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四个创新点。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思考[作者简介]朱红晖(1973- ),女,湖南双峰人,梧州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与研究。
(广西梧州543002)[基金项目]本文系梧州学院院级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践教学探索”的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200710)[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0-0169-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是指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理论教学相联系,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和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与社会和人群交往的各种活动,采取阅读、观看音频视频资料、演讲、课堂讨论、课堂辩论、心得体会、参观调查、科研活动、文艺活动和社会服务等方式,以获得知识和锻炼能力为目标,从而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的组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课内实践活动,二是课外实践活动。
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实践活动均有助于促进基本理论、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之间的联系,帮助和引导他们在解决思想认识的过程中,提高掌握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的依据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最主要的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一切旧哲学最鲜明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 文献编码】 o 1. 6/in 40 di0 99js . 5 — :3 . 0 s
98( . 1. . 3 89 C) 0 1 4 3 2 00
马克思 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课作 为高 校 思想政 治理 论课 的重要 组 成部分 , 承 担着对学 生进行马克思 主义基本 理论教
辩证 法 ,理论联 系实际也就成 为 了马克 思主义最根本 的要求 。马 克思主义 的实 践观及其所要求 的理论联 系实 际是加强
华。 因此 , 马克 思主义基 本原理概论课 在 教学 中 ,实践教学是一个 不可或 缺的重 要环节 。
一
伴随 。教学 目 的知识方面 可 以凭借课 标
堂教学就能较好地实现 , 而能力方面和价 值观方面 的教 学 目标则更多 的是在学生
基本依据 。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 理概论课 的实践 教学 就是要 运用 实践 的观 点 , 在 理论联系实 际中引导学生根据 所学 的马
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概论课 实践教学 的
育 , 高学生运用 马克思主义 的科 学方 提 法分析 问题 、 决问题 的能力 , 解 帮助学生 树立科 学的世界观 、人生 观和价值 观 的
重任 。然而 , 们世界观 、 人 人生 观和价值 观 的形成 和确立 ,不仅要 掌握科学 的理 论体 系 , 还需要有 实践基础 , 在实践 中使 人们 的思想得到锻炼 、 体验 , 并进一 步升
囊獬嚣
一0 置 ¨ t
_
。 糍 缓 豳自 鞠 幽
t
菀恩
薹 原理概论课 践 ’
口 广 东药学院 温汉雄
【 要】 摘 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基
本 原理概论课教 学的重要 环节 ,也是 马 克思主义理论 的 内在 要求 。在 教 学过程 中 , 师应 充分挖掘校 内外资源 , 富和 教 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及反思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及反思【摘要】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的问题,针对这问题要提高认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教学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2008.9.23)中要求“要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积极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各高校积极开展和实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各高校实践教学的实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笔者所在学校——河南理工大学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在教学模式改革中进一步加强了实践教学。
本文以其为例,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进行反思,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一、“实践教学”的理解和界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教学环节而言,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一点人们已有共识,但对二者的区分和定义却存在着分歧。
目前有三种区分依据:1.以教学的形式为区分依据。
单纯的课堂讲授就是理论教学,而如果采用讨论、辩论等不同于常规讲授形式的就是实践教学。
2.以上课地点的不同为区分依据。
仅限于课堂教学形式就是理论教学,走出课堂进行社会实践,如参观、考察与调查的就是实践教学。
3.以课堂主体的不同为区分依据。
只要仍以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形式就是理论教学,而当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就是实践教学。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方式的反思及对策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方式的反思及对策【引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一环。
目前在高校课堂中,该课程的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解不深刻、兴趣不高等现象。
有必要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分析】1. 传统教学方式单一当前,许多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方式主要以老师单向讲解为主,缺乏互动交流和启发式教学。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参与的机会,难以形成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
2. 教材内容抽象部分教材内容较为抽象,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深入理解。
老师在讲解时往往难以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抵触情绪,缺乏学习动力。
3. 缺乏实践教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实践教学相对薄弱,学生在课堂上难以对所学理论进行实际运用和实践探索,缺乏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思考。
【对策建议】1.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促进他们主动思考和交流。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性,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2. 贴近生活的案例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分析,将抽象的理论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反思和探讨。
通过具体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并激发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兴趣。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可以增加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培养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能力和思维方式。
4. 提倡课外阅读除了课堂教学,学校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丰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方式的反思及对策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方式的反思及对策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方式也需要不断的反思和调整,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环境。
本文将从学生学习需求、教学资源、互动性等方面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学生学习需求的反思及对策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
传统的课堂式教学往往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而言。
我们需要针对学生学习需求进行反思,提出相应的对策。
1. 使用多种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该结合课程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等,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
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2. 强化实践教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理论性强,学生往往觉得难以理解和应用。
可以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参观实地、调研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对于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学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并提出对策。
1. 充分利用教学设施高校拥有丰富的教学设施和资源,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中,往往未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设施,结合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该与时俱进,融入当下社会热点和现实案例,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做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互动性的反思及对策互动性是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着学生 passivity 的现象,互动性不足。
我们需要对互动性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教学经验与教学模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教学经验与教学模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中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高马克思主义素质和思维能力。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采取适当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学习。
本文将介绍一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的主要经验和模式。
一、启发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学习。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案例分享、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参与讨论,从而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
同时,通过启发式教学模式,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习惯,培养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素养。
二、案例教学经验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真实的案例来教授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可以借助案例教学经验,通过具体的实例,将抽象的原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通过分析、讨论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三、互动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是一种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的教学模式。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能力,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互动式教学模式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是一种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教学模式。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可以采用实践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参观实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思考5页word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思考“05方案”实现新课程改革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以下简称“马原”)是思想政治课程体系的理论基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关于“马原”课的教学研究成果很多,有人从教材和理论性质和特点研究,有人从教学方法出发探讨如何做好教学;有学者对“马原”课教学中所遇到的各方面问题予以思考;也有人考察“马原”课在实施教学中的时效性、时效性如何。
但大多都是理论化的探讨多一些,缺乏实践性的研究,提出的对策也缺乏操作性,对问题大多做以简单化表述,回避了很多关键性的问题。
例如很多的学生和教师提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与我们国家和我有什么关系;我们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吗;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有价值吗;马克思主义能解释中国现实能引领中国的未来吗;今天我们还是否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等一些基本的常识性又是很重要的问题。
经过长期对“马原”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问题予以调查和研究,对“马原”课的教学和管理两部分予以讨论。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有两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马原”课教学具备科学,实践和批判的教学态度和理念。
这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必须必备的素质。
在实践中,有必要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原”课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原”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根本指导思想,其目的在于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马原”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关系到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大问题,而且也涉及到对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研究和理解,甚至也关系到我国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的有效性如何。
可以说,“马原”的教学直接关系到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课学习的成败。
所以,“原理”课教学要发挥好基础性作用,要真正使学生真学、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认识重大问题,就必须加大学术研究力度,着眼学科发展前沿,以学术研究引领和推进“原理”课教学,用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支撑和丰富教学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模式再思考[摘要]五年来各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已初步形成符合自己课程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
从教学模式的定义入手,它应该具有稳定性、更新性、层次性三大特点。
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当前概论课程的两种主要实践教学模式:规范化制度化教学模式;特色化个性化教学模式。
从中透视出实践教学模式具有的开放性和互动性特点,为今后该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乃至整个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努力方向:强化学生充当教学主体的理念;打磨适合自己学校实际与特色的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形成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
[关键词]制度化个性化开放性互动性教学理念管理机制自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以来,为了优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所有课程都不断思考努力打磨适合自己课程性质的教学模式。
本文从教学模式的定义入手,得出所要讨论的实践教学模式之内涵,从而转入对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现状与今后努力方向的思考与研究。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体系,是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基本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综合结构。
”①通过定义我们可以得出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稳定性。
任何一门课程都有自己相对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因子,在既定的教学活动阶段这些因子相对确定,变化不大。
(二)更新性。
尽管教学模式自身定义要求它在一定时期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但是由于其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要素处于不断微调状态,而这些调整都会引起整个系统结构的变化,所以教学模式又具有更新性。
不过稳定性和更新性并不矛盾,因为稳定不等于固步自封,更新也不等于随心所欲。
更新是在继承和保留原有模式中较好作法的基础上,按照自身教学规律和外在条件对原有模式科学取舍之后形成的更加有效的结构系统。
(三)层次性。
无论如何更新,教学模式都直接受制于课程内容,同时也反作用于它。
当前,由于时代背景使然,我国高等教育理念从总体上有了很大转换,教育者们基本达成共识,那就是:在这个开放的社会环境中,课堂也必须开放和互动;换言之,任何课程的教学活动都必须有意识地加入“实践教学”这一环节,特别是传统的人文社科课程,更需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和转换。
因此,现在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分化出理论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这样的层次性来。
由此得出本文所要要讨论的实践教学模式之定义。
所谓实践教学模式,是指根据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基本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综合结构。
它不是独立的主体,而依附于某一课程的理论教学,两者相辅相承,共同制造出整体的教学效果。
一、我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模式现状根据近两年参加江苏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教师培训班时任课教师们的交流;通过“05方案”实施以来与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传媒大学等兄弟院校之间的互访;以及平时借助网络对其它高校“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开展情况的关注,笔者对当前我国高校“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现状有了大致了解。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95%以上都开设“概论”课程,这些学校中约65%的高校在“概论”课程中引入实践环节。
经过五年多的建设,这些高校“概论”课程已形成自己相对稳定和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
现大致归纳为两种:第一种,创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环节,追求实践教学模式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既然实践教学模式是一个有机综合结构和系统,那么任何学校、任何课程必须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革与调整,才能在实践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
河海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经过艰苦探索与尝试,终于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1、根据“概论”课程自身特点提出自己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
那就是“概论”课程通过引入实践环节:一方面,希望有效培养学生的整体性思维能力、社会观察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另一方面,希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①张秉福:《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开放性教学模式的构建》,《学术论坛》2010年11期,第199页。
论的理论教学内容,使抽象宏观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与学生实践生活相结合,从而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完善他们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培养起学生观察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和能力。
惟有如此,“概论”课程的整体教学目标才算真正完成。
为此,河海大学首先把“概论”课程总学分数从3学分调整到4学分,然后从中划出1.5个学分作为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为了保证该模式的有效运行,无论授课时间地点的安排、相关经费的支付,还是教学考评方式都相对独立并且基本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道路。
2、根据“概论”课程自身特点和实践教学目标的设定,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
经过尝试,现已形成比较稳定的四种实践教学内容:1,演讲赛。
由主讲教师搜集和整理参考题目,历届学生积极扩充,建立起演讲赛题库;然后参与演讲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和兴趣,从中选取适合自己的题目,自写自导自讲,最后由课程组统一评奖。
2,辩论赛。
组织方式和演讲赛相同;不同的是演讲赛以个人为单位,辩论赛则以组为单位(每组四到六人)。
辩论采取层层淘汰的形式,由班内扩充到班与班之间,充分锻炼了学生们的逻辑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课题。
为了完成实践教学目标,河海大学教务处每年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提供给学生10万元课题经费。
其中“概论”课程承担50项,每项可获经费资助500元左右。
课题任务在课程教学第一周布置,课程结束时提交研究成果和结题报告,由“中心”统一验收并评奖。
4,读书交流和ppt展示。
要求学生在主讲教师指导下选取思想性学术性较高的经典文章仔细阅读、有感而发,期中时提交一篇3000字左右的读书报告。
之后主讲教师从中选出高质量的作品,并且指导学生完成ppt制作,在学期结束时由学生在课堂上公开展示交流ppt的内容。
3、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和实践教学内容,在实践管理环节引入研究生助教制度。
要想很好地完成这样的实践教学环节必须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而课程组师资相对短缺,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又相当繁重,执行起来力不从心。
于是“概论”课程组利用学院的多学科优势,鼓励和挑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生充当助教,协助教师共同完成实践教学,既锻炼了研究生的社会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又弥补了师资力量相对短缺的不足,使预定实践教学目标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
总之,经过从理念到制度、从形式到内容的层层建设和完善,河海大学“概论”课已形成自己极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
它既适合课程性质与教学内容,又很好地服务于理论教学,产生了良好的整体教学效果。
第二种,教学理念新颖、教学内容丰富,追求实践教学模式的特色性和个体性。
还有一些院校,并未把实践教学环节单独列为考核系统,但也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
以武汉大学为例。
该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组全体老师革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激活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学校学院实际情况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
1、确立自己的教学思路,力求开辟有效的实践教学领域。
武汉大学“概论”课程组虽未把实践教学环节单独列出,但也从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学时总量出发,把总学时分割为讲授学时和实践学时,即从54学时(3学分)的总课时中分出9学时(0.5学分)专门用于实践教学。
目标是:通过引入课堂讨论、观摩资料片、网络互动这样的设计,力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实践教学基地的开辟,让学生走出教室,广泛接触和了解社会,有针对性地思考理论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同时借助学科这一有效平台,请知名学者来校讲学,使学生视野得到开阔、科研能力得到锻炼。
2、理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关系,设计出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上述思路,武汉大学“概论”课程组设计出以下教学内容:1,邀请知名学者有针对性地来校演说和报告。
2007年上学期,曾邀请湖北省副省长任世茂同志给武汉大学同学做全国和湖北省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报告,对大学生充分了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深入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思想有很大辅助作用。
2,组织学生到武汉市及周边地区参观学习。
仅2007年上学期,课程组就组织了17个课堂、1200多人走出学校,去武汉钢铁公司、武汉东湖开发新区创业基地以及周边社区进行参观,使学生对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科学技术如何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等理论问题有了深切体会。
2009年上学期,更是让全校60多个课堂、7000多人全部走出教室,先后参观了辛亥革命纪念馆、中国共产党“五大”会址、毛泽东旧居等革命纪念馆,让大家对中国社会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组织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参与暑期“三下乡”等实践活动。
武汉大学以任课教师所承担课堂的院系为单位,积极参与校团委、学工部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拟定相关题目,论证调研方案,修改社会实践论文,收到良好效果。
例如2007年,学校开展的以“建设新农村、践行荣辱观”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仅新闻媒体对武汉大学的宣传报道就达100多篇。
4,紧密结合实际,开展以课堂讨论、辩论、演讲比赛为载体的多种实践教学活动。
近五年来,武汉大学分别以校、院、各专业课堂为单位先后进行过以“武汉大学迎接十七大‘和谐颂’演讲比赛”为主题的全校性演讲比赛。
该比赛由课程组全体教师进行初赛、复赛、决赛审查把关,遴选代表;比赛以迎接党的十七大为主旨,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以“概论”课程内容为基础,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解读教材,又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因时制宜,实践管理环节上发挥了自己的学校学科特色和优势。
通过上述描述,我们可以看到要想顺利圆满地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必需理顺组织机构和方式,必须投入大量经费。
武汉大学充分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借助学科平台解决人力、物力、财力和所需社会关系,从而保证实践环节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首先,院系重点学科解决了所需大部分经费;其次,石云霞教授带领的学科点在国内的知名度,也为他们邀请知名学者来校讲学、设立“概论”课程实践教学基地等环节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模式新特点及今后努力方向综上所述,无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采取何种实践教学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模式呈现出开放性和互动性。
那么,此处开放性和互动性的内涵是什么?开放性是指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封闭性。
具体来说:从时间上看,教学不再是教师从头到尾自导自演的完整封闭过程,相反学生要被作为积极能动的主体引入这个过程,他们对每个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和质疑,从而使教学被修改为被不断总结和提升的阶段性整合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