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益气为栋梁
黄芪的功效与主治与禁忌
黄芪的功效与主治与禁忌黄芪,这味在中医药领域备受重视的中药材,有着诸多的功效、主治病症以及使用禁忌。
黄芪,性微温,味甘。
其主要功效之一便是补气固表。
对于那些平日里容易感到疲劳、气短乏力、稍微活动就气喘吁吁的人来说,黄芪是一味良药。
它能够增强人体的中气,提升身体的能量水平,让人更有精力去应对日常的生活和工作。
黄芪还有托疮生肌的作用。
当身体出现疮疡久不愈合,或者伤口难以恢复时,黄芪可以促进肌肤和组织的生长,加速伤口的愈合过程。
这对于一些术后患者或者长期患有慢性皮肤疾病的人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在增强免疫力方面,黄芪也表现出色。
它能够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使人体更有能力抵御外界的病菌和病毒的侵袭。
特别是在季节交替、气候变化较大的时候,适当服用黄芪可以帮助我们减少生病的几率。
黄芪还能利水消肿。
对于一些因肾脏功能不佳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水肿,黄芪能够促进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减轻水肿症状。
在主治病症方面,黄芪常用于治疗脾气虚证。
脾气虚的人常常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黄芪可以健脾益气,改善这些不适。
黄芪也常用于治疗肺气虚证。
表现为咳嗽无力、气短喘促、自汗等。
通过补充肺气,黄芪能够缓解这些肺部气虚的症状。
对于气血亏虚的人群,黄芪与当归等药材配伍使用,能够补气生血,改善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等症状。
然而,黄芪虽好,却也有禁忌。
首先,感冒发热的人不宜使用黄芪。
因为黄芪具有固表的作用,在感冒发热期间使用,可能会导致邪气滞留体内,难以发散,从而加重病情。
其次,阴虚阳亢者要慎用。
这类人群通常有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潮热盗汗等症状。
黄芪性温,使用不当可能会加重阴虚阳亢的症状。
孕妇在使用黄芪时也需要格外谨慎。
虽然黄芪一般来说较为安全,但由于孕妇的身体状况特殊,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
此外,黄芪的用量也需要注意。
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上火、失眠等不良反应。
总之,黄芪是一味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中药材,但在使用时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功效,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黄芪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与用量
黄芪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与用量黄芪概述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属于豆科植物黄芪的干燥根。
在中医理论中,黄芪被认为具有益气固表、补中益气、扶正固本的功效。
黄芪在中药学中被广泛应用,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和医疗效应。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黄芪具有以下主要功效与作用:1.益气固表:黄芪能够提升人体抗病能力和免疫力,增强体质,抵抗疾病入侵,对于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和抵御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有帮助。
2.补中益气:黄芪对于脾胃功能不佳、食欲不振、气短懒言等症状有改善作用,能够调节身体机能,增加体能和精力。
3.扶正固本:黄芪对于虚弱病人、失调症状、长期疲劳等有辅助作用,能够改善身体虚弱的状态,恢复身体健康,增强体力。
4.补气活血:黄芪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养分运输,改善心脑血液供应,对于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有改善作用。
黄芪的主治病症黄芪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1.气虚不足:黄芪具有补气固表的作用,对于气虚引起的症状如乏力、气短、精神不振等有改善作用。
2.脾胃虚弱:黄芪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欲,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3.外感风寒:黄芪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对于感冒、咳嗽、流感等因风寒引起的症状有改善作用。
4.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黄芪具有补气活血的功效,对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辅助作用。
黄芪的用量黄芪使用时应注意以下用量事项:1.药材用量:一般成人每次使用黄芪约为10-15克,煎煮时与其他中药搭配使用时可以适量减少。
2.煎服方法:将黄芪洗净切碎,加入适量清水煮沸,然后改为小火炖煮15-20分钟,过滤药渣后即可饮用。
3.频率与时长:黄芪可以每日服用1-2次,连续服用7-14天为一个疗程,视具体情况而定。
长期服用需要遵医嘱。
4.特殊人群用量:孕妇、儿童、老年人、虚弱体质者等特殊人群使用黄芪时,应遵循医生建议并根据体质情况适量调整用量。
结论黄芪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益气固表、补中益气、扶正固本、补气活血等功效与作用。
黄芪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黄芪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一、黄芪的功能黄芪是中医药中常用的药材之一,具有多种功能,主要包括:1.养血补气:黄芪具有养血补气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供应,改善机体机能。
2.提高免疫力:黄芪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3.抗疲劳:黄芪可以提高人体的抗疲劳能力,改善身体疲劳状态,增加体力。
4.抗炎止痛:黄芪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
5.抗过敏:黄芪具有抗过敏的作用,可以缓解过敏引起的症状。
二、黄芪的主治黄芪在中医药中有多种主治,主要包括:1.脾胃虚弱:黄芪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2.失血及贫血:黄芪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红蛋白含量,适用于失血及贫血引起的乏力、疲倦等症状。
3.免疫功能低下:黄芪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适用于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反复感冒、易患感染等问题。
4.疲劳乏力:黄芪可以提高机体抗疲劳能力,适用于疲劳乏力引起的精神不振、乏力无力等症状。
5.放疗化疗后的调理:黄芪具有抗炎、提高免疫力的作用,适用于放疗化疗后的调理,缓解副作用及提高机体抵抗力。
三、黄芪的用法和用量黄芪的用法和用量应根据具体病情情况而定,一般可采用以下方式:1.药材煎汤:将黄芪研磨成粉末,取适量加入开水中煎煮,可以直接饮用。
2.中药制剂:黄芪也可作为中药制剂的成分之一,例如黄芪颗粒、黄芪片等,可按照说明书的用量使用。
3.煮粥或炖汤:将黄芪与其他药材搭配,煮粥或炖汤食用,可增加药效的吸收和提高口感。
黄芪的用量应根据个人体质及病情而定,一般建议成年人每日黄芪的用量为1020克,可分23次服用;儿童用量需减半。
四、注意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小孩、老人及慢性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黄芪。
2.对黄芪过敏者禁用。
3.服用黄芪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生冷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4.用黄芪饮食疗法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营养搭配。
总之,黄芪具有养血补气、提高免疫力、抗疲劳、抗炎止痛和抗过敏等功能。
补气良药——黄芪
很多人觉得夏天热不适合补气血,应该清热,这 就错了!夏季出汗量大,身体的水分随之流失,引起 体液、气血亏损,容易出现口干舌燥、便秘、头晕等 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气虚之症,比如大量出汗之后 容易感到困倦、疲惫无力。所以夏天更需要补气血, 这也是一年当中最好的补气血季节!
说到补气的“灵药”,很多人会想到西洋参,但是 西洋参的价格高,相比起来,黄芪的补气效果不输西 洋参,而且经济实惠,实属补气良药。
黄芪用于气血运行阻滞,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 者,常与桂枝、白芍、当归之类温经通脉、养血活血 等药配伍。
日常生活中本品虽无特别禁忌,但不可随意服 用,根据病情辨证使用方可达到预期效果。
(摘自 《家庭医药》)
民间秘方
治多发性神经炎验方
牛膝、熟地各20克,山药、山 萸肉、枸杞各12克,菟丝子、威灵 仙、桑寄生各15克,川芎6克,秦 艽、当归各10克,水煎服。每日1 剂,分2次服用,15日为1疗程。
川芎活血行气,兼可祛风止痛; 当归活血补血、通经止痛。诸味 相配,可奏补益肝肾、祛风除 湿、活血止痛之功。本方用于肾 阴亏虚 (腰酸腿软、口燥咽干、 潮热、舌红少苔为主症) 引起的 四肢麻木、肌力减退或肌肉萎 缩,具有减轻或缓解症状的作 用。对于风寒引起的关节痹痛, 服用本方也有一定效果。
个体有差异,秘方须慎用。
等配伍,以益气、养阴、生津。
黄芪汤
生黄芪 15 克,鱼腥草 30 克,丹皮、桔梗各 6 克, 瓜蒌、生大黄 (后下)、赤芍各9克,水煎服。
黄芪的功效及功能主治
黄芪的功效及功能主治1. 引言黄芪,又称黄精、党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具有多种功效和功能,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本文将介绍黄芪的功效及功能主治。
2. 黄芪的功效以下是黄芪的主要功效:•养血益气:黄芪有补益气血、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对于虚弱、气血不足的人群特别适用。
•扶正祛邪:黄芪可用于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身体抵抗力,具有扶正祛邪的作用。
•抗疲劳:黄芪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能够有效改善人体疲劳状态,提高身体的抗疲劳能力。
•抗感染:黄芪具有抗病毒、抗菌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体抵御疾病的侵袭。
•抗肿瘤:黄芪中的有效成分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3. 黄芪的功能主治黄芪在中医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下面是黄芪的一些功能主治:•补气养阳:黄芪可以补益脾胃,提高脏腑功能,对于脾胃虚弱、气虚阳寒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益肺润燥:黄芪可以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对于肺热咳嗽、燥咳无痰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提升免疫力:黄芪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机体免疫力的提升,对于容易感冒、反复感染的人有很好的效果。
•改善疲劳:黄芪可以改善因体力活动、工作压力等引起的疲劳状态,提高身体的抗疲劳能力。
•抗衰老:黄芪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延缓细胞的老化过程,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调节血糖:黄芪可以调节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抗肿瘤:黄芪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抗肿瘤,对于肿瘤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4. 用法用量黄芪的用法用量如下:•煎汤饮用:将黄芪适量放入锅中,加水煎煮,取汤饮用,每次可适量。
•研成粉末:将黄芪研成细粉末,可以加入食物或饮品中食用,每次可适量。
•泡水饮用:将黄芪放入开水中泡制,静置片刻后饮用,每天可适量。
5. 注意事项黄芪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孕妇慎用:孕妇在使用黄芪前应先咨询医生的建议,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
•剂量控制:使用黄芪时应严格按照医嘱或产品说明书的剂量使用,避免过量使用。
黄芪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与用量图片
黄芪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与用量1. 黄芪的作用与功能黄芪,又称黄岛、历属,是中药中常用的一味草药材。
黄芪具有多种功效和功能,主要包括:1.补气养血:黄芪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因其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
黄芪中的黄芪醇能够促进造血功能,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从而改善贫血症状。
2.提高免疫力:黄芪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黄芪中的黄芪醇和黄芪酸能够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3.抗疲劳:黄芪中的黄芪醇和黄芪酸能够增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轻疲劳症状。
黄芪还能够促进体能恢复,提高运动耐力。
4.抗炎和抗过敏:黄芪中的黄芪酸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和过敏反应,降低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
2. 黄芪的主治黄芪具有广泛的主治范围,主要包括以下疾病和症状:1.脾胃虚弱:黄芪能够补气养脾,用于脾胃虚弱的症状,如食欲不振、腹泻、便溏等症状。
2.脾气不足引起的肌肉无力:黄芪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能够增加肌肉的供氧量,改善脾气不足引起的肌肉无力症状。
3.虚寒体质:黄芪具有温阳的作用,对于寒凉体质、手脚冰冷、畏寒怕冷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4.免疫力低下:黄芪能够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适用于免疫力低下、易感冒等症状。
5.疲劳乏力:黄芪能够提高体力和抗疲劳能力,对于疲劳乏力、疲劳恢复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3. 黄芪的用量黄芪的使用剂量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下为一般用量作为参考:1.饮片剂:一般每次服用6至12克,一日2至3次,可根据需要酌情增减剂量。
2.黄芪粉剂:一般每次服用0.5至1.5克,一日2至3次,可根据需要酌情增减剂量。
3.药酒剂:一般每次服用10至15毫升,一日2至3次,可根据需要酌情增减剂量。
4.黄芪胶囊:每次一粒,一日2至3次,可根据需要酌情增减剂量。
请注意,在使用黄芪前,应谨慎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营养状况、体质、病史等,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用量调整和使用方法。
以上是关于黄芪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与用量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药中补气王——黄芪
家庭科技2019·4JTKJ│家庭用药│JIATING YONGYAO黄芪是一味常用的名中药,从古至今,扮演补正气、强体魄的重要角色,是药食两用药材。
中补气王——黄芪文张良贤医家妙用起重疴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有健脾补中、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功效,是补中益气的要药,在很多处方中常担当主药。
适用于多种气虚病人,如少气懒言、声音低弱、咳嗽气短、久咳久喘的肺气虚者,面色不华、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的脾气虚者等。
黄芪对慢阻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术后、放化疗后、消化性溃疡的气虚病人疗效尤为显著。
黄芪与其他药物配伍而成的名方补中益气汤,可升阳举陷,对于久泻久痢导致的脱肛、直肠黏膜内脱垂或肠易激综合征、形瘦体弱的内脏下垂等都有较好疗效。
以黄芪为主药的玉屏风散,内补脾肺之气,外以固表止汗。
黄芪还能治疗因为气虚导致的自汗、水肿,对糖尿病足、慢性丹毒导致的下肢溃烂等,可起到敛疮生肌的功效。
经典名方归脾汤、十全大补汤等都以黄芪为主药,可补益气血、活血通络,能治疗多种疾病。
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善用、妙用黄芪,用法用量大胆独到,灵活有效。
著名的补阳还五汤中大剂量用生黄芪,与活血化瘀药配伍,益气活血,主治气虚血瘀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遗尿不禁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等,被誉为益气活血的代表方药。
现代许多名老中医也善用黄芪治病。
国医大师邓铁涛对黄芪运用很有体会,他除了重用黄芪治疗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肾下垂外,对属于疑难重病的重症肌无力出现肌肉痿软、眼睑下垂、呼吸困难等,在自拟的强肌健力饮中重用黄芪也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
补气又修心现代研究证实,黄芪所含的黄酮、皂甙类、黄芪多糖等具有强心、保肝、利尿、增强免疫功能、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增强造血功能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即中医的补气作用。
此外,黄芪在改善心脏疲劳衰竭方面也有明显作用。
治疗心衰的方剂如养心汤、生脉饮合炙甘草汤、真武汤合四物汤、参附龙牡汤等,都少不了黄芪。
补益良药--黄芪的药用价值与食用功效
补益良药--黄芪的药用价值与食用功效补益良药 -- 黄芪的药用价值与食用功效导读:黄芪:又名黄耆,为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
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
春秋采挖,除去须根、根头,晒干。
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黄芪是中国传统重要的补益药之一,具有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黄芪:又名黄耆,为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
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
春秋采挖,除去须根、根头,晒干。
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黄芪是中国传统重要的补益药之一,具有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的功效。
形态特征:1、内蒙古黄芪根呈圆柱形,上粗下细,少有分枝,长20至60厘米,直径1至3厘米。
表面淡黄棕色,有明显的皱纹及横切长皮孔。
质硬而韧,断面纤维状,略带粉性。
气特异,味微甜,嚼之有豆腥气。
2、膜荚黄芪根与蒙古黄芪的根相似。
黄芪的药理成分: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
功能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用于脾胃气虚;脾气虚,中气下陷,表虚自汗,久泻脱肛,脏器下垂(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肺气虚弱,咳喘短气、气虚自汗、易于感冒、气虚水肿、小便不利、气血不足、贫血萎黄、便血崩漏,或肢体麻木,疮疡、痈疽难溃,久溃不敛,创口不易愈合;慢性肾炎蛋白尿,内热消渴;(糖尿病)等。
补气补血效果甚佳。
黄芪的十大作用:1、增强免疫功能。
2、对干扰素的作用。
3、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
4、促进机体代谢。
5、改善心功能。
6、降压作用。
7、保肝作用。
8、调节血糖。
9、抗茵及抑制病毒作用。
10、激素样作用。
黄芪的功效:近代研究黄芪及其成分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在祖国医学中并没有特指的病候名称,因其发病多在心脏,而心为气血聚集之地,故历代医家认为其病机为气机不畅或气虚,导致血行受阻,阻塞血管。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芪的成分主要含有甙类、多糖、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护血管内皮以及增强心肌收缩力的功用,在治疗胸痹心痛和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中,黄芪经常被组方应用。
古今名医用黄芪经验
古今名医用黄芪经验黄芪是一味临床使用率极高的中药,业内有“十药八芪”之说。
其应用之广泛、功效之卓著,为历代医家所称道。
李时珍说:“耆者,长也。
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今俗通作黄芪。
”(《本草纲目》)今就名医用黄芪的经验作一简述,以冀加深理解,适时选用。
《神农本草经》:黄芪疗疮补虚《神农本草经》将黄芪列为“上品”,言其“味甘,微温。
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
补虚,小儿百病。
”从整段文字来看,黄芪用于治疗外科疾病比较多,而“补虚”之功好像并不是太突出。
其实黄芪的“补虚”作用,是针对久病之虚而言,正如陈修园所说:“其曰补虚者,是总结上文诸症,久而致虚,此能补之。
”那些患“痈疽、久败疮”等恶疾的人,绝非一般之虚,如产后、汗后之虚,而是毒邪久羁而致虚,这种虚可谓“大虚”。
后人依此将黄芪用于疮疡、痈疽诸疾,如元代张元素云黄芪:“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外疮家圣药。
”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的托脓散,清代《医宗金鉴》的托里透脓汤,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内托生肌散等,均以黄芪益气托脓为主药,属于外科托法范畴,若无正气托里,脓毒岂能排出。
张仲景:黄芪补虚、通阳、护卫仲景用黄芪,在《金匮要略》中凡七见,而《伤寒论》113方未用,这是为何?后世医家多有论述,而以岳美中先生的认知最为中肯。
他说:“仲景在《伤寒论》则绝不用黄芪,在《金匮要略》则罕用四逆,是因为黄芪必须多服久服,才能有效,不像附子、干姜,才下咽则其效立显呢……可以肯定地说,黄芪对于急性衰弱病,绝无救亡于顷刻像附子那样捷疾的力量,而对衰弱性病则有它一定的疗效。
”(见《岳美中论医集》)可见,《伤寒论》中不用黄芪,并非没有对应之证,而是黄芪性温和而力缓,不若附子、干姜那样剽悍有力,可以挽救生命于顷刻。
至此说明,仲景治急症不用黄芪,而治杂病则用黄芪,意在缓缓收功。
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用黄芪,其义有三,一是补虚理劳:如黄芪建中汤治疗“虚劳里急,诸不足”等;二是通阳逐痹:如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血痹”等;三是护卫除湿:如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桂枝加黄芪汤及乌头汤治疗“风水”“皮水”“黄汗”“历节”等。
黄芪的补气作用及其对虚弱体质的改善
黄芪的补气作用及其对虚弱体质的改善黄芪,又称黄精,是一种中药材,常被用于中医中作为补气的药物。
黄芪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
本文将探讨黄芪的补气作用以及它对虚弱体质的改善。
一、黄芪的补气作用黄芪被誉为“百草之王”,主要因为它具有强大的补气作用。
黄芪中含有丰富的多糖、黄酮、氨基酸、无机盐等活性成分,这些成分能够促进身体的能量代谢,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黄芪还可以调节和提高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促进红细胞的生成,从而有效地改善气虚的症状。
黄芪还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的作用。
它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氧化损伤,保护身体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
这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和增强机体免疫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黄芪对虚弱体质的改善虚弱体质是指人体机能低下、免疫力差、易疲劳等症状的综合表现。
黄芪作为一种天然的补气药物,对于改善虚弱体质具有显著的效果。
1. 提高免疫力黄芪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提高抵抗力。
虚弱体质的人通常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经常食用黄芪可以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加抗体的生成,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和疾病。
2. 增强体力黄芪具有补气的功效,能够提高机体的能量代谢和氧气输送,增加肌肉的耐力和力量。
经常食用黄芪能够改善虚弱体质患者的倦怠、乏力等症状,增加身体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3. 促进消化吸收黄芪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活性酶,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改善虚弱体质的人胃口差、消化功能低下等问题。
黄芪还能够增加肠道对养分的吸收,提高人体的营养水平,增加机体储备能量,改善虚弱体质。
三、黄芪的用法和注意事项黄芪通常可以作为中药材煎煮成汤剂,或者加工成黄芪颗粒、黄芪胶囊等剂型进行服用。
一般而言,成年人每日口服黄芪约10~30克为宜。
在使用黄芪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孕妇、婴幼儿和体内有实热的人应当避免使用黄芪,以免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2. 使用黄芪时,要根据自身的体质和病情合理选择用量,并遵照医嘱进行服用。
黄芪功效与作用 黄芪是补什么的
黄芪功效与作用黄芪是补什么的黄芪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其药用价值很高,在我国古代的典籍里面早有关于它的一些记载。
现在野生的越来越少,所以市面上常见的多为种植的。
那么为什么它会这么受欢迎呢?想必这和它的功效是分不开的。
黄芪功效与作用1、调理器官下垂。
中医认为气虚会引起内脏下垂,如子宫脱垂、脱肛等,日常容易经血多、头晕乏力。
黄芪水有补气升阳的作用。
2、调理老慢支。
老慢支容易在干燥、寒冷、空气污染严重的时节复发,黄芪有补气、提高呼吸道抵抗力的作用。
老慢支患者可坚持饮用。
3、美容。
黄芪有抗衰老、抗氧化作用,可美容生肌,富含对皮肤有益的微量元素、氨基酸。
适合皮肤敏感、过敏、痤疮、红血丝的女性,对于预防皮肤干燥、粗糙、细纹、暗黄等也有作用。
4、祛风湿、改善腰腿酸痛。
中医里说它主治“寒湿痹,四肢疼酸”,所以天气潮湿、寒冷引起的腰腿痛、四肢酸痛,不妨试试黄芪酒。
5、保护心血管。
黄芪对血液粘度高、高血压也有调理作用,减少血栓形成,扩张血管和改善血液循环。
6、健脾胃。
脾胃虚弱,患有胃炎,可以用黄芪、当归、山楂共同泡茶饮。
另外,肺虚久咳、皮肤生疮不愈合等,也可以使用黄芪。
7、提高免疫力。
中医里说体弱表虚,会导致身体出汗、易伤风、咳嗽。
黄芪有益卫固表的作用,即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疾病出现。
8、利尿消肿。
肾气虚容易引起黑眼圈、眼袋、脸部浮肿,黄芪适合与茯苓、白术等一同煎茶,补肾虚。
黄芪是补什么的黄芪补气。
补气无疑是黄芪显露出来最好的功效,例如,说话无力、走路没劲、脸色苍白,这些都是脾虚、气虚、肺虚的表现,通过食用黄芪能治疗气虚,对补气有很好的帮助。
黄芪的禁忌从体质上来说,黄芪最适合气虚脾湿型的人,这种人往往身体虚胖,肌肉松软,尤其是腹部肌肉松软。
而身体十分干瘦结实的人则不宜。
从身体状况来说,感冒、经期都不要吃黄芪。
从季节来说,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黄芪。
为什么感冒不能喝黄芪粥呢?因为黄芪是固表的,它帮助身体关闭大门,不让外邪入侵。
黄芪的功效和作用
黄芪的功效和作用黄芪,又称黄耆,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以下将详细介绍黄芪的主要功效和作用。
黄芪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黄芪中含有丰富的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这些成分能够促进人体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化,提高免疫力,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因此,经常服用黄芪可以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黄芪具有益气补中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黄芪具有滋补气血、调理脾胃的功效。
黄芪中的多糖和黄酮类物质可以刺激人体多种器官和组织释放生物活性物质,使气血得以充足供应,从而改善体力虚弱、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增加体力和抗疲劳能力。
黄芪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黄芪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如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等,这些物质可以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抑制自由基对细胞的氧化损伤,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延缓细胞的衰老过程,增强人体抵抗老化和疾病的能力。
黄芪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黄芪中的黄酮类物质和多糖等成分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此外,黄芪还能够提高放化疗的疗效,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
黄芪具有抗炎作用。
黄芪中的多糖和黄酮类物质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红肿等症状。
因此,黄芪可以用于治疗一些慢性炎症性疾病,如慢性胃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黄芪具有抗疲劳的作用。
黄芪中的活性成分可以促进糖原的储存和释放,增加身体的能量供应,从而减轻疲劳感,提高体力和工作能力。
黄芪还可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增加肌肉的收缩力,提高运动的耐力。
黄芪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黄芪中的多糖、黄酮类成分可以保护肝细胞,抑制肝细胞的氧化损伤,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减轻肝脏的负担,提高肝脏的排毒和代谢功能。
黄芪具有抗过敏作用。
黄芪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过敏反应的发生,减少过敏介质的释放,从而缓解过敏症状,如鼻塞、流涕等。
总结起来,黄芪是一种非常具有价值的中草药材,具有增强免疫力、益气补中、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抗疲劳、保护肝脏、抗过敏等多种功效和作用。
黄芪的功能与主治作用
黄芪的功能与主治作用黄芪,是一味常见且重要的中药材,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显著的疗效。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的功能。
人体的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气不足时会出现各种症状。
比如,精神萎靡、乏力、气短等。
黄芪能够补充人体的阳气,提升气的运行,让人充满活力。
对于那些容易感到疲劳、稍微活动就气喘吁吁的人来说,黄芪是一味良药。
黄芪能固表止汗。
表指的是人体的体表,体表不固就容易出汗,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
黄芪可以增强体表的防御能力,减少出汗,预防感冒等疾病。
有些人经常自汗,即不自觉地出汗,或者是在夜间睡觉时盗汗,使用黄芪进行调理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黄芪还有利水消肿的作用。
人体的水液代谢需要依靠气的推动,如果气不足,水液就容易停滞,导致水肿。
黄芪能够补充气,促进水液的代谢和排出,减轻水肿症状。
对于肾性水肿、心性水肿等,黄芪常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以达到消肿的目的。
黄芪可以托疮生肌。
当身体出现疮疡久不愈合,或者伤口难以愈合的情况,黄芪能够发挥其托毒排脓、生肌收口的作用,促进疮口的愈合和肌肉的生长。
在临床应用中,黄芪常用于治疗脾气虚证。
脾气虚会导致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黄芪能够补脾益气,改善脾胃功能,增强消化能力。
同时,对于肺气虚证,表现为咳嗽无力、气短喘促等,黄芪能补肺气,缓解症状。
黄芪也常用于治疗中气下陷证。
比如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这是由于中气不足,不能维持脏腑的正常位置。
黄芪能够升举中气,使下垂的脏腑恢复正常位置。
此外,黄芪还可以用于治疗气血亏虚证。
与当归等补血药配伍,能起到气血双补的作用,改善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
在使用黄芪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黄芪性温,对于阴虚阳亢、热毒炽盛等患者应慎用。
而且,使用的剂量也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总之,黄芪作为一味传统的中药材,其功能多样,主治作用广泛。
但在使用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合理使用,以充分发挥其疗效,保障用药安全。
补气之长——黄芪
补气之长——黄芪生黄芪即黄芪晒干后切片,一般用于保健。
用蜂蜜炮制炙黄芪,主用于“中气不足,脏器下垂”等。
一、黄芪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古代写作黄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释其名曰:“耆,长也。
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现代将耆简化为“芪”。
中药正品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主产于黑龙江、内蒙古、山西等地。
山西绵山产者,为道地药材,习称“西黄芪”或“绵芪”。
“绵芪”一词源自《图经本草》,谓:“八月中采根用,其皮折之如绵,谓之绵黄芪。
”黄芪片断面纤维性,不宜折断,并显粉性,皮部是黄白色,木部呈淡黄色,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习称“菊花心”。
嚼之有较重的豆腥味。
二、红芪陶弘景曾在黄芪项下提及:“又有赤色者,可作膏帖,用消痈肿,俗方多用,道家不须。
”此处所指药材为红芪,功效同黄芪,但是来源于多序岩黄芪的根,主产于甘肃南部地区,价格较贵,多为地方用药。
三、黄芪的药性药效黄芪药用已有2000多年历史,始见于汉墓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
《本草汇言》述“黄芪,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
”即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
主要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等症。
蜜炙黄芪可增强补中益气作用。
四、现代药理研究现代研究表明,黄芪药用可预防感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鼻炎、治疗糖尿病肾病等,功效皆显著,其含有的黄芪皂苷类成分还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五、注意事项黄芪为补中益气要药,但并非人人皆可服用。
由于其性温,表实邪盛、肝郁气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患者均应慎用。
阴虚患者若服用会助热,易伤阴;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则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禁忌症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禁忌症黄芪,这味古老而神奇的中药材,在中医药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它以其丰富的功效和作用,为人们的健康贡献着力量,但如同其他药物一样,也有其副作用和禁忌症需要我们了解和注意。
黄芪的功效众多,首先要说的就是它的补气作用。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对于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黄芪能够补充人体的元气,增强机体的活力和耐力。
无论是因为长期劳累、疾病导致的气虚,还是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引起的气不足,黄芪都能发挥良好的调理作用。
在提高免疫力方面,黄芪也表现出色。
它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生成和活性,增强人体对外界病原体的抵抗能力,减少感冒、流感等疾病的发生几率。
对于那些容易生病、体质虚弱的人来说,黄芪就像是一位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身体的健康防线。
黄芪还有着良好的强心作用。
它能够增强心肌的收缩力,改善心脏的泵血功能,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意义。
同时,黄芪可以调节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它有一定的降压作用;而对于低血压患者,又能适当提升血压,使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黄芪对于改善消化系统功能也有帮助。
它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提高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效率,缓解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
此外,黄芪在保护肝脏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它能够减轻肝脏的损伤,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对于预防和治疗肝脏疾病具有一定的辅助效果。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黄芪也能一展身手。
它可以调节血糖水平,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控制糖尿病的病情。
然而,黄芪虽好,也并非人人适用,它存在一些副作用和禁忌症。
部分人在服用黄芪后,可能会出现上火的症状,如口干、咽痛、口腔溃疡等。
这是因为黄芪性温,过量服用或者体质偏热的人服用后容易导致体内热气积聚。
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皮疹等。
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服用,并寻求医生的帮助。
在使用黄芪时,还需要注意其禁忌症。
如果是处于感冒发热期间,不宜服用黄芪。
【中药药材】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专业户
【中药药材】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专业户黄芪作为补气佳品,在我国已有近两千年的用药历史。
它味甘,性微温,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
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别名:棉芪、百药棉性味:性微温,味甘归经:归肝、脾、肺、肾经一般剂量:5~15克适用体质:气虚体质黄芪的保健功效1补气升阳黄芪的甘、温特性,使它具有补气升阳的功效,尤其是补中益气。
它以补气为主,由于气血同源,因而可用于调理气虚与血虚的症状,通过补气而生血。
2降血压、保护心脏黄芪具有双向调节血压的功效。
对于气虚型血压低患者能起到升压的作用,对于气虚痰湿引起的血压高患者可起到降压的作用。
尤其适宜治疗气血两虚型高血压患者。
3脱毒、延年黄芪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硒、锌、铜等矿物质。
从中提取而成的药物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排除毒素,并对某些器官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此外,黄芪作为传统的疮药,具有生肌的作用,对于久不愈合的溃疡具有显著疗效。
黄芪的适宜人群宜黄芪最适合气虚脾湿的人。
忌1/ 感冒、发热患者不宜用黄芪。
2/ 经期不宜服用黄芪。
3/ 阴气不足者也不宜服用黄芪。
4/ 春季不宜服用黄芪,因为春季是生发的季节,而黄芪是固表的。
黄芪的选购方法质量好的黄芪呈圆柱形,身形略扭曲,上粗下细,表面呈灰黄色或淡褐色。
以味道微甜,质坚而棉为佳。
黄芪的家用药膳补中益气--黄芪排骨汤黄芪15克,党参15克,猪排骨250 克,盐、葱、姜各少许,放入食盐一同下锅炖煮,至排骨烂熟后食用。
养颜补血--参芪大枣粥黄芪15克,党参10克,大枣30克,粳米100克。
将黄芪、党参煎水取汁,与大枣和粳米一同煮粥吃。
黄芪被李时珍称为“补药之长”,是真正的“平民补品”
黄芪被李时珍称为“补药之长”,是真正的“平民补品”《名医真言》讲:人有秋疾,三月难息。
秋季患病,难治又容易有后遗症。
马上就要进入9月了,中医上认为,人们在秋季,容易出现气虚亏损,有气虚证。
常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声低气短、食少便溏、舌淡脉虚。
所以这个时候,补气养气很重要。
黄芪味甘,性微温,属补气良药,其主要功效就是补中益气,而且补而不腻。
俗话说的好,外行吃人参,内行吃黄芪。
它被李时珍称为“补药之长”,是真正的“平民补品”。
1,增强免疫力黄芪富含多糖,能够提高细胞的吞噬能力以及免疫细胞的再生能力,增强免疫力。
2,降血压、控血糖黄芪对于促进胆固醇的分解有很好的作用,能够调节高血压、高血糖等症状。
3,抗氧化、抗衰老黄芪含有非常多的抗氧化物质,能够清除人体内的多余的自由基成分,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4,防感冒黄芪可以增强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能够减少患感冒的次数,或者让感冒的症状比较轻并快速恢复。
注意:已经感冒发热的患者别服用黄芪,不利于身体退烧。
日常生活中,黄芪怎么吃?又适合那些人吃呢?黄芪加一物,活血化瘀护心脏入秋后早晚温差大,容易造成血压波动,这一点在老年人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黄芪山楂饮食材:黄芪10克,山楂15克。
吃法:1、黄芪切段,更易泡出成分,功效佳。
2、山楂用冷开水冲洗后,和黄芪一起放入保温杯用沸水400毫升冲泡,半小时后即可饮用。
3、服完可再加沸水,共可冲泡两次。
黄芪补气,山楂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的功效,它“化瘀而不伤新血,行滞气而不伤正气”。
山楂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古人还用它来治疗闭经。
山楂还能消肉积,有健脾消食的功效。
秋冬进补,很容易吃多了脾胃不舒服,就可以吃吃点山楂。
黄芪泡茶,补气养血曾经采访过一对百岁夫妻,两人加起来有200岁了,还十分健康硬朗,养生堂专家探究了其长寿的秘密。
当时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内一科副主任——李立志李医生,改良了一碗:益气养血温中茶。
黄芪补气原理
黄芪补气原理
黄芪是中医常用的药材之一,又名黄骨、仙骨,味甘、性平,具有补气、益阳、固表、解毒等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气虚、脾虚、肺虚等疾病。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黄芪补气的原理。
1.黄芪的化学成分
黄芪含有黄精苷、黄芪甙、黄芪苷、异黄芪苷等多种活性成分。
这些成分可以促进体内氧气的摄取和利用,增加能量代谢,从而能够有效地改善气虚状态。
2.黄芪的药理作用
黄芪有补中益气、增强抗病能力的功效。
黄芪的气补作用是通过活化脾气、增强肺气和升阳发动的作用来实现的。
同时,黄芪还可以增强免疫力,加速新陈代谢,促进细胞再生,对肝、肾、心血管等各种器官都有保护作用。
3.黄芪的治疗作用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黄芪被广泛应用于中医的各个领域,主要用来治疗气虚、脾虚、肺虚等疾病。
这些疾病通常表现为疲乏无力,气短胸闷,嗓子干燥,肢体沉重等症状,黄芪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些症状,使人身体更健壮,提高抗病能力。
4.黄芪的用法
黄芪可以制成茶剂、汤剂、丸剂等多种剂型,具体用法因人而异。
在使用黄芪时,需要根据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调配,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
总之,黄芪是一种非常好的中药材,具有补气、益阳、固表、解毒等多种功效,广泛用于中医的各个领域。
如果你有气虚、脾虚、肺虚等疾病,或者感觉身体疲惫无力,不妨尝试一下黄芪的补气养身功效,相信一定能够帮助你重拾健康!。
吃黄芪有什么作用 男的补气,女的补血
吃黄芪有什么作用男的补气,女的补血黄芪是食药两用的植物,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黄芪这味中药,有补气固表的功效,对于气虚的男人女人们,那可是个宝!一、黄芪的功效1、补虚补气、延年益寿黄芪味甘微温,能够“补虚”、补中盖气,而且补而不腻,可改善气虚和贫血,增强体质,延年益寿。
民间一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
2、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
3、强心、抗衰老黄芪能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强心、抗衰老的作用。
4、抗癌和预防冠心病黄芪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具有良好的抗癌和预防冠心病的作用。
5、增强免疫力黄芪能够升阳充沛营卫之气、培补元气,增强人体防疫疾病的能力。
女人以补血为本黄芪+当归长期气血不足会造成身体免疫力低下,比别人容易生病,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人们尤其女性当注意调理气血。
对于女人来说,只有气血充足,才是青春不老、容颜依旧、风采不减的保证。
具体方法:黄芪30克、当归6克、红枣10克,洗净,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取汁;药渣再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取汁,合并药汁服用即可。
效用:黄芪大补脾肺,能滋养气血生化;当归可补阴血,以使阳生阴长,气旺血生。
而且,当归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既可通经,又能活络。
注意事项:需要注意的是黄芪与当归的用药比例是有讲究的,应按5:1的比例配伍,其益气养血功效最高。
男人以气为本黄芪+人参/党参对于男人而言,充足的气血,不仅能让自己精力充沛、精神饱满,还能散发出自己的风度翩翩!而男人补气,光靠黄芪一味还不行,如果加上人参,或是党参,功效翻倍!人参,作为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之一,具有补气固脱、健脾益肺、宁心益智、养血生津的功效。
党参也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
黄芪配人参,或是黄芪配党参,补中益气,相得益彰!这对于需要补气的男人来说,不仅简单易记,还实用便捷!原料:母鸡(柴鸡或绿鸟鸡)1只,党参50克,黄芪50克,红枣10克。
黄芪补脾益气的良药
黄芪补脾益气的良药整编:Niuniuyumami•李时珍称黄芪为“补药之长”,有“补气诸药之最” 美誉,补气最给力。
所谓气,用现代的语言就是一个人的功能,就是能量,气足了他的能量就强,气虚了,就容易疲劳,耐力就差。
现代医药研究证实黄芪能提高抗病能力、改善心肺功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减少、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等,由于黄芪含有富的微量元素硒,还具有良好的抗癌和预防冠心病的作用。
黄芪在改善老年人的机体代谢及预防老年病方面,有着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经常用黄芪煎汤,泡水当茶饮,与糯米煮粥喝,炖母鸡煮黑豆、炖大豆,都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黄芪加灵芝:改善心脑疾病黄芪、灵芝都是补益类中药,黄芪重在补气,灵芝重在安神,都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黄芪有甜味,灵芝有苦味,两者结合口感容易接受,因此,黄芪灵芝泡茶饮用对消除早搏、改善记忆有一定的疗效。
炙黄芪15 克,野生灵芝15 克煎服,治疗气虚早搏有效果。
炙黄芪30 克,野生灵芝30 克,能补肾益气、养心安神,适用老年人记忆减退、失眠健忘、腰膝疼痛。
中医认为,黄芪能补一身之气,兼有升阳,固表止汗,排脓生肌,利水消肿,安胎益血的作用。
对于贫血、浮肿、体虚多汗、胎动不安、子宫脱垂、气血两亏、阴虚不足等都有卓著的疗效。
单取黄芪泡水饮用,可治身体困倦,无力,气短。
古人不仅善用黄芪治疗疾病,而且善用黄芪补益身体。
黄芪不仅是医疗中的常用中药,而且也是经济实惠的滋补品和调味品,可用于煲肉、泡酒、做菜、调味、去腥。
民间常用黄芪煨大枣,黄芪炖母鸡,黄芪煮黑豆,则更是美味佳肴,补益上品。
其营养丰富,既补身体,又别有风味,为产妇、老弱、病后体虚者的上好补品。
常服可令人精神焕发,体质增强,荣颜润肤,延年益寿。
需要明确的是,虽然黄芪是一味很好的强壮补益药,一般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但它是一种温补性药物,补气升阳,易于助火,又能止汗,所以凡有感冒发热、胸腹满闷等症者,不宜服用黄芪如患有肺结核病的人,有发热、口干唇燥、咯血等症状者,不宜单独服用黄芪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证,均不宜服用黄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治疗疑难病中药应用心得(一)
李军周海哲
(陕西中医学院国医大师研究所,陕西咸阳712046)
黄芪益气为栋梁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在5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疑难病的诊治用药中更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先将其运用黄芪的经验介绍如下:
黄芪是临床应用最广的一味补气中药,几千年来被广泛地用于多种病证的治疗,而且其作用不断有新的发现,所治病证,越来越多。
(一)补气升阳,用广效良
关于黄芪之甘温补气升阳,《神农本草经》即有类似记载。
药理研究发现,其有类性激素作用和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因此应用很广,也确有很好的疗效。
张老应用黄芪几十年,体会到此药的补气作用和升阳作用非常显著,如辨证准确,配伍得当,往往可以收到理想效果。
如:
1.补气疗虚主治久病元气虚损,身体羸弱之少气懒言、语言低弱、四肢疲乏、精神不振等。
此时常与人参等配伍。
古人认为,黄芪善补肌表气虚,人参善补五脏之气,两药合用,则内外表里气虚皆补,适用于元气虚损较重者。
如保元汤、十全大补汤等均是参、芪并用,补力劲强。
2.补气健脾黄芪补气,尤长于补中益气。
脾胃气虚,疲乏无力,四肢倦怠,食少便溏或泄泻者,炙黄芪配伍白术、茯苓、党参、山药等,有很好的益气健脾作用。
如古之名方补中益气汤、黄芪健中汤等。
3.补气生血黄芪补气为主,而气血同源,故可用于气虚兼血虚之证,通过补气而生血。
适用于劳倦内伤之肌热面赤,脉洪大而虚或血虚头昏头晕者。
常配伍当归,如当归补血汤,也可配伍桂圆肉、鹿角胶、鸡血藤、阿胶等补血药。
4.补气摄血用于气虚不摄之便血、崩漏、月经过多等。
常配伍人参、白术、桂圆肉、当归等,如归脾汤。
5.补气助阳气虚日久,可兼阳虚。
黄芪甘温,如配伍附子、肉桂等,可用于气阳两虚之证。
如再造散即益气助阳兼解表证之方,黄芪在方中可补元气,固肌表,助药势,有助于驱邪外出。
6.补气升阳黄芪补气,味薄而主升清,本身就有一定升提清阳作用,如配伍人参、白术、柴胡、升麻之品,则可升发脾胃清阳,主治中气下陷之久泄、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等清阳下陷之证,如补中益气汤、升陷汤。
7.补气生津对气阴两伤、气化不行之消渴,亦可用黄芪之补气作用,敷布津液而治消渴,如玉液汤。
(二)补气活血,其功卓越
黄芪之益气作用,世所公认,而对其活血作用,尚认识不足。
其实,早在《名医别录》中就有它“逐五脏间恶血”的记载,《日华子本草》云其能“破癓癖”,《本经逢源》说可以“通调血脉,流行经络,可无碍于壅滞也”。
从临床实践看,瘀血证存在于众多疾病的各种阶段及证型中,而气虚血瘀又是造成血瘀证的一种常见病因。
因黄芪能补气;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运无力,必然运行迟滞而瘀,故气壮则血畅行。
《本经疏证》说:“黄芪利营卫之气,故凡营卫间阻滞,无不尽通,所谓源清流自洁也。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有强心、增加心搏出量、扩张外周血管等作用。
因此,黄芪的补气活血作用,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临床实践中均是有充分根据的,
以此来治疗疑难病证,用途甚广。
1.补气活血,擅长治气虚血瘀中风黄芪大补脾胃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可用于气虚血瘀所致的中风。
常用炙黄芪20~30g,配合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川芎、地龙等,如补阳还五汤,用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下肢痿废、小便频数等症。
经多年临床运用,确有较好疗效。
病久气虚甚者,黄芪用量可逐渐加大至60~90g。
2.补气通滞,可治血痹黄芪补气,使营卫气足,可推动血运,如配合养血活血药,可治血痹。
如黄芪配伍桂枝、白芍、生姜、大枣,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血痹证之肢体麻木,现代用此方化裁,可用于坐骨神经痛等疑难病证,有较好疗效。
若以黄芪配伍姜黄、当归、赤芍、防风、羌活等即蠲痹汤,可用于上肢风湿痹痛,现用于肩周炎等,也取其补气活血通痹之功。
故在临床上,凡属血痹证者可大胆用之。
3.补气活血,可消癓散结部分瘕积、肿瘤病人,元气虚弱,不但因气虚无力推动气血运行而致血滞痰凝,而且因气虚血弱,无力抵抗病邪,驱邪外出,致成瘕积、肿瘤。
可用黄芪配伍其他扶正、活血、化痰软坚、消散瘕积之品,用于肿瘤的防治,起到扶正祛邪,补气活血的作用。
现代许多肿瘤防治方中均配伍黄芪,其意即在于补气扶正,消瘕散结。
4.补气活血,可治折伤、恶血凝滞肿痛《普济方》有黄芪散(黄芪、白芍、生地、附子、当归、续断、桂心、干姜、大黄、花椒)可治跌打、骨折所致恶血瘀滞,凝滞疼痛,具有补气活血消肿之功。
该书还用黄芪配桔梗治疗胸痹,也是此意。
(三)益气解毒。
可用于慢性内脏炎症及疮痈破溃不收之症
现代药理研究已证实,黄芪的补气作用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可用于多种因免疫功能低下之慢性炎症及疮痈溃后久不收口之症,能取得良好效果。
1.益气解毒,可治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肾炎等疾病黄芪补气作用显著,具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的作用,配伍白术、茯苓、五味子、甘草等益气健脾药及茵陈、板蓝根、白花蛇舌草、虎杖、蚤休等解毒利湿药,可治疗慢性肝炎(尤其是“乙肝”),现已广泛地运用于临床,效果良好。
若配伍郁金、乌梅、金钱草,可治慢性胆囊炎;配伍黄柏、知母、蒲公英、芡实等,可治慢性泌尿系感染;配伍党参、白术、益母草、茯苓、白茅根、防己等可用于慢性肾炎,消除蛋白尿;配伍肉桂、吴茱萸、枳壳、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等,可用于治疗萎缩性胃炎,其他如慢性骨髓炎,阴性脓肿等的某些证型,也多有配伍黄芪的。
2.益气托毒,可用于疮疡溃后久不收口等黄芪有良好的益气托毒生肌之功,古今广泛应用它治疗气虚无力托毒外出之阴疽久不溃破或溃后久不收口者。
如黄芪配伍当归、穿山甲、皂角刺、川芎(即《外科正宗》透脓散),用于疮痈已成脓,外不易溃破且漫肿无头等症。
若配伍人参、当归、熟地、川芎、茯苓、官桂等,可治疮疡溃后久不收口者,如内补黄芪汤。
(四)益气固表,为表虚自汗要药
黄芪具有很好的益卫固表作用,是治疗表虚自汗要药。
如配伍防风、白术,即玉屏风散,专治表虚自汗、易感冒者。
配伍牡蛎、小麦、麻黄根,即牡蛎散,可治表虚之自汗或盗汗;配伍当归、生熟地、黄连、黄柏、黄芩,即当归六黄汤,治阴虚火扰之盗汗。
因黄芪最擅长益气走表,故表虚自汗者多视为必用之品。
(五)利水退肿,可治风水、皮水
黄芪的利尿作用较显著,用药后尿量可增加64%,已为实验证实。
古方防己黄芪汤,以黄芪配伍防己、白术、甘草,主治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之风水;防己茯苓汤,以黄芪配伍茯苓、防己、桂枝、甘草,主治水在皮肤之四肢肿属皮水者。
现代对气虚水肿病人也常用黄芪,但以生者为佳。
总之,黄芪这味中药,补力强,用途广,既治表,又治里,是补气的上品,扶正的良剂,性甘温质柔和,为古今所称道,许多疑难病中凡气虚、气陷、气虚血瘀、
气虚水肿、痈疡久溃不收等证,黄芪皆为首选。
但用量差异很大,轻者10~15g即可,若配桂枝、甘草等可益气升阳升压;中等15~30g,可补中益气,降压摄血;大量30~60g,可补气化瘀。
益气,固表宜炙用,托毒利水宜生用。
另外,黄芪性总属甘温,用大量又欲避其温性时,可稍配知母等,制其偏温燥之弊,以免化热助热。